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专业论文)神会禅学思想研究.pdf_第1页
(中国哲学专业论文)神会禅学思想研究.pdf_第2页
(中国哲学专业论文)神会禅学思想研究.pdf_第3页
(中国哲学专业论文)神会禅学思想研究.pdf_第4页
(中国哲学专业论文)神会禅学思想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中国哲学专业论文)神会禅学思想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摘要 神会禅师,慧能大师的十大弟子之一,荷泽宗的创宗始祖。关于神会的禅 法思想,古今之人表达出了各自的观点,这些观点说法不一,或立场不同或角 度不同,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禅观上,神会继承了慧能的“无念”禅法, 并对其作出了理论上的改造和境界上的提升,因此神会的禅法又被称为“无念 禅”。神会极其注重“知见”这一禅法观念,“知”并不是通常所说的“知觉 这种心理现象,而是“灵知之知”,也就是“心灵”、“灵觉”之性体,“见就 是知心本体空寂,顿见真如本性。“知与“见”皆反映出般若体上的特性, 无论从般若观照的意义上,还是从最终的解脱目的上来看,两者都是相一致的。 从禅宗史的发展来看,神会自与北宗“法统之争 之后,便名声大振,其 禅法思想亦远播闻名。“法统之争”是神会一生中的关键性事件,在这场争论中 神会提出了“为学道者辨其是非,为学道者定其宗旨的口号,这一口号的提 出掀起了南北禅宗真正意义上的对立。通过分析“法统之争”这一史实亦可以 窥见神会禅法思想全貌,掌握佛学文化交流的历史经验。 本文采用禅法义理分析方法,具体是比较分析法,以“不断章取义 为基 本原则,并将禅宗史实作为分析论说的重要基础,结合现有资料分析神会禅法 思想内容及其建构体系,以期揭示神会禅法特质,体会其文化因缘和禅学精神。 关键词:神会荷泽宗无念知见法统之争 a b s t r a c t a b s t r a c t z e nm a s t e rs h e nh u i ,o n eo ft h e t o pt e nd i s c i p l e so fh u in e n g ,i sp r i m o g e n i t o r o fh e z es c h 0 0 1 w i t hr e g a r dt oh i st h o u g h t so fm e d i t a t i o n ,t h ea n c i e n ta n dm o d e m p e o p l ee x p r e s s e dt h e i r so w no p i n i o n s ,w h i c hg a v ed i f f e r e n tv e r s i o n sa n dh a de i t h e r d i f f e r e n tp o i n t so fv i e wo rd i f f e r e n ta n g l e s ,e x a c t l ys o c a l l e d :d i f f e r e n tp e o p l eh a v e d i f f e r e n tv i e w s 。i nt e r m so fv i p a s s a n a ,s h e nh u ii n h e r i t e dt h e m e d i t a t i o no f “n o n - m i n d ”f r o mh u in e n g ,a n dt h e na c h i e v e dt h et h e o r e t i cr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a n d s p i r i t u a lp r o m o t i o n ,s oh i st h o u g h t so fm e d i t a t i o nw e r ea l s oc a l l e d “n o n m i n d m e d i t a t i o n ”s h e nh u i e x t r e m e l ye m p h a s i z e dt h en o t i o no ft h em e d i t a t i o n j n a n a - d a r s a n a “j n a n a i sn o tt h ep s y c h o l o g i c a lp h e n o m e n o no f “p e r c e p t i o n ,i n t h ec o m m o ns e n s eb u t “w i s d o mo f g n o s i s ”,n a m e l y , t h en a t u r eo ft h e “i n t e r n a ls p i r i t ” “t e l e g n o s i s :d a r s a n a i se x p e r i e n c i n gt h ee m p t i n e s si nt h i n g i n i t s e l fo fm i n da n d s u d d e nc o m p r e h e n s