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水文地质类型划分.doc_第1页
毕业设计(论文)-水文地质类型划分.doc_第2页
毕业设计(论文)-水文地质类型划分.doc_第3页
毕业设计(论文)-水文地质类型划分.doc_第4页
毕业设计(论文)-水文地质类型划分.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辽宁地质工程职业学院 辽宁地质工程职业学院辽宁地质工程职业学院 毕业毕业( ( 论文论文 ) )计计 资源系金属矿产地质与勘察技术专业 13 级地质二班 设计题目:水文地质类型划分 指导教师: 姓名: 联系方式: 辽宁地质工程职业学院 I 目录目录 摘要摘要.1 1 1. .矿井及井田概况矿井及井田概况.2 1.1 矿井及井田基本情况.2 1.2 地形地貌.2 2.2.区域地质及水文地质概况区域地质及水文地质概况.3 区域地层及区域构造 .3 3.3.矿区水文地质矿区水文地质.4 3.1 井田边界及其水力性质.4 3.2 地形地貌及水系 .5 3.3 矿区地质.10 4.4.矿井水文地质类型矿井水文地质类型.13 4.1 矿井开采受水害影响程度.13 4.2 矿井防治水工作难易程度 .13 4.3 矿井水文地质类型的划分 .13 4.4 对矿井防治水工作的建议 .14 结论结论 致谢致谢.16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5 辽宁地质工程职业学院 1 摘要摘要 该设计主要内容为矿井及井田概况、以往地质和水文地质工作评述、区域地质 及水文地质概况、矿区水文地质、矿井充水因素分析。 主要运用采物探、实地调查、参考以往地质资料等手段对 XX 煤矿的水文地质 类型进行划分。在调查中得到以料:受采掘破坏或影响的含水层及水体(简单)、 矿井及周边老窑水分布状况(中等)、矿井涌水量(复杂)、突水量(中等)、开 采受水害影响程度(中等)、防治水难易程度(中等)。根据煤矿防治水规定 就高不就低的原则,确定 XX 煤矿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为复杂。并提出矿井防治 水工作的建议。 水文地质类型划分 2 1 1 矿井及井田概况矿井及井田概况 1.11.1 矿井及井田基本情况矿井及井田基本情况 煤矿位于矿段东部,全区呈东西向展布,东起 94 号勘探线与石宝矿段毗邻, 西至 118 号勘探线以西 F28 断层与 bbb 矿段接壤,南与椒园矿段相望。东西走向长 约 12km,南北倾向宽平均约 3.6km,面积 43.2km2。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 1.2Mt/a 时,服务年限为 52.5a。现正在进行巷道建设工作, 2013 年已投产。首采区内主要可采煤层分别为 C11、C19、C24、 C25煤层, 煤矿矿井初期采用斜井开拓,后期采用斜井-暗斜井开拓,工业广场设在龙沟 位于镇西侧,距镇 1.0km;井口标高+1185m。矿井划分为 600m、400m 两个 水平,实行上、下山开采,一水平开采 600m 以上煤层,二水平开采 200600m 间 煤层。首采区初期开采 875m 水平上山采区 C11、C16、C19、C24、C25各煤层,设计 矿井生产能力为 120 万吨/年。现矿井正在基建阶段,共设计 8 个井筒,主斜井、 副井、排矸斜井和行人斜井布置在距离煤系底部 3050m 的茅口灰岩中,井口位 于福来山附近。