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工程专业论文)辽河油田大民屯凹陷沈179块油藏精细描述.pdf_第1页
(地质工程专业论文)辽河油田大民屯凹陷沈179块油藏精细描述.pdf_第2页
(地质工程专业论文)辽河油田大民屯凹陷沈179块油藏精细描述.pdf_第3页
(地质工程专业论文)辽河油田大民屯凹陷沈179块油藏精细描述.pdf_第4页
(地质工程专业论文)辽河油田大民屯凹陷沈179块油藏精细描述.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火庆石油学院: 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 辽河油田大民屯凹陷沈17 9 块油藏精细描述 摘要 本文针对辽河油田大民屯凹陷沈1 7 9 块储层结构复杂的特点,应用油藏精细描述方法, 综合运用测井地质学、层序地层学、构造地质学、石油地质学等理论,深化对油藏构造、 断层封闭性、储层非均质性的研究,以便在此基础上掌握各级次断块问的接触关系以及断 块内的油层分布,认清剩余油分布规律,为进一步扩边增储,挖掘油藏潜力以及完善注采 井网奠定基础。 在油田开发过程中,高精度地层的划分和对比是进行储层研究的关键性工作,油藏层 组划分和对比的精细程度直接决定了对本区储层认识的深度和精度。在地层精细对比中, 运用了连井地震剖面的对比划分法,合理地划分油层组的界线。同样在构造研究中,先在 构造剖面上控制了断层的产状,构造的形态,然后才在平面上以井点控制,落实组合构造、 断层、断块的分布特征。 沉积微相研究是储层研究的基础,通过岩石组合、沉积韵律,砂岩粒度分析、沉积构 造、古生物遗迹和测井相等沉积学标志,结合古环境背景,确定沈1 7 9 块f 。为水下三角 洲前缘亚相。在岩芯和测井组合上可进一步划分为主水道含砾砂岩微相、分支水道中细砂 岩微相、水道间砂泥岩微相、前缘薄层砂岩微相、前缘泥岩微相。 剩余油分布特征是油藏描述成果的直接体现。对最小含油单元之间或单元内部的剩余 油分布差别、影响的地质因素比较多,应该考虑到油层原始分布面积、厚度的大小、油层 渗透率的高低、构造的高低部位、沉积微相的类别、储层的韵律变化、非均质程度、注水 井的水驱程度等。通过以静态资料为主,综合动态资料,分析每个含油砂体单元内油层动 用程度,作为研究剩余油分布的一种手段。 关键词油藏描述储层非均质性沉积微相剩余油 a b s t r a c t t h ep a r t i c u i a rs t r a t ac h a r a c t e ri z a t i o no f b i o c ki nl i a o h eb a s i nd a m i n t u n0 iif a b s t r a c t s h e n17 9 ieid a i m i n ga tt h ec o m p l e xs t r u c t u r eo ft h eo i lr e s e r v er o c ki nl i a o h eb a s i nj i n g a n p uo i lf i e l d s h u n17 9b l o c k ,t h i sa r t i c l ea p p l e st h ep a r t i c u l a rs t r a t ad e s c r i p t i o n ,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 l yu s e st h el o g g e o l o g y , t h es e q u e n c es t r a t i g r a p h y , t h es t r u c t l l r mg e o l o g yt h ep e t r o l e u mg e o l o g ya n ds oo nt o d e e p e nt h es t u d yo ft h es t r a t as t r u c t u r e ,t h ef a u l ts e a l i n g ,t h er e s e r v o i rh e t e r o g e n e i t y , a n d a c c o r d i n gt ot h i sb a s i c ,k n o wt h ec o n t a c tr e l a t i o n s h i p sa m o n gt h ef a u l tb l o c k si nd i f f e r e n tb a n k s a n dt h es t r a t ad i s t r i b u t i o ni n s i d e t h ef a u l tb l o c k s ,k n o wt h ed i s t r i b u t i o nl a wo f t h er e m a i n i n go i l , e s t a b l i s ht h ef o u n d a t i o nf o re x p l o r i n gt h eo i ls t o r i n gp o t e n t i a lp o w e r i nt h ep r o c e s so