i o no ft h et r u t ho ft h en a t u r ea n d t h u s n e s s j n a n a a n dc c d a r s a n a , b o t hr e f l e c t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p r a j n a t h e ya r ec o n s i s t e n tb o t hf r o mt h e p e r s p e c t i v e so fp r a j n as i g h ta n dt h ep u r p o s eo fu l t i m a t el i b e r a t i o n f r o m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t h eh i s t o r yo fz e n ,s h e nh u ih a dr i s e nt of a m e w h o s e t h o u g h t so fz e na l s ob e c a m ef a r f a m e d ,s i n c eh ea n dt h es o u t h e r nz e na r g u e df o r l e g a lc o n s t i t u t e da u t h o r i t y a r g u m e n tf o rl e g a lc o n s t i t u t e da u t h o r i t yw a sac r i t i c a l e v e n ti ns h e nh u i sw h o l el i f e i nt h i sa r g u m e n t ,h ep u tf o r w a r dac a t c h w o r d “t e l l r i g h tf r o mw r o n gf o rz e np r a c t i c e r s ,a n de s t a b l i s h e dat e n e tf o rz e n p r a c t i c e r s ”t h e r a i s i n go fs u c hac a t c h w o r dl a u n c h e dar e a ls e n s eo fo p p o n e n c yb e t w e e nt h e s o u t h e r na n dn o r t h e r nz e n b ya n a l y z i n gt h eh i s t o r i c a le v e n t a r g u m e n tf o rl e g a l c o n s t i t u t e da u t h o r i t y ”,t h eg e n e r a lv i e wo fs h e nh u i st h o u g h t so fz e nc o u l db e e s p i e da n dt h eh i s t o r i c a le x p e r i e n c e so fb u d d h i s tc u l t u r a l e x c h a n g ec o u l db e g r a s p e d t h et h e o r e t i c a la n a l y s i so ft h o u g h t so f m e d i t a t i o n ,e x a c t l yc o m p a r a t i v ea n a l y s i s , i sa d o p t e di nt h i sp a p e r , i t sb a s i cp r i n c i p l ei s “d o n tq u o t eo u to fc o n t e x t o nt h e b a s i so fh i s t o r i c a lf a c to fz e n ,t h i sp a p e rw i l la n a l y z ec o n t e n t sa n db u i l d i n gs y s t e m o fs h e nh u i st h o u g h t so fz e nb yc o m b i n i n ga v a i l a b l e d a t a ,a i m i n ga tr e v e a l i n gt h e l l i a b s t r a c t p a r t i c u l a r i t yo fh i st h o u g h t so fz e na n dr e a l i z i n gh i sc u l t u r a lk a r m aa n db u d d h i s t s p i r i t k e yw o r d s :s h e nh u i ;h e z es c h o o l ;n o n m i n d :j n a n a d a r s a n a ;a r g u m e n tf o rl e g a l c o n s t i t u t e da u t h o r i t y i v 学位论文独刨性声明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 