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工程专业论文)吉比特无源光网络(gpon)光网络终端tc层设计与研究.pdf_第1页
(光学工程专业论文)吉比特无源光网络(gpon)光网络终端tc层设计与研究.pdf_第2页
(光学工程专业论文)吉比特无源光网络(gpon)光网络终端tc层设计与研究.pdf_第3页
(光学工程专业论文)吉比特无源光网络(gpon)光网络终端tc层设计与研究.pdf_第4页
(光学工程专业论文)吉比特无源光网络(gpon)光网络终端tc层设计与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光学工程专业论文)吉比特无源光网络(gpon)光网络终端tc层设计与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硕士论文 吉比 特无源光网络 ( o p o n) 光网络终端tc 层设计与研究 abs tract o p t 1 cal t r a n s m i s s i o ni sg e tt i ng mo re p 0 p u l ar in theacc e s sn e t w o r kd u eto the m c r e as hi g d e m and fo r b an d 嫩d th . the m o sta d v erti s e d tran s ports o l utio nsfot the opti cal ac ce s s are p as s i ve 0 pt i c aln e t w o rk ( p o n )g i g ab i t c a p ab l ep as s i v e0 p t i cal n e 。 刀 o rk ( g p o n ) i s the mo sta d v e rt i s ed o ne i n the p 0 nte c hoo 1 o gy. t 五 i s p aperi s a s u n 刀 ” 州幻 n g of our st u d yon it sn 1 u 1 t 1 m 比iat e n 刀 1 耐-o ptic aln e 。 刀 o rk termi l l a l . t 七 ec o n l e n t of this p 解 犯 r i s asfo ll o ws : f l r s t l y,l n t r o d u c e t h e1 t u 一 tg 984specified g p 0 n o p t 1 c ala c c e ss n e t w o rk sys t e m , 出 坦 l y 邓 the st ru c t u r e ,仰t i cal n e 幻 刃 o rk requi r e m e n t s ,ke yte c 俪 q ue s助 dn e t w o r k m ana g e m ent 奴hnique ofth e sy stem . alsom ak e a suinmary ofthe a c t ua1 i tyofgp 0 n . seco n di y,an al y zethe t r ans n 1 1 s si oncon v e r g e n ce,l ayerof0 n t p axti cul arly,p r o to co 1 s ta c k o f g p 0 ns y s t e mi s b r o u ght fo rward and th e m ai n fu n ctio n o f g t ci s 1 n t r 0 d u c e d . b e s i d e s s t u d y i n g up o nth e s t ruc tu r e o f the ups tr e am and d o 认 叭 s t r e 田 的丘 a m e , t h e me anin g 阴d丘 田 c t l o nofv ario u s fi e l d s c o n tain ed i n丘别 的 e i s dis c uss ed 丁 七 i rdlr,ana l y zethe n e t w o rkinte r fa c e s a n d usern e 宝 w o rkin te r fo c e s ofth e 0 n tund er fi b retoth e h o m e e n v i ro nm e nt . acc o m p l i shthe s t ru c tu r e d e s i gnfo r 0 n tan d se t fo rth the s o ft w 别 弋an d h ax d w ar e imp l eme n t a r y m e t h o d to如p l ement the 九 n c t i o nso f e a c b . l a y ero f ont. f i nall 又fo c us on fr aj 的 i n g s u b 一 l a y e r,whi chi s th e m ain p art o f g p 0 ntr a n s m i s s i on l ay 眠 asthe m a i npoi nio f o urre