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经济学专业论文)安徽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政策研究.pdf_第1页
(产业经济学专业论文)安徽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政策研究.pdf_第2页
(产业经济学专业论文)安徽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政策研究.pdf_第3页
(产业经济学专业论文)安徽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政策研究.pdf_第4页
(产业经济学专业论文)安徽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政策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徽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政策研究 摘要 农业是安徽省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实施可持续发展 战略的根本保证和优先领域,由于长期对农业掠夺性经营,安徽省农业和 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对解决困扰安徽省的。三 农一问题,缓解安徽省生态环境压力,开发安徽省的可再生资源和全面建 设安徽生态省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农业循环经济是一项全新的课题, 农民对此知之甚少,更不了解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效益状况,加上发展农 业循环经济的基础投资相对较大。因此,要让农民完全了解认识农业循环 经济,并参与到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与建设中来,必须要有相应的政策措 施给予保证,就必须构建支撑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政策体系。本文就针对 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 本文系统论述了农业循环经济的涵义、主要特征、基本原则和理论基 础,并从运行机制、技术手段和成本效益三个方面对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进 行的可行性研究。文章以安徽省的农业为研究对象,在对国内外农业循环 经济政策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计算资源承载力评价对安徽省发展 农业循环经济的条件进行评价,并且运用a h p 层次分析法对安徽省社会 经济发展现状进行评价,得出安徽省农业资源处于超载状态以及安徽省无 论是从社会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还是社会经济综合水平来看都处于 劣势的结论。由此,提出应该建立支撑安徽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政策体 系,具体包括产业政策、技术政策、人才引进政策、经济政策、消费政策 和法律保障政策。最后对安徽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实施效果从经济效 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三个方面进行了效益预分析。 关键词:安徽省农业循环经济政策 r e s e a r c h e so nt h ep o l i c y0 f d e v e l o p i n ga g r i c u l t u r a l c i r c u i a re c o n o m yi na n h md r 0 v l n c e - l a b s t r a c t a g r i c u l t u r ei s t h ef o u n d a t i o no fn a t i o n a le c o n o m yi na n h u ip r o v i n c e t h e s u s t a i n a b l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a g r i c u l t u r ei st h eb a s i cg u a r a n t e ea n dp r i o rf i e l di n c a r r y i n g o u tt h es u a t a i n a b l ed e v e l o p m e n ts t r a t e g y t h ep r o b l e mo fe c o l o g i c a l e n v i r o m e n to fa g r i c u l t u r ea n di nr u r a la r e ab e c o m e si n c r e a s i n g l ys e r i o u sd u et o l o n g - t e r md e p r i v i n gm a n a g e m e n ta n do p e r a t i o ni na g r i c u l t u r e 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c i r c u l a re c o n o m yi so fa ni m p o r t a n tm e a n i n gt o t h es o l u t i o no f - p e a s a n t r y , a g r i c u l t u r ea n dr u r a la r e a - p r o b l e ma n di nr e l i e v i n gt h ep r e 鹃u 坞 o fe c o l o g i c a le v i r o m e n ta n dd e v e l o p i n gt h er e c y c a b l er e s o u r c 髓a n db u i l d i n ga n h u i p r o v i n c ea ne c o l o g i c a lp r o v i n c ei n a l la s p e 2 :t s h