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版讲.ppt_第1页
心肺复苏版讲.ppt_第2页
心肺复苏版讲.ppt_第3页
心肺复苏版讲.ppt_第4页
心肺复苏版讲.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心内科赵益业,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Resuscitation,CPR),心肺复苏的定义,心肺复苏术,是指专业或非专业人员对心脏骤停者采取徒手抢救恢复心跳与呼吸的紧急救助措施,又称为徒手心肺复苏术。美国:超过2000万人员受训我国受训人员严重短缺,1950,1960,1966,封闭式胸部心脏按压与人工呼吸相结合,心肺复苏术诞生,ZOLL提出电击除颤,和人工呼吸胸外按压构成了现代心肺复苏术,强调了心肺复苏术中脑和神经系统功能的恢复,诞生了心肺脑复苏的新标准,2000200520102015,美国的PeterSafar和JamesElam医生开始采用人工呼吸来复苏病人,1985,发展为心肺复苏学,每隔5年更新心肺复苏指南,心肺复苏的发展历史,概念,心脏骤停(suddencardiacarrest,SCA)是指各种原因所致的心脏突然停止有效搏动,泵血功能突然终止,造成全身循环中断、呼吸停止和意识丧失,引起全身缺血、缺氧。心脏机械活动突然停止(心音消失,动脉搏动消失)患者对刺激无反应无自主呼吸或濒死喘息等,病因,一、心脏性猝死:冠心病(80)心肌病、充血性心力衰竭、心瓣膜病、先天性心血管病、传导系统病变、QT间期延长综合征、不明原因的心室颤动、神经内分泌等因素导致的电不稳定性所有自然发生的心脏骤停中,心源性者占88%。二、非心源性心脏骤停1、呼吸停止2、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3、药物中毒或过敏反应4、手术、治疗操作或麻醉意外5、电击或雷击、溺水、药物过敏、窒息。,鉴别诊断,中风、单纯性昏厥、癫痫、癔病、颅脑外伤、低血糖性昏迷、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电解质紊乱、肺性脑病、肝性脑病、尿毒症脑病等。,心脏骤停的ECG表现类型,心室扑动或颤动占54.2%心室停搏占29.8%无脉电活动(心电机械分离)占9.2%其他室速占1.5%,室颤(扑),心室扑动无正常QRS波,代之以连续快速而相对规则的大幅度波动,频率达200250次/分。心脏失去排血功能。,心室颤动QRS波完全消失,出现大小不等,极不均齐的低小波,频率达200500次/分。心脏完全失去排血功能,是心脏停跳前的短暂征象。,心室停博,心室停搏心房、心室肌完全失去电活动能力,心电图上无QRS波群。常见于严重的心脏疾病,心内膜下浦顷野纤维弥漫性病变,缺氧、酸中毒、休克、肾功能衰竭、外伤和低温等全身情况。,心室纤颤,心电图表现为快速不规则和振幅大小不等的波动图形。振幅小的为细颤,大的为粗颤。,(3)宽QRS快速心律,(3)宽QRS快速心律;QRS波群0.12s,心率120次min。在现场经常不能立即区分是哪类心律失常。常见原因为预激综合征,室上性心动过速伴功能性室内差异传导,室性心动过速等等。,(4)室性心动过速,(4)室性心动过速:QRS波群宽大畸形0.12s,频率在100220次min,有房室分离,心室夺获或室性融合波。,无脉电活动,无脉电活动过去称电-机械分离,是引起心脏性猝死的相对少见的原因,其定义为心脏有持续的电活动,但没有有效的机械收缩功能,常规方法不能测出血压和脉搏。可见于急性心肌梗死时心室破裂、大面积肺梗死时。,临床表现时间就是生命,先兆:胸痛、呼吸困难、疲乏、心悸非特异性典型症状大动脉搏动消失:立刻心音消失:立刻头晕:3秒钟昏厥:1020秒抽搐:2040秒瞳孔散大:4060秒呼吸停止、二便失禁:60秒后脑细胞发生不可逆损害:46分钟后虽偶有自发恢复,通常会导致死亡。