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工艺专业论文)小本体聚丙烯β改性及其性能研究.pdf_第1页
(化学工艺专业论文)小本体聚丙烯β改性及其性能研究.pdf_第2页
(化学工艺专业论文)小本体聚丙烯β改性及其性能研究.pdf_第3页
(化学工艺专业论文)小本体聚丙烯β改性及其性能研究.pdf_第4页
(化学工艺专业论文)小本体聚丙烯β改性及其性能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太原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y62 60 01 小本体聚丙烯改性及其性能研究 摘要 本文分别研究了小本体p p b 成核剂、小本体 p p c a c o 。, 小本体p p b 成核剂c a c o 。三类复合体系。在 磷竞纳米改性和传统的1 3 成核剂改性规律的基础上,重 点探讨了两类改性方法之间的联系和协同改性作用。 f 在小本体p p b 成核剂二元体系的研究中,主要比 较了两种不同的小本体0 4 5 、0 7 5 的结晶性能和力学性 能。通过x r d 分析表明,p 成核剂t m b 一5 的加入使小本 体p p 的结晶度提高,并对b p p 有诱导生成作用,同时 发豌对小本体0 7 5 其有较好的增韧效果,但使其强度有 所下降。随成核剂用量的增加,体系的冲击强度明显上 升,但体系韵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却有轻微的下降,当 成核剂用量为o 3 时,体系的冲击强度与纯p p 相比提 高2 倍。可见,利用b 成核剂很难使小本体p p 获得良好 综合力学性能。 在p p c a c o 。二元体系的研究中,探讨了经表面改性 太原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和未改性的纳米c a c o 。对小本体聚丙烯的结晶度、1 3 晶 型含量以及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x r d 分析发现, 纳米c a c o 。加入对p - p p 有诱导生成作用,经偶联剂表面 改性的纳米c a c o 。对小本体p p 具有较好的增韧作用。在 合适的工艺条件下,采用经表面处理过的纳米c a c o 。在 用量为4 、偶联剂( o l 一1 6 1 8 ) 在用量为1 时,二元体 系的综合力学性能最佳,相比纯小本体p p 体系,其拉伸 强度基本保持不变,冲击强度约提高1 5 倍。 在小本体p p b 成核齐u c a c o :;三元体系中,主要研 究岱成核剂与经偶联剂( o l 一1 6 1 8 ) 表面改性后的纳米 c a c o 。对小本体聚丙烯0 7 5 的协同改性作用。分别探讨了 t 3 成核剂对小本体p p c a c o :,体系、纳米c a c o 。对小本体 p p b 成核剂体系结晶度、b 晶型含量以及对其力学性能 。 的影响。在这个三元体系中,纳米c a c o :,主要起增韧作 用,保持b 成核剂添加比例不变,随纳米c a c o ,含量的 增加,体系的拉伸强度有轻微的下降;1 3 成核剂赋予体 系良好的韧性,保持纳米c a c o :;含量不变,体系的冲击 强度随引或核剂添加比例的增加面明显上升。纳米c a c o :; 太原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的存在,并缓减因1 3 成核剂的加入而引起体系拉伸强度 的下降。t 3 成核剂与c a c o 。二者的协同作用使其韧性有 明显的提高。 总之,采用两类改性方法相结合,当1 3 成核剂含量 为0 3 、纳米c a c o 。含量为4 时体系具有较好的韧性, 其冲击强度相比纯小本体p p 提高3 倍。 关键词:小本体聚丙烯,增韧,力学性能,偶联剂 太原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s t u d i e so fbm o d i f i c a t i o n a n d p r o p e r t i e so fs m a l lb a t c hb u l k p o l y p r o p y l e n e a b s t r a c t i nt h i sp a p e r ,s m a l lb a t c h b u l kp p dn u c l e a t o r 、s m a l l b a t c hb u l kp p c a c 0 3a n ds m a l lb a t c hb u l kp p 1 3n u c l e a t o r c a c 0 3w e r es t u d i e ds y s t e m a t i c a l l y o nb a s i so fs t u d yo n t h er e g u l a t i o no fbn u c l e a t o ra n dn a n o c a c 0 3 o ns m a l l - b a t c hb u l kp p , w ep u tg r e a te m p h a s i so nt h ed i s c u s s i o no f t h e r e l a t i o nb e t w e e nt w ok i n d so fm o d i f i c a t i o np r o c e d u r e s i ns m a l lb a t c hb u l kp p bn u c l e a t o rs y s t e m ,t h e p n u c l