o w e v e r , t h ea g r i c u l t u r a lc i r c u l a r e c o n o m y i san e w s u b j e c tt h a tf a r m e r sk n o wl i t t l e t h e yk n o we v e nl e s st h ep m f i t a b r o u g h tb ya 鲥c u l t u r a lc i r c u l a re c o n o m y i na d d i s i o n , t h ei n v e s t m e n ti n t h e f a c i l i t i e so f a g r i c u l t u r a lc i r c u l a re c o n o m yi sr e l a t i v e l yh i g h a sar e s u l t , r e l e v a n t p o l i c i e sa n dm e s u r e sm u s tb e e n f o r c e d a n d p o l i c ys y s t e m t h a t s u p p o r t s 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o fa g r i c u l t u r a lc i r c u l a re c o n o m ym u s tb ee s t a b l i s h e dt oe n s u r ef a r m e r s f u l l yu n d e r s t a n dt h ea g r i c u l t u r a lc i r c u l a re c o n o m ya n dt a k ep a r ti ni t sd e v e l o p m e n t a n dc o n s t r u c t i o n t h et h e s i si sf o c u s e do nt h i ss u b j e c t t h ep a p e rd i s c u s s e st h ed e f i n a t i o n ,f c a t u r c s ,p r i n c i p l e sa n dr a t i o n a l eo f d e v e l o p i n gt h ea g r i c u l t u r a lc i r c u l a re n c o n o m y ,a n ds t u d i e st h ef e a s i b i l i t yo f d e v e l o p i n gt h ea g r i c u l t u r a lc i r c u l a re c o n o m yf r o mt h ef o l l o w i n ga s p e c t s :o p e r a t i o n a l m e c h a n i s m ,t e a c h n o l o g i c a l l ym e a n sa n ds t u d yo b j e c t o nt h eb a s i so fc o m p a r i n g w i t h t h ep o u c yi na n do u to fc o u n t r y ,t h ep a p e rd r a w s ,i n t oac o n c l u s i o l a 妞:a g r r a l :! 孙 a n h u ip r o v i n c ei so v e r l o a da n di n f e r i o r i t yb ys t u d i n gp r e s e n ts i t u a t i o no fa g r i c u l t u r a l d e v e l o p m e n ta n da s s e s s i n gt h ep o s s i b i l i t yo fd e v e l o p i n ga g r i c u l t u r a lc i r c u l a re c o n o m y t h e r e t h e n ,i ts u g g e s t st h a tg o v e r n m e n ti ss u p p o s e dt oc o n d u c tr e l e v a n tp o l i c i e s , i n c l u d i n g t h ep o l i c i e so fi n d u s t r y ,t e n o l o g y , t a l e n t r e c r u i t , e c o n o m y ,c o n s u m p t i o na n d s e c u r i t yt os u p p o r t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a g r i c u l t u r a lc i r c u l a re c o n o m y f i n a l l y ,t h e p a p e rp r e a n a l y s et h ee f f e c t i v e n e s se c o n o m i c a l l y ,e c o l o g i c a l l y ,a n ds o c i a l l y k 呵w o r d s :a n h u i 岫;a 咖a l l t i l 】l a l c i r c u l a re c o n o m y ;p o l i c y 图l l 图2 一l 图2 - 2 图2 - 3 图2 - 4 图2 - 5 图4 - i 插图清单 论文研究的技术路线图8 传统农业经济的线性发展模式1 0 农业循环经济的循环发展模式1 0 生态学原理下农业循环经济废物循环链的构建1 3 资源经济学原理下农业循环经济中的资源产业1 4 农业循环经济下的三种生产协调发展1 5 安徽省社会经济评价指标体系2 6 表4 一l 表4 - 2 表4 - 3 表4 - 4 表4 - 5 表4 - 6 表4 - 7 表4 - 8 表5 一l 表5 2 表格清单 承载饱和度划分区间2 5 安徽省农业资源承载饱和度2 5 安徽省、华东其他省区与全国平均水平的指标原始数据2 7 b l c 判断矩阵一2 8 b2 - c 判断矩阵2 8 层次总排序结果2 9 评价指标原始数据的标准化处理结果3 0 安徽省、华东其他地区和全国平均水平的社会经济发展得分3 0 人和几种主要牲畜的粪便排放量统计4 1 几种粪便的沼气产气情况统计4l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 