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 含其他入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 也不包含为获得南昌文学或其他 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 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手写) :刍1 唔晦 签字日期:砸矿年月幻同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直昌太堂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有权 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 阅。本人授权南昌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 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本学位论文。同时授 权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将本学位论文收录到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并通过网络向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靴敝储獬汗副力? 辱崞 弱翠: 签字日期:抄? 年f 。月 动日签字1 9 期。:础年二月力日 第1 章引言 第1 章引言 神会( 公元6 8 4 7 5 8 ) ,俗姓高,襄阳( 在今湖北襄樊市) 人,少年时学 习儒家经典,又自读老,庄,出家后投荆州当阳玉泉寺神秀门下学习禅法, 后神秀在武则天大足元年( 7 0 1 年) 应诏入洛阳说法,接受供养,借此之际神 会南下投到曹溪慧能门下,成为慧能的十大弟子之一。慧能大师圆寂之后,神 会奉敕到南阳( 今河南省邓县) 龙兴寺居住传法,世人尊其为“南阳和尚”。 神会是禅宗史上一位重要人物,对禅宗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笔者认 为其贡献大致有两个方面:一是继承并发展了慧能“顿悟自性,见性成佛,直 了心性”、“无相、无住、无念”等禅法思想,构建出独特的无念禅理论,并将 “知见”的概念引入其无念禅法理论体系之中。二是在滑台( 今河南滑县东) 的大云寺同当时佛教声远闻名的北宗大德崇远禅师进行辩论,“为学道者辨其是 非,为学道者定其宗旨”,以求建立南宗禅的正统地位。笔者认为从这两个方面 可以看出神会的确可称得上一位承前启后的禅宗大师。他开启了“凡言禅,皆 本曹溪”这种禅宗格局的新端倪,其广大深远、富有内涵的禅法学说也深深地 影响着古今中外的学佛之人。 神会是荷泽宗的创宗始祖,其弟子及信徒对他说法的记录有南阳和上问 答顿教解脱禅门直了性坛语、菩提达摩南宗定是非论、南阳和尚问答杂征 义、顿悟无生般若颂等文本,这些弥足珍贵的文献资料对于研究神会及其 思想渊流具有重大意义,同时亦使我们看到南北两宗斗争的思想渊源,以及在 斗争的关键时刻神会所起的重要作用。以上文献资料详细地记载着神会和尚在 滑台龙兴寺传授佛法的活动和在大云寺与北宗崇远法师辩论及其向信徒讲法的 事迹。 荷泽神会禅法自与北宗禅“法统之争 之后便名声大振。然而由于种种原 因,荷泽禅系法脉也仅仅传了1 5 0 余年,至唐朝末年便绝断无闻了,因而此后 关于神会的资料少之又少,然值得庆幸的是,记录荷泽神会的语录资料终究在 沉寂了近千年之后被发现,这一功劳首先归于学者胡适。上个世纪2 0 年代,他 最早从敦煌遗书留卷中发现了大部分神会语录,校订整理后以神会和尚遗集 的书名出版出来。后来中国社会科学院杨曾文教授在国内外学者辛苦收集的资 料和研究的基础上,对神会及有关资料做了进一步考察,研究并出版了其编校 第1 章引言 的神会和尚禅语录。近些年来,通过中外学者共同的研究及努力,对于神会 思想的了解也愈来愈加详实,愈来愈加清晰了。其中包括神会生平经历的记载, 神会荷泽法系顿悟渐修的禅法特色,神会后继弟子的概况等等问题。 本文对于神会思想更多地应侧重于其禅宗义理的诠释,并适当结合禅宗史 而加以讨论和研究,笔者认为:对于神会思想故而应放入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 中加以考虑,然而禅学义理博大而精微,概念纷繁复杂,过多地限于禅宗史内 的神会思想研究会使其禅法思想更为空洞抽象,晦涩难懂。虽那样更具条理, 然终不能令人更好地了解神会禅法的思想体系。所以本文对于神会思想的研究, 是努力建立在以禅宗史为基础上的,侧重于对禅宗义理的发挥。禅宗作为求智 慧得解脱的学问,其逻辑义理颇费思量。为此笔者又试图在这篇论文中建立起 神会禅学的逻辑体系,对于其禅法思想试作更为深入的义理剖析。笔者也深知 如此做法显然不够,因为对于神会思想考察,不能脱离那个时代的背景,神会 自称“秉承曹溪法门,从其思想源流上来看显然具有了一种历史承接性。而另 一方面,神会与北宗辩争法门正统地位,向中原传播南宗顿教,终成荷泽一流, 其禅法思想是在禅学历史进程中得以发展的。