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学专业论文)中国清代武戏年画与日本同期浮世绘武士绘之比较研究.pdf_第1页
(美术学专业论文)中国清代武戏年画与日本同期浮世绘武士绘之比较研究.pdf_第2页
(美术学专业论文)中国清代武戏年画与日本同期浮世绘武士绘之比较研究.pdf_第3页
(美术学专业论文)中国清代武戏年画与日本同期浮世绘武士绘之比较研究.pdf_第4页
(美术学专业论文)中国清代武戏年画与日本同期浮世绘武士绘之比较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两南大学硕七学付论文 中国清代武戏年画 与日本同期浮世绘武士绘之比较研究 美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刘平 指导教师:戴政生教授 摘要 中日文化交流丰富多彩,涉及文化的方方面面,无论是从狭义文化概念所包含的哲学、文 学、美术、建筑、民俗等,或者按广义文化概念所述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诸层 面,无处不有中日文化交流的表现。中日文化的交流对于两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 科学的发展进步,以至于国家关系、民族感情、人民友谊、日常习俗等等,无不发生巨大而 深刻的影响。至今在日本的文化和社会生活、风俗习惯中还处处可以看到中国古代文化影响 的烙印。 木版年画起源于中国,是一种古老、独特的民间艺术形式,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随着年 节风俗的演变衍生而成。清代( 公元1 6 1 6 - - - - 1 9 11 年) 是民间木版年画繁荣发展的时期。戏 出年画的繁荣,与京剧艺术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而同时期的日本浮世绘,也以木版印刷手段 为媒介广为传播,并在1 7 世纪1 9 世纪期间,占据了江户文化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此间戏 剧艺术歌舞伎的繁荣也推动了浮世绘的发展。从历史上看,清代木版年画对日本在内的周边国 家的绘画艺术产生过不同程度的影响。在日本浮世绘的孕育、发展过程中,两者之间存在着 密切的联系。 日本文化的相对独立性,在文化发展过程中善于输入和输出,民间文化的强大生命力, 以及文雅与租犷并存的文化特点,在以武为题材的绘画方面也表现得很明显。形成于清代的 中国戏出年画与江户时期的日本浮世绘都受当时戏曲艺术的影响,特别是武士的戏曲扮像及 故事,在两者的版画作品中均有所体现。因此,以同时期,同题材的同类版画作比较分析,探其 同,再究其异,会更好地了解日本,也会更好地了解中国。 关键词;武戏年画浮世绘武士绘艺术特点生死美学 两南大学硕十学仿论文a b s t r a c t q i n gd y n a s t ya c r o b a t i cf i g h t i n gp l a yl u n a r n e wy e a r sp a i n t i n gf l o a t sc o m p a r et h e g e n t l e m a n w i t ha tt h es a m et i m ej a p a nt od r a w t h ew a r r i o rc h a r t p o s t g r a d u a t eo fm a s t e rd e g r e eo f t h es c i e n c eo fa r tl i u p i n g s u p e r v i s o r :p r o f d a i z h e n g s h e n g a b s t r a c t c h i n aa n dj a p a n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i sr i c h l yc o l o r f u l ,i n v o l v e sc u l t u r a lt h e p e 呶r e g a r d l e s so f t h ep h i l o s o p h y ,t h el i t e r a t u r e ,t h ef i n e 啦t h eb u i l d i n g , t h ef o l kc u s t o mw h i c hc o n t a i n sf r o mt h e n a r r o ws e n s ec u l t u r ec o n c e p ta n ds oo n , o rt h em a t e r i a lc u l t u r e ,t h es y s t e mc u l t u r e ,t h es p i r i t u a l c u l t u r ev a r i o u ss t r a t i f i c a t i o np l a n e sw h i c hs t a t e sa c c o r d i n gt ot h eg e n e r a l i z e dc u l t u r a lc o n c e p t , t h e t h e r ei sn op l a c e 如e sn o th a v et h ej a p a