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中文摘要 文字蒙求,清朝王筠著,是指导识字的教本。全书收2 0 5 0 字, 它不仅可以指导识字,也是研读说文解字的一部重要著作。目前, 学术界对文字蒙求的研究主要是从教育学角度着眼的,很少从文字 学角度开展探索。所以,本文将从文字学角度对文字蒙求进行研究。 ,将文字蒙求与王筠的另一部文字学著作说文释例比较后,本 文归纳出文字蒙求的释字体例有四种:文字蒙求的说解直接采用 许说,不加己注;在许说后加“案 阐述自己的见解,或者在许说后直 接阐述自己的见解,或者在许说后加“窃以为 阐述自己的见解;对较 难理解或有误的许说重新解释,从多种角度提出自己的新解。 文字蒙求的成就:对六书顺序问题的认识;发展“四体二用”说; 利用古文字材料,探求汉字的形体演变过程;对说文正文说解进行 订正;阐明虚字的由来;对教育实践的意义。文字蒙求也有不足之处: 同一个字形出现在不同的类别里,即归类界限不清;对某些字的分析以 讹传讹;对某些字的认识存在失误。 本文论述文字蒙求的内容、体例以及成就、不足,但是没有涵盖 文字蒙求涉及的全部内容。如“兼书”现象,因为已经有专书对这 个问题进行了阐述,故本文不再论及。 关键词:王筠,文字蒙求,说文释例,体例,说文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 b s t r a c t 耽,2 乃他略q 觑i st h eb o o kw r i t t e n f o rc h i l d r e nt ol e a mc h i n e s e c h a r a c t e r sb yw a n gy u ni n q i n gd y n a s t y t h e r e a r e2 0 5 0w o r d si nt h e b 0 0 k t h i si sa l s oi m p o i r t a n ta sar e f e r e n c ei n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 砌“d 耽甩觑 2 万u p 眦i ln o w ,t h er e s e a r c ht o w a r dm eb o o ki sm a i n l yc a r r i e do u tf 沁m e d u c “o n a lp o i n to fv i e w - t h e r e f o r e ,t h ei d e ah e r et oa n a l y s ei tp h i l o l o g i c a l l y i sq u i t eo r i g i n a l a r e r 耽聆乃心馏q 泐a n d 鼢”d 耽聆跏f 三fw a sc o m p a r e d ,t h e r ea r ef o u r s t y l e s i nt h e i n t e 印r e t a t i o n o fc h i n e s ec h a r a c t e r s :t o a d o p t ) ( u s h e n s e x p l a n a t i o n sd i r e c t ly ,t oe x p l a i nw i t h o u tw a n gy u n so w ne x p l a n a t i o n ;t op u t “a n ”o nt h eb a s i so fi n t e 叩r e t a t i d no f 舶“d耽刀觑乃se x p l a n a t i o n ,t o p r e s e n to n e si d e ai m m e d i a t e l ya r e rx us h e n se x p l a n a t i o no ri n t r o d u c ei t b y ip e r s o n a l l yc o n s i d e r ,s ot h a tt 0 向r t h e re x p l a i ns o m ed i m c u l tp o i n t so rt o c o r r e c ts o m e 、v r o n gm e o r i e si no r d e rt od e m o n s t r a t eh i so w nd e c o d i n go ft h e c h i n e s ec h a r a c t e r s ,a j l dh ed e m o n s t r a t e sh i so w nt h o u 曲t 仔o mal o to f p o i n t s 玩行z z 五4 台,l g9 f 甜a c h i e v e ds e v e r a la c c o m p l i s h m e n t s :i t si l l u s t r a t i o no ft h e s e q u e n c eo fl i us h u ;t h ep u 曲玛f o 州a r do ft h et h e o 拶:“s it ia n de ry o n g ” i d e a ;“se x p l o r i n gt o w a r dt h ee v o l v i n go fc h i n e s ec h