从荷泽宗禅法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来看,对神会思想的研究不能抛开禅宗史而对其进行单独的禅法思想体系的义 理分析了。那么,又如何以禅宗史为基础对神会禅法思想作义理诠释呢? 对于 这个具体研究方法的问题,笔者认为对神会禅法义理的分析切不可断章取义, 要避免抛开神会思想的基本精神。那么结合不同的禅法思想和佛法理路与其进 行对比分析就成为一个很好的方法,具备了这种研究的基本思维之后,笔者又 搜集并阅读了大量古籍资料和今人著作,并有目的地参考了其它学者的论文资 料,终于确定了本篇的大概基本结构。 本篇基本结构大致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引言。 第二部分:对于神会禅法作一番考察就有必要对于神会其人其事作一个简 介,这是必要的,也是一个最基本的要求。 第三部分:神会其禅法思想源于何人、何处,其宗派法系禅法思想又归于 何人、何处,其法脉思想传承又是怎样的状况? 神会为慧能十大弟子之一,其 开创的荷泽宗在南宗宗派中又占有什么样的地位? 等等问题将在这一部分详加 论述。 第四部分:标题为“神会禅法思想内容 。笔者认为对神会禅法思想的研究 2 第1 章引言 必不可少地应至少从两个方面加以论证考察:首先是从禅法理论方面加以考察。 由于神会荷泽一宗被称为“无念 宗,其“无念 思想在其禅法中显然具有重 要的地位。毫无疑义,神会思想传承于曹溪法门,他的“无念”思想必有其渊 源,但神会对于“无念”亦有自己的建构。其次,从禅法观念加以考察。这里 所说的禅法观念实际上是同禅法思想有所联系,但笔者认为观念与思想还是有 所不同的,因为思想是其禅法及修行的根本依据和动因,而观念则是禅法及修 行的外在认识和倾向。宗密曾这样概括神会的禅法观念知之一字,众妙之 门。“知”亦名“知见”可以说是神会禅法中一个重要的思想核心。值得注意的 是神会所谓的“知”并不是我们所说的“知觉”这种心理现象,它并非一种现 实中的具体现象,而是“灵知之知”这种超然的体验,这种体验同时又具有本 体论的意义,从这点上说它又被抽象为“心灵”、“灵觉”之性体。在神会禅法 观念中“知 作为某种体验或是性体有何内涵及其特点? 这将是这一部分重点 阐述的内容。 第五部分:笔者结合禅宗史,从荷泽神会与北宗禅法统之争来看荷泽神会 禅法。在这部分中笔者首先对禅宗的创立与演变做一下梳理,然后就法统之争 这一事件来把握神会的思想。笔者在其后的部分又分为两个方面进行考察:第 一方面就是立于神会禅宗史观的角度。神会激烈地抨击北宗“传法是旁”,对北 宗祖统说提出了强烈地置疑和批评,同时他又立曹溪慧能为法门正统。在文中 笔者认为神会提出“传法是旁 的背后,实际上最终还是归结为南北禅宗禅法 思想的差异,从一定意义上说神会进行“法统之争 无非是为他禅法思想的传 播设定一个合法性的依据,但事实上不仅仅如此,这个“合法性 还必须要通 过辨别南北禅宗禅法优劣而得以证明,因而神会又在“顿渐法门,孰优孰劣” 这个问题上与北宗一系展开辩论。故而笔者立于这一方面“顿渐法门之争 与南北禅宗对立 来作为重要的内容而加以阐述。 第六部分:神会与道一禅法思想略比。荷泽神会与洪州马祖同出于曹溪门 下,其禅法思想无疑具有共通之处。其彼此印证契合的方面又体现在哪里? 神 会后被洪州弟子称为“知解宗徒”,其“知”的禅法观念又多受批评。洪州宗弟 子是否真正了解神会“知”的禅意真谛? 为何荷泽洪州会各非其非? 这些问题 都是笔者要加以考证的。 第七部分:结语。 禅宗是“渊源于外来佛教而形成于传统文化的产物,它是中国母体文化 第1 章引言 的一部分,它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是涉及另外文学,艺术,政治,历史等 多方面的,而不仅仅囿于哲学的范畴。笔者深信通过对荷泽神会法系思想的研 究,有助于探求禅宗史乃至整个佛教史的发展状况和一般规律,对于了解禅宗 教理及佛学文化要义更有直接的作用。禅宗自古以来就被人认为是求智慧,得 解脱的智慧之学,只要人们对于智慧的追求永不停歇,那么对于禅学的研究亦 将勇往直自玎。笔者因限于学力故对其只能作浅尝辄止的研究,所以希望能与更 多的人将禅宗思想的研究推向深入。 4 第2 章神会生平简介 第2 章神会生平简介 荷泽宗的创宗始祖是慧能的弟子神会,慧能灭后,他的得法弟子分头并弘, 身为十大弟子之一的神会则在北宗禅的弘化地区嵩洛两地进行活动,广开法场, 并与北宗门徒展开辩论,为南宗禅的早期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因神会曾入 住东都洛阳荷泽寺,一时间影响颇巨,故他所开创的禅宗派别亦被后人称为荷 泽宗。 荷泽宗是慧能之后南宗禅系刀:出的第一支禅宗派别,却往往被人所忽视。 荷泽宗自神会和尚而始至宗密之后而灭,期间亦不过短暂的一百五十余年,时 间跨度大致在唐朝中期与后期之间,在这段时期内,关于此宗的大部分资料相 继散佚缺失,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未得见世。会昌法难之后,中原地区的北宗、 荷泽宗皆衰而败落,自安史乱,荷泽宗便完全断绝无闻了,而地处江南的洪州 一系以及南方的石头宗则后来居上成为禅教界的两大宗系。与高僧大德辈出的 洪州石头两宗系相比,荷泽宗除了只有神会与宗密两位有影响力的高僧外,鲜 有卓越的禅师,这或许也是此宗不被重视,法脉不长的原因之一。 