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传统婚俗的各种仪式礼仪 中国传统的婚庆礼仪与习俗 “掀起你的盖头来,让我们看看你的脸。”大花轿、红盖头,红绸带?几百年来,中国的新娘都在红色的嫁妆、红色的花轿、红色的龙凤袍、红色的利市?在一片大红双喜的海洋中羞答答地嫁作新人妇。 尽管现在时髦的年轻人结婚的方式越来越前卫、另类,但中国人千百年来的传统却还是在现代的年轻人中流传。我们为什么不按照古老的方式结婚,在这场“复古”的婚礼中重温几乎被我们遗忘的老规矩旧风俗?其实那些东西未必就已经过时,反而在越来越工业化的都市里,一场传统的婚礼正是一场温馨的体验。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最古老的誓言,最古老的仪式,才最让人难以忘怀。 婚礼前的礼仪 1.送聘礼:婚礼前,男方就要到女方家送迎亲的聘礼。广州的风俗是要送鸡(意味着有生气)、椰子(有爷有子,天伦之福)、礼饼(送给女方的亲戚),而且还要送礼金,意味着男方家有钱,会让女子嫁过去享福。 2.回礼:女方家也会接着回礼,礼物包括槟榔(意味着新郎)。 3.安床:在结婚前一晚上,女方会找一个有福气的男人(家庭美满,父母健在,有儿子)来安新房的新床,并且把花生、红枣、核桃等意味着早生贵子等好意头的食品放在床头。 4.嫁妆:新娘会在出嫁前,把娘家准备的嫁妆装在一只红皮箱里,等到第二天带到婆家去。 5.上头:结婚前晚,会选择一个吉时去拜神,拜天地,祈求幸福,并且会通知男方在同一时间拜。 6.梳头:新娘会请一个有福气的长辈来给自己梳头。 7.吃汤圆:意味着可以圆满成婚,圆满幸福。 婚礼当天的礼仪 1.迎亲;婚礼上午,男方的接亲队伍就要来女方家接亲了。现今,接新娘是整个婚礼的一大高潮。第一关便是“入门”。若要顺利接得美人归,必须经过一连串智力及体能测试,必要时还加上歌情话,但最重要的还是丰厚的“开门利市”,众姊妹满意后才开门。新郎应以花球迎娶新娘(新娘不可自制花球)。 2.找红鞋:新郎会在接新娘的房间里找给新娘穿的红鞋子,给新娘穿上后才能把新娘带走。 3.敬茶:新人再向双亲奉茶跪拜(若依照旧式俗例,新人未到男家拜见翁姑之前,不可 跪拜,即新人应站着奉茶给女方父母。不过现时已没有这么讲究,想跪便去跪,以示心意)。 4.撑红伞、撒米:由伴娘撑红色伞伴新娘新郎出门,并且会边走边撒米给鸡吃,以免鸡啄到新娘。 5.绕吉祥路:迎接新娘的车必须绕着市区的吉祥路名的路走一圈。如吉祥路、惠福路等有好听吉祥之名的路。 6.过门:过门指新娘由女家出门后正式踏入男家,拜见翁姑及男家其他长辈。 7.婚礼:到酒店举行仪式,有司仪会主持仪式。 8.敬客:酒宴开始之后等到上鱼的时候,新娘换上传统的龙凤褂给客人敬茶。 9.入洞房:酒宴结束后新人会和一些朋友开始去新房参观或者娱乐。 10.回门:三朝回门指在婚后第三天,新妇由夫婿陪同,带备烧猪及礼品回娘家祭祖。 找专业的婚庆公司帮忙 对于很多想举办传统婚礼,但又害怕繁琐的礼仪的年轻人结婚该怎么办?身为婚庆公司经理的琪琪自然就推荐他们找专业的公司为他们操办。 其一,俗话说“大姑娘上轿头一回”,第一次,谁都没有经验,又要红火、喜庆,自然是找专家指点,所以婚庆公司就成了首选;其二,年轻人好面子,宏大的场面、欢快的氛围,够气派。如果自己办,不是人手不够,就是策划不周详;其三是时间紧、任务重,就算自己什么都能准备,仅凭两家之力得忙活到猴年马月啊;其四,人们太过重视,这是传统思想的延续。过去的婚礼哪个不闹他三天?现在就挤在一天,甚至半天里,更追求完美、讲究,要从思想上重视起来。即使不采用传统方式,至少也要领会传统精神吧。总而言之,婚庆公司在各方面几乎都能做到最好,因此,不能不用。 