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生急救知识教育,心肺复苏术(CPR)操作,1,老师引语,什么是心肺复苏术(CPR)?什么情况下使用心肺复苏术(CPR)?了解心肺复苏术(CPR)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吗?,2,急病创伤中毒溺水触电,可以导致,呼吸心跳骤停!,3,时间就是生命,心跳停止3秒钟黑朦心跳停止5-10秒钟晕厥心跳停止15秒钟昏厥或抽搐心跳停止45秒钟瞳孔散大心跳停止1-2分钟瞳孔固定心跳停止4-6分钟大脑细胞不可逆损害,4,大量实践证明,心搏骤停后CPR开始的时间与CPR成功率如下:,4分钟内进行复苏者,可能有50%被救活4-6分钟内进行复苏者,10%被救活超过6分钟存活率仅4%超过10分钟存活可能性极小,5,时间就是生命,速度是关键。复苏的成功率与开始CPR的时间密切相关。,我们不能单纯等待医护人员到现场抢救,每一个人都应该学习自救互救知识,学习心肺复苏术(CPR)。,6,教学内容,一、树立安全意识与急救理念二、心肺复苏术(CPR)概念三、心肺复苏术(CPR)操作流程四、心肺复苏术(CPR)注意事项,7,树立安全意识与急救理念,第一步:AAssessing评估现场环境,确保自身安全第二步:BBeginning开始快速识别,作出初步判断第三步:CCalling尽快呼救和求助,拨打120电话第四步:DDoing迅速行动,采取可行的急救措施,8,A:评估现场环境,评估现场环境是否安全评估自己有没有能力施救如果现场是危险的,或者自己没有能力施救,那么你一定要“呼救”和“拨打120”急救电话,9,B:快速识别,确定现场环境安全自己有能力施救,开始快速识别患者是否需要医疗急救,10,快速识别的方法,检查意识:“一拍、二唤、三掐”双手拍打患者双肩,在患者耳边大声呼喊“喂!你怎么啦!”,用大拇指掐患者人中,如不能睁眼即为无意识。,11,观察呼吸:用眼睛观察患者胸部有无起伏,判断时间6秒,6秒内胸部起伏次数在1-3次为正常,否则为呼吸异常。,12,C:拨打120,在实施医疗急救之前,一定要先拨打120急救电话。如患者无自主呼吸和心跳,立即向他人大声呼救,“快来人啊,这有人昏迷,请你马上拨打120电话!打完电话请你一定留下来帮助我!”,13,拨打120时,请记住“5W,1L”When:何时发生Where:现场地址,包括周围明显标志物Who:病人资料What:什么事件Why:事件原因Last:一定要等120工作人员先挂断电话,14,D:采取急救措施,时间就是生命,我们不能单纯等待医护人员到现场抢救,必须争分夺秒地实施“心肺复苏”。,15,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resuscitation,CPR)是针对处于生命垂危(呼吸、心跳骤停)的患者,采取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急救方法。它是现代救护的核心,也是最重要的急救技能。,16,急救生存链,立即识别心脏骤停并启动急救系统,尽早进行心肺复苏,着重于胸外按压,快速除颤,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综合的心脏骤停后治疗,17,完整的心肺复苏方法根据CPR2010国际新指南(于2010年10月公布,为目前正在执行的全球统一版本),完整步骤和方法概括为“两个CABD”,18,最初紧急处置第一个CABD(基础生命支持BLS)CCirculation胸外心脏按压AAirway徒手开放气道BBreathing口对口人工呼吸DDefibrillation体外电击除颤如果复苏失败,则立即转入“第二个CABD”,19,第二阶段处置第二个CABD(高级生命支持ACLS)CCirculation持续人工循环AAirway建立人工气道BBreathing人工正压通气DDruggery给予复苏药物只能由医护专业人员实施、不做细述,20,基础生命支持,建立有效人工循环,21,复苏体位(呼救的同时应迅速将伤病员摆放成仰卧位),要求:将伤病员双手上举,远端下肢屈曲搭在近端下肢上,一手托其后颈部,另一手托其腋下,使其头、颈、躯干整体翻成仰卧位(使病人头、颈、躯干平直无弯曲,双手放于躯干两侧)。地点:地面或硬板床,22,检查呼吸,如果呼吸、脉搏存在可将昏迷的伤病员翻成侧卧位,防止口腔内分泌物或呕吐物堵塞气道。,如果没有呼吸或不能正常呼吸(即仅仅是喘息),松解衣领及裤带。