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岩土工程专业论文)半球形沉积谷场地土对瑞雷波三维散射问题的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摘要 从大量震害调查中已经发现,复杂的局部场地条件,即地形与地 质的不均匀,对抗震不利。尤其在沉积谷场地中由于沉积盆地的聚焦 放大作用,沉积谷附近的地震动比均匀平坦场地要大得多。而最为典 型的例子当属1 9 8 5 年的墨西哥地震。此次地震中造成巨大震害的原因 就是r a y l e i g h 波入射时墨西哥盆地内聚焦放大作用造成的。本文针对 这一问题,基于弹性动力学和b i o t 饱和多孔介质动力学理论,得到2 种解析解,并进行了不同影响因素的分析研究。具体成果如下: 1 把半球形沉积谷和周围半空间场地分别用具有不同弹性模量和不 同半径的球坐标描述,利用f o u r i e r b e s s e l 级数展开法,在频域 内给出了半空间中半球形沉积谷场地在平面r a y l e i g h 波入射下三维 散射问题的解析解,并利用这一解析解计算分析了入射波频率,场 地软硬对场地内地表位移幅值的影响; 2 用b i o t 饱和多孔介质动力学理论模拟半球形两相饱和土沉积谷, 用单相介质弹性动力学理论模拟周围半空间场地,同样利用f o u r i e r b e s s e l 级数展开法,给出了半球形饱和土沉积谷场地在平面 r a y l e i g h 波入射下三维散射问题的解析解,并利用这一解析解计算 分析了入射波频率、场地特征对地表位移幅值的影响,并与已有的 三维半球形沉积谷场地在单相介质中的散射问题进行了对比分析。 通过对这两种复杂局部场地条件下r a y l e i g h 波的研究分析,本文得 到了一些对工程实践很有指导意义的结论。 关键词:半球形沉积谷b i o t 饱和多孔介质动力学理论三维散射 解析解r a y l e 噜h 波 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m 蛐ys e i s m i cr c c o r d s 蛐dt h c o r e t i c a l 锄a l y s i si n 凼c a t et h a ti n b g i l l a rs u f f a c c 忡p h y柚dg c o i o 酉c a j c o n d i t i o n s m a y h a v e s i 俨谢c 柚te 疵c t 皿t h e 锄p :衄c a d o n0 fs e i s m i cg 哪dm o t i 叩 删 g e n e 陆 c 0 哪t r a t e dd 删g et o b u n d i n g 柚do t h 盯c i v ne n g i 北e 血gs t n l c n i 黼e s p e d a l l yi nt h ea l l u v 湖v a e y s ,t h e e a n h q u a k em o t i o no ft h es 蚍w h e 砖t h ee a n h q u a k ed i s 够t e ri sm o 比v e 坤i sl a f 萨 t h 弛t h e f l a tq rr c g l l l a rs 蚍a t 蹭i c a le x a m p k f o r t h c 即1 0 9 i c a lc o n d i 虹。鹪i s 岫 c a r t h q u a k ei nm c x j c 0c i t ,i n 、柚j c ht h em i n r e a s o nf o r t h eg 陀a td 锄a g e si st h a tt h e i n c i d e mr a y l e i g hw a v e u dt h ea m p l 墒c a t i o no fs e i s m i c 掣d u n dm o 廿o nb yt h e m e x i c o v a l l e y 1 1 l i sp a p e fw i i ld i s c u s s 呐ot y p eo fi r r e g l l l 盯g r o 岫d n d i 曲n s f i r s t l y ,t h eh e m i s p h e r i c a lv a l l e yi s 伽p 0 do f 叩e p h a s o n ,衄db o t ht h e d c p o s “蛆dt b eh a l fs p a a 把s i m i i l a t e db y e 1 船n cs i n g l e - p h a 辩m e d i a t h e 而删p 卜成獬“s c i i e se x p a 粥i o nt e 虻h n i q u ei su s e dt 0g e tt h e 粕a l y t i cs o l u t i o n 拍e 瑚u i 乜0 f s u r f a d i s p l a c e m e n t 鲫叩l i t u d e sa f cp r c s e n t c d a n dt h ee 雠e c t so f 五呛q m n c y a n dt h ep r o p e r t yo ft h e 且c yo t h e 眦f f a d i s p l a 脚t 锄p :陆d e sa 碍d i s 伽s d s e c o n d l y , t h et h r e e _ d i i n e 地i o n a l s n e i i n g 粕dd i 曲a 一咖o f p l a n e r a y l e 蛐硼v e sb ya 鞠t i l m t e d h e m i s p h e i i c a la l l u v i a lv a n e yi ss t i l m e di nt h i sp a p e r t h ev a l l e y j ss j m u j 咖db yb i o id ) ,n a n l i c l h e o f y 如fs a 岫t e dp o f o u s m e d i a ,柚d 山e h a l fs p a i sa 鼯u m c dt ob ea nc l 舔虹cs i l l 2 她- p h 嬲em e d i a t h ef b “啦r - f ,e 鼬e f r i e s e x p a 璐i t 洲q u e i sa 1 :u d h e m t og e t t h e 衄a l y t i c l l i 吐。璐0 n t h e b a 辩o f t h c s o l u t i m 屿山es 盯f a d i s p h 舢ta m 邮t i l d e sa md i s s d ,a n dt b ee 插e c 虹o f i n c i d c n tw a v 髂h 弓q u 曲c y 柚dt h ef b a t l i r co fd e p o s i to nt h es m f a c ed i s p l 们黜n t a m p l i t u d e sa r es h i d i e d ,t o o t h f o l l g ht h e s t u d i e s t h i sp a p e rg e t sas e f i e so fu f u l f e s u l s 彻t h eb a o ft h c 柚a l y d c a | l u d 彻sm e n t i o n e da b o v c a n dm ei n v 鼯吐g a d o no n t b e 越t i l r c 粕dt h ep h y s i c a lm c c h a n i s m0 f e a n h q 帆k cm o 咖s0 fl h e1 0 c a li f f c 鲫l 盯s i t e , t h en 呲i i l 删t sw 盯eg i 啪t 0i l l 璐t r a t et h a tt h e 母o u d dm o t i 0 璐0 fl h e h e n i i s p h e r i c a iv a e y to n l yd e p e n d t h ed i i m n s 浏e 鼹饥q u 朋c yo ft h ei n c i d e n t w a v c s ,b u ta i d e p e n do np f o p e r t yo ft h e nd e p i t s a tt h cs a n 地幽e ,w ec o 唧a i e t h ea b em 乩山s 砌t h ee x i g t e n t 咖d u s i 衄sa b o u tt h es c a 协b i i l l g 舡i dd i 缶a c 妇o n i h ei m g l l 重盯柚d i n p l e x1 0 c a ls i t c k e yt o r d s :ah e m i s p h e r i c a lv a l l e y ,h u i ds a t l l r a t e dp o r 0 璐m e d i u m ,c o m p l e x1 0 c a l s i 把, t h f e e - d i m e s i o a ls c a t t e r i g柚dd i m a c i o n ,a n a l y t i c a ll u t j o , r a y l e i g h _ w a v e s i i 北京交通人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绪论 1 1 研究背景 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多变,局部场地条件也较为普遍。 伴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将会有大量的桥梁、管道、公 路等建设工程项目。由于我国从东到西的广大地区地质和地形条 件变化复杂,且很多地区位于高烈度地震区,建设项目难以避免 复杂场地的影响。因此对于这种复杂场地对地震波的放大作用及 其地震反应分析一直受地震工程和岩土地震工程界瞩目。本文将 对r a y l e i 曲波入射的情况进行一些研究。 场地地震反应问题是地震工程学中重要问题之一,主要是研 究局部场地条件对各种地震波传播的影响。所谓的复杂的局部场 地条件主要考虑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是局部场地地形的影响:其次 局部地质构造变化的影响( 它包括竖向变化与水平向变化) 。如 存在沉积谷、地下孔洞和土介质分层等情况。对实际震害的研究 表明,地形和地的不均匀性对地震波的传播影响很大,通常会引 起地面运动的放大和缩小,以及震害分布区域化,因此对建筑物 的抗震很不利。墨西哥城就曾于1 9 8 5 年由于复杂局部场地条件的 影响而遭受巨大震害损失。