采用平硐排水,排水平硐设于茅口灰岩顶部,硐口口标高+868m, 长 473m。硐口位于跳蹬河(河底下标高 860m)东侧 66m 处,距离鱼洞泉(为地 下暗河出口,标高 862m)213m。 1.21.2 地形地貌地形地貌 本区位于 dd 盆地与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总体地势呈北高南低,河谷切割强 烈。最低点为跳蹬河,标高 720m;最高点在仰天窝,标高 1543m,相对高差 823m,一般高差 500700m,属构造剥蚀成因的中山地形。按四川省地貌分区属 于川南山地。 井田内最高点为仰天窝,标高 1543m m;最低点在跳蹬河,标高 720m m;煤 矿工业广场位于福来山附近,标高 1180m;排水平硐位于河底下,硐口标高 868m。 区内主要为构造剥蚀地貌,山峦叠嶂,沟谷纵横,地形崎岖。山脊走向与构造 辽宁地质工程职业学院 3 线走向基本一致,山峦与沟谷相间。区内山峰多呈单面山,沿顺向坡多辟为耕地。 2 2 区域地质及水文地质概况区域地质及水文地质概况 区域地层区域地层及区域构造及区域构造 本区所在区域地层按 1978 年西南地区区域地层表划分,属扬子区黔北川 南分区遵义南川小区、筠连镇雄小区和四川盆地分区泸州小区的接壤部位。出露地 层最老为寒武系高台组,最新为第四系全新统,缺失泥盆、石炭系及志留系上统。 勘查区位于川黔娄山断褶带北缘的 yy 复式背斜南翼。该背斜总体呈近东西向 展布,中段略向南突出,在平面上呈一向南突出的弧形褶皱。两翼次级褶皱发育, 其中北翼次级褶皱较宽缓,断层较少,地层倾角一般 1540,主要有茶叶沟背斜、 三家坝背斜,大安山向斜、落窝背斜、落叶坝背斜、乌龙沟向斜、保子山背斜等; 南翼次级褶皱较紧密,断层较发育,主要有河坝向斜、新街背斜、赤水河向斜、高 田坎背斜、石宝向斜、二郎坝向斜和吴家寨背斜等。 水文地质类型划分 4 3 3 矿区水文地质矿区水文地质 3.13.1 井田边界及其水力性质井田边界及其水力性质 煤矿首采区位于跳蹬河东岸、岩寨河以西,南边与椒园矿段接壤,北西背靠高 山,地势呈北高南低,地形属中山地形,沟谷发育,地形复杂。区内岩寨河、跳蹬 河均属常年性河流,水位、水量随季节变化较大。两岸悬崖陡峭,呈明显的“V” 字型。 (1)水文地质边界条件 西部:F28正断层为 XX 煤矿与 bbb 煤矿的井田边界。走向长约 8300m,断距 150250m,切割 P2mT1j 地层。地表出露泉水 5 个,流量 0.0060.14L/s;根据 精查资料,122-2 号孔在孔深 295m(标高 750.52m)见该断层,岩芯十分破碎,采取 率 5090%,破碎带宽 2.20m,泥质胶结,缺失 T1f3地层 30 余米。在 122-2 号孔 对该断层进行抽水试验,水位最大降低值(s) 26.97m,钻孔单位流量 (q)2.74410- 2L/s.m,渗透系数(K) 1.63410-2m/d。 由此可见,该断层富水性较弱,上、下盘为含水层与隔水层接触时,导水性较 弱,为含水层对口部位具有一定的导水性,地表有泉水出露,但流量较小,显示其 导水性不均一。 东部: F12断层位于 aaa 井田的东北角,发育在 P3l 地层中,走向约北 50东, 属层间滑动断层。断层北西端起于朝门子以西的 P3l 地层中,往南东经岩寨、大水 井、凤凰岭、向阳坪至德兴坪以西,其消失端为 H1滑坡所掩盖,走向长约 2900m。断层面倾向南西,倾角浅部 2427,深部 93。