se ar chand dsve l o p m e nt . i m p l eme ntth e 加 n c t i o ns o f g p 0 nt r an smi s s i o nl ayerb yf i e l dp ro gr a m m b l eg at e内 阳y . e a c hmod ul ean dth e corres pon d i n g m e th o d o f d e s i gni n g i m p l e m e n ta t 1 o n are d e s c ri b e d i n d e ta i 1 m ai n l y ana l y ze the 斤 aj n es y n c h r o n i zat i o nm o d ule ,mes s a g em ana g e m e nt m o d ul eandr a n g in gs ta t e s mo dul e and v al l d a t e t h e co成c t n e s s o f t h e d e s i gn acc o rdi llg tot h e s 加u l atio n c h 盯 ts . k 盯wo r d s : g p o n , o n 工t c l ayer,f p g a 声明 本学 位论文是我在导师的 指导下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在本 学位论文中,除了 加以 标注和致谢的部分外, 不包含其他人己 经发表或 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任何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 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 工作的同事对本学位论文做出的贡献均己 在论文 中作了明确的说明。 研 。名 二 一 鱼 址; ,。 年 7 月 。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南京理工大学有权保存本学位论文的电子和纸质文档,可以借阅或 上网公布本学位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可以向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并 授权其保存、借阅或上网公布本学位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对于保密 论文,按保密的 有关规定和程序处理。 研 究 生 签 名 :性 和, 川 年 二么 日 硕士论文 吉比特无源光网络 ( cp o n)光网络终端 t c层设计与研究 1 绪论 l l 课题研究的背景 一个国家的信息基础构造由 骨干网、 城域网和 接入网 三大部分 组成. 骨干网是连 接各个城市的信息交换中心的长途干线网, 又包括国际千线、省际千线和省内 千线. 城域网 是连接一 个城市的信息交换中心和各 个信息交换分中心的网络, 现在 泛指由 各 个电 话分 局的 程控交换机和局间中继线组成的 窄带电路交换网: 由 路由 器、 以太交换 机或a t m 交换 机组成的数据分组交换网。 联接有线电 视前端、 分前端的超千线也可 以 被纳入 城域网的范畴。 接入网 是连接信息交换分中 心与用户的网 络, 被称为信息高 速 公 路 的“ 最 后 一 英 里 ” 或“ 最 初 一 英 里 ” 11 一 。 在 itu.t 第 13 研究 组 的 最 新 建 议 g. % 3 中 , 接 入 网 被定 义 为 本 地 交 换 机 ( l e ) 与 用 户 端 设 备 (花) 之 间 的 实 施 系 统, 其目 的 是 综 合 考 虑 本 地 交 换 局 、 用 户 环 路 和 终 端 设 备 。 它直 接面向 用 户和 业务节点 , 通过有限 的 标准 化接口 将 各种 用户 所需求 的业务 接入 节点. 接入网 给 通信网 带 来了 新的变 革, 使整个 通信网 络结 构发生了 根本的 变化。 然而, 接入 网 却一 直 是通信网中 耗资最大、 技术 变化最 慢、 成本 最敏感和 运行环 境最恶劣的 领域。 近年 来, 随 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飞 速发展, 通信网 络正 在发 生深刻的 变化, 电 信 业务正在 逐渐从传统的以电话业务为主的窄 带业务向 集语音、 高 速数据和图 像为一 体 的多媒体宽带 业务发展, 用户 对带宽的 需求也是不断 地提高。 为了 适应这一变化, 众 多的运营 商都在着手改 造承载网。密 集波分复用 ( d w d m)技 术在传送网 上的应用 以 及g. 6 55光纤的大量敷设, 使得骨干网 的带宽己 从先前的10 o m b p s 级上升到10 g b p s 级 甚 至 达 到 仆p s 级. 同 时 , 计 算 机 用 户网( 驻 地 网 ) 的 速 率 也 从 1 0 m b p s 级 提高 到 了 100 n b p s 级, 并向 g b p s 级发展。 