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学专业论文)桑黄人工培养及其菌糠水提液对植物生长的影响.pdf_第1页
(土壤学专业论文)桑黄人工培养及其菌糠水提液对植物生长的影响.pdf_第2页
(土壤学专业论文)桑黄人工培养及其菌糠水提液对植物生长的影响.pdf_第3页
(土壤学专业论文)桑黄人工培养及其菌糠水提液对植物生长的影响.pdf_第4页
(土壤学专业论文)桑黄人工培养及其菌糠水提液对植物生长的影响.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土壤学专业论文)桑黄人工培养及其菌糠水提液对植物生长的影响.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捅要桑黄,学名鲍氏层孔菌,属担子菌门,刺革菌科,是一种珍贵的药用真菌。近年来,桑黄的药用价值越来越多地被人们重视,桑黄及同属的其它药用真菌的药理作用及化学成分的分离和纯化已经成为目前药用真菌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然而,国内桑黄人工栽培研究刚刚起步,许多问题尚需进一步研究。本文主要研究了桑黄菌的生物学特性并进行了桑木屑为代料人工栽培桑黄的初步研究,另外还研究了桑黄菌菌糠水提液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结果如下:( 1 ) 桑黄菌菌丝在2 5 2 9 下生长较好,2 9 下生长最好。菌丝生长的适宜p h范围为5 5 6 5 ,最适p h 为6 0 ,甘露醇为固体平板培养时的最适碳源,最佳氮源为酵母膏和蛋白胨,对有机氮源的吸收比无机氮源好。( 2 ) 通过测量菌丝产量的方法,优化桑黄菌液体发酵培养条件。发酵培养基p h 为5 5 6 5 时菌丝产量较高,p h 为6 0 时菌丝量最高。最佳碳源为可溶性淀粉和葡萄糖,最佳氮源为酵母膏。最佳发酵周期为9 天,菌丝产量最高。摇床培养时,培养基最佳装液量为2 5 0 i i l l 三角瓶中装1 0 0 m l 培养基。( 3 ) 通过比较培养基上菌丝生长的速度和长势,确定p d a 为供试1 0 种培养基中的最佳母种培养基,菌丝健壮不易老化;玉米、小麦、黄豆比较适合作桑黄菌原种培养基,接种后发菌快,菌丝长势好。桑木屑、玉米芯和谷壳比较适合作人工代料培养桑黄。( 4 ) 采用桑木屑作为桑黄培养料的主要原料培养桑黄子实体,结果表明添加发酵鸡粪处理菌丝生长健壮、浓密,优于其它两个处理;并且只有该处理产生子实体。( 5 ) 采用水培法考察桑黄菌菌糠水提液对绿豆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浓度的菌糠水提液可以促进绿豆幼苗的生长,2 0 倍稀释的桑黄菌糠水提液可明显促进绿豆茎叶生长,茎叶鲜重较对照c k 提高2 0 ,对根系生长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根长较对照c k 提高1 5 0 。并且,菌糠水提液和中科叶面肥同时使用效果更好,绿豆幼苗生物量显著增加。( 6 ) 一定浓度的桑黄菌菌糠水提液喷施小青菜能够促进青菜的生长并提高小青菜的品质,可增加菜叶维c 含量,降低硝酸盐含量。与中科叶面肥联合喷施,产量增加更为明显,最高增产可达2 6 3 。关键词:桑黄菌;人工栽培桑黄;桑黄菌糠;绿豆;小青菜ht h es t u d vo nt h ea r t i f i c i a lc u l t u r eo fp h e i n u sb a u m i ia n dt h ee f f e c to fa qu a t i ce x t r a c t i o ns u b s t a n c ef i r o mr e s i d u eo fp 西口删筇o np l a n ta b s t r a c tp h e l l m 潞b a u l i l i i ,w e uk n o 、n 弱“s 锄g h l l 锄g ”i n 臼硼i t i 伽i a lc h i i ! 屺辩m e d i c i 鹏,h 缌r e c e n t l yb e c o m em o 托锄dm o r ea 拊a c t i v c 嬲as 0 u 脱o fp h y s i o i o 酉c a l l yb e 鹏f i c i a lm c d i c i i 圮1 kg e n 吣p h e l l i n l l sb e l o n g st 0n 伦h y m e n o c h a e t a c e i i l 吐l cb a s i d i o m c e t e s 1 k 鱼i i t i i l gb o d yo fp h e i l i n u sb a 啪i i 嘀豁佗p o n e dt 0p o s s e s s 砸i t l l m o r 觚d 咖u n o m o d u l 砒i n ga c d v i t i r e m a r k a b l eh o s t i l 川i a t o r ) ,卸t i t u i i l o ra c t i v i 哆a g a i l i s t 舀a r e dc a n c e ri na n i m a l s 嬲s a f c o m al8 0 f r o mt h i ss p c c i e s ,n u m e r o 鸺陀s c a f c h e f sh a v ei s o l a t e ds 0 m ee s s e n t i a l 鲫b s t 锄c e ,s u c h 嬲p 0 i y s c i l a r i d c ,w i l i c hc 雠s t i n m l a t et l l ei m m l l l l e $ s t e mo f h 啪a 1 1 1 kp h y s i o l o g i c a l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c