该断层地表迹象明显, 对煤层破坏较大,其主要表现为沿走向长 2000 多米范围内 P3l 地层厚度缺失 2 1 ,局部地段仅剩 10 余米;F12断层在剖面上位于 P3l 的上部中部,在平面上, 3 2 94102 号勘探线之间由于受到 F12断层的破坏,C19和 C16、C15等煤层局部形成了 切割无煤区,C19煤层在 100-2 号孔及其以南数百米范围内局部形成煤层重复区。 辽宁地质工程职业学院 5 深部有 98-1、98-2、100-1、100-2 号 4 个钻孔揭露,钻孔见断层处岩芯比较破碎。 该断层发育在煤系地层,地表出露在煤系软弱岩层中,易风化,深部较破碎, 由此可见,该断层有一定的导水性,地表水有可能沿地表断层带进入煤系地层产生 突水,未来矿井巷道在掘进和开采至该断层破碎带附近时,应注意防范。 (2)充水边界、充水水源及水力性质 跳蹬河与岩寨河分别位于矿区中部和西部,进入煤系地层切割所有含水组,与 各含水层正交,河谷深切,两岸悬崖陡立,基岩裸露,河床为砂砾岩及巨石覆盖, 河水流量随季节性变化极大。本次勘查测得,跳蹬河河水流量最大为 2.56m3秒, 最小流量为 0.08m3秒;岩寨河河水流量最大为 4.29m3秒,最小流量为 0.06m3秒。河水来源主要靠大气降雨补给。在天然条件下,地下水也补给河水, 如排水平硐排出的地下水补充河水,但在开采水平低于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时,河 水通过含水岩组、构造带附近裂隙补给地下水。 3.23.2 矿区地质矿区地质 (1)矿区地层和含煤岩系及煤层 a.矿区地层 矿区出露最新地层为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最老为志留系中统韩家店组,其间 缺失志留系上统、泥盆系及石炭系地层(见表 3-1) 。 表 3-1 矿区地层表 系统组段代号厚度(m) 上 统 须家河组 T3xj 第二段T2 2 l206 三 叠 系 中 统 雷口坡组 第一段T2 1 l120 水文地质类型划分 6 第四段T1j477 第三段T1j3-2170 第二段T1j211 嘉陵江组 第一段T1j1217 第四段T1f443 第三段T1f392 第二段T1f2150 下 统 飞仙关组 第一段T1f1114 长兴组P3c51 上 统 龙潭组P3l98 茅口组P2m286 中 统 栖霞组P2q122 二 叠系 下 统 梁山组P2l6 志 留系 中 统 韩家店组S2h (2)含煤岩系及煤层 区内含煤岩系为二叠系上统龙潭组,属海陆交互相沉积,厚 85.70110.98m, 平均 98.61m。含煤 720 层,具对比意义的 12 层,可采和局部可采煤层 4 层,其 中全区可采的 1 层(C11煤层) ,大部可采的 3 层(C19、C24、C25煤层) 。煤层总厚 8.44m,含煤系数 8.55,可采总厚度 5.57m,含煤系数 5.64。 根据岩性组合特征及煤层赋存情况,龙潭组自上而下划分为四段,分述如下: a、第四段:含煤岩系顶界至 C13煤层底板,厚 16.6036.20m,平均 25.90m。 含煤 14 层,一般 2 层,可以对比的有 C11和 C13煤层,其中 C11煤层是区内主要 可采煤层,C13煤层零星可采。主要由浅灰、灰、深灰色泥岩、砂质泥岩、粘土岩、 炭质泥岩,夹粉砂岩、泥质粉砂岩和煤层组成。 b、第三段:C13煤层底板至 C19煤层底板,厚 26.0149.56m,平均 38.26m。 含煤 210 层,可以对比的有 C14、C15、C16 、C19煤层,其中 C19煤层为主要可采 煤层,C14、C15、C16煤零星可采。主要由灰、深灰色砂质泥岩、泥岩、粘土岩夹 辽宁地质工程职业学院 7 多层细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炭质泥岩和煤层组成。 