但如予以及时的抢救措施则有可能逆转而免于死亡。,根据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对心脏骤停后,进行基础和进一步生命抢救的时间和生存率为正相关,心肺复苏的意义,人类猝死87.7%发生在医院以外,没有医护人员参与抢救。猝死人员有3540%如经现场及时进行心肺复苏,可以挽救生命。所以,我们不能单纯等待医护人员到现场抢救。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学习自救互救知识,学习心肺复苏术。,2015年美国心脏学会(AHA)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更新,迅速反应,团队合作实施CPR;指南还强调了公众的作用。对于非专业施救者,指南强调识别心脏骤停征象、及时打急救电话并立即开始徒手CPR(心脏按压频率为100-120次/分)。对于急救医护人员,指南强调了给予高质量CPR的重要性:以足够的速率和深度(5-6cm)按压胸部,允许每次按压后胸廓充分回弹,按压间隙双手应离开患者胸壁,尽可能减少按压中断,避免过度通气。,急诊1急诊2,心肺复苏救命密码,120180l03090230:2x5120环境安全,判断意识,呼救120l80平躺体位1010秒触摸颈动脉、看胸廓起伏,判断心跳、呼吸30取位两乳中间,胸外心脏按压30次,读数:01、0229、30,频率100-120次/分,深度5-6cm。90气道异物、仰头抬颏法(颈椎损伤:托颌法),下颌和耳垂连线与地面呈90度2人工呼吸2次,捏鼻、包口,吹1秒。30:2x530:2为1个循环,共做5个循环,识别心跳骤停,启动急救系统,1、看到有人倒地判断环境安全2、判断意识重呼轻拍假如成年患者无反应,应怀疑发生心脏骤停3、呼救120呼救,,启动急救系统,CPR,呼救EMS系统:地点、呼救电话、事件、人数、伤员情况、正在进行的急救措施。拨打“120”:启动救护体系,除颤仪AED医院内:通知更多的医生护士(46人)准备急救药品、器械和设备,“来人呐!救命啊!”,由多名训练有素的施救者组成的综合小组可以采用一套精心设计的办法,同时完成多个步骤和评估,而不用如单一施救者那样依次完成(例如由1名施救者启动急救反应系统,第2名施救者开始胸外按压,第3名进行通气或者取得球续面罩进行人工呼吸,第4名取回并设置好除颤器)。,体位摆放,仰卧位患者应该以仰卧位躺在硬质平面,地面或硬床板上(充气垫放气,不要误时)整体翻转,头、颈身体同轴转动,整体翻转,10秒触摸颈动脉、看胸廓起伏,判断心跳、呼吸,4、没有或不能正常呼吸(即无呼吸或仅仅是喘息、叹气样呼吸)5、不再推荐“一看二听三感觉”的呼吸识别办法,在现场混乱嘈杂的环境中很难实行,很容易听不准。既不合理,又很耗时!,10秒触摸颈动脉、看胸廓起伏,判断心跳、呼吸,6、对患者实施胸外按压,即使随后发现患者不是心脏骤停,也很少能导致严重的损害。7、窒息的识别:无声咳嗽,言语、呼吸困难,口唇、颜面青紫,患者握住脖子,可询问确定。后期处于昏迷或者半昏迷状态。,CPR操作顺序的变化,A-B-CC-A-B更改为C-A-B(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C-A-B顺序的理由心脏骤停者初始心律是心室颤动或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首先发生,却不能直观感觉,而随后的呼吸停止会有喘息或者减弱的过程,是可察觉的,而且在心脏骤停后的最初几分钟里血液里仍然含有足够的氧气。,C-A-B顺序的理由,人对缺氧有耐受力(最长时间憋气的人:1959年,美国人罗伯特福斯特憋气13分钟42.5秒;妇科病人)如果气道是开放的,胸外按压舒张期的胸廓被动回弹也能提供一些氧气的交换。