n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p e r f o r m a n c e c h i n aa n dj a p a n 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a r er e g a r d i n gb o t hc o u n t r i e sp o l i t i c s ,e c o n o m i c a l ,c u l t u r a l ,t h o u g h t , s c i e n c e d e v e l o p m e n tp r o g r e s s ,d o w nt on a t i o n a lr e l a t i o n s , n a t i o n a ls e r l t i m 自f l l p e o p l e sf r i e n d s h i p , d a i l y c u s t o ma n ds oo n , h a sh u g ea n dt h ep r o f o u n di n f l n e n e ea 1 1 u n 伽n o wi nj a p a n sc u l t u r ea n dt h e s o c i a ll i f e t h em a i m e r sa n dc l l s l o n 岱a l s oe v e r y w h e r ew a sa l l o w e dt os e ec h i n at h ea n c i e n t c i v i l i z a t i o nj n f l u e n e eb r a n dm a r l t h ew o o de n g r a v i n gl u n a rn e wy e a r sp a i n t i n go r i g i n sf r o mc h i n ai so n ek i n da n c i e n t , t h e u n i q u e f o l ka r tf o r m , i nt h el o n gh i s t o r i c a ly e a r g r o w sa l o n gw i t ht h el u n a rn e wy e a r s a s o n c u s t o me v o l u t i o nb e c o m e s t h eq i n gd y n a s t yn 6 t 6 _ 1 9 1 ly e a r ) i st h ef o l kw o o d e ng r a v i n g l u n a rn e wy e a r sp a i n t i n gp r o s p e r i t yd e v e l o p m e n tt i m e 1 r h op l a yl e a v e st h el u n a rn e wy e a r s p a i n t i n gt h ep r o s p e r i t y h a st h ec l o s er e l a t i o nw i t ht h ep e k i n go p e r aa r tb e t w e e n b u ts 帅et i m e j a p a nu k i y n a a l s ow i d e l yd i s s e m i n a t e st a k et h eb l o c kp r i n t i n gm e t h o d t h em e d i u m a n di n1 7 t h c e n t u r yt 0 1 9e a n t u r i e sp e r i o d ,o c c u p i e di nt h ef i v e rh o u s e h o l dc u l t u r el i f ei m p o r t a n ts t a t u s 。h e r e d r a m a t i ca r tk a b u k ip r o s p e r i t ya l s oi m p e l l e dt h eu k i y o ed e v e l o p m e n t l o o k e df r o mt h eh i s t o r yt h a t , t h eq i n gd y n a s t yw o o de n g r a v i n gl u n a rn e wy e a r sp a i n t i n gh a sh a dt h ev a r y i n gd e g r e ei n f l u e n c et o j a p a np e r i p h e r a lc o u n t r yd r a w i n ga r t i nj a p a n e s eu k i y o eb r e e d i n g , t h ed e v e l o p i n gp l 懈s s ,t w o b e t 、v e e nh a st h ec l o s er e l a t i o n t h ej a p a n e s ec u l t u r er e l a t i v ei n d e p e n d e n c e , i sg o o da ti nt h ec u l t u r ed e v e l o p i n gp r o c e s s i n p u t t i n ga n dt h eo u t p u t , t h ef o l kc