c、第二段:C19煤层底板至 C25煤层底板,厚 21.4337.54m,平均 30.46m。 含煤 37 层,可以对比的有 C20、C21、C22、C23、C24、C25,其中 C24、C25煤层大 部可采,C23煤层局部可采,C20煤层零星可采,C21、C22煤层不可采。岩性主要由 灰、深灰色细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间夹泥岩、砂质泥岩、粘土岩、炭质泥 岩和煤层组成。 d、第一段:C25煤层底板至含煤岩系底界,厚 0.6312.46m,平均 3.50m。以 灰白色块状含黄铁矿高岭石粘土岩为主,颜色自下而上由浅变深,所含黄铁矿呈结 核状、团块状、星散状,分布比较稀疏,不富集,未形成硫铁矿层,并从下往上黄 铁矿呈递减之势;上部粘土岩中含鲕状菱铁矿,呈星散状分布;顶部与 C25煤层接 触处为灰色、深灰色砂质泥岩、炭质泥岩或含炭质泥岩,含炭化植物碎片和根部化 石。 a.主要煤层 1)、C11煤层 位于煤系顶部,俗称“糠煤” ,为区内的全区可采煤层。上距 P3C 灰岩 2.8917.51m,平均 9.27m。煤层厚度为 0.336.86m,平均 2.65m;以井田中心一 带厚度最大,普遍在 3.50m 以上。该煤层为复煤层,含夹矸 13 层,总体上可分 为上下两个分层,上分层厚 0.004.65m,平均 1.62m,含夹矸 12 层(少数 3 层), 厚合计 0.031.19m,平均 0.42m,岩性为粘土岩,部分为炭质泥岩,纯煤厚度为 0.004.26m,平均 1.67m;下分层厚 0.234.24m,平均 0.97m,一般不含夹矸; 上下分层间夹矸厚 0.601.91m,平均 1.11m,岩性为粘土岩。 2)、C19煤层 位于煤系中下部,下距 C25煤层约 30m 左右,为 aaa 井田的主要可采煤层。煤 厚 0.394.50m,平均 1.82m,含夹矸 14 层,一般 12 层,厚合计 0.181.47m,平均 0.46m,岩性为泥岩、炭质泥岩;纯煤厚度为 0.33m3.22m, 平均 1.56m。C19煤层沿走向厚度变化较大,但大部分地段保持在 1.30m 以上,其 不可采区位于井田的东部和西南端,前者是因后生冲刷使煤层出现薄化带,后者为 沉积变薄所致。 3)、C24煤层 位于煤系下部,下距 C25煤层 1.149.00m,平均 4.63m,一般 36m。煤厚 水文地质类型划分 8 0.001.43m,平均 0.68m,在可采区厚度变化不大;该煤层多为单一结构,局部含 夹矸 12 层,一般 1 层,厚 0.060.51m,平均 0.16m。该煤层为大部分可采,煤 层厚度变化小,属较稳定煤层。 4)、C25煤层 位于煤系底部,下距 P2m0.6312.46m,平均 3.15m。煤厚 0.001.89m,平均 0.65m,一般为 0.80m 左右,仅在井田东端局部达 1.30m 以上;C25煤层在 aaa 井田 结构简单,不含夹矸;可采区分布在井田的中部和东部,沿走向厚度变化不大,属 较稳定煤层。 3.33.3 矿区构造矿区构造 勘查区位于 yy 复式背斜南翼的次级褶皱赤水河向斜北翼东段,呈一宽缓的单 斜构造,地层走向自西向东由东西向逐渐转为北东向,地层倾角一般 1028,东、 西两端增大为 3640,其南面紧靠高田坎背斜。区内次级褶皱不发育,断层较为 发育,主要分布在井田的西部和东部,其余地段断层稀少(见图 4-1) 。区内未发现 有岩浆活动。现将主要褶皱和断层分述如下: (1 )、褶皱 区内发现有次级褶皱 15 条,其中背斜 8 条,向斜 7 条。