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地球上的大气 备课人:刘正祥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1使学生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理解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2了解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3使学生要会叙述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理解地表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理解水平气压梯度力是风形成的原动力和直接原因。4使学生了解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近地面摩擦力对大气水平运动的影响,理解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大气环流的形成。5在等压线图上表示实际大气中的风向。二、过程和方法1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绘图能力,提高综合分析问题以及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学生要会运用简单的等压线分布图,分析、判断风向。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的观察力、推理和空间想象能力得到发展。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勇于探索、不怕困难的心理品质,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2使学生认识大气运动与人们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关系,明确人类活动应如何趋利避害。3能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服务于社会。【教学重点】1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2大气运动的基本形式及大气水平运动的几种作用力。【教学难点】1热力环流的动态过程引起的等压面的弯曲方向。2影响大气水平运动的“三力”及其作用下的风向。【课时安排】2课时【教具设计】投影仪、投影片、多媒体、海平面气压场分布挂图、板图、纸箭头【讲授过程】第一课时【新课导入】我们学习了行星地球,知道地球是宇宙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天体。 为什么说地球是一个普通的天体?(学生回答:因为地球作为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与其他行星一样,是物质的和运动的,所以地球是一个普通的天体) 为什么说地球是颗特殊的天体?一(学生回答:地球是太阳系中惟一有生命物质的天体,也是整个宇宙中惟一确知有生命物质的天体) 如果地球上没有大气,也就没有生物界,没有人类及其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大气是自然地理环境中最活跃的组成部分。我们从这节课开始探讨地球上的大气。【板书】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介绍】围绕在地球周围的厚厚的大气,不仅提供了动植物维持生命活动所需要的各种气体,而且还是地球上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保护层。同时,大气中进行着各种不同的物理过程,产生着各种不同的物理现象,它们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变化具有深刻的影响;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也具有重大作用。【过渡】地球周围的大气好像一部巨大的机器,日夜不停地运动着。它的运动形式多种多样,范围有大有小,正是这种不停的大气运动,形成了地球上不同地区的天气和气候。大气为什么会运动,以及怎样运动这是我们这一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板书】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一、大气的受热过程【指导读书】(备注:采用投影的形式展示)大气中的一切物理过程都伴随着能量的转换,请阅读教材P30大气的受热过程部分,思考:1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是什么?2复述大气的增温原理?3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是什么?4物体的温度与辐射中最强部分的波长的关系?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分别为何种类型?5何为大气逆辐射?【学生回答】略【总结讲解】1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是太阳辐射能。 2投射到地球上的太阳辐射能,要穿过厚厚的大气,才能到达地球表面。太阳辐射能在传播过程中,部分被大气吸收或反射,大部分到达地面,并被地面反射和吸收。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能而增温,同时又以长波辐射的形式把热量传递给大气。这种辐射热交换是大气增温的最重要方式(图21)。