e a t o rt m b 5w a su s e da st h ei m p a c tm o d i f i c a t i o nf o r d i f f e r e n ts m a l lb a t c hb u l kp p 0 4 5a n dp p 0 7 5i nt h es e c o n d p a r to ft h ep r o j e c t t h e c r y s t a l l i z i n g b e h a v i o ra n d m e c h a n i c a lp r o p e r t i e so fs m a l lb a t c hb u l kp p 0 4 5a n ds m a l l b a t c hb u l kp p 0 7 5w e r ea n a l y z e d t h r o u g hi n v e s t i g a t e do f v 太原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x r d w ef o u n dt h a tb p pw a sf o r m e db ypn u c l e a t o ra n d c r y s t a l l i n i t yw a si m p r o v e d t h er e s u l t ss h o wt h a ts m a l l b a t c hb u l kp p 0 7 5i sb e t t e rt h a ns m a l ib a t c hb u l kp p 0 4 5o n t o u g h e n i n ge f f e c t w i mt h ea d d i t i o no fo 3 bn u c l e a t o r , t h ei m p a c ts t r e n g t ho fp p bn u c l e a t o rc o m p o s i t ei n c r e a s e s a b o u t2t i m e sc o m p a r e dw i t hp u r ep p 。 i ns m a l lb a t c hb u l kp p c a c 0 3 s y s t e m ,w e i n v e s t i g a t e d e f f e c t so fm o d i f i e da n du n m o d i f i e d n a n o c a c 0 3c o n t e n to nt h ec r y s t a l l i n i t y 、b p pa n dt h e m e c h a n i c a lp r o p e r t i e so fs m a l lb a t c hb u l kp p 0 7 5 t h r o u g h i n v e s t i g a t e do fx r d ,w ef o u n dt h a t b p pw a sf o r m e db y n a n 0 2 c a c 0 3 t h em e c h a n i c a lp r o p e r t i e so fs m a l l b a t c h b u l l ( p p c a c 0 3c o m p o s i t e s h o wt h a ts m a l lb a t c h 。b u l k p p 0 7 5e a nb et o u g h e db yt r e a t e dn a n o c a c 0 3i n p r o p e rw a y u n d e rt h ep r o p e rp r o c e s s i n gp a r a m e t e r s ,w i t h t h ea d d i t i o no f4 s u r f a c e t r e a t e dn a n o - c a c 0 3a n do fl t i t a n a t ec o u p l i n ga g e n to l - 1618 ,t h ec o m p o s i t es h o wt h e b e s tm e c h a n i c a lp r o p e r t i e s :t h ei m p a c ts t r e n g t hi n c r e a s e s v 太原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a b o u t1 5t i m e sc o m p a r ew i t hp u r ep pa n dt h et e n s i l e s t r e n g t hd on o t b ec h a n g e d t h et o u g h e n i n ge f f e c t so fs m a l lb a t c hb u l kp p i 3 n u c l e a t o r c a c 0 3c o m p o s i t ew a sa l s os t u d i e d b ya d d i t i o n o fn a n o c a c 0 3 ,t h et e n t i l e s t r e n g t h o ft h e s y s t e m i s u n c h a n g e d ;b ya d d i t i o no f l bn u c l e a t o r , t h ei m p a c ts t r e n g t h i si m p r o v e d - i ns m a l lb a t c hb u l kp p bn u c l e a t o r c