ft h eo i lf i e l de x p l o i t a t i o n s ,t h ec o m p a r t m e n t a l i z i n ga n dc o n t r a s t i n gt h eh i g h p r e c i s i o n s t r a t u r n sa r et h e k e yw o r k i nt h es t r a t a s t u d y , t h ed e l i c a c y l e v e lo ft h e c o m p a r t m e n t a l i z i n ga n dc o n t r a s t i n gt h es t r a t ag r o u p sd i r e c t l yd e c i d e st h ed e p t ha n dp r e c i s i o nf o r r e c o g n i z i n gao i lr e s e r v er o c k i nt h ef i n ec o n t r a s t i n gs t r a t u m s ,w ea p p l yw e l l - t i es e i s m i c c r o s s s e c t i o n t e c h n i q u e s i nt h e c o n t r a s t i n g a n d c o m p a r t m e n t a l i z i n g ,r e a s o n a b l y c o m p a r t m e n t a l i z eb o r d e r l i n e so ft h es t r a t ag r o u p s i nt h es a m es t u d yo ft h ec o n f o r m a t i o n ,w e f i r s t l yc o n t r o lt h ef a u l t ss t a t u sa n dt h et e c t o n i cc o n f i g u r a t i o n ,a n dt h e nm a k ec o n t r o lw i t ht h e w e l l s ,c a r r yo u tt h ed i s t r i b u t i n gc h a r a c t e ro ft h ec o m b i n a t i o ns t r u c t i l r e ,t h ef a u l ta n dt h ef a u l t b l o c k s 一 t h es t u d yo f t h es e d i m e n t a r yf a r c i e sa n dt h em i c r os e d i m e n t a r yf a r c i e si st h eb a s eo f t h eo i l r e s e r v eb e ds t u d y w i t ht h ea n a l y s e so ft h er o c kc o m b i n a t i o n ,s e d i m e n t a r yr u l e s ,a n ds a n d s t o n e g r a n u l a r i t ya n d 、i t l lt h es e d i m e n ts y m b o l so ft h es e d i m e n t a r ys t n j c t u r e t h ea n c i e n tb i o l o g y v e s t i g ea n d t h ee l e c t r o - f a r c i e sa n ds oo n ,c o m b i n i n gt h eb a c k g r o 吼do f t h ea n c i e n tc o n d i t i o n ,w e m a k es u r et h a ts h u n1 7 9b l o c ki st h es e c o n df o r e e d g ef a r c i e so fu n d e r w a t e rd e l t a i nt h er o c k c o r ea n dt h ew e l ll o g g i n g ,w ec a nf u r t h e rd i v i d et h e mi n t ot h ep r i m ec h a n n e ll i n ec o n t a i n i n gt h e l e a s t l e go ft h eg r a v e l l ys a n d s t o n em i c r o f a r c i e s ,t h ew a t e rb r a n c h e sc o n t a i n i n gm i c r o f a r c i e so f t h ef i n es a n d s t o n e ,t h em i c r o f a r c i e ss a n d m u dr o c kb e t w e e nw a t e rc h a n n e l s ,m i c r o