(文艺学专业论文)启蒙困境中的审美救赎——阿多诺:《启蒙辩证法》视角下的艺术理论.pdf_第1页
(文艺学专业论文)启蒙困境中的审美救赎——阿多诺:《启蒙辩证法》视角下的艺术理论.pdf_第2页
(文艺学专业论文)启蒙困境中的审美救赎——阿多诺:《启蒙辩证法》视角下的艺术理论.pdf_第3页
(文艺学专业论文)启蒙困境中的审美救赎——阿多诺:《启蒙辩证法》视角下的艺术理论.pdf_第4页
(文艺学专业论文)启蒙困境中的审美救赎——阿多诺:《启蒙辩证法》视角下的艺术理论.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文艺学专业论文)启蒙困境中的审美救赎——阿多诺:《启蒙辩证法》视角下的艺术理论.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st h e s i s 内容摘要 自古希腊以来,理性是人类梦寐以求的理想。在工业化之前,它没 有与暴力含谋。然而,自工业革命之后,理性却成了符合工业利益的台 谋,退化为工具理性,并在一味地追求进步中,制造着新的野蛮和暴 力,对自然,也对人类。阿多诺从历史文化的角度,对这种工具理 性的暴力的文化心理根源,作出了透彻的分析。本论文即是对阿多诺这 些反思性分析的跟随,从阿多诺对工具理性的批判、对现代主义艺术的 肯定中,理出为我们时代所接受的、对思考现代性、艺术和精神创造有 帮助的启迪。 阿多诺的启蒙辩证法是对人类整体的苦难及其解放的企图作出的悲 观的预言。他认为,仅靠人类自身的理性努力马克思所预言的生产 力的解放来达到入类心日中的幸福几乎不可能。因为生产力不仅生 产物质,它也生产暴力,它不可能满足人的精神幸福的需求。因而人类 主体,应在自身的历程中通过艺术的幻象,或乌托邦的构造来实现新的 超越,完成对生命苦难的救赎。奥德赛的故事本身的启示是:在暴力和 使暴力的呈现成为可能的叙事中,沉思和追忆的艺术超越契机隐含在史 诗的同一瞬间。这既是人认识从而支配自然的瞬间,也是人们体验创造 的瞬间。在这样的创造中,艺术承担了救赎的职能。 通过对文化工业,大众文化的批判,阿多诺和许多法兰克福学派的 成员一样,极力反对技术所带来的没有真正内容的、片面同一的文化生 产。它使人把文化当作一种消费品,并在消费中泯灭个体的独特性,使 大众心灵变成简单,划一,这是对人类精神多样化契机的扼杀。阿多诺 在这里探讨了艺术的自律与他律的问题,并认为艺术要像单子一样保持 自律性的同时,呈现他律性的内容要素,通过对抗来保留精神的多样性 l 硕士掌位论天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可能。这最好的例子就是现代主义艺术。它们就通过展示现实的无意 义、无条理、荒谬来反衬艺术的真理性内容的。工具理性的最大特征就 是体系性,因而,阿多诺的哲学和美学著作,首先就从文体的形式上, 如同勋伯格的无调性音乐一样,对传统体系进行瓦解,让主体在这些如 同焰火或流星般的碎片中,重新树立生活的乌托邦幻象尽管历经奥 斯维辛大屠杀之后,这一幻象还不明显,但它确实象熹微的晨光一样已 在温暖着梦魇般的人类现实,营造着艺术、精神创造的新的契机。 本文认为,阿多诺是我们超越后现代沙漠,构筑自身新的精神文化 的源泉。 关键词:启蒙困境;审美救赎;阿多诺 i i a b s t r a c t s i n c ea n c i e n tg r e e c e r e a s o ni sa ni d e a lt h a tt h em a n k i n dd r e a m so f b e f o r ei n d u s t r i a l i z a t i o n ,i td i dn o tc o n s p i r ew i t ht h ev i o l e n c e h o w e v e r ,s i n c e i n d u s t r i a lr e v o l u t i o n ,r e a s o nh a sb e c o m ec o n s p i r a c yw h i c ha c c o r d s w i t h i n d u s t r i a li n t e r e s t s ,d e g r a d a t ef o rt h er e a s o no ft h et o o l ,a n di nf o l l o w i n ga f t e r p r o g r e s ss i m p l y , a r em a k i n g n e w c r u e l t ya n dv i o l e n c e ,t ot h en a t u r e ,t ot h e m a n k i n dt o o a sm a n yp r o m i s e sa r ei nt e r m so fh i s t o r ya n dc u l t u r e ,t h e p s y c h o l o g i c a lo r i g i no fc u l t u r eo ft h ev i o l e n c er a t i o n a lt ot h i s k i n do ft o o l , h a v em a d et h o r o u g ha n a l y s i s t h e s i st h i sm a n yt ot