然而, 处于骨干网 与用户网 之间的接入网技术还停留 在铜线阶 段, 其带宽瓶颈使各种新业务上不去, 严重制约了 通信网络的整体发展。 如 果 只 有 仆p s 级的 骨 干网 和 np s 级的 城 域网 而 没 有 g b p s 级 的 接 入 网 , 信 息 高 速 公 路 将 只 能是一 场空谈, 故实现接入网的 宽带化变得日 益迫切 起来。 由 于光纤具有传输频带宽 、 容量大、 损耗低、 抗干 扰能力强 等优点, 非常适合作 为高 速、 宽带 业务的 传输媒体, 所以 光纤接 入技术成为了未 来接入网的主 要实现技术。 光 纤 接 入 网 从 系 统 分 配 上 可以 分 为 有 源 光 网 络 (a on , a cti veopt ic al n e tw o rk ) 和 无 源 光 网 络 (p o n , p as s ive o p ti caln e tw o rk)。 前 者 采 用 准同 步 数字 体 系 (p d h ) 或同 步 数 字体 系 ( s d h ) 的 有源电复用设 备作为 分 ( 合) 路设备; 后者采用简单的无源光 分路 器作为分 ( 合)路设备。 a o n 系统的主要特点是: 存在有 源电 复用设备 造成的 传输 “ 瓶颈效应” , 且成本 与 维护费 用高: 而 p o n 是一种纯介质网 络, 主要有体 积小、 设 备简单、 安装维护费用 l 硕士论文 吉比特无源光网络 ( c p o n)先网绍终端 tc 层设计与研究 低、 设备组网灵活、 扩容比 较简单、 避免了电 磁干扰和雷电 影响 等优点, 为 光纤入户 奠定了基础。由于具有这些优点,所以相对于a o n ,p o n 的发展更为迅速,己由早 期的 窄带接入 p o n 发展到目 前的宽带 接入p o n , 并被普遍认为 是宽带 接入网的 最终解 决方案。 1 987 年英国电 信公司的 研究人员最早提出了 p o n 的概 念。 i t u 一 制定了 一些p o n 标准,其中最重要的两个标准是q p o n a 和qp o n b 。q p o n a 支持的业务速率不超过 is d n 基群速率 ( g 9 62, q 9 6 3) 或其等效速率,即 模拟话 音业务 ( p o ts ) 和基群或 其等效 速率及其以 下速率的数字业务。 q p o n b 支持大于 is d n 基群速率的业务, 如数 字 视频 ( 交互式或分配式) 。 19 95年, f s a n 联盟成 立, 其目 的 是要共同 定义一个通用的 p o n 设 备标准,以 使 设 备商 和运营商 一起 进入p on设备 市场, 开展竞争。 f s a n 努 力的 第一个结果 是巧s m b 讨 5 p o n 系统的 技术规范, 因它是 用产 t m 作传 输协议, 所以 名为 妙o n ( a t mpas s i v e opt l 因 n e two rk ) , 其最高 速率为 622 m b i 确.1 9 98年10 月, i t u 一 通过了 q 9 83. 1 建议,即 “ 基 于 无源光网 络的 宽带光接入网” , 主要规定了标称线路 速率、光网络要求、网络分层 结 构、 物理媒介层要求、 传输汇聚层要求、 测距方法和传输性能 要求 等。 1 9 99年又出 台了 q 9 8 3 .2 建议,即 “ ap o n 的 o n t 管 理和控 制接口 规范” , 主要从网络管理和信息 模型上对 a p o n 系 统进行了定 义,以 确保不同厂商的设备 可实现互操作。 随后, 又批 准了q9 83.3 建议,针对三网融合的趋势,对p o n 系统物理层光波段进行了重新分配。 很多设备厂商为 迎合市 场推广的需 要, 将其apo n 产品改 称宽 带无源光网 旧p o n ) 系 统,以表明这种 系统能 提供以 太网 接入、视频分配、高速租 用线等宽带业务。 不过, 对这一代 f s a n 系统最常用的称呼 还是 apo n 。随 着标准的完善, 各电信 设备制 造商 也研发出了 a p o n 产品,目 前在北美、日 本和欧洲都有 a p o n 产品的实际应用。 随 着ip 业务的 迅速增长, a p o n 系统中, a t m 设备昂 贵、 信元开销大及信令操作 复杂, 为了 提供适合多种环境下的 ip业务, o n u 需要进 行复 杂的协议转换, 且难以 提 供高带宽 来满足突发性的光传输和接入需求的缺陷日 益明 显。 相比较以太网具有性价 比 高、 可扩展性强、易安 装以及高 可靠性等优点, 从而大大 超越了 a t m 。 2 0 co年 底, 一 些 设 备 制 造 商 成 立 了 第 一 英 里 以 太网 联 盟 正 f m 峨 ) , 提 出 基 于 以 太网 的 p o n 概 念 epo n ( e t h e m e t p as si veo p t i 喇 n e t w o rk ) 。e f m a 还促成电 气电子 工程师协会( ie e e ) 在 2 001 年成立第一英里以 太网 ( e f 间小组, 开始正式研究 包括1 . 25gbi 珑的 e p o n 在内的 e f m 相关标准。 epo n 标准i e e e 8 02.3 ah在2 0 04年6 月正式颁布。 epo n 就是将信息封 装成以 太网帧进行 传输的 p o n 。 