3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是地面。从大气的受热过程来看,地球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吸收得较少,大部分太阳辐射能够透过大气射到地面;而大气对地面长波辐射吸收得却比较多,地面辐射放出的绝大部分热量能够被大气截留下采。 大气的受热过程影响着大气的热状况、温度分布和变化,制约着大气的运动状态。4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中最强部分的波长越短;反之则越长。由于地球表面的温度比太阳低得多,所以地面辐射的波长比太阳辐射长得多。相对于太阳短波辐射来说,地面辐射为长波辐射。 5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热量。大气辐射的方向既有向上的,也有向下的。大气辐射中向下的部分,因为与地面辐射方向相反,称为大气逆辐射。【过渡】结合我们刚才介绍的大气的受热过程,思考我们课前安排大家观察的烧一锅开水时,锅里沸腾的开水,中间水向上冒,锅边水往下沉。点燃一小堆纸时,纸片和灰烬从火堆上升,在空中流向四周,又从火堆四周下沉,然后又进入火堆的原理是什么呢?【学生回答】略【总结讲解】以上这两种现象都是由于中间和四周受热不均而形成的热力环流现象。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第二个问题:【板书】二、热力环流【说明】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它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那么热力环流的具体过程是怎样的呢?请大家阅读教材P32,思考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学生回答】略【总结讲解】下面我们就这两幅图一起来分析一下热力环流的动态过程。【投影片展示】【讲解】(1)若A、B、C三地(如左上图)受热均匀,则三地气温相同;三地气压相同;三地气压随高度递减的规律相同;三地上空同一水平面上各点的气压相等,等压面为互相平行的水平面。(2)若A地受热(如右上图),则A地气温较高,B、C两地气温较低;A地空气受热膨胀上升,B、C两地空气相对冷却下沉,引起空气的垂直运动;A地近地面空气膨胀上升,密度减小,气压降低,B、C两地近地面空气相对冷却下沉,密度增大,气压升高,三地近地面处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A地较小,B、C两地较大,迫使空气从B、C流向A,导致空气水平运动,此时三地近地面的等压面不再是水平面,在气压较低的A处,等压面往下移,在气压较高的B、C处,等压面往上移;A地上空一定高度A处,因上升的空气聚积密度增大,气压比同一水平面上周围地区高,B、C处因空气下沉后密度减小,气压比同一水平面上的周围地区低,空气就从气压较高的A处流向气压较低的B、C处,形成热力环流。【板书】1.冷热不均引起的热力环流由于同一水平面上的A、B、C点三地气压不再相等,等压面也不再是水平面,在A处往上移,在B、C处往下移,就形成了弯曲的等压面。空间气压值相等各点所组成的面,称为等压面。等压面凸起的地方是高压区,等压面下凹的地方是低压区。【板书】2.等压面的弯曲方向【特别注意】【板书】3.气压、气温、高度三者之间的关系。 【总结】【板书】【讨论与思维拓展】(备注:采用投影的形式展示)请同学们做以下思考:某城市为我国重要的钢铁、化学工业基地,该城工业区、商业、文化及住宅区的分布如简图所示,住在该城的居民们发现,白天商业、文化和住宅区的大气污染现象会加剧,每到夜晚则减轻,请分析其原因。还有,该城市是新兴工业城市,这里的老居民们说,现在一年中阴天的日子比过去多了,请分析其现象及原因。【学生回答】略【总结讲解】以上内容,结合其地理位置,可做如下分析:白天,山坡地面接受太阳辐射后温度升高、地面长波辐射增强,山坡上的空气因为受地面长波辐射后增温并膨胀上升,这样,白天就出现沿山坡向上爬升的气流,这股气流也就把谷底工业区排放的大气污染物带到坡面上部的文化、商业和住宅区,加剧了污染。而到了晚上,山坡首先降温,山坡上的气流变为收缩下沉,工业区的污染物被抑制上升,商业、文化和住宅区的污染则得到减轻。因此,这一城市的住宅区的大气污染现象,白天加剧,夜晚减轻。这一原理,指大气在山谷与山坡之间的环流运动,我们习惯称之为山谷环流,也即山谷风。第二问的分析:该市是工业区,工厂建成后,工厂在生产过程中向大气中排放的大量固体杂质成为水汽的凝结核,凝结核的增多使城市上空的水汽更容易发生凝结现象,因此,这一地区的阴天也就多了。【课堂小结】略【课后作业】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教材P33活动中的海陆风及P56城市热岛环流的形成原理。【板书设计】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一、大气的受热过程二、热力环流1冷热不均引起的热力环流2等压面的弯曲方向3气压、气温、高度三者之间的关系。第二课时【复习旧课】1大气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说说城市风、山谷风、海陆风的风向及变化。【学生回答】略【引入新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已经知道,大气运动有两种基本形式;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其中对我们影响最大的是大气的水平运动,也就是风。今天我们专门来学习它。【板书】三、大气的水平运动风【讲授新课】【指导读书】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3334内容,思考回答:1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什么?2受哪个力的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是平行的?