而她最后提醒要举办婚礼的新人,一定要有周全的结婚预算,因为婚礼中意外开支的地方很多,要做好经济上与心理上的充分准备。 中国传统婚俗知识 一、传统婚俗仪式 1.三书六礼 聘书:订亲之书,男女双方正式缔结婚约。纳吉(过文定)时用。 礼书:过礼之书,即礼物清单,详尽列明礼物种类及数量。纳征(过大礼)时用。迎亲书:迎娶新娘之书。结婚当日(亲迎)接新娘过门时用。 纳采:古时婚礼之首,属意女方时,延请媒人作媒,谓之纳采,今称“提亲”。问名:男方探问女方之姓名及生日时辰,以卜吉兆,谓之问名,今称“合八字”。纳吉:问名若属吉兆,遣媒人致赠薄礼,谓之纳吉,今称“过文定”或“小定”。纳征:奉送礼金、礼饼、礼物及祭品等,即正式送聘礼,谓纳征,今称“过大礼”。请期:由男家请算命先生择日,谓之请期,又称“乞日”、今称“择日”。亲迎:新郎乘礼车,赴女家迎接新娘,谓之亲迎。 2、说媒 封建社会男女“授受不亲”,强调“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上无媒不成亲”。男女双方一般都要经人从中说合,才能“结丝罗”, 3.换庚谱 媒人提亲后,若男女双方八字相合,没有相冲,便互相交换两家的庚谱,作为订亲的最初凭据。 4.过文定 为“过大礼”之前奏,通常在婚礼前一个月举行。男家择定良辰吉日,携备三牲酒礼至女家,正式奉上聘书。 5.过大礼 订亲之最隆重仪式,约在婚前十五至二十天进行。男家择定良辰吉日,携带礼金和多种礼品送到女家。 6.安床 择定良辰吉日,在婚礼前数天由好命佬将新床搬至适当位置。然后,在婚礼之前,再由好命婆负责铺床,将床褥、床单及龙凤被等铺在床上,并撒上各式喜果,如红枣、桂圆、荔枝干、红绿豆。安床后任何人皆不得进入新房及触碰新床,直至新人于结婚当晚进房为止。 结婚当晚,新人进新房后可让小孩在床上食喜果,称为“压床”,取其百子千孙之意。 新郎的同辈兄弟可以闹新房,古时认为“新人不闹不发,越闹越发”,并能为新人驱邪避凶,婚后如意吉祥。 7.嫁妆 收到大礼后,女家的妆套须最迟于结婚前一天送到男家。这批大箱小箱的嫁妆,为女家身份与财富之象征。嫁妆除珍贵的珠宝首饰外,主要是一些象征好兆头的东西,如:剪刀(蝴蝶双飞)、痰盂(子孙桶)、尺(良田万顷)、片糖(甜甜蜜蜜)、银包皮带(腰缠万贯)、花瓶(花开富贵)、铜盆及鞋(同偕到老)、龙凤被、床单及枕头一对、两双用红绳捆着的筷子及碗(有衣食)、七十二套衣服,用扁柏、莲子、龙眼(丰衣足食)。 8.上头 男女双方在婚礼前夕,择定良辰(男方要比女方早半个时辰,即一小时前),进 行上头仪式。这种仪式须由“好命佬”及“好命婆”(分别是男女双方的长辈或亲友,择父母子女健在,婚姻和睦者)在男女双方各自家中举行。 一对新人均要穿上睡衣,女方应选择一个看见月亮的窗口案上,燃起龙凤烛,点起清香一炷,连同莲子、红枣、汤丸三碗,每碗六个或九个、生果、烧肉及鸡心向天参拜。男女双方并要准备尺、镜、剪刀、即所谓“龙头镜、较剪尺”,取其光明继后之意,让“好命佬”及“好命婆”替新人梳头,一面梳,一面说:一梳梳到尾,二梳梳到白发齐眉,三梳梳到儿孙满地,四梳梳到四条银笋尽标齐。上头象征一对新人已步入“成人”阶段,并祝福他们同偕白首。 9.迎亲 现今,接新娘是整个婚礼的一大高潮。新郎在戥串石的陪同下,携着花球迎接新娘。当抵达女家后,第一关便是“入门”。若要顺利接得美人归,必须经过一连串智力及体能测试,必要时还加上歌情话,但最重要的还是丰厚的“开门利是”,众姊妹满意后才开门。入门后须留意的地方包括:姊妹接过开门利是后,应从中抽出一成至五成封回利是给男家兄弟,上写“姊妹茶点金”。新郎应以花球迎娶新娘(新娘不可自制花球)。 新郎顺利入门后,姊妹应以茶点招待兄弟。