h a tp e r s o nw h or e v i e w t h e s ea n a l y s et of o l l o wp r o m i s eh a v et oa ,f r o ma m a n yp r o m i s et o t o o r a t i o n a lc r i t i c i s m ,t oa f f i r m a t i o n ,m o d e r n i s mo fa r t ,t h eo n e st h a tp a ya t t e n t i o n t oa n da p p e a ra n di s a c c e p t e db yo u rt i m e s ,i n s p i r a t i o nh e l p f u lt ot h i n k i n g m o d e r n l y ,a r ta n ds p i r i ta r ec r e a t e d m a d et h ep e s s i m i s t i cp r o p h e c yt om a n k i n d l sw h o l e s u f f e r i n ga n da t t e m p t o fl i b e r a t i o ni nd i a l e c t i c so ft e a c h i n gb e g i n n e r so fa s m a n yp r o m i s e s h e t h i n k ,l e a na g a i n s tr e a s o no fm a n k i n di t s e l fd i l i g e n to n l y l i b e r a t i o no ft h e p r o d u c t i v i t yt h a tm a r xp r o p h e s i e s - i ti sa l m o s ti m p o s s i b l et h a tt or e a c ht h e h a p p i n e s s i nt h eh u m a nm i n d ,b e c a u s e p r o d u c t i v i t y n o t o n l yp r o d u c e s m a t e r i a l s ,i ta l s op r o d u c e st h ev i o l e n c e ,i ti si m p o s s i b l ef o ri tt om e e t p e o p l e s d e m a n dw i t hh a p p ys p i r i t t h e r e f o r eh u m a n s u b j e c t ,s h o u l dp a s st h em i r a g e o fa r ti no n e l so w nc o u r s e t h es t r u c t u r eo fo ru t o p i ac o m e st or e a l i z en e w s u r m o u n t i n g ,t h eo n e s t h a ta r ef i n i s h e dt ol i f e s u f f e r i n g a r er e s c u e da n d r e d e e m i n g t h ee n l i g h t e n m e n to fs t o r yi t s e l ft h a tg e r m a n yh a sam a t c hi s : m a k et oi si tb e c o m e p o s s i b l en a r r a t i o nt oa p p e a rv i o l e n c ei nv i o l e n c e ,p o n d e r i u a n da r tt h a tr e c o l l e c ts u r m o u n to p p o r t u n i t yi m p l ya n di naf l a s hi ne p i c t h i si s t h a tp e o p l ek n o wt oa r r a n g et h en a t u r a lt w i n k l i n go fa l le y e ,i ti sp e o p l et h a t e x p e r i e n c e t h et w i n k l i n go fa l l e y e c r e a t e dt o o 1 1 1s u c hc r e a t i o n a r th a s u n d e r t a k e nt or e s c u et h ef u n c t i o nr e d e e m e d p a s s i n gt o c u l t u r a li n d u s t r y ,t h ec r i t i c i s mo fp e o p l e sc u l t u r e ,a s m a n y p r o m i s e sa r et h es a n l ea st h em e m b e r so fal o to fs c h o o l so ff r a n k f o r t ,r e a l c o n t e n t ,o n e s i d e da n dt h es a m ec u l t u r a lp r o d u c t i o nd on o td i do n e 。