f a r c i e so f t h e f o r e e d g em u d - s t o n ep a t i n as e n d f l a g t h ec h a r a c t e ro ft h er e m a i n i n go i ld i s t r i b u t i o ni st h es t r a i g h tm a t e r i a l i z a t i o no ft h es t r a t a d e s c r i p t i o na c h i e v e m e n t s t h eg e o l o g i c a l f a c t so ft h ed i s t r i b u t i o n ,t h ed i f f e r e n c e ,a n dt h e i n f l u e n c eo f t h er e m a i n i n go i la m o n go rw i t h i nm i n i m u mo i l i n e s su n i t sa r em u c hm o r ef a c t s s o w em u s tc o n s i d e rt h ed i s t r i b u t i o na c r e a g e ,t h i c k n e s s ,p e r m e a t er a t e ,t h et e c t o n i cs i t e ,t h es o r to f s e d i m e n tm i c r o f a r c i e st h er u l ev a r i e t yo f t h er e s e r v e k e y w o r d s :s t r a t ad e s c r i p t i o n r e s n o i r h e t e r o g e n e i t ys e d i m e n t a r ym i c r o f a c i e s r e m a i n i n go i l 1 1 大庆石油学院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 刖吾 油藏描述作为一门成熟的技术,在油田开发尤其是老油田的开发调整中越来越发挥出其突出的作 用。沈1 7 9 块怍为个1 9 9 6 年才投入开发的断则洫毓目前蝴调勤嚣搿艮低,突出表现为断块 间的构造落实情况不清楚,地层对比困难,这为下步的注水开发调整带来了很大难度。通过本项目的 研葱就髫翳黼三 秽嘘资料与钡阱资料的相结合,进磁区蜘精细 句j 造研究,并i 三眦为基 础,开展该油藏储层非嵯l 质性、沉积微相以及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达到扩边增储,挖掘油藏潜力的 目的。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2 0 世纪7 0 年代,睡韵螭注水形姓昧的发展,储圜哟锯到了重视,斯呛贝谢公司在7 0 年代 首矧是出来晰蛔黼述即主要是弗啪提;哟尉蜘磺 行研究的。我国学静国碲醑池较黎缈峨口储 剧瞵加剃撒了大豇 孵院,使矧冁j 瞵损性哟诹得了很姗键 展,在淝只j 地有了 影- 飞跃。 m f l p , 不同角度研究不同规模的储层非均质蝴及其对油气二次、三次采油的影响。储层表征( 包 括蹴罢建漠) 在国内夕隧勃发展。特别是8 0 午心以来,储层脚开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美国于1 9 8 5 、 1 9 8 9 、1 9 9 1 和1 9 9 7 年分别召开了四次国际锗层表征技术研讨会。我国自1 9 8 5 年开始将“油气储层评 价研究”列为部级重点科研课题。归纳起来,油藏描述的研究进展有下面三个方面的特p 寻叫: 1 ) 、储层研究日益从宏观向缁r 舫向发展,即不仅砑究储层的几何形态及空间展布特征,而且要 深 研究储层的藏蕊孑l | l | r 结构、孔隙中粘土旷物及其对油气采【i 殳率的影响: 2 ) 、债握搿皎掣铡旧益从定性向定量发展,迈十几;年| 爿邵材暑咄质学的重要醛e 展动向就提蓟i 过储 层i 磷撑、地膨觅讨学、商越制i j 曩捞懵咏鹘牛技术,定引敞瞄扁辨及其和页差瑚 白q 三垒匡空间 展布,建立定量白勺三维储剧龇而咎塑型; - 3 ) 、僻握;母院从荦学科向多学乖瞎缸争研贫方向发展。目前国内夕h i 蠡层讶喇闱粼显者特点是紧密 围绕油气勘探开发的需要,发展多学科综合研究,即综合地震、测井、试井和沉积地质学、数学地质 学、计算朝等各种技术手段多专业协i i 合作,解决勘探开发的实际问题a 三、研究思路 笔者认为切研究工作都要以硼究区的地质特征为基础,以研究内容、研究目的为杨心,并受研 究区的资糊邢艮制。本论文的彤江偶黻要硒蚊耽1 7 9 蜘挂行:绷懈,建捌捌壅鳓 层j 也质眵型,并缘舒重用澳0 井地质学、层j 芋地层学、构j 胡螈学、石泖蝴撑訇里论涮扭撇藏构 刖舌 造、断层封闭性、储层非均质性的研究,以便在此基咄e 掌握各级次断块间的接触关系以及断块内的 油层分布,认清剩余油分布规律,为进步扩边增储,挖掘油藏潜力以及完善注采井网奠定基础。 