在一些长时间CPR的情况下,就需要通过辅助通气来补充氧气(呼吸疾病)。,C-A-B顺序的理由不足50的心脏骤停者能得到在场目击者所施CPR。其原因很多,但其中之一是ABC的顺序,许多不能或不愿予人工通气;而开放气道、摆好头部位置并口对口或气囊面罩人工呼吸的过程则需要一定时间。,C-A-B顺序的理由,开始就胸外按压,可能会鼓励更多施救者立即开始实施心肺复苏,至胸外按压第一组完成(30次按压约18秒即完成),能尽量缩短通气延误时间。对多数院外SCA的患者,目击者仅实施胸外按压的CPR,获得的效果与传统CPR的效果相似。,改善血液循环:多按压、少通气,1、胸部按压/通气比率应至少30:2。2、因为即使在最佳状况下,CPR产生的心输出量约为正常值的1/4-1/3,且每次正压通气时的心、脑血流量立即减少。3、尽管每分钟通气量小于正常,但患者肺气体交换相对充分,这是由于患者肺血流严重降低,而肺泡通气/血流比值相对正常所致。,新生儿心脏骤停更可能是呼吸道病因,通常复苏按ABC顺序,除非已知心脏病的病因。,C(Circulation)建立人工循环,心脏按压目的维持心脏血液的充盈和泵出通过挤压心脏增加的血流量,可以为脑和心脏提供氧和能量。诱发心脏自律搏动,CPR机制,有效的CPR提供正常1/4-1/3血流;胸泵机制心泵机制,当胸外按压时,由于胸内压升高(胸泵理论),在胸骨与脊柱间挤压心脏的机械效应(心泵理论)和心脏的瓣膜系统(使血液向一个方向流动)形成血流。,A、把第一只手的示、中指放在肋缘下B、沿肋骨缘向上滑到胸骨底部(剑突处),把另一只手放在手指上缘(胸骨下半部分)C、把第二只手直接放在胸骨上的手上。,A,C,B,按压部位的测定两乳中间,4)挤压姿势,按压时上半身前倾,腕、肘、肩关节伸直,上肢呈一直线,双肩正对双手,以髋关节为支点,按压的方向与胸骨垂直向下用力,借助上半身的重力进行按压。,按压部位俯视图,按压手型,错误手掌交叉,错误1肘部弯曲,正确,错误,错误1肘部弯曲,错误2按压用力不垂直,错误与正确按压姿势对比图,其它常见的错误,手指也紧压胸壁,易致肋骨骨折按压部位不正确,易致剑突压断而致肝破裂冲击式按压易骨折且效果差放松时手抬离胸壁无充足的松驰时间按压速度不自主加快或减慢,(5)按压频率改为每分钟100-120次。理由:建议最低的按压频率仍是100次/分钟。设定120次每分钟的速率上限,是因为有一项大型的注册系列研究表明,当按压速率超过120次每分钟时,按压深度会由于剂量依存的原理而减少。,例如,当按压速率在100到119次每分钟时,按压深度不足的情况约占35%,而当按压速率提高到120到139次每分钟时,按压深度不足的情况占到50%,当按压速率超过140次每分钟时,按压深度不足的比例达到70%。,(6)按压深度(成人)改为至少5厘米而不超过6厘米。理由:相比于较浅的按压,大约5厘米的按压深度更有可能取得较好结果。尽管有关按压深度是否有上限的证据较少,但最近一项很小的研究表明,胸部按压深度过深(6厘米)会造成损伤(不危及生命)。如不使用反馈装置,可能难以判断按压深度,并很难确认按压深度上限。施救者必须认识到,胸部按压深度往往过浅而不是过深。,(7)为使每次按压后胸廓充分回弹,施救者必须避免在按压间隙倚靠在患者胸上。理由:胸廓充分回弹即指在心肺复苏的减压阶段,胸骨回到其自然或中间位置。胸廓回弹能够产生相对胸廓内负压,促进静脉回流和心肺血流。在按压间隙倚靠在患者胸上会妨碍胸廓充分回弹。回弹不充分会增加胸廓内压力,减少静脉回流、冠状动脉灌注压力和心肌血流,影响复苏存活率。,(8)对于没有高级气道接受心肺复苏的心脏骤停成人患者,实施心肺复苏的目标应该是尽量提高胸部按压在整个心肺复苏中的比例,目标比例为至少60%。,理由:胸外按压中断可能因急救需求(如心律分析和通气等)而有意造成,也可能是无意造成(如施救者受到打扰)。胸外按压比例是指实施按压的时间在心肺复苏所用总时间中所占的比例。可以通过尽量减少胸部按压时的暂停来增加胸外按压比例。