开门后,新娘应由大姐或伴娘带领出来交给其父亲,再由父亲交给新郎,正式行夫妻见面礼。新人先拜天地,再拜祖先。新人再向双亲奉茶跪拜(若依照旧式俗例,新人未到男家拜见翁姑之前,不可跪拜。即是新人应站着奉茶给岳父岳母。不过现时已没有这么讲究,想跪便去跪,以示心意)。新娘准备两封利是,分别为威旺金及满堂利是,过门后交予家姑。 10.出门 在露天地方,由大姐或伴娘撑起红伞护着新娘,意指开枝散叶。大姐及众姊妹一边行,一边向上空、伞顶及花车顶撒米(可加红绿豆),用来“喂金鸡”,意思指鸡啄米后便不会啄新娘。吉时,女子出门时须由大姐背着上花轿,据说新娘双足是不可沾地的,否则便会带来麻烦。但现时即使有大姐陪同,也是自行步上花车的。最后上花车前,新娘子应向送行的亲友鞠躬,以示谢意。 11.过门 过门指新娘由女家出门后正式踏入男家,拜见翁姑及男家其它长辈。 12.三朝回门 三朝回门指在婚后第三天,新妇由夫婿陪同下,带备烧猪及礼品回娘家祭祖,甚至小住一段日子,然后再随夫婿回家。 二、中国传统婚嫁禁忌 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的迷信,千奇百怪。但迷信归迷信再不信邪的人面对婚嫁,也免不了尊敬传统,随俗一番下面的婚嫁禁忌,以供参考。 1、安床后到新婚前夜,要找一个未成年的男童和新郎一起睡在床上因为传统认为睡空床,不死夫也死妻。 2、结婚当天,到晚上就寝前,所有的人尽量远离新床,尤其新绝对不可碰到床边,会不吉利。 3、婚礼当日,忌让人坐在新床。 4、婚礼当日,新娘不可任意躺在床上,否则长病在床。 5、婚嫁忌生肖虎的人观礼。 6、结婚之日新娘出门时姑姑嫂嫂不能相送。 7、成亲日新娘离开娘家时,哭得愈厉害愈好,因为不哭不发。 8、新娘的衣服忌有囗袋,以免带走娘家财运。 9、结婚后第三天,新婚夫妇携礼回娘家,即为归宁。但切记当天需在天黑前赶回夫家,不能在娘家过夜。 10、结婚后的四个月内,新娘不可叁加任何婚丧喜庆的仪式,以免冲喜。 11、新娘的镜子也忌借给他人。 12、新婚四个月内,除非必要(如蜜月旅行),新娘也忌在外过夜。 三、传统婚俗典故 1、结发夫妻的由来 在我国古代,不论男女都要蓄留长发。那时男子到二十岁时要行“冠礼”,即把头发盘成发髻,叫做“结发”,再戴上冠(帽子),表示成年了。所以,男子二十岁也称“弱冠”。女子到十五岁行“笄簪子礼”,即把头发盘成发髻,再插上簪子,表示长大成人了。所以女子十五岁也叫“及笄”。可见“结发”一词原指男女年轻的时候。当女子订婚后,即用丝缨束住发辫,表示她已经有了对象,到成婚的当夜,由新郎解下。古籍仪礼土昏礼中记载:“主人入室,亲脱妇之缨。”又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娶妇中记载:“凡娶妇,男女对拜毕,就床,男左女右,留少头发,二家出匹缎、钗子、木梳、头须之类,谓之合髻”。此种礼仪是结发的变种,盛行于唐、宋以后。新婚夫妇,在饮交杯酒前各剪下一绺头发,绾在一起表示同心。后来,人们就称首次结婚为“结发夫妻”,即元配夫妻,若再婚,男方称续弦。 2、交杯酒的由来 新人在婚礼上喝交杯酒是婚礼上的重要仪式之一。这种习俗起源于秦代。根据史料记载,当时新人各持一片瓢饮酒,其意是两个至此合二为一,夫妻间有相同的地位,婚后相亲相爱,百事和谐。到了唐代才将容器更换成酒杯。如今,交杯酒仪式已经和当初有了很大的变化。但是,不管这个习俗的表现方式有什么不同,它的是一致的,象征着结永好,不分离,同甘共苦。 3、闹洞房的由来 拜堂完毕后,新郎、新娘在众人簇拥下进入洞房。晋中、晋南等地,要在洞房门前或门槛上事先放一马鞍,等新娘前脚刚跨过去,便立即将马鞍抽去。洞房内除了有一些生活用品外,还要在门口贴喜联,窗户贴大红双喜字,屋内点大红花烛。