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本文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出现的“王小波热”现象作为出发点, 以2 0 0 1 年开始形成的一批颇为壮观的自称为“王小波门下走狗”的 推崇读者群为背景,从文本分析的角度探讨王小波作品本身能够成为 效仿、摹写对象所具有的一些特质,以及这些王氏门徒在网络社区及 至日后刊刻发行的王盟文集三部曲中进行的模仿性创作的基本特 征与得失。这有利于我们在王小波和追随者之间搭起一座文本为媒的 桥梁,理清两者问的继承发扬关系,探寻“王小波热潮”中真正有价 值的创作手法的继承及发展状态、过程,并最终对王氏门徒的创作做 出一种客观的评估。而对这些王氏门徒的考察在目前有关“王小波热” 现象的研究中是比较匮乏的。 本文包括绪论、三个章节以及结论。 绪论,主要交待了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意义。 第一章,概述王小波的经历及其作品,在考察王小波作品的接受 和流传过程中,找出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对形成“王小波热”现象所 起的巨大推动作用。并进一步说明,与网络反叛风格的契合、对获得 自由书写权利的认同以及网络互动特质下的简便沟通让王小波的作 品迅速被网络受众接纳,成为门徒模仿的范木。 第二章,总述王氏门徒的创作情况,包括网络虚拟社区中论坛的 形成、发展过程以及上氏门徒创作队伍的构成。 第二章,对于氏门徒的创作特征进行系统分析,从语言风格、人 物改置、叙事框架、想缘力及精神内涵五个方面考察土小波埘他们的 2 文学创作产生的影响。王氏风格被持续不断的拷贝、继承,王氏门徒 的作品也一版再版,为王小波作品不断增添着“附加值”,从另一个 侧面为加温“王小波热”提供了一种文本支持。同时王氏门徒的作品 也具有鲜明的网络文学特征。 结论,阐述了本文对王氏门徒创作的总体评价,即他们的作品已 经逐渐走出了亦步亦趋的模仿姿态,开始形成自己的风格,他们的文 学创作最大的价值在于作为现实生活和传统文学的异质性因素存在, 但尚未能开拓出更为深远的小说意蕴,创造出具有本体论意义的独特 的小说文本。 关键词:王小波热,可仿效性,网络文学,文本分析 a b s t r a c t b ym et h ee n do f1 9 9 0 s ,t h en o v e l i s tc a l l e dw 抽gx i a o b o 印p e a r e d t ob ev e r yp o p u l a f e s p e c i a l l yo nd ei n t e m e t d u r i n g 也i st i m e ,o n eb a t c ho f q u i t em a g n i f i c e n tr e a d e rg r o u ps t a n e dc a l l i n gm e m s e l v e sa s l th a i l g e r - o n m n n i n gd o go ft 1 1 ew 抽gx i a o b 0 ”,w h i c h 啪sab a c k g r o u n do ft h e p h e n o m e n a ,讯d i t i n gl a 曙en u m b e r so fn o v e l st h a ti m i t a t e dt h es t 弭eo f w 勰g ) ( i a o b o w bw a n tt od i s c u s s e st h er e l 撕o nb e t 、) l ,e c nw 抽gx i a o b o a n dh i sd i s c i p l e sa b o u ts o m es p e c i a lc h 啪c t e r i s t i c sw h i c ht h ef a c s i l l l i l e o b j e c th a s ,a i l d t h e s ed i s c i p l e sw i l ln o te n g r a v et l l ei m i t a t i o nc r c a t i o n a n d 也es u c c e s sa n df a i l u r ei nt h e 如t u r ei nt h e 嘣w o r kc o m m u n i 哆u n t i l t h ec o r l ) u so f d i s c i p l e sh a v eb e e np u b l i c a t e d t h i si sa d v a n t a g e o u sa sw e p u tu p at e x tb c t w nw 抽gx i a o b oa 1 1 dt h ef o l l o w e r sf o r 也e i m e r m e d i a f yb r i d g e ,c l e a r so f rt h er e l a t i o n sa b o u tt h ei n l l e r i t i o na i l d d e v e l o p m e n tb e t w e e nt h e ma n df i n a l l ym a k e so n ek i n do fo b j e c t