2 1 生卒年岁 神会( 公元6 8 4 7 5 8 ) ,俗姓高,襄阳( 在今湖北襄樊市) 人,荷泽宗的 创始者。少年时学习儒家经典,又自读老、庄,出家后投荆州当阳玉泉寺 神秀门下学习禅法,后神秀在武则天大足元年( 7 0 1 年) 应诏入洛阳说法,接 受供养,借此之际神会南下参学曹溪慧能,成为慧能的十大弟子之一。慧能大 师圆寂之后,神会奉敕到南阳( 今河南省邓县) 龙兴寺居住传法,被人尊称为 “南阳和尚 。关于神会生平传记,祖堂集、圆觉经大疏钞、景德传灯录、 宋高僧传等书均有记载,然对于神会生卒年代则各有异说。祖堂集记有 神会圆寂的具体时间,但并没有提及其年寿,故无法断定其确切生年。祖堂集 中说:“师( 神会) 上元元年五月十三日终。敕谥真宗大师,般若之塔。 圆 觉经大疏钞卷三之下记载说神会圆寂于乾元元年即公元7 5 8 年,终年七十五 。祖堂集卷3 ,荷泽和尚。中州古籍出版社,1 0 9 页 5 第2 章神会生平简介 岁,由此可知神会应是在公元6 8 4 年出生,那年年号是嗣圣元年。与此不同, 宋高僧传卷八神会传中说: 上元元年,嘱别门人,避座望空,顶礼归方丈,其夜示灭。受生九十三 岁矣,即建午月十三日也。 从这个记载可得出神会应是生于乾丰三年( 6 6 8 ) ,终年九十三岁。景德传 灯录卷五“神会禅师传 中则又有异说: 师于上元元年五月十三日中夜奄然而化。俗寿七十五。二年建塔于洛京 龙门。敕于塔所置宝应寺。大历五年赐号真宗般若传法之堂。 长期以来由于佛教史书记载各有不同,神会生卒年岁的问题难以考证,因 此学界对此存在较大的争议。1 9 8 3 年1 2 月考古工作者在河南洛阳龙门西北侧 的唐代宝应寺遗址发掘中,发现了神会墓塔遗址,其中还有塔铭,题为大唐 东都菏泽寺殁故第七祖国师大德于龙门宝应寺龙首腹建身塔铭并序,简称神 会塔铭,其中明确记载说: ( 神会) 享年七十有五,僧腊五十四夏,于乾元元年五月十三日荆府开 元寺奄然坐化。回 这可以说为神会生卒年岁的问题提供了可靠的实物资料。通过对比可以发 现,神会塔铭所记载的神会的卒年和享年与宗密圆觉经大疏钞中的记载 是完全一致的,即都是乾元元年,终年七十五岁。加之神会塔铭为神会弟 子慧空所撰,所撰时间在永泰元年即7 6 5 年,这距离神会圆寂时间不过十年, 可以说具有相当大的可信度。这样神会的生卒年岁便得以证实,他应该是生于 嗣圣元年即公元6 8 4 年,卒于乾元元年即7 5 8 年。 。宋高僧传卷8 ,唐洛京荷泽寺神会传。大正藏卷5 0 ,7 5 6 下 圆景德传灯录卷5 。两京荷泽寺神会禅帅。人正藏卷5 1 ,2 4 5 上 此塔铭最早在世界宗教研究1 9 8 4 年第二期所载温玉成记新 n 十的荷泽大师神会塔铭文章附录 发表,1 9 9 2 年文物第三期发表洛阳文物工作队的洛阳唐神会和尚身塔塔基清理的报告中附育 新校录的塔铭,并载李学勤禅宗早期文物的重要发现,文物1 9 9 2 年3 期6 7 页 6 第2 章神会生平简介 2 2 参学慧能 神会在参学慧能之前,曾先在神秀门下学习三年,神秀奉敕入洛阳说法那 年,他南下岭南投奔慧能。在曹溪时,神会也曾一度离开慧能北上游学,遍访 高僧,并在西京洛阳受具足戒,景龙年( 7 0 7 - 7 0 9 ) 间又回到曹溪。对此宗密圆 觉经大疏钞记载说:“神会北游,广其见闻,于西京受戒。景龙年中,却归曹 溪。大师知其纯熟,遂默授密语。 可以说,神会对慧能和神秀两家的禅法都 有较为深刻的了解,掌握了两者禅法思想的不同特点,这为神会日后评定南北 两宗禅法优劣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关于神会才到岭南参学慧能,佛教史书上也都有记载,只是应接问答传说 不一。敦煌本坛经说: ( 神会) 至漕溪山,礼拜问言:和尚坐禅,见亦不见? 大师起把杖打 神会三下,却问神会:吾打汝,痛不痛? 神会答言:亦痛亦不痛。六祖言 日:吾亦见亦不见。神会又问:大师,何以亦见亦不见? 大师言:吾亦见, 常见自过患,故云亦见。亦不见者,不见他人过罪,所以亦不见也。 神会作礼,便为门人,不离漕溪山中,常在左右。 宗密中华传心地禅门师资承袭图中说: ( 神会) 年十四来谒( 慧能) 和尚。( 和尚) 问:知识! 远来大艰辛, 将本来否? ( 神会) 答:将来。( 和尚问:) 若有本,即合识主。( 神会) 答: 神会以无住为本,见即是主。( 慧能) 大师云:遮( 这) 沙弥争敢取次语! 便以杖乱打。师( 神会) 于扶下思惟:大善知识,历劫难逢。今既得遏, 岂惜身命? 祖堂集记载说: 师初到六祖处,六祖问:是你远来大艰辛,还将本来不? 若有本即合 识主,是你试说看! 师对日:神会以无主为本,见即是主。祖日:者沙弥 争取次语! 便以杖乱打,师杖下思惟:大善知识历劫难逢。今既得遇,岂 惜身命! 六祖察其语深情至,故试之也。因此自传心印,演化东都,定其 。团觉经火疏释义钞卷3 之上,续藏经第9 册,5 3 2 中 。南宗顿教最上大乘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六祖惠能人师十韶州火梵寺施法坛经一卷,大正藏卷4 8 ,3 4 2 上 中华传心地禅门师资承袭图。续藏经6 3 册,3 l 中 7 第2 章神会生平简介 宗旨。南能北秀,自神会现扬。曹溪一枝,始芳宇宙。 景德传灯录中记述大致与师资承袭图所记相同,但也有新的内容: ( 神会) 年十四为沙弥谒六祖。祖曰:知识远来大艰辛将本来否,若 有本则合识主,试说看。师日:以无住为本,见即是主。祖日:遮沙弥争 合取次语。