由于以 太网 相关 器件价格相对 低廉, 并且对于在通信 业务量中所占比 例越来越大的以 太网 承载的数据业务而言, epo n 免去了ip 数据传输 的 协议和格式转 化, 效率高, 传输速率 达1 .25gbi 山, 且有进一步 升级的 空间,因 此 e p o n 一推出 就受到了 普遍关注151 。 硕士论文 吉比特无涯光网络 ( 6p o n)光网络终端t c层设计与研究 约在 2 0 01年1 月 e f m a 提出 e p o n 概念的同时 , 考虑到a p o n 的 低效率和epo n 无 法对传送实时 业务提供高 质量保证、缺乏电信 级的网 络监测和业务管理 等方面的不 足, fsa n 集团也开始 进行i g b / 5 以 上的 p o n 标准的 研究, 努力寻求一 种支持更高比 特 速率、 支持全方位业务的、 效率更高的 解决方案。 2 o 02年9 月f s a n 联盟推出了 gpo n ( g l g abi t p asslv e o p t i cal n e 幻 邢 o rks) 解决方案。 在2 0 03年的 i t u 曰 t 会议上, 通过了 0.9 8 4. 1 和g 夕 84.2 的 gpo n 系列标准,并 对新提出的 g. 周 扣 n .gtc ( 即 g.9 8 4. 3) 草案进行了 讨论 研究。 其中, a984 . 1 主要对gpon接入系 统的 总体特性进行了 规定; g.9 8 4 .2 主 要对 c p o n 的 o d n 物理媒质相 关子层进行了 规定, 定 义了 各种速率等级的 o l t 和o n u 光 接口 性 能 参 数 ( 但 2 4 8 8 n 山 1侧 s 0 l t 和 。 n u 光 接 口 参 数 还需 进 一 步 研 究 确 定 ) : g. gl 沁 n 一gtc 主要对传 输汇聚( tc) 层的相关要 求进行了 规定。 i t u 一g.9 84建议在 g.9 83. 1 系统上重 新考虑了 对业务的 支持、 安全策略、比 特速率 等方面的问 题,它尽 可能 地保持i t u -t g . 9 82 和g.9 83建议的特性,并后向 兼容 现有的 o d n 。 , 自g. 983. l 协议一问 世, 课题组就对此进行了前期的 跟踪研究, 1 9 99年课题组在 国内率先翻译了g.9 8 3. 1 协议, 开始了接入网方面的调研工作。 2000 年在消化和分析 g.9 83. 1 协议的基础上提出 了apo n系统中的光网络终端o n t原理 样机的 功能 要求 与 总体方案架构。 2 0 01 年以 “ 基于异步 传输模式的无源光网 络系统中 光网 络终端的 研制” 为题目申报并获得了江苏省高技术研究项 目的支持。 根据合同要求, 课题组需 要完成的工 作是 按照国际 标准i t u 一 t g.9 83. 1 及相关建议对a t m 一 o n系统的 规范, 研究解决光网络终端 o n t的各主要关键技术,重点开发具有 自主知识产权且符合国 际 标准的o n t 的t c 层内 核, 最终 研制出 光网络终 端 o n t的 原理实 验样机。 为解决 实现光纤到 楼 ( o n u到用户 之间 采用xds l 技术) ,利用a p o n实 现多终端单元, 解决中长期普遍用户的宽带接入问题,提供关键设备。 经过前 几届博士和硕士的 共同努力, 已 经成功地设计出了整个0 n t(包括物理层、 通道层、 a a l 及高 层) 以及 o lt测试板, 完成了 所有的软件设计, 并进行了 系统联调。 调试结果 表明, 物理层核心部分 tc层能 够正 确完成:比 特同步功能、 信元定界功能、 下行d ss解 扰功能 、 帧同 步功能 、 授权处 理功能、 消息处理与测距状态 机功能、 上行 发送、 上 行数 据加扰功能、 tc层从u t o p ia接口 功能, 整个系统完全符合 g.9 83协议 所定义的 规范, o n t 原理 样机各部分连通正确, 语音传输业务和数据 传输 业务正 常。 l z p o n技术介绍及其对比 p o n 一直被认为是光接入网中 颇具应用前景的技 术, 它打破了传统的点到点 解决 方法, 在 解决宽带接入问 题上是 一种经济的, 面向 未来多 业务的用户接入 技术。 迄今 为止, 业界提出 的三种无 源光网 络解决方案是 a p o n 、 e p o n 和g p o n 。 下面将对这三 种技术分 别作一个简单的介绍, 并从各个方面 进行分析比 较。 硕士论文吉比特无潭光网络 ( g p o n)光网络终端 t ( : 层设计与研究 a p o n技术 a p o n是结 合声 了 m多 业务 多比 特率支持能力 和无源光网 络透明 宽带传送能 力的 解决 方案。 它是基于信元的 传输系统, 为点到多点的传 输系统的 复用和多路 接入方 式 提 供了良 好的基 础, 这种传输结构为多用户 共享整个带宽提供了基础。 a p o n传送的 是固定 长度的数 据,可采用两 种速率结构:即上下 行均为巧 5 .5 2 加 lb / 5 的对称结构和 下 行6 2 2. 08n 几 招 、上行1 55.5 z m b 怡 的不对称结构。 下行传输的是连续的a i , m流, 对 于 1 5 5. 5 2 n 肠 儿的下行速率,下 行帧含有56个八 t m信元 ( 每个信元53字节) : 对 于622. o 8 k lb 八的下行速率, 下行帧含有2 24 个户 j m信元。