i v e a p p r a i s a lt om e c r e a t i o no f 也e s ed i s c i p l e s b u tt l l ep h e n o m e n o nr e s e a r c h o f m e s ed i s c i p l e sa n d 也e i rn o v e l si sq u i t ed e 6 c i e n ta tp r e s e n t 1 1 1 i sa n i c l ei n c l u d e si n t m d u c t i o n 、船e c h a p t e r s a sw e l la s c o n c l u s i o n t h ec o n t e n to f t h ei n 仃o d u c t i o ni st 1 1 eb a c k g r o u n do f t h i sd i s c o u r s e , t h ep r e s e n ts i t u a t i o na sw e l la st h e s i g n i 矗c a n c eo f t h i sr e s e a r c h f i r s tc h a p t e l it r yt oo u t n ew a n gx i a o b o se x p e r i e n c ea n dh i s 4 w r i t i n ga n df i n do u tt h eh u g ei m p e t u sw h i c hf o 瑚st h eu p s u 曙eo ft h e p h e n o m e n o na n ds p r e a di nt h ep r o c e s sf 如mt r a d i t i o n a lm e d i aa n dt h e n e t w o r km e d i a s e c o n dc h a p t e r ,ia mg o i n gt og e n e r a l i z em ed i s c i p l e ss i t u a t i o n a b o mt h e i rn o v e li n d i t i o n ,i n c l u d i n gt 1 1 ef o n n a t i o no fh y p o 协e s i z e d c o 衄吼i t y i nt h en 咖o r k、t h e d e v e l o p i n gp r o c e s sa sw e na st h et m o p o f t h ed i s c i p l e 1 1 1 i r d c h a p t e r a n a l y z i n ga l ec h a r a c t e i i s t i c o fl i t e r a r yi n d i t i o n i n c l u d i n g m el a n g u a g es t y l e 、t h ei n t e r c a l a t i n go fc h a r a c t e r s 、t h e s t m c t u r eo fn a r r a t i o n 、t h ei m a g i n a t i o na n dt h ec o 衄o t a t i o no f s p i r i tt o s e ea b o u tt 1 1 ei n n u c ew h i c h p r o d u c e st ot h e i rl i t e r a t u r ec r e a t i o n t h es t y l eo fw 抽g ) ( i a o b o sn o v e li si n h 耐t e db y d i s c i p l e ,i n c r e a s i n g ”也e a d d e dv a l u e ”f o rt h ew r 觚gx i a o b o t h ec o n c l u s i o n ,e l a b o m t i n go v e r a l la p p 蕊s a la b o u tt l l ed i s c i p l e ,m a t i st h e i rw o r kh a sa l r e a d yw e n to u tt h ei m i t a t i o np o s t u r eg r a d u a l l ya n d s t a r t st of o n nt h e i ro w n s t y l e ,t 1 1 e i r1 i t e r a t i l r ec r e a t e st h eg r e a t e s tv 面u e a b o u td 印i c t i n gt h er c a ll i f ea n dn o n u n i f o n n i t yf a c t o rc o m p 撕n gt ot h e t r a d i t i o n a l1 i t e r a t u r e a l t h o u g ht h e y h a v en o t y e td e v e l o p e d 廿l e p r o f o u n d e ri m p l i c a t i o ni nn o v e l k e yw o r d s :m ea c c 印t i o