a r a c t e r so nt h eb a s i so f a n c i e n t 、r i t t e nm a t e r i a l ;i t sc o r r e c t i o nt o w a r dt l l ei n t e 叩r e t a t i o no f 勋“d 臃玎历pz i ,d e m o n s t r a t i n gt h eo r i g i no f 凡n c t i o n a lw o r d sa n di t ss i g n i f i c a n c ei n e d u c a t i o n a lp r a c t i c e h o w e v e r ,t h e r ea r ea l s os o m ed e f e c t si n耽聍乃姚馏 9 “:e 。gt l l e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 so fs o m ew o r d sa r ev a g u ea j l ds o m eo f h i sa 1 1 a l y s e s t h a ta r ee r r o r sa r ec o m m o n l ys p r e a da n da c c e p t e db yp e o p l e t h i sp 印e rt a l k sa b o u tt h ec o n t e n t ,s t y l e s ,a c h i e v e m e n t sa n dd e f e c t so f h 色刀乃心玎gg 觑n e v e r t h e l e s s ,i td o e s n tc o v e ra l lt h ec o m t e n t st h eb o o k c o n c e m s ,f o ri n s t a n c e ,“j i a ns h u p h e n o m e n o n b e c a u s e ,i th a sa l r e a d yb e e n d i s c u s s e da b o u ti ns o m es p e c i a l i z e dw o r k s k e yw o r d s :l n gy u n ,耽珂乃胞馏q 觑,砌“d 耽咒砌f 三f ,s 锣l e , s h u ow e n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 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 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 果,也不包含本人为获得内蒙古师范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 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 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感谢。 签名:、逝垡 日期:彦口口鬈年j 月歹口 日 f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内蒙古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 位论文的规定:内蒙古师范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 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将学 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 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并且本人电子 文档的内容和纸质论文的内容相一致。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也遵守此规定。 签名:醛风呼导师签名:宋瘩牙炙 日期:矗矽笛年石月多莎日 引言 引言 王筠,清代著名的朴学经师、“许学”宗匠,与段玉裁、桂馥、朱骏声合称说文 四大家。其主要文字学著作有说文释例( 公元1 8 3 7 年) 、文字蒙求( 公元1 8 3 8 年) 、说文旬读( 公元1 8 5 0 年) 等。 说文释例是阐发说文条例的书,但体例是王筠自创的,正如他所说:“体例 所据无由沿袭前人,为吾一家之言而已。州妇 说文句读系为初学说文者作的,全书与说文的体例相同,对每个字 都详加注解,资料详尽。 由以上可知,说文释例与说文句读的体例不同。 文字蒙求是王筠应朋友陈山嵋的请求,为教其孙识字而写,是一本儿童识字 教材。虽然文字蒙求是当时的童蒙识字课本,但由于王筠是著名的文字学家,对 文字学有相当深入的研究,因此在书中渗透了他的许多文字学思想。他写此书的目的 是:不仅仅让学生学习汉字,而且为以后进一步研读说文解字这一著作起先导作 用。 目前学术界对王筠的说文释例和说文旬读研究较多。主要成果有说文 释例博士论文1 篇,硕士论文4 篇,相关论文和专著4 0 篇( 部) 左右;说文旬读 硕士论文1 篇。