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 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 金罡王些太堂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 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 意 学位做作者签名:珠冀 签字日期:渺辟6 月莎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金目垦王些盔堂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有权保留并 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金盟 王些太堂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 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靴敝储躲描 签字日期:砂魄年易月影日 导师签名: 签字日期:二衫年石月驴日 特别声明 本学位论文是在我的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在研究生学习期间,我的导 师要求我坚决抵制学术不端行为。在此,我郑重声明,本论文无任何学术不端 行为,如果被发现有任何学术不端行为,一切责任完全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精 签字日期:切括年易月彤日 致谢 毕业论文完成的同时,三年的研究生学业生涯也即将划上圆满的句 号。本人在三年的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和撰写学位论文的过程中,自始至终得 到了我的导师黄志斌教授的悉心指导,无论从课程学习、论文选题,还是到收集 资料、论文成稿,都倾注了黄志斌老师的心血,他不仅传授给我知识,还给我 讲做人、为学的道理,督促我要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老师广博的学识、严 谨的治学作风、诲人不倦的教育情怀和对事业的忠诚,必将使我终身受益,并激 励我勇往直前。 同时,真诚感谢人文学院的全体老师,他们的教诲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理论 基础,并创造了许多必要条件和学习机会;感谢学院的领导和老师们,在我课程 学习和论文撰写期间,给予我的大力支持。使我终生受用的不仅仅是书本知 识的增加和研究能力的锻炼提高,还有同学的珍贵友情,在此我要感谢他 们。 另外我要感谢我的父母。他们一直默默地支持着我,和我一起分享喜 怒哀乐、酸甜苦辣,是我永远的精神支柱和坚强后盾。 研究生生涯的结束,是另一段全新生活的开始,我将用我的知识、我 的青春、我的激情去回报社会,回报曾给过我帮助的老师、同学、朋友 作者:朱婧 2 0 0 8 年5 月 第一章导论 1 1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随着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不断深化,国际社会已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迈 出了实际行动的步伐。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运用生态学规律,重构 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循环经济,正是响应可持续发展行动号召的新型经济 发展模式的探索,它是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必然产物,是对传统的不可持续 生产方式的一种变革。农业作为直接利用自然资源进行生产的基础性产 业,是人类对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影响和依赖性最大的第一产业,其可持 续发展对整个国家和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乃至决定性的作 用。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已被列入中国2 1 世纪议程,并正在为我们制 定农业发展战略、规划和具体决策指导方向。 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农业循环经济是运用 可持续发展思想和循环经济理论与生态工程学的方法,在保护农业生态环 境和充分利用高新技术的基础上,调整和优化农业生态系统内部结构及产 业结构,提高农业系统物质能量的多级循环利用,严格控制外部有害物质 的投入和农业废弃物的产生,最大程度地减轻环境污染,使农业生产活动 正真纳入到农业生态系统循环中,实现生态的良性循环与农业的可持续发 展。 农业是安徽省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实施可持续发展 战略的根本保证和优先领域,由于长期对农业掠夺性经营,安徽省农业和 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对解决困扰安徽省的“三 农一问题,缓解安徽省生态环境压力,开发安徽省的可再生资源和全面建 设安徽生态省有着重要的意义。 1 1 1 解决安徽省农村贫困问题的需要 安徽省农民生活贫困,2 0 0 6 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 9 6 9 0 8 元,低于 全国3 5 8 7 0 4 元的平均水平。解决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问题的 根本出路是发展经济。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会导致不同的经济后果,沿用 以往的单一追求高产、采用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不顾生态环境后果的农 业发展模式,实践证明是不可持续、行不通的。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 发展以循环经济为中心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才是解决“三农问题的 现实可行途径。 