no fw a n gx i a o b o ,l i t e r a t u r em e a n so f d i s c i p l e s , s t a t u sa n dv a l u eo f d i s c i p l e s w o r k ,i n t e m e tl i t e r a t u r e 绪论 王小波是上世纪末一位举足轻重的作家,英年早逝后在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 的操作下,掀起了一股强大的冲击文坛的力量,形成2 0 世纪9 0 年代末以来一个 重要的文化现象“王小波热”,不仅其作品被大量出版发行,包括成批盗版 作品的热卖,而且研究论著层出不穷,王小波本人也被冠以“特立独行的自由知 识分子”之名,成为新世纪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偶像。 依据搜集的材料显示,对王小波的研究大致以其逝世为分水岭,1 9 9 7 年之 前几乎没有相关论文发表,1 9 9 8 年就增至二十多篇,此后每年都有一定量的研 究文章发表,质量参差。另外1 9 9 7 年出版专著浪漫骑士:记忆王小波,由艾 晓明、李银河著,1 9 9 8 年另一本论文合集不再沉默:人文学者论王小波出 版,由王毅主编,比较具有代表性,此书的面世,才真正算得上“王小波热”的 开始。 对王小波的研究当下呈现纷繁复杂的状态,既有针对作品的文本分析研究, 也有将王小波现象作文化热点分析,另有少部分论文将王小波的师承及评论家的 研究作为课题。在这些研究著作中,以“王小波热”为研究对象的论述则包含传 播学、接受美学等多项内容,期望揭示王小波被塑成新时代文化偶像的过程。研 究者普遍认为:传媒的商业运作、市场经济和中产阶层的勃兴成为了“王小波热” 的巨大推动力,代表性论文包括张慧敏的一个特殊的文化现象王小波死后 的追念与活着的作品1 、郑宾的九十年代文化语境中媒体对王小波身份的塑 造等2 。 而在有关“王小波热”现象的研究中,很多论者从思想性的角度出发,寻求 王小波备受推崇的社会、文化原因,却鲜有人会特别关注到在网络虚拟社区中自 称“王小波门下走狗”1 的大批忠实追随者的存在。或者说,论者在考察形成“工 小波热”的原因时,只是把这些王小波的追随者对王小波的推崇和仿放当作“热 1 张甚敏:一个犄蛛的文化现象l 二小波死后的追念1j 活着的作品,j 代作家计论,2 00 1 年第3 期。 2 郏寅:九 年代史化语境中媒体对i :小波身份的塑造,当代忭家计论,2 0 0 4 年筘4 期 4 郊板侨曾自称“徐青藤门下走狗”,被l 孙波的追| 9 f l 辑们僻刚过米,川“i 孙波门下走狗”的称l j 米表_ : 对l 小波的曾戢h 何自酿的虑味。为他们自前一j 匹地本i 小波为精抻导| 1 【j 川h f 依照l 小波小髓的哦 逍f j m 多上j 。到f 17 ,所l l 为r 山他后史的险连,“返l 批我们哲l “l 兀j n ”的称啦爿、措 i “i 小 浊门卜,l 狮”。 7 现象”的一种表征,却几乎没有涉及到他们的文学创作对“王小波热”得以持续 升温所起的推波助澜作用,对他们的作品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价值也没有做出 具体而翔实的评判。 但在我看来,想要深入考察“王小波热”现象,就不能忽略王小波的这些门 徒的影响,他们是“王小波热”有机的组成部分。无论从门徒的数量还是从他们 的作品来看,都已具有了一定的规模。从2 0 0 1 年开始,他们不仅在论坛持续发 表了大量模仿王小波文章风格的小说作品,而且在点击率暴涨的繁荣盛况下将作 品经过筛选,以“王盟文集三部曲”的名号先后结集出版发行,包括王小波门 下走狗( 2 0 0 2 年) 、一群特立独行的狗王小波门下走狗三十家( 2 0 0 3 年) 、 王小波门下走狗第三波( 2 0 0 5 年) ,在投入市场后取得了不错的销售业绩, 而王小波门下走狗第四波也即将面市。书中这些模仿性质的作品我们暂且称 之为“拟王体”作品。它们与王小波的作品密切相连,凸显着王小波作品本身能 燃起“王小波热”并影响文坛所具有的真正的独特性和可仿效性的文本特征。 因此,本文试图通过探讨王小波及作品能够成为效仿、摹写对象自身所具有 的一些特质,寻求形成“王小波热”的文本原因以及门徒在网络社区中“拟王体” 创作的基本特征与得失,试图在王小波和追随者之间搭起一座文本为媒的桥梁, 理清两者问的继承发扬关系,探寻其中真正有价值的创作手法的继承及发展状 态、过程,并期望对王氏门徒的创作做出一种客观的评估。 第一章王小波及其作品的接受流传史 第一节王小波及其作品概况 在中国当代史学领域内,王小波无疑是个不容忽视的存在,由于其卓越的文 学成就被文学斟内人称之为“文坛外高于”,1 其惊世骇俗的想象力,破除陈规的 叙事个性,活泼幽默而具有穿透力的语言,都丌辟了一个相当新锐的精神价值空 间。 但是,王小波生前的文学创作,却是“墙内丌花墙外香”,他的文学成就使 他在海外获得了很高的声誉:9 0 年代以来,王小波的小说黄金时代和未 来世界曾先后荣扶台湾联合报第1 3 届和第1 6 届文学奖中篇小说大奖,他 的电影剧本东宫西宫在1 9 9 7 年的阿根廷国际电影节上也一举夺魁。而在 国内,王小波却一直遭遇着出版困境,生前对他的作品进行研究的文章也屈指可 数。1 9 9 7 年他的英年早逝,在从某种程度上推动了对他的作品的研究。 王小波短短的一生剖作颇丰。