四、研究内容与主要研究成果 沈1 7 9 块位于大民屯凹陷前进断裂北斜构造带,石油地质储量3 8 4 万吨,含油面积2 4 平方公里, 自1 9 9 6 年3 月投入滚动开发至今,粕斯亍i = 拐;统油藏魁缸作。本论文从储层的姥啪造、沉积戡相、 微观孔隙结构、岩石物理性质的研究,到流动单元的渗流特征的研究,认识剩余油分布规律,为提高 油层动用程度,确定下步开发调整方式及对策提供依科”。主要研究内容: 1 、标准层序音l 腼的建立和地层小层对比; 2 、构造精细硼贫汲骸腱i 陵型的建立; 3 、小层沉积微相研究; 4 、储层特征研究( 岩石结构、物性、非均贡牲、微观孔隙结构、渗流特征、储层分类与开价) ; 5 、隔夹层特征研究; 6 、油层分布规律研究; 在校内校夕附和专家及有关同志的大力支持配合下,取得了定的成绩: 通过沈1 7 9 块精细油藏描述,总结研究从地层小层划分到微构造特征、储层分类、沉 积微相及剩余油分布等的研究,取得了以下几点认识: l 、用小层最小含油单元核实石油地质储量,原3 8 4 1 0 4 t 地质储量是比较稳妥的。 有部分单元采油量已超过可采储量。 2 、沈1 7 9 块为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储层的沉民昨揆型以分支水道为主。 3 、储层、油层连运眺e 差,单眇带稚窳白恿系数只有2 4 。这是注水效果差的一个主要原因。 4 、沈1 7 9 两个水敏分析为强水敏性。 5 、初步分析了剩余油的分布,有4 6 2 万吨可采石油地质储量,主要分布于i i 、类 储层之中,这是今后开发上的一个方向。 大庆石油学院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 1 1 区域地质概况 第1 章研究区区域地质背景 沈1 7 9 块位于辽宁省沈阳市西的新民市前当堡乡境内境内( 图卜1 ) ,辽河盆地大民屯凹陷静安堡 构造带中部,含油面积2 6 k i n 2 ,原油地质储量3 8 4 1 0 4 t 。 图1 1 刀院区的交i 自拉置图 f i g1 1t h e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a n dl o c a t i o no fs t u d ya r e a 1 2 勘探开发简况 粼1 7 9 井于1 9 9 0 年3 月完井,经澳幅嘣江:业油流,射撇1 5 4 7 4 1 5 0 3 3 m ,层位e 3 s 3 , 射开油层厚1 0 2 m 5 层,套测深5 8 6 的d ,日产油3 7 8 t 。1 9 9 4 年共完钻探井4 口,含油气层仅沈1 7 9 井1 口,当年t 报原油地质储量1 7 6 10 t ,含油面积0 7 h n 2 ,天然气地质储量0 3 6 l o m 3 ,含气面 积o 4 姘。 1 9 9 6 年投入滚动开发,1 9 9 7 年6 月前6 4 - 2 井开始注水,至1 9 9 9 年完成备;劈f 有3 3 口,其中有 澎气层井2 3 口,并开展了储量复算,复算绕果共e 报原澍勘自储量2 8 1 1 0 4 t ,含 由面积1 4 l 稿。天 然气地质储量0 5 4 1 0 8 m 3 ,含气面积0 耐。 2 0 0 1 年1 0 月前共完钻各类井4 0 口,扩边增加油气井1 0 口,在前6 9 - 5 、前6 8 - 6 、前6 7 5 井一 带扩大了含油气面积和储量,e 报扩边新增原油地质储量1 0 3 1 0 k ,含油面积0 5k n 2 扩边薪增天 然气地质储量o 1 8 l 槲,含气面积0 2 k i n 2 。 沈1 7 9 块截至2 0 0 4 年9 月,共完钻各类井4 2 口,采油井3 2 口,累计采油3 0 5 7 1 眦,综台含 水5 3 ,采洫速度0 5 5 ,采出程度7 9 6 ,可采储量采油速度2 7 5 ,可采储量采出程度3 9 8 。 1 第1 章研究区区域地质背景 注水井8 口,累计注水3 2 0 4 x1 0 竹,累计注采比0 4 1 ,累计亏空4 5 4 6 xl o m 3 1 = 签 蓉: 枉案襄:觋, i 二二二( j 。 r 鬻:;麓 1 3 资料录取情况 图1 2 沈1 7 9 块开发历程图 f i g1 2d e v e l o p m e n tp h a s eo fs 1 7 9 沈1 7 9 块三维地震资料是1 9 9 7 年瓤采集处理,具有较高分辨率、高信嗓比的资料。己完钻有4 2 口井,包括沈1 7 9 、沈6 1 8 井两口探井。 钻井取芯井有沈1 7 9 、前6 7 _ 9 、前6 4 8 井3 口,取芯较多的井为沈1 7 9 井,但也不是系统取芯, 均为零散取芯( 见表卜1 ) 。 沈1 7 9 井有饺多的者蝴鉴定资料:孔渗分析6 1 巍粒度分,昕有3 8 块,岩石薄片5 块,岩石 五敏测定5 块,重旷吩析2 5 块。 重点试油井沈1 7 9 井,共9 层,试; 由结果1 层油层,1 层气层外,多数为含水油层( 见表卜2 :试 油成果表) 。 t r n d 产出油井3 9 口,平均单井日产油8 6 t ( 见表1 书:目前生产嗽况图) :2 0 0 4 年9 月产油井 2 9 口,平均日产油2 t ,普遍含冰,含水6 0 以上的有8 口井。 目前有注水井8 口,开井6 口,平均单井日注水量3 0 d ,测得吸水音l 呵5 井次。 