1 1 2 缓解安徽省资源与生态环境压力的需要 有关研究表明,安徽省农业资源和生态环境仍然面临许多严峻的问 题。一是,近年来全省耕地总面积和人均面积持续减少,土地利用强度大, 后备资源不足。1 9 9 0 2 0 0 6 年,安徽省耕地面积减少了1 9 2 0 3 万h m2 ,人 均耕地面积由解放初的0 1 8 3 h m 下降到2 0 0 6 年的0 0 6 7 h m ;二是,大 别山区、皖南山区和江淮丘陵地区水土流失相对仍较严重,2 0 0 6 年全省 水土流失面积达2 6 3 万k m 。,水土流失不仅导致了农业生态系统的土壤 流失,肥力衰退,理化性状恶化,还淤积塘库、河流,严重削弱水利工程 功能,增加了下游旱涝灾害频度;三是,数量型和水质型水资源短缺已经 成为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由于森林破坏、湿地萎缩、生物多 样性丧失等原因导致了洪涝、干旱和病虫草害等自然灾害发生频繁,使得 有限的农业资源变得更加短缺,严重影响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增加了经济 和社会发展的压力。 虽然化肥、农药、农膜等人工化学品的投入对农业生产起到了重要的 促进和保障作用,但同时也导致农业生产对外部投入的依赖性不断增强, 进而也导致了农田生态系统质量和农产品安全受到威胁,面源污染也成为 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与此同时,规模化畜禽养殖业的迅速发展,使许多 高浓度有机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道,严重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而城 市生活和工业污染向农村的转移也导致农田和农村生态环境的恶化趋势。 同时,现代农业大量使用了现代人工制造的外源物质和能源,人工干 预程度很高的农业资源和环境,高效率的农业机械等,给农业生态环境带 来新问题。现代农业打破了封闭的传统农业生态体系,使农业内部物质能 量循环流动的链条中断,物质能量大量流失,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且农 产品收获以后大量的物质不能在农业生产大系统中再次循环,形成了巨大 的资源浪费。 现代常规农业所面临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浩劫的问题有待于 运用循环经济原理与方法来解决,缓解安徽省的资源与生态环境压力。 1 1 3 安徽省全面开展循环经济是构建循环社会的需要 农业是社会运作的根本,农业推行循环经济是整个国民经济体系全面 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社会的关键性的基础环节。没有农业的循环经济 就不可能建成整个社会的循环经济,更谈不上建立循环社会。农业可持续 发展迫切需要追赶发展循环经济的时代大潮。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与实 践一直是全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与整个社会经济 的可持续发展相衔接、连成一体。发展循环经济的时代大潮推动各领域“产 业共生 、“要素耦合一、“整体循环、“综合利用 和“产业生态链,成 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载体。因此,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推动农业可持续发 展,使农业融入时代发展大潮。 1 2 循环经济研究进展与实践 1 2 1 有关循环经济的理论研究 2 1 2 1 1 循环经济的产生和发展 循环经济的思想萌芽兴起于环境保护思潮时代,早在上世纪6 0 年代 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斯鲍尔丁就提出“宇宙飞船理论 ,该理论把人类生 存的地球及其所需资源、其他物种比做太空飞行中宇航员生活的宇宙飞 船,地球上各种资源就如同食物、氧气、燃料等是不会取之不竭的,必须 高度重视以可再生利用的思维方式,加以循环利用,鲍尔丁的新“循环经 济 思想从根本上代替了旧有的“单程式经济 ( 线性经济) 的循环思想。 这是学术研究中循环经济理论的雏形,也可以算是其理论的早期代表,其 理论的提出启发了2 0 世纪6 0 年代关于环境资源的国际经济研究。1 9 6 8 年4 月,在意大利的“罗马俱乐部”,有人提出了人类经济增长的极限问 题。在该组织研究的报告增长的极限第三章中,单独辟出人类资源 利用一节,说明资源的循环利用。2 0 世纪7 0 年代,循环经济成为学术 先行者的超前假设,但其思想精髓并不为社会所认可。人们仍然将环境保 护的焦点集中在事后治理上,即先生产后污染再治理的单一线性废弃物处 理方式。后期随着学术研究深入,社会舆论逐步关注到末端废弃物处理方 式的改进,各国在思想上和政策上开始提倡采用资源化方式处理废弃物。 可是,所有人对于污染物产生是否合理,是否应从生产和消费源头防范产 生废物,都缺少思想上的认同和政策上的鼓励。概言之,循环经济思想在 上世纪七八十年并不被主流经济学界认同,同样也没有得到资源环境学家 和政府部门的关注,“循环经济 的思想沉寂了近二十多年。 2 0 世纪八十年代,循环经济的研究迎来了新的曙光,其学术研究分 支推动了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循环经济第一次与生态学联系到了一起。 1 9 8 3 年,联合国世界环境发展委员会开始资助“无极限一的可持续发展 问题,并在1 9 8 7 年完成了我们共同的未来的研究报告,文中提出按 照生态规律循环使用自然资源的观点。2 0 世纪九十年代,可持续发展思 潮日渐深入人心,社会各界对环境问题的认识产生巨大的变化:从局部环 境问题到全球环境问题,从末端治理到超前预防,从可持续发展的提出到 绿色生产的实践。人类的思维突破了线性理念,源头治理和全程治理成为 环境发展政策的强势主流,循环经济战略也植根于各国政府的思想。此后, 英国环境经济学家大卫皮尔斯和图奈1 9 9 0 年第一次使用循环经济 ( c i r c u l a re c o n o m y ) 一词,人们也提出了一系列诸如“零排放工厂一、 “为环境而设计( d f e ) 等体现循环经济思想的理念,尤其是实现闭环经 济的三种关键性思路:生态经济效益( e c o e f f i c i e n c y ) 的理念和实践; 工业生态系统( i n d u s t r i a le c o l o g y ) 的理念和实践;废弃物的减量化、 资源化的理论和实践。