1 9 8 9 年9 月,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了王小波 的第一本短篇小说集唐人传奇故事,其中收有5 个作品:立新街甲一号与昆 仑奴、红线盗盒、红拂夜奔、夜行记和舅舅情人。m 王小波的代表 作黄金时代最初发表于1 9 9 2 年的台湾,由台湾联经出版社出版。1 9 9 4 年7 月终于由华夏出版社推出,与此同时,花城杂志持续地、每年一次地刊用了 王小波在其他刊物被悬置的作品。他独特和机智的说理方式引起不少报刊注意, 杂文随笔约稿越来越多。1 9 9 5 年,他编定了自己的第一本杂文集思维的乐趣, 并在1 9 9 6 年l1 月由北岳文圭出版社出版。第二本杂文集我的精神家同在王 小波逝世后由文化艺术m 版社存1 9 9 7 年j 月刊出。 同年“月,花城出版社推出了王小波小说遗著时代三部曲,包括黄会 同年“月,花城出版社推出了王小波小说遗著时代三部曲,包括黄会 1 讣波曲作i 见,“死后0 【起很 j 豆响的h 州二部曲善,订jc 生脯揶曾嘶 严匝的版田墒,以年十 ,r # 小人称之山“个火席”,j 山h n 少数文学批什两干蚓t 赏爿埘l 小池晴z 孚m j 七绗rr 凸定 t o 以,:j 小浊t 似 卫坛p 蛾默正州屿譬份,r 多ll e 目,fi 敝一州m 血球政州斥“土流卫五z 外 的状巷j 码:之为业坛外l 矗r 。 o 时代、白银时代与青铜时代。青铜时代含两个长篇及一个中篇,分别 是万寿寺、红拂夜奔与寻找无双,均改篇自唐传奇:黄金时代收入 五个中篇:黄金时代、三十而立、似水流年、革命时期的爱情及我 的阴阳两界,其材料大部分取自文革及其前后;白银时代则属于“未来叙事”, 构想未来世界,寓言风格比前两者明显,含三个中篇:白银时代、未来世界、 2 0 1 5 。 王小波的早期创作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以“知青生活”为背景的小说,这 些小说与“当时知青文学的一般水准距离不太大”,基本运用现实主义的手法 进行创作,主要色彩是青春期的感伤,但不乏王小波天生的幽默,如地久天长 ( 1 9 8 0 ) 、我在荒岛迎接黎明等。第二类则在艺术手法上逐渐偏离了现实主义, 想象的因素开始介入。这些作品以陌生化的方式表现了作者对美好世界的追求, 对丑恶世界的憎恨,如绿毛水怪( 1 9 7 7 ) 、这是真的、变形记等。第三 类王小波是一些纯虚构的作品,这些作品同现实生活的联系很少,几乎完全靠作 者的想象力营构出来,它们基本上是王小波的快意的书写游戏,率性而为,这反 映了王小波的一种写作追求:对呆板生活的拒绝,对有趣世界的追寻,如红线 盗盒、舅舅情人、夜行记等。总的来说,处于创作初期的王小波还没有明 确的写作意识,但是,在记述青春期的美丽故事和随意的“胡涂乱写”中表现出 了他天生的文学才能。同时我们应当看到,王小波早期创作同其后来的创作有着 紧密的联系,其中、后期小说中所弥漫的荒诞性和惊人的想象力不难在其早期创 作中找到“影子”。 从黄金时代的写作开始,王小波进入自觉的写作追求。这种自觉性表现 在对小说语言艺术的追求以及对文革题材的处理上,作家出此开始形成自己的独 特风格。例如小说集黄金时代中的几篇小说似水流年、革命时期的爱情 等。此后在他的后期创作中,文章的虚构力度和荒诞性进一步强化,包括小说集 青铜时代、白银时代、黑铁时代。其中青铜时代是对古代故事的改 写,王小波对历史的书写并不打算阐释历史的本源,而是一种游戏性的写作,是 快乐的胡涂乱抹。而白银时代、黑铁时代的故事发生在未来,可称之为“未 来写作”。这部分写的不如青铜时代潇洒从容,显得有些拖沓散漫,但是深 1 矧悭l 叭李银洲编浪漫骑卜一i l 忆i 讣波,中罔青年版礼,1 9 9 7 年 0 刻地思考了未来社会科学技术对人的精神生活的侵蚀。王小波对科技对于人的异 化的思考,在当前无疑是超前的。此外,未来写作也涉及到艺术同权力的关系, 艺术家的受虐从某种程度上恰恰隐喻了个人的精神空问被囚禁压抑的状况。 在王小波以上作品中,黄金时代是他自己最满意的作品。自9 7 年去世, 王小波的价值始为人发现,评论不断。对于黄金时代,各家论者也都有很多 见解,如崔卫平狂欢、诅咒、再生关于 的文体一文中指出“可 以说他富有天才地抵达和完成了一种对中国读者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狂欢性文 体,提供了用现代汉语写作的狂欢体小说。”艾晓明的重说 ,指 出王小波使用了“自由叙事”。2 总得来看,部分论者把视线多投掷在小说独特的 文体之上,他们发现了拉伯雷的民间狂欢,昆德拉的幽默,自由的叙事方式等, 对文体的解读是比较透彻的,而另一部分论者关注到了小说的内在精神,他们发 现了“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的影子,发现了巴赫金的崇高与粗鄙,发 现了福柯的游戏规则与身份政治等等。 第二节王小波作品的接受和流传 1 9 9 7 年之后一度沸沸扬扬的“王小波热”正如同之前的“张爱玲热”、“沈 从文热”直到“王朔现象”,不仅阅读者倍增,并且研究者们也纷纷满怀热情地 投入迸王小波的文学世界,形成一种值得研究的文化现象。其中无可避免地会有 商业炒作的造势及由此导致的盲目跟风,但毕竟事实证明“王小波热”并非转瞬 即逝的偶然现象,其创作的文学及思想价值使他在当代文坛上无可厚非地占有一 席之地,尚无定论的只是这一席位在文学史中的高下优劣。 