忻州等地,洞房门头还要挂一个面塑兔子。沁县一带,洞房里摆着斗,斗内装有五谷,铜镜等镇物,用于照妖避邪;灯烛悬挂高墙,通宵不火,俗称“长命灯”。雁北平鲁一带,入洞房之后,新郎要手持弓箭向四面虚射,名为“撵白虎”。晋中、晋南的一些地方,则把弓箭悬挂在墙上。 民间认为,洞房易受邪魔侵扰,如果不禳解、镇压,就会出现异常事故,于新郎、新娘不利。晋中祁县等地,入洞房后,新郎、新娘并肩坐炕沿上,由“全福人”招呼,把新娘的衣角压在新郎袍襟之上。新郎用秤杆挑去新娘头上的“盖头红”,然后退出。新娘的嫂嫂即动手脱去新娘脚上的新鞋,为她另换一双。所谓“换新鞋,就新范”,意思是新娘以后行事要按男家规矩,受婆家约束。忻州河曲一带,新郎挑去新娘的红盖头以后,还要用梳子象征地给新娘梳几下头发,俗称“上头”,表示这位女子从今以后成为他的媳妇了。早先新郎、新娘入洞房后,还要用同一器皿饮食,行“合卺(谨)礼”。 一般是新郎、新娘先各端酒杯稍饮一点,然后将两杯酒搀兑,两人换杯饮完。 山西各地风俗稍异,雁北平兽一带是新郎、新娘共喝一盅酒,称为“玉皇酒”,又名“和好酒”;闻喜等地则衍变为新郎新娘在新婚之夜同吃“合婚面”。新婚之夜,晋南一些地方还有“踩四角”的习俗。新郎拉着新娘在炕上左转三圈,右转三圈.踩时,还要有人在旁边念诵赞语:“踩,踩,踩四角,四角娘娘保护着。娃多着,女少着,婆夫两个常好着”山西和全国各地一样,都有“闹新房”的习俗,洞房之夜,热闹非凡。 俗语说:“不闹不发,越闹越发”;民间还有“新婚三日无大小”的习惯,婚后三天,宾客、乡邻、亲友不分辈份高低,男女老幼都可以汇聚新房参与逗闹新郎、新娘。人们认为,闹新房不仅能增添新婚的喜庆气氛,还能驱邪避恶,保佑新郎、新娘婚后吉祥如意,兴旺发达。 4、双喜字的由来 人们办喜事,总爱在门窗上贴个大红“囍”字,渲染喜庆气氛。这一传统民间习俗,传说是与宋代的王安石有关。 王安石(公元1021年1086年,北宋抚州临川人)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他从小才华出众,23岁那年进城赶考,在马家镇稍歇,饭后上街,偶见马员外家挂的走马灯上闪出“走马灯,灯马走,灯息马停步”的对子,显然在等人对下联。王安石见了不由得拍手连称:“好对!好对!”站在一旁的管家马上进去禀告员外,待出来时,已不见了王安石。 第二天,王安石在考场一挥而就,交了头卷。主考官见他聪明,便传来面试,指着厅前的飞虎旗曰:“飞虎旗,旗虎飞,旗卷虎藏身。”王安石想起马员外家的上联,于是信口对上:“走马灯,灯马走,灯息马停步。”他对得又快又好,主考官赞叹不已。 王安石考毕回到马家镇,想起走马灯对他的帮助,便信步走到马员外家。员外请他对对子,王安石信手写道:“飞虎旗,旗虎飞,旗卷虎藏身。”员外见对得又巧又工整,马上把女儿许给他,并择吉日在马府完婚。原来,走马灯上的对子,是马小姐为择婿而出的。 结婚那天,正当新娘新郎拜天地时,报子来报:“王大人金榜题名,明日请赴琼林宴。”马员外大喜,即命重开酒宴。王安石则喜上加喜,带着三分醉意,在红纸上挥笔写了一个大“喜”字。写毕犹未尽兴,便一气呵成又写了一个“喜”字,两个“喜”字紧紧相联,合成一个硕大的“囍”字,命人贴在门上,并高声吟道:“巧对联成双喜歌,马灯飞虎结丝罗。”从此,贴“囍”字的风俗便逐渐形成了。 5、拜天地的由来 在我国传统婚礼上,新郎、新娘都要拜天地,即一拜天地、二拜月老、三拜高堂。这个拜天地的风俗是何时形成的呢? 相传女娲造人的时候,开始只造了一个俊俏的后生,这后生虽说有吃有穿,逍遥自在,但孤孤单单一人,总觉得很闷。所以常唉声叹气。 一天晚上,月亮圆了,明光光地挂在天上,小伙子触景生情,更感寂寞,就对月亮说:“月老月老你细听,给我找个知心人,我世世代代领你的情!”