a c 0 3s y s t e m ,w h e n t h eb l e n dr a t i oo ft h es m a l lb a t c hb u l kp p p n u c l e a t o r c a c 0 3c o m p o s i t ei s10 0 0 3 4 0 ,t h et w op a r t i c l e s 1 1 南et h eb e s t 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 m e c h a n i c a lm o d i f i c a t i o n e f f e c t ,t h ei m p a c ts t r e n g t hi n c r e a s e s3t i m e s k e y w o r d s :s m a l lb a t c hb u l kp o l y p r o p y l e n e ,t o u g h e n i n g , m e c h a n i c a lp r o p e r t i e s ,t i t a n a t ec o u p l i n ga g e n t 太原理c 犬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第一章文献综述 引言 聚丙烯( p p ) 是当今世界五大通用树脂之一,由于合成工艺 简单、价格低廉,并且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耐化学腐蚀性、耐 热性、易加工成型等特点,因此广泛应用于化工、建材、家电、 汽车等领域,成为产量仅次于聚乙烯和聚氯乙烯的第三大通用树 脂。但聚丙烯本身有很多不足之处:主要是耐冲击性差、特别是 耐低温冲击性差、高温刚度不足、韧度差等,使其应用受到一定 限制,因此对聚丙烯的改性研究已经成为国内外近年来十分重视 的研究领域。 1 1 聚丙烯的改性 由于以上缺点,为了长期使用并扩大应用范围,须对聚丙烯 塑料进行改性。聚丙烯的改性。通常分为化学改性、物理改性和 其他改性。” 1 1 1 化学改性 化学改性是指通过接枝、嵌段共聚,在p p 大分子链中引入其 他组分:或是通过交联剂等进行交联:或是通过发泡剂等进行改 性,出此赋予p p 较高的抗冲击性能,优良的耐热性和抗老化性卜 4 1 。 太原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1 1 1 1 共聚改性 共聚改性是采用高效催化剂在聚合阶段进行的改性。当丙烯 进行聚合时,可通过加入烯烃类单体进行共聚,生产无规、嵌段、 交替等共聚物,以提高均聚p p 的冲击性能及透明性。 1 1 1 2 降解改性 p p 的降解主要是在挤出过程中,在p p 中加入适量的过氧化 物,使聚合物主链断裂,歧化终止。出断裂产生的大分子自由基 可制得用一般化学方法难以制得的熔体粘度低、分子量分布窄、 分子量小、可用于满足高速纺丝、薄膜挤出、薄壁注射制品要求 的p p 。 1 1 1 3 接枝改性 。p p 是非极性聚合物,通过接枝改性可赋予p p 极性,从而改 进p p 的粘接性、涂饰性、油墨印刷性。p p 接枝反应一般采用自 由基接枝。主要的接枝单俸有马来酸酐及其酯、丙烯酸及其酯、 _ 甲基丙烯酸及其酯、丙烯腈、丙烯酰胺等。反应实施的方法主要 是熔融法、溶液法、固相接枝法等。接枝反应的机理大致为:首 先是引发剂在加热时分解生成的活性游离基与p p 接触时,使其不 稳定链打丌,生成p p 游离基,再进行链转移反应而终止。 1 1 1 4 交联改性 p p 的交联早已在工业上应用,但由于p p 结构的原因,交联 比较困难。交联的目的是为了改善形态稳定性、附蠕变性,提高 太原理: 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强度和耐热性以及熔体强度,缩短成型周期。p p 交联的方法有化 学交联和辐射交联,但对于p p ,辐射交联的同时降解也十分严重, 因此辐射交联的效果有限,所以常采用化学交联,通过交联可提 高p p 的力学性能和耐热性。p p 交联的方法可采用有机过氧化物 交联、氮化物交联、辐射交联、热交联。p p 经交联后,既同时具 有热可塑性、硬度高、良好的耐溶剂性、高弹性和优良的耐低温 性能。 1 1 2 物理改性 物理改性是在p p 基体中加入无机材料、有机材料、其他塑料 品种、橡胶品种、热塑性弹性体,或一些有特殊功能的添加助剂, 经过混合、混炼而制得具有优异性能的p p 复合材料。物理改性大 致分为:填充改性、增强改性、共混改性、功能性改性等。 1 1 2 1 填充改性 在p p 树脂中加l 入二定量的无机填料、有机填料来提高制品的 某些性能,并能降低材料成本。填充p p 的无机填料常用:云母粉、 硅酸钙、滑石粉、硅狄石、炭黑、石膏、赤泥、立德粉、硫酸钡 等,常用的有机填料有:木粉、稻壳粉、花生壳粉等。 1 i 2 2 增强改性 增强改性p p 可以取代工程塑料,所选用的增强材料有玻璃纤 维、石棉纤维、单晶纤维和铍、硼、碳化硅等,另外填料改性中 的云母、滑石粉处理好时,也能作为增强材料用。玻璃纤维增强 太原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p p 塑料可分为物理结合型与化学结合型两大类。物理结合型玻璃 纤维增强p p 塑料仅由p p 与玻璃纤维之间的机械粘结力而得较小 的补强效果,化学结合型玻璃纤维增强p p 由于在p p 与玻璃纤维 之间形成了坚固的化学和机械结合,因此增强效果显著,是目前 玻璃纤维增强p p 塑料的主要发展方向。用玻璃纤维增强的特点是 可弘提高耐热温度范围,增强纤维可长可短,增强效果亦与偶联 剂有密切关系。