su t m o s tt o o b j e c tt ot e c h n o l o g ya n db r o u g h t i tm a k e sp e o p l er e g a r dc u l t u r ea sak i n do f c o n s u m e rg o o d s ,t h ei n d i v i d u a l su n i q u e n e s st h a ta n dd i eo u ti nc o n s u m i n g , m a k em a s s e s 。s o u lb e c o m es i m p l e ,r o wo n e ,t h i si s s t r a n g l i n gt od i v e r s i f i e d o p p o r t u n i t i e so fh u m a ns p i r i t am a n yp r o m i s ep r o b ei n t os e l f - c o n t a i n m e n t a n di s s u eo fd i s c i p l i n i n gb yo t h e r so fa r ti nh e r e ,t h i n ka r tw a n tw h i l e k e e p i n g s e l f - d i s c i p l i n i n gl i k el i s t ,t h ed i s c i p l i n i n gb yo t h e r sa p p e a r s i n gc o n t e n tk e y e l e m e n t ,t h ev a r i e t yo fk e e p i n gs p i r i tt h r o u g hc o n f r o n t i n gw i t he a c ho t h e ri s p o s s i b l e t h i s b e s t e x a m p l e i sm o d e r n i s m a r t t h e y ,t h r o u g hs h o w i n g p o i n t l e s s ,d o e sn o tt h e r e i sn o tp r o p e ra r r a n g e m e n t ,l i n i n gt r u t hc o n t e n t a b s u r d l yw i t ha r to fr e a l i t y t h eg r e a t e s t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o ft h er e a s o no ft h et o o l i sas y s t e m ,t h e r e f o r e ,p h i l o s o p h yo fa sm a n yp r o m i s e sa n da e s t h s t i cw o r k , f o r m a lf r o mr e c r e a t i o na n d s p o r t sa tf i r s t ,h a v ep e r s o nw h o t r a n s f e rt h em u s i c l i k em e r i tb u r g e r ,i si td i s i n t e g r a t et og oo nt ot r a d i t i o n a ls y s t e m ,l e ts u b j e c t a m o n gc h i pl i k ef i r e w o r k so rm e t e o rt h e s e ,e s t a b l i s ht h eu t o p i am i r a g eo fl i f e a g a i n t h o u g hg ot h r o u g ha f t e rl i n k i n gt h eh a r dm a s s a c r et h e n ,t h i sm i r a g ei s s t i l ln o to b v i o u s ,b u ti ti s r e a l l y t h eh u m a nr e a l i t ya l r e a d yl i k et h ew a r n l n i g h t m a r e a sd i mt h e l i g h t o ft h e e a r l ym o r n i n gs u n ,b u i l d i n gt h en e w o p p o r t u n i t yt h a ta r t ,s p i r i tc r e a t e t h i st e x tt h i n ka m a n yp r o m i s ew em o d e md e s e r ta f t e rs u r m o u n t i n g , c