下行帧每隔27个时隙 插 入 一 个 物 理 层 维 护 管 理 ( p l o a m , ph ys ic ai l a y er o a m ) 信 元 。 p l o a m信 元 携 带 用 来指示上行信元时隙的 授权 ( g r a n t ) 信息 ( 53个授权对应上行的53个时隙) , 以 及o a m 提供非常完备的 运行维护管理 ( o a m) , 包括误码率 ( b e r ) 监测、 告鳌和 检测、 自 动发现和自 动测距和下行加密的 搅动机制等。 但是,a 卫 o n的缺点也是比较明显的,主要表现在数据传送效率低下,a l ,m层 面 上适配 和提供 服务较复杂,网络 升级困 难等方面。 e p o n技术 epo n 是 在与 a p o n 和b p o n 类似的结构和 g.9 83的基础上,设法保留 其精华部分 一 - 一 物理层p o n , 而以以太网 代替a 卫 m 作为 链路层协议, 构成一个可以 提供更大带 宽、更低成本和更宽业务能力的新的结合体。 e p o n 技 术基于i e e e 8 023 曲标准, 采用8 b/1 0 b 线 路编码,支持1 0 加 m 、 20k l n 两种 最大传输距离和双向 对称1 . 25gb讨 5 以 太网 速率,最大 分光比 可达犯路, 采用波分复 用技术实现单纤双向 传输。 e p o n 的 帧长 是可变的,其帧结构与点 对点的吉比 特以 太 网 帧相似. 为了 解决p o n 网 络中多个 o n t 对同一 个o lt的 上行传输控制问 题, ie ee 8 0 2. 3 曲 在传统以 太网体系架构 基础上定义了一 种扩展的8 02.3m a c m p c p ( 多点控制 协议) 作为 epo n 数据链路 层协议。 epo n 系统利用以 太网 控制帧传送多点 控制信息: 利用 o a m ( 运营、维护、管 理) 帧传递o a m 信息,具有 较强的 o a m 利用p o n 系统 具有的广播功能实 现单拷贝 广播 ( s c b ) , 适 合视 频组播 业务的开展。 与b p o n 、g p o n 技术相比, e p o n 协议 简单, 对光收发模 块的技术指标要求低, 所以 系统成本相对较低。 由于 成本较低、 速率高、 扩展性好、 对数据业务的适配效率 高, 能够以 较低成本高效 率地传送 ip 业务, 所以 epo n 成为了目 前光纤接入的主要实 硕士论文吉比特无源光网络 ( 6 p o n)光网络终端t c层设计与研究 现技术之一。 epo n 虽 然有其独特的优势, 但也有 一些缺点,主要是效率低和难以支持以 太网 以 外的 业务。当 遇到话音汀 d m 业务时, 就会引 起qos 问 题。 epo n由 于采用s bll o b 的线路编码,引入的带宽损失为2 0 %,再加上其他开销, 可用负荷仅50%左右。再加 上承载 层效 率、 传 输汇聚层效 率和业 务适配效 率等 原因, 使 epo n 总的 传输效率 很低阅 。 g p o n技术 gpo n技术基于 n 1 j g.9 84.x系列 标准, 该 标准明 确规定需要支持的业务类型包 括数据业务 ( e th e m et 业务,包括ip 业务和 m p e g 业务视频流)、 p s 下 n 业务 ( p o t s , is d n 业 务)、 专用线 ( ti, el, d s3, e3和a 丁 m 业务) 和视频业务 ( 数字视频)。 gpo n 能 够提供1 . 2 44和 2. 4 88 gb眺的下行速率和 所有标准的上行速率,具有高速宽带 及高 效率传输的 特性。 g p o n 的 物理层传输距离可以为1 0 k m 或 2 0 如 . ,逻辑距离可达 6 0 拓 叮 ; 支持最高为卜 64的 分路比, 而tc层支持的分 路比 达l u s 。 gpo n 采用g.9 83.4 规定 的d b a 机制 进行动态带宽分 配。同时, 标准中明 确定 义了 4 种服务质量 等级:固 定 带 宽 、 保 证 带宽 、 非 保 证 带 宽 和 尽 力 而 为 带 宽 , 因 此, 提 供 q o 5 的 能 力 更 强。 gpo n 具有完备的 。 a m 功能 ( 包括嵌入o a m 和p loa m ) , 规定了 下行加密算法和密 钥交换 机制,规定了以g.9 8 3 .5 为基础的保护功能。 除了以上所介绍的这些g p o n 特征之外,需要值得关注的一点是g p o n定义了新 的tc ( 传输汇聚) 子层,规定t c 子层可采用g e m和a t m两种封装方式。c p o n采用 g e m 封 装方式来作业务映 射, 适配来自 传送网上高 层客户信令的 业务。 g e m的思 想 源 于 itu一t 建 议 g. 7 041 中 的 通 用 成 帧 程 序 ( c f p ) , 能 够以 高 效 简 单的 方 式 在同 步 传送 网 上传送不同 业务, 满足任何 现有业务和未来新业务的 适配要求, 故它用作g p o nt c 层的基础 是十分理想的。 此外, 使用c e m时, gpo ntc 层本质上是同 步的, 并使用 标 准 的 s o n e t 8 k h z ( 1 25 us)帧 , 这 使 gpo n 能 够直 接 支 持 t d m 业 务 【101 . a 们 m 封 装 方 式 主要是 考虑对a 下 m 业务的承载,不过由于 a t m 技术的复 杂性和实际网 络正化趋势, 基本上不采用这种方式。 