发现的褶皱均发生在 矿区内的非煤系地层中,延伸不长,波幅不大,属浅层褶皱,对深部煤层无影响, 不对矿区构成水害影响,在此不赘述详见“地形地质及水文地质图” 。 辽宁地质工程职业学院 9 图图 4-1 勘察区构造纲要图勘察区构造纲要图 (2)、断层 a.根据地面调查和钻探资料,区内发育断层 45 条,其中地表出露断层 36 条; 按断层性质划分,正断层 21 条,逆断层 23 条,层间滑动断层 1 条。按对煤层是否 造成破坏划分,未破坏煤层的断层 34 条,破坏煤层的断层 11 条。在破坏煤层的断 层中,地表断层在深部切割煤层的 6 条,其中煤层落差大于 30m 的 2 条;隐伏断 层切割煤层的 5 条,其中煤层落差大于 20m 的 1 条。各断层所在位置、性质、规 模、产状特征等见表附表。 这些断层的特征如下: 1)断层主要集中发育在井田东端和西端,中部不发育,正断层、逆断层数量 相当,构造复杂程度为中等偏简单; 2)断层发育多受主体构造的影响,断层倾向主要为南东向,与主体构造方向 相近; 3)F12为层间滑动断层,位于井田东北侧,主要破坏井田 100 号勘探线以西 水文地质类型划分 10 C25煤层,未破坏其它煤层和含水层; 4)钻孔揭露的隐伏小断层断距不大,大多切割破坏煤系地层,且以正断层为 主,逆断层较少。 3.4 矿区含、隔水层矿区含、隔水层 矿区二、三叠系含、隔水层相间出露,现就对煤层开采可能产生水害或对其有 影响的含、隔水层特征叙述如下: (1)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二至四段(T1f2-4)隔水层 区内出露面积约 11km2,分布标高 7901500m,岩性主要为砂质泥岩、泥岩、 钙质泥岩、泥质粉砂岩、钙质粉砂岩夹薄层灰岩,厚 206361m,平均 287m。 该隔水层主要由泥岩、砂质泥岩组成,分布于矿区中部,组成巨大不规则山体, 丘状山顶;常形成串珠状山脊,山脊短小且起伏,弯曲不定;山间沟谷曲迥,起伏 大,分支多,横断面呈“V”形,山坡陡峻,坡角多在 2050,反向坡多形成陡 坡,顺向坡多形成绵长缓坡,地表植被较茂盛。 。 该隔水层浅部风化裂隙较发育,地表出露泉水 25 个,多在沟谷及山脚等顺向 坡地段出露,分布标高 11001400m,流量 0.0010.67L/s,多属风化裂隙水,久 晴必干。据以往勘探钻孔资料分析,该段地层因风化裂隙发育,钻孔中岩芯较破碎, 钻进过程中冲洗液往往消耗较大,局部全漏失,如 102-1 号孔在钻至 20.70m 时冲 洗液全漏失,由此可见,该段地层风化裂隙发育深度较大。 本次物探资料显示,飞仙关二段至四段在本区内视电阻率大于 200m,呈高 阻特征,显示其富水性极弱。 根据该段地层岩性和泉水流量,其富水性弱,可视为相对隔水层,对该层上部 含水层起到一定隔水效果。 (2)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一段(T1f1) 弱含水层 飞仙关组一段(T1f 1)按岩性和富水性分为上、下两个亚段。现就其含(隔) 水特征简述如下: 区内出露面积 1.8km2,分布标高 7501450m,上部岩性为鲕状灰岩、泥灰岩, 下部为灰岩、钙质泥岩。全段厚 72143m,平均 113m。区内地表无岩溶发育; 126-1 号孔在孔深 69.9663.40m 处见一个高 0.35m 的溶洞,充填物为粘土,冲洗 液全漏失; 出露泉水 6 个,主要分布在沟谷等低洼地带,标高在 12001400m,流量 辽宁地质工程职业学院 11 0.030.67L/s,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动态变化较大。 