h e m i c 以c o i n p o s i t i o 璐o fp 6 口z 册甜锄dn l co n l e rs p e c i e s0 fm eg e n l l sp h e l l i i l l l sh a v eb e e ni n t e n s i v e l ys t t l d i e d ,b u tm ea n i 6 c i a lc u h 鹏“p 6 口“m 西w 弱瑚鹏l ys t u d i e d t h ep r e s e n ts t u d yw 笛c 删e do u tt 0i i l v e s t i g a t et t i ep h y s i o i o 西c a lc h 蹦l c t e r i s t i c so fm y c e l 谢g r o w i 量la i l dt 0e l u c i d a t et i l ep o s s i b i l 时o fm ea n i f i c i a lp r o d u m i o n0 fp 6 口绷豇u s i i l gm u l b e r r ) rs a w d u s t a n dt h ee f i - e c t so fa q u a t i ce x t r a c t i o ns u b s 锄c e 疗o mr e s i d u eo fp 铂堋讲o ns o m ep l a n tg r 0 训hw e r ea l s os t u d i e di nt l l i sp a p c l7 n l er e s u l t si n d i c a t i e dt l l a t :1 n ei n y c e l i 啪o f 尸6 口姗f fg r e ww e l la t2 5 2 9 、i t l lam e d i 眦o f p h5 晰5i i lm ec o n d i t i o 船o fs o l i dm 舐啪,如du 1 eo p t i m a lt e m p e r a n 鹏粕dp hv a l 粥2 9 粕d6 or e s p e c t i v c i y m 枷t o lw 撼t l l e0 p t i i i l a lc 缸b o m cs o 咖c e ,觚dt h eo p t i 删i l i 仃0 9 e n o u ss o u r c ew 弱y e a s te ) 【臼佻t 2 b a s e d0 nt h e 印训= i lo f m y c e l i 眦i tw 舔向咖dt l l a tn 坨m y c e i i a l 印w i l lo f p 6 口姗讲w 嬲g o o di nt h el i q u i dm e d i 啪w i mp h5 5 6 5 ,锄db e s t 、析t hp h6 o 1 ko p t i m 哪c a 】i l i cu f c ew 嬲s t 玳hs 0 l u b a l e 锄d 醇u c 0 s e 柏dt i l eb e s ti i i 仃( ) g e n o 嘴s o u f c ew a sy e a s te x n a c li i ln 坨f c l 舳e n t a t i v ec o n d i t i o no fl i q u i dm e d i 吼1 km o s t 锄i 缸l b l el i q u i dc a p a c 时w 弱l0 0 i i l li i l2 5 0 m lf l a s k f e 肌e n t a t i v ec y c l cw 鹤7 d ,f o rt l l eo u t p u to fm y c e l i 啪i i l7 d a y sw 笛o nt l l et o p 3 n ep d a 、) l 髑南u i l dt l 圮o p t i m u mm e d i 啪f o rm o t l l e rs p a w ni nt h e1 0 删觅i 吼st e s 瞅la c c o r d i i l gt 0t l l e 舯w t l ls p e e d 孤l dt h ep e r t e n t i a lo f 圮m y c e l i a l m o r e v e r c o m ,w h e a t 锄dy b e a i lw e r cf 0 岫d 也es u i t 抽l em a t 嘶a lf - 0 rm a l 【i i l gp l a n t i n gs p a v mm e d i u mi l lt 1 1 ef i v e 酣s t st e s 涮f 0 rp l 枷吨觚t i n gb o d yo f p 6 口“m 以m u l b e n ys a w d 毗c o b 觚dm eh u s ko f r i c cw e 陀s u i t a b l ei i lt l l e6m 绷e r i a l st e s t e d 4 t h e 删i i s to fm u l b e r 叮w 笛u s e dt 0m a l 【cm e d i 啪、i t l lt l l r e e 们蜘e n t so fd i i l nd u n gc o m p o s t l i 嘶n 锄dc o i l 仃o lf o rp l a n t i n g 舶i t i n gb o d yo fp 6 口姗蹴i tw a sf o u n dt i 斌t h e缸朗咖e n t 、i t l lc i l i c k e nd 曲gc o m p o s t 啪sm eb e s t 缸铋缸n e 地i nw k c ht h em y c e l i a lg r 0 1 mo fp 6 口堋豇w 弱h e a l t l l y 鲫dd e n s 时粕dt h e 觚t i i l gb o d yc o u l db eg e n e m t e d 5 i t 、懈s 