由于 gpo n 为运营商驱动的标准, 在功能、 性能方面规定比 较完善, 多业务承载 能力强, 所以尽管目 前在芯片 和设 备上还不够成熟, 但从长远看会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通过对三种p o n的介绍之后,为了对 它们有一个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 现将 它们的 主要技术参数性能对比 列于表1 .2 . 1 。 表l 2. i a p 0 n 、epo n和g p o n的技术参数性能比 较 ap on e p o ni g p o n 相 关 标 准例一 t q g s 3 i e e e s o z .3 曲 i t u一 tg9 8 4 下行线路速率( mb i 比)1 5 5 . 5 2或6 2 2 0 8 1 2 5 011 1 州 . 1 6 或2 4 5 5 .3 2 上 行线路速率( mbi 比) 1 5 5 .5 2 1 2 5 0 1 5 5 .5 2 或 6 2 2 .0 8 或 1 2 4 4 . 1 6或2 4 8 8 3 2 硕士论文 吉比特无源光网络 ( c p o n)光网络终端 t c层设计与研究 下行波长 1 4 8 0 1 5 加刊 m1 5 0 0 n m 单纤:1 480-1 5 00们 m 双纤:1 2 6 卜1 3 6 0 nm 上行波长 1 2 6 卜1 3 6 0 nju一1 3 1 o n m 1 2 6 卜 1 3 6 0 刊 m 线路编码 n rz(+sc r 创 m b l i ng) s b/ 1 0 b n rz(+ 义r 即 m bli 们 9 ) 最小分路比 ( 在传输汇聚层) 3 21 664 最大分路比 ( 在传输汇聚层) 64n i a1 2 8 数据包大小 5 3 字节 ( 4 8 字节净 负荷,5 字节开销) 1 5 1 8 字节 从 5 3字节到 1518字节的可变长 度 传输层使用的协议人 t m一护 尼 t h e m et 八 tm /g e m tc 层支 持的最大 逻辑传送距离 ( km ) 2 0 10或 20 6 0 t d m支持能力 基于八 t m 承载的t d m 基于分组承载的t d m 原始的 t d m和域 基 于八 t m承载的t d m 和域 分组承载的t d m 支持的o d n类型a类、b 类和c 类a类和b类人类、 b 类和c 类 提供的语音业务aals 、m ip、aal z 从) ipm 护 提供的视频业务w d m 、 i p t v /a a l s 一w d m 、 . p t v wdm、1 训刃 p o n支持的 最大 业务流 ( 个) 2 5 6 取决于每个 o n t支持的 l l id 数 40 9 6 q o s可 靠1不 可 靠 可靠 运行维护管理p l 以m 幻m c l 助 。 人 m ( s n n ? 可 选 ) p l oam+ omc i 下行数据流加密 扰 码 或a es一无定 义a e s( 计数器模式) 升级容易程度困 难1一 般 一般 用户侧成本 高一低 较高 网络侧成本 1高 低较高 技术成熟度成熟成熟不成熟 总体效率 ( 10% tdm,90%da】 该) 7 1 %4 9 %93 % 针对这三种技术的 不同 特点, 我们可以 从二层技术、 传输效率、 传输功能、 处理 多 业务、 q o s 、产品和成 本等方 面进行综合比 较. 采用的二层技术 apo n采用的是a t m封装和 传送技术, 因此存在带宽不足、 技术复杂、 价格高、 承 载11,业务效率低等问 题。 e p o n为了 更好地适应ip业务, 二层用以太网取代人 t m, 将以 太网技术与p o n 技 术完美结合, , 成为非常适合ip业务的宽带接入技术. g p o n的技术特点是在二层采用 g e m格式对 e th e rnet 、 t d m、 八 t m 等多种业务 进 行封装映射, 具有强大的o a m功能。 传输效率 由 于a p o n需要进 行传 输协议的 转换, 在t d m业务占10%, 数据业务占90% 的 情况下, ap o n的总效 率只有71%。 硕士论文 吉比特无源光网络 ( o p o n)光网络终端 t c层设计与研究 epo n因为 使用s b/1 0 b 编码作为线 路码, 其本身 就引 入了20%的 带宽损失, 1 . 25gb叻 的 线路速率在处 理协议本身 之前实际 就只有 i gbi 此 了 。 除此以 外, 帧间 隙 较大,零 碎时隙 浪费等等这些因 素使得e p o n的总 体效 率很低。 c p o n采用了不归零 ( n r z)编码,没有引入带宽损失,同时,g p o n是基于 g f 卫 的, 只是协议的透明传送,不 进行任何协议转换, 所以 相对于ap o n和epo n , g p o n的总效率是最高的。 传输功能 apo n标准不适合本地环, 缺少视 频传输功能, 带宽 有限, 结构复杂, 造价昂贵。 epo n比apo n具有更宽的带宽, 更 低的费 用和更宽的 业务功能, 实现数据、 视 频和语 音在单一平台f l l ,h上传输, e p o n的 特点适合应用于长距离高带宽 ( 2 0 知 m , 1 . 