测井资料均在1 9 9 0 年以后采用的澳噼系列,多为测向、感应、声波等毁崮贴牛,其中沈1 7 9 井为 3 7 0 0 狈吲二系列。 4 表1 - 1 讲取c 蹴升表 t a b l e1 1t h es t a t i s t i c a lt a b l eo fd r i l l i n ga n dc o r i n g 进尺 心长 收获率 含油 油浸 油斑油迹 井号层位井段( m )备注 ( m )( m )( m ) ( m ) ( m )( m ) 沈1 7 9 孓1 2 2 2 - 2 1 3 1 3 97 8 2 77 5 “o 5 61 5 2 72 5 7o 5 5 前6 7 - 9s 1 8 4 5 2 0 7 4 11 5 0 11 4 7 59 8 32 6 73 9 8 前6 4 - 8s 1 5 7 3 1 5 7 4 4o 6o 58 3 3 大庆石油学院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 1 4 断块目前存在问题 ( 1 ) 储层物性差,非地质性严重,导致产出和吸水剖面严重失调: ( 2 ) 储层j 药西性差,注水受效差,地层压力下降快; ( 3 ) 区块内断层接触关系不清,制约油藏下步的滚动开发部署。 1 5 断块精细油藏描述的主要内容 针对本区油藏地质及开发现状,本项目总体研究思路是:以高精度层序地层学为指导建立精细的 油藏地层格架,应用储层沉积学的系统理论和方法解剖油藏微根单元,建立精细、客观的流动单元划 分,将已_ 彰苗茜分析资料和邻区开发资料相结合,以沉积散相为单元为基础进行开发动态分析,建立 本区水淹状态和剩余油分布模型。具体技术路线如下: ( 1 ) 标准层序剖面的建立和地层小层对比; ( 2 ) 构造精细硼贫圾龋磋i 漠型的建立; ( 3 ) 小层沉积微相研究; ( 4 ) 储层特征;研究( 岩石结构、物性、非均啧性、锚秀孵托结构、渗流特征、储层分类与评价) : ( 5 ) 隔夹层特征研究; ( 6 ) 油层分布觌律研究; ( 7 ) 泐单元戈l j 分。 6 一一 i 2 o 昌 甲 一 三 号 第1 章研究区区域地质背景 自目 ju 世 转 h 错越 越譬毪毪世世狴毪 世 蟛*鼍一鼍 鼍 景星星理瑚_ 陋 壬 粤粤星侄震星 震粤 l普鼍量曩f是 坩 钿 如啡南缸 如单 岛 白抽 日 也目 榉掣摧 斟岸 z 星 景星粤景 ,宅 一目 。宅 i a 一号 撑 ! 誉 叠 , d 一目 。 置 q 君 旺 鲁 墓 旦 静 蓬属 l i 肩 星 宣 jg 幢 g覃瞬 口粉 董吕 i l 耋夏 稚 冒葛 嚣i嚣l ;q 嗤 警 刊 言 口 啪= 吕 吕 皿 量 珥 坦 口虽兰书g 雉昌 占 昌 = e 【 s 瑶 吕凸 轩 越 毪 诗 鬯 a 叠 嫠 乌 畸q n 昌廿 睦 岛 而qa o ! 塑 o要畦竹曲t曲弩 薹童 i委誊l 二 莹星三篓基星虽 葛 皂 霉 g 世 蜒 世 帝 a 譬 裁 魁 一一om=co磊 暑c:op 1 1 0 j 0 o i q 墨啭最帮木m=寒n 大庆石油学院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 7 蔷圣 糯 耀曩2 旷 靶 v 鬻”g u 嘲* 一蓦 l v 释 哪 囊: 。 扎 啷 丢”岳 懿 v 鑫 氆爨2 - 删希圣 l 舞 鹣器 n i t v 妲 耀 靶 翟莹 r r r v 匣 q 莒 n f t a q l n n 苫 寸 o o _ 辎 a a 舄 nn 额 叫 篁莲跄c ! 暨墅建 警譬 一 蠢 善g 警盐 世 _n一n她q口 弩_卜 寺 a “ qn 啦 nn_ 。on叫叼 卜卜卜 盂 峨 吐t m 导碍 =品 收 = &一 l 矗 一救 h譬 一 卜 = 一 m p 岬qq呷 0 口 口 棣 g g gg铅 鲁 国 寸寸 :3 一 岬 凹叩 一 唧 叩0唧 嚣 嚣s譬 g磬8 8 盂穗:窿 盂韫 盂 盂 盖柱楹 穗 盔 i 盂:窿韫辐: 盂辐:韫 盂韫 韫i 盂糯 co“o。一p_一时co一一一口仨oo aoh_oj它o-口o、l n 霹k科群=霹 - _ 【 _ 【0 1 q _ 第2 章地质特征研究 2 1s 3 3 层组对比划分 第2 章地层特征研究 沈1 7 9 块目前已完钻的4 2 口井中,揭露最老地层为沈1 7 9 井中生界,自上而下地层层序为上第三 系馆陶组,下第三系东营组,沙河街组沙段、沙二段、沙三段、沙四段,中生界组。沙三段又分为 一、二、三、四个亚段,其中第一亚段普遍被剥失。在沈1 7 9 块内主要含油气层位为沙三第三亚段, 次为第二、四亚段。本次地质研究主要针对第三亚段( e s ) ,简写s 。 沈1 7 9 块层组划分难度相当大: 第一、井段长,没有明显的地层对比味恙层;井与井的地层对比上下呼翅陛跤大。 第二、主要含油气井段有6 0 0 m 左右,而s 。含油气井段长大约为1 2 0 0 m 左右。 如沈1 7 9 井含疆产凇为1 2 7 0 6 - - 2 4 5 0 3 m ,没有明显的s 地层】贼界线,戥吩出箕来是件不 易的事。 第三、沈1 7 9 块内油气层多为层状透镑彬分布,没有 妒的油气水组合,才利油层内部的层组戈0 分。 第四、岩性组合总体上以泥岩为主,与薄砂层组成不等厚互层,井与井砂泥岩组合变化较大,在 地层对比中很难达到组合对比的效果。 