而他的另一文字学著作文字蒙求却没有受到重视,即使有研究也 是从教育学角度进行的,这方面的相关文章有6 篇:从文字学角度进行研究的只有l 篇硕士论文试论王筠的( 说文) 表意字研究里涉及了文字蒙求的少量内容, 此外( 文字蒙求) 的实用价值及其学术贡献也对文字蒙求的有关内容进行了 论述。作为王筠文字学思想不可缺少的部分,笔者认为应该对文字蒙求进行比较 全面的研究。由于文字蒙求里的“兼书”现象已在王筠说文六书相兼说研究 中有详细的论述,因此本文不涉及“兼书”现象的探讨。 一、王筠与文字蒙求 ( 一) 王筠 王筠( 1 7 8 4 1 8 5 4 ) ,字贯山,又字伯坚( 谈草) ,号蒹友,山东安邱县宋官 疃人。王氏先世于明洪武二年,自海州当路村迁居安邱县之寿山里。王筠生于乾隆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 9 年( 公元1 7 8 4 年) ,道光元年( 公元1 8 2 1 年) 回本省应乡试,以第三十四名中式 顺天榜举人。后出任山西乡宁( 今中阳县) 县知县。乡宁地处山区,民事简朴,他把 空闲时间都花在了研究说文上。后代理曲沃、徐沟( 今清徐县) 县知县。王筠在 任职期间即使公务繁剧,亦手不释卷,未尝废学。咸丰四年( 公元1 8 5 4 年) ,以病乞 休,病中犹不释卷,是年卒,年七十一。 王筠笃志学问,少时尝致力于诗赋古文填词,然皆与性情不近。又颇涉经学,喜 篆籀,亦不辨正俗。从道光三年( 公元1 8 2 3 年) 起专心研究说文,当时王筠四十 岁。说文之学,世推桂、段两家,王筠尝谓“桂氏专胪古籍,取足达许说而止, 不下己意。惟是引据之典时代失于限断,且泛及藻绩之词。段氏体大思精,所谓通例, 又前人所未知。惟是武断支离,时或不免。”( 又谓“文字之奥,无过形、音、义三端”) 他治说文之学近三十年,其书独辟门径,折衷一是,不依傍于人。论者以为许氏之功 臣,桂段之劲敌。他的说文学著作有:说文系传校录( 道光十四年著,三十卷) 、 说文释例( 道光十七年辑,二十卷) 、字学蒙求( 道光十八年作,四卷) 、说文 部首读( 道光二十年撰) 、说文旬读( 道光二十一年著,三十卷) 、旬读补正( 成 丰三年作,未完,卒) 。除说文学著作外,王筠在经史词章校订方面也颇有研究,其 著作有正字略( 二卷) 、四书说略( 四卷) 、教室子法( 一卷) 、鄂宰四稿 ( 夏小正正义、弟子职正音、毛诗重言、毛诗双声迭韵) 、蛾术篇( 二卷) 、 马首农言( 一卷) 等。王筠生平事迹见清诒堂文集王莱友年谱、清史稿 卷四百八十二。 ( 二) 文字蒙求 文字蒙求写于道光十八年( 公元1 8 3 8 年) 。王筠在文字蒙求又记中写 道:“雪堂两孙已读书,小者尤慧,促我作此教之识字,遂不日成之。”嘲由此得知, 文字蒙求是王筠应好友陈山嵋( 号雪堂) 之请,为教陈氏两孙识字而著。该书出 版于道光十八年( 公元1 8 3 8 年) ,由陈山嵋手写付刻,原名字学蒙求,所以称“蒙 求”,是取周易蒙卦里“童蒙求我”口的话。道光二十六年( 公元1 8 4 6 年) 经 过作者修正重订,更名为文字蒙求。 在文字蒙求中,王筠以“象形、指事、会意字,虽无用者,亦皆搜辑,至于 形声,则由篆变隶大异本形者必采之,为它字之统率者必采之”为选字标准,从说 文中辑录了象形字2 6 4 个,指事字1 2 9 个,会意字1 2 5 4 个,形声字3 8 9 个,补阙 1 4 字,共2 0 5 0 字,大约占说文总字数的2 4 ,可以说是一部微型版的说文解 字。 2 一、王筠与文字蒙求 这2 0 5 0 个字打破了说文“分别部居,以类相从,不相杂厕”和用5 4 0 部首统 字的编排方式,而是完全按照汉字形体构造分类。全书分四卷:卷一,象形字:卷二, 指事字;卷三,会意字;卷四,形声字;补阙。在卷一和卷三下用双行小字对各卷列 字原则予以说明。如卷一下“以下二卷列字率以类聚”,p 即文字蒙求卷一和卷二 是按类别排列字形的。如卷一讲解的是天地类、人类、动物类等的字。然后用低于正 文一格、双行小字的形式对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各卷的总体情况进行概说。这些 解说集中体现了王筠的文字学思想,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每字字头先列楷书,再列篆文,“兼依钟鼎,以说文传写有讹也”n 3 。说解字形 用的字体是楷书和小篆。楷书是清朝通行字体,但是许多字的本义从楷书字体上是反 映不出来的,因此王筠在楷书下面又加了小篆字体,有的还加了古文字体。如:足( 楷 书) ,星( 小篆) ;朗( 楷书) 、用( 小篆) 、明( 古文) 。小篆之前的字体是大篆,大 篆是春秋战国时期通行于秦国的字体,以籀文、石鼓文、诅楚文为代表,这三种字体 记载了古代的文字形体,对于了解字形本义有很大帮助。小篆来源于大篆,保存了很 多古字形体,是古文字的最后一种字体,因此认识小篆的形体有利于从字形结构上了 解字体的源流演变,达到以形说义的目的。王筠以小篆为基础对字形的分析理解大多 客观正确。 解说用双行小字,只有卷四形声中“剧”字采用三行小字说解。每卷( 除 形声卷外) 又分正例与变例,正例与变例又分若干类,每个类别先对所选字进行解释, 然后在后面用低于正文一格形式以“右之形凡文”( 除蒙求象形“纯形” 前五类无“凡文”字外) 对被释字属于某类进行小结,而且每卷卷术都有总结,其 形式为“字正例,变例,凡文”,交代本卷正例和变例中所收被释字数 量。