25g) 、光纤的接入和传输、光纤化的 o n u / o n t ,非常适合于们叮b和曰叮0模式 ( 非常 有利于光纤在大楼内 的布线和 用户扩容) 。 gpon 可 在 接 入 网 络 上 提 供l o n 比 p s 、 10 o m b p s 及i g b p s 的 服 务 , 同 样 还 可以 提 供v l a n的 服务,同时 支持语音的 服务 包括voip及t d m。在当前众多 解决接 入网 络瓶颈的 技术中,g p o n也是 唯一可在单一波 长下提供2. 5 g的 带宽,同 时可传送多 个波长在一条光纤上的唯一技术。 处理多业务 a p o n技术的核心部分采用 人 t m 技术。由于综合了八 t m和无源光网络技术, a p o n技 术通过利用六 j m的 集中 和统 计复用特性, 再结合无源分路器对光纤和光线 路终端的共享作用, 提供了从窄带到宽带等各种业务, 具有支持多业务多比特率的能力。 e p o n能够很好的 承载i p t v , voip等ip/以 太网基 础上的多业务, 但是对于传输 传统的切 m其支持能力就相对比较 差了 ,容易引起q os 的问 题. gpo n采用源格式传输的方式,即 对业务 本身是 透明的,可以 很好地 支持t d m 服务 ( 低速率el, ti 和高速率s t m i /oc 3 ) , 并且可以 快速提供对未 来新业务 ( 如 s a n)的支持。 qo s apo n 和gp o n均能 提供可靠的q os, 而epo n仅在数据传输方 面有好的 性能, 在 处理语音、 视频业务等实时业务时 先天不足, 为实现综合业务, epo n标准必须附 加复 杂的q o 5 保证机制。 产品 人 卫 o n的 协议和标准出 来得最早, 电 信设备制造商也早就研发出了a p o n产品, 目 前在北美、日 本和欧洲都有apo n产品的实际 应用。 但在 我国由于价 格较高, 又 受到八 t m推广受阻 的影响,所以apo n 在我国 几乎没有什么应用。 自 从2 0 04年ie ee8 023 比定 稿后, epo n技术获得了 快速发 展, 获得了 业界的 硕士论文吉比特无源光网络 ( o p o n)光网络终端t c层设计与研究 广泛支持。 epo n系统的光发脚收模块比 较成熟, 市场上 有多款 核心商 用芯片可供 选择, 如p m c 一 si erya 、 t e kno vus 、 c o n e x a n t 、 玩 助e 拙 公 吐 等, 中兴、 烽火、 格林 威尔、 u t s 切 盯 幻 田等厂商能够提供相对成熟的 e p o n 产品。 gpo n由于 技术实 现复杂, 成熟的 商 业产品还很少, 目 前还没有规模的 商用系统 应用。 成本 从单比 特成本来讲, g p o n 的成本 要低于 a p o n 和epo n 。 但如果从目 前的整体成 本来讲, 则反 之。 影响成 本的因素在于 技术复杂 度, 规模产量以 及市场应用规模等各 个 方 面 , 特别 是 产量 ,基 本 决 定 了 产 品 的 成 本 n el. apo n 由 于技术比 较复杂, 并且应用不是 很多, 所以 成本相对较高。 epo n 协议比 较简单, 如今已 经成为了 应用最多的 p o n 技术。 随着epo n部署规 模的增大, e p o n 的 成本也是越来 越低。 目 前 gp o n 的 部署规模相对来说 还很小, 成熟的商 用产品 也不是 很多, 所以 成本 相对于 a p o n 和e p o n 都要高 很多。 1 3 g p o n产品芯片的研究现状 gpo n作为i t u 一 t 提出的 新一代千兆p o n技术标准,在标 准制定的时候就考虑 了 运 营商的运营需 求, 对各方面均有明 确定义, 尤其是在多业务 承载、 d b a和o m cl 进 行了 详细的 定义, 并且g p o n支持更高的 分 光比 和更长的 传输距离, 这使得gpo n 在支 持密集用户接入和远覆盖上更有优势. 一 不过,gpo n要实现真正的大规模的 商业部署,还面临不少挑战,首先,由 于 复杂度较高, 市场上的g p o n商用芯片 选择面较低; 而在系统方面, g p o n也面临 着成熟度的问题。 g p o n系统还需要一定的时期才能成熟, 从而适合大规模部署。 从部 署a d s l 、c abl e 、m o d em 、 v d s l 、b p o n和epo n的经验来看,gpo n系统 还需 要一 到两年时间 才能完全成熟。在这之 前, 成本仍会相对较高。 20 04年, gpon 的 主 体 标 准q 9 84 3 推 出 后 , 只 有fi 喇1咖 和吻tic aiso lutio ns 两 家 新 兴 公 司 提 供了gpon 设 备 , fl ex li 咖 公 司 是 最 早 推出gpo n产 品 的 厂 商, 其 产 品 通 过fpg a 方 式 实 现了 核 心 功能 , o p tic al s ol uti ons 公司 推出 的 是 基 于a i m封 装 的gpo n产品。 2 0 05年q 9 84.4标准定稿 后, g p o n标准完整体系形成, 更多 设备商 开 始介入 gp o n领域。目 前, 全球支持gpo n的设备 厂商 超过 3 7 个,如阿尔卡特 朗 讯 、 北电 、 c ali x 、 摩 托 罗 拉 、 te ll ab s 、 日 立 、 fl ex l igh t 、 nec 等 . 