地层对比划分结果是协地质研究工作的基础,必须有个确切的地层划分方案,特另蚵砂 噼由 田地质的小层戈1 1 分,小层划得不合适,就是厚薄划分不恰当,其它油田地质研究就无从开展。 2 1 1 文亚段的确定 分析了沈1 7 9 块内主要甜舻剖锻埋深在1 5 5 0 i l 2 嬲n 之间,做为s 地层单呒。在其_ f ;i 移自。一 套高电阻含瞬田砂岩组合,并以水层为主,为s 4 的地层。在其e 部以泥岩为主与砂岩互层,同样以水 层为主,定为s 的地层。 2 1 2 各井譬顶底界线的确定 由于井剁较大,地层对比不能以厚度对比为主,要用组合形态相似性对比,但由于岩性组合各井 变化吐p 9 艺赶,具体定分层界线时劳洧多样性。采用地震与钻井相结合的撇吩箕顶底界线。芒e 刁违 背地层旋回组合特征的原则下,制作控制连井地震剖面,相邻井用地震波组追踪办法确定s ;顶底界线, 较可靠方便。 2 1 3 譬油层组的划分 在s 3 层位控韦旷f ,在沈1 7 9 块内选择前6 争8 、前6 3 7 等6 口典型井,制作了油层组划分对比图。 按照岩性组合特征划分4 个油层组。典型井的条件:在沈1 7 9 块内平面分布有代表性,再姐前6 6 _ 8 、 大庆石油学院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 前6 7 井在地震静腼e 看,没有断失地层,内部岩性组合特征各有所不同,从典型井出发,再开展油 层组全面对比鼬分,也就是由典型井控制其它相应邻井的油层组的划分。地层层组划分选定标准井, 在连井剖面b 皂踪统划分( 见图2 - 1 ) 。 l _ 1 0 7 jj 1 3 2 i - + l d x ,j 。e j :t 7 ,lr47502t550t b 0 0t 6 5 00 删o i r 7 0 0 图2 - 1 沈6 3 2 一一6 4 8 联井剖面线 f i g2 - 1 t h e1 i n k l l l e l lp r o f i l el i n eo ft h es6 3 - 2 _ s6 4 8 孵l l 0 0 0 2 1 4 各油层组岩性组合特征 s :总的是次级正旋回砂泥岩组合特征,地层厚度有6 5 0 m ,与上下s 、s :地层是整舒墼卖沉积。 下部与s :地层特征类似,为高阳含硎归砂岩为主,与泥岩呈互层状组合。向e 岩性变细,以泥岩为主, 夹薄层砂岩。根据地层总体厚度及岩性组合特点,将s :分成4 个油层组,现将岩性组合特征自下而上 分别简述。 第油层组( ) 深灰色灰渴色泥岩与浅灰色砂岩,砂砾岩互层。地层厚度有1 8 0 i n 。砂岩下粗e 细,成正旋回特征。 电眭e 为高电阻高电位。是s ;油层岩性的粗段,也是s :下部第4 组的标志。含油层较少,以水层为多。 第油层组( ) 深灰色泥岩夹浅灰色砂岩,含砾砂岩。地层厚1 7 0 m 。岩性组合般油层组中部砂岩较发育,上部 和下部泥岩较发育,呈复合旋回特征。电蝴电阻成尖刀状单峰,电位起幅明显。含油岩性成灰褐 色,是主要含油气井段。 第油层( ) 灰色、条灰色泥岩夹薄层砂岩粉砂岩。地层厚度1 3 0 m 。本油层组为s :砂岩较不苤芝育段,以细砂岩 为主。旋回组合特征不清,电性e 电阳呈齿状,电位幅度小。在项部有层高时差较纯泥岩,由于电 性形态不稳定,不能作标志层。含油气层较薄。 第2 章地质特征研究 第1 油层组( i ) 绿灰、灰绿色泥岩夹有浅灰色薄层细砂岩。地层厚度1 7 0 m 。砂岩发育不集中,多为薄层分布。在 顶部与s ;分界有l 层或多层深灰色纯泥岩分布,如前6 3 7 、前6 l - 8 、前6 4 8 等井在s :以下,箕i 油 组顶部泥岩厚有1 0 2 0 m ,有商感应4 0 0 5 0 0 ,高时差3 5 0 4 0 0us m 。由于各井发育纯泥岩层数不 仅1 层,有单个也有多个层,在具体球盼i 油组顶界亦有一定的难度。i 油组的电蝴电阻或f 氐齿 状,有个别成尖刀状高峰,自然电自陋差较小。含油气层l 2 米薄层为主,成透镜状分布。 2 2 $ 3 3 砂岩组及小层划分 2 2 1 砂岩组的划分 砂岩组是腔帛蛐气分布的主要因素,砂岩组的划分,是在油层翅盼内部,根据砂泥岩组合特征, 燃发醮中段为单元黼组戈1 1 分成昔干旋豳合段。l 空i 鞫h 对t 匕分析了沈1 7 9 块各井砂泥岩 发育变化的规律性,每个油层组全部又翅 分成4 个砂岩组( 见图2 - 2 ) :i 、i :、i 。、i 。、i i 。、i i :、 i i 。、i i 。i u ,共分1 6 个砂岩组。每个砂岩鲴的地层厚度3 0 5 0 米,有少部分砂岩组内砂岩尖灭。 女f 0 一 ,i l 毒 一 。 ; ; 圣 : , 一: j i t 。 j i 善 薹 垂i 。 ;: 。 j ! n1 f v - ;。 l j 差 l 一 l 。 ? 。 5i; ij- 。 - , “f 。 、 堇 i 莹萋 荤刭 ;。 釜 l 毒j 。 圣 二 00 f “一 5 。 t 1 w g 、f j 卢 图2 - 2 前6 9 9 - 井前6 弘7 井油层对比图 f i g2 2t h eo i l - b o n r i n gf o r r m t i o nc o r r e l a t i o nm a po fq 6 9 - 9 q 6 3 7w e l l 2 2 2 小层的划分 ,j 、层的划艄醢蝴自勺 稀0 内,以踟猪雠撒财嗡,j 、旋回单融盼髓l 、层,沈1 7 9 块内每 佃堵组翅1 分成4 哪爪,j 、层。