砌i e dt h a tt l l ee 敝t so fa q u 撕ce 刺i o ns u b 蛐舶mr e s i d u eo f p 6 口姗豇o nm u n gb e a ns e e d l i i l gb y l em e t l l o do fw a t e r 饥d t u r e t h er c su _ l t ss :h o w e dt l l a t l ep 代i p c ri n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o f c m d ee ) ( t r a c t 舶mr e s i d u eo f 尸反i “肌豇w o u l dp r o m o 钯也es c e d l i n g 孕l o w lo fm u i 唱b 黜,a n dt l l es h o o t 丘e s hw e i g b tw 舔a d d e db y 2 0 a n dt h eg f o w t ho fs i d er o o t sw 弱p r o m o t i e db yl5 0 m l dw i l e na d dz l l o n g k el e a f 佗n i l i z c r l ee 艉c t 研l lb eb c t t 钙t h ea v e m g ew e tw e i 出o f 砌n gb e 趾i n a 缴咒m 孤k a b l y 6 nw 笛s t u d i e dt h a tt 1 1 ei n n u e n o eo f 邵唧i c 翎蝴i o ns u b s t a n c e 五吣m 托s i d u eo f尸6 口姗豇b yt l l ew a yo ff o l i a g es p r a yo nc a b b a g eg m w l h t h er e s u l t ss i l o w e dt l l ep 哟p 凹c o n c e n 喊i o no fc r u d ee x 缸a c t 丘0 mr e s i d u eo f p 6 口珊酊w o u l dp r o m o t c l eg r o w t h 锄dq u a l i 哆o fc a _ b b a g p ,e s p e c i a j l yw h e ni tw 觞s p 辅y e d 、析t l lz l l o n g k ei e a f 胁i l 函r ,t h eo u t p u tc 锄b ea d d e db y2 6 3 :一酗唧o r d s :p 加胁淞施删豇a n i f i c i mc u l t 嗽o f p 6 口删玎咒s i d u eo f p 施姗豇l m m gb e 锄d b b a g ei v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特别注明引用的内容和致谢的地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注明并表示感谢。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撇蝴c 触翩辛螂1 目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南京林业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国家图书馆等) ,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南京林业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汇编和综合为学校的科技成果,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全部或部分内容。保密口,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本学位论文属于不保密酢( 请在以上方框内打“”)月f 7 日月7 日年年d年蝴协红瓜张签签人人本本者师作受划教论 i蚓导学指致谢本论文是在导师林先贵研究员、张焕朝教授的精心指导下得以顺利完成的。从论文的选题、设计、实施到论文的修改、完成,无一不凝聚了导师的心血。两位老师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崇高风范,朴实无华、平易近人的人格魅力,以及他们无微不至、感人至深的人文关怀,为我营造了良好的精神氛围。他们开阔的眼界、活跃的学术思想、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塌实的工作作风为我树立了榜样,使我终生受益,并激发我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不断奋发向上、开拓迸取。春风化雨润新苗,为留芬芳满人间。三年来我所取得的每一点进步都与两位恩师的悉心培养是密不可分的,在此,我向恩师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感谢。王二- 明老师为我的试验设计和论文写作付出了很多心血,对我的安排试验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在生活和工作上也给予了很多的关心,我研究工作的顺利完成以及学术论文的写作也与他的关心和支持是分不开的,在此表示我最诚挚的谢意! 施亚琴老师认真细致地传授给我食用菌栽培方面的知识,并在温室试验中给予了很多建议很帮助,使我的盆栽试验能够很好的完成。王俊华老师教了我许多在土壤理化分析方面及植物生理生化分析方面的知识,并热情帮助我的试验工作。徐江兵在试验操作、数据处理、计算机应用等各方厮给了我很多指导和启发,帮我解决了很多实际问题。尹睿老师、张华勇老师、车玉萍老师、胡君利老师、陈金林教授、俞元春教授等人在诸多方面给予了关心和支持。