1 9 8 5 年9 月1 9 日在距墨谣哥城4 0 0 公里 以外的墨指根洲的海岸发生里氏8 1 级的地震,2 1 日又发生里氏 7 5 级强烈余震,两次地震给震中地区造成了中等程度的震害,但 却给位于软粘土沉积盆地上的墨西哥城造成了严重的震害和巨大 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的经济损失。其震害程度不仅极大地超过周围地区,而且比震 中区还严重。对于这次地震的研究表明,盆底鸡眼的地震动被放 大了6 倍甚至更多,地震波在三维盆地内的聚集放大效应是造成灾 害严重的根本原因”1 。1 9 9 4 年的n o r t h “d g e 地震中,s a n t a m o n i c a 地区的地震烈度达到9 度,于震中附近烈度相同,烈度异常 的原因在于l o sa n g e l e s 盆地边界效应的影响0 1 。1 9 9 5 年的阪神地 震和随后的1 9 9 5 年土耳其地震、1 9 9 9 年的雅典地震等多次地震中 均出现沉积盆地效应对地震动的显著放大问题并造成严重震害。 1 9 8 8 年云南澜沧一耿马地震( 孙平善,陈达生等,1 9 8 9 ) 中, 处于柔软沉积盆地中的房屋建筑震害普遍严重。此盆地中的烈度 比盆地周围地区的烈度高2 度左右。1 9 7 6 年唐山地震( 佟恩宠等, 1 9 8 4 ) 中,在盆地地区出现了许多震害异常区,这些盆地地区的 震害分布特点是从盆地边缘到盆地中心房屋倒塌率高,并在盆地 中心形成了一个震害异常区。实测地震记录和理论分析都表明, 震害较重的场地,多为复杂局部场地,其地震动比平坦场地大。 这说明复杂局部场地条件对地震动的影响不容忽视。 因此,研究复杂场地条件下的地震反应一方面是为已发生地震 的地面运动的局部放大或缩小以及空间变化等做出理论上的解 释,另一方面是对将来地震发生时地面运动特征进行预测,以便 给地震小区化等工作提供理论依据,为今后的地震防治工作提供 更加科学的保障。由此可见,无论从理论分析或从工程应用上来 说,复杂局部场地动力反应的求解都是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 1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对于局部不规则地形、地质对地震的影响一直是地震工程研究 的一个重要课题,迄今为止,国内外学者就此问题进行了大量的 科学研究,并取得了巨大成果:建立了可用于一些实际场地和地 形分析的数学模型以及分析局部地形和地质构造对地震动的影响 的方法。极大地推动了复杂场地地震动的研究工作。 1 2 1 理论分析方法 复杂局部场地或不均匀场地对地震波传播得影响问题的分析 方法总体上分为两大类:理论分析方法和模型试验方法。理论分 析方法也可以称为数学方法,它通过对描述问题机理的数学模型 的计算分析来研究问题。而模型试验方法是一种物理方法,它通 过对物理模型的试验分析来研究问题。这里重点介绍理论分析方 法。 理论分析方法可以分为解析方法和数值方法。其中理论分析法 包括有限差分法、有限单元法、边界积分法和离散波函数法等。 原则上讲,数值法可以适用于各种形状的不规则场地。关于场地 数值解法很多,这里不一一赘述。 原则上讲数值解法可以解决各种复杂场地的动力响应问题, 可以用以各种复杂场地条件,但是解析解法在分析问题的本质和 和影响因素等方面有着数值法难以比拟的作用,而且解析解法还 可以用来校验数值法的精度和收敛性。因此,为了建立更有效、 更直观的分析方法而将解析解法和数值解法结合起来的发展趋势 是值得提倡的。 1 2 2 现存解析法研究成果 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解析方法研究波传播问题很早以前就出现了,它包括分类变量法,积 分变换法、复变函数法、波函数展开法等。它适用于研究均匀、线弹性小变 形介质中的波传播问题。对于非均匀介质内波动问题的研究,由于实际的介 质力学模型比较复杂性,很难用解析方法进行分析研究。不规则地形和地质 构造对地震波的散射问题可以查到的解析解有:平面s h 波入射下二维半圆 形凹陷场地( 1 h f l m a c ,1 9 7 3 ) 和平面s h 波入射下二维半圆形沉积河谷场 地( 恤n ,1 9 7 1 ) 、平面s h 波入射下二维半椭圆形凹陷场地( w b n g 和 t r i f l l i l a c ,1 9 7 4 a ) 和平面s h 波入射下二维半椭圆形沉积河谷场地( w b n g 和m a c ,1 9 7 4 b ) ,平面s h 波入射下二维圆弧形凹陷场地( y u 和u , 1 9 9 5 ) 和平面s h 波入射下二维圆弧形沉积河谷场地( t 0 d o m v s k a 和k e , 1 9 9 1 ) :平面p 波入射下二维圆弧形凹陷场地( c a o 和k e ,1 9 9 0 ) ,平面s v 波入射下二维圆弧形凹谷场地( k e 和c ,1 9 8 9 ) ,平面r a y l e i g h 波入射 下二维圆弧形凹陷场地( 1 b d o r o v s k a 和k e ,1 9 9 0 ) ,圆弧形沉积河谷场地 在平面p 波入射下的响应( 梁建文等,2 0 0 h ) 。圆弧形层状沉积河谷地对入 射平面p 波的散射解析解( 梁建文等,2 0 0 1 b ) :三维半球形凹陷场地( k e , 1 9 8 2 ) 和三维半球形沉积谷( k e ,1 9 8 4 ) 对s h ,s v 和p 波入射时的散射 解析解。