最后在全文末仍用低于正文一格形式总结全书卷数和总收字数:象形、指事、会 意、形声凡二千三十六文。 蒙求卷一象形,收字2 6 4 个,分正例和变例两类。 正例一,即纯象形,又分五小类:1 天地类之纯形:2 人类之纯形:3 动物 之纯形:4 植物之纯形;5 衣服器械屋宇之纯形。 变例九:1 一字象两物形者;2 由象形字省之仍是象形者:3 避它字而变其 形者:4 物多此形因兼其用以象之者;5 为其形不能显白因加同类字以定之,是谓 以会意定象形;6 以会意定象形而别加一形者;7 兼声意之象形;8 似会意之象 形;9 全无形而以意声为形者也。 蒙求卷二指事,收1 2 9 字,分正例和变例两类。 3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正例一,纯体指事,收6 2 字。 变例八:1 以会意定指事者;2 即意即事者也;3 兼意兼声兼形者也;4 即 所从之意而少增之以指事者;5 省象形字以指事者;6 形不可象变而为指事者;7 借 象形为指事者;8 亦借象形为指事而兼意者。 蒙求卷三会意,收字1 2 5 4 个,分正例、变例、阙疑三类。 正例九:1 顺递为义者;2 并峙为意者;3 即字之部位见意者;4 叠二成字 者;5 同前,而吾疑其即是一字,故别辑之;6 叠三成字者;7 叠四成字者;8 兼 指事者;9 兼象形者。 变例十一:1 于会意外加一形者;2 从其字而变其字之形者:3 就本字而少 增之,即足会意者:4 省文会意者:5 反文会意者;6 倒文会意者;7 意不在字 中,转在空白之所者;8 所从之字不成意,转由所从之字之所从,与从所从之字者, 以得意也;9 会意兼声,而声即在意中者;1 0 于会意之外别加声者:1 1 字无声, 不得不谓之会意,实则各自为意,不可会也,许君亦两分说之,不可强合为一。 阙疑。 蒙求卷四形声,收字3 8 9 个,分四类:1 楷已变篆者;2 为它字之统率者; 3 声意胶葛,及声不谐者;4 从省声者。 文后列补阙1 4 字。 依据北京图书馆普通古籍总目并参考其他相关论著,可知文字蒙求共有 刻本、石印本、影印本等1 2 种版本。其中道光二十六年刻本流传较广,本文以道光 二十六年修正重订刻本,中华书局1 9 6 2 年影印本为底本进行研究。 二、文字蒙求的释字体例 ( 一) 文字蒙求的说解直接采用许说,不加己注 文字蒙求有一半左右引用说文的解说,所以也是阅读说文的指南。 从说文学兔度分析,王筠引用说文的说解分为三种: 1 形训 约2 0 0 字,其中会意字居多数( 1 7 0 个左右) 。 如“日”蒙求卷二:“从口,l 象口气出也。” 说文日部:“词也。从口,乙声,亦象口气出也。” “兄”蒙求卷三:“从人,从口。” 4 二、文字蒙求的释字体例 说文兄部:“从人,从口。” “在” 蒙求卷四:“从土,才声。” 说文土部:“从土,才声。” 这些字都是常见字,用形训有利于认识字形的组合部件部首。文字蒙求 不是按照部首排字,通过形训可以让初学者认识字的形体构造。 2 义训 约1 9 0 字, 如“阜” 其中会意字仍然占多数( 1 2 0 字) ,形声3 6 字,象形、指事约3 1 字。 蒙求卷一:“大陆,山无石者。” 说文阜部:“大陆,山无石者。” 蒙求卷一:“贯穿通流水也。” 说文川部:“贯穿通流水也。” 3 形训与义训相结合 这在引用说文的一千多字形中占多数,大约占到五分之三。 如“京”蒙求卷一:“人所为绝高丘也。从高省,i 象高形。” 说文京部:“人所为绝高丘也。从高省,i 象高形。” “竟” 蒙求卷三:“乐曲尽为竟。从音,从人。” 说文音部:“乐曲尽为竟。从音,从人。” 形训与义训相结合,可以从整体上认识一个字的字形与字义。许慎在说文里 分析字形的方法之一就是以形说义。段玉裁这样评价说文以形说义的思想:“以 字形为书,俾学者因形以考音与义,实始于许,功莫大焉。州硝王筠在蒙求中继承 了这种思想,并且将其发展,特别是在蒙求象形、指事、会意前三卷中对字形的 说解用的就是以形说义思想。 ( 二) 在许说后加“案”阐述自己的见解,或者在许说后直接阐 述自己的见解,或者加“窃以为 阐述自己的见解 1 在许说后加“案 阐述自己的见解 ( 1 ) 在许说基础上加“案”,对字形进一步解释,达到对字形字义的深入理解 如“厶”说文厶部:“奸邪也。韩非日:仓颉作字自营为厶。”王筠在许说 的基础上进一步解释为:“案营者,环也,谓其字曲如环。”通过王筠的深入解释, 就明确知道“厶”的含义是像环一样把东西据为己有,是“自私”之义。王筠接着又 指出:“经典借私为厶。”从此可以看出王筠对字的解释的目的是重在理解与 5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运用。 如“宰”说文 部:“晕( 罪) 入在屋下执事者。从 ,从辛。辛,晕也。” “辛”说文辛部:“秋时万物成而孰,金刚味辛,辛痛即泣出。” 可见“辛”没有罪义,“辛”部首不能显出“军人在屋下执事”的意义。于是,王筠 在蒙求卷三这样解释“宰”字:“晕人在屋下执事者。从 ,从辛。辛,罪 也。案字,罪也。辛,从早,因有罪义。”通过王筠的进一步解释就可以知道“宰” 字字义与“辛”字之间的具体关系了。 如r 鞭”说文幸部:“当罪人也。从李,从艮。艮,服罪也。”王筠在蒙 求卷三以“服”字说艮义:一案,此因服,从艮,而艮遂有。服,义。”而 且又揭示了“当”的含义:“今之照律定罪也”。 