他们的协作、敬业精神,科学严谨的态度是我学习的楷模,在此一并向他们表示我最诚挚的谢意!土壤所微生物生化室武术、申卫收、毛婷婷、彭素萍等同学在我试验过程中也给予了不少帮助,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杜佳佳、荚德安、王艳、朱波等朋友也给予了很多关心和帮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祝他们在今后的道路上一帆风顺、前程似锦!弹指一挥间,我已经走过了2 1 年的求学历程,其间也经历了种种的欢乐和悲伤,非常感谢我的父母,还有所有的亲戚朋友,没有他们的支持和鼓励我难以走到今天,他们对我的恩情我永生难报。谨以此文献给那些已经或者即将出现在我生命旅程里的人!金裕华2 0 0 8 年6 月第一章文献综述弟一早义队坏尬1 药用真菌的研究概况药用真菌指的是具有药用功效和有益于人类健康的菇耳菌蕈,是一种天然的真菌药物,是国药宝库中的精华之一,自古以来被视为疾疗养生的珍品【n 。由于药用真菌具有提高免疫力、抗肿瘤、抗发炎等多种功效【2 l ,近年来药用真菌的开发研究已成为天然药物中极具开发前途的一个重要领域。1 1 药用真菌的品种目前报道的药用真菌品种约有4 0 0 多种,其中已被人们驯化栽培的仅有5 0 多种,而进入不同规模商业性生产的不到3 0 多种。从现有的品种看,大体划分为4 种类型。1 1 1 纯粹药用品种子实体和菌丝不能直接食用,需要经过加工后为中药的一味,或通过精深加工浸提和醇提有效药物成分,供作胶囊、片剂、粉剂、针剂等药品或医疗保健品。如冬虫夏草、灵芝、桑黄、茯苓、雷丸和猪苓等,都属于单一的药用真菌。1 1 2 药食兼用品种子实体“可蔬可药,可食可补”,菌丝深层发酵,提取药物成分供作医疗工业和生化原料。如猴头菌、绣球菌、姬松茸、灰树花、羊肚菌、牛舌菌、黄伞、榆耳、竹荪和金耳等,均为药食兼用菌。1 1 3 药食明分品种如虎奶菌子实体可食用,地下菌核可药用;密环菌子实体可食用,地下茎天麻药用。1 1 4 转化改良性品种药用真菌品种也会发生转化改性。如治风破血的香菇,妇科疾病特效的黑木耳,润肺止咳的银耳等,近代生产大发展和食用普及到千家万户,已由药用转变为食用为主,习惯上称为食用菌。1 2 药用真菌的生理生态特性药用真菌的生长受到内、外双重因素的控制。内部因素是由药用真菌自身的遗传规律所决定,外部因素就是人为地创造出适宜其栽培的生态环境,以满足其生长发育需要。外部因素主要包括营养、温度、湿度、光照、酸碱度、氧和c 0 2 的浓度、生物因子及气候因子,当这些因子相协调时,药用真菌才能正常生长发育。1 2 1 药用真菌的生理特性1 2 1 1 代谢和酶药用真菌在同化作用中,以从体外吸收的各种小分子有机营养和无机化合物为原料,l在细胞内的各种酶的催化下,经过复杂的转化与组合,合成氨基酸、核酸、蛋白质、脂类、有机酸等有机物质,为菌体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提供物质基础并储存能量。另外,药用真菌在同化作用过程中,还能合成次生代谢产物,如抗生素、维生素、激素、色素及多糖和多肽类物质,这些物质的应用在药用菌中已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f 3 4 j 。一药用真菌不断在体外氧化分解从外界吸收营养物质,释放能量,并生成一些中问产物,用作合成细胞物质的基础。药用真菌的代谢,无论同化作用还是异化作用,都是一系列复杂的生物化学变化,有分解、合成、氧化、还原、转移、异构等反应,这些反应大多数在特定的酶促反应下进行的。药用真菌能产生大量的酶,这些酶包括胞内酶和胞外酶,如氧化还原酶、水解酶等。水解酶中有淀粉酶、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木质素酶、脂肪酶、麦芽糖酶等。药用真菌通过这些酶类将高分子蛋白质、脂肪和糖类等分解成可溶性分支物质,供菌丝体吸收利用1 5 l 。1 2 1 2 药用真菌的营养方式药用真菌没有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自己不能制造有机物,以有机物质为营养,其摄入营养的方式有三种1 6 j :1 ) 腐生类型以其他生物的残体、半分解的残体,如枯死的树木和草本植物中获取营养的生活方式,这是大部分药用真菌的营养类型,如银耳、黑木耳、香菇等。2 ) 共生类型从其他活的生物体摄取养料,同时也供给生物体养料。通常是药用真菌的菌丝体与某种植物的根,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形成特殊的菌根结构,在营养上彼此有利,成为共生,如松口蘑、牛肝菌等。3 ) 兼性寄生有些药用真菌兼有腐生菌和共生菌的特征,既能在枯木上生长,又能寄生于活的植物体上,如蜜环菌。1 2 。1 3 药用真菌的营养物不同的药用真菌对营养元素的需要都是基本相同的,为了维持菌体的生长和子实体的形成,都需要不断地从环境中摄取碳源、氮源、无机盐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j 。1 ) 碳源提供细胞和新陈代谢产物中碳素来源的营养物质,称为碳源。它是构成细胞结构物质和供给药用真菌生长繁殖所需能量及代谢调节物质。碳源是药用真菌最重要的营养元素之一主要的碳源有单糖、寡糖、多糖、有机酸、醇等。氨基酸既做碳源也作氮源。葡萄糖、麦芽糖、蔗糖等可以被直接吸收利用。而大分子的淀粉、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木质素等,需经过菌体细胞分泌的各种水解酶,将它们分解成可溶性糖及小分子物质后,也能被很好的吸收利用。木屑、作物秸秆、棉籽壳等农副产品的下脚料,均含有丰富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晒干后都可以用于栽培大多数目前生产的药用真菌种类。所选用的栽培材料只是物理、化学性状不同,取材难易,成本价格不同。