添加玻璃纤维后还可以改进弯曲模量、硬度、负 荷变形温度,特别是尺寸稳定性。用碳纤维增强p p 与用玻璃纤维 增强p p 比较具有力学性能好、在湿态下的力学性能保留率好、导 热系数大、导电性大、蠕变小、耐磨耗性好等优点 5 1 ,其用量f 在 不断增长。为此,人们f 在不断地研究和丌发碳纤维增强树脂。 1 1 2 3 共混改性 共混改性是指用其他塑料或热塑性弹性体与p p 共混,添入 p p 中较大的晶球内,以此改善p p 的韧性、低温脆性和高低温冲 击韧性。常用的改性材料有p e ( 聚乙烯) 、b r ( j i 页t 橡胶) 、e p r ( 乙 丙橡胶) 、e p d m ( z 元乙丙橡胶) 、s b s ( 苯乙烯- 丁二烯一苯乙烯嵌段 共聚物) 、e v a ( z 烯一乙酸乙烯共聚物) 等。 1 2 成核剂改性聚丙烯研究进展 在聚合物材料中,对结晶聚合物而苦,结晶形态、结晶度、 结晶速度和品粒大小直接影响聚合物的加工过程和应用性能。 p p 是结晶性聚合物,内部存在着很大的球晶,不仅造成p p 太原理工大学硕十研究生学位论文 的抗冲击强度很低,还会使制品的后收缩现象严重,严重影响p p 树脂在注塑领域的使用,如果加入成核剂,生成微晶结构的聚丙 烯,对树脂进行改性,实现p p 的高性能化 6 - 1 1 】。 1 2 1 聚丙烯成核剂的改性原理及特性 1 , 2 1 1 成核剂改性原理 在聚丙烯中加入成核剂,可以碍到细微的球晶结构,使原有 的均相成核变为异相成核,增加结晶体系内晶核的数目,使微晶 的数量增多,从而提高结晶度、降低球晶的直径和控制一定的形 态因此可提高聚丙烯的刚性、改进透明性和光泽性、降低成型的 加工温度、缩短成型周期,使p p 性链明显提高。 ( 1 ) 改进聚丙烯机械性能 结晶性的聚丙烯,通常结晶部分的密度会高于非结晶部分, 而且强度优异。若没有成核剂时,结晶性高分子在熔融状态冷却 时即生成结晶,这是自动结晶。而自动结晶产生的球晶不均匀、 不完全。因此受力时在球晶界面之间的结晶部与非结晶部,碎晶 粒的空隙处首先遭到破坏,影响了聚合物的强度。当加入成核剂 时,可控制球晶的生长,使晶核增多,结晶更完善、受力更均匀。 因此可以增进聚合体的屈服强度、冲击强度和表面强度,提高聚 丙烯的机械性能。 ( 2 ) 改进聚丙烯的光学性能 聚丙烯虽属结晶性塑料,但结晶往往不完全,其结晶部与非 太原理 :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结晶部由于折射率不同,容易形成内部光雾,影响其透明性。成 核剂加入后使聚丙烯结晶均质化、微细化,故降低了聚丙烯的雾 度,提高了光泽度,改进了透明性。 ( 3 ) 缩短聚丙烯成型周期 由于在聚丙烯配料中加入成核剂而提高了晶核密度,使结晶 逮度加快,且在较少的过冷状态下就丌始结晶,在较短的冷却时 间内即完成了结晶过程。除此之外,加入成核剂还可降低聚丙烯 成本,减少填充剂用量,扩大聚丙烯的用途,甚至在部分场合可 取代工程塑料。一 1 2 1 2 成核剂的特性 ( 1 ) 成核剂应可以被聚合物润湿或吸附: ( 2 ) 成核剂应溶于聚合物; ( 3 ) 成核剂的熔点应高于相应的聚合物: ( 4 ) 成核荆应能够以细微的方式( 1 1 0um ) 均匀分散于聚合物熔 体中。 - 1 2 2 聚丙烯成核剂的种类 一般来说,催化剂残渣,聚合物触媒残渣及加工时所引进的 机械性杂质,就可以做为成核的开始点。这只是自发成核,不可 能象成核剂一样大幅度提高聚丙烯的性能。聚丙烯成核剂通常分 为三大类:无机成核剂、有机成核剂和高熔点聚合物。无论是何 种成核剂,在使用时都必须满足如下条件;其一,在聚合物熔点 太原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时不溶解:其二,能均匀地分散在聚合物熔体中;其三,成核剂 微粒大小和聚合物结晶粒大小相近,形态相似;其四,低毒或无 毒。 1 2 2 1 无机成核剂 无机成核剂丌始较早且价廉,成核作用较有机成核剂成核作 用弱。主要有滑石粉、炭黑、各种硅胶等一些填料。主要缺点是 和聚丙烯容易产生两相,缺乏亲和性,导致p p 性能降低,影响高 透明性,使p p 应用受到限制。 1 2 2 2 有机成核剂 有机成核剂一般分为n 晶型成核剂和b 晶型成核剂。其中n 晶型成核剂通常具有良好的增透效果,因此也称为成核透明剂或 增透剂。市售a 晶型成核剂主要品种包括二苄叉山梨醇( d b s ) 类化 台物、磷酸酯盐类化合物、苯甲醇、取代苯甲酸盐类化合物以及 脱氢枞酸松香树脂类等。b 晶型成核剂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型 成耘剂,市售品种不多,处于市场培植阶段,是成核剂发展的重 : 要方向。b 晶型成核剂主要是脂肪二元酸盐类化合物和芳香二酰 胺类化合物。 1 2 2 3 高熔点聚合物成核剂 高熔点聚合物成核剂是八十年代木爿丌始引入聚丙烯制品中 的,到目前为止单的高熔点聚烯烃成核剂商业品种应市的很少 主要品种有聚乙烯基环己烷,聚乙烯戊烷等。 1 2 3 成核剂改性聚丙烯 太原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p p 的晶体形态有n 、b 、y 、8 和拟六方态5 种,其中以n 和1 3 晶型较为常见。商品p p 中主要含有最稳定的a 晶型;1 3 晶型 要在特定条件下才易生成;由于其独特的结晶形态,具有a 晶型 不可比拟的韧性。添加不同的成核剂可以达到不同的结晶要求, 例如:n 成核剂的加入能细化球晶尺寸、增大结晶度、提高透明 性缩短成型周期;1 3 成核剂的加入能显著提高材料的韧性等。 