这种风向在什么地方存在?3了试说明风的形成过程及其风在不同力的作用下,风向的变化情况。【学生回答】略【总结讲解】【板书】(一)作用力1水平气压梯度力形成风的直接原因(1)气压梯度: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2)水平气压梯度力:促使大气由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的力。方向: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大小:与气压梯度成正比;【板书】2水平地转偏向力只改变风向,不改变风速(1)方向: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2)判定:(北半球)背风而立,高压在右,低压在左。(南半球)背风而立,高压在左,低压在右。【板书】3摩擦力既改变风向,又改变风速 (1)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 (2)可以减小风速【讨论】我们刚才介绍了影响大气的水平运动风的三种作用力,请大家思考是否所有位置的风都受到这三种力的影响呢?【学生回答】略【总结过渡】刚才同学们回答的很好,在不同的部位影响大气运动的作用力有差别,从而形成了各个不同部位的风向,这就是我们下面重点介绍的不同部位的风。【板书】(二)不同部位的风1.高空大气中的风向【讲解】在理想状态下,空气质点只受一个力即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时,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并由高压指向低压。如果没有其他外力的影响,风向应该与气压梯度力的方向一致,即风向垂直于等压线。【讨论】在实际生活中,空气质点还受地转偏向力因素的影响,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共同作用下的风向又如何呢?【学生回答】略【总结讲解】大气是在自转的地球上作水平运动的,所以当大气一开始运动,马上就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使风向逐渐偏离了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这样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水平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形成的风,请同学们读P34图2.6。图上表示了北半球平直等压线的情况。初始状态时,空气质点垂直等压线运动(按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最终状态时,风向平行于等压线。这个过程是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水平地转偏向力逐步建立平衡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空气质点始终是按两个力的合力方向运动,而水平地转偏向力始终是垂直于运动方向的右侧,所以使得风向不断地右偏。最后,风向平行于等压线,此时,水平气压梯度力与水平地转偏向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其合力为零,达到平衡状态,空气运动不再偏转而作惯性运动,形成了平行于等压线吹的稳定的风。通常把这种稳定的风叫地转风,因为它只考虑了气压梯度力和地球自转的影响,所以叫地转风。地转风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情况,它在高空平直等压线的情况下是实际存在的。依此原理,可以推导出风与气压场之间的关系:人背风而立,低压在左,高压在右,通常称之为风压定律。所以,高空大气中的风向,是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在这个形成过程中,地转偏向力只改变风的风向,不能改变风的速度。【转折】实际在近地面还存在摩擦力,这种再加上摩擦力的作用下,风向又表现为一种新的情形。我们已经介绍了摩擦力是指地面与空气之间,以及运动状况不同的空气之间互相作用而产生的阻力。近地面的大气层里平直等压线的情况下,当水平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两种力的合力达到平衡时,形成斜穿等压线吹的风,这便是近地面风的情况。【板书】2、近地面的风请同学们读教材P34图2.7,并且在图上画出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合力。从图中可以看出,因为摩擦力永远和运动方向相反,即与风向相反,而水平地转偏向力又在运动方向右侧90,即与风向垂直,所以,摩擦力与水平地转偏向力的合力和水平气压梯度力达到平衡时,风是斜穿等压线吹的。即风向与等压线之间成一夹角。摩擦力对风有阻碍作用,可以减小风速。所以,摩擦力既影响风向,又影响风速。【课堂小结】三个力与风向的关系作用在大气上的力力的方向风向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一个力作用时,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水平地转偏向力垂直于风向,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二个力平衡时,平等于等压线,(北半球)背风而立,高压在右,低压在左摩擦力与风向相反三个力共同作用时,与等压线斜交,(北半球)背风而立,高压在右,低压在左这节课我们大量运用了图表,这也是学习地理的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希望同学们能重视图表的观察、比较与分析,这是学好地理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巩固新课】1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1)在等压线图中A点处,绘出近地面的形成风向和受力情况(北半球)。