u l t u r a lf o r m i d a b l ev i t a l i t y a sw e l la si se l e g a n tt h ec u l t u r a l i l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 b s t r a c t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w h i c ha n dr o u g h l yc o e x i s t s , i nt a k em i l i t a r ya l s oi sd i s p l a y sv e r ym u c ho b v i o u s l ya s t h et h e m ed r a w i n ga s p 0 2 t f o r m e dl e a v e st h el u n a rn e wy e a r sp a i n t i n ga n dr i v e rh o u s e h o l dt i m e j a p a nt oq i n gd y n a s v f sc h i n e s ep l a yf l o a t st h eg e n t l e m a nt od r a wa l l r e c e i v e sa tt h a tt i m et h e d r a m aa r ti n f l u e n c e ,s p e c i a l l yw a r r i o r sd r a m aa p p e a r a n c eo f a na g t o ra n dt h es t o r y , h a di nt w op r i n t s w o r k sm a n i f e s t s t h e r e f o r e ,b yh es a m et i m e ,t h es a m et h e m es i m i l a rv e r s i o np a i n t i n gc o m p a r a t i v e a n a l y s i s , s e a r c h e si tw i t h , a g a i ni n v e s t i g a t e si t sd i f f e r e n t l y , c a nu n d e r s t a n dj a p a nw e l l ,a l s o c a l l u n d e r s t a n dc h i n aw e l l k e yw o r d :a c r o b a t i cf i g h t i n gp l a yl u n a rn e wy e a r sp a i n t i n g u k i y o ea r t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e s t h e t i c m 独创性声明 学位论文题目:主垦溘垡盍丛生垂墨旦查围塑造堂绘峦叁查e 垦垂壁窒 本人提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 研究成果。论文中引用他人已经发表或出版过的研究成果,文中已加 了特别标注。对本研究及学位论文撰写曾做出贡献的老师、朋友、同 仁在文中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衷心感谢。 潮每年其晦b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西南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 定,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 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西南大学研究生院( 筹) 可以将学位 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 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本论文:口不保密, 口保密期限至年月止) 。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参”年 签字日期:秒口7 年中月日i 导师签名 签字日期:2 。,7 午绷移 , 一 西南大学硕七学位论文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中国木版年画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在中国家喻户晓,而“浮世绘”艺术在日 本也深入人心,两种艺术形式体现了各自不同的文化特征。对日本文化的研究, 国内外学者众多,自西方的小泉八云( 加入日本藉) 日本与日本人( 3 ) 日本 文化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叶渭渠,著,2 0 0 5 年出版。,美国鲁思本尼迪 克特的菊花与刀到国内戴季陶的日本论、周作人的周作人论日本等, 均以不同的角度进行过严谨的治学研究,也曾引起广泛的关注。但侧重点并非绘 画艺术方面,相对而言,艺术方面的对比研究则又多偏重于书法与国画领域。