小层地层翮乏平士蒴8 m ,最大1 5 1 1 ,最j 泣4 5 m 。d 忸曙发育分布 特征:小层翅吩基本与黼燃的单砂层相致,个别小层有2 个薄眇层组成,其中也有三分之一 的小层为泥岩和粉细砂质泥岩。 小层划分的原则:在测井解释单砂层的基础e 划分小层;小层与小层之间有泥岩和物性隔层相分 割。具体划分以电性的起伏变化来划分。主要看电阻率、自然电位、感应曲线的变化。电阻率曲线由 1 0 大庆石油学院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 于以泥岩为主或以砂岩为主的井段,戈吩小层标志不清:自然电应幅度差受环境影响太大,不是全部 反映岩性变化;而感应曲线对岩性的变化较为敏感,对砂岩井段内的粗细砂岩、泥质夹层都有高低起 伏的变化,对泥质岩井段的纯泥岩、砂质泥岩等都育较大晤度的变化,可以较好的划分小层。 小层划分标准: ( 1 ) 以解释单砂层为基础; ( 2 ) 有明显的泥岩和物性隔层: ( 3 ) 自然电瞄有明显的幅度差; ( 4 ) 电阻率在2 3 欧姆米的泥岩为隔层; ( 5 ) 感嫩噌高达1 5 0 毫欧姆米别分小层。 以多种电性糟征和岩性! 魉化的综合因素划分小层界线,司趟赛珀端为主和砂岩为主的井段内划 分小层的单纯等厚划分。在沈1 7 9 块共划分了有7 5 个小层。 2 2 3 贸段地层划分结果 通过对油层发育程度较好各小层不同微相油层发育及分布状况的研究。可以看出在主体相带部位, 储层发育好,是油气层分布有利场所,在该部位油层分布范围广、油层层数多、油层平均有效厚度大。 在非主体相带部位,储层发育差,不利于油气层的分布,在此音啦匕油层层数少,油层平均有效厚度 薄。在分流两勘我相发育的小层中,油层平= 剀乳蔓最大,般在2 4 _ _ 3 之间,平均为3 2 3 m , 般占刻、层油层总厚度的4 0 0 9 6 以上,平均为5 2 4 。其次河口砂坝微相中发育陧度也较好,油层平均 有效厚度般在2 o _ _ 3 8 m 之间,平均为2 7 & i l ,般占该小层油层总厚度的2 0 a 上,平均为3 l - 9 9 6 。 综匕所述舅段地层共戈吩4 个油层组,1 6 个砂岩组,7 5 个小层。 第3 章构造精细解释 第3 章构造精细解释 沈1 7 9 块含油气范围面积有3 0k 2 ,油气水井共有4 0 余口,井网密度已达2 0 0 2 0 0 m ,在构造 精细解释中,在地震资料蒯辩怀,燃资料为主编制了s ;浊曷驹据组颐界梅造图。在地层精细 对比中,运用了连井地震音临的对比划分法,合理地划分油层组的界线,同样在构造研究中,制作了 相应蒯领醋面。,链十删面上睦弗0 了断层的产状,构造的形态,然后才在平面上以井点巨制,落 实组合构造、断层、断块的分布粥征啪。 3 1 油层组构造特征m , 沈1 7 9 块总体构造特征为向南偏西倾没的半背斜,西南端被断层切割成新的断鼻断块,东北块有 两个局利蝴点,控制了沈1 7 9 块的油气分布。在地震资料蒯空审虾,以钻井资料为主制作了相应 蒯每龟音岍酊。构! 酗0 了断层的声弛构造的形态,然后才鲆面_ 上以井点控制,落实组合构造、 断层、断块的分布特征。见图3 _ l 。 3 1 1 断层特征 图3 - 1 沈2 0 井一一前6 3 - 7 井构造剖面图 f i g3 - 1t h es t r u c t u r a lp r o f i l em a po f $ 2 0 0 6 卜7w e l l 沈1 7 9 块断曷虹爿时 征:2 条东西走向断层j 匕f 顷,是屋脊h t 断层,有;f | i 由气藏嘭成。2 条北东向断 层西倾,控审恻哐新夥料寺征( 表3 - i ) 大庆石油学院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 表3 - - 1 断瓣表 t a b l e3 - 1t h et a b l eo ff a u l ee l e m e n t 序 断层断层延伸延伸长度 倾向 倾喃 断距 断开地层地层作用 号名称性质方向 ( k i n ) ( 度) ( m ) l 沈2 0正断层 n e5n w6 0 7 05 0 1 0 0 e s 4 一瞻 控制沉积 2 前1 2正断层 n e5 n w 6 0 7 05 0 喝o e s 4 一随 油气通道 3 前6 0 _ 2正断层 n w 1 5 n e7 0 堋 5 0 e s 4 一e g油气遮挡 4前6 8 - 8正断层n w1 5n e7 0 8 05 0 e s 4 一e g油气i 端 沈2 0 断层 沈2 0 断层是沈1 7 9 块的西界断层,北东走向延伸长5 公里以上,倾向西倾,倾角有6 0 - 7 0 度,控 制了断层两侧的莎园 旖征。 前1 2 断层 前1 2 断层是沈1 7 9 块的东界断层,北东走向巨酎顷,地屈翳征- 与y 52 0 断层类似。其不同之处是前 2 0 断层在地震剖面上显示不十分清楚,可有可元的样子,而断开层位在沙四到泓i 三段,活动时期也显 得短暂。地质怍用也不明显,并不遮挡沈1 7 9 块的油气分布。 前6 0 - 2 断层 前6 0 - 2 澎混蹴1 7 9 蒯匕:黜候,j 晒走向,延 帐1 5 时,j 拣倾向,懒有7 0 8 0 0 。