(2)一般摩擦力的影响可达离地面1500米左右的高度,在这个范围内的风向 等压线。摩擦力愈大,风向与等压线之间的夹角 。(3)越往高空,风向与等压线之间的夹角 。(4)风速随高度增加而 。2读右图,完成下列要求(这是一道高考题)。(1)在图上画出有摩擦力时,A点空气匀速运动的方向V。(2)回答:F1是 力,它与 方向 ;F2是 力,它与 方向 ;F3是 力,它与 方向 。【参考答案】1答案:(1)见右图,其中F1是水平气压梯度力,F2是地转偏向力,F3是摩擦力,V是风向 (3)斜穿 越大 (4)越小 (5)增加2答案:(1)如下图所示(2)水平气压梯度 等压线 垂直 地转偏向 空气运动 垂直 摩擦 空气运动 相反读右图,完成下列要求:【课后作业】教材P35活动【板书设计】三、大气的水平运动风(一)作用力1水平气压梯度力形成风的直接原因2水平地转偏向力只改变风向,不改变风速3摩擦力既改变风向,又改变风速(二)不同部位的风1高空大气中的风向2近地面的风补充材料1 摩擦力对风的影响一般摩擦力的影响可达离地面1500米左右的高度,在这个范围内的风向都斜穿等压线。摩擦力愈大,风向与等压线之间的夹角愈大;摩擦力愈小,其夹角愈小。当摩擦力为零时(高空的情况),风向便平行等压线了。因此,在实际大气中因摩擦力随高度增加而逐渐减小,所以风向随高度的增加而逐渐右偏,即愈往高空,风向与等压线之间的夹角愈小,最后,风向与等压线平行。这就是风随高度变化最一般的规律。风速则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大。陆地表面和海洋表面的摩擦力不同,地面摩擦力大,洋面摩擦力小,所以在相同的气压条件下,陆地表面的风与等压线间的夹角大,风速小;海洋表面的风与等压线的夹角小,风速大。风斜穿等压线吹,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因为风本身进行着大气质量的输送,风穿越等压线吹,就会把高压区的大气向低压区输送,它直接影响着高低压的兴衰状况。高低压的兴衰又导致气流的变化,所以气压系统与大气运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构成千变万化的大气活动舞台。补充材料2 等压线图的阅读等压线是同一水平面上气压值相等的各点组成的连线。等压线图上蕴含有大量的有关大气物理性质的信息,是地理学科命题的多见题型。阅读等压线图第一要认识气压的基本形式,如高压、低压、高压脊(在等压线分布图上,高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叫高压脊,好比地形上的山脊。高压脊中各等压线弯曲最大处的连线,叫做脊线)、低压槽(在等压线分布图上,低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叫低压槽,好比地形上的狭谷)等。阅读等压线图第二要根据所在半球,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定出各地的风向、风力。在确定风向时,因摩擦力大小与风向关系很大,所以要看等压线图是高空等压线图还是海平面等压线图。若是高空等压线图,高空大气稀薄,摩擦力可忽略不计,故风向与等压线平行;若是海平面等压线图,摩擦力较大,几乎与等压线斜交,但是夹角多大,很难把握。为了方便起见,一般北半球右偏45左右,南半球左偏45左右。在确定风力时,因等压线越密代表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所以风力也就越大;反之,风力就越小。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教学目标】一、知识和技能1理解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模式,掌握大气环流运动的规律。2了解1月、7月北半球海陆气压形势,理解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3了解季风的形成和分布,知道季风环流是大气环流的重要组成部分。4了解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二、过程和方法1运用对比、类比方法,在三圈环流示意图上理解、识记三圈环流、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的特点。2读“东亚季风”图,会分析季风的形成。3读1月、7月海平面等压线图,分析北半球海陆气压形势。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三圈环流的学习,了解大气环流对全球的热量平衡和水量平衡的重要作用,同时也影响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的形成,认识地理要素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2理解我国的气候深受季风环流的影响,从而能将所学知识用于实际,服务于社会。【教学重点】1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的名称、成因、对气候的影响。2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受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高低压中心名称、所在位置、成因及冬夏季风的关系。【教学难点】1三圈环流形成的动态过程。