o n s t r u c to n e s e l fn e w s p i r i t u a ls o u r c eo fc u l t u r e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ls k e y w o r d s :p r e d i c a m e n t t h a tt e a c h b e g i n n e r s ;r e s c u e a n dr e d e e m a e s t h e t i c a l l y ;a d o m o v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华中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 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古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 或撰写过的作品或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己在文中以明确 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 日期缈店狷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华中师范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 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 人授权华中师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 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知心, 导师签名: 日期:年月日 本人已经认真阅读“c a l l s 高校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发布章程”,同意将本人的学 位论文提交“c a l l s 高校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全文发布,并可按“章程”中规定享 受相关权 论文 日期露绿 嚣名 益a 圆童监主婆至唇进亘:旦兰生;旦= 生! 旦三生叁壶。 年月目 已皇i 寸口 特奥多卢德威格维森格伦特阿多诺( t h e o d o rw i e s e n g r u n d a d o m o r ) 于1 9 0 3 年9 月1 1 日生于德国的法兰克福。父亲奥斯戈维森格伦 特是一个融入基督教社会、被同化的犹太人,富有的葡萄酒商。母亲玛利 亚- 卡尔维丽阿多诺是柯西嘉人,热那亚人的后裔。有法国血统,信奉天 主教,是当地的职业歌唱家。阿多诺出生时,没有结婚的姨母阿嘉德也住在 他家。她是一个颇有天赋的钢琴家。阿多诺的母亲与她一道,使阿多诺从小 就萌发了对音乐的喜爱,并保持终身。可以说,阿多诺对哲学艺术文化批判 的起点和理想的归宿都是音乐。阿多诺的一生都是从音乐艺术的角度对传统 构造的历史和世俗构造的现实进行彻底的批判的。新音乐哲学、音乐 社会学导论、不谐和音、马勒、郇可尔班贝尔格、幻想曲 式的、音乐瞬间、试论瓦格纳等论著和论音乐中的拜物教性质 和听力的衰退、论音乐的社会地位、论爵士乐、论通俗音乐 等重要论文,都是通过音乐批评阐述了他自己的美学和文化理论。另方面 对阿多诺的其它重要著作启蒙的辨证法、否定的辩证法、美学理 论的理解,也要对照阿多诺的音乐理想和背景来进行。 阿多诺2 0 岁时,进入法兰克福社会学研究所工作,很快成为研究所的中 坚人物。早期主要从事哲学、音乐社会学的研究。1 9 3 8 年接受霍克海默的邀 请赴美国,在前往哥伦比亚大学的法兰克福社会学研究所工作。在此期间, 开始对大众文化进行理论分析。二战结束后,随社会学研究所返回法兰克 福。1 9 5 3 年以后任社会学研究所的所长。阿多诺是个非常敏锐而多产的哲学 家,自5 0 年代始,阿多诺撰写了大量哲学、社会学、美学、文化学方面的论 著和论文,进入理论创作的鼎盛时期。1 9 6 3 年他被选为德国社会学会主席。 在1 9 6 8 年德国学生运动中,阿多诺由于反对学生而受到冲击。1 9 6 9 年在瑞士 因心脏病突发而去世。在他去世后集结出版的著作有2 3 集之多。对于启蒙 辩证法、否定辩证法、美学理论人们习惯比之于康德的三大批 判,把它们看作是阿多诺最重要的三部著作。在阿多诺的著作中,这三部著 作的地位和影响无疑是最重要的,但三者之间的关系并不同于康德三大批判 之间的关系。 早年受家庭朋友克拉卡瓦的影响,阿多诺学会了把哲学原著作为历史和 社会的真实文献来阅读。而他自己的著作无不是现实与历史的批判。应该说 启蒙辩证法是针对资本主义现实虚假精神的文化批判,否定辩证法 则是对这种虚假精神的传统与当代的哲学基础的批判,而美学理论则是 想通过前两者所拓开的领地上为新的艺术、非同一性哲学提供新的创造基 础。尽管阿多诺曾经跟克拉卡瓦说:只有在理解了他的全部著作以后,才能 真正领悟每一部著作的意旨。拒绝把他复杂深奥的思想简单化,但我还是想 对启蒙辩证法和美学理论作一个简单的解读。 