从王小波去世至今,他的接受和流传过程就一直在继续和深入,并逐渐成为 了2 0 世纪9 0 年代乃至今天的一种流行文化符号。王小波生前落寞身后繁荣的整 个过程中,知识界和媒体一直作为一种很重要的力量参与了对王小波种种身份的 想象和书写,他们反复f _ 现王小波的“自由撰稿人”、“知识分予”、“自m 主 伊jj 、l :i l 妖、咒、m 生关十( 持会时代 的文体,积极中活,i l :i j r 箸,巾h 人民人。# ;| :| k f ! ( j : ; 2 逻晓l 埘:毛说 ,浪漫骑卜t 正忆i :小波中围肯,巾版 l1 9 9 7 ,十笫2 7 2 兜 义思想家”、“启蒙者”等等形象和身份,并使之成为网络反传统文化英雄的代 表人物。这一过程中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首先是传统媒体及对王小波的接纳和推波助澜。王小波的媒体接受源于由王 小波的死亡而生发开去的悼念文章、纪念文章、评论文章。主要集中在南方周 末、三联生活周刊等,它代表了一种媒介意见。因为王小波的英年早逝,更 因为他的作品属于典型的原创型成果,王小波的媒体接受过程和处心积虑纳入大 众传媒网络的大多数作家有所不同,对这个由媒体自己创造的、大而化之的人物, 媒体一直都持一种关注的态度。 但对于这类与主流意识形态构成某种复杂的纠结关系的文化现象。媒体通常 缺乏判定信心,往往先要观望一段时间,根据其他方面对该事物的反应适时地做 出态度的调整,采取继续沉默或变本加厉的迎合的策略。正像一位学者说的那 样,“传媒批评”常常“有必要请出一些严肃的知识分子来加盟,利用他们的精 神资源,同样达到进入传媒宣传、制造利润的目的因王小波文本中隐含的与主 流意识形态间的背离因素使媒体很难在一瞬间做出适当的反应,它们必须借助另 外一些解释手段完成其“传媒宣传、制造利润的目的”,于是通过专业角度进行 先期解释就成了一种必要的途径,知识分子的介入也就顺理成章了。 由此,1 9 9 8 年5 月,由学者王毅( 园林风书店策划人) 主编的不再沉默一人 文学者论王小波一书的面世,才真正算得上“王小波热”的开始。确切地说, 这是图书策划人与人文学者合作完成的一次带有“事件”性的活动,既是一种为 王小波在专业领域的“正名”,也是首次将王小波推向市场的商业操作活动。不 再沉默收集的稿件绝大部分来自非文学界知识分子的论述,在这个时候,“专业 性的研究”( 文学) 不如研究者的“专业身份”( 人文知识分子) 来得更有商业价 值。尽管这些知识分子中绝大部分人的专业研究与文学无关,但他们的“对王小 波的思想评价远多于文学评价2 的做法也许更容易为王小波的“思 想”做出一种带有“专业”面貌的解释,从而为其最终能在市场上找到某种“合 法”空间做出一定的铺挚。 其次是网络平台上的接受和流传,出现众多“特立独行的猪”。从1 9 9 9 年 l 缘心千:传媒批计:一种新的批件矸语,浚虎淡免广两师池人学版钆,2 0 0 i ,十,第:3 8 7 虹, ! 托集仆:从噎昧到“坎一i 、波流传史,南方州末1 0 n 2 年4 门i l | | 站】7 呱。 l 小波f j 一篇杂史 j :1 - - j :拙 j 的狨,甜 l 犯的向乏m 剃j 弛。f l 会刈,、卜自j 点:hn 1 曲! l = i ,波售。j 蛆豫。 返 猪庙米就腹r ,灸多州卜青年w 以人了白道的“蟓型”形象。 1 2 丌始,各种有关王小波的“文集”、“文选”、“写真”等出版物接二连三涌入 图书市场,王小波已经彻底被改造为货真价实的“商业秀”。与此同时,各种媒体 似乎也恢复了苦晚信心,有关王小波的话题不断出现,并逐渐掀起了高潮,并蔓延 到网络,重点表现在对王小波思想和人生道路的热烈讨论和对王小波文体的竞相 模仿上。这种“大流行”始于2 0 0 0 年,很快王小波就成为中文网络中最受欢迎的 作家之一。 “王小波热”出现时网络的发展已经在全球范围内高度普及,这也大大促成 了王小波读者群的扩大和延伸。出于王小波在网络上的被发现、接受、赞叹以至 崇拜,许多网站建立起了专门的论坛来纪念和讨论王小波其人其文,间或还有海 内外网友的评论和仿作。如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网络王小波1 一书,便是 选编了来自“小波文学论坛”、“王小波世界网站”、“王小波在线”、“清韵书院” 等大批网站、b b s 上的网友评论之作。众多网友的自由评论,虽然不一定具有重 要学术价值,但毕竟及时提供了不同读者的真实阅读反馈,这种阅读感受的差异 性可纳入接受美学的研究范畴。2 0 0 2 年以来,中文互联网上,以“王小波门下 走狗大联盟”为代表的一批青年作者迅速成为网络文学的一支重要力量。胡坚以 愤青时代扣打北大校门未果,又将这一力量扩张到网络之外。这个联盟及其 成员纷纷投入出版社的怀抱,在网络文学平面化的大潮中,占据了相当大的份额。 王小波在网络上的火爆映证了王小波坚持的民自j 立场,话语讲述的平实有趣 与机智尖锐的思考使他赢得了大众的青睐。但网民的视线更多聚焦于王小波的传 奇性和张扬的个性魅力,将其作为一种精神领袖加以崇拜缅怀和模仿,出于群体 的芜杂和追求的随意性,尚未能上升到冷静的理性研究层面。 王小波在网络上流行的过程,也是一个对其身份意义不断添加的过程。我们 通过浏览众多的网上文章、讨论“帖子”和模仿王小波小说风格的“拟王体”作 品,可以发现在有关王小波身份的众多界定中有一种是大多数人乐于以不同方式 确认并认可的,那就是“导师”( “老师”) 的身份。所谓“导师”,大致可从两个 层面来理解,一是思想上对后来者的启示意义,二是文学青年写作时的模仿对象。 :所谓思想启示者,网l 有众多说辞,但都矸i 脱此前知识分子对王小波的种种身份 定位:“启蒙知识分子”、“自由主义者”、“自由思想家”等等。这充分晚明 葛涛编选:仆q ? i 小救j 人k 土1 7 版 i ,2 ( 呲! ;| 2 戴锦华:智者的成谑二阅读i 孙波,当代作家计沧,1 9 9 8 年讹2 熠。 了网上在进行文化讨论时对传统媒体叙述的依附。 王小波之所以能够成为网络上一股潮流,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首先,与网络反叛风格的契合。 王小波被传统媒体塑造成为被文坛抛弃在外的一个另类写作高手,他的姿态 就是天然与正统文坛格格不入,是反精英、崇尚人格独立、身份自由的文化英雄 的代表人物。这种身份f 好与网络受众较强的逆反心理相契合。另外,网络因其 自由、无所羁绊的开放特质,能让网络受众在很大程度上宣泄自己人性的欲望和 生命的激情,暴露自己最为隐秘的心灵情绪,张扬不羁的文风,更加便于树立起 一种反叛的姿态。 其次,对获得自由书写权利的认同。 王小波与网络受众精神上的共鸣得以达成,源于他们同样属于没有书写权利 的一个群体。因为网络写手的水平良莠不齐,很多时候,他们都被排斥在传统文 学之外,只是同一个话语圈的自娱自乐,与遭遇一次次出版困境的王小波同样面 临书写权利受限的尴尬境地。但从1 9 9 7 年痞子蔡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开始, 网络文学兴起,每一个网络的使用者都可以成为创作者,在当时处于弱势群体的 “沉默的大多数”得以将自己喷发的灵感全部灌送于网络之中,直至今天博客的 流行,越来越多的自由创作人借助网络的相对开放和自由的媒介,冲击着传统文 学的创作规范和流程,而在当时,与王小波相似的地位和遭遇使得他们一相遇便 “惺惺相惜”。 再次,网络互动特质下的简便沟通。 虽然传统文学也注重读者的反应和信息的反馈,只是由于媒质和技术上的限 制,这种沟通和反馈注定了是缓慢的,也是相对滞后的。而互联网络具有一种传 统文学不具备的互动特质,为作者和受众的交流提供了一个快捷的平台,弥补了 传统文学表现方式的先天缺陷。暴涨的点击率和跟风的评论,时常会造成“一边 倒”的网络语言霸权,并迅速确立一种“群分类聚”的评判标准,塑造出王小波 层层叠加的身份,并成为越来越多的参与者的一种网络舆论先导。 借助传媒的造势和网络受众对王小波的青睐有加并推波助渊,王小波迅速被 纳入传播渠道,身份被重重加工,以至真正的面目j 1 :始模糊不清而变得更加贴合 大众的恕缘和人为设置的框架,其文章的写作风格l 包被纳入乇小波追随者的视线 4 之中,成为“拟王体”作品创作所依据的不同范本。 第二章王氏门徒创作情况总述 第一节“西祠胡同王小波门下走狗”论坛的总体情况 在一些有关王小波的网站和论坛之中,以“王小波门下走狗大联盟”论坛最 为著名,许多崇拜王小波的网友聚集在e 龙公司所提供的这个论坛中讨论关于王 小波的话题,并发表一些模仿王小波风格的小说和随笔。经过一定时问的互动之 后,便形成了“网络王小波迷”的虚拟社区。 “西祠胡同王小波门下走狗”的前身是“西祠胡同王小波门下走狗大联 盟”,因为版内网友之间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在2 0 0 4 年4 月份分裂成两个论 坛,原来的“西祠胡同王小波门下走狗大联盟”改名为“集散地”,另外一些 追随王小波的网友重新设立了“西祠胡同王小波门下走狗”,现在的版号是 3 2 8 1 5 0 ,网址是h t t p :b 3 2 8 1 5 0 x i c i n e t ) q q 讨论群号1 1 9 7 0 2 0 ,分为“讨论 区”、“精华区”等部分,另外还提供“相册”、“在线”和“友情链接”等功能, 而“网友创作的小说”仍是“西祠王小波门下走狗”论坛的主要文章类型。 “王小波门下走狗”论坛建立的目的是给崇拜王小波的网友提供一个交流的 空间,但是在当代中国的语境下,虽然一些关于王小波的言论可以在本论坛较为 自由的发表,但是一些模仿王小波小说中性描写风格的创作却无法在本论坛较为 自由的发表。目前所有的中文网站和b b s 都建立了过滤系统,如果文章中含有一 些所谓的“敏感”、“不雅”或广告性的语言将会被网络系统拒绝甚至删除,从而 不可能在论坛中发表出来。 “网络王小波迷”虚拟社区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王小波对当代中囡青 年的影响力,聚集在“王小波门下走狗”论坛的大多数网友都在一定程度卜受到 了王小波精神的影响,“刚络王小波”的兴起无疑也会对于小波的传播产生一定 的影响( 事实卜,王小波在逝世后所取得的知名度也确实和中文网络的兴起有很 大的关系) 。“下小波门下走狗”论坛逐渐从一个讨论王小波的论坛变成为一个以 发表删皮坂创小晚为主的论坛。另外,奉论坛的一些小说先后绌集为上小波 下走狗三十家、一群特立独行的猪、王小波门下走狗第三波等书出版,而 从论坛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一些网友对此类行为的批评意见,例如,一位网友就表 示“希望出书者在中饱私囊之后能够对读者负责,对自己的名称与头衔 小波先生负责。