便以杖打,师于杖下思惟曰:大善知识历劫难逢,今既得遇, 岂惜身命。自此给侍,他日祖告众日:吾有一物无头无尾无名无字无背无 面,诸人还识否。师乃出日:是诸佛之本原,神会之佛性。祖曰:向汝道 无名无字,汝便唤本原佛性。师礼拜而退。 以上佛史资料所说不尽相同,但都记载说神会初参慧能并与他论佛性时有 “见不见佛性 的问答,并受到慧能棒喝,于是神会便住在漕溪修学。相比 以上各种传说,宋高僧传中关于神会初见慧能的问答则存在极大出处,其 记载说: 及见,能问会日:从何所来? 答曰:无所从来。能曰:汝不归去? 答 日:一无所归。能日:汝太茫茫。答日:身缘在路。能曰:由自未到。答 日:今已得到,且无滞留。 虽然神会初参慧能之时有不同的记载,但从这些记载可以看出神会当时已 有一些其日后的禅法思想基础,比如“如束藏思想”、“不二法门 、“知见”、“佛 性无受”、“无住为本 等等。 神会可以说是慧能晚年时期所收的较为年轻的一位弟子,若按神会嗣圣元 年( 6 8 4 年) 生年的话,神会于景龙年间( 7 0 7 7 0 9 年) 参学慧能,此时神会 最多不过二十六岁,慧能7 1 3 年去世,那时的神会亦只有三十岁,期间从学慧 能数年时间,正与宋高僧传中“居漕溪数载,后遍寻名迹”的记载基本吻 厶 口。 宗密中华传心地禅门师资承袭图中说:“( 神会) 年十四来谒( 慧能) 和尚这里宗密所说的“年十四”应该是神会初见慧能时的年龄,即神会受具 足戒之前第一次见慧能时的年龄。但是王维在慧能去世之后受神会所托撰写的 六祖能禅师碑铭却记载说:“弟子日神会,遇师于晚景,闻道于中年。” 以神会十四岁的年龄来说自然不能称得上是“中年”,对此印顺法师在中国 西祖掌集卷3 ,荷泽和尚,中州古籍出版社2 0 0 1 年版,1 0 8 页 圆景德传灯录卷5 ,西京荷泽寺神会禅师。大正藏卷5 1 ,2 4 5 上 国宋商僧传卷8 ,唐洛京荷泽寺神会传。人正藏卷5 0 ,7 5 6 下 回全唐文卷三一二七,六祖能禅师碑铭 8 第2 章神会生平简介 禅宗史中提出了一个较为合理的解释,他认为“在古代抄写中,中年可能 为冲年的别写。中与冲,是可以假借通用的。如冲而用之,就是中用。 冲和与中和,冲虚与中虚,都音义相通。冲人、冲年、冲 龄冲是从婴孩到成年( 二十岁) 的中间。神会十四岁来谒六祖,正是闻 道于冲年。冲年,或通假而写为中年,或偏旁脱落而成为中年,这才与 神会门下的传说不合,与神会被流放的实际年龄不合。如读为冲年,就一切 都没有矛盾了。川坪申会从学慧能数载之后便己具有了很深的佛学造诣,并且成 为慧能的十大弟子之一。( 敦煌本坛经中提到惠能晚年有十大弟子,分别为 法海、志诚、法达、智常、智通、志彻、志道、法珍、法如以及神会) 慧能入 灭时,因众弟子皆涕泪悲泣唯神会没有悲泣而受到慧能的赞誉,敦煌本坛经 对此记载说: 法海等闻已,涕泪悲泣。唯有神会不动,亦不悲泣。六祖言:神会小 僧,却得善不善等,毁誉不动,余者不得。 从这个记载中可以看出神会修学造诣更胜于其它门人,这种说法似有对神 会褒之过甚,对其它门人贬之过甚的感觉,故疑似是荷泽宗门人的有意添附。 但是作为慧能的弟子,神会的禅学思想在慧能灭后应该已经精进纯熟了,否则 便没有其北上传法并于洛阳大行道场佛事的记载了。 o 印顺中国禅宗史 m 南昌:江西人民 n 版社,2 0 0 7 2 1 3 页 。南宗顿教最上人乘摩诃般菪波罗蜜经六祖惠能大师于韶州人梵寺施法坛经一卷,大正藏卷4 8 ,3 4 2 上 9 第2 章神会生平简介 2 3 北上传法 六祖入寂后,神会禅师便离开曹溪遍寻名迹。宋高僧传“神会传中记 载说: 开元八年( 公元7 2 0 年) ,敕配住南阳龙兴寺,续于洛阳大行禅法,声 彩发挥 神会在南阳住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积极宣说南宗顿教,之后在河南滑台 大云寺设无遮大会。对于此次开无遮大会的目的,神会宣告说:“神会今设无遮 大会,兼庄严道场,不为功德,为天下学道者定宗旨,为天下学道者辨是非。 可以说神会为南宗“定宗旨”意在宣说漕溪禅法,那么为南宗“辨是非 则更 多地带有向北宗挑战为南宗争得正位的功利性质。 在无遮大会上神会与北宗著名学者崇远法师大开辩论,对当时声望显赫的 神秀门下普寂禅师进行了批评,重点是说他们“传承是傍,法门是渐”,这不仅 是神会对北宗一系祖统传承的否定,同时还是对其禅法理路的批评。神会与北 宗的这场“法统之争 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同时还包括其后神会在洛阳的一 段时期。实际上神会在滑台召开的无遮大会不止一次,然而却仅仅是掀起了南 北禅宗的争论,而并未持续地发展下去。这场争论为何没有继续下去? 其原因 是神会在滑台受到北宗门徒陷害而遭受打击,甚至几乎丢掉性命。圆觉经大疏 钞卷三之一对此记叙说: 侠客沙滩五台之事,县官白马。卫南卢郑二令文事,三度几死,商旅 缭服,曾易服执秤负归。百种艰难,具如祖传。 时隔十多年,天宝四载( 公元7 4 5 年) 神会受到当时大官僚宋鼎的礼请,回 到洛阳,住于荷泽寺,继续弘扬南宗顿教,声势煊赫一时,最终令慧能一系的 顿教流派于天下。圆觉经大疏钞卷三对此记载说: 天宝四载,兵部侍郎宋鼎,请入东都,然正道易中,谬理难固。于是曹 溪了义,大播于洛阳,荷泽顿门,派流于天下。 虽然北宗正统地位受到极大挑战日遭冷落,亦不再独享朝廷恩宠,但是仍 然具有相当大的势力,天宝年间北宗门人庐奕上奏玄宗,诬陷神会意欲聚众谋 反,结果是神会遭到流放。