9 0 年代之后,循环经济开始作为实践性概念出现 在德国。几乎是与此同时,日本也开始了与之含义相近的循环社会实践活 3 动。9 0 年代末,循环经济概念和理论开始进入我国并开始广为使用。 1 2 1 2 循环经济定义 目前我国学术界关于循环经济的定义表述方式不尽相同,但其内涵却 是一致的。循环经济是由工业化以来高消耗、高排放的线性经济观念催生 的,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新经济发展思路,是以人类进步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的,逐步实现以最小的代价、最大的效率,实现污染排放减量化、资源化、 无害化。中国很多学者对循环经济的定义也都有各自不同的表述。全国人 大环境与资源委员会主任曲格平认为,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 它要求运用生态学的规律来指导人类的经济活动,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 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重构经济系统,把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融为 一体,使得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建立 起一种新形态的经济。吴季森把循环经济理解为“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 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 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把传统的、依赖资源净消耗线性增加的发展,转 变为依赖生态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一解振华在题为统一认识,加快 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访谈中指出,“循环经济呈现资源一产品一再生 资源的模式,从生产的源头和全过程削减污染,把废弃物作为放错了地 方的资源,对最终产生的废弃物实行无害化处理,从根本上解决了经济增 长与资源环境的矛盾。循环经济以最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基本特 征。其内涵和目标可以从技术和经济两个层次界定。在技术层次上,发展 循环经济就是要在生产实践中,通过生产技术与资源节约技术相融合,减 少单位产出的资源消耗,最高效率地节约使用资源;通过清洁生产技术和 环境保护技术的融合,最大限度地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污染排放;通过各种 废弃物综合回收利用和循环使用,在最大程度上实现物质资源的循环使 用;通过对所有垃圾的无害化处理,实现生态环境平衡。目标是实现经济 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在经济层面上,发展循环经济需要一种新的制度安排 和经济运行机制。需要把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看成稀缺的、社会大众共有 的自然福利资本,因而要求将生态环境纳入经济循环过程中参与定价和利 益分配。它要求改变生产的社会成本与私人成本的不对称性,使外部成本 内部化;要求改变环保企业治理污染的内部成本与外部获利的不对称性, 最终目标是实现经济增长、资源供给与生态环境的均衡,实现社会福利最 大化和社会公平。一马凯在2 0 0 4 年“全国循环经济工作会议 上发表了 题为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发言,指出“循 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 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 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 4 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一左铁镛在l :发展循环经济构建资源循环型社会 一文中指出,“循环经济是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 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一 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的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范式, 其实质是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尽可能小的环境代价实现最大的发展 效益;是以人为本,贯彻和落实新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实现从末端 治理转向源头污染控制,从工业化以来的传统经济转向可持续发展的经济 增长方式,从单纯的科技管理转向经济一社会一自然复合生态系统,从多 部门分兵治理转向国家统一部署,与经济目标、社会目标和文化目标的有 机结合,通过人文社会伦理教育、法律制度建设和科技创新“三剑齐发 , 整合和优化经济系统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从根 本上缓解日益尖锐的资源约束矛盾和突出的环境压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目标,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实选择;是实现由依靠物质资源为主转 向依靠智力资源为主,由生态环境破坏型转向生态环境友好型的历史性和 突破性的重大革命;是建设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乃至生态文 明的有效途径;是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深刻反思的积极成果。