而版 画特别是中国木板年画的专著有王树村的中国门神画、中国民间年画等,关 于日本浮世绘的书籍有宫竹正的浮世绘的故事、浮世绘精品等,王伯敏先生 的中国版画通史,张珂等人合著的世界版画史中也曾提到过相关内容,但都 不属于对比研究,翻阅以往的中日版画对比研究文献,曾有中日版画美人图比较 等,一些学者在此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但以武戏题材作对比的版画研究,目前在国内 相关领域还属空白。 中国与日本隔海而邻,在文化渊源上有着亲密的关系,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 影响深远,无疑,两国在许多方面都有相似之处。当今世界一体化已是大势所趋, 任何文化中心主义都已不符合人类文明发展的细流。寻求本土传统文化的现代认 同,需要作多方面的研究。精细深刻地比较中国明清时期版画与同时期日本“浮 世绘”,其艺术特点更加突出、明朗。相信在中国,会有更多的人关注、了解、认 识、研究中日版画艺术。 西南大学硕十学侍论文 绪论 1 研究目的和意义 绪论 中日两国交往源远流长。特别是明清时期,由于工商业的繁荣,促进了当时 版画艺术的发展。从佛经道卷,戏曲小说插图到民间木刻年画等艺术形式无所不 包。而文学作品的繁荣,则推动了清代戏出年画的发展,丰富的题材,精湛的雕刻 技术显示出我国木刻版画艺术的伟大成就。这份宝贵的遗产值得我们骄傲,也值 得我们认真研究、学习。而同时期日本“浮世绘”艺术的繁荣则受益于江户时代 的文化转型。从武戏图的画面内容对比分析为切入点,比较中国清代武戏年画与 同时期日本“浮世绘”武士绘的艺术特点与本质,剖析两国不同的民族性格及审 美差异,符合多维度、多层面思考的时代特征。将两国同时期的版画艺术加以比 较,有着特殊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其一,更多的剖析研究中国清代木板年画与 日本“浮世绘”版画的特点与本质,其二,更加清晰的了解、认识中国清代版画与 日本“浮世绘”这一人类古代文化遗产,使木刻版画艺术在中国得以传承发扬。 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中国木刻版画必将走向繁荣与本土化,并理应得到应有的 开拓与发展。 文化传统艺术所对应的文化结构框架的缺失,要求我们在今天重新审视并估价 我们的文化遗产。对本土的重新认识将会使我们在个性化特征很强的当代艺术中找 到自身的言说方式。同样,对不同文化问题相互理解和宽容,更能明确的找到自身 的根源。 文化之间的相遇和诠释是人类建设共同未来的起点,也是文明进步的目标。 在对相同或不同的中外艺术样式做出比较、研究之后,我们才更容易清醒地认识 到自己所处的位置和今后发展的方向。日本,作为我们一衣带水的近邻,其文化曾 经以我国的文化为母文化,可是它在自身文化的发展与建构中不断吸收外来文化 的精髓,创建出独特的文化艺术,这又反过来可以给我们足够的启示。从而创作 出既具本国传统文化又反映时代气息的版画作品。 2 研究范围和内容 中国古代版画,从现存最早的遗迹起,有着一千三百年的历史,清代( 公元 1 6 1 6 1 9 1 1 年) 是中国木板年画的繁荣时期,丰富多样题材内容给中国版画的发 2 西南大学硕七学佛论文绪论 展打开了新的局面。其常用题材包括故事戏文。人情风俗,神像。风景、花鸟。时 事新闻,美人、娃娃和吉庆寓意等。丰富的内容,朴素的形式,受到广大群众的喜 爱。显示出清代木板年画的地方风味,并在中国版画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日本的木版年画可追溯到8 世纪。在1 7 世纪一1 9 世纪期间,浮世绘便占据 了江户文化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它直率地表现江户市井中极为常见的人物及其场 景,如美人俳优、歌伎舞女、游女、侠士、浪女、妓女以及花街柳巷、红楼翠阁、 旅游风光等,被誉为“江户时代形象的百科全书”。 本文论述的武出打戏年画属于戏出年画的范畴,需明确的是,戏出年画与戏 曲版画虽然均受戏曲小说的影响,但戏出年画还是不同于戏曲版画。戏曲版画从概 念上说,多指古代戏曲文学书籍中的插图而言。戏曲版画每一幅只表现戏出的某一 个场面或情节,画面上的人物造型与装扮也不同于戏曲舞台上的角色行当。故单 一而观,只是一般的故事插图,并不表现戏曲舞台上的表演艺术。戏出年画则以 表现戏曲舞台上的表演艺术为目的,即使画面上画的是真山真水、活马实车,从 人物的装扮和身段表情,也可看出那是在演戏。而日本浮世绘与木版插图的一个 决定性区别也在于:浮世绘是独幅自立的绘画,木版插图是文字( 如浮世草子) 的附庸。两者产生的时代背景,绘画形式,题材类型等均有许多相似之处。一方面, 日本“浮世绘”版画的兴起与中国明清时期的版画有着紧密的渊源,不少“浮世 绘”的艺术风格与中国明清版画相仿。另一方面,由于各自的地域环境,造成了 两国不同的民族性格及美学差异,使得各自的版画呈现出相异的艺术特点。 为便于对比分析研究,本论文在时间段上以中国清代( 公元1 6 1 6 1 9 1 1 年) , 也就是日本的江户时代( 公元1 6 1 5 1 8 6 7 年) 作选取范围。对同一题材在同一时 段进行深度研究,可比性强。具体内容包括:( 1 ) 中国清代木板年画与日本浮世绘 概况( 2 ) 戏曲对武戏年画的影响( 3 ) 歌舞伎对日本浮世绘武士绘的影响( 4 ) 清 代武戏年画与日本浮世绘武士绘的艺术特点比较( 人物造型,色彩运用等) ( 5 ) 中日 美学差异。