刚说完,月亮一忽闪,一个白眉长须的老人拄着一根龙头拐棍来到小伙子的面前,说:“后生不要愁,我给你找个小帮手”。说完后,一阵清风,长须老人不见了。小伙子感到很纳闷。过了一个时辰,就见长须老人领着一个姑娘飘悠悠地落到小伙子面前,对小伙子说:“我到女娲那里,让她又造了一个女人,给你领来了。你们先认识一下,一会儿我给你们办喜事。”一忽闪,老人不见了。 小伙子见姑娘脸腮绯红,像月季花一般,于是喜上眉梢;姑娘见小伙子眼睛 明亮,诚实坦白,也觉得情投意合。两人四目一对,一见钟情。小伙子结巴着说:“你愿意和我一块生活吗?”姑娘听了,脸上飞起两朵红云,说:“愿意。”“哈!哈!哈!”正在这时,传来一阵笑声,长须老人领着两个白发白须的老人站在小伙子和姑娘面前,指着两个老人说:“这是天公和土地,你们以后的生活全都离不开他俩。现在我们给你们办喜事,首先,给养育你们的天公、土地拜三拜,?一拜、二拜、三拜?”。随着月下老人的喊话声,小伙子和姑娘对天、地拜了三拜。随后,月下老人笑着说:“我给你们牵红线,你们还得给我拜拜哩。”“一拜、二拜、三拜”。小伙子和姑娘又对着月下老人拜了三拜。刚拜完,三位老人全不见了。 从这以后,小伙子每天起早摸黑,在田里干活,姑娘在家为小伙子烧火做饭,缝新洗旧,两人恩恩爱爱,过着幸福的日子。 为了感谢天、地的养育之恩,为了感激月下老人牵线搭桥的情意,从此以后在结婚时必须:一拜天地;二拜月下老人;三拜父母。便形成了结婚“拜天地”的习俗。 6、揭盖头的由来 古时候婚礼时,新娘头上都会蒙着一块别致的大红绸缎,被称为红盖头,这块盖头要入洞房时由新郎揭开。 最早的盖头约出现在南北朝时的齐代,当时是妇女避风御寒使用的只仅仅盖住头顶。到唐朝初期,便演变成一种从头披到肩的帷帽,用以遮羞。据传说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唐明皇李隆基为了标新立异,有意突破旧习,指令宫女以“透额罗”罩头,也就是妇女在唐初的帷帽上再盖一块薄纱遮住面额,作为一种装饰物。从后晋到元朝,盖头在民间流行不废,并成为新娘不可缺少的喜庆装饰。为了表示喜庆,新娘的盖头都选用红色的。 新娘为什么要蒙盖头,还与神话传说有关。 据唐朝李冗的独异志载,传说在宇宙初开的时候,天下只有女娲兄妹二人。为了繁衍人类,兄妹俩商议,要配为夫妻。但他俩又觉得害羞。于是兄妹俩上到山顶,向天祷告:“天若同意我兄妹二人为夫妻,就让空中的几个云团聚合起来;若不让,就叫它们散开吧。”话一落音,那几个云团冉冉近移,终于聚合为一。于是,女娲就与兄成婚。女娲为了遮盖羞颜,乃结草为扇以障其面。扇与苫同音。苫者,盖也。而以扇遮面,终不如丝织物轻柔、简便、美观。因此,执扇遮面就逐渐被盖头蒙头代替了。 世界上许多民族关于人类起源的传说中,都有兄妹结婚的情节,而且都有用树叶、兽皮或编织物遮面避羞的描述。 新娘蒙红盖头只是由其演变过来的。 7、“老婆”一词的由来 “老婆”这个称谓,最初的含义是指老年妇人。后来王晋卿诗句有云:“老婆心急频相劝。“这一“老婆”是指主持家务的妻子。因此,后来称呼自己的妻子叫“老婆”。 “老婆”与“老公”这类叫法,都含有“相濡以沫、恩爱长久”的愿望。 8、“太太”一词的由来 汉哀帝时,“太太”原为尊称老一辈的王室夫人。到后来,汉室又称皇太后为皇太太后。太太的称谓,汉代在贵族妇女中逐渐推广起来。明代时称太太要具备这样的条件:“凡士大夫妻,年来三十即呼太太”,即司眷属,中丞以上的官职才配称太太。清朝的人,则喜欢叫家庭主妇为太太,不过都以婢仆呼女主人的居多。 传统婚俗文化 中国古人认为黄昏是吉时,所以会在黄昏行娶妻之礼,因此夫妻结合的礼仪称为“昏礼”,后来演化为婚礼。中国人喜爱红,认为红是吉祥的象征。所以传统婚礼习俗总以大红色烘托着喜庆、热烈的气氛。