王筠做的这些工作对于初读说文的人正确理解说文的意义很有帮助。因 为说文里面的有些说解在清朝人看来已经不太容易理解了,而王筠的进一步解释 就相当于给说文作注了。王筠将相近字形进行比较,找出不同之处。用这种方法 进行解说的共有七个字。 如“兮”蒙求卷二:“从丐,八象气越于也。案兮字八在上,试言 兮则声上出也;只字八在下,试言只则声下引也。”段注对“兮”字的解释为: “从丐、八,象气越亏也。越、丐皆扬也。八象气分而扬也。”呻1 段注对“只”字 的解释为:“语止则气下引也。“7 1 王筠从“八”的方位来判断“兮、只”两字的意义, 比较直观,是以形说义的理论的具体体现。 ( 2 ) 加“案”对许说所从部首提出质疑 王筠说解文字蒙求时还注意到有些字的部首与字义不合的情况,从而对部首 提出疑义。许慎在对说文说解时采用以形说义的方法,这里的形包括字形和部首。 部首与字义应该是一致的,但有的却不是这样。 如“家”蒙求卷三:“鱼既切,豕怒毛竖也。一日残艾也。从豕、辛。案 辛难解。” “辛”说文? 辛部:“秋时万物成而孰,金刚味辛,辛痛即泣出,从一, 从辛。宁,罪也。” 段注对“辛”字的解释为:“律书日:辛者,言万物之新生,故日辛。律 历志日:悉新于辛。释名日:辛,新也。物出新者,皆收成也。州8 1 可知“辛” 与“新、成熟”之义有关,但把这个偏旁放到“家”字里,却有可疑之处,因此王筠 的不解是有道理的。 6 二、文字蒙求的释字体例 如“官蒙求卷三:“吏事君也。从 ,从自。自,犹众也。此与师同意。 案礼:在官言官。官与府寺同,皆衙署也。从 可解,许君虽曲解目字,终不 安也。”段注认为:自不训众,可联之训众,以“覆之,则治众之意也。”。3 段注 尊许,通过引申说自有众”义,但这种说法很勉强,王筠认为臣与衙署义没有联系, 因此提出质疑。 ( 3 ) 加“案”对字形进行生动形象的解释 王筠对有些字的解释深入浅出,符合儿童认知心理。 如“欠”蒙求卷二:“张口气牾也,象气从人上出之形。案上半似气 字而反之。人之欠,气不循其常也。气在人上者,人之欠大抵昂头也。”段注认为: “欠,古有此语,今俗日呵欠。州刚王筠的“人之欠,气不循其常也。气在人上者, 人之欠大抵昂头也”把人打呵欠时抬头的神情描写得惟妙惟肖。 如阳蒙求卷三:“再也。从几,阙。易日:参天阳地。,案此字似 从古荧切之门,非莫狄切之门。门者,界也。界之中以1 分之,入其中者有二,各占 一区,故为 l 列也。今通用雨。锱、铢、斤、雨,皆权名也。”“雨”,说文两部: “二十四铢为一两。” “门”,说文门部:“覆也。从一,下垂也。莫狄切。n 与古荧切之门完全不同。” 可见,喇、雨是两个不同的字,但是现在已经通用。王筠不仅对字形进行区别, 而且对字的使用情况做出说明,这对指导汉字的使用是有帮助的。 2 在许说后直接阐述自己的见解 根据笔者统计,这样的情况共有1 0 7 处。王筠在文字蒙求里对字形做的解释 与说文释例有不同之处,目的是为了适应儿童的学习。 如“阜”蒙求卷一:“大陆,山无石者。其字如画坡陀者然,层层相叠者 也。上不起峰,故日无石。” “阜”说文释例卷二:“目之古文作户、眵,盖如画坡陀者然,层层相重 累也。自、阜是土而非石,层累而高,不能如石山之突然而起,故以声象之。吕则 叠其文,户又仿昏而小变之,遂不象形耳。数以三为极,故声三之。目小于阜,故两 之也。侧山为自之说陋。” 文字蒙求先引用许说,然后用以形说义的理论说解“阜”字,说解言简意赅, 比较而言,说文释例就有些冗长。 有时王筠在引用说文的形训后也直接阐述自己的见解。 如“甘”说文甘部:“美也。从口,含一。一,道也。” 7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蒙求卷二:“从口,含一。不定为何物,故以一指之。” 说文释例存疑:“从口,含一。一,道也。是以为会意字也。窃 恐是以会意定指事字。口是意,一则所含之物也。物则当属形,而日指事者,甘乃味 也。昧无形,故属事。不定为何物,故以一指之。甘为人所嗜,故含之口中,咀昧之 也。即如毒药螫于口,必速咽之,故日仰药,岂能含而咀之乎? 甘训美者何? 统五味 而言之也。万物生于土,故五味之致精者皆甘,五臭之致精者皆香。今以菽、姜、葱、 蒜之类,汇集而捣之,即转而甘矣,是其验也。酸苦咸之类少,未有所试。辛物所以 多者,金属秋,成熟之候也。” 段注对“从口,含一”的解释为:“食物不一,而道则一。所谓味道之腴也。” 3 许慎把“从口,从一”的“一”解释为“道”,非常抽象,“甘”的古文字形体有甘 ( 乙一六三四) 、日( 乙九。二六) 、口( 后一一二四) ,文字蒙求将说 文释例的说解总结为“不定为何物,故以指之”,这就把许说的抽象意义形象化 了,比段注的“食物不一,而道则一,所谓味道之腴也”的解释更加具体,理解 起来就容易多了。 3 对许说有疑惑,加“窃以为”阐述自己的见解 如“匕” 蒙求卷三:“比也。君子周而不比,相比是反人道也。故从反人。 此即象形篇匕字。说文两义归之一字。窃以为未安,故分收之。” 蒙求卷一:“栖也。勺、匕同形,特柄有在上、在下之异,所以相 避也。” 说文匕部:“相与比叙也。从反人,匕亦所以用比取饭,一名栖。” 说文释例存疑:“匕字盖两形各义,许君误合之也。” 王筠认为“匕”原来应该是形体不同,意义有别的两个字,只是因为流行的时间 长了,字形渐渐变得相同了。在说文释例里,王筠详说此字“两形各义”的原因, 在蒙求里又把这两个字按照“两形各义”的原则编入象形卷和会意卷里。