因此,我们应该结合各地区的资源优势,2有选择的发展药用菌的生产,比如,南方地区农业发达秸秆资源丰富。2 ) 氮源凡是能提供药用真菌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氮素营养的物质,称为氮源。氮素是构成药用真菌菌体蛋白质、核酸及酶类的主要成分。因此,对氮素营养的需要量也比较大。药用真菌的菌丝体能直接吸收氨基酸、尿素、铵盐等小分子化合物,而大分子的蛋白质则需要通过蛋白酶,将其水解呈氨基酸或氨后才能被吸收。通常有机氮优于无机氮,药用真菌的营养生长阶段需要的氮量要多些,而在子实体发育阶段需要的氮量少些。因此,在药用真菌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应注意适当的碳源、氮源的比例,严格地讲,c n 是培养基中所含的碳原子的摩尔数和氮原子的摩尔数之比。一般在营养生长阶段的碳氮比例( c n ) 以2 0 :l 为宜,在生殖生长阶段,即形成子实体阶段的碳氮比以3 o :l 为宜。3 ) 无机盐。药用真菌的生长发育还需要适量的矿质元素,这些矿质元素又可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种类型。大量元素有磷、硫、镁、钾、钙等,他们参与细胞结构物质以及酶的组成,维持酶的作用、能量的转移,控制原生质胶体状态和调节细胞的渗透压等。微量元素包括铁、铜、锌、锰、硼、钴、钼等,它们大多数是酶活性基的组成成分或是酶的激活剂,需求量很少。4 ) 生长素类生长素类物质就其化学结构和生理功能而言,是指维生素和核酸类。它们需要量虽很小,但不可缺少。如硫胺素、核黄素、泛酸、叶酸、烟酸和生物素等。马铃薯、麸皮、米糠、麦芽和酵母中都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用这类原料配制培养基时就没有必要另外添加维生素。维生素不耐高温,因此在培养基灭菌时需防止温度过高。1 2 2 药用真菌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药用真菌的生长与环境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两者相互影响。药用真菌周围的环境是多种不同因素的综合体。这些因素有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及生物因素:其中主要的有温度、水分、湿度、空气、酸碱度和光照条件【8 j 。因此,掌握药用真菌的生长发育规律,尽可能地满足不同药用真菌在不同发育阶段对环境条件的要求,才能获得优质高产的药用真菌。1 2 2 1 温度药用真菌生长发育都有一定的温度范围,从孢子萌发、菌丝生长和子实体的形成。所有的生命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进行的。不同的菌类有各自不同的生长适宜范围。药用真菌的生长发育可分为两个阶段,即营养生长阶段和生殖生长阶段。药用真菌的营养菌丝生长阶段对温度的要求相差不大,但生殖生长阶段由于种性的遗传性决定,所需的温度差别很大。1 ) 菌丝体生长对温度的要求菌丝体的生长有其最适生长温度、最低生长温度、最高生长温度。在一定的范围内菌丝体生长的速度与温度成正相关。在最适温度条件下,菌索体内酶的活性较高,新陈代谢旺盛,所以生长快。低于最适温度,生长速度下降;超过最高生长温度时,蛋白质变性,3酶钝化失活,较长时间的高温必然导致菌体的死亡,此时的温度也称致死温度。药用真菌的同一菌类,由于品系不同,菌株不同,它们的最适生长温度、最低生长温度和最高生长温度也有差异。在生产中,一般要求菌丝体生长健壮,培养的温度比最适温度低2 3 。2 ) 温度与子实体发育的关系子实体分化原基时期所需的温度,与药用真菌的菌丝体生长温度不同。一般规律是:子实体原基分化形成时要求的温度低些。当营养菌丝充分蔓延并生理成熟后,受到外界环境刺激,就能诱发原基的形成,其中降温是诱导原基形成的主要原因。一般要求与菌丝体生长温度之间有3 1 0 的降温幅度。可分为诱导原基形成温度、子实体原基分化温度、子实体发育最适温度和子实体发育极限温度。由原基诱导形成子实体的温度分为三种:第一种是菌丝体从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必须要有一个较大的降温幅度,一般为5 7才能诱发原基形成子实体,将此类药用真菌称为低温菌类原基形成群。第二种是菌丝体从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必须要有一定降温幅度,一般3 5 才能诱发原基形成子实体,将此类药用真菌称为中温类原基形成群。第三种是菌丝体从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不需要较大的温差,即可诱发子实体原基的形成,并将此类群称为高温菌类原基形成群。有些药用真菌进入生殖生长阶段前虽有一个连续降温的过程但是仍不能诱导原基形成,还需要有一个较大的昼夜温差刺激才能诱导出原基,将这类菌称为变温结实性菌类。还有些药用真菌营养菌丝生理成熟后经降温一定程度,可以诱导菌丝扭结成原基,但原基是否能发育成健全的子实体,还要看温度是否能保持稳定,将这类菌类成为稳温结实性菌类。1 2 2 2 水分和湿度药用真菌子实体含水量高达8 5 矽0 ,菌丝体细胞含水量也很高,菌丝体细胞中的水分,一部分是细胞物质的组成部分,另一部分呈流动状态,是细胞中各种生物化学反应的介质,也是基本的溶剂。药用真菌自外界环境吸收营养物质和分泌代谢产物,都是以水为媒介的。一定量的水是维持细胞压得必要条件。因此,在药用真菌生长发育的各阶段,都应保证适宜的水分条件。药用真菌生长发育所需的水分,大部分来自培养料,培养料含水量是影响菌丝体和子实体发育的重要因素,只有含水量充足时才能形成子实体。培养料的含水量可用水分在湿料中的百分比含量表示。一般适合药用真菌菌丝生长的培养料含水量为6 0 左右,子实体形成时则要求含水量增至7 0 左右。