吉祥、祝福、孝敬成为婚礼上的主旨,几乎婚礼中的每一项礼仪都渗透着中国人的哲学思想。 相传中国最早的婚姻关系和婚礼仪式从伏羲氏制嫁娶、女娲立媒约开始。到了夏商,又出现了“亲迎于庭”“亲迎于堂”的仪节。周代是礼仪的集大成时代,彼时逐渐形成一套完整的婚姻礼仪,整套仪式合为“六礼”。六礼婚制作从此为华夏传统婚礼的模板,也奠定了我国传统婚礼的基础。又经历代的发展,使各种各样的婚礼仪节更趋繁缛、热烈。 中国传统婚礼习俗 1、三书:按照中国传统的礼法,指的是礼聘过程中来往的文书,分别是: “聘书”订亲之书,在订婚时交换; “礼数”礼物清单,当中详列礼物种类及数量,过大礼时交换; “迎书”迎娶新娘之书,结婚当日接新娘过门时用。 2、六礼:是指由求亲、说媒到迎娶、完婚的手续。分别为: “纳采”俗称说媒,即男方家请媒人去女方家提亲,女方家答应议 婚后,男方家备礼前去求婚; “问名”俗称合八字,托媒人请问女方出生年月日和姓名,准备合 婚的仪式; “纳吉”即男方家卜得吉兆后,备礼通知女方家,婚事初步议定;“纳征”又称过大礼,男方选定吉日到女方家举行订婚大礼; “请期”择吉日完婚,旧时选择吉日一般多为双月双日,不喜选三、 六、十一月,三有散音;不选六是因为不想新 人只有半世姻缘;十一月则隐含不尽之意。 “亲迎”婚礼当天,男方带迎书亲自到女方家迎娶新娘。 3、安床:在婚礼前数天,选一良辰吉日,在新床上将被褥,床单铺好,再铺 上龙凤被,被上撒各式喜果,如花生、红枣、桂圆、莲子等,意喻 新人早生贵子。抬床的人、铺床的人以及撒喜果的人都是精挑细选 出来的“好命人”父母健在、兄弟姐妹齐全、婚姻和睦、儿女 成双,自然是希望这样的人能给新人带来好运。 4、闹洞房:旧时规定,新郎的同辈兄弟可以闹新房,老人们认为“新人不闹 不发,越闹越发”,并能为新人驱邪避凶,婚后如意吉祥。 5、嫁妆:女方家里的陪送,是女方家庭地位和财富的象征。嫁妆最迟在婚礼 前一天送至夫家。嫁妆除了衣服饰品之外,主要是一些象征好兆头 的东西,如:剪刀,寓意胡蝶双飞;花瓶,寓意花开富贵;鞋,寓 意白头偕老;尺,寓意良田万顷等等。当然各地的风俗和讲究都不 一样。 6、上头:男女双方都要进行的婚前仪式。也是择定良辰吉日,男女在各自的家 中由梳头婆梳头,一面梳,一面要大声说:一梳梳到尾,二梳梳到白 发齐眉,三梳梳到儿孙满地,四梳梳到四条银笋尽标齐。“上头”是 一个非常讲究的仪式。梳头要用新梳子,助“上头”的人必须是“全 福之人”,即这人是六亲皆全,儿女满堂之人。 7、撑红伞:迎亲的当天,由新娘的姊妹或伴娘搀扶中娘家门,站在露天的地 方,姊妹或伴娘在新娘头顶撑开一把红伞,意为“开枝散叶”, 并向天空及伞顶撒米。 8、换庚谱:男方和女方的家庭互相交换家谱,作为定亲的凭据。媒人提亲后, 如男女的时晨八字没有相冲,双方就会换庚谱。 9、过文定,过大礼:男方择一个吉日,带一些礼到女家,礼品一般都是三牲, 酒礼等,并正式奉上聘书。“过文定”举行后,就会举 行“过大礼”的仪式,这是订婚的最隆重,也是最重要 的仪式;因为这仪式过後就等如正式定立了婚约。跟“过 文定”一样,男家会选择一个吉日,带同聘金和各种礼 品到女家;而女家亦会准备回礼礼品。礼品皆是均双数 以取其“好事成双”之意。 10、哭嫁:在古时,因为交通没有现代的方便,女儿出嫁后,就很难有机会可 以见到家人。而事实上,出嫁后的女子回娘家需要得到夫家的批准。 此外的说法是:哭嫁是源自古时妇女不能拥有自由的婚姻,所以她 们会用哭嫁的歌声,来控诉古时不公平的婚姻制度。 11、盖头:新娘子通常会以一边长三尺的正方形红围巾蒙在头上,这红色的围 巾称为叫“盖巾”,俗称红盖头。通常是男掀女的红盖头。