宋高僧传对此有记载: 。宋高僧传卷8 ,唐洛京衙泽寺神会传。大正藏卷5 0 ,7 5 6 下 o 圆觉经人疏释义钞卷3 之上,续藏经第9 册,5 3 2 中 圆觉经大疏释义钞卷3 之上,续藏经第9 册,5 3 2 中 1 0 第2 章神会生平简介 天宝中,御史庐奕阿比于寂,诬神会聚徒,疑萌不利。玄宗召赴京, 时驾幸昭应,汤池得对,言理允惬。敕移往均部;二年敕荆州开元寺般若 院住焉。( ! ) 对于神会受到北宗门人的迫害而遭到统治者流放,宗密对此记载说: 天宝十二年,被谐聚众,敕黜弋阳郡,又移武当郡。十三载,恩命量移 襄州。至七月,又敕移荆州开元寺,皆北宗门下之所致也。留 神会自北上传法以来,无论是在先前的滑台还是在其后的洛阳都屡次遭受 迫害,但却始终充满着传法的热情,真可谓是“为法忘躯,不惜身命”了。 天宝十四年( 7 5 5 年) 也就是神会被贬的第三年,安禄山叛乱,第二年攻陷 长安,其后副元帅郭子仪带兵平反叛乱,收复长安洛阳两京。但因军饷缺乏, 便采用右仆射裴冕的临时权计,下令全国各大郡府各置戒坛度僧,收取一定的 税钱以支应军需。神会因此被推选出来主持设坛度僧,为平反叛乱作出了巨大 的贡献。宋高僧传对此事有较为详细的记载: 副元帅郭子仪率兵平殄,然于飞挽索然,用右仆射裴冕权计,大府各置 戒坛度僧。僧税缗谓之香水钱,聚是以助军需。初洛阳先陷,会越在草莽, 时卢弈为贼所戮,群议乃请会主其坛度。于时寺字宫观鞠为灰烬,乃权设 一院,悉资苫盖,而中筑方坛。所获财帛,顿支军费。代宗郭子仪收复两 京,会之济用颇有力焉。固 神会开坛场度僧收取了大量的税费,在很大程度上补充了唐朝的军费,为 平定“安史之乱 立了显著的一功,因此得到朝廷的尊敬,受到了皇帝的特殊 供养,记载说: 肃宗皇帝诏入内供养,敕将作大匠,并功其力,为( 神会) 造禅字于荷 泽寺中。 兴福寺大义禅师碑铭亦曾对神会当时的地位评论说: 洛者日会,得总持之印,独耀莹珠。 之后不久几年,也就是在乾元元年( 7 5 8 年) 的五月十三日神会便于荆州 开元寺示寂了,终年七十五岁。神会去世后几十年间仍然备受帝王敬重,地位 。宋高僧传卷8 ,唐洛京荷泽寺神会传。大正藏卷5 0 ,7 5 6 下 圆网觉经大疏释义钞卷3 之上,续藏经第9 册,5 3 2 中 宋高僧传卷8 ,唐洛京荷泽寺神会传。大l 下藏卷5 0 ,7 5 6 下 宋高僧传卷8 ,唐洛京倚泽寺神会传。大正藏卷5 0 ,7 5 6 下 全唐文七一五卷,兴福寺大义禅帅碑铭 1 1 第2 章神会生平简介 亦不断上升。宗密记述说: 宝应二年,敕于塔所置宝应寺。大历五年,敕赐祖堂额,号真宗般若 传法之堂。七年敕赐塔额,号般若大师之塔。贞元十二年,敕皇太子集诸 禅师,楷定禅门宗旨,遂立神会禅师为第七祖。 神会被定立为“七祖 是在唐德宗贞元十二年即公元7 9 6 年,这已是神会 圆寂之后三十九年的事情。 。圆觉经人疏释义钞卷3 之上,续藏经第9 册,5 3 2 中 1 2 第2 章神会生平简介 2 4 神会著作 神会的绝大多数著作实际上是其弟子和信徒对他的说法言论的整理记载, 长期以来神会的著作盛行于世的只有显宗记。景德传灯录卷五说: 祖( 慧能) 灭后二十年间,曹溪顿旨沉废于荆吴,嵩岳渐门盛行于秦洛。 乃入京,天宝四年( 7 4 5 年) 方定两宗。乃著显宗记,盛行于世。 显宗记确切作于哪一年已无从考证,但很可能是神会在天宝四年受到 大官僚宋鼎的礼请回到洛阳时在荷泽寺居住期间亲自所作。 神会作品明确地记载于史料的只有显宗记,其余还有一些由其弟子集录 整理的作品,这些作品后来逐渐佚失,直到上个世纪二十年代,有关神会的一 些其它语录著作才从敦煌文书中被发现。其中有一残篇,题为顿悟无生般若 颂,其内容大致与显宗记相同,由此可断定显宗记的原名应是顿悟 无生般若颂。因为此篇与神会宣说南宗禅法,定立南宗宗旨有极关关系,故后 人将此篇又称为显宗记。 敦煌文书中有关神会的著作有四部:南阳和上顿教解脱禅门直了性坛语、 菩提达摩南宗定是非论、南阳和上问答杂征义以及顿悟无生般若颂 ( 亦称显宗记) 。以上四部重要著作的发现得力于近代学者胡适,1 9 2 6 年胡 适在伦敦大英博物馆看阅了近1 0 0 卷敦煌文书,之后根据从伦敦和巴黎藏敦煌 写卷中找到的数种版本的神会著作及其他禅宗典籍,并整理成册于1 9 3 0 年由上 海亚东图书馆出版,书名为神会和尚遗集。 函景德传灯录卷5 ,西京荷泽寺神会禅师。大正藏卷5 1 ,2 4 5 上 1 3 第3 章荷泽宗法脉源流 第3 章荷泽宗法脉源流 有关慧能弟子的记载,敦煌本坛经中记载有十人,此十人据说为慧能 的十大弟子。祖堂集列有八人,景德传灯录记载最多,有四十三人,最 著名的有青原行思、南岳怀让、荷泽神会、南阳慧忠、永嘉玄觉五大宗师。其 中青原行思和南岳怀让门下弘传最为盛名,形成青原系和南岳系,青原系丌出 曹洞、云门、法眼三宗,南岳系又分出临济宗、沩仰宗二家。至宋代南岳系临 济门下又由杨岐方会( 9 9 2 1 0 4 9 ) 与黄龙慧南( 1 0 0 2 1 0 6 9 ) 分别创立杨岐、 黄龙两派。以上由行思系和怀让系所繁衍出来的各宗派,就是禅史上所说的“五 家七宗”。现概列其法脉传承,如图所示: 尚山灵祜仰山慧寂沩仰宗 广南岳怀让一马祖道一一百丈怀海i il 黄檗希运一临济义玄临济宗 l 厂一 li 广黄龙慧南黄龙派 i l 兴化存奖一南院慧蹰卜风穴延沼一首山省念一汾阳善昭一石霜楚圆i il 杨岐方会杨岐派 漕溪慧能_ i r 天皇道悟龙潭崇f 言一德山宣鉴雪峰义存1 i i 广一 liir 云门文偃云门宗 l 青原行思一石头希迁一q l l 玄沙师备一罗汉桂琛清凉文益法眼宗 l 药山惟俨一云岩昙晟一洞山良价一曹山本寂曹洞宗 根据禅宗史学资料,漕溪慧能门下开出的禅门主要有三系:荷泽系、南岳 系和青原系。