说文 解字考正认为:“匕,甲骨文作箩、爹、等,是饭匙的象形文,用以取饭。 许云相与比叙也。从反人不确。又,匕亦所以用比取饭7 ,段注认为用字衍, 。比当作匕。其说甚是。川垃3 根据说文解字考正的说法,“匕”字的本义是 饭匙。王筠对许说提出质疑,而且把“匕”字按照“两形各义”的原则编入象形卷和 会意卷是有道理的。 ( 三) 对较难理解或有误的许说重新解释 王筠的文字蒙求把说文解字中较难理解、现在看来是错误的说解加以厘 8 二、文宇蒙求的释字体例 正。他的说解准确,通俗易懂,形象生动。 如“子”蒙求卷一:“上象首,中象臂,小儿之手,不能下垂,故上扬也。 下象股,一而不两者,在褓中也。” 说文子部:“十一月。阳气动,万物滋,人以为称。” 说文解字注的说解继承许说,认为:“子本阳气动,万物滋之称。 万物莫灵于人,故因假借以为人之称。, 1 3 3 段玉裁把“阳气动,万物滋”当成“子” 字的本义,而把“以为人之称”当成“子”字帆假借义。这是不对的。“子”的古文 宁:形有由( 一期前七二三) 、由( 甲一四四) 、自( 甲二九一一) 、孓( 周早盂鼎) 、 自、争( 周中颂鼎) 、由( 后二一九三) 等形体。 说文塌产考砥指出:“子,商代甲骨文作r ( 子孙之子或假作地支巳 字) 。又作! 炙、觉、占( 后者为前二者省变形体,均用作地支之。子,) ,都是婴 儿之象,本义是婴儿。许慎以十一月。阳气动,万物滋以说子之得名,不 可信。们 王筠从字形形体出发对“子”字进行解释得出“子”的本义为婴儿,释义正确, 形象生动,而且其说解与甲骨文是一致的。这证明王筠对字形的认识符合古人以形说 义的识字原则。看完这个字的解释,就能在脑海里浮现出一幅婴儿在襁褓中的形象, 这也让后学可以从中感悟到:要以字形为基础,这样得到的研究成果才有可能是正确 的。 、 如“刃”蒙求卷二:“刀以刃为用,刃不能离刀以为体。j 字有柄、有脊、 有刃矣。故刃字以点指其所谓刃在是而已。、既不象刃形,故为指事也。” 说文刃部:“刀坚也,象刀有刃之形。” 说文释例卷一:“有形不可象,转而为指事者,乃指事之极交。 刃字是也。夫刀以刃为用,刃不能离刀而成体也,顾,j 之为字,有柄、有脊、有刃 矣。欲别作刃字,不能不从刀,而以、指其处,谓刃在是而已,刃岂突出一峰乎? ” 这里的“指事之极变”不容易理解,所以王筠在蒙求里把上面的说法改成“故刃 字以点指其所谓刃在是而已”,这是从用途角度来解释“刃”字的。 从此可以看出,王筠在说解字形时注重的是实用性和通俗易懂的原则。他处处为 初学人着想,为他们尽可能减少学习过程中的障碍。王筠能将难理解的字形以通俗易 懂的形式说解出来,体现出了文字学家深厚的理论功底以及运用语言的能力。 ( 四) 多角度提出自己的新解 1 从字形角度提出新解 9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这是完全不按照许说,而是凭借对文字学多年的研究和对事物认真的观察之后进 行的说解。 如“日” 蒙求卷一:“日中有黑影,初无定在,即所谓三足乌者也。” 说文日部:“实也,太阳之精不亏。从口、一,象形。” 王筠在文字蒙求中作的这个解释既具有现代科学的成分,又有神话传说的内 容。现代地理学研究表明:太阳活动是指发生在太阳大气层局部区域的、在有效时间 问隔内的各种物理过程的总称。主要表现为太阳黑子、光斑、谱斑、日珥和太阳射电 等变化现象。其中,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的明显标志。 1 础人类发现太阳黑子活动已经 有几千年了,我国也有2 0 0 0 多年关于太阳黑子的记录了。 汉书五行志记载:“元帝永光元年四月日黑居仄,大如弹丸。, 1 6 1 汉 书五行志记载:“成帝河平元年三月乙未,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 央。”n 7 3 后汉书五行志记载:“中平五年正月,r 色赤黄,中有黑气如飞鹊, 数月乃销。州”1 宋史天文志记载:“熙宁十年二月辛卯,日中有黑子如李,至乙 巳散。1 钉 根据前人的记载和自己的观察,王筠的“同中有黑影,初无定在”说的就是太阳 黑子的运动现象,而其中的“三足乌”就涉及到了古代的神话传说,与三足乌有关的 传说在很多作品里都有记载。艺文类聚中说:“皇帝占书日:日中三足乌见者,大 旱赤地。”心们其实古人看见的不是会飞的黑鸟,而是太阳黑子。在这里王筠把自然科 学与神话传说结合起来,能够引起学生对太阳的美好想象,而且会引起学生探索科学 的兴趣。当时王筠能有这样的科学见解,是值得称赞的。说文释例里就没有关于 “即所谓三足乌者也”的说解。 如“鹿” 蒙莲卷一:“上象中角旁耳,鹿善顾,故喙右向而上扬,左之下 迤者胸也。,象脊,k c 象足,翘然脊上者,尾也。” 说文鹿部:“兽也,象头、角、四足之形,鸟、鹿足相似,从匕。” 说文释例卷二:“兔、鹿之尾皆短,字形则鹿竭其尾,兔垂其尾 者。鹿尾恒竖,兔蹲踞则尾下垂也,兔字下半似古文字者足也,末一笔尾也。 段氏增免字,而日从免不见足,以末笔为足,非也。盖兔下云象踞后其尾形。六字句, 段氏分为两句,先失之也。踞后其尾,谓蹲踞之时,足后于其尾也。由此推之,凡象 形字而盘曲其足者,大抵好蹲踞跬伏之物矣。犬善走而未尝久立,止辄蹲踞,卧辄盘 曲。吾与鹿游者二年,恒见唐鹿攸伏,牡不多卧也。虽不知铑为何兔,足同鹿者,殆 亦聊与兔别耳。又思凫雁之足日蹼,貔狐躺貉之足日蹯,熊之掌亦日蹯,鸡之足日跖, l o 二、文字蒙求的释字体例 其后出之爪日距,蟹之足日跪,其箝日螯,蜘蛛之足日畸。