盖头这 种婚俗,一般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盖头为了遮羞;另一种说法 是说源于古代的掠夺婚,表示新娘子蒙上盖头后就永远找不到回去 的路了。 12、迎亲:古代婚配时,男方必须去迎亲。“亲迎”是六礼中最隆重的礼节。 没有迎亲的新郎,就没有出嫁的新娘。古代亲迎,比较普遍的是用 八人大轿去迎亲。抬轿的人必须身体强壮,遇上别人家的花轿, 绝不可以与他们碰头,必须绕走。迎亲回来时,还要找一条路回去, 以取不会走回头路之意。如果途中经过庙,祠,坟,井、河等处, 必须由男方娶亲的人手张红毡子将花轿遮著,作为“避邪”的意思。 如果在途中遇见出殡的队伍,迎亲的人会说“今天吉祥,遇上宝财!” 因为棺材的谐音为“观财”,亦即看到财宝的意思,这样说主要是 为了图个吉利。 13、拜堂:又称为“拜天地”,是婚礼中一个很重要的仪式。“拜堂”并不属 于古“三书六礼”,这一婚俗在宋代以后非常流行,经过“拜堂”, 女方就正式成为男家的一员。“拜堂”时,主持婚礼的司仪会大声 的说“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交拜,齐入洞房。”其实,拜 天地代表著对天地神明的敬奉;而拜高堂就是对孝道的体现;至於 夫妻拜就代表夫妻相敬如宾。 14、出门:指新娘离开娘家的意思。当到达吉时,女须由家人背著上轿;据说 新娘双脚招地就会带来恶运。在出门的时候,新娘的嫂嫂是不可以 相送的,因为嫂字有扫帚星的扫字的谐音,现在的新娘出门时,由 伴娘撑起红伞护著新娘,取其开枝散叶的意思。 15、过门:过门的意思是新娘由女家出门后正式踏入男家家门,拜见男家长辈。 传说翁姑不可以在大厅直接看见新人进门,因为这样会相冲。所以 当女方步入男家后,翁姑会由房间出来大厅会见新人。然后新郎新 娘会先拜天地,后拜祖先。新人会向翁姑奉茶跪拜。 16、三朝回门:即归宁,三朝是指婚后的第三天,新娘由丈夫的陪同下,带礼 品回娘家祭祖,再随丈夫回到夫家;归宁是回娘高向父母报平 安的意思。在古时,交通不方便,若夫家离娘家很远的话,女 子到夫家后就可能没有机会再回到娘家了。所以回门可能是女 子踏足娘家的最后一次机会。所以人们十分重视归宁这一个婚 礼习俗,回门时,男家需要预备:烧猪一只、西饼两盒、酒 一对、竹庶两支、鸡一对、生菜、生果两篮、荵、伊面两盒、 鸡仔灯笼金、猪肚及猪肉各两斤。 17、催妆:是男家派人携礼催请女家及早为新娘置妆的仪节。宋代,亲迎前三 日,男家送催妆花髻、销金盖头、花扇等物至女家,女家则答以金 银双胜御、罗花璞头、绿袍、靴等物。 18、送妆:是亲迎前数日,女家派人将嫁妆送至男家的仪节。嫁妆往往用箱笼 装着。嫁妆通常有箱柜、被褥、首饰、衣服、绸缎、文房四宝及金 银器皿等,还有以田地房屋、店铺、当铺作为陪嫁的。浙江一带, 嫁妆中有一种叫做“子孙桶”的,桶中盛有红蛋、喜果、谓之“送 子”,有祝福之意。绍兴一带,还有送“女儿酒”作为嫁妆的,即 在女儿满月或数岁后,即酿酒数坛埋入地下,待女儿出嫁之日,取 出作为嫁妆礼品送至男家。 19、铺房:是女家派人至男家铺设新房的仪节,有时和送妆同时进行。宋代, 亲迎前一日,女家派人至新房铺设帐幔、被褥及其它房内器皿,并 且备礼前来暖房。然后以亲信妇人或从嫁女使看守房中,不许外人 进入,以待新人。铺房人必须是福寿双全、家境富裕的“好命婆”, 以取吉祥。现代有些地方还流行此俗。 20、酒筵:酒筵是每对新婚夫妇行婚礼时必不可少的仪式,流传到今天,“吃 喜酒”已成为民间行婚礼的简称。酒筵有繁有简,规模不等,其最 主要的意义是新郎新娘的婚姻得到了亲朋好友的承认。因此,酒筵 也是婚礼中最具有社会意义的环节。 21、合酒:以线相连,新郎新娘各执其一,相对饮酒的仪式。