钱欣研究了a 和1 3 成核剂对聚丙烯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 表明:o 成核剂的加入使聚丙烯结晶度增大,从而使刚性增加, 冲击强度总体呈下降趋势;b 成核剂的加入使聚丙烯中b 晶含量 大幅度地提高,b 晶独特的束状聚集结构在受力时产生裂纹带, 从而使拉伸强度和拉伸模量下降,而韧性大大增加;在0 成核剂 质量分数为o 6 时,简支梁缺口冲击强度和断裂伸长率达到最大 值,皆为聚丙烯的两倍多。 窦强等b 】研究了含0 2 5 1 3 晶型成核剂( 酰胺化合物) 的聚丙 、 烯z 3 0 s 及其纤维的力学性能、晶型结构和微观形态。通过纺丝 拉仲实验和力学性能测试、广角x 射线衍射分析、s e m 观察,发 现成核改性后生成了1 3 晶型聚丙烯( k 值约为7 5 3 ) ,抗冲性能大 幅度提高。b 品型聚丙烯在纺丝卷绕过程中发生了b 晶型一a 晶 型转变,纤维中产生约1 0 微孔隙,改性纤维的力学性能有所降 低。 范文春等 m 1 研究了o 晶型成核剂及其用量对不同牌号聚丙烯 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对其进行了j 下交偏光显微镜观察、d s c 和大 角x 射线衍射分析。研究表明:添加b 成核剂后,聚丙烯品型由 太原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n 晶型向p 晶型转变,韧性大大增强,用量在o 6 时,均聚聚丙 烯悬臂梁冲击强度提高了4 倍左右,达到最大值,而共聚聚丙烯 的增韧效果不是很明显。 施红伟等1 5 1 研究了成核剂1 , 3 :2 , 4 一对二乙基苄叉山梨醇 ( e d b s ) 对聚丙烯及其乙烯共聚物的结晶行为和结晶形态的影响, 并对其薄膜进行了光学性能的表征。结果表明,添加少量( 质量分 数o 5 ) 的成核剂,使聚丙烯样品的结晶温度大大提高,结晶度 明显增加。而对于乙烯共聚聚丙烯样品,添加少量( 质量分数o 5 ) 成核剂,不仅使其整体结晶温度大大提高,结晶度增加,而且明 显强化了低有序部分的结晶。少量成核剂的加入,使聚丙烯及其 共聚物的球晶尺寸明显缩小,薄膜的透光性和雾度显著改善。 黄兆阁等研究了聚丙烯( p p ) 成核剂共混物的结晶形态及 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加入成核剂后,提高p p 的结晶温度,加快 d 了结晶速度,使p p 球晶细化;成核剂用量在o 0 2 份之问时, p 期冲击强度、拉伸强度、硬度、热变形温度均随成核剂用量的 增加而提高。 徐涛等1 7 1 对加入有效成核剂( 加入量为o 1 2 o ) 的聚丙烯 材料进行了缺口冲击实验,发现其冲击强度在成核剂加入量o 4 处出现极大值,通过测定其结晶度和球晶尺寸的变化发现,当有 效成核剂加入量小于0 4 时,随加入量增大,球晶尺寸呈下降趋 势,结晶度呈上升趋势;当有效成核剂加入量大于o 4 时,随加 入量增大,球晶尺寸的下降趋势变小且逐渐趋于稳定,而结晶度 仍呈上升趋势。另一方面,通过断口观察和分析发现,其断面形 太原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态特征参量一一扩展区的断面分形维数随成核剂加入量的变化与 结晶形态和冲击强度的变化相对应,即在成核剂o 4 0 o 由u 入量处出 现极大值。实验结果分析表明,通过加入某种有效成核剂与p p 共混,其结晶形念的变化与其冲击强度的变化相对应,并且这种 对应关系通过断面特征形态尺寸的变化反映出来。 曹玉荣等【1 8 l 用静态超声辐照装置,研究了超声对聚丙烯及聚 丙烯成核剂体系结晶行为的影响。通过宽角x 射线衍射分析,发 现超声会引起p p 结晶度、晶面间距、晶型及晶粒尺寸等发生变化。 而且超声辐照使p p 、p p 苯甲酸钠体系出现了0 晶,而p p 滑石 粉体系虽无b 晶生成,超声却使其。晶的( 0 4 0 ) 晶面生长有择优 性。超声作用对p p 微晶尺寸的影响与成核剂种类及晶面择优生长 有关。 雷军庆等 j 运用共混法合成了不同结晶形念的聚丙烯,并通 过扫描电镜及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探讨了不同结晶形态对p p 熔体 流动速率、热学性能、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不 同类型的成核剂,可以改变p p 的结晶形态并影响其物理性能。n 型结晶形念可增强p p 的拉伸性能和挠曲强度,即刚性的硬度有所 加大:0 型结晶形态可增强p p 的缺口冲击强度及热变形温度。在 一定范围内,添加成核剂可改进p p 的熔体流动速率值。 g u p t a a k 等【2 0 】用示差扫描量热仪( d s c ) 和广角x 射线衍射 法( w a x d ) 研究了不同分子量聚丙烯b 晶相的结晶和熔融行为。不 同分子量聚丙烯b 晶相均存在一最佳结晶温度,且此温度不随分 子量的变化而改变。b 晶帽的结晶速率、b 晶相的相对含量和聚丙 o 太原理i :人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烯的结晶度都跟分子量有一定的关系,在同一结晶温度下,低分 子量聚丙烯8 晶相的结晶速率比高分子量样品快,但其b 晶相的 相对含量和结晶度却比高分子量样品低。 1 3 无机纳米材料改性聚丙烯研究进展 1 3 1 无机纳米粒子的表面改性 纳米材料是二十世纪自然科学上的一大新发现。纳米材料是 指颗粒尺寸在1 1 0 0 n m 的超细材料,这种特殊的结构使其具有 了体积效应、表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宏观量子效应、介电限 域效应1 ,这些效应引起它奇异的力学、电学、光学、热学、化 学活性等特性,使其广泛应用在航空、电子、化工等领域。