2东亚季风环流形成。【教具准备】地球仪、胶条、用投影胶片自制红蓝箭头,气压带风带分布图(挂图),投影片:空白气压带风带分布图、大气环流对气温的调节作用表格。【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复习内容】 找两个学生到黑板前面作题:要求:(1)写出A、B两点地面及高空的高低气压状况,并画出A、B两点间高空及地面的风向(2)分别画出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影响下A点的风向画完后请学生回答: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大气运动最常见的形式是什么?在运动的地球上南北半球风向偏转的规律是什么?【新课导入】我们知道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冷热不均,因为太阳辐射在全球各纬度分布的不均,使全球的大气在不停地运动,大气的运动是有规律的,由于大气有规律的运动和温度不同使地球各个部位产生不同的气压带和风带,到底全球有哪些气压带和风带呢?这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 第一课时: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指导看书】请同学们快速阅读教材P36第一段,思考: 1什么是大气环流?2大气环流有什么意义?【学生回答】1大气环流是具有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它反映了大气运动长时期的平均状态。2促使高低纬之间,海陆之间的热量交换,调整了全球的水热分布。【板书】一、大气环流及意义【引入】 “大气环流是怎样的呢?” 这就是我们要解决的下一个问题【板书】二、三圈环流【指导看书】请同学们自学课本P3638,思考三个问题:1做了怎样的假设?2影响大气环流的形成的因素?3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学生回答】略。【教师讲解】(备注:学生回答后,教师指正,强调三圈环流的形成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必须认真听。教师边板书,边讲解) 首先,假设地表均匀,地球静止不动,地球上大气将如何运动(以北半球为例)? 【学生讨论回答】略。【教师在地球仪上用箭头演示】第一步 赤道空气受热上升(红箭头向上指)到高空形成高气压,极地空气冷却下沉(蓝箭头向下指)高空形成低气压,赤道大气由高空流向极地(红箭头向北弯,用胶条与蓝箭头底部相连),极地大气则由地面流向赤道(蓝箭头向南弯,并用胶条固定在地球仪上),形成单圈环流。 【板书】1.假设地表均匀,地球不运动(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影响),形成单圈环流 【启发提问】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36的活动部分,思考赤道与极地之间的热力环流是否能够维持?为什么? 【学生回答】不能,因为地球实际是在不停的运动的。【教师总结,继续启发】同学们回答的很好,我们刚才所说的单圈环流是不存在的。那么大气该如何运动呢?请同学们想一想,在运动的地球上大气受几个力的作用? 【学生回答】略。 【教师讲解】下面我们仍然假设地表均匀,来研究在地转偏向力、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影响下,大气环流的变化。以北半球为例,请看地球仪。 【教师在地球仪上用箭头演示】第二步 假设:地表均一 太阳直射点赤道(不移动)【师生互动】(备注:师生互动突破难点,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培养其思维的敏捷性)【讲解】首先,讲解低纬环流的形成:赤道地区空气因受热而上升,致使赤道上空形成高气压,近地面形成低气压(可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称为赤道气压带。而极地地区空气因冷却而下沉,致使极地上空形成低气压,高空形成高气压。这样,高空的水平气压气压梯度力就是由赤道指向极地(启发学生思考得出)。设计如下的师生问答()。【启发提问】空气由赤道流向北极,将形成什么风向的风?【学生回答】南风。【启发提问】风能一直向北吹吗?【学生回答】要受到地转偏力的影响。【启发提问】风向要怎样?向哪偏转?偏转为什么风?【学生回答】向右偏转,形成西南风。(备注:教师用手势或身体表示)【启发提问】高空的磨擦力大小?【学生回答】小。(备注:教师进一步指出:可忽略为零)。【启发提问】因此,南风最终会偏成什么风?【学生回答】西风。【启发提问】回答的很好。正是因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在北纬30附近南风偏转为北风。这样,赤道流向极地的气流还能北上吗?【学生回答】不能。【启发提问】那会怎样呢?(要启发学生讨论)【学生回答】下沉。【启发提问】对。气流最终在北纬30附近下沉。那么,30附近的近地面的气压将会怎样?【学生回答】升高。【启发提问】形成高气压,称为副热带高气压带。这样,大气就要由副热带高气压带向南北流出。能沿直线运动吗?为什么?【学生回答】不能。要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启发提问】非常正确。(演示并引导学生画出东北信风、东南信风)东北信风与东南信风在赤道附近辐合上升。这样在赤道与副热带地区之间就形成了低纬度环流圈。(备注:然后让学生画图体会。中、高纬环流的形成由指导优生为学生们讲解、师生共同认识完成)。(略)【启发提问】通过以上的分析,思考地球上共形成了几个环流圈呢?分别是什么?【学生回答】有三个,即:A.低纬环流圈 B.中纬环流圈 C.高纬环流圈。 【总结板书】2.