饱和土沉积谷场地对平面p 波的散射( 李伟华,赵成刚2 0 0 3 ) , 圆弧形凹陷饱和土场地对平面p 波散射问题的解答( 李伟华,赵成刚2 0 0 2 ) , 饱和土半空间中圆柱形孔洞对平面p 波的散射( 李伟华,赵成刚2 0 0 4 ) ,饱 和土沉积谷场地对平面s p 波的散射问题的解析解( 李伟华,赵成刚2 0 0 4 ) , 三维半球形凹陷饱和土场地对平面p 波散射问题的解析解( 董俊,赵成刚 2 0 0 5 ) ,半球形凹陷饱和土半空间对平面s v 波三维散射问题的解析解( 董 俊,赵成刚2 0 0 5 ) 。 1 2 3 理论分析模型 实际的工程场地地质条件极为复杂,全面了解一个特定场地的 地质构造本身就是一项非常困难的工作,即使得到了介质的分布、 边界条件和材料性质等地质细部构造,在理论分析中也难以通盘 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考虑。因而在实际分析计算中通常将复杂局部场地结构用简化的 力学模型代替。在目前的地震工程研究中常采用以下三种力学模 型: l 局部地形模型 局部地形模型是复杂场地对地震动影响问题中采用的一种最 简单的模型。它仅考虑一种介质局部边界几何形状的变化对地震 动的影响。 2 局部地下地质构造模型 局部地下地质构造模型可以考虑两种或两种以上介质之间的 相互作用,常见的是弹性半空间上局部覆盖长度有限的单层或多 层软弱沉积层。这是一种常见的地下场地情况。因此,人们非常 注意这种类型场地条件对地震动的影响。 3 复杂地质构造模型 由于实际工程场地地质条件相当复杂,局部地形与局部地下 地质构造往往同时存在,并且相互影响。随着计算方法的发展和 完善,越来越多的研究者采用复杂的地质构造模型来研究它们对 地震动的影响。 目前来看,大多数地震波影响的研究中多数均采用局部地形 模型,而实际情况下场地土多为两相或者三相介质组成的复杂介 质。因此把软土沉积盆地简化为单一介质是不够科学合理的。因 此,本文采用局部地下地质构造模型和复杂地质构造模型来研究 地震波的影响,力求使模拟结果更加符合实际。 1 3 本论文的研究目标 目前,用弹性动力学理论和两相饱和多孔介质b i o t ( 1 9 5 6 ) 动 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力方程分析复杂的局部场地或局部不规则场地问题大多只限于p 波和s v 波,对瑞雷波入射到较为复杂场地情况的三维分析研究还 很少见,本论文将首次给出基于b i o t 动力方程和弹性动力学理论 的r a y l e i g h 波入射复杂局部场地的一些三维散射解析解。 1 3 1 复杂局部场地r a y l e i g h 波入射的三维散射问题的解析解 本文将在b i o t 饱和多孔介质动力学理论和弹性动力学理论的 基础上,利用f o u r i e r - b e s s e l 级数展开法,得到下列各种情况下 r a y l e i g h 波散射问题的解析解:( 1 ) 半球形单项介质沉积谷场地 对平面r a y l e i g h 波的三维散射解析解;( 2 ) 半球形饱和土沉积谷 场地对平面r a y l e i g h 波的三维散射。 1 3 2 含饱和土的复杂局部场地地震动的影响因素研究 在解析解的基础上,给出数值解算例,从研究具有沉积层的复 杂局部场地的地震动特性的本质和物理机制的入手,定性和定量 地研究入射波的频率、沉积层的材料性质等因素对复杂的局部场 地或局部不规则场地地震动特性的影响。找出影响复杂局部场地 条件地震响应的主要因素。 1 4 本文研究内容 平面r a y l e i g h 波入射三维半球形的沉积谷地解析解的研究目 前国内外尚无人给出研究成果。本文将在此方面有所突破。此外, 本文在解析解的基础上进一步运用数值方法给出了在入射条件和 场地条件对地表震动的影响的具体算例,并且与现存的半球形沉 积谷场地对平面p 、s v 波等的散射问题解析解、同样地形条件下 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单项介质沉积谷对r a y l e i 酿波入射的解析解进行了对比研究,从 而定性的分析出了平面r a y l e i 卧波入射三维半球形的沉积谷地的 独特地震动分布特征。 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饱和土中弹性波的基本理论 及波函数展开方法 2 1 o t 两相饱和多孔动力学理论 1 9 5 6 年b i o t 建立了的流体饱和多孔介质的动力方程,为之后 的有关流体饱和多孔介质的波动理论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b i o t 理论的实质是将连续介质力学应用于流体饱和多孔介质这一 两相材料体系,并分别考虑了流体和固体骨架的应力应变关系及 其运动。根据b i o t 理论,流体饱和多孔介质在动荷载扰动下,会 产生三种波:两种压缩波( 第一压缩波p 。波和第二压缩波p 。波) 和一种剪切波,这三种波都是考虑了固相和液相的耦合运动。 在b i o t 的理论中,第一压缩波和剪切波与单相弹性介质的压 缩波和剪切波类似,能量耗散小,波幅几乎没有衰减,在离扰动 源很远的地方仍能观测到;与之相反,第二压缩波固相与液相异 相运动,为耗散型波,波幅衰减快,只有在扰动源附近或不均匀 界面散射时的界面附近才能观测到。p 1 0 n a ( 1 9 8 0 ) 通过试验验证 了第二压缩波的存在,从而证明了b j o t 动力理论的科学与合理性。 