2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1 历史苦难审的亭枣活叙攀:庙蒙辩证法 瘗蒙辫谖涟( d i a l e k t i kd e ra u 戳r u n g ) 写予熬二次畿赛大战藏争裳溺。 1 9 3 7 年1 1 月2 7 圈,逃亡在英国的阿多诺写信告诉本雅明,说自己正在考虑 与鬟竞海默藿薮合作,写“一本投毒可戆菲豢重蔡懿关予辩涯蹬耱主义豹 书”。一年后,已经来到纽约与霍克海默会合的阿多诺告诉本雅明,他将和 霍突海默一起集中;| 5 | 孥力去写一本“关于接设法的书,”。1 9 3 9 年敢天,阿多诺 开始写启蒙辩证法的思想笔记。1 9 4 1 年1 1 月他随社会举研究所迁往南加 到襟尼亚州,与霍竟海默合撂。一赢到1 9 4 4 年5 胃,羞不多花了七年豹瓣 间,两入写出了扁蒙辩证法,并在以牢土会学研究所为中心的豳子中,少 量发霉其荤订本。然两正式舱第一版壹到1 9 4 7 年方在萄兰斡阿姆颊特丹发 行,然后由邋奇书藤在德国垃;版。6 0 年代,成为德国的地下经典。启蒙辩 证法写于燕二次徽爨大战战争期阅,是在绒棒的釉族灭绝、斯大拣的大涛 洗、美国的原子弹投下之前完成的。在序文中提出了“为什么当人类步入了 文暇的状态时,却飞快地落入一辩毅的野蛮状态之中? ”每的阕题,可以说这 个问题相继被这些事实证明了其重鬻性。启蒙辩证法对历史哲学的考察 是以两个主题展开的,即“枣枣话已缎是启蒙”和“扇蒙退化为耪话”。 启蒙辩证法结构如下: 导言 启蒙的概念 第一篇附录:奥德修斯或神话与启蒙 。a d 。m o r a n d b e n j s m a n , t h c o v i o i f 妇c 。rr p 5 印”矗h “1 9 2 8 。1 9 4 0 ,t m n s ,n i c h 。i a s w a t k e r p o i i t yp r e s s ,1 9 9 9 ,p2 2 8 。a d 。r n 。fa n db e n j a m i a ,t h ec o n p l g t ec orr e s p 。h 如”c 。1 9 2 8 1 9 4 0 , t r a n s ,n i c h o j a s w a l k e r p o l i t yp r e s s ,1 9 9 9 , ,2 8 5 , 零鹱克海默、阿多诺: 启蒙的辩证法,第一版,重庆出版社1 9 9 0 年,辫1 页。 第二篇附录:朱立埃特或启蒙与道德 文化工业。欺骗群众的启蒙精神 反犹太主义的因素。启蒙的界限 札记和草稿 书中的“导言”非常简短,“启蒙的概念”是比较长的正文,紧接着是以 “第一篇附录:奥德修斯或神话与启蒙”、“第二篇附录:朱利埃特或启蒙 与道德”两篇论文。其后是“文化工业,欺骗群众的启蒙精神”、“反犹太 主义的因素,启蒙的界限”两篇论文,文末收入2 4 个片断的“札记和草 稿”。这本书的体系并不完整。它只是从不同的角度对西方文明反思的开放 路径指向与契机。特别是这本书的副标题就叫“哲学片断”,更加深了这一 特征。而1 9 4 9 年出版的阿多诺的新音乐哲学即是作为启蒙辩证法的 补充,也证明了其结构的用意。根据学界目前普遍的认识,启蒙辩证法 的核心即“启蒙的概念”一文由霍克海默执笔完成,反映了整个学派在这个 问题上基本的共同的看法;“第一篇附录:奥德赛或神话与启蒙”主要体现 t n 多诺的理论意向,“第二篇附录:朱利埃特或启蒙与道德”主要体现了 霍克海默的观点。为此我们将主要依据“启蒙的概念”和“第一篇附录:奥 德赛或神话与启蒙”这两篇文献,来分析阿多诺的“启蒙辩证法”。 1 1 神话的启蒙 启蒙辩证法是对工业文明反思的成果,把启蒙的观念看作是近代资产 阶级的意识形态,启蒙的核心就在于用科学化的、综合化的、工具化的理性 来控制自然( 如培根那种对“知识就是力量”的虔信) ,企图把自然从多神 教神话的纷乱中解救出来。因此,阿多诺所说魄启蒙著不是指1 8 世纪法国的 启蒙运动本身,他认为,启蒙的观念可以追溯到西方文明的最早文献荷 马史诗。这是人类最初摆脱神话,力图理性地、自由地把握自然的记载。从 这个意义上说,奥德修斯这个荷马史诗中的英雄就是“资产阶级个体的原 型,。,在他身上体现了启蒙观念的要素:出于自我保存的需要,他一次次地 控制内心自然,牺牲自我的热情,促使本能升华来摆脱自然的诱惑;由此他 在逃离神话的同时也分裂了自己,他用否认自己的方式免除了惩罚( 比如, 他对独眼巨人谎称自己的名字叫“无人”,用诡计击杀了对手) ,但同时他 也失去了自身的自然。也就是说,启蒙要求人强制自己忘掉生命,从而剥夺 了自身血肉之躯的权利。他们从西方世界的精神起源史,阐发了这样一种思 想:贯穿于西方思想史的启蒙精神,即人成为主人的思想,在当代已毫无疑 问地发展为一种反对它自身的意识形态,并成为统治的来源。在启蒙的辩证 法研究中,霍克海默和阿多诺首次正面强调了对逻各斯中心主义和人类中也、 主义的批判立场。 启蒙辩证法的两个主题,“神话已经是启蒙”,指神话本原地包含了 启蒙精神,是以启蒙精神为基础的。在人类精神史上,神话是对人类作为整 体自然的第一次解释,而解释的必要性就在于人类要把握( 利用和控制) 自 然。这就已经体现了启蒙精神。启蒙精神作为神话的基础,向来是用人神同 形同性论,用主体的设想来解释自然界的。超自然的东西都是人所恐惧的自 然的映象。在这个意义上,人和神的区别是无关紧要的。