假设地表均匀,在水平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形成三圈环流 (备注:请同学们将北半球三圈环流示意图画在笔记本上)【启发提问】请考虑在纬度0度、北纬30度、 北纬60度、北纬90度的近地面高低气压状况如何?把它们标在图中(提醒注意是近地面)。如果在南半球会怎样? (学生讨论,并找一位同学将高低压各称标在示意图上) 【总结概括】由于大气环流,在全球近地面形成了七个气压带,它们的名称从北往南依次是(指挂图): 极地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 记忆方法是:气压带高低相间分布-高、低、高、低、高、低、高。 这里高压与低压的成因并不相同:赤道低压与极地高压是由于热力原因形成的,副热带高压与副极地低压是由于动力原因形成的。 【启发提问】在高低气压带之间有水平气压梯度力存在,于是在全球近地面形成了六个风带,你能否根据高低气压状况,画出风向?如果在南半球风向如何? 找一同学将风向画到示意图上。 【总结】它们的名称从北往南分别是(指挂图):极地东风带、中纬西风带、低纬(东北)信风带、低纬(东南)信风带、中纬西风带、极地东风带。 记忆方法是:风带东西相间分布-东、西、东(信)、(信)东西、东。 【板书】(1)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 【巩固练习】做游戏,方法如下: 将全班分为七个小组,分别代表南北半球近地面的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教师提问,各组按要求回答,限时三秒,回答正确则为小组加一分,累计分多的小组为胜。如教师说:赤道空气受热上升,代表赤道的同学立刻回答东南信风即加一分;又如教师说:到S之间是什么风带?代表信风带的同学立刻回答形成赤道低气压带即可得一分 【启发提问】请同学们读课本P39图211,讨论此图说明了什么问题?分析形成原因。 【学生回答】略。【教师总结】 由于太阳直射点位置有季节移动,使气压带和风带也产生了移动,在北半球一般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板书】(2)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大气环流的形成过程及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前提是地球表面均匀,但是地表是不均匀的,所以实际上的大气环流是复杂的多,下节课我们再继续学习。 板书设计 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第一课时: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一、大气环流及意义二、三圈环流1假设地表均匀,地球不运动(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影响),形成单圈环流2假设地表均匀,在水平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形成三圈环流(1)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2)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第二课时【引入新课】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大气环流的理论知识,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三圈环流是在假设大气在均匀的地球表面上运动,而实际上地球表面是存在海洋、陆地分布和地形起伏等不均匀的表面,那么在不同的陆地表面会出现什么样的现象呢?下面我们就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进行分析。【板书】三、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1、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热容量)【讲解】【结论】随着季节变化在大陆上不同性质气压系统的交替出现和大洋上气压系统强弱的变化,显著地影响气压带的风带有规律的带状分布,特别是在北半球,气压系统呈块状相间分布。【思考】结合P40页1、7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思考:从1、7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上北半球与南半球的气压带分布有什么不同? 【学生回答】略。【教师总结】【板书】2北半球的气压带基本上呈带状分布,南半球则呈块状分布。【讨论】为什么会出现北半球的气压带基本上呈带状分布,南半球则呈块状分布呢?【学生回答】略。【教师总结】海陆热力的差异,影响到海陆的气压分布。由于陆地的热容量比海洋的大,导致在同一纬度上海陆热力的差异。在同一纬度上,冬季陆地比海洋气温低,因此,陆地上形成高气压,海洋上形成低气压;而夏季则是陆地比海洋气温高,因此陆地上形成低气压,海洋上形成高气压。由于南半球的海洋面积辽阔,性质较单一,因此气压带较好地保留了带状分布的特点;而北半球则海陆相间分布,使气压带被分裂为一个个高的、低的气压中心,气压带呈块状分布。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认识北半球气压带的块状分布特点。7月份,大陆上气温高,形成低气压,亚洲低压(又称印度低压)最为突出,这样副热带高气压带就被切断,只残留在海洋上;1月份,大陆上气温低,形成高气压,亚洲高压(又称蒙古西伯利亚高压)最为强烈,这样副极地低气压带就被大陆上的冷高压切断,也只能残留在海洋上。