同 时 已 有 多 个 芯 片 厂 商 推出 了 正 式 商 业的gpon 芯 片 , 包 括f r ee sc al e 、 c one 侧 、 b ro ad li ght、 p m c 、 入 m c c等。 b ro 司i ght 公司宣布了针对 gpo n标准的 系统单芯片(s o c)策略, 并最先推出了 硕士论文 吉比特无源光网络 ( 6p on )光网络终端t c层设计与研究 一 款c p o nsoc 芯片b lzo 00。 b l 2 0 00 是把 过去的 几个芯片完全整合在一 个芯片中, 包括采用g e m机 制提供封包 和t d m服务的gpo nf nl 一 t q 9 84m a c :支持与低 成 本gpo nz 和3 波长收发器的无缝接口 的1 .25和2 .5 g b p s 解串 器( s er d es) , 以 及c d r 电 路; 用于线速率级数据路径分类和过滤的高性能封包处理 器, 其带宽 和处理能力 满 足正 t v 应用的 要求; 10 / 100/ 10 00以 太网 络m a c ; 针对配套tdmg e mf p g a的i d m g e m接口 ;嵌入式m ipsc p u , 提供了 一个通用高效的信号传输和控 制平面:以 及 p o n处理器。 p m c 一 si e n . 公司日 前宣布正式推出pas 6 5 3 ngpo no n t 参考设计。 该方 案采用 了p m c 一 si erta 锐g a pas s 架构, 整套方案包括一个全功能i t u . t g 9 84gpo nm a c 、 一个分 类引 擎、 qos 队 列、 v l a n分流与控制,以 及ip tv 滤波功能等, 能在任何大 小数 据包以 线速率进行处 理。 gig a p a s s 架构 集成了多 个基于 硬件的 封包处理引擎子 系统, 可对任意大小数据包按线速进行封包处理,同时还结合了控制处理器, 可支持 l inux和v x 认 /o rks 操作系统以 及可扩展的中间 件平台。 p m c 一 si e n 滋 该项新参考设计包 括队5 62 01 go p o nontso c , 以 及p m c 一s ie n .高 性 能伍 9 赶 叭 5 5 门 叮 h架 构。 pas 6201. g o 是p m c 一 si e n a pas 6 2 0lepo ns o c的gpo n版本, 后者是一个应用超过 百万的p o ns oc, 它和p m c 一 si erla 的pas62ll gpo n成 帧器( f ram e r 丫 串 行器/ 解串 器 组 合在一起可提供低成本高 性能g p o no n t 方案。 另外, 飞思卡尔半导体也开始瞄准了 g p o n市场, 并选择了 与阿尔卡特合作。 阿 尔 卡 特 为 飞 思 卡 尔 提 供 媒 体 存 取 控制 层 ( m 叭 c ) 数 字ip , 以 作 为 飞 思 卡 尔 商 用 市 场 解 决 方案的一部份。飞思卡尔将把 此 ip与d s p 模块整合在一起,用于vo正 及其它功 能: 把此ip与混合信号处理 模块整合在一起用于时钟和数据恢复,以 及 g 9 84加密 核心。两大 厂商联 合开发并于近日 推出了m s c 7120g p o nsoc 芯片, 业界第一 款支 持语音的gp o n新篇。 该芯片 采用p o wer 架构c p u , s t 越 c 眼 d s p , 数据路径引 擎, 在单一器件 上实 现 p o n子系 统的 全部功能, 专门 适应于三网合一 业务 需求的高 速数 据转发业务。ms c 7 1 2 o将飞思卡尔 m s c 7ll xds p设备的高信道话音密度与 p o we阅ui c cnpro 平台 的 高 速 联网 功能 相 结 合。 p o w e rq u i c cnpro 平台 采 用了 p o , lera z c h i te c to 茂技术, 是一种gpo n媒体 访问 控制器 ( m a c ) 和飞思卡尔分组引 擎, 可 实现千兆位线速分组前转。 该设备支持g 9 84gpo ng e m协议, 并且符合i t u . t 标准。 通过以 上对g p o n市场的 调研可以 发现,几大主 要厂商 所推出的 商用g p o n芯 片 无一例外都是采用了 5 o c设计, 这是基于以 下几个方面考虑的: 第一, 使电 子系 统 尺寸更小, 性能更高和成本更低; 第二,实 现高 效运作, 缩短 产品的上市时间: 第 三, 降低功耗 和减少 所占 的p c b空间, 提高 系统的 可靠性。 虽然采 用 5 o c有很多优点, 但是 其实 现也 是有很多困 难的.比 如,实 现 s o c 所 , 硕士论文吉比特无源光网络 ( c p o n)光网络终端t c层设计与研究 需深 亚微米工艺 带来的 挑战, 测 试与 封装及散热技术的困难, 单个芯片 要处 理的 信息 量和 信息 复杂 度要求芯片必须具备强大的数 据处理能力等等。 所以 开发 一个 soc不 仅需要克 服众多的 技术难题, 而且开发成本 也将越来越高。 其实正因为 考虑到这些因 素, 包括以上 介绍的已 经推出 商用 g p o n芯片厂商在 内的 所有设备商 一开始进入p 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