酒杯一分为二, 象征夫妇原为二体;以线连柄,则象征两人通过婚姻而相连;合之 则一,象征夫妇虽两体犹一心。新婚夫妇在酒筵上共吃一鼎所调制 的菜肴,同喝一杯,象征夫妻间互敬互爱、亲密无间。 22、闹房:在近代,这是新婚夫妇在婚礼之夜在新房接受亲友祝贺、嬉闹的仪 节,民间有“新婚三日无大小”,“闹喜闹喜,越闹越喜”的说法, 因为它给婚礼增加了热烈的气氛, 婚礼流程 亮轿:花轿停在新郎家门口,向四邻昭示。 发轿:新郎来到新娘家,迎娶新娘上轿。 起轿:轿夫起轿,两面开道锣鼓喧天,前往新郎家。 中途颠轿:意在挡煞。 新娘下轿:地铺红毡,新娘鞋不能沾地。 三箭定乾坤:射天,祈求上天的祝福;射地,代表天长地久;射向远方,祝 愿未来的生活美满幸福。 过火盆:象征日子红红火火。 跨马鞍:马鞍上放苹果,寓意平平安安。 拜堂: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 掀盖头:用秤杆挑下新娘的盖头。 喝交杯酒:象征一对新人自此合二为一。 敬茶改口:改称对方父母为“爸妈”。 进入洞房:上枣和栗子,寓意“早立子”。 婚礼用品 中国传统的婚礼仪式,是喜悦的典礼,所以称为庆典。结婚典礼全部使用体现吉祥的婚礼物品来装饰。吉祥物品不但给婚礼带来喜庆的气氛,同时也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湖南长虹聚和源科技有限公司招聘工艺工程师岗位人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含答案详解
- 2025福建泉州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第一批)人才引进招聘25人模拟试卷附答案详解(典型题)
- 2025福建福州市招聘培训顾问1人模拟试卷完整参考答案详解
- 2025湖北恩施州来凤县宏晟工业发展有限公司招聘3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名师系列)
- 2025年蚌埠五河县人民医院招聘7人(第二批)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新)
- 2025广西河池市大化瑶族自治县特殊教育学校招聘公益性岗位工作人员2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完整答案详解一套
- 2025年甘肃省陇南市康县人民法院招聘工作人员相关事项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有一套)
- 2025广东潮州市饶平县新塘镇人民政府招聘后勤服务人员1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一套完整答案详解
- 2025湖南湘潭市韶山学校招聘教师15人模拟试卷带答案详解
- 2025河北邯郸市馆陶县辅助性岗位招聘13人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详解1套
- 兄弟分户房屋协议书模板
- ICU常见体位护理
- 人民陪审员刑事培训课件
- JJF(蒙) 058-2023 重点排放单位碳计量审查规范
- 2025年高一的数学知识点大纲
- 2025年平面图形的画法说课教学课件
- 养老院保洁培训课件
- 小学歌曲教学课件设计与实践
- 不交社保给补贴协议书
- 顺产与剖腹产课件
- 《生成式人工智能》 课件 第4章 Transformer模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