胸外按压比例的理想目标尚未确定。设定胸外按压比例,旨在限制按压中断,在心肺复苏时尽可能增加冠状动脉灌注和血流。,3、胸内心脏按压法(开胸按压),适应症:胸部创伤所致心脏骤停胸廓或脊柱畸形某些心脏或室壁瘤,心房粘液瘤,严重的二尖瓣狭窄,心肌撕裂,心包填塞某些胸部病变,气胸,血胸,胸部挤压伤发生于术中或妊娠后期的心脏骤停,开放气道,去除气道内异物:舌根后坠和异物阻塞是造成气道阻塞最常见原因。开放气道应先去除气道内异物。如无颈部创伤,清除口腔中的异物和呕吐物时,可一手按压开下颌,另一手用食指将固体异物钩出,或用指套或手指缠纱布清除口腔中的液体分泌物。,昏迷病人舌和会厌阻塞上呼吸道,开放气道,颈椎损伤患者:托颌法将肘部支撑在患者所处的平面上,双手放置在患者头部两侧并握紧下颌角,同时用力向上托起下颌。如果需要进行人工呼吸,则将下颌持续上托,用拇指把口唇分开,用面颊贴紧患者的鼻孔进行口对口呼吸。托颌法因其难以掌握和实施,常常不能有效的开放气道,还可能导致脊髓损伤,因而不建议基础救助者采用。,普通患者:仰头抬颏法将一手小鱼际置于患者前额部,用力使头部后仰,另一手置于下颏骨骨性部分向上抬颏。使下颌尖、耳垂连线与地面垂直。,仰头抬颏法:普通患者,托颌法(头颈部外伤),生命支持人工呼吸方法,口对口人工呼吸球囊面罩呼吸气管插管,气道控制,呼吸支持,(1)气管内插管:如有条件,应尽早作气管内插管,因气管内插管是进行人工通气的最好办法。(循环中断、心脏复跳)(林患者)(2)环甲膜穿刺:遇有紧急喉腔阻塞而严重窒息的病人,没有条件立即作气管切开时,可行紧急环甲膜穿刺。(3)气管切开:可保持较长期的呼吸道通畅。,口对口呼吸,要点捏鼻包口气匀(1秒)上抬松手实施口对口人工呼吸前,施救者正常吸气即可,无需深吸气,球囊面罩,体位:仰卧,头后仰体位抢救者位于患者头顶端。手法:EC手法固定面罩1、C法左手拇指和食指将面罩紧扣于患者口鼻部,固定面罩,保持面罩密闭无漏气。2、E法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放在病人下颌角处,向前上托起下颌,保持气道通畅。3、用右手挤压气囊有氧球囊挤压1/3无氧球囊挤压1/2(500-600ml)挤压时间1秒,见到胸廓扩张。,心肺复苏BLS(CAB),要点,1、持续吹气1秒,保证有足够量的气体进入并使胸廓有明显抬高,如果第一次人工呼吸未能见到胸廓起伏,再次使用仰头抬颏法开放气道后,给予第二次通气。2、避免迅速而强力的人工呼吸,过度通气(过多的呼吸或过大的潮气量)会导致胃扩张及其他的并发症。3、按压/通气比30:2,如果患者有自主循环(比如可触知的脉搏),单纯通气的频率10次min,或者每6秒吹气1次。,要点,4、2人进行CPR时,如已建立高级人工气道(气管插管,喉面罩气道,食管气管联合导管)则吹气频率为10次/分,气管插管辅助呼吸,潮气量6-7ml/kg,通气时胸部按压不需要暂停。而在口对口和球囊人工呼吸时要暂停心脏按压。5、发现病人有自主呼吸时,应尽量在病人吸气时挤压呼吸囊,以免影响病人的自主呼吸。6、复苏期间应提供高浓度氧。,单人:5个按压/通气周期(约2min)后,再次检查和评价,如仍无循环体征,立即重新进行CPR。双人:一人行胸部按压,另一人保持患者气道通畅,并进行人工通气,同时监测颈动脉搏动,评价按压效果。如果有2名或更多急救者在场,应每2min应更换按压者,避免因劳累降低按压效果。,重新评价:,视频示范,心肺复苏救命密码,120180l03090230:2x5120环境安全,判断意识,呼救120l80平躺体位1010秒触摸颈动脉、看胸廓起伏,判断心跳、呼吸30取位两乳中间,胸外心脏按压30次,读数:01、0229、30,频率100-120次/分,深度5-6cm。90气道异物、仰头抬颏法(颈椎损伤:托颌法),下颌和耳垂连线与地面呈90度2人工呼吸2次,捏鼻、包口,吹1秒。30:2x530:2为1个循环,共做5个循环,电击除颤术,除颤70次,还清醒,单纯依赖基础的CPR是无法消除室颤并恢复灌注型节律的。