培养料中的水分蒸发或采收损失,因此,在栽培管理中必须经常喷水。保持培养室有一定的空气相对湿度,以减少培养料中水分的过度蒸发。药用真菌对空气相对湿度的要求,随种类不同和发育阶段不同而异。一般药用真菌在子实体发育阶段,都要求有较高的空气相对湿度,最适宜的空气相对湿度为8 0 毋5 。如果培养室空气的相对湿度低于6 0 ,有些药用真菌的子实体的生长就会停止:当空气相对湿度降低至4 0 4 5 时,子实体不再分化,即使已经分化的原基也会枯死。但培养4室的相对湿度不宜超过9 5 。培养室的湿度过大,在高温高湿条件下,招致病原霉菌的滋生蔓延,并且有碍子实体的蒸腾作用,影响营养物质的运送,而使子实体发育不良。1 2 2 3 酸碱度酸碱度即p h ,大多数药用真菌喜欢偏酸性环境。适宜菌丝生长的p h 范围为3 8 ,最适p h 为5 5 左右。大部分药用真菌在大于p h 7 o 时生长受阻,大于8 0 时停止生长。p h影响药用真菌生长发育的主要作用在于:引起原生质膜电荷的变化,因而影响了菌体细胞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影响代谢过程中酶的活性;改变环境中的营养物质的可给性。不同药用真菌对p h 的要求不同。在人工配制培养基时,应将p h 适当提高。为使菌丝体稳定生长在最适p h 范围内,在培养基中常加磷酸二氢钾和磷酸氢二钾等缓冲物质。如果培养的药用真菌产酸过多,可在培养基中加少量的碳酸钙。1 2 2 4 氧和空气氧和二氧化碳是影响药用真菌生长发育的重要生态因子。药用真菌不能直接利用二氧化碳,其呼吸作用是吸收氧气,排出二氧化碳。一般药用真菌都是好氧性的。空气中的氧气含量约为2 1 ,二氧化碳含量为o 0 3 。当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时,氧分压降低,过高的二氧化碳浓度会影响药用真菌的呼吸活动。菌丝体的生长对高浓度的二氧化碳表现敏感。1 2 2 5 光线大多数药用真菌的菌丝体生长不需要直射的光线。如果药用真菌在培养时受到日光直射,因日光的紫外线有杀伤作用,加上水分受热急剧蒸发而失水,不利药用真菌的生长。药用真菌在菌丝生长阶段不需要光线,但大部分药用真菌在子实体分化和发育阶段都需要一定的散射光。1 2 2 6 生物因子药用真菌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与周围的环境中的生物如动物、植物、微生物有着密切的关系。1 ) 药用真菌与微生物许多微生物为药用真菌提供必要的营养物质。典型的例子是银耳与香灰菌,银耳芽孢子没有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不能利用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因此不能单独在木屑上生长,只有当银耳芽孢子与香灰菌混合接种时,银耳才能获得由香灰菌丝分解木屑得到的糖分进行正常的繁殖结实。2 ) 药用真菌与植物药用真菌与植物共生,形成菌根。能与植物形成菌根的真菌称为菌根真菌。菌根真菌能分泌吲哚乙酸等物质,刺激根系得生长,促进植物吸收盐类,而植物则把光合作用合成的碳水化合物供给真菌。3 ) 药用真菌与动物动物可以危害药用真菌,它们或吞噬菌丝体,或咬食子实体,从而引起药用真菌产品质量的下降和产量的降低。另一方面,有些动物对药用真菌是有益的。51 3 药用真菌栽培历史有些药用真菌的子实体,也是美味的食用菌。古人在采食这些真菌的过程中,发现某些菌对某些疾病有特殊的功效,同时人们在长期的采食过程中,对其形态特征、生长环境、分布地区及采集时间,做了详细的观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逐渐由采集野生发展为人工栽培,有些种类还总结出了一套较完整的栽培技术,从历代的本草中,都可以查到有关记载的片段。茯苓的栽培起始于南北朝,南宋时期周密著作 :癸辛杂识中较完整地记载了利用菌核作“肉引 培植茯苓。香菇的栽培在我国已有l o o o 多年的历史,是浙江龙泉、庆元、景宁三县千万菇农智慧的结晶。在7 0 0 多年前,菇农就已经知道香菇是一种木腐菌,它需要砍伐后埋入土中使木腐朽,更为突出的是在王祯的 农书中,虽然还未分离出纯种菌种接种,但知道将香菇子实体砍碎为种源,均匀接种已开好的坎中,实际上是一种原始的菌体组织繁殖方法。这一书中记载的香菇段木栽培的方法,已是一套有理论、有实际操作比较完整的香菇栽培工序,在此基础上不断改进完善,成为我国和日本等香菇产区目前推广和采用的技术。1 4 药用真菌在我国传统医药中的应用早在2 5 0 0 年前我们的祖先虽还未能解释一些真菌治病的机理,但己知道用神曲治疗消化不良、饮食停滞、胸膈满闷等疾病,用霉菌治疗疮痈等疾病。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抗生素的发现,才弄清楚某些霉菌对疮痈作用的机理。在传统中医中药中,应用最多的还是一些大型真菌,如灵芝、茯苓、猪苓等例。东汉末年编著的神农本草经共记载中药3 6 5 种,其中就有茯苓、猪苓、雷丸等l o 多种真菌药物。明代名医李时珍编著的本草纲目,载药1 8 9 2 种,其中就有药用真菌4 0 余种,如香菇、马勃、茯苓、猪苓、雷丸、木耳等,并将历代本草中记载的真菌药物归类,说明当时李时珍已经注意到有些药用真菌同时具有食用价值。在清初汪昂的 本草备要中,最早论述了冬虫夏草的药用价值。这些被历代药物学家推崇的大型真菌,是我国传统的真菌药物,迄今仍被广泛应用于医疗临床,并不断有新的发现,使我国医药宝库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1 5 药用真菌在医疗保健事业中的应用1 5 1 药用真菌的化学研究药用真菌的化学研究已经有很长的历史,早在1 0 0 多年前国外学者报道从麦角中分离到毒性物质,后来又发现有生理活性的麦角生物碱。抗生素、真菌多糖对治疗疾病、防癌抗癌生理活性的发现,引起了对药用真菌研究的热潮。