一诸大建在 可持续发展呼唤循环经济一文中指出,“循环经济是针对工业化运动 以来高消耗、高排放的线形经济而言的循环经济是一种善待地球的经 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为自然资源一产品和用品一再生 资源的闭环式流程,所有的原料和能源要能在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 到合理的利用,从而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控制在尽可能小的程 度。一 综合各位学者的观点,可以得出,循环经济是以生态学、系统论、 资源经济学和产业生态学为理论指导,以“3 r 原则为基本准则,在可持 续发展思想和生态经济建设的基础上延伸而成的,将清洁生产和废弃物循 环利用融为一体,充分打造“资源产品消费再生资源的物 质反复循环闭路流动模式,实现低投入、高效率和低排放的一种经济环境 发展优化模式。 1 2 2 我国循环经济研究进展 我国从2 0 世纪9 0 年代后期开始引入循环经济的概念,现已开始进入 实际运用阶段。循环经济思想由引入、启蒙,到推广、发展,循环经济的 理论研究也渐成学术热点。当前的循环经济建设正从调整生产环节的物质 代谢过程,改进以g d p 为核心的制度安排两个方面开始启动。国内循环经 济的探索实践是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 2 2 1 循环经济试点研究 第一,企业层次的循环经济试点。 5 山东九发食用菌股份有限公司利用作物秸秆、鸡粪生产双孢菇工程, 创建了亚洲最大的双孢菇生产和加工基地;山东鲁北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磷 铵配套生产硫酸、水泥工程,建成了我国第一套磷铵配套硫酸、水泥生产 装置,破解了磷石膏废渣长期制约磷复肥工业发展的世界难题。 第二,建设生态工业示范区。 循环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载体,就是在发展清洁生产的基础上建设生 态工业园区。从1 9 9 9 年开始,国家环保总局开始启动生态工业园区建设 试点工作。2 0 0 1 年8 月,我国第一个国家级生态工业园区广西贵港生态 工业( 制糖) 示范园区正式启动,同年1 0 月,广东南海市建立了南海国 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并予以挂牌昭示。同年,国家环保总局组织通过了 几个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建设规划的论证,包括黄兴国家生态工业示 范园区、包头国家生态工业( 铝业) 示范园区、石河子国家生态工业( 造 纸) 示范园区、浙江衢州沈家生态工业园区、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生态工 业园等。 第三,以省、市为推广层面,进行区域性循环经济试点和推广。 中国的循环经济探索发展,较早的是江苏省,提出“发展循环经济, 建设绿色江苏 的生态省建设目标,制定了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确定了 循环经济试点市、区和一批循环经济型示范企业,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和生态环境效益。 1 2 2 2 宏观战略与政策机制研究 我国目前制定的关于循环经济方面的宏观战略与政策主要有:中国环 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完成的“中国推进循环经济与清洁生产的战略与 机制研究 及“循环经济优先领域选择与政策体系研究 ,正在实施中的 中国工程院“城市化进程中的循环经济研究 ,国家“十五计划 攻关的 。循环经济理论与生态工业技术 项目,国家发改委的“我国循环经济发 展战略研究 ,以及国家的推进我国循环经济建设指导意见起草,“国 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战略规划 第十项中“循环经济科技发展战略研 究 和相应的“城市循环经济建设重大专项建议研究等。 1 2 2 3 循环经济重大对策措施的提出 为在全社会推进循环经济的实施,国家环保总局决定采取六大措施搭 建政策平台,促进循环经济“起跳。一是加快制订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 政策和法律法规。着手制订绿色消费、资源循环再生利用以及家用电器、 建筑材料、包装物品等行业在资源回收利用方面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各 类废物回收制度;制订充分利用废物资源的经济政策,在税收和投资等环 节对废物回收采取经济激励措施。二是加强政府引导和市场推进作用。在 区域经济发展中,继续探索新的循环经济实践模式,积极创建生态省、国 6 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生态市、生态示范区、生态工业园、绿色城镇和绿 色社区。三是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淘汰和关闭浪费资源、污染环境 的落后工艺、设备和企业;用清洁生产技术改造能耗高、污染重的传统产 业,鼓励发展节能、降耗、减污的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有 机农业,建立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基地,大幅度降低农药、化肥使用量。 四是倡导绿色消费。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和绿 色消费意识;各级政府要优先采购经过生态设计或通过环境标志认证的产 品,以及经过清洁生产审计或通过i s 0 1 4 0 0 0 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的 产品,鼓励节约使用和重复利用办公用品;逐步制订鼓励绿色消费的经济 政策。五是探索建立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制度。在经济核算体系中,改变过 去重经济指标、忽视环境效益的评价方法,开展绿色经济核算,并纳入国 家统计体系和干部考核体系。六是建立循环经济的绿色技术支撑体系。以 发展高新技术为基础,以开发经济体系生态链接技术为关键,开发和建立 包括环境工程技术、废物资源化技术、清洁生产技术等在内的“绿色技术一 体系。 