继b i o t 之后,国内外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该问题进行过研 究( 详见赵成刚,1 9 9 8 ) ,些学者还采用基于热力学公理的混合 物理论来研究流体饱和多孔介质中的波( h s i e h 和y e w ,1 9 7 3 ; b o w e n ,1 9 7 8 ;p r e v o s t ,1 9 8 0 等) ,给出了与b i o t 理论一致的的 动力方程( m e i 和f o c a ,1 9 8 1 ;李亮和赵成刚,2 0 0 3 ) ,实际上所 有的这些研究都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b i o t 理论的正确性,并促进 了它的应用。目前b i o t 理论已被广泛的应用于分析流体饱和多孔 介质中波的传播、透射与反射以及动力分析等问题。本文的研究 亦是以此理论为基础展开的。 2 2 波动方程 为了建立流体饱和多孔介质方程,b i o t 两相饱和多孔动力学 理论假定: ( 1 ) 土骨架是理想弹性多孔连续介质,土颗粒可压缩 ( 2 ) 孔隙水可压缩,在土中流动服从广义d a r c y ( 达西) 定律 北京交通人学硕士学位论文 ( 3 ) 土体具有统计各向同性且均匀,其孔隙相互连通 ( 4 ) 孔隙尺寸远小于波长: ( 5 ) 不计温度等因素影响。 根据上述假定及应力应变关系,流体饱和多孔介质的动力平衡 方程可以表示为: 胛2 “+ v + k + 州- ( n - 軎+ n :害) + 。瞄警) c a , 咄协】,卜軎呐:害m 詈一詈) c ,b , 式中和分别为固体骨架和孔隙水的位移:e 折0 ) 和 s 。柳似) 分别为固体骨架和孔隙流体的体积应变;n ,( 1 一一) 几+ 几, p 一p ,+ “和p 1 2 一儿为动力质量系数,其中凡和p ,分别为固体 骨架和孔隙流体的质量密度,p d 为描述流固两相耦合的附加质量 密度,一为两相介质的孔隙率;6 为与渗流有关的系数,6 一胛2 肚( _ 为流体的绝对粘度,n 为孔隙率,丘为渗透系数) 。 由于介质具有统计各向同性,压缩波和剪切波是不耦合的,他 们遵循独立的传播方程。由斯托克斯( s t o k e s ) 一亥姆霍兹 ( h e l l i i h 0 1 t z ) 矢量分解定理为:任何_ 个足够平滑的矢量场可以 分解为无旋场和无散场两部分。由此固体骨架和孔隙流体的位移 矢量可以分解为: “= g r a d 妒+ c u r l 妒 = g r a d h + c u r l g ( 2 a ) ( 2 b ) 式中和妒分别为固体骨架部分的标量势函数和矢量势函数;巾和 平分别为流体部分的标量势函数和矢量势函数。 将( 2 ) 代入( 1 ) 可以得到 3 l e 中 一 一 p 酗 。一甜。一酏 占 6 + 一 知一护南一舻 m 他 + + 塑护咖 m 舶 9 i _ m m v v q 足 + + 庐 妒 可 v p q 卣波 p 寸 镕 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郴潲:陋誊彝:二_ 假设波的势函数具有简谐时间变量,各势函数可以表示为 驴皇驴b ,y ,z k 一研,中中g ,y ,z k 一研, 妒= 妒g ,。一“,一v k y ,:k 一“ 将( 5 ) 代入( 3 ) 得: 对土骨架: 一v 4 驴+ 2 曰v 2 妒+ n ,4 c v 妒= o ( 4 ) ( 5 ) ( 6 ) 此处,一l 声曰一q 2 ,占一p n 詹+ p 2 2 尸一2 p 1 2 口,c - p n 户2 2 一p 三;p , + 2 p , 、为拉梅动力常数。 则方程( 6 ) 可写为: ( v 2 + i 三协一o ( 户1 ,2 ) 此时p 波的波数: k ,一( 户1 ,2 ) 4 j 瞰的撼- 后磊( :,= l 2 ) ( 7 ) ( 8 ) ( 9 ) 考虑到两类p 波的存在,方程( 7 ) 的解表示为: 驴= 卉+ 屯( 1 0 ) 对于液相的位势写为: 日一日1 + 2 - ,1 丸+ ,2 如 此处有: 俨笔涝c 胤z , , 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j 司样万法对s 坡,将( 5 ) 代八( 4 ) 得: 对壬骨架:( v 2 + i ;渺_ o( 1 3 ) 式中知一嚣户1 ,2 ) 为s 波波数,且唯一户字为s 波波速。 同理,可以得到流体部分s 波的势函数:g ,加 此处的液相参与系数,3 _ 一老。 2 3 动力质量系数 一 为确定b i o t 动力方程中的质量参数,b e r r y m a n ( 1 9 8 0 ) 提出 如下关系 n l 。( 1 一n x 风+ z r p ,) p 2 2 。n f d p , ( 1 4 ) ( 1 5 ) 其中:。p ,是由于固体颗粒在流体中振动而产生的质量;k 为弯曲 系数( t o r u o s i t yp a r a i n e t e r ) 。f ,的值可以通过在流体中运动的固 体骨架的微观模型来计算,对球形固体颗粒f ,;o 5 。由此可得到: n l 一( 1 一n ) 岛+ n 也一1 ) 所 n 2 - m 魄一1 ) p , b 1 + 。( 三兰) n 2 4 材料常数的极限情况以及波动方程的简化 ( 1 6 ) ( 1 7 ) ( 1 8 ) 如果介质是纯流体,此时口= 1 ,在胆驴o ,胆k ,p 。