但是 山于纳米材料的品粒小表面曲率大等特点,所以存在于品粒表 面无序排列的原子数远大于晶念材料中表面原予所占的百分数, 并且在同一纳米态晶粒内还存在各种缺陷,使其在常温下极易团 聚。就填充聚丙烯( p p ) 而占,由于聚丙烯( p p ) 是非极性高聚 物,而纳米粒子同之相比极性差异很大,相容性差。因此如果对 纳米粒子不进行表面处理,将很难得到性能优良的聚丙烯( p p ) 纳米复合材料。 纳米粒子的表面改性根据表面改性剂与粒子表面之间有无化 学反应,可分为表面物理吸附、包覆改性,机械化学改性和表面 化学改性。 1 3 1 1 表面物理吸附、包覆改性 太原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表面物理吸附、包覆改性是指两组份之间除了范德华力、氢 键相互作用外,不存在离子键或共价键作用。物理改性是靠电荷 的吸引而凝聚,所以大小粒子的结合不牢靠,经常需要诸如包埋、 吞没等后续处理。按工艺不同,主要有以下几种: ( 1 ) 沉积法改性 利用有机或无机物在粒子表面沉积一层包裹层,以改变其表 面性质。王训等以水合a 1 2 0 3 、s i 0 2 、f e 2 0 3 对自制的t i 0 2 纳米 进行沉积表面改性,并对温度、用量、p h 值对改性的影响进行了 实验研究,发现高温、低用量的改性有利,而不同改性剂对p h 值有不同要求。 ( 2 ) 外膜层改性 在粒子表面包上一层其他物质膜,使粒子表面特性发生改变。 般在颗粒表面形成单粒子膜或多分子、多粒子层膜。其处理方 法主孳采取微乳液法或反胶束法。对纳米粒子的表面处理,通常 与制备过程同掘进行。孙秀果等【2 3 1 利用表面包覆技术,在t i 0 2 的 表面形成致密的s i 0 2 膜。讨论了s i 0 2 包覆纳米t i 0 2 的作用机理 _ 和包覆工艺条件,并对包覆后的t i 0 2 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 z 3 0 0 0 z a t a 电位与粒度分前i 仪分别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包覆 后的t i 0 2 表面状态发生了变化,t i 0 2 在水溶液中的分散性能得到 明显的改善。 ( 3 ) 高能量法表面改性 无机纳米粒子表面有许多官能团,利用电晕放电,紫外线, 等离子体放射线对粒子进行表面改性。这一方法的技术复杂、成 t2 太原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本高,因此应用比较少。 1 3 1 ,2 机械化学改性 在粉碎过程中,利用机械应力对粒子表面进行激活,以改变 其表面晶体结构和物理化学结构。由于晶格发生位移,内能增大, 在外力作用下,填料表面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达到表面改性的 目的。机械法改性具有反应过程易控制、可连续批量生产等优点, 但同时易造成无机粒子的晶型破坏,使包覆不均匀。王林江等1 2 习 用硬脂酸类改性剂对碳酸钙进行超细粉碎与表面改性一体化研 究,结果表明,在机械力作用下产生的碳酸钙表面活性高,有利 于提高改性效果;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原碳酸根离子的特征峰明 显加宽,红外光谱中也出现了改性剂中的亚甲基键的振动吸收。 这一研究结果表明,碳酸钙粉体与改性剂之间进行了表面化学吸 。附反应。 1 3 1 3 表面化学改性 利用具有表面活性的有机官能团与纳米粒子表面层原子发生 化学吸附或化学反应,使表面活性荆覆盖粒子的表面。常用的表 面改性剂有:硅烷偶联剂、钛酸脂偶联剂、铝酸脂偶联剂、铝钛 复合偶联剂、硬脂酸、有机硅等。表面化学改性是常用的方法 如果与低分子分散荆配合效果更好,因为分散剂能降低无机纳米 粒子的表面能,改善其分散状况,但不能改善填料粒子和基体的 界面结合,而偶联剂则可以和基体有强有力的相互作用。t e o f i l j e s i o n o w s k i 等l 6 1 研究了硅烷偶联剂表面改性s i 0 2 粉体,他们分别 角疏基硅烷、乙烯基和氨基偶联剂对s i 0 2 进行了表面处理。分析 、 l 太原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测试表明,前两者处理后粒子的疏水性增加,表面羟基数目大量 减少,导致二次团聚减少:而氨基硅烷偶联剂却没有这样的效果, 这主要是因为后者分子结构中的氨基除了与s i 0 2 表面的羟基反应 外,还形成了分子间氢键而又引起粒子的团聚。 就目前看来,纳米粒子表面改性的方法比较多,但能根本上 解决其团聚的方法还比较少,并且由于纳米粒子表面改性涉及众 多学科,其改性机理、改性方法、改性效果表征均不完善,须进 一步研究探讨。 1 3 2 聚丙烯纳米改性 对聚丙烯( p p ) 进行纳米改性的方法有溶胶一凝胶法改性、 表面处理改性、插层法改性和共混改性等。在众多的改性方法中, 共混改性是最常用的方法。共混法是将纳米粒子与材料的合成分 步进行,其优点是合成过程中可以控制粒子的形态、尺寸,但粒 子的分散是其难点。因此,控制粒子的尺寸及尺寸分布是其成败 的关键。共混改性有几种典型的方法:熔融共混、溶液共混、乳 液共混、机械共混四种,其中熔融共混是最简单的一种方法,它 是先对纳米粒子进行表面处理,防止其团聚,再加入聚合物中, 在熔融状态下共混,其关键在于防止团聚。 赵红英等【2 7 采用熔融共混以及先混炼再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 p p 纳米c a c 0 3 及p p 共聚物( p p r ) s b s 纳米c a c 0 3 复合材料, 通过力学性能测试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及c a c 0 3 粒子的分散状 况。