我国对药用真菌化学的研究起步较晚,开始于2 0 世纪5 0 年代对麦角的研究,7 0 年代国内的一些研究者对药用真菌的研究逐渐熟悉,特别是对灵芝、蜜环菌、亮菌、冬虫夏草等开展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分离到了他们的有效成分,逐渐赶上了世界对药用真菌化学的研究步伐。近年来先后开发出了猪苓、银耳、香菇、云芝等多种糖制剂并应用于医疗l 隐床。当前,由于分离纯化方法的改进,一些当代先进的新方法、新技术应用于结构测定方面,药用真菌化学研究将进一步深入、更加活跃,将有利于从中找到更多、更好的新的活6性物质,用于我国新药学事业。1 5 2 药用真菌药理学的研究随着医药科学的深入,药用真菌化学研究和药理临床应用,不断有了新的突破。对药用菌的药理的研究越来越深入。1 5 2 1 抗癌作用近年来对多种真菌多糖的抗癌活性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如猪苓、侧耳、云芝、香菇、银耳、茯苓、冬虫夏草、猴头、裂褶茵等多糖,发现这些真菌多糖对某些肿瘤有治疗作用,如猴头菌多糖在临床上治疗胃癌、食道癌等有一定的作用l n l 9 1 。1 5 2 2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灵芝可降低小鼠整体耗氧量,提高耐缺氧的能力,其注射液能够改善胰腺微循环。冬虫夏草也同样具有降低实验动物整体耗氧量,提高耐缺氧的能力。临床上对心梗塞有一定的保护作用。银耳对治疗慢性肺原性心脏病缓解期有较好的效果。1 5 2 3 对肝脏的保护作用香菇多糖对慢性病毒性肝炎有一定的治疗效果。灵芝能够促进肝细胞蛋白质的核酸的合成。云芝、亮菌、树舌、猪苓等在治疗肝炎方面有一定的作用【2 眦引。1 5 2 4 对神经系统的作用冬虫夏草乙醇提取物能抑制小鼠自主活动,延长无、戊巴比妥睡眠打鼾。小剌猴头对中枢抑制剂有协同作用,对中枢兴奋剂有对抗作用。1 5 2 5 抗炎作用银耳、冬虫夏草、蜜环菌、竹黄菌等有一定的抗炎作用。l :5 3 药用真菌在医疗临床中的作用一些药用真菌,除对某种疾病有特殊的治疗效果外,他的作用往往是综合性的。不少药用真菌都有滋补强壮作用,如灵芝、冬虫夏草、香菇等。我国历代医学家都认为灵芝具有滋补强壮,扶本固正的作用,近代临床上,灵芝在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消化不良、神经衰弱、冠心病、肝炎、高血脂症、高血压、白细胞减少症等疾病中均有效果。薄盖灵芝菌丝体和赤芝孢子粉制成的注射液,用于弥漫性或局部性硬皮病、皮肌炎、多发性肌炎、红斑狼疮、斑秃、银屑病等疑难病症都获得了一定的疗效。1 6 药用真菌在活跃农村经济中的作用药用真菌产业的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实现。各产区政府部门都把发展药用真菌列为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的一个重要项目。福建省宁化县赤水镇地处海拔8 0 0 米的山区,2 0 0 5 年利用当地资源的稻草和牛粪,栽培姬松茸2 万平方米,产出姬松茸干品1 2 5 万吨,平均每平方米产量5 2 千克,总产值7 5 万元,成了农村经济支柱产业。药用真菌生产的投入和产出比,一般为l :2 5 ;投入与利润比为l :l 4 。药用真菌具有资源丰富、投资少,男女老少皆可参与的特点,其效益是重粮的3 0 倍,种菜的2 0 倍。而且,我国农村每7年均有大量枝丫碎屑、农作物秸秆、籽壳,通过发展药用真菌生产,充分利用资源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实现选环境经济,解决富余劳动力出路,增加农民收入,是一项值得提倡的“强县富民工程 。1 7 药用真菌发展现状与展望随着药用真菌的药用价值被医疗临床的逐渐认识,需要量逐年增加,对林木的需求量也逐年上升,在一些集中生产的产区,对森林资源的毁坏已引起人们的关注,改变过去单一的段木栽培方法势在必行。由段木栽培过渡到人工代料栽培是近几十年药用真菌人工栽培技术的一项飞跃,品种不断增加,猴头、金针菇等也先后加入了代料栽培药用真菌的行列。化学成分的分析和药理临床观察表明,某些药用真菌的菌丝体与子实体有同样的医疗功效和保健效果。近3 0 年来,随着发酵工业的兴起和发展,利用液体发酵、固体培养方式,生产药用真菌菌丝体制药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菌丝体具有培养周期短的特点,适合于大规模工厂化生产。目前喉头菌、蜜环菌、亮菌、云芝、树舌、安络小皮伞、槐耳、麦角菌、等药用真菌已有较完整的发酵生产工艺,制剂大量投入医药市场、应用于临床。这些是真菌药物生产发展的一个新方向,有很强的生命力。我国近几十年来,对灵芝、猪苓、茯苓、冬虫夏草等药用真菌的化学、药理和临床开展了较深入的研究。通过比较逐步了解了不同种类的药用真菌及在不同发育阶段如子实体、菌丝体、孢子所含的化学成分和生理活性变化结合药理实验寻找出有效成分或有效组分,为提高临床疗效、改进生产工艺,改良药物剂型提供了理论依据。我国药用真菌的生产虽有悠久的历史,但从目前的生产状况看,生产技术、设备、管理水平及产量,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如日本由中国传入香菇栽培技术,但目前我国香菇产量、质量都低于日本,目前,日本已成为香菇最大的出口国家。我国香菇生产单产低、质量差、劳动生产率低,必然要加大生产成本,同时也浪费大量树木资源。我国虽然有较丰富的森林资源,森林是生产药用菌的基物,也是它生长的生态环境条件,如处理恰当、合理利用和积极保护,大力营造速生林,改进栽培技术,规范生产工艺,大力发展工厂化生产管理、选育优良菌株,提高生物学效率,则可互相促进。如果不注意节约使用和有计划地发展林业资源,就会破坏自然生态环境。药用真菌用段木培养的子实体,外观质量较优、价格较高,但毁林较严重。在发展段木栽培的同时,应大力发展人工代料生产。