毕竟还是在用这人家的名号呢! ”( 飞鸟阵遭遇“走狗协发表 日期:2 0 0 5 0 4 2 71 0 :5 9 :5 3 ) 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发现本版论坛内存在的一些值得讨论的问题: 一、对作家的评价与认同度:这是该论坛存在的前提条件。在“王小波门下 走狗”论坛活动的网友虽然对王小波的认识与评价呈现出理性化与情感化两种倾 向,但是对王小波的认识与评价都是正面的。这也从一个方面说明在“王小波门 下走狗”论坛活动的大多数网友对王小波的了解比较多,认识也比较深刻。另外, 在论坛活动的一些网友虽然都喜爱王小波,但是彼此之间的观点不太一致,有时 还达到了尖锐对立的程度,甚至出现了“走狗”与“伪走狗”之争,这也在某种 程度上反映出论坛中的一些网友比较富有特立独行的精神。 二、“王小波迷”的独特性:坛内一些网友归纳了“王小波迷”的特点,而 且还区分了“王小波迷”与其他作家“迷”的异同,并通过比较突出了“王小波 迷”是“喜欢智慧与有趣,而且文学品位不俗的人”、是“对生活的基本 要求就是有趣的一群人”、是“对于书中所描写的现象的认同和要坚持些内心的 认同”的人。这些网友通过对“王小波迷”做出的特别的评价,例如,一位网友 认为“王小波迷不能激玩世不恭,不能说愤世嫉俗,只是怀着爱世界的心去 调侃一下”,在“王小波”与其他的一些“迷”之间进行了区分,在一定程度上 加强自己对所迷对象的认同。 三、对论坛的评价与认同度:“王小波门下走狗”论坛在一定程度上为散居 在全国各地的广大“王小波迷”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但是在论坛活动的网友 对论坛的评价不仅不太一致,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别,这充分表 明论坛中的网友并没有形成一个比较紧密的群体,而是分化成不同的小群体,这 业小群体虽然都比较认同王小波,都受到王小波的精神影响,但是彼此之问在 些问题上还存在着观点l 的差异,甚至也会产生争论。例如,以版主为中心形成 了一个比较密切的小群体,彼此之问通过线卜- 与线卜的联系互动较多,不仅把各 自的博客论坛进行了链接,而丕会经常存q q :交淡域存线f 聚会,杠兆问 题上不仅观点相近还会彼此支持。但是,论坛中也有一些自认为真正继承王小波 精神的网友在不停地批评论坛中的一些网友不仅没有真正继承王小波的精神,还 在一定程度上在利用王小波出名、赚钱。另外,网友对论坛的认同也不是始终如 一的,还会随着时恻的变化而有所变化。例如,本论坛发生的改名风波实质上就 是因为一些网友对论坛的认同发生了变化才导致的,这次改名风波导致了本论坛 网友之间的分化,一部分追随王小波的网友重新创建了现在的“王小波门下走狗” 论坛,而另一些不太认同原来论坛风格的网友则从自己的文学观出发把原来的 “王小波下走狗大联盟”改名为“集散地”,试图摆脱原来论坛中标榜的“王小 波门下走狗”的定位,以此来表明对王小波的尊敬但不充当王小波走狗的观点。 第二节王氏门徒创作队伍的总体情况 王小波门下走狗大联盟中王氏门徒对王小波的热情拥趸,在一定程度上也体 现了王小波的文学魅力和精神魅力。他们的作品在借鉴王小波手法的同时,也带 有自己的鲜明特色,整体风格追求幽默有趣,字里行间充满了对现实生活的关注, 对人生困境的反抗,以及对真情和自由的追求。从2 0 0 2 年至2 0 0 5 年的3 年间, 他们共出版了3 本网络文集:包括2 0 0 2 年的王小波门下走狗1 、2 0 0 3 年一 群特立独行的狗王小波门下走狗三十家2 和2 0 0 5 年的王小波门下走狗第 三波3 ,这一系列的作品基本上是“王小波门下走狗大联盟”新近的佳作精选。 三本书中收录了王氏门徒近三年来的8 0 篇作品。其中创作数量和质量都比较突 出的网络写手主要有以下几位: 欢乐宋,中文硕士,记者,网络论坛“王小波门下走狗”的版主,曾著有高 考凶猛一书,并主编了王小波门下走狗、一条特立独行的狗:王小波门下 走狗三十家等书。作品包括:范小进考研1 、伪币持有者。、去北京! 去 1 术广辉、淮南土编:i 孙波门下走狗 ! 术广辉主编:一群特:独行的翻 1 炊乐求 编:1 叫、浊门卜止拘始三波 4 永广辉、淮南土编:l 讣波门下走拗 j _ 、r 辉 :编:一计拍独盯的翻 1 _ 、j 鹄、濉南上编:l 小波门l 、止蜘: j 。术广辉土编:一群特独行的誉 北京:义化芝:术i i 版利2 c ) 0 2 年 小激门卜止捌三l 家,两| c = :陕两师范人学m 版引,2 0 0 3 l : 北京:柏产i | ;版礼,2 0 0 5 年 北京:文化艺术板礼,2 0 ( 1 2 年船2 2 】蜓( 这篇作品【! 土脱 小波门f 止们一l 永l - 销j 3 5 盹) 儿 :上f z 术垭f | 二【二苹,钆2 1 7 弛“童篇仃。j j 山j :脱 小波门卜走狗二三l 球一书中第3 4 9 贝) 北京! ! 1 、故乡到处流传( 我的姐姐) 2 等。在他看来,王小波是“当代大师 级”的作家,“比一味追求技巧、结构的作家走得更远”。“王小波的作品幽默、 有趣,能给读者阅读的快感。走狗们的作品已经能够做到幽默有趣,但是在 对现实的关注、对历史的理解、对人性的剖析方面,与王小波相比还有很大差 距。” 欢乐宋认为王小波让他欣赏的地方包括几个方面:其一、独立的人格,自由 主义的立场,决不为了谋求个人私利而献媚和屈服于世俗及体制的力量。其二、 对人的生存境遇的悲悯情怀。其三、追求智慧。其四、追求诗意的人生,反对任 何力量对有趣的扼杀。