2 p 1 2 = o , p :2 p ,方程( 1 ) 简化为小位移假定下的流体动力方程 咖出叫】唧砉, 如果介质是纯固体,此时,f o ,驴忙0 , 方程( 1 ) 简化为单相弹性固体的波动方程 ( 1 9 ) p l l = p ,p 1 2 = p 2 2 = o , 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即+ ) 舯出i 。】+ 胛2 。,几乓。 甜 ( 2 0 ) 在利用b i o t 动力理论进行土动力学研究时,通常假定土颗粒是不 可压缩的,即墨一m ,此时 n = # 。 爿一昙几) + 坐上k f 舢一亏心) + ! 巧 r 。n k f 口一( 1 一一脚 2 5 应力应变关系 b i o t 模型中,土颗粒和孔隙水均为可压缩的, 分的应力一应变关系分别为如下形式: 1 2 p f 。+ d 口o e + q f ) 盯- q 口+ 月s 式中s 口= “+ r ) 2 为土骨架应变。 2 6b i o t 理论的有效性 ( 2 1 ) ( 2 2 ) ( 2 3 ) ( 2 4 ) 固体、液体部 ( 2 5 ) b i o t 两相饱和多孔介质理论是以连续介质力学理论为基础, 假定材料是线弹性的。然而,由于多孔材料的固体颗粒和孔隙之 间是不连续的,所以连续介质力学的宏观规律往往是不适用的。 例如,当入射波长小到可以“感觉到”孔隙的存在时,就会在孔 隙表面形成散射,这样,b i o t 理论就不适用了。孔隙流体服从广 义d a r c y 定律,这是b i o t 理论的又一个假定:如果入射波频率高 于某一频率,r 时,流体在孔隙中的相对运动不属于p o i s e u i l l e 型 流动。b i o t ( 1 9 5 6 ) 指出这一频率与流体的运动粘滞系数和孔隙 的大小有关 f t l 寺 ( 2 6 ) 式中d 为孔隙直径;r 为孔隙流体的动粘滞度。当孔隙流体是水时 f 1 3 l o 一6 m 2 s ,当庐1 0 m 时,f = 1 0 4 h z :当出2 l o m m 时, 工2 2 5 h z 。 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7 球坐标系下波函数的展开 本文在三维局部不规则场地条件下采用了球坐标系。在球坐 标系下关于时间和空间的波函数为f ( r ,口,) ,波方程为: c 2 v 2 f d 2 f 珊2 ;0 在球坐标下的表达形式为 ( 2 7 ) r2 軎( r 2 詈) + 7 击嘉( 血一詈) + 7 击窘一砉害一。c z s , 由于我们在任意时刻的波动函数展为f o u r i e r 级数的谐波形式, 因此这里可以直接研究谐波解: ,( ,8 ,妒) - ,( r ,口,妒) e 一耐 ( 2 9 ) 这里j - j ,m 地震波的圆频率,而,( ,口,) 满足h e l m o l t z 方程: ( 3 0 ) 这里的女为波数,t m ,c ,对方程( 2 9 ) 分离变量有: ,( ,口,) 一,1 ( ,) ,2 p ) ,3 ( ) ( 3 1 ) 此时,l ,2 ,3 满足一下等式: * 甜陋p 2 ) ,1 - 。 击钟a 甜卜刍) ,2 l o 警玎,3 = o ( 3 2 ) ( 3 3 ) ( 3 4 ) 由( 3 4 ) 式可以看出,3 ( ) 必须是以h 为周期的函数,故而要 求系数目= m 是个整数。令p2 = v ( 1 + v x 肛= c o s 口,则( 3 3 ) 变为: z 一等嘶川一鲁胁。 ( 3 5 ) 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该方程为连带的勒得让方程,其解为舻缸l 钟( p ) ,考虑到方程解 的完整性,在p 一1 和一1 时( 即日= 0 ,z ) ,必须有v n ,n 为整数,且秽“) 为单值的。而方程( 3 2 ) 可以化为: ,2 軎+ 扫争晒2 坷枷_ ,l = o ( 3 6 ) 这是一个球b e s s e l 函数:z :睁l f 一1 ,2 3 4 ,分别表示四类球b e s s e l 函数和h a n k l e 函数: z 乳r ) - y ( 打) - ( 去) “2 一+ ( t ,) z :3 ( 七,) - “曩t ,) - ( 寺) ”日:兢( t r ) z h t r ) - :2 ( t ,) 一( 击) 1 7 2 日现( t ,) 3 7 其中 o ) 、只0 ) 和吃1 o ) 、丸2 o ) 分别为第一类、第二类球b e s s e l 函数和第一类、第二类球h a l l l c e i 函数, ( 功、k 和以1 ( 功、巩2 o ) 分别为第一类、第二类b s e l 函数和第一类、第二类h a n k e l 函数,t 为波 数。 最后,由以上分量的解可得到方程( 1 9 ) 的一个谐波解为: z :( 七r ) 只,( f ) :等小妒c x p ( 一f f ) ( 3 8 ) 此处f 。1 2 ,3 ,4 ,m o l 2 ,3 且有m h 。 本文就是利用求坐标系下的波动方程谐波解的叠加来模拟复杂局 部场地中的各种地震波势函数分量的。 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三章r a y l e i 曲波简介及本文对 r a y l e i 曲波的处理方法 3 1r a y l e i g h 波简介 r a y l e i g h 波一种常见的界面弹性波,是沿半无限弹性介质自 由表面传播的偏振波。