皆殊别其足之名。或曰兔 善踞,因名其足日踞,踞后其尾,即足后其尾邪? 家所畜兔,或黑或白,或白质黑章, 或酱水色,其足常屈,其行似雀跃。野兔褐色,无由见其缓行也。” 甲骨文字典解释为:“象鹿形,以多歧之两角为其特征。或有作一角者,当 为侧视之省形,仍为鹿字,旧或释扁,不确。说文:鹿,兽也。象头角四足之形。 鸟、鹿足相似:从匕。甲骨文鹿字为侧视形,仅见其二足,二足或作杖,象悬 蹄形,说文篆文讹而为比,许氏据篆文遂谓象四足,并谓鸟、鹿足相似,从 匕皆不确。“到。 王筠依据小篆形体把“鹿”字的说解进一步深化,达到了以形说义的目的,但蒙 求与说文释例的说解不同,说文释例仅从鹿尾的角度解释,而蒙求是 对整个字形进行说解,而且避开了许慎的“鸟、鹿足相似,从匕”的形训,因为这一 解释是错误的。说文解字考正认为:“鹿甲骨文作帝( 甲骨文编四o 一 百) 、西周金文作帝( 命簋) 、春秋作祭( 石鼓文) ,篆从的吣显然是鹿足 - 坩i ,u 、 从之讹,与匕无关。许云鸟、鹿足相似,从匕不确。州2 2 1 此外通过这个字的 学习还可以知道鹿有这样的生活习性:鹿善顾。这对于学生认识大自然也是很有好处 的。 2 、从观察角度提出新解 说文释例象形篇里从迎而视之之形、随而视之之形、视其侧面之形、变横 为直之形、省多为少之形等角度对字形进行说解。文字蒙求也从以上多种观察角 度对字形进行解说,但是还有一种观察角度是说文释例没有提及的,即横视。蒙 求共有四个字采用了横视的观察角度进行说解。其中“水、鼠”两字在说文释例 里有解说,但不是按照横视角度解说的。 如t t 水”说文释例卷二:“众水并流谓队也,中有微阳之气,谓 _ ( 也, 顾以说三卦则可,以说水字则隔膜矣。愆固当作天疋,益渊频所从即是也” “鼠”说文释例卷二:“鼠首之大,几如其身,腹大而足短,其行卑伏 而曳尾。字形象之,惟头与兄、弱两字同形,窃所未喻。印林日舄头良不可解,鼠之 性好啮,疑象其齿,不与兄、舄同意。” “水”蒙求卷一:“此字当横看,如画水者然,长短皆水纹也。益字所 从,当是本形。” “鼠”蒙求卷一:“此字当横看,大首伏身曳尾。” 可以看出说文释例与文字蒙求对这两个字说解的不同之处:说文释例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从阴阳卦象的角度解释“水”字,这对于没有看过说文的人来说,是很难看懂的, 而文字蒙求从横向角度对“水”进行的解说就更加形象生动,容易理解。文字 蒙求对“鼠”字的说解比说文释例简洁、直观。说文释例在说解“鼠”字 的同时,把“兄、舄”两字与其做比较,很多人都不熟悉“兄、舄”两字的读音与意 义,这样反而增加了学习的难度。 “舟、车”两字说文释例没有进行说解,文字蒙求对这两个字进行了解 释。 “舟” 蒙求卷一:“字当横看,左舱右底,上为舟尾,曲则容柁处也。” “车”蒙求卷一:“当横看,方者舆,长者轴,夹舆者轮,自后观之,则 见两轮如绳直也。不作辅者,小车一辅,大车两辕,形不画一,不能的指,且有无辅 之车也。” 说文车部对“辅”的解释是“辕”的意思。可见“轿”与辕的意义相近。 王筠从横看的观察角度,不仅一目了然地知道“舟、车”两字的字义,而且还能看出 王筠对字义的了解不仅以小篆为基础,还以现实生活为源泉。 3 在新解中加入神话传说 除了上面的“r ”字里有神话传说的记录外,“月”字里也有这样的记载。 “月”蒙求卷一“月圆时少,阙时多,且让日,故作上下弦时形也。中 一笔本是地影。词藻家所谓顾兔桂树也。” 说文月部:“阙也,大阴之精。” 说文释例卷二:“沙以古文明所从者为正。月阙时多,满时少, 故象其阙以与日别,其内则象地影也。” 从以上可以看出,蒙求在说文解字说解的基础上加进了“顾兔桂树”的 传说。与月亮有关的神话传说在山海经、楚辞、淮南子等很多古籍中都有记 载。淮南子览冥训中记载:“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娥窃以奔月。州船1 在文 字蒙求中加入神话传说,让儿童在识字的同时了解美丽的神话传说,既可以增加学 习的兴趣,又可以让他们在看到太阳、月亮的时候就会产生美好的想象力,这也是文 字蒙求的一大优点。 4 把字形相近、词义相近或者同一部首的字放在一起说解,即合文而释 说文释例有二十四组合文而释的解说,文字蒙求对有些字的解说也采用 同样的说法。在这两本著作中都进行合文而释的只有“不、至”和“本、末、朱”两 组字,其余都是不同的。 1 2 二、文字蒙求的释字体例 虽然文字蒙求和说文释例对“不、至”、“本、末、朱”都进行了说解, 但说解角度不同。 如“不、至”蒙求卷二:“不者,否也。至者,到也。皆借鸟形以指之, 不之一象天,谓鸟上翔不下也。至之一象地,谓鸟下至于地也,而不、至二字,实不 谓鸟,故知其为借也。” 说文释例卷一解释为:“不、至二字借象形以为指事者也。云:一犹天, 一犹地。不似它字直训为天地,则有鸟高飞,不必傅于天,而己不可得也。飞鸟依人, 不必渐于陆,而已为至也。故此二字,并非以会意定指事,然象形则象形矣。何以谓 之指事? 盖今人不知古义,宜也。古人不知古义,无是理也。而从此两字者,无涉于 鸟义之字,则本字不谓鸟明矣。不字即由不然、不可之语而作之,则字之由来者, 事也,而此事殊难的指。故借鸟飞不下之形略象之,乃能造为此字。至字放此推之, 抑此两字,义正相反,何不用倒士为币,倒人为匕之例,日:其情不同也。