粮食作物的秸秆、麸皮、棉籽壳、甘蔗和甜菜渣、瓜藤、豆秸、锯木屑及树木枝丫等均含有丰富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等有机物质,都适合栽培药用菌;在有些地区把这些有价值的有机物质当作废料处理或烧掉,若把这些农、林、牧、渔业和一些工业废弃的有机物综合利用,则会大大提高它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 8 药用真菌菌糠的利用近年来随着药用真菌生产的发展,大量富含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的农副产品经药用真菌的酶解作用,生产出大量的珍贵的药用真菌,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药用真菌废弃8的培养料,如果处理不当将污染环境,不仅浪费资源,还阻碍了药用真菌生产的顺利发展,并且对人体的健康也有不利的影响。出菇后的废料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药用物质,蛋白含量高,纤维素、木质素降解,是一种饲料资源,也是农业上有机肥料的来源,菌糠的综合利用有着广阔的前景。药用真菌菌康的利用途径目前有以下几种:1 ) 菌糠饲料利用药食用菌栽培废料作为饲料添加剂,饲养猪、鸡、牛、羊、兔等动物都已取得较好效果【2 6 j 。用种菇后的废料养猪增重明显,可大幅度地降低养猪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作物秸秆经食用菌菌体酶解作用,消化率提高,而且菌糠食用安全无毒。2 ) 菌糠肥料菌糠肥料含有机质较高,还含有n 、p 、k 等营养元素以及植物生长促进物质【2 7 1 。菌糠和农家肥相比,除含磷量不及马粪和羊粪外,氮和钾含量均超过猪粪、牛粪、马粪和羊粪。菌糠用作肥料可以使作物增产,还增加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中脲酶和磷酸酶以及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增加土壤中可溶性氮、磷养分,其到对土壤培肥的作用。3 ) 利用菌糠培养食用菌菌糠经过适当处理,可作为食用菌培养料,在大田中进行覆土种植二次出菇。也可以将其打碎后按一定的配比和其他培养料配合起来养其它品种的食用菌。可以起到增产的作用。4 ) 利用菌糠提取农药和激素食用菌菌丝体在生长过程中,能分泌激素类物质和特殊的酶,这类酶能促进植物生长,或抑制植物病害的发生。培养食用菌的废弃料中含有大量食用菌菌丝体,因此,可采用煎煮法、渗滤法和水提取法由菌糠中提取激素类物质或农药。日本采用食用菌下脚料中菌丝浸出物的稀释液或植物激素,喷洒于黄瓜、西红柿等作物上,能促进作物生长,增加产量删。国内目前对这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少。2 桑黄的研究进展桑黄菌是一类大型珍稀的野生药用真菌,近些年来由于其抗癌功能的新发现,已成为药用真菌研究的一个热点,有着广阔的开发应用前景,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对其生物学特性、药用成分和保健功效、生化和分子生物学特点、菌丝体深层发酵、人工栽培以及开发应用等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及成就。2 1 桑黄菌的分类地位桑黄菌在系统分类学上属于担子菌门( b a s i d i o m y c o t a ) ,非褶菌目( a p h y l l o p h o r a l e s ) ,刺革菌科( h y m e n o c h a e 协c e ) ,针层孔菌属( ,协p 砌z 搬) 1 2 9 1 。国内桑黄的异名有多个,与其有关的拉丁学名有盹胁 淞咖而汀玩譬、耽肼疗淞胁如淞和用l p 胁玎淞6 口姗讲。据刘正南叩介绍,桑黄属火木层孔菌,学名应为砒踟l 淞匀弹矗l ,豇岱,鼢8 矗加淞z 触e 凇为针裂蹄。而中科院戴玉成1 3 l 】考证认为,东南亚地区称为桑黄的担子菌并不是砌p 砌2 淞胁如船,其真正的拉丁学名应为胍胁疗搬6 口册斫中文名称为鲍氏层孔菌,而,恢p z ? 锄埘砌陀淞描述于北9美及中南美洲地区。随后张小青提出,可以称为桑黄的有两种:鲍氏层孔菌( 尸锄豇)和火木层孔菌( p 留l l 而们埘) 2 2 桑黄菌的生物学特征2 2 1 桑黄菌的形态特征尸咖五州螂、p 施堋脚、p 砌纪搬三者在宏观和微观形态上有很大的相同和相似之处:子实体多年生、无柄、木质化、蹄形或半球形,颜色黄褐色或深咖啡色,老熟后龟裂。子实层中通常有大量的锥形刚毛存在。菌丝均为二体型菌丝系统,其中尸6 口姗豇的骨架菌丝平行于菌管排列,是其与其他种区分的特征之一。尸施姗讲的担孢子椭圆形,大小为( 3 3 4 5 ) 岫( 2 4 3 5 ) 啪,而p 砌纪淞的担孢子近球形,大小为( 4 3 5 5 )啪( 3 9 4 8 ) 啪,明显比前者大,是两者的本质区别i 豫洲。2 2 2 桑黄菌的生境及分布p 栖哩批喜生于杨、柳、桑、白桦、榉树、杜鹃等阔叶树的树干上造成心材白腐,多年生,东北各原始森林较常见。尸胁蹴淞生于阔叶树腐木干上,产于吉林盘石和通化、辽宁法库、黑龙江苇河和嫩江。p j 一6 铡忧豇主要寄生于丁香属植物,特别是暴马丁香,偶尔也生长在白蜡树属、李属等植物上。在我国中南地区及韩国主要生于桑属植物上,偶尔也生长在其他被子植物上。日本的p 施姗打寄主为丁香属、桑属。、桑黄在国外主要分布在韩国、日本、朝鲜、俄罗斯、菲律宾、澳大利亚、北美、中南美等地。国内集中分布区在黑龙江省东部乌苏里江与兴凯湖之间,西北地区陕西与甘肃交界的“子午岭”自然保护区,东北的长白山林区、哈尔滨与吉林市之间的老爷岭、张广才岭等地。另外,西南各省区亦出产少量的桑树生“桑黄 【3 5 l 。2 2 3 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