1 2 3 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建设实践 我国农业循环经济起步只是近些年的事情,还没有形成比较完善的发 展模式、技术和支撑保障措施,但各个地区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势头可谓 与日俱增。通观我国各个地区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实践,主要有四种类型: 家庭实用型农业循环经济建设、以公司企业为主体带动农业循环经济建 设、政府主办的小型区域农业循环经济建设、农民个体致富型农业循环经 济道路探索以及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建设。 其中,农民个体致富型,主要是指个别绝悟性高的农民,根据当地的 有效资源状况和废弃物丢弃状况,自发的运用循环经济理念,组织循环型 农业经营,并从中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也为当地农民创造了良好的生态 效益和社会效益,提高了当地资源利用率。比较典型的是安徽省临泉县长 官镇的农民张守红自己开创的“牛一粪一菌一沼一肥 和“林一草一牧一 菌一肥一农业循环经济模式。 1 3 技术路线与研究框架 论文共分为五个部分:( 一) 阐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论 述了安徽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必要性;( 二) 对农业循环经济的涵义、 主要特征、基本原则、理论基础等作了较为全面的阐释,成为本文研究的 重要理论基础,并且说明了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可行性;( 三) 对国内外 的循环经济和农业循环经济的政策建设进行比较研究;( 四) 运用相关知 识对安徽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条件进行较为客观的评价,并在此基础上 7 构建安徽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政策体系;( 五) 从经济效益、生态效益 和社会效益三个方面对安徽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进行效益预分析,实施效 果评价。 农业循环经济理论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 ? 的可行性研究 i 主基 理 涵 要本论 义 特 原基 征则 础 国内外循环国内外农业 经济政策比循环经济政 较研究策比较研究 r1, 上 理论基础支撑可行性分析支撑比较研究 一【, 安徽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政策研究 i 牟 技 人 经 消 法 业术 才 济 费 律 政政 引 政 政 保 策策 进 策 策 障 政 策 ll 环核税 财 境算收 政 资政政 投 源策策 入 政 策 丁丁 安徽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效益分析 经济效益生态效益 社会效益 图1 - 1 论文研究的技术路线图 8 第二章农业循环经济理论与可行性分析 2 1 农业循环经济的涵义 农业循环经济是一种产业循环模式,是循环经济的一个分支,要研究 农业循环经济的涵义,就要先弄清循环经济的内在涵义。 通过众学者对循环经济涵义的阐释,总结出循环经济的涵义,即循环 经济是以生态学、系统论、资源经济学和产业生态学为理论指导,以“3 r 一 原则为基本准则,在可持续发展思想和生态经济建设的基础上延伸而成 的,将清洁生产和废弃物循环利用融为一体,充分打造“资源一产品一消 费一再生资源一的物质反复循环闭路流动模式,实现低投入、高效率和低 排放的一种经济环境发展优化模式。其作为一种“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与 和谐 的发展模式,不止是一种全新的污染治理模式,还是一种全新的经 济增长方式,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物排放,提升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 在循环经济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周震峰、刘荣章、李克国、吴涛、马 慧、季昆森等学者对农业循环经济的内涵作了延伸,认为农业循环经济是 运用可持续发展思想和循环经济理论与生态工程学的方法,在保护农业生 态环境和充分利用高新技术的基础上,以“3 r 原则为基本准则,调整和 优化农业生态系统内部结构及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系统物质能量的多级循 环利用,严格控制外部有害物质的投入和农业废弃物的产生,最大程度地 减轻环境污染,使农业生产经济活动真正纳入到农业生态系统循环中去, 实现生态的良性循环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农业循环经济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农业循环经济是指单纯的农 业生产内部的循环经济,如农业种植业和家禽畜牧业、渔业之间的循环经 济;广义的农业循环经济不仅包括农业生产内部的循环经济,还包括延伸 出来的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生产之间的循环,如水果加工后的果皮和果渣 可以作为家畜的食料,通过过腹还田,提高土壤肥力等等。 需要指出的是,本文研究的农业循环经济有别于传统的“作物秸秆一 牲畜一有机肥料还田 简单农业循环模式。传统的简单农业循环模式虽然 有许多可借鉴之处,但毕竟缺乏必要的科学指导、技术支撑和统筹规划, 是一种盲目的无组织、无计划的循环模式。而本文研究的农业循环经济是 在新的系统论、生态经济学的指导下,在高科技沼气池建设技术、生物新 品种培育技术的支持下,在科学管理方式的共同协作下所展开的一种新型 的农业经济运作模式,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农业循环。此外,在产业合作方 面,传统的简单农业循环模式往往局限于农业系统内部的循环,忽略了与 相关产业的混合。循环型农业在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的基础上,从整 体角度构建农业及其相关产业的生态产业体系。