在欢乐宋这里王小波是以精神导师的身份登场,并且他在 一些问题的看法也和王小波极为一致,如欢乐宋对知识分子的批评:“目前知识 分子( 尤其是年轻人) 大都一副真理在握品位不凡的样子,仿佛自己就是天才和 先知,还有人喜欢骂别人弱智,他们自以为凭小聪明读了几本书就可以睥睨 众生了,缺乏敬畏之心。”3 文嚎,本名胡坚,是“王小波门下走狗”中年龄最小的一位。他的创作曾得 到北京大学教授温儒敏、钱理群、曹文轩等诸多前辈的赞誉。他的作品包括李 白4 、杨家将5 、百堕春醪6 、寻找龙脉7 。他认为“王小波走狗的最高 境界就是口中无狗,心中也无狗。”王小波对他的影响主要是语言风格,余杰在 对文嚎愤青时代的评论文章中曾写道:胡坚的小说脱胎于王小波,却又呈现 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态势来。 唐宋元明清:唐宋元明清对王小波的理解是:“一扇窗户:透过他发现了一 些新事物。一部阶梯:通过他找到了自己感兴趣的事。一种生活和思维方式:两 个字,独立。文学就是文学,决不能沦为换取金钱名利的工具。我决定在真 正对自我满意以前,做一个沉默的大多数”。他的作品的包括:欢乐宋定 。术广辉主编:一群特独行的狗下小波门下走狗三i 。家,两蜜:陕两师范人学版 :,2 0 0 3 年,第 3 4 2 负 二欢乐来主编:l 二小波门下走狗第三波,北京:剜牛f | l 版礼2 0 0 5 年,第2 3 5 颤 、欢乐束发以下嘲络与r 的斋论均j i 白i 孙波门下走翔人联盟h n p :,w a n z x i a o b ox i c jn c t 4 未广辉、准南主编:i 讣波门下走狗,北京:文化艺术 | 版 i :,2 0 0 2 年,铝7 负 川卜第1 2 受 。宋广辨l ? 编:一群特j 虫彳于的御l 小波门下走拗i 镓,两良:阿:两帅泄j 、学川k f ,2 0 3 年, 第二s 0 ? 炊乐永生编:1 孙波门下走狗第三波,北京:棚毕版引2 0 0 5 年,第2 6 8 “ 9 伯1 和魔女的条件与老师的乳房? 等。 蓝玫情深:专栏撰稿人。“喜欢一个作家,不一定要学他写作的方法。王小 波给我最大的影响就是一种特洒脱的精神。”蓝攻情深虽然是“走狗”,但王小 波对他写作风格的影响不大,在最后一次安全撤离3 和床上是两个人的 战场4 等作品中,他更多的在寻找一种创作的自由风范。 小源:“纪念王小波最好的方式是写作! 写作! 写作! ”小源对王小波文风 的模仿是最自由的。对于小源而言,王小波是启蒙,为他打开一个神奇的世界。 最初,王小波的确起到一种语言风格上的指引,但没过多久他对小源的巨大影响 便显现出来,那就是应该用一种什么样的态度看待文学创作以及创作努力的方 向,借鉴的目的是为了发展自己的风格。小源是“走狗”中相对多产的作者之一, 他的作品包括:关于保龄球的意识流5 、我和x 的现实主义6 、半年后:既 有萨斯也有爱情7 等。 除了这些创作主力以外,在上文提到的三本网络文集中成果比较突出的王氏 门徒还包括“猫少爷”8 、“一条偷吃的白狗”9 、“黑领丽人“o 、“秋宜远游“1 、 “江石刘“2 、“落花风“雷思温“、“狐狸与乌鸦“5 等。从这支创作队伍的 构成来看,他们大部分都具有良好的教育背景,属于九十年代成长起来的一批网 络青年,有着对文学创作的热情和一定文学素养,并时常以“另类”、“无厘头” 的姿态挑战世俗的约定俗成,追求与众不同的个性风范。他们共同成为王氏门徒 “拟王体”创作的中坚力量。 1 宋广辉、淮南主编:乇小波门下走狗北京:文化艺术“;版社,2 0 0 2 年,第2 页 2 宋广辉主编:一群特立独行的狗一千小波门下走狗三十家) ,西安:陕西师范大学i l | 版牡,2 0 0 3 年 第2 7 7 页 3 采广辉、淮南土编:一f 小波门下走狗 ,北京:文化艺术h j 版社,2 0 0 2 年,第1 8 9 页 4 宋广辉主编:一群特立独行的狗卜小波门下走狗三十客,西安:陕西师范人学出版社,2 0 0 3 年, 第2 3 3 页 5 宋广辉、淮南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版特色农家乐经营权转让合同下载
- 2025版特种设备检测委托合同范本
- 2025版社区邻里共建健身活动协议书
- 2025年船舶份额买卖及船舶进出口代理服务合同
- 2025版工厂用工劳动合同加班费计算规范
- 2025年版危险货物运输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及环境保护合同范本
- 2025年度男女朋友恋爱期间财产共有管理及分手补偿协议书
- 2025年度城市绿化工程单项劳务分包合同模板
- 2025版环保设备融资租赁执行合同
- 2025版房地产开发项目融资借款合同范本
- 潘毅中医基础理论教学课件
- 残疾预防日班会课件
- GB/T 45760-2025精细陶瓷粉体堆积密度测定松装密度
- 2025年航空发电机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
- 【课件】集合的概念+课件-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一册
- 亲子互动策略分析-洞察阐释
- 食堂安全培训课件
- 坏死性筋膜炎护理疑难病例讨论
- 医疗机构依法执业自查
- 2025年福建省中考语文试卷真题(含标准答案及解析)
- 专项复习:相似三角形折叠问题(分层练习)(综合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