【简图记忆】 现以亚欧大陆与太平洋、大西洋之间为例来分析:夏季:大陆上形成的低压,切断了副热带高气压带冬季:大陆上形成的高压,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 【总结】【板书】3 亚洲大陆太平洋北美大陆大西洋一月亚洲高压(又称蒙古西伯利亚高压)阿留申低压高压冰岛低压七月亚洲低压(又称印度低压)夏威夷高压低压亚速尔高压【转折讲解】我们再来看风带的变化,由于海陆分布及热力差异打乱了原来的气压带分布的格局,气压带的变化引起了风带的变化。我们来阅读P41“东亚季风图”,对照大气环流示意图,你们发现东南亚和东亚在两幅图(季风图和大气环流示意图)中的风向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板书】4、季风环流【学生分小组讨论后,由代表发言】东南亚在大气环流示意图中吹东北信风,而在7月份季风图中吹东南风,1月份吹西北风打乱了原来的风带格局。 南亚在大气环流示意图中吹东北信风,而在1月份季风图中吹东北季风,在7月份季风图中吹西南季风。 东亚在大气环流示意图中吹东北信风,而在1月份季风图中吹西北季风,在7月份季风图中吹东南季风。 【教师分析】同学们回答的很好,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这里说明一下。在东亚,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导致冬夏间海陆上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引起了一年中盛行风向随季节有规律地向相反或者接近相反的方向变换,形成近地面的季风环流。由于亚欧大陆是世界上最大的大洲,太平洋又是世界上最大的大洋,海陆之间的热力差异最显著,因而东亚的季风环流最典型。 冬季,在强大的亚洲高压与赤道低压、太平洋低压之间,形成了势力强大、干燥寒冷的偏北风,即冬季风。 夏季,北太平洋高压势力增强,亚洲大陆上形成印度低压,太平洋暖湿气流就沿着北太平洋高压的西部边缘,以东南风吹到亚洲东南岸,即东亚的东风季风。 【思考】请同学们以后注意观察当地的气候特点,如果你在东部季风区的话,你能说出当地的气候特点及气候类型吗? 【转折】我们已经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有关知识,那么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有哪些影响呢?这就是我们要讲的下一问题。【板书】四、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介绍】作用:把热量和水汽从一个地区输送到另一个地区,使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热量和水分得到交换,是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一般而言,不同的气压带和风带控制下的地区会形成不同的气候。注意: 气压带和风带是气候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不是惟一因素。一个地方气候的形成是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引导看书】请大家阅读教材P42活动,思考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的形成原因、分布、特点分别是什么?【学生回答】略。【教师总结】气候类型分布规律气候特征形成原因分布举例热带雨林气 候南 北 纬 10之 间终年高温多雨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马来群岛地中海气候南北纬3040之间大陆西岸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冬季受西风带控制地中海沿岸、北美洲的加利福尼亚沿海、 南美洲的智利中部、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地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南北纬4060之间大陆西岸终年温和多雨终年受西风带控制欧洲大西洋沿岸、美洲太平洋沿岸等地区【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北半球冬夏季节气压中心和分布、东亚季风,简要说明了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希望大家能够思考我国的气候深受季风环流的影响,从而能将所学知识用于实际,服务于社会。【课后作业】P43活动题。板书设计三、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1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热容量)2北半球的气压带基本上呈带状分布,南半球则呈块状分布。3 亚洲大陆太平洋北美大陆大西洋一月亚洲高压(又称蒙古西伯利亚高压)阿留申低压高压冰岛低压七月亚洲低压(又称印度低压)夏威夷高压低压亚速尔高压4季风环流四、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气候类型分布规律气候特征形成原因分布举例热带雨林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补充材料1 