通过对比分析出两个国家不同的民族性格及哲学思想,并归纳出画面 中所反映出的文化因素异同,进而从另一个角度清晰地看出两者不同的版画艺术 特点,以及两国不同的审美倾向等。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1 章中国清代木版年画与日本浮世绘概况 第1 章中国清代木版年画与日本浮世绘概况 1 1 中国清代木版年画 木版年画在中国是一种古老的、独特的民间艺术形式,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 随着年节风俗的演变衍生而形成的。早在秦汉时期,出现了神茶、郁垒之类的门 神形象。清代是民间木版年 画繁荣发展的时期。大江南北 都有大小的年画铺。清代年画 的制作地区,从其产量多,影 响大,作品具有浓厚风格特点 的,当以天津的杨柳青、江苏 苏州的桃花坞、山东潍县的杨 家埠为代表。除这些地区之 外,如湖南的楚南滩、河北的 武强、四川的绵竹、山西的临 汾、浙江的杭州、江苏的扬州、 盥i 窑柚计,m 东摊县清代 山东的高密、福建的漳州、泉 州,以及安徽、广东、贵州各地,都有木版年画的雕印。清初康熙乾隆之际,随 着社会相对稳定及经济状况的兴盛,安居乐业、发家致富成为人民群众的共同愿 望,各年画产地的生产和销售迅速得以发展。年画题材也随着人们生活的提高逐渐 拓宽,关于题材内容,大致可分这样几种:。 1 戏出年画。这在年画中印数最多,内容形式最受群众所欢迎。它歌颂了历 史上一些善良正直的人,也鞭挞了一些丑恶的小入。通过戏文的描写,往往替许 多被压迫者吐出了一些怨气,同情了受难的人们,如“公案戏”中的一些内容, 常被采作年画的好题材。他如梁山忠义堂、西游记、水淹金山寺、岳武 穆精忠报国等。 2 人情风俗。这是反映当时社会的真实情况,画出了一些新鲜的事物,反映 了社会的某些动态。但也画市民的家庭乐趣,以及“士农工商”等各阶层人民的 生活动态。如苏州万年桥图、母女满床欢、女学堂练武、荡湖船、三 o 民网木版年俩图形,湖南美术出版社,2 0 0 0 年舨。第4 页。 o 民间木版年卿图形) ,湖南美术出版牡,2 0 0 0 年版,第1 i 页。 4 西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第1 章中国清代木版年画与日本浮世绘概况 百六十行、共乐升平得利图以及上海铁路火轮车、苏州铁路火轮车、豫 园把戏等都是。 3 美人、娃娃和吉庆寓意。这在年画中最普遍,反映出人民对美好事物的向 往和追求。如三美图、连生贵子、十不闲、五子夺魁、麒麟送子、一 团和气、刘海、金鱼( 余) 满堂、端阳喜庆、百乌朝凤等都是。 4 时事新闻。这是最现实的描写,含有一定的政治意义。如桃花坞出品的法 人求和。中日战争等,具有爱国主义的思想。 5 男耕女织。描写农村的劳动生产,如耕织图、春牛图、大庆丰年、 蚕花茂盛、丰稔图等。 6 风景、花鸟。这是描写各地胜景,以及人民所喜爱的花卉和飞禽走兽等, 给予读者以美的享受。如西湖十景全图、姑苏玄庙观以及凤凰牡丹、丹 凤朝阳、猫蝶富贵等。 7 神像。这种作品开始较早,固然有浓厚的迷信色彩,但反映人民要求安居 乐业的思想。在封建制度下人民群众把某些愿望寄托在神祗的上面,这是可以理 解的。这在过节时,销路很大,如神荼郁垒、钟馗、天官赐福、正乙玄 坛,其他还有财神、灶君、姜太公、神马等。 一言以蔽之,木版年画的题材,确然是“尽收天下大事”,“漫写里巷所闻”, 洋洋乎大观。这些作品,都按题材分门别类,处理在恰当的式样中,任群众挑选。 所以民间年画是“量体裁衣”的一种绘画创作。它可以供人们在节日时张贴,也 适宜平时张贴。就张贴而言,可以用之于公所、庙堂,也可以用之于闺房或旅舍。 可以贴在门上如门画,贴在米缸、水缸上如缸画。苏北盐城、阜宁一带,还有所 谓贴牛棚间的。牛印”。还有专给人家喜庆时( 做寿、结婚等) 用的“喜字画”,一 种专给人家丧事贴用的“寿方”( 福建出品,以黑色作底,印上大红或白色的花卉 或动物) ,正是各式各样,各尽其用。甚至茶食店包装上的装潢画,茶食、水果盒 或篓上的礼纸,爆竹外面的包纸,中秋斗香上的花旗,可谓应有尽有。年画形式 也多样:有横披、竖披、大贡笺、方贡笺、对屏、四条屏、窗旁、斗方、月光、 洋条子、福字灯、牛子等等,都以用途的不同,订出了各种大小的尺寸,考虑是 很周到的。 1 2 日本浮世绘 日本浮世绘是日本江户时代( 公元1 6 1 5 - 一- 1 8 6 7 年) 特有的绘画形式,它以插 两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第1 章中国清代木版年画与日本浮世绘概况 写民间日常生活和日本的自然风光为主要内容,并以木版印刷手段为媒介广为传 播。“浮世绘”一词意为“虚浮世界的绘画”,亦即过眼云烟和瞬间欢乐的绘画。 实际上,浮世绘就是江户时代以江户市民阶层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风俗画。它代 表了日本艺术的一种新面貌,并以其旺盛的生命力在日本艺坛上活跃近三个世纪 之久。浮世绘与木版插图的一个决定性区别在于:浮世绘是独幅自立的绘画,木 田2花绘合 日奉浮世绘1 8 7 1 年 皈插图是文字( 如浮世草子) 的附庸。 在1 7 世纪一1 9 世纪期 间,浮世绘占据了江户文化 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它直率 地表现江户市井中极为常见 的人物及其场景,如美人俳 优、歌伎舞女、游女、侠上、 浪女、妓女以及花街柳巷、 红楼翠阁、旅游风光等,被 誉为“江户时代形象的百科 全书”。由于它过于写实地暴 露现实百态和社会万象,因 而被京都人卑称为“江户绘”。 