由r a y l e i 曲于1 8 8 7 年首先指出其存在 而得名,地震学中称其为r 波或l 波。 r a y l e i g h 波在表层附近,质点的运动轨迹为椭圆:在离表面 为o 2 个波长的深度以下,其运动轨迹仍为椭圆,但运动方向与 表层相反。在自由表面上,质点沿表面法向的位移约为切向 的1 5 倍。r a y l e i 曲波的波速与频率无关,只与介质的弹性常 数有关,为同介质中横波波速的0 8 6 2 o 9 5 5 倍。在震中附近, 不出现r a y l e i g h 波。从震源射出的纵波在离震源距离 为c 。 c ;一c ;后才形成r a y l e i g h 波;由震源射出的横波在离震源 距离为c 。 c ;一c ;后才形成r a y l e i g h 波。其中c 。为瑞利波波速; 由为震源深度;c 1 、c 2 分别为纵波和横波波速。r a y l e i g h 波沿 二维自由表面扩展,在距波源较远处,其摧毁力比沿空间各方向 扩展的纵波和横波大得多,因而它是地震学中的主要研究对象。 3 2 入射r a y l e i g h 波分析 设入射波为平面r a y l e i 曲波沿x 轴方向从半空间表面入射, 其频率为。,可以看作由p 波、s v 波两部分组成,在x z 平面内 波势函数可以表示为: 妒( z ,:) 1 4 e x p 【( 洼r 工一心z ) 一j t 】 妒( x ,z ) = 皿e x p ( 北一一h :) 一f “ ( 1 ) ( 2 ) 其波长为k 。抽k ,一2 c 一为r a y l e i g h 波波数,i 表示虚数 t 为时间坐标,这里 匕一詹乏舻后巧 ( 3 ) 式中k ,口分别为入射r a y l e i 曲波中p 波、s v 波部分的波数 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在下面的分析中略去时间因子e x p ( 一i c ot ) ,相应其波是函数 可简化为: ( x ,z ) - 4e x p 一一叱= ) 】 妒o ,z ) 鼠e l p ( 谴2 x 一屹孑) 】 ( 4 ) r a y l e i g h 波为表面波,其自身满足应力边界条件,因此在半 空间表面没有反射波产生。 下: 在直角坐标系( x ,y ) 下,以波势函数表达的应力求解公式如 吒- 嘶脚磐一袅州:塞+ 警一鲁, 由半空间表面上2 q :,可得以下关系式: 耻鬻4k = 厚一o s ,嘞 此外,r a y l e i 曲方程为: c z - 分悸再 ( 7 ) 其中靠、。,分别表示r a y l e i g h 波及其s 波、p 波的波速。 一般情形下q 与泊松比y 有关,此处设泊松比为:r - o ,由 以上r a y l e i g h 方程可得: ”厅n , 在弹性半空间中,直角坐标系下r a y l e i g h 波势函数( 4 ) 在 球坐标系下可以按第二章方法展开成如下f o u r i e r b e s s e l 级数 形式( 上脚标,表示入射) : = 碟 ,) 掣( ) s m 妒 mh 1 6 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妒o - 屯,础j 魄j r ) 鼍( 芦) 面j ,i 妒 展开系数趔,螋的计算参阅文献 7 。 在以下各章节的地震分析中,r a y l e i g h 波均采用以上势函数 级数展开形式加以分析研究。 1 7 北京变通大学硕士学位论立 第四章半球形沉积谷场地对入射 平面r a y l e i g h 波的三维散射解析解 本章将利用单相介质动力学理论分别模拟三维半球形沉积谷 地和周围半空间场地,略去阻尼项的影响,推导出了兰维半球形 沉积谷场地在平面r a y l e i 曲波入射下散射问题的解析解。通过求 解无穷维方程组,确定了局部场地的三维波场分布,给出了半球 形沉积谷场地地表位移分量的解析解答。分析了入射波频率和场 地不同软硬特性对场地地震动的影响。 4 1 场地模型与基本方程 i 耻i d e n tp l 眦t 町1 。i i h 册 图l 模型 图2 球坐标系 图l 所示模型为一镶嵌在弹性半空问中的半球形沉积谷场地 图l 所示模型为一镶嵌在弹性半空间中的半球形沉积谷场地 一1 8 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半球形沉积谷地的半径为口,其半空间和沉积谷介质均为均匀、各 向同性的弹性介质,两种介质中由于土的弹性参数不同,因而 r a y l e i 譬h 波在两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结合其几何特点该模型的描述选用空间球坐标( ,只毋) ( 见 图2 ) 。本文为便于研究地表位移,还同时采用了直角坐标系。两 坐标系具体关系如图2 所示。 由第二章波动方程在球坐标下波函数的展开方法可知,球坐 标系下由p 波、s v 波、s h 波势函数分别可用妒、妒、z 来表示, 他们引起的沿r ,日,方向的位移、应力公式由文献【1 8 】分别给出如 下: 位移: 应力: 川2 川一軎删昙已- ,v 2 州 一胛2 驴+ :p e 詈+ ;鲁,铊p ;言【_ 主尹黔 俐专景等毒岛掣川2 删 一胛2 驴+ z c 去素畴b 静+ ;警+ 吉o o t 。