根据该段地层岩性特征,可将该段分为上下两个亚段(即 T1f1-1和 T1f1-2) 。 a、飞仙关一段上亚段(T1f1-2): 根据钻孔岩性统计,矿区内厚度 45.44127.22m,109 线以东 T1f1-2基本上是 以泥灰岩、灰岩互层为主,局部夹少量的薄层泥岩、钙质泥岩;在 109 线以西, T1f1-2的泥灰岩、灰岩逐渐变薄; b、飞仙关一段下亚段(T1f1-1): 根据钻孔岩性统计,矿区内厚度 068.04m,主要为泥岩、钙质泥岩薄层,局 部地方飞仙关一段上下亚段均是泥灰岩、灰岩。在 109 线以西,T1f1-1泥岩、钙质 泥岩逐渐增厚。 从总体上看,该段地层受岩性所限,岩溶与裂隙不发育,富水性不均匀,其上 部富水性较弱弱,可视为弱含水层,下部富水性弱,可视为相对隔水层。 (3)二叠系上统长兴组(P3c)岩溶裂隙中等含水层 岩性为深灰色中厚层状含生物碎屑泥晶、粉晶灰岩,含少量燧石。厚 3258m,平均 51m。呈斜长条带出露于反向坡上,出露面积 0.92km2,分布标高 8501400m。 该含水层富水性受出露条件的控制。因厚度薄出露面积狭窄,且在地形上位于 反向斜坡,无植被覆盖,地形坡度大,接受大气降水补给条件差。但该层底部为煤 系泥岩隔水层,在其分界上往往形成地下水富集带。矿区出露泉井 4 个,主要分布 标高 11001300m,流量 0.052.06L/s。局部地段浅部受上覆第四系孔隙水的补给, 泉水流量相应偏大。流量受大气降水的控制,动态变化系数变化大,一般雨后 12 天泉水流量可达到最大值。地下水位平均标高 840.08m,据 102-1 和 138-1 号 孔抽水试验,钻孔单位涌水量分别为 4.63110-4 L/m.s 和 1.30310-2 L/m.s;渗透系 数分别为 8.26610-4 m/d 和 2.54110-2 m/d;从抽(注)水试验资料分析,该含水层 富水性较弱,水质类型为 HCO3-K+NaCa。 从岩性上看,该含水层岩质较坚硬,抗风化力强,地形上多成悬崖陡坎,不利 于岩溶的发育。该含水层岩溶不发育。地表未发育溶洞、溶蚀洼地、落水洞等岩溶 现象,仅在局部地段少数钻孔中发现小型溶洞及溶蚀裂隙。钻孔资料显示,长兴组 地层底部裂隙较发育,经统计,aaa 矿区 66%钻孔长兴组底部裂隙较发育,多数有 方解石脉填充,如:108-2 号孔在长兴组底部岩芯破碎,裂隙发育,方解石脉填充。 水文地质类型划分 12 该层地下水主要以岩溶裂隙水的形式赋存。 本次物探资料显示,该含水层视电阻率在 20600m 范围内,该层顶部地层 主要显示高阻特征,富水性较弱;在底部地层共发现低阻异常区 4 个,在首采区东 部显示比西部更低,显示该段该层岩溶裂隙发育,富水性较强,在首采区西部该组 视电阻率主要呈相对较高,富水性为弱到中等。 综上所述,该组地层在首采区富水性弱中等。 该含水层位于煤系地层顶部,下距 C11煤层 2.8917.51m, 平均 8.78m,为煤 系地层顶板富水性中等的岩溶-裂隙直接充水含水层。在工作面回采时地表地下水 可能通过导水裂隙渗入工作面。开采时应进行监控,保证生产安全。 (4)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3l)隔水层 岩性主要为泥岩、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粉砂岩、细粒砂岩及煤层(含细粒 砂岩 20%左右,细粒砂岩单层最大厚度 8.08m) ,厚 86111m,平均 98m,区内出 露面积 1.05km2,分布标高 7501450m。 