在日本美术史著作中,浮世绘和风俗画被严格地区分为两个不同的概念使用, 用风俗画这个概念特指浮世绘产生以前的风俗画。历史地看,可以认为大和绘和 风俗画是浮世绘内容上的源流。 大和绘和风俗画是出白不同认识角度的概念,实质上互有交叉重叠。大和绘 指平安后期( 始于废止遣唐使的8 9 4 年) 出现的民族绘画,与唐绘是相对的风格概 念。唐绘指日本以中国唐代绘画为模本而描绘的山水风物绘画,大和绘指描绘日 本风情的绘画,以后被用来总称具有日本民族风格的绘画。 平安时期描绘贵族日常生活、日本自然风光的大和绘,适应日本人的审美要 求,追求一种及时行乐的唯美主义情趣,色彩浓艳,线条优雅,富有装饰情趣; 而风俗画是题材上的概念,也出现于平安后期,主要指描绘年中祭典、寺院缘起、 鸟兽戏谑、游乐和都市风光等题材的绘画。 浮世绘在民族风格和情调上继承了大和绘的传统,在题材上又继承了风俗画 o 日本美术史纲,上海古籍出版牡1 9 9 8 年版,第3 0 页 6 两南大学硕士学付论文第1 章中国清代木版年画与日本浮世绘概况 的传统。所不同的是,大和绘代表京都贵族和历代武家的审美情趣,浮世绘代表 江户平民的审美情趣;风俗画表现上层社会生活,追求雅风清韵,画在屏风、障 子或长卷上;浮世绘则描写下层社会的日常生活和普通场景,表现世俗气息,描 绘或印制成独幅画。 从制作手段上看,浮世绘分为两种,即木版画和“肉笔画”。前者由刻制印刷 而成,后者由手绘而成。早期的浮世绘和风俗画一样,均以手绘,只是画面从屏 风、障子和长卷上走向独幅。1 7 世纪后期,成为浮世草子和浮世绘前驱的新插图 本适应江户市民的需求而大量刊行,并逐渐取代风俗画的手绘形式。江户市民以 1 6 5 7 年的大火为契机,在重建江户的同时掀起创造江户文化的热潮,大量刊行各 种色情插图本,在木版插图上出现新鲜的创造意欲,浮世绘便从中应运而生。浮 世绘之所以能在长达近三个世纪的时间内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广泛的传播力,很 大程度上是依赖于在木版画这一领域找到了追求各种新技法和新风格的可能性。 因此,浮世绘样式的发展,主要是以木版画的形式进行手绘。这就是现今美术史 家提到的浮世绘,往往专指其木版画形式的缘故。 1 3 中国清代木版年画与日本浮世绘的联系 木版画起源于中国,在日本可追 溯到8 世纪。日本的木版画长期被用 于佛经插图,1 7 世纪起受新传入的明 清木版插图本,如八种画谱、芥 子园画传、十竹斋书画谱的影响, 形成木版插图的新阶段。 日本的版画最初的表现是中世纪 的镰仓和室町时代五山僧人用中国传 入的技术印制佛像,稍后的桃山时代 开始在文学书籍中增加版画插图黑 折绘4 ,到了江户时代,随着大量出现 在通俗读物中的版画插图的发展,最 终成为单张印刷的浮世绘画像。这一 发展脉络与中国的版画发展过程十分 朋3 太上癌出翦圈m 插田礴代,中国商船在般射的佛经典培和抽 相似。大约到了日本的宽永年间 圈小说带往日奉的同时,也将版捌印刷技术伟八日车 ( 1 6 2 4 1 6 4 3 ) ,中国版画插图芥子 园画传、十竹斋画谱等书籍就被 7 西南大学硕七学位论文第l 章中国清代木版年画与日本浮t 廿= 绘概况 带到日本,并在日本画坛迅速流传开来,一时间,各种画谱的刊行成为时尚,包 括文人画在内的几乎所有艺术流派都在利用这些中国传入的画谱丰富自己的表现 手段,拓展自己的艺术道路。而表现在这些画谱中的版画技术( 包括彩色套印) 在1 0 0 多年前的明代中国已相当成熟,它们自然会给日本的艺术家留下深刻的印 象。如果说明和年间”锦绘的出现,多少受到十竹斋画谱这样的精美之作的 某些启示,应该说是合情合理的结果。 中国清代的年画是浮世绘发展产生印象的因素之一。年画在中国的宋金之际 就已成熟,流传至今的四美图、东方朔盗桃图就那一时期年画水平的杰出 代表。时至明清,已形成了天津杨柳青、山东杨家埠、苏州桃花坞和四川绵竹为 代表的四大年画流派。这些年画取材于日常生活,内容包括历史故事、神话传说、 戏曲故事、美人儿童,其中苏州桃花坞的年画还出现了采用明暗透视。这些年画 在民间流传极广,在明以后的4 0 0 多年时间里中国百姓的日常生活中留下了深深 的痕迹,也对包括日本在内的周边国家产生过不同程度的影响。 日本的江户时代,幕府政权实行的是严格的锁国政策,当时的日本禁止所有 的国外贸易,而仅对中国有条件的开放海禁,当时的中国江浙一带于是出现了专 门作日中贸易的商人。他们终年往返于温州、宁波于日本江户之间,运去中国的 特产,换回中国稀缺的白银,在这些中国的特产中就包括各种书籍。有时商人们 还会接到日本人指名道姓的图书订单,其中就有佛经、文集、小说和画谱。这说 明:深受中国文化影响的日本人即使在困难的条件下,也在积极设法寻求新的文 化养料。现存的江户时代中国输入日本的货物清单详细的记载了这种文化交流的 具体情况。而当时的苏州桃花坞年画在整个江南地区无出其右,不可能不被江户 的浮世绘画家们所认知,并从而产生相应的影响。这一点也可以从以下的事实获 得某种支持:现存桃花坞年画最多的地方不在苏州而是在日本,其中包括姑苏 万年桥这样的经典作品。浮世绘中春宫题材的作品明显受到仇英的影响,据说 仇英曾创作了相当一批精美的春宫美入图。所有这些直接、间接的事实都指向一 个结论:在日本浮世绘的孕育、发展过程中,中国的版画( 包括年画) 艺术曾经 起到过不容忽视的促进作用。浮世绘版画与中国版画之间存在着无法割裂的密切 联系。 o 日奉美术史纲,上海古籍出版杜。1 9 9 3 年版,第6 l 页 8 西南大学硕七学伊论文第2 章戏曲影响下的清代武戏年画与江户时期浮世绘武十绘 第2 章戏曲影响下的清代武戏年画与 江户时期浮世绘武士绘 2 1 清代武戏年画与戏曲 田奉丸芘鳆 山末鼙县,椿托 清朝时期,由于时局渐趋安定,社会相应地繁荣起来。