重点对农业系统内部产业 9 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通过与农业相关产业进行产品或者废弃物交换而相 互衔接,使农业系统的简单食物链与生态工业链相互交织构成产业生态网 络,实现农业生态系统层次和区域层次的资源多级循环利用及生态的良性 循环。 2 2 农业循环经济的主要特征和基本原则 2 2 1 农业循环经济的主要特征 2 2 1 1 物质循环利用 这是农业循环经济区别于以往传统线性农业经济发展模式的最大特 征。以往传统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是“资源一农产品一废弃物的线性模 式( 图2 - 1 ) ,而循环型农业经济则是“资源一农产品一( 消费) 废弃物 一再生资源一的循环模式( 图2 2 ) 。把废弃物重新纳入农业经济生产循 环之中,通过资源再生、物质循环,以实现资源利用高效率和最终废物“零 排放 。 图2 - 1 传统农业经济的线性发展模式 图2 - 2 农业循环经济的循环发展模式 2 2 1 2 资源再生与废物零排放 这是循环经济最直接的特征表现,也是循环经济的目的所在。以往传 统经济模式以“大规模生产、大规模消费 为主要特征,具体表现为资源 的一次性非再生利用和废物的直接排放。而循环经济是以生态学理念为指 导,注重物质与能量的循环流动和对外部环境负面影响最小化,因此,资 源的循环再生利用与废物零排放便成为循环经济的主要追求目标,并成为 其主要特征之一。 2 2 1 3 新的系统理论 农业循环经济中的生产不再是单一的生产过程,而是一个系统的生产 链条。循环经济利用系统论原理,通过废物资源化利用、要素混合等方式 与农业中的相关生产环节或农业外的相关产业形成协同发展的产业网络, 延长农业生态产业链,组成一个完整的农业循环经济大系统。 2 2 1 4 高度的农业生产关联 1 0 农业循环经济是要充分打造“资源一产品一消费一再生资源的物质 反复循环流动模式,这就需要把利用不同原始资源的第一生产环节与消耗 第一生产环节废物的第二生产环节,以及以此类推的第三、第四、生 产环节有机地组合在一起,结成产业生态链条,这样才能保障物质流的最 大循环。 此外,需要注重农业生产条件和周围生态环境的改善,并将此看作农 业可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 2 2 2 农业循环经济基本原则 农业循环经济是循环经济的一种形式,要遵循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 “3 r 一准则,此外,由于农业发展的地域性显著,不同区域有着不同 的农业生产方式与农业生产类型,因此,农业循环经济还要遵循的一个重 要原则就是因地制宜原则。 2 2 2 1“3 r 原则 学者们普遍认可了循环经济的“3 r 一原则,即减量化( r e d u c e ) 、再 利用( r e u s e ) 、再循环( r e c y c l e ) 。“3 r 一原则同样构成农业循环经济的 基本原则,但由于。3 r 的重要性不一样,三者的顺序也不一样,不能随 意变动。循环经济的根本目标是要求在经济过程中系统地避免和减少废 物,再利用和再循环都是应该建立在对经济过程进行了充分的源消减的基 础之上。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减量化原则应该是循环经济发展的第一准则, 要求针对输入端减少经济源头的资源使用量和污染产生量,也就是说,对 废弃物的产生应该是通过预防的方式而不是末端治理的方式加以避免:对 于源头不能削减的污染物和经过消费者使用的包装废物、旧货等要加以利 用,使它们回到经济循环中,因此,再利用原则属于过程性方法,目的是 要延长产品和服务的时间强度,提高产品的服务效率和使用效益;资源化 原则是输出端方法,即将废弃物再次转变为资源,以减少最终处理量,资 源化包括原级资源化( 如废纸生产出再生纸) 和次级资源化( 废弃物变成 与原来不同类型的新产品) ,只有当避免生产和回收利用都不能实现时, 才允许将废物进行无害化处理。 具体到农业循环经济中,减量化原则是指为了达到既定的生产目的或 消费目的而在农业生产全程乃至农产品生命周期( 如从田头到餐桌) 中减 少稀缺或不可再生资源、物质的投入量和减少废弃物的产生量。如种植业 通过有机培肥提高地力、农艺及生物措施控制病虫草害、减少化肥农药和 动力机械的使用量,既可减少化石能源的投入,又可减少污染物、保护生 态环境。再使用原则是指资源或产品以初始的形式被多次使用。如畜禽养 殖冲洗用水可用于灌溉农田,既达到了浇水肥田的效果,又避免了污水随 意排放、污染水体环境。又如在渔业养殖中,利用养殖用水的循环系统, 1 1 使养殖污水经处理达标后循环使用,达到零排放的要求。再循环( 资源化) 原则是指生产或消费产生的废弃物无害化、资源化、生态化循环利用和生 产出来的物品在完成其使用功能后能重新变成可以利用的资源,而不是无 用的垃圾。如种植业的废弃物作物秸秆,经过青贮氨化处理,成为草食家 畜的优质饲料,而家畜的粪便又是作物的优质有机肥。 2 2 2 2 因地制宜原则 农业生产条件因地而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具体的应用是与地区 的生态环境状况、资源状况、生产条件状况、产业结构状况密切相关的, 具体到某一个地区要实行何种模式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要根据地区的实际 区情来定夺。如果发展模式选取不当,只是盲目追随,邯郸学步,不仅不 能取到预期的经济、生态效益,还会导致区域农业经济发展上步入误区, 舍本逐末,不仅造成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而且还会对周围生态环境造成 更大的破坏,得不偿失。因此,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 才能真正发挥农业循环经济的优势,达到预期目的。 2 3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理论基础 农业循环经济虽然是一个新兴的理论,但其有着极深的理论渊源,下 面对农业循环经济的一些理论依据作简要探讨。 2 3 1 生态学原理 生物群落从环境中取得能量和营养,形成自身的物质,这些物质由 一个有机体按照食物链转移到另一个有机体,以此类推,最后又返回到环 境中去,通过微生物的分解,又转化成可以重新被植物利用的营养物质, 这种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各个环节就是生态系统生态学研究的主要内 容。而食物链和食物网就是生态系统生态学研究的主要途径,一个成熟的 生态系统会将生产者、消费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