结果表明当c a c 0 3 粒子的质量分数分别为4 和8 时,两种 太原理j :大学硕:卜研究生学位论文 共混体系的冲击强度达到最大值,分别为5 1 8 k j i m 2 和5 9 1 4 k j m 2 。 c a c 0 3 粒子在体系中能够达到纳米级分数。复合材料的冲击断面 观察证明材料的增韧是由于基体发生屈服所致。 任显诚等1 2 s l 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了p p 纳米c a c 0 3 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测试表明,纳米c a c 0 3 在低含量下( o 5 一5 ) 可以使 聚丙烯冲击强度提高3 - 4 倍,同时保持其拉伸强度和刚度。通过 对填充复合材料的冲击断面观察及断口损伤分析证明了材料的增 韧是出于基体发生大面积屈服所致。 z o n g ,m z 等将纳米c a c 0 3 、s i 0 2 与有机单体苯乙烯、甲基 丙烯酸甲脂等共混进行辐射处理后跟聚丙烯熔融挤出制得纳米复 合材料。研究发现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屈服强度、断裂 申长率 等力学性能有大幅度的提高。 m a s a o 等1 3 0 】采用直接分散法制备了纳米s i 0 2 填充聚丙烯纳米 塑料,研究了不同粒径的纳米s i 0 2 填充聚丙烯的效果。对所使用 的3 种纳米s i 0 2 ,在一定的填充量范围内,纳米塑料的拉仲强度 均高于纯聚丙烯,有明显的增强效果。对颗粒尺寸分别为1 4 n m 、 4 0 h m 的研0 2 纳米粒子,随填充量的增加,纳米塑料的剪切屈服强 度逐渐增大。在相同填充量下,粒径越小,纳米塑料的拉伸强度越 大。对于这种现象,m a s a o 等用修正后的分散强度理论进行了解 释。 杨军等1 研究了将粒径是1 0 0 纳米的超细碳酸钙经偶联剂处 理后,填充聚丙烯( p p ) 的拉伸性能和结晶行为。结果表明:纳 米c a c 0 3 的加入增加了p p 的杨氏模量,降低了p p 的断裂伸长率。 太原理【: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s e m 照片显示偶联荆的作用改善了纳米c a c 0 3 ,p p 的界面粘接性 能,w a x d 分析表明,纳米c a c 0 3 的加入提高了p p 的结晶度。 y s t h i o 等【3 2 1 用7 0 纳米、o 7 微米和3 5 微米三种平均粒径不 同的c a c 0 3 填充聚丙烯。研究了这三种填充物对聚丙烯力学性能 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纯p p 相比它们的力学性能都有所提高,其 中纳米c a c 0 3 改性聚丙烯的性能最明显,其i z o d 缺口冲击强度比 纯p p 提高了4 倍。过量填充c a c 0 3 的复合材料比纯p p 易发生裂 纹。 王旭等i ”1 将纳米c a c 0 3 、高密度聚乙烯与聚丙烯( p p ) 共混 制备了p p 2 i i i 米c a c 0 3 h d p e 复合材料。研究了纳米c a c 0 3 、高 密度聚乙烯含量对聚丙烯( p p ) 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纳 米c a c 0 3 、高密度聚乙烯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先增 大后降低的趋势。纳米c a c 0 3 含量在5 时达到最大,缺口冲击 强度在纳米c a c 0 3 含量为4 时达到最大。s e m 照片证明复合材 料断口为韧性断裂,t e m 照片证明纳米c a c o ) 含量在2 时可在 基体中达到纳米级分散。 吴唯等? 4 1 采用自制的分散剂对纳米s i 0 2 进行表面处理,再与 粉碎的粒状聚丙烯( p v ) 、三元乙丙橡胶( e p d m ) - - 起在高速混合机 上预混合,然后将预混料在日本产池贝p c m 3 0 双螺杆挤出机上熔 融共混,并挤出造粒,制备了p p 纳米s i 0 2 e p d m 纳米塑料,发现 e p d m 的加入可使拉伸强度有所提高,同时冲击强度有明显的提 高。当纳米s i 0 2 含量为2 3 时达到最大值。此外,纳米s i 0 2 还可提高聚丙烯的结晶温度和结晶速率,并使球晶细化。 太原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陶国良等1 3 5 1 用纳米t i 0 2 来改善聚丙烯的性能,发现添加 l 2 的纳米t i 0 2 后,可以明显改善聚丙烯的拉伸强度和冲击 性能,同时其耐紫外光老化性能也大大提高。 李良训等【3 6 1 分别以纳米t i 0 2 、纳米s i 0 2 为添加剂与聚丙烯共 混,利用它们能吸收、反射紫外线的特性,赋予聚丙烯纳米塑料以 抗紫外线性能。当纳米t i 0 2 的质量分数为o ,3 、纳米s i 0 2 的质 量分数为o 5 时,聚丙烯纳米塑料的抗老化性能均得到明显改 善,并且使用纳米t i 0 2 时,比使用纳米s i 0 2 的效果更好一些。 叶春民等1 3 7 】用粒径为2 0 n m 的y 2 0 3 粒子对聚丙烯进行填充改 性,发现y 2 0 3 纳米粒子对聚丙烯的a 一晶和t 5 一品均有明显的成核 作用,且能够改变聚丙烯的晶型促进生成部分b 晶,还可大大 提高聚丙烯的结晶速率,提高聚丙烯的起始结晶温度和终了结晶 。