据文献资料载,戏出 年画的出现,最晚是在乾隆年间。京剧的形成与流行,更推动了戏出年画的迸一步 发展,历代各类表现戏曲题材的美术作品,或多或少,或直接或间接。对戏出年画 的创作都有一定的影响和启发。 戏出年画不同于戏曲版画。戏曲版画从概念上说。多指古代戏曲文学书籍中 的插图而言。戏曲版画每幅只表现戏出的某一个场面或情节,画面上的人物造 型与装扮也不同于戏曲舞台上的角色行当。故单一而观,只是一般的故事插图, 并不表现戏曲舞台上的表演艺术。戏出年画则以表现戏曲舞台上的表演艺术为目 的,即使画面上画的是真山真水、活马实车。从人物的装扮和身段表情,也可看 9 西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第2 章戏曲影响下的清代武戏年画与江户时期浮世绘武士绘 出那是在演戏。 咸丰到宣统6 0 年间,戏曲艺术越来越靠向“把”和“短打”为特色的武打戏 上发展,这与当时武侠小说盛行有关。又京都较大戏班率先排演武打新戏,如道 成以来朝野杂记中记载北京四大徽班:“和春,称王府班专演联台彭公案、 施公案中事迹。所谓短打戏也,春台部亦以武戏见长,专演三国及精忠说岳、水 浒传、明英烈中诸剧,当年此班称盛。推嵩祝成虽非大班,能与四大班抗衡,而 持久不衰,光绪仞尚存。”从现存杨柳青年画作坊刻印的戏出作品来看,除了拿 九花娘、剑峰山、莲花湖、蜡庙等。彭公案、施公案题材以及取材 于三国演义、水浒传、精忠说岳传等小说之外,还有以三侠五义取 材者。三侠五义为道光年间石玉昆所传,同治中叶,隆福寺街东口有聚珍堂书 肆曾刊印发行,很受市民欢迎。故戏园里演出了拿花蝴蝶、红翠图等短打 戏,民间木版年画也及时反映出来。 上海自开埠以后,过去苏州繁华景象渐南移上海。茶楼戏馆,书场酒楼,座 无空席。上海原属松江府一小县,i e t 无戏班,后来茶园戏馆演出节目皆从苏州或 北京邀角上演。当时戏园较著名的,有金桂轩、丹桂茶园两家,戏班中富春班和 春台班常于此两处演出。据1 8 8 4 年( 清光绪十年) 葛元煦沪湘杂记所载,丹 桂茶园春台班演出的节目,多是长靠武打戏,如天水关、八大锤、取洛阳 等。金桂轩富春班演出者则以短打戏见长,如翠屏山、三岔口、连环套、 九龙杯、艳阳楼、拿武文华、四杰村等。 上海甘德盛画店,苏州王荣兴、宝彩芳、陈同盛、吴锦增等画店作坊受其影 响,都曾绘刻了诸如招贤镇、殷家堡、白沙滩、盘丝洞、蔡天化 以及长靠武打等新戏画样。王荣兴、宝彩芳画店刻印的戏出年画,有的还照刻 当时上海戏馆舞台之实况,例如有失街亭、金山寺、巧姻缘、花园赠珠 等。如金山寺不仅描绘晚清年间戏班角色的服装道具、表情动作,工架姿势, 还刻画了台口上的花木雕栏、楹柱上悬挂的琉璃串灯。台底上中间“歌舞升平” 横匾高悬,上下场门分写“千古”、“长欢”字样,可见那时戏园的舞台格局原貌; 大约与清末民初一些著名演员自备“守旧”相同。再从台口红漆柱下所挂的“特 请京都新到清客串”和。本园今日惟佳演金山寺”戏牌看,反映了江南各地演出 多为京剧节目,而京剧演员杨月楼、孙菊仙、大奎官以上春台班) ,黄月山,王台 寿、周春奎( 以上富春班) 都曾应邀到上海戏馆演出,这就更促进了民间年画中 京剧画样的增多和发展。笔者搜集到的全国4 0 0 多种戏出年画中,描绘的多半是 o 中国民间荧术史,岭南美术出版社,2 0 0 4 年版,第2 6 3 页 1 0 西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第2 章戏曲影响下的清代武戏年画与江户时期浮世绘武士绘 京剧演出的剧目,其他则是地方戏曲。这点从画面上角色的服装道具、脸谱扮相 等方面,也不难分辨出来。例如福建福鼎年画作访刻印的左慈戏曹、长圾坡、 八大锤、小上坟、济公传,四川绵画店印的抢伞、摇钱树、请医杀 院,均可分辨出来。陕西凤翔世兴画店印的闹昆阳、穆瓜( 家) 寨、逍遥 津、卖水、对松关等,都有地方特色,但也有翻刻天津杨柳青京戏年画者。 蹰,橱任大矗冀阵 山东潍县,清代 河南开封印的多是豫剧( 河南梆子) ,如罗 章跪楼、飞虎山、破盖州、九连灯等, 但也有些是京剧画样,如对酒坛、拿罗四 虎等。 山西l 临汾、襄汾、新绿等地,金、元时期 戏曲已很流行,同时又是刻版印刷书画之中 心。清代传流下来的画版,因过去交通不便地 处内陆,又很少受轻视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 故大部分保存了原来晋南梆子戏样。就其剧目 来看,总共有:荷珠记、高平关、乌龙院,厦林英、牧羊卷、白兔 记、余塘关、玉虎坠、少华山、三进土、大香山、彩楼配、桑园 会、秦香莲等共4 2 种。其中只有一幅盗金牌是表演施公案一戏中朱 光祖访张桂兰一段,其他都是传统的山西梆子戏出画样。 安徽芜湖年画因受苏州、上海年画影响,戏出形式都近似上述两地。皖北临 泉作坊印刷的年画,则有唱工戏、作工戏、靠把戏、武打戏,和京剧路数相仿佛, 例如过五关、甘露寺、芦花荡、太白醉写、打青州、百花点将、抬 王镯等,于此可见当时京剧己流行全国,风气遍及大江南北。 山东年画产区有潍县、平度、高密、阳谷县张秋集等地,以潍县、平度画 样中戏出形式者较多。除了月墙记、白珠关、假金牌、白金哥、清河 桥、秦始皇进宫、七星关、李平入府、龙天源招亲、石王府、连窑 庄等外,其他戏出都和天津杨柳青戴廉增画店雕印者相似,多是彭公案、三 国演义中的武打戏。 河北武强地处冀中平原,过去农村流行的丝弦、老调梆子、武安落子、河北梆 子等,都曾在武强演出,所以武强的年画中,大半都是戏出画样。