当可以立即取得AED时,对于有目击的成人心脏骤停,应尽快使用除颤器。若成人在未受监控的情况下发生心脏骤停,或不能立即取得AED时,应该在他人前往获取以及准备AED的时候开始心肺复苏。,除颤vs胸外按压先后顺序?,出现室颤的心跳骤停患者生存率与电除颤时间的关系,除颤时间,除颤的适应症,1、心室颤动2、心室扑动3、无法识别R波的快速室性心动过速对于心室停搏及无脉电活动(心-电机械分离),是不适用的,而是CPR。,放置心尖部,放置胸骨右缘第二肋间,只按下1个充电同时按下2个放电,2能量选择,同步按钮,充电提示,充电完成,1电源开关,3按下其中一个充电,4放置电极,同时按下放电,除颤能量,成人除颤,除颤电极的放置,常规胸骨右缘第二肋间心尖部(腋中线),除颤后ECG的改变,持续室颤/室速/室扑电机械分离心室停搏恢复自主循环,电击次数:1次vs3次?,1.可行性:新式双向波除颤器首次电击具有很高的成功率,如首次电击失败,则二次除颤成功可能小2.一次电除颤后立即恢复新一轮的心肺复苏,连续做5组,约2分钟后再次判断心律,确定是否除颤。3.除颤成功的可能性随着时间的延迟而递减,电除颤每延迟1min,复苏成功率就下降7%10%。4.电除颤前后中断胸部按压的时间要尽可能短。5.不建议“连续三次电击方案”(林)。,盲目除颤?,在无心电监护或心电图诊断的情况下,实施的除颤称为盲目除颤。目前盲目除颤的必要性已不大。因为手动式除颤仪均配备快速显示的监测器。对心脏停搏和无脉电活动(心电机械分离)的除颤会延误CPR的时间。,心前区捶击可用于有目击者、监护下的不稳定型室性心动过速(包括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进行胸前捶击不应因此延误给予心肺复苏和电击。原因:心室颤动病例中进行胸前捶击不能恢复自主循环并发症:包括胸骨骨折、骨髓炎、中风以及诱发成人和儿童的恶性心律失常。,心脏起搏无脉心脏骤停患者,并不建议将起搏作为常规处理有脉搏但有症状的心动过缓患者,且对药物无反应的患者进行经皮起搏如果经皮起搏失败,经过培训、有经验的操作者可以开始经中心静脉心内起搏,BLS成功标志自主循环恢复当病人转至急诊室或ICU、CCU,进入第二阶段,心脏骤停后救治(1)对于所有ST段抬高的患者,以及无ST段抬高,但血流动力学或心电不稳定,疑似心血管病变的患者,建议紧急冠状动脉血管造影。,高级生命支持(ACLS),通气与氧供药物治疗,氧供:给予纯氧氧合血红蛋白饱和度保持在94%至99%,非100%,没有足够的证据确定心脏骤停复苏期间放置高级气道的最佳时机。不能改善院外SCA的存活率。放置高级气道会中断胸外按压,要考虑延迟插入气道,直到患者对初始的CPR和除颤无反应或出现自主循环恢复。必须反复练习以保持熟练的知识和技术。抢救者如果不能建立首选的气道连接,第二种(备用)方法。气囊面罩通气可供备用。中断按压时间不超过10s,气管插管:,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ACLS),A:气管内插管:(时机)可靠、吸痰、给药、省人力B:确认气管位置、固定,正压通气,潮气量:500600ml,胸廓明显起伏,送气时间大于1s,频率:810次/分,避免过度通气C:确认气管导管位置:临床评价:双侧胸廓有无对称起伏两侧腋中线听诊两肺呼吸音是否对称上腹部听诊:不应该有呼吸音呼吸CO2监测或者食管探测D:继续胸外心脏按压、建立静脉通道、心电监护、心律/脉搏/血压的判断、药物的应用E:可逆性病因的鉴别诊断,抗心律失常药,腺苷明确、稳定、窄QRS的房室结或窦房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如:阵发性室上速。当QRS波增宽的心动过速发生时,用腺苷较为安全,因为如果是室上速,则腺苷有效,如果是室速,腺苷虽然无效,但不会引起明显的血流动力学障碍。