,23,胸外按压【C(compressions)】,单人心肺复苏,双人心肺复苏,24,左右定位:左手掌根部放在胸骨正中线上,胸外心脏按压定位:,25,胸外心脏按压定位:,上下定位:左手中指刚好压在双侧乳头之间的连线上,26,胸外心脏按压定位方法:,1、沿肋弓向中间滑移,胸骨与剑突交界处向上二横指,3、另一手掌压在此手背上,双手四指交叉进行按压,2、一手掌根部放在按压区(胸骨上2/3与下1/3交界处),四指抬起不接触胸壁,27,胸外心脏按压方法:,施救者两臂位于伤病员胸骨的正上方,双肘关节伸直,利用上身重量垂直下压,按压力量经手跟而向下,对中等体重的成人下压深度应大于5厘米,而后迅速放松,解除压力,让胸廓自行复位。,28,少,至,29,如上有节奏地反复进行,按压与放松时间大致相等,频率为每分钟不低于100次。单人施救时进行第一轮30次胸外按压的时间,大约为18秒钟。两人以上施救者每2分钟交换一次按压职责,尽可能减少胸外按压的中断,尽可能将中断控制在10秒钟以内。,胸外心脏按压方法:,30,如果你经过培训并且你愿意的话,可以畅通气道和人工呼吸。,31,保持呼吸顺畅口腔无分泌物,无假牙。,开放气道【A(airway)】,32,气道异物梗阻(FBAO)窒息的处理,1.对意识尚清晰者,行站立或坐位腹部冲击法解除,施救者位于伤病员身后。(Heimlich法)2.对意识丧失者,置平卧位,立即启动EMS系统。然后:,33,(1)2010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规定:非专业急救人员,应立即开始标准CPR,如胸外按压、辅助通气等,无须腹部冲击挤压或盲目用手清除口中异物。因为单纯胸部按压也有助于无反应患者解除FBAO。,只有CPR无法解除FBAO时,才考虑手法解除FBAO。,(2)专业急救人员要求手法解除FBAO,34,35,在保持伤病员仰头抬颏的前提下,施救者用一手捏闭的鼻孔(或口唇),然后深吸一大口气,迅速用力向伤病员口(或鼻)内吹气,然后放松鼻孔(或口唇)。,人工呼吸【B(breathing)】,36,每6至8秒钟1次呼吸(每分钟8至10次呼吸)。与胸外按压不同步,操作5个回合。,施救者迅速用力向伤病员口(或鼻)内吹气(吹气的时间为1秒钟左右胸廓起伏为有效),37,在进行30次胸外按压后,单人施救者开放患者的气道并进行2次人工呼吸。,38,病人牙关紧闭时如何进行人工呼吸口对鼻人工呼吸,39,判断复苏是否有效,检查心脏是否跳动,最简易、最可靠的是颈动脉。施救者用2-3个手指放在伤病员气管与颈部肌肉间轻轻按压,时间在10秒内。,(听是否有呼吸音,同时触摸是否有颈动脉博动)。,40,医务人员到来,整理病人,进一步生命支持。,41,心肺复苏术(CPR)操作流程小结,判断意识,呼救,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42,注意事项,43,2、施行心肺复苏术时应将伤病员的衣扣及裤带解松,以免引起内脏损伤;3、胸外心脏按压的位置必须准确不准确容易损伤其他脏器;按压的力度要适宜,过大过猛容易使胸骨骨折,引起气胸血胸;按压的力度过轻,胸腔压力小,不足以推动血液循环。,1、普通施救者仅做胸外按压的CPR,弱化人工呼吸的作用,对普通目击者要求“CAB”顺序,即胸外按压、开放气道和人工呼吸;,注意事项,44,4、胸外心脏按压和口对口吹气应同时进行(单人施救不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版让与担保制度风险管理体系合同
- 2025版环保设备监造与节能改造合同
- 2025版特色小镇商铺委托出租运营合作协议
- 2025年度综合性商场展览场地租赁及广告投放合同
- 2025年度学校桶装水项目合作协议范本
- 2025年度房屋买卖分期付款及违约责任协议
- 2025年智能穿戴设备研发与市场推广合作协议
- 2025年度石油产品运输及保险服务合同
- 2025版专业摄像头研发与生产采购合同范本
- 2025版三方公司租赁设备借款合同
- 《语文八下第三单元复习课》课件
- 2025年山西省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历年真题及答案详解(名校卷)
- 2025年消除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培训考试试题(含答案)
- 2025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全册单元、期中、期末测试题及答案(共10套)
- 患者期望与实际效果-洞察及研究
- 风力发电税务培训课件
- 2025年长沙市中考物理试卷真题(含答案)
- 检验科生化培训课件
- 数控安全培训课件
- 配电类“两种人”题库(2025年3月修编)改
- 假期返校安全教育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