断 层较少,是沈1 7 9 块北界的油气遮挡的重要条件。 前6 8 - 8 断层 前6 8 - 8 断层是沈1 7 9 块内部的断层,使沈1 7 9 块成南j 印 央,油气分布分似臭翻;同。断层性质 - 辅6 0 - 2 断层相斥一。 本次构造断层解释相对较粗,l o 2 0 m 断距的断层从现有的资料无法解释,但在沈1 7 9 块取心中 睾争州瘾甥嗡蔽多刚。 3 1 2 断块构造特征 沈1 7 9 块本身是个断鼻构造,其间被前6 0 - 8 断层坍薯岣i 南北两个断块:沈1 7 9 断块、沈6 1 8 断块。 构造形态特点4 个油层组都柑似。见图 2 沈1 7 9 断块 沈1 7 9 断块是沈1 7 9 块的主力含油气断块,已前宅钻井3 3 口。其内有两个局部高点,控串怏内的 油气富集区。北高点在前6 2 - 4 、前6 卜5 井带,南高点在前6 6 - 6 、前6 5 - 7 井带,两高点之间的鞍 音隘前睁更5 井处,箕i 油组顶蒯螭削睬分另| 旌1 5 5 0 m 、1 5 7 0 m 。 沈6 1 8 断块 沈6 1 8 断块是沈1 7 9 块断异蝴南翼,依附于_ 狩6 8 _ 8 断层上的个小断鼻构造。其构造高点在 前6 9 - 5 井以西,si 油组顶埋深在1 5 7 0 m 。 第3 童构造精细解释 3 2 微构造特征 3 2 1 微构造编制原则 图3 - 2 沈17 9 块构造图 f i g3 - 2t h es t r u c t u r a lm a po f s l 7 9m a s s 编制微构造要在油层组构造图的制约控制下,基本的构造趋势要与油层组构造形态保持致性, 特别是在微构造的单元面积小,所在的井点也小的条件下,必须参考油层组构造形态来编制,并要遵 循以下条件: ( 1 ) 纵向e 微构造单元的划分做至州、层,达至峄掀分开的单砂层; ( 2 ) 平面哟射样元的划分界线:断层线、砂岩尖贼所围限的砂体单元: ( 3 ) 在砂体单元内绘串l 啪蝮彩洁顶界的构造线; ( 4 ) 构造线绘制的密废要植h5 0 0 0 的构造图上达到小于1 0 n ,不一定要密,只要能反映砂岩 顶形态变化就可; 。 ( 5 ) 微构造编制的结果是油气聚集的最小圈闭单位的地质形态。 本次微构造的编锘4 与往常徼构造编制的区别就在于尖灭线以外,、相应泥岩井段内没有绘制等同砂 岩的构造线,其实这样更能显示昂小圈闭单元的地质构造形态,有乖岫气聚集变比的分析。见图弼 大庆石油学院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 3 2 2 微构造编制的结果 图3 - 3 沈1 7 9 块微构造图 f i g3 - 3t h em i c s t r u c t u r a lm a po f s l 7 9m a s s 本次微构造研究中,由于受工作时间的限制,仅编制1 3 个小层的微构造图:i 盈、i 。i 。i 。 i i 。、i i 。k 、。、k 、i v 3 。、。i 、i 比。 微构造特征: ( 1 ) 微构造的构造线与油层组的构造形态基本e 有相似的致性; ( 2 ) 由于受砂供头灭线的控制,衡般随单元平面e 多成长条状; ( 3 ) 每个小层在平面e 都分成多个微 旬造单元: ( 4 ) 构造愀面陡吼e 较大,少的仅有1 口井,多的有7 - 8 口井。 ( 5 ) 由于砂体的厚薄变化,影响了微构造局部高点的变化,如在同个微构造单元内出现有前 6 5 - 3 井、前6 2 - 4 井爵能,l 、的构造高点。 第4 章储层特征 4 1 储层岩性 第4 章储层特征 储层岩性以中相砂岩为主。粗细不均,确御e 细一中粒、耗【粒、砂砾级长石岩屑砂岩,还有不等粒 长石岩屑砂岩;岩石层理不发育,块状构造;岩石成分以长石、石英为主:石英2 0 3 0 、甲长石1 4 1 8 ,斜长石1 0 2 0 、变质岩类有3 0 4 0 :泥魔睦结,含量4 6 9 6 ,局部有1 0 以上;少部眇岩为钙 质胶结。砂岩鄹粥! 分选中等,个另菠差;磨圆度为次圆;岩石的肢型历武为接触式到i l 隙式;以点接 触到线接触。 在沈1 7 9 块,砂岩储层的划分标准,与沈6 7 井区、沈6 1 1 块等相似,s 中时差在2 8 8 i 1s m ,孔 臌1 5 以上,渗透率在8 1 0 m d 以e 均翅| 分成储层,以e 标准匕奸叩 为非睹层砂岩,共划分了有 4 0 口井3 3 3 6 层的砂岩,总厚度1 0 2 2 7 9m 。编制了有7 5 个小层1 6 个砂岩组的砂岩等厚图,小层砂 岩空间展布形态多成薄层长条状分布。见图4 - 1 6 图4 - 1 沈17 9 块砂岩等厚图 f i 9 4 - 1t h es a n d s t o n e i s o p a t h m a p o f s l 7 9 m a s s 大庆石油学院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 4 2 储层物性 根据沈1 7 9 块挣喇捕i 数据,孑砸s 度在1 5 - 2 5 ,般在2 0 9 6 左右:渗透率在l o 5 0 0 x lo - 3 um 2 , 应是高孔中渗储层。 4 2 1 孔隙度解释 采用沈1 7 9 块有效f 嘣渡公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