当地有一首歌 谣:“山东六首半边天,不如四川半个川;都说那里人烟厚,不如武强一南关。戏 曲唱了千千万,不知戏台在哪边。”武强年画店集中在南关大街一带,腊月时各家 作坊挂出的年画布满街道。因为内容都是戏出,买画的人东观西看,仿佛在看戏 西南大学硕十学佛论文第2 章戏曲影响下的清代武戏年画与江户时期浮世绘武士绘 曲演出,但又找不到演出的戏台。武强清代刷印的年画还有一特点,就是一出戏 分画成四至十二幅,将全出故事情节尽都表现出来。若将每出戏的四个情节糊成 灯笼,就像一套连环画般,令人百看不厌。如捉放曹一出分画成曹刺董卓、 中牟被擒、陈宫释曹、弃官同逃四幅。征西传则分成金水桥、救 秦英、选元戎、对松关、红霞关、罗章跪楼六幅。其他如白玉楼、 双官诰、玉虎坠、打金枝等,都是有头有尾的连环故事形式的戏出年画。 2 2 江户时期浮世绘武士绘与歌舞伎 1 6 0 3 年德川家康将军在江户设立幕府 后,江户便逐渐成为全日本的政治、文化 和经济中心。到1 9 世纪初,江户的人口已 超过百万,江户城也成为当时世界上最繁 荣的都市之一。浮世绘就是随着江户( 今东 京) 的兴盛而发展起来的,浮世绘的武戏题 材与当时的歌舞伎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 有必要提到歌舞伎艺术。歌舞伎是日本典 型的民族表演艺术,起源于1 7 世纪江户初 期,近4 0 0 年来与能乐狂言一起保留至今。 歌舞伎的剧本分为四类:。 第一类,竹本戏,又称为义太夫狂占。 这类戏的曲调为木偶戏大师竹本义太夫所 作,因此得名。这类剧目大多是从木偶净 琉璃剧目中移植过来的。其主要代表作为 田6 墨娃爷台醯 日车捍世绘,l m 年 假名手本忠臣藏、义经千本樱、 国姓爷合战。 第二类,历史剧,又称时代狂言。这类戏主要是从能乐移植过的历史故事和 民间传说。代表作为劝进帐,根据能乐的剧目安宅改编。 第三类,世话剧,即社会剧。这类戏多以当代市民阶层的人情义理、恋爱故 事为题材。它是和历史剧相对而言的。这类题材十分广泛,大多数为现代戏,所 以也常常因为针砭时弊而触犯了统治阶层的利益而遭到禁演。是最具有现实意义 的戏。 面h 本文化史,广西9 i i j 范大学出版牡,2 0 0 5 年版,第1 2 5 页。 1 2 西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第2 章戏曲影响f 的清代武戏年画与江户时期浮世绘武十绘 第四类,所作事,即舞蹈戏。这类戏基本上也是从能乐的舞蹈戏转化而来。 数量非常之多。比较著名的“石桥”戏就是其中一类。“石桥”来自于能乐中的 “唐物”,即中国题材的戏,主要是由狮舞构成。其中,镜狮子是石桥戏比 较出名的一种。 从剧本内容上看则分为三类:一类是“时代物”( 时代剧) 。反映历史故事、 民间传说;一类是“荒事物”( 武打戏) ,描写武士超人的勇武;一类是“世话 物”( 世态剧) ,反映町人的人情世态,尤其是町入的情死悲剧等,即将市井生 活歌舞伎化。后来,这几种剧目相互融合,并作为国剧载入日本戏剧史册。而其 中的“荒事物”题材内容在浮世绘武士图版画中有大量的反映,竹田小出云的义 经千株樱、忠臣藏最为有名。忠臣藏以镰仓时代4 7 义士的历史事件为 背景,对史实作了重新诠释,又加以艺术虚构、融入武士道精神,将当时的世态 人情与风俗描写得惟妙惟肖,创造了义士剧的典型。 歌舞伎综合性地吸收了日本传统的舞乐、能乐、狂言、净琉璃的艺术表现方 法,同样又与日本传统艺能保持着很深的传统承继关系。然而,歌舞伎的戏剧艺 术本质,既同能、狂言有着明显的区别,又极富有本身内在的独特性。能乐是以 描写贵族英雄猛将的悲壮故事为主要内容,深受日本武士贵族的赞美。歌舞伎与 能乐、狂言相比较而言,能、狂言是高雅清淡净化灵魂的“幽玄”演剧;歌舞伎 是平庸华丽陶醉性情的“卑近”演剧。大起大落的英雄经历是歌舞伎最常上演的 主题,演员穿着华丽的服装,脸上涂以浓妆,一招一工都经过精心琢磨,足以体 现角色性格魅力的极致。1 6 5 2 年( 日本承应元年) ,德川幕府的统治者,对卖再风 情有伤社会道德风尚的美少年歌舞伎颁布了禁演令。此后,在日本歌舞伎的生成 艺道上,又出现了一个由成年男性演员,全部剃落额前头发,用紫色绸布包遮额 头的奇姿异相在舞台演剧的局面。在以歌舞为主的表演形式中,增加了狂言的念 自剧情,划分了男女角色,舞台总是被装点得异常华丽,前方挂着画有演员家族 徵章的灯笼。为了提起人们的兴致,在观众席中设置了一条长长的花道,演员上 台时就从花道走上舞台。在剧团演出之前,剧院老板也常常聘请浮世绘画师,描 绘演员的形象或舞台上的剧照,以帮助宣传。 浮世绘中两个最基本的分类美人绘及役者绘,在这时皆已出现。以歌舞 伎演同为主题的浮世绘,又被称为“役者绘”。在浮世绘版画的创始初期,武士 图作为与美女风俗画、演员图相并列的重要题材,曾出现在众多浮世绘画家笔下, 而鸟居清倍作源义经与阿静可称为其中的典范。日本武士绘的翘楚歌川国芳, 在美人绘和役者绘的领域皆有涉猎。第一次为他带来轰动效应的作品是1 8 2 7 年的 西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第2 章戏曲影响下的清代武戏年画与江户时期浮世绘武十绘 水浒一百零八将前6 幅,o 这是由江户两国桥一带的出版商加贺谷吉从兵卫委 托他设计的,当时由田泽马琴译著,春梅齐北英绘制黑白双色插图的水浒传新 绘本正在江户发行,反抗贪官污吏、带有英雄主义色彩的内容在市并百姓之中 很受欢迎,而国芳设计的富有动感的彩色一枚绘甫一出现,立即又在江户掀起了 新一轮的水浒风潮。巨大的成功使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