从历史上来看南岳系和青原系两宗系是漕溪慧能的两大主流法脉, 与此二者相比,荷泽一系虽形成时间最早,但其法脉传承却极不明朗,且在流 传几世之后便销声匿迹了。虽然如此,但神会以及之后的荷泽宗人毕竟曾有过 一时的荣耀,其思想行事在现在来看仍旧具有重要的禅学地位和研究价值。 1 4 第3 章荷泽宗法脉源流 3 1 荷泽宗法脉传承 宋高僧传中“神会传”记载,神会被阜帝赐谥真宗大师,般若塔号, 圆觉经大疏钞卷三之下又记载说神会被定立为七祖,这实际表明了朝廷已 经承认南宗的禅门正统地位,自此之后南宗完全压倒了北宗,可以说这一局势 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是神会为法忘躯,积极宣传南宗禅法思想的结果。但是诚如 洪修平教授在其所著禅宗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一书中所说:“需要指出的是, 惠能禅得以在北方取代神秀系北宗而流行,是由惠能禅的特点以及当时的社会 历史状况等多种原因决定的。神会固然在这中间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这种 推动作用不是唯一的或决定性的。” 神会认为自达摩初祖至弘忍五祖这一正宗法脉的真正传承者不是神秀而是 慧能,为此他甚至还曾为慧能设立真堂,续写宗脉,宋高僧传“慧能传”中 说: 会于洛阳荷泽寺崇树能之真堂,兵部侍郎宋鼎为碑焉。会序宗脉,从 如来下,西域诸祖外,震旦几六祖,尽图绩其影,太尉房管作六叶图序。圆 包括神会在内的几乎所有的荷泽宗人均认为本宗宗旨皆是漕溪之法,宗密 对此曾说:“荷泽宗者,全是漕溪之法,无别教旨。锄可以说与南岳系和青原系 相比,荷泽一系似乎有着更为强烈的祖统意识。 荷泽宗法脉上承漕溪慧能,自神会而发扬广大,然而神会圆寂之后荷泽传 承则很不明朗。神会的后续弟子,包括圆觉经略疏钞、禅l - j j 币资承袭图、 景德传灯录和宋高僧传在内的佛学史籍所载各有异同,归结起来共有 三十多人。其中圆觉经略疏钞中记有二十二人,禅门师资承袭图中记载 有十九人,景德传灯录中载有十八人,宋高僧传中载有十四人。他们大 部分人仅有简略传记。概括起来有磁州法观寺智如( 7 2 3 8 1 1 年) 、洛阳同德 寺之无名( 7 2 2 7 9 3 年) 、荆州国昌寺之行觉( 7 0 8 7 9 9 年) 、沂州宝真院之光 瑶( 7 1 6 8 0 7 年) 、进平( 6 9 9 7 7 9 年) 、福琳( 7 0 4 7 8 5 年) 、志满( 7 1 5 8 0 5 年) 、神英( 6 9 3 7 6 7 年) 、道隐( 7 0 7 7 7 8 年) 、慧演( 7 1 8 7 9 6 年) 、云 坦( 一作灵坦,7 0 卜8 1 6 年) 、乘广( 后为马祖门下,7 1 7 7 9 8 年) 、惟忠( 7 0 5 7 8 2 年) 、慧坚( 7 1 9 7 9 2 年) 等人。对于神会后续弟子的传禅分布,葛兆光 洪修平禅宗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m 南京:江苏古籍m 版社,2 0 0 0 1 7 4 页 国宋商僧传卷8 ,唐韶州今南毕寺慧能传。大正藏卷5 0 ,7 5 4 下 中华传心地禅门师资承袭图,续藏经6 3 册,3 1 下 1 5 第3 章荷泽宗法脉源流 教授曾作过考证,他说:“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荷泽门下的禅师的地理分布几乎 与北宗禅重迭,如志满在宣城黄山( 今安徽) 、云坦在扬州( 今江苏) 、光瑶在 沂蒙( 今山东) 、无名在洛阳( g - 河南) 、广敷、乘广在宜春( 今江西) 、神英在 五台( 今山西) 、进平在唐州( 今山西) 、道隐在宁州( 今甘肃) 、福琳在黄陂( 今 湖北) 、行觉在荆州( 今湖北) 、皓玉在衡山( 今湖南) 、慧演在沣阳( 今湖南) 、 慧坚在长安( 今陕西) ,如果再加上中华传心地禅门师资图所记的河阳空、 涪州朗、璐州弘济、风翔解脱、西京法海等等,可以说,神会的门下覆盖了当 时唐王朝的中心大部分地区。从这一现象可以看出,荷泽宗弟子在神会之后 已经在政治中心地区占据着相当大的地位,他们的活动十分广泛并且活跃。 据圭峰宗密在禅i - j n 资承袭图中所记,荷泽神会之后的得法弟子是磁 州智如( 或作法如) ,磁州智如后传益州南印。与宗密交往甚密的裴休曾撰圭 峰禅师碑铭并序,其中说道: 荷泽传磁州如;如传莉南张;张传遂州圆,叉传东京照;圆传( 圭峰 宗密) 大师。大师于荷泽为五世,于达摩为十一世,于迦叶为三十八世, 其法宗之系也如此。 这样荷泽宗一系的法脉传承便为:荷泽神会磁州智如益州南印( 亦 作圣寿唯忠) 遂州道圆圭峰宗密。 磁州智如( 7 2 3 8 1 1 年) 唐代荷泽宗第二代祖师。又名磁州法如,俗姓韩, 住磁州( 今河北省) 法观寺,元和六年( 8 1 1 年) 示寂,终年八十九。关于磁 州智如,在以往的灯录中均无详细记载,仅仅出现在宋高僧传第二十九卷 唐杭州天竺寺道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