等, 协患警一击专等, 协z 矗差等毒芦笋- r v 2 小半等, 一芋t 斋号争等r 三万警 丝缈 矿一a等去 州正, 坐羧1 鍪一 争争 北京交通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一r 吉c 赤鼍,+ 等唔岛掣- ,v 2 小警”杀号等, 驴:肛去嘉一志静+ 肛号篙笋号号筹 一击杀仁穹掣川2 小志篙竽 以p 去高一焉静 + p 等等专等+ 寿百警, + 2 “玎l _ 堕盟一旱生旦堑酗 ( 2 ) r 。s i n 口d 鳓rr 。s i n 口打鲫。 4 2 场地中的波场分析 由第三章可知:在无限弹性半空间中,直角坐标系下的 r a y l e i g h 波势函数可在球坐标系下展开成如下f o l l r i c r b e s s e l 级 数形式( 为简便起见,以下各式略去时间因子c x “一f 耐) ) ( 上脚标 i 表示入射) : 一础 r 蛘( 肛) c o s m 妒 妒o 一t ,曰2 ,( t ,r ) 掣( p ) s i n m 妒 ( 3 ) 展开系数础,础的计算参阅文献【7 】 当r a y l e i 曲波传播到沉积谷交界面时,会发生反射和透射, 反射波有p 波、s v 波、s h 波三种形式,透射波也同样由以上三 种形式的波组成。这些反射波和透射波均可表示为以下球坐标下 的波函数用: 反射波( 上脚标r 表示反射) : - 碍墨3 。r ) 掣( 卢) 0 0 s m 妒 妒o = 口器墨”代,) 掣( 肛) s i n m 伊 z o = 础窄r ) 掣( p ) c o s m 妒 ( 4 ) 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透射波可表示为( 上脚标,表示透射) : 盯= 乏f 魄r ) r ( 弘) c o s m 妒 妒“一础斧盹r ) 掣( ) s i n m 妒 z n 一c 凹背心r ) 芹( 一) c o s m 妒 ( 5 ) 式中m t n - 啦2 掣,琳删) 、 以l 础碟,) 为其波势函数的展开 系数,h 1 ,k l ,分别是半球谷中p 波、s v 波的波数。以上势函数都是 满足各自的波动方程的: 一 p 1 ,2 “1 旷他冀j - o ( 6 ) 透射部分地震波由于沉积谷中存在自由表面边界( z = 0 ) ,因 而会在覆盖层表面发生散射。沉积谷覆盖层散射部分地震波势函 数可表示为如下形式( 上脚标f 表示沉积谷自由表面边界的散射) : ”一碟露“,) 芹( 芦) c o s m 妒 妒”- 岛珥? 膏盹r ) 掣( ) s i m 妒 z 。一c 譬z 1 ( 毛r ) 芹( 肛) c o s 妒 ( 7 ) 式中ms 栉= o ,1 ,2 , 、妒m 、z t ,) ) 分别满足波动方程( 1 4 ) 。 以上几式中 列,础,础) 、 以碟,碟1 ) 、 碟,碟、碟) 为波 展开系数,此九个系列未知数为待定系数,可由边界条件确定下 来。 4 3 空间总波场、总位移场、总应力场 此时整个三维波场空间任一点最终的位势函数、位移场及应 力场分布可表示为: 墼尘兰窒鱼! ! 土壑垒! 总标量势函数( ) := + ( 8 a ) 北京交通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总矢量势函数( 妒( o ) ) :妒o ) 一妒p ) + 妒( z ”- z o 位移: “呻h + h 7 应力: 口( 0 ) 一一+ 一 ( 8 d ) 远堡垒白i ! 堑12 总标量势函数:f n = + ) 总矢量势函数: hu : 妒a ) = 妒( ,) + 妒( )z ( d = x ( , + z 伊) 位移: “o i “7 + “7 应力: 盯( 1 ) - 仃,+ 盯7 4 4 边界条件 问题的边界条件: ( 8 b ) ( 8 c ) ( 9 a ) ( 9 b ) ( 9 c ) ( 9 d ) 在半球形沉积谷交界面上,位移和应力连续,得 h ( l “+ “= + 矿= “m d ( o ) = 盯+ 盯,鲁盯+ 盯;盯 1 ) ( 1 0 a ) 将边界条件( 1 0 ) 在球坐标三个方向展开得: 在r = 口: h ,o = o ,h f 町t 0 0“r 一暑“1 0 盯( 帮- 椰盯即- m叮0 ) 却- 椰 ( 1 0 b ) 在沉积谷地自由表面( z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烈士纪念场所管理职位面试题库与答案解析
- 2025年工程监理中级考试指南与模拟题解析
- 2025年华能集团校园招聘攻略笔试模拟题及详尽解析
- 2025年机械工程专家面试模拟题与答案解析
- 2025年大数据分析师面试必-备知识要点与预测题
- 2025年注册会计师考试CPA备考攻略与模拟题
- 2025年初级网络安全工程师认证模拟题集及答案详解
- 2025年电子信息技术工程师专业技能考核试题集
- 制作虚拟现实教学课件
- 2025年电气设备安装与调试中级考试指南
- 车位包销合同协议书范本
- 教师名师笔试试题及答案
- 中考满分作文10篇(精读细研)
- 工业炉砌筑工程质量验收标准
- 中考数学模拟试卷及答案 (八)
- 2025年小学时事知识试题及答案
- 2024重庆对外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招聘10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营销策划 -【汽车】上汽大众虚拟数字人整合营销方案
- 现代人常见健康问题与预防策略
- 残疾人孕妇日常护理
- 专项资金申请报告范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