在神话学中,人和 神的统一性是与现象的统一性相对应的。现象的统一性,是启蒙精神认识世 界的基本原理,同时也是作为内在性构成神话世界本身的原因。统一性,或 内在性,都先验地把现象规定为重复发生而本质不变的。启蒙精神通过统一 的现象认识世界,从而摧毁了神话,但是,神话作为启蒙精神的前导把这种 统一性作为它的内在性前提。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霍克海默和阿多诺说: “但是为启蒙精神所摧毁的神话本身,已经是启蒙精神自己的产物。”o 。霍克海默、阿多诺: 启蒙的辩证法,第一版,重庆出版社1 9 9 0 年,第4 3 页 霍克坶默、阿多诺: 启蒙的辩证法,第一版,重庆出版社1 9 9 0 年,第6 页。 1 2 启蒙的神话 “启蒙退化为神话”。启蒙的目的在于通过知识的开发和教育,以获得 完全控制自然和人的权力。“知识就是权力,它既无限地奴役生物,也无限 地顺从世界的主人”知识就是权力,因此,知识的目的不在于概念和观 念,不在于侥幸地了解而在于方法,在于对自然和人的双重控制。启蒙就是 发展了神话的主宰观念,并把它发展为客观而普遍的控制力量:包罗万象的 统一性的规律和逻辑。掌握规律和逻辑,就意味着掌握了控制自然和他人的 权力。在这个意义上,霍克海默和阿多诺认为,启蒙精神关于人权的特有观 念,不过是来自旧有的普遍观念。启蒙精神摧毁了旧的不平等。不正确的东 西:直接的统治权,但同时又在普遍的联系中,在一些存在的东西与另外一 些存在的东西的关系中,使这种统治权永恒化。在启蒙精神对统治权的永恒 化中,管理万物的精神与创造万物的神相似,都是自然界的主宰。因此,启 蒙精神又把人们带入神话的受奴役境地中。“完全受到启蒙的世界却充满了 巨大的不幸。” 把奥德修斯作为分析的对象,是因为启蒙辩证法中的两个主题不仅揭 示出近代知识原型的启蒙与古代神话的互相影响,在当时法西斯主义者异常 狂热,将民族神话与近代知识相对立,意图通过这样寻求超越到了困境的近 代工业社会的新途径,以此来迷惑民众。阿多诺和霍克海默认为,如果指出 神话是启蒙,那么法西斯主义的言论( 作为民族故乡的神话世界) 就没有存 在的空间了。 启蒙辩证法对于片面地美化启蒙与神话,或者把其中的 方面神圣化的做法作了全面的批判。 奥德赛作为叙事的史诗是各种民间 神话传说的代表。阿多诺与霍克海默首先把神话与叙事诗的概念进行区别。 神话已经是启蒙,即神话本身就是人企图支配自然。同时将神话作为叙事诗 。垂克海默、阿多诺:启蒙的辩证洼,第一版,重庆出版社1 9 9 0 年,第2 页。 。霍克海默、阿多诺: 启蒙的辩证洼,第一版重庆出版社1 9 9 0 年,第l o 页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来讲述,这里却又含有要超越神话世界的契机。阿多诺和霍克海默要在其中 找出近代小说的萌芽。这种超越( 摆脱) 的尝试溅满了神话世界中暴力的鲜 血,他们沉湎在奥德修斯的归乡的神话与叙事诗的联系中,力图挖掘神话与 启蒙的关系的历史过程。因而,在那里看到的,并不是从神话世界到启蒙世 界的单线历史过程,而是贯穿着神话与启蒙的“启蒙辩证法”。 2 入鲶内在卷我确涯 2 1 牺牲放弃克制:主体对窖体的投射与支配 奥德赛故事中,奥德修斯在特洛伊战争结柬后,以返乡为目标,一路 流浪,为各种自然神所困扰。为了躲避各幂申自然卒申的圈樊与暗算,他巧月 “诡计”。嶷德修新不是以力量见长的英雄,而是狡诈的英雄。他是凭借策 略欺骗自然神的,阿多诺把这看作是人类支配自然的端倪:奥德修斯是通过 欺骗自然神,了解别自然的压翻彀魔力,才第一次使人类支配自然成为可 能。奥德赛的中心问题是牺牲与克制( 放弃) 。牺牲就是通过理性的计 谋或者说欺诈,获黼在与神即自然的交换中统治自然。牺褴是一种象征性的 等价交换,它在表馘上是失去,但实质上却是更多的获得,所以说,奥德赛 这个餮陵的筵雄、“资产阶级个入的原型”的漂泊之旅实际上是一个不断 “自浅确证”其主体统治地位的过稷。然撇,小说时代与史诗时代根本不同 豹遗方就在予,小说时代是有复数的奥德赛在确证翔我,翻此,这必然是一 种相互欺骗和相互谋求统治的“虚假的社会”。在这里,“对试图逃避普遍 静、不平等的、菲芷义的交换,试鞠断绝,然而却只能直接抓住那不能遣止 的整体的人,社会要求他们必须因此失去一切即使是自我保存所应允绘 谴豁可怜豹遂离氇不饲井。这个广大然丽过剩的牺疆被鬻求反对牺牲翻 身。”也就娥说,牺牲是为了得到,但它缀终却煮到了反对自己得到的境 地。所以奥德赛这个不断确证的自我,“也是那种总是限制自身、遗忘自己 的生活的自我,他希望挽救自己的生活,然而却只能在流浪中回忆。”。如果 我们祛除阿多诺附会在这一篇文献中的诸多文学的隐喻,那么,他力图揭示 的不过是资产阶级的历史哲学宿命,即在牺牲中放弃,在得到对自然的支配 的同时失去进行比较完整生活的权利,资产阶级的所得就是他的所失。 2 2 自然的复仇:理性异化 启蒙所张扬的理性重新让位给神话的无理性:“通向文明的道路乃是服从 与劳动它被履行诺言的光辉照耀着,但仅仅是虚幻的表象,是失去生命 的美。” 这样,阿多诺便翻转了历史作为进步的观念,指出启蒙观念所允诺 的理性和进步,必然是被它自身的逻辑发展所异化了,而仅仅成为无理性和 衰退的一种概念掩饰。阿多诺和霍克海默在这里寻找到了人的内在自我确证 的过程。为了能够活着“回家”,奥德修斯不屈服于自然神的诱惑。在不断 克制诱惑的修炼中,他变得坚强。