温度。 王立新等1 3 8 研究了不同粒径的纳米c a c 0 3 填充聚丙烯塑料, 发现15 0 n m 。碳酸钙填充聚丙烯时,冲击强度由18 k j m2 提高到 7 4 k j m2 而用7 n m 和4 0 n m s i 0 2 填充的聚丙烯纳米塑料,其拉伸 强度均高于纯聚丙烯。 李远等【3 9 】研究了不同分散剂对纳米c a c 0 3 在聚丙烯纳米塑 料中的分散效果以及加工工艺条件对聚丙烯纳米塑料的影响,发 现纳米c a c 0 3 用硬脂酸进行表面处理后,聚丙烯纳米塑料的冲击 强度随纳米c a c 0 3 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增加,且在纳米c a c 0 3 质量 分数为3 0 v o 时达到最大值。超分散剂c h l a 则对纳米c a c 0 3 的 分散作用更为显著,使聚丙烯纳米塑料的冲击强度有大幅度的提 太原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高,且在完全塑化的前提下,超分散剂c h l a 使纳米c a c 0 3 在 聚丙烯中的分散效果随转速的提高而提高,从而使聚丙烯纳米塑 料具有较好的加工性能。 s w s h a n g 等4 0 一2 1 系统地研究p p s i 0 2 复合材料,发现对于 1 4 n m 的s i 0 2 填充p p 体系,当体积分数小于15 时,复合材料的 拉伸强度大于纯p p 的,在体积分数为4 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 为最高,约为基体的两倍。 姜苏俊等4 3 1 研究了纳米c a c 0 3 和e p d m 接枝马来酸酐对聚 丙烯的协同增韧作用,发现当其用量均为5 时,抗冲击性能有很 大的提高,为5 纳米c a c 0 3 增韧改性的聚丙烯纳米塑料的3 倍。 作者认为,这是因为纳米c a c 0 3 和e p d m 接枝马来酸酐之间发生 了物理化学作用,形成一种硬核软壳型的新核壳结构,与一般的 硬壳软核型的核壳增韧剂完全不同,从而表面出显著的协同增韧 作用。 l u iz 等首先在纳米c a c 0 3 、纳米s i 0 2 粒子上辐射接枝聚 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乙烯基乙酸酯、丁基丙烯酸酯等单体, 再通过熔融共混弦制备了聚丙烯纳米塑料,结果纳米塑料的刚性、 韧性同时得到增强,材料的屈服强度、断裂伸长率、冲击强度等 力学性能都有所提高。 总之,由于纳米复合材料的纳米尺寸效应、大的比表面积以 及强的界面相互作用、其性能优于相同组分常规复合材料的性能, 因此制备纳米复合材料是获得高性能复合材料的重要方法之一。 太原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1 3 3 无机纳米粒子改性机理 1 3 3 1 影响p p 纳米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重要因素: 无机刚性粒子填充p p 的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与许多因素有 关。无机纳米粒子的加入引起聚丙烯本身的聚集态结构的变化: 无机纳米粒子的加入使聚丙烯结晶度的大小发生变化、晶粒尺寸 和晶型也产生变化。 ( 1 ) 无机刚性粒子在基体中的分散质量 欧玉春讨论了无机刚性粒子增韧增强塑料的条件。无机粒 子经过螺卡t 或机械剪切作用添加到聚合物熔体中,可能形成3 种 无机粒子分散的微观结构状念。其一,无机粒子在聚合物中形成 第二聚集结构,在这神情况下,如果无机粒子的粒径足够小( 纳米 级) ,界面结构良好,则这种结构具有增强效果。其二,无机粒子以 无渤分散状态存在,有的聚集成团,有的以个别分散形式存在,这 种分散形式既不能增强也不能增韧。其三,无机粒子均匀而个别 地分散在基体中,既能增强,抛i 能增韧。 ( 2 ) 基体树脂的性质 基体树脂的性质包括它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分布、 结晶性能等。傅强等1 4 6 1 研究表明,当基体的韧性小于某一值时, 刚性粒子对基体几乎没有增韧作用,这是由于刚性粒子增韧与弹 性体增韧的机理不同,刚性粒子仅仅通过促进基体发生屈服和塑 太原理一i :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性变形来吸收能,所以要求基体具备一定塑性变形的能力,也即 要求基体具备一定韧性。 ( 3 ) 无机刚性粒子的大小及用量 一般使用大粒径刚性粒子易在基体中形成缺陷,尽管能提高 体系硬度和刚度,却降低了强度和韧性,只有当粒径小于一定尺 寸时,爿能起到增韧聚合物的作用。粒径越小,表面缺陷少,非 配对原子多,与聚合物发生物理和化学结合的可能性大,增强了 粒子与基体的界面粘结性,增韧效果越好。但粒度过小,颗粒问 作用过强,容易聚集成团,不利于增韧。如果刚性粒子的填充量 太小,分散浓度太低,它们吸收的塑性变形很小,这时承担和分 散应力的主要是基体,不能起明显的增韧作用,随着粒子含量增 大,共混体系的冲击强度不断提高。但当填料加入量达到某临 界值时,粒子问过于接近,材料受冲击时产生微裂纹和塑料变形 太大c 几乎发展成宏观应力丌裂,使冲击性能下降。即填料的加 入量存在一最佳值。 ( 4 1 界面粘接性的影响 为使在刚性粒子的赤道面上产生强应力,必须使基体与填料 界蕊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