该隔水层岩性以砂泥质岩为主,抗风化能力较弱,在地形上形成缓坡或槽谷, 地表第四系残坡积物及滑坡覆盖严重,浅部受水条件较好,风化裂隙发育,其发育 深度 1015m。由于受岩性的控制,深部地下水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能力差,雨后 部分经地表径流,仅部分渗入地下储积于煤系地层浅部风化裂隙中,形成浅部水平 径流带,以泉水形式出露。 矿区地表出露泉井 15 个,主要沿煤系地层底部分布,顺岩层走向方向在槽谷 地带出露,标高 10001400m,流量 0.00280.90L/s,动态变化大,为浅层风化裂 隙水。部分泉水因受滑坡体的补给和控制,其流量有所偏大。本次工作对地表泉水 的调查发现,由于气候的变化,这些泉水流量有减小趋势,流量小于 0.15L/s。 该隔水层由于岩性为泥岩、砂岩,视电阻率在50110m范围内,总体视电阻 率相对较低,全区未发现异常区。 据钻孔简易水文观测资料分析,深部泥岩、砂质泥岩、粘土岩未见裂隙,回次 水位、冲洗液消耗量基本无变化;砂岩、粉砂岩偶有裂隙发育,回次水位有所下降, 冲洗液消耗量略有增大(波动不大) 。 综上所述,该组地层富水性弱,可视为隔水层。 长兴组低阻异常 辽宁地质工程职业学院 13 4 4 矿井水文地质类型矿井水文地质类型 4.14.1 矿井开采受水害影响程度矿井开采受水害影响程度 根据 2009 年 9 月 21 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制定的煤矿防治水规定 表 2-1 所列内容,水害对矿井的影响是:矿井偶有突水,采掘工程受水害影响,但 不威胁矿井安全。 4.24.2 矿井防治水工作难易程度矿井防治水工作难易程度 经过对首采区进行瞬变电磁勘探和对老窑、小煤矿开采情况的调查,矿井范围 内水情情况较清楚,矿井未发生大的水患事故。矿井防治水工作难度不大。 4.34.3 矿井水文地质类型的划分矿井水文地质类型的划分 根据 2009 年 9 月 21 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制定的煤矿防治水规定 表 2-1,矿井水文地质类型的划分条件: (1)受采掘破坏或影响的含水层或水体:矿井受采掘破坏或影响的孔隙、裂隙、 含水层,补给条件一般,有一定的补给水源;根据精查阶段对各含水组的抽注水试 验,对井田内有代表性的长兴组、茅口组地层井下试验,测定长兴组岩层单位涌水 量为 4.63110-4 L/m.s 和 1.30310-2 L/m.s,茅口组岩层单位涌水量为 3.39910-5 L/m.s 和 4.90710L/m.s 符合规定中的 0q0.1Ls.m,按煤矿防治水规定类别划分为简单。 (2)矿井及周边老窑水分布状况:矿井正在进行巷道建设,未开采煤层。经调 查,存在老窑积水,但总体上矿井及周边老窑水分布位置、范围较清楚,按煤矿 防治水规定类别划分为中等。 (3)矿井涌水量(正常 Q1、最大 Q2):Q1160m3h,Q22000m3h,按 煤矿防治水规定(180Q1600、1200Q23000)类别划分为复杂。 (4)开采受水害影响程度:XX 煤矿在掘进过程中是矿井偶有突水,采掘工程受 水害影响,但不威胁矿井安全。按煤矿防治水规定类别划分为中等。 4.44.4 对矿井防治水工作的建议对矿井防治水工作的建议 (1)采掘工作面必须加强预测预报和探放水工作,坚持水情水害分析预报制度, 水文地质类型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