通过启蒙,主体就摆脱了被自然的野蛮愚 弄而无计可施的状态,面对自然,奥德修斯变成一个“自信、达观”的人。 然而,这同时也是外部自然对人的支配,它是对快乐的自我内在自然的压 抑。这样,自然支配的文明历史就是“达观的历史”。主体摆脱自然支配, 也是为了达到“自我保存”的目的。然而对自然的支配是伴随着对人类内在 自然的压抑的。人们为了自我保存而对自然进行支配,却失去了应该保存的 真正自我( 内在自然) 。这样,通过压抑内在的自然而确定的自我,也就因 为丧失了真正自我,而产生了“空虚”的自我。能满足这种空虚自我的唯有 暴力。奥德修斯在回乡途中一直到最后都是暴力不断,他一回到家后,就用 刀与弓把趁自己不在时,向妻子求婚的人全部杀光;对乞求饶命者的哀求, h o r k h e i m e r ,m a x ,d i a l e c t i c 。f e n l i g h t e n m e r i t ,w i l ha d o l e o , r a n s ,j 。h m c u m m i n g ,h e r d a n d h e r d ,1 9 7 2 ,p 5 3 5 4 霍克海默、阿多诺: 启蒙的辩证法,第一版,重庆出版社1 9 9 0 年第3 3 页。 毫不容情,斩尽杀绝。从中可以看出,奥德修斯在归乡途中遇到的外在自然 暴力,都转化到他的身上最后爆发出来。而这恰恰可以看作是德国法西斯主 义者的全部隐喻。阿多诺认为,启蒙把理性当作统治自然的工具,通过( 克 制或放弃) 自我弃绝的原则,通过对内外自然的控制,启蒙的意识形态成为 现代法西斯极权主义的逻辑起点。在阿多诺看来,这种法西斯极权主义不是 仅限于希特勒德国,而是隐匿在所有资本主义肌体内部的。在今天,主体已 成为社会的客体,而“在这样一个完全形式化的高度合理化的商品社会里, 客观性就是它所控制的集中化的社会权利,生产机构和分配机构。活生 生的人类,已成为附庸”o 。个体在当今社会里越来越适应于整个以新的技术 条件为基础的一体化社会,或者不断向“经济人”的理想类型靠拢。如果说 在早期资本主义时代,个体性还是属于社会技术化过程中的一个人口的因素 的话,那么“今天经济机构的操作则要求的是不被任何个体性的介入所左右 的大众”圆。个体价值的贬低实际上就是整个社会极权化的结果。这里,极权 化不是某一个人的偶然作用,而是历史在总体性意识形态下的必然结果。这 种总体性意识形态是一体化的工业社会的大众心理基础。随着资产阶级商品 经济的发展,神话中朦胧的地平线,被推论出来的理性的阳光照亮了,在强 烈的阳光照耀下,新野蛮状态的种子得到了发展壮大。这是一个深刻的历史 反讽:正是在启蒙的旗帜下,“帝国主义的掠夺性”乔装而为“世界历史的 使命”,原来为了打倒神话的启蒙的理性如今成为人类主体奴役自然和自我 奴役的工具。在这里,“启蒙倒退为神话”,它走向了自己的反面,它被从 神话中解放出来,可同时又是新的奴役的制造者这无疑是更深层次上的自 我异化j 科学( 工具) 理性本身恰恰就是今天最波澜壮阔的神话。启蒙思想中那 种以人类为中心的传统人本主义和理性主义的霸权逻辑其实正是资产阶级的 意识形态。“过去真实的并且是无害的东西,都可以是今天的意识形态”。 a d o m o , 1 1 l e , o d o r w ,i n t r o d u c t i o n t o t h es i c i o l o g yo f m u s i c ,n o w y o r k ,1 9 7 6 ,p 1 9 8 h o r k h c i m c r ,m a x ,d i a l e c t i co f e n l i g h t e n m e n t ,w i t ha d o m o ,t r a n s ,i o h m c u m m i n g ,h e r d a n d h e r d ,1 9 7 2 ,p 2 0 4 曾经那样美好的启蒙思想悄然走向了自己反面,启蒙本身沦为资本主义的新 的神话, 2 3 救赎的始原:向往和追忆的沉思 对奥德修斯故事中“主体性历史”的研究表明,在那里已经含有现时代的 “新的野蛮”。奥德修斯对自然的支配不过是自然暴力的内在化;如果主体 确立的同时就是主体的废弃,那么在“启蒙”中就不可能克服新野蛮状态。 因此,启蒙辩证法对人类文明历史与未来的描绘,呈现给我们的是一幅 灰暗的图景。但在“导言”中,阿多诺和霍克海默在对启蒙进行了严厉的批 评之后,仍然“准备了关于启蒙的一些积极的概念”,“不是保存过去,而 是找回过去逝去的希望”。在超越神话与暴力纠缠的契机中,实际上“主体 性的历史”并不只是限于奥德修斯无穷的暴力之中。这一叙事诗,既暗示了 奥德修斯的暴力凶行,也暗示了主体的存在。荷马的态度不是像台唱者一样 被神话中的暴力所淹没,而是对贯穿于神话与启蒙之间的暴力不断进行研 究,“用与神话诗歌相对立的语言本身,能够固定所回忆的不幸,这就是荷 马史诗摆脱的规律。”。阿多诺强调要认清荷马史诗的“叙述的主体在叙 述故事的瞬间,让暴力停止的自我沉思”的能力。这是从荷马叙事诗到小说 的童话所继承的东西。“但是当人们知道,在很早以前就揭露了罪行以后, 诗会对美好前景充满希望的。荷马史诗通过描绘错综复杂的原始古代、野蛮 时期和文明时期的情况,以同情的态度,沉思了过去所发生的事。只有作为 小说,史诗才变成了童话。”。在这里,阿多诺重新提出荷马史诗中“小说” 所具有的反省契机。