鸟之奋 飞,羽尾必开张,故不字三垂平分也,鸟之将落,其意欲敛,其势犹张,故至 字或开或交以见意,情事不同,故不不可作页,肇不可作义也。” 说文释例先从六书角度来解说两字,然后从以形说义角度说解“不”、“至” 两字,而文字蒙求先说义训,再说形训。比较而言,文字蒙求的说解更清楚 易懂。 “本、末、朱”蒙求卷二:“本者,木之根也。末者,木之杪也。朱者, 木之心也。皆有形而形不可象,故以一记其处,谓在上、在下、在中而已。” 说文释例卷一对“本”、“末”、“朱”的说解为:“有形不可象,转而为指 事者,乃指事之极变本、末、朱三字亦是也。六书故谓本作本,木作末,从 上、下以会意,非也。小徐谓一记其处者,是也。木之本末皆有形,而形不可象,故 变为指事。一记其上者为末,一记其下者为本,一记其中者为朱。朱者,礼注所 谓黄肠,吾乡谓之红心者也,亦以一记之而已。以藏于木中之黄肠而著于外,且横亘 于其腰,岂物之情哉? 然人一望而知也,转胜本之古文裔,疑于从木,从品,反使人 猝难索解也。” 说文释例先评价六书故,然后从六书角度定字为何。文字蒙求从义训、 形训角度说解,言简意赅。 说文释例对说文解字的体例进行阐发,文字蒙求主要是说解字形, 因此文字蒙求把相类似的字放在一起说解。文字蒙求进行合文而释的字共有 九组,都是常用字,他们是:本、末、朱;一、二、三;上、下;自、白;自、首;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不、至:壹、壹;惴、惴、。懿:援、稻。 从这九组可以归纳出王筠进行合文而释的特点: ( 1 ) 将常用字放在一起说解 这些常用字都是汉字中最基本、最常用的,如:一、二、三;上、下;本、末、朱 ( 这三个字在前面已经说解,不再论及) “一、二、三”,在说文释例里是从卦象角度分别进行说解,蒙求卷二 放在一起说解,先分别列出三个字的楷书、小篆、古文,然后进行说解:“一象太极, 二象两仪,三象三才,故数成于三,而一、二、三同体,至四则变,数即事也,其字 不合他字而成,是指事也。” 对于初学者来说,卦象是较难理解的,而且也不符合造字本意。从数字角度说解 却容易理解。 “上”、“下”两字说文释例没有说解,蒙求卷二把说文解字“上, 高也;下,底也”的抽象意义具体化,先列两字的楷书、古文( 两种古文写法) 、篆 文,然后解释为:“小物在大物之上,故为上。小物在大物之下,故为下。其小物高 而狭者,则以i 象之。卑而广者,则以一象之,故上、二、t 、:皆合。不可如段 茂堂以二、= 易上、t 也。小篆合两为一。又曲笔以作姿,隶书沿之。周礼疏: 人在一上为上,人在一下为下。以p 、 为人,诬也。帝、旁、示、辛、辰皆从二, 臧之古文垄从上,两从= ,罕从t ,苄从下。 王筠分析了上、下两字字形的各种形体,既指出了上t 、二:两种古文形体的 正确书写的原因,又说明了隶书和篆书之间的继承关系,及从两字所在字的部首证明 了各种字体存在的合理性,同时又对古代典籍和段注做出评价。 ( 2 ) 把字形相近,字义一致的放在一起说解 自、首,自、白,两组字王筠认为两字字义一致,形体相近,应该放在一起说 解。他的这个思想来源于说文解字。 “自”说文页部:“头也,象形。” “首”说文首部:“自。同古文自也。( ( ( 象发,谓之鬈。鬈,即( ( 也。” “自”说文自部:“鼻也。象鼻形。” “白”说文白部:“此亦自字也。省自者,词言之气从鼻出与口相助也。” 从说文解字对以上四个字的解释能够看出:自、首,两字同,自、白两字同, 因此文字蒙求将这几个字放在一起解释。 “自、首”蒙求卷一将这两个字一起列出,然后说解:“二字同,上字但 1 4 二、文字蒙求的释字体例 象头形,下字加发。”这里的“同”是字义相同之意。 “自、白”蒙求卷一一起列出两个字的楷书、小篆,然后解释为:“二字 同,古鼻字也。今人言我,自指其鼻,盖古意也。” 将字形相近,字义一致的字放在一起进行合文而释,可以知道相似的字之间的关 系,帮助人们进行比较学习,更快地记住汉字,从而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 “惴、馅、鼢,说文解字窈部的解释分别为:“惴,同心之和。懿, 同思之和。饬,众之同和也。”说文释例没有对这三个字进行说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潜水钻施工方案(3篇)
- 家畜买卖合同范本
- 六中分班考试数学试卷
- 2025年智能停车场系统与自动驾驶车辆协同应用评估报告
- 工程变更索赔合同范本
- 餐饮代理合同范本
- 2025年生物质能源在分布式能源系统中的新能源接入应用优化研究报告
- 担保出货合同范本
- 公司租赁简单合同范本
- DB23∕T 3280-2022 农业物联网平台基础数据采集规范
- GB/T 35267.4-2025清洗消毒器第4部分:内镜清洗消毒器
- 中职生单招语文必背古诗文(35篇)
- 新版2025心肺复苏术指南
- DB45T 1056-2014 土地整治工程 第2部分:质量检验与评定规程
- 2025年文明行车科目一试题及答案
- 电商快递合作协议样本
- 《朝花夕拾》名著导读+知识点+习题集合
- 柴油发电机组操作培训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 养老院文娱活动意外应急预案
- 老年护理学试题库(含参考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