,加压素,新版指南中的重要更改,也是第一个炮灰的药物就是加压素。因无论单用加压素,还是联合使用加压素和肾上腺素,相对于单独使用肾上腺素并无优势。所以为简化流程,将加压素从成人CPR流程中去除。,肾上腺素,全身血管阻力冠脉和脑血流收缩压和舒张压心肌收缩长度,心肌电活动心肌需氧使细颤转为粗颤自律性,肾上腺素,肾上腺素作为抢救用药中的顶梁柱,在新版指南中就曾四次提到。对于心律不可电击,转而接受肾上腺素治疗的心脏骤停患者,建议尽早使用肾上腺素。应避免和立即纠正低血压。使得收缩压不低于90mmHg,平均动脉压不低于65mmHg,否则会造成患者死亡率增加和功能恢复率减少。,肾上腺素,过敏性休克:肌注的剂量一般为0.3-0.5mg(1:1000),如果临床无改善,15-20分钟可重复。或者将0.1-0.5mg本药以生理盐水稀释至10mL缓慢静脉注射。,肾上腺素心脏骤停时将本药0.25-0.5mg以生理盐水10mL稀释后静脉注射。剂量过大或静脉注射速度过快时,可引起血压骤升,甚至有诱发脑出血的危险。临床上经常直接肾上腺素1mg静脉注射用于心脏骤停,不予稀释。建议成人每3-5分钟应用肾上腺素1mg应用大剂量肾上腺素是禁忌或有害的,肾上腺素累积剂量4mg患者生存可能性较5mg患者大。,类固醇,院内心脏骤停时仍可使用类固醇。既具有抗炎、抗休克及抗过敏三大药理作用,同时又有免疫抑制作用。皮质类固醇在感染性休克中的作用抑制存在争议,因此使用需谨慎。,胺碘酮,胺碘酮属类抗心律失常药物,静脉使用可以阻断钠、钾、钙通道以及、受体具有良好的血流动力学耐受性,用于治疗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室性心动过速、不明起源的宽QRS心动过速和心室纤颤;在CPR中,持续性室速或心室颤动(简称室颤)引起心脏骤停,使用电除颤和肾上腺素后,可以使用胺碘酮,胺碘酮,胺碘酮的适应证包括:(1)快速房性心律失常伴严重左室功能不全患者,使用洋地黄制剂无效时,(2)CPR时,持续性VT或VF,在电除颤和使用肾上腺素后,建议使用,(3)对血流动力学稳定的VT、多形性VT和不明起源的多种复杂心动过速,推荐使用,(4)用于控制预激房性心律失常伴旁路传导的快速心室率。,胺碘酮用法:300mg+20-30ml5%GSiv,复发者重复应用150mg,然后1mg/min维持6小时,后0.5mg/minivgtt,维持24小时,总量不超过2g。,利多卡因用于室颤、室速、频发室早(多于6次/min)、二联律、三联律或多源性心律开始可静脉推注1.5mg/kg,每8min可重复推注0.5mg/kg,达总量3mg/kg。复转成功后可继续静滴利多卡因24mg/min。对心排血量减少、肝功能障碍及老年病人应减少利多卡因用量。,纳洛酮,新版指南指出,对于已知或疑似阿片类药物成瘾的患者,救治同时可以给予患者肌内注射或鼻内给予纳洛酮。同时给出了纳洛酮的用法,即纳洛酮2mg滴鼻或0.4mg肌注。并可根据患者反应情况,在4分钟后重复给药。,阿托品,阿托品仍适用于不稳定有症状的心动过缓。静脉给药剂量为每分钟1mg,总剂量为3mg不再建议在治疗无脉性心电活动或心搏停止时常规性使用阿托品,碳酸氢钠:CPR10分钟以上;原有酸中毒;伴有高钾血症应用ACLS恢复的情况下才能应用碳酸氢钠。首次剂量1mmol/kg静注,以后每5min给予0.5mmol/kg(根据动脉血气分析结果调整)。做到“宁酸勿硷”因为碳酸氢盐能引起反常的细胞内酸中毒,对多数心脏停搏者是有害的,因此不能滥用。,多巴胺传统观点:多巴胺有多巴胺能作用(2g/kg/min)、作用(25g/kg/min)和作用(510g/kg/min)。实际上:在最低剂量情况下也存在和作用。通常开始时滴注100g/min,逐渐增加剂量直至出现预期结果(尿量增加、心率或心肌收缩性增加、血压上升)或出现副作用(如快速型心律失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