这种态度是不能把贯穿在神话与启蒙中的阴惨的暴力作 为与现在毫无关联的历史而忘却它们。无论是多么悲惨绝望的事情,只要将 霍克海默、阿多诺: 启蒙的辩证法,第一版,重庆出皈社1 9 9 0 年,第7 2 页: 国霍克海默、阿多诺: 启蒙的辩证法,第一版,重庆出版社1 9 9 0 年,第7 3 页。 1 0 它们“叙述”出来,就像祈祷一样,它们与现实之间总是有分离或结合的关 系。童话的目的不是促使人去忘却,而是将过去发生的事作为不现实事情反 复的唤起。正因为这样,这种现实的悲惨才会像遥远的追忆一样,唤起不断 变化的彼岸。叙述主体自我沉思的能力,使“追忆”自然成为可能。“对主 体中的自然进行追忆,潜伏着不被所有文化正确认识的真理。但由于这种追 忆,启蒙与支配一般是对立的。”此时的“自然”,已不是发挥压倒性威力 的自然,而是作为被伤害的、不完全的自然。启蒙对自然的合理支配并不是 抹杀人类自然的冲突。被等价交换这种合理性所完全浸透的市民社会被越来 越盲目冉勺经济自然法则所支配。在合理的、道德的生活规范下的市民,由于 自己的欲望受到压制,就会出现爆发病态的倒退现象。依此,就可以用 来解释当时法西斯暴行其实是本能地隐含与历史之中的。 如果说,启蒙是旨在确立作为生产力的科学知识,以实现康德意义上人之 自由的话,那么,直到马克思为止,启蒙都是被正面肯定的,因为,马克思 直接把生产力说成是历史发展的客观动力。因此,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公开质 疑启蒙,必然就带来一个问题,即工业及其理性基础( 工具理性) 是双重意义上 的奴役:对自然的奴役和对人的奴役。启蒙之前的自然,或原始的自然,只 不过是一种盲目的自然关系野蛮。这里要追忆的“自然”不是历史以前 的自然,而是在历史之中的,并且是在自然支配的最前沿之中表现出来的 “自然的东西”,是历史最前沿的自然物中所必须被确认的自然痕迹。因此 今后的主体历史不是要再次去控制自然,而是要面对自然,从中摸索出与单 纯地支配自然不同的关系,找出超越神话与启蒙的暴力纠缠的可能性。启 蒙辩证法提出要找回两种“希望”。一种是从荷马史诗中继承的,在童话 中的自我沉思的能力。这种自我沉思的能力,在传统哲学中被视为推动力。 但在现在的一般哲学中则是处于与现实暴力支配的坚实同盟关系中。从激进 的角度说,哲学通过向童话靠拢,才能找回荷马史诗中所说的“逝去的希 望”。作者认为在哲学语言的“概念”中,最大限度地沉淀着童话性的东 西。 这里还有要与被压抑的不完全的自然( 外在与内在的自然) 一起论述的冲 动。支配自然的全面性发展产生了支配的手。像这样的自然要求摆脱支 配的同一化的“非同一性事物”,无论是在人的内部还是外部,将为什么支 配的疑问像影子一样,贴在所有对自然的支配上。支配自然,也就是消灭自 然的意图,像影子一样是不能消灭的。所以就不能把应该赎回的两个希望分 切开来。也就是说,让支配自然中止的自我沉思成为可能的,即是因为在主 体之中诉说自然苦难的冲动在喘息;相反,正是在自我沉思的沉默之中,可 以听到自然的痛苦。沉思的语言是自我沉思的“概念”,从叙事诗经过小 说。到演变为童话的自我沉思的“概念”,如果可以为传统的哲学所保持, 那么在广义上诉说自然苦难的表现的语言,则专门由艺术所承担。哲学所拥 有的沉思语言与艺术所拥有的表现语言,将从神话与启蒙相纠缠的现实整体 中,认出和救出这两个契机。沉思的语言在沉默的回响中将表现的语言迎入 的时候,抑或表现的语言像磁石样将沉思的语言吸引到四周的时候,自然 与文明相调和的构想将成为可能,从而使自然与文明出现和解的契机。 3 模仿与自律性 3 1 偶然的自律性 启蒙时代以来,主体就是这样在艺术或神话与启蒙的纠缠中培植了固有的 出路。奥德赛中的另一段插曲塞壬的歌声,被作者作为“艺术的历 史”记述并加以比喻的解释。作为叙述自然苦难的表现而成立的艺术完成了 这一过程。奥德修斯在返乡的途中,必须通过一个小岛,住在这个岛上的塞 壬女神们,用甜美的歌声引诱过往的船客。但在她们周围,那些为其歌声所 诱惑,忘却了故乡与妻儿而死在此处的人,白骨与枯皮堆积如山。奥德修斯 在经过这里时使用了其自身的策略,他将塞壬歌声的恐怖之处仔细地向朋友 们说明,让朋友们用蜜蜡封住耳朵,并让他们用绳子将自己牢牢地帮在桅杆 上。在靠近那个小岛时,塞壬女神们的歌声,使奥德修斯很快成了其诱惑的 俘虏。拚命向朋友使递眼神想让同伴们放开他,但是,朋友为了从危险的歌 声中逃离而一心划船。奥德修斯还是被朋友更加结实的捆绑在那里。阿多诺 所注意的是,塞壬的歌声对失去过去自我的诱惑。塞壬对过去发生的事了如 指掌,那不仅仅是对放弃历经苦难将要回乡的目的的诱惑,也是要让文明的 脚步停止,进而引向毁灭,而对文明发出死神( 死亡本能) 的呼唤。自从启 蒙理性开始,男性统治的原则成为意识形态中的普遍原则。在奥德赛 中,奥德修斯对女妖塞壬( 代表着女性的自然诱惑) 的态度是敌对的,他克 制了自身生命中那种趋向于女性诱惑的自然冲动。这里,男性原则是以同自 然性楣对立的面貌出现的,丽在弗洛伊德的理论中,父亲形象正是代表了这 样一种压制然的外在力量。这次航海成了欧洲文明的本质及其发展的隐喻。 表明在外在自然支配与内在自然支配以及人类社会的支配的纠缠中完成了自 律化的艺术的形态。 在史前世界,艺术是与生活具体相联的。在祭祀与仪式中的歌发撵着巫术 的力量,与乞求神的原谅、守护部落、祈祷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