主要气候类型比较气候类型分布规律成因气候特征热带热带雨林南北纬10之间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全年高温多雨热带草原南北纬10回归线之间赤道低压、信风带交替干湿季交替热带季风南北纬10回归线大陆东岸冬夏季风交替控制雨季集中热带沙漠南北回归线30大陆内部、西岸副高或信风带控制全年干旱少雨亚热带亚热带季风南北纬2535大陆东岸冬夏季风交替控制冬温夏热夏雨地中海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副高和西风带交替冬温雨夏干热温带温带季风南北纬3555大陆东岸冬夏季风交替控制冬寒冷干燥夏炎热多雨温带海洋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全年受西风带控制温和多雨温带大陆南北纬4060大陆内部大陆气团控制冬寒夏热,干旱少雨亚热带亚寒带大陆北极圈附近极地大陆(海洋)气团冬寒长暖短寒带苔原带北半球极地附近临海极地气团控制全年严寒冰原南半球极地附近内陆极地气团控制全年酷寒高山高原高山高原气候高大的山地、高原地区气温随高度变化气温随高而降补充材料2 气候类型的简易判别气候类型的判别在中学地理教学中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虽然杂志中有不少这方面方法的论述,但学生很难掌握,下面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得出的方法作一介绍,请各位同行不吝指正。第一步:判别南北半球方法:据温度曲线(或数字)七月气温高(低);一月气温低(高)为北(南)半球第二步:若为北(南)半球,观察一(七)月份的平均气温t当t15时 热带雨林气候 各月降水量均较多热带季风气候 观察月降水量 3个月 热带草原气候 200毫米的月份 3个月热带沙漠气候 各月降水量均较少 亚热带季风气候 各月降水 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当0t15时 地中海气候 量不均匀 夏季降水少冬季降水多温带海洋气候 各月降水量较均匀 温带季风气候 观察月降水量 2个月 当t0时 温带大陆性气候 l00mm的月份 2个月极地气候 各月气温均很低例:据下表数字,判别A、B、C、D四地的气候类型(利用上述方法)地点月份123456789101112全年A气温69791061371821824724421216511782155降水797777726144182565132122107882B气温-13-10-34449313517520116494-l-1142降水105522477181135169112572412739C气温24242628292827272727272526降水333330465617351267561031793D气温31387210314171191851591116841l09降水544332385250556251495049585答案:A、地中海气候;B、温带季风气候;C、热带季风气候; D、温带海洋气候提示:以B为例,第一步:根据一月份气温低于七月份气温可以判别是北半球 第二步:观察一月份平均气温t=13,属于tO的行列,故为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极地气候三种中的一种;再观察各月气温并非都很低,可排除极地气候;到底是温带季风气候还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呢?再看月降水量lOOmm的月份,得知为3个月(7、8、9三月),据判别方法知其地为温带季风气候。第三节 常见的天气系统【教学目标】一、知识和技能1了解锋面系统、低压系统、高压系统的特点2理解气旋与反气旋的形成过程、气流运动特点,掌握气旋、反气旋气流运动的规律性3使学生掌握气旋和反气旋控制下的天气状况二、过程和方法1掌握各天气系统活动规律和处在不同天气系统及其不同部位的天气特点,利用天气图进行天气形势分析预报2能够说明这些天气系统是如何对所到达地区的天气产生影响的,能够结合当地情况分析学校所在地曾经发生的灾害性天气及其影响下的天气系统3通过研究气旋和反气旋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初步具备研究问题的方法与步骤4通过对冷锋与暖锋天气系统的对比分析来实现学生地理综合分析能力的提高。通过对锋面气旋的分析来建立地理空间思维的习惯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本节课学习,让学生懂得学科学、爱科学,献身气象事业,为“四化”建设服务2通过学习有关天气系统的知识和进行天气预报的预报分析来强化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并提高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认知水平【教学重点】1锋面系统分类及其对天气的影响2气旋、反气旋的形成及其影响下的天气及形成过程【教学难点】1理解冷锋、暖锋与天气的关系。2低压系统、高压系统与天气的关系。【教具准备】城市天气预报挂图、录像带、投影仪、投影片、海平面气压场分布挂图、板图、纸箭头。【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天气是时刻变化的,而天气又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关系十分密切,因此,全国各地的广播电台和电视台,每天都要播放多次天气预报。在每天的电视天气预报节目里,除城市天气预报外,还有天气形势预报。我们常可以听到主持人说“受冷锋天气系统影响,未来两天我国大部分地区出现降温、大风等天气”或”受高压系统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出现秋高气爽的好天气”等,像冷锋、高压系统、热带气旋等都是影响天气的天气系统。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些常见的天气系统。【板书】2.3 常见的天气系统各个天气系统都有其生长、移动和消亡的规律,而且与各种不同的大气运动有着密切的联系,故而出现不同的天气。我国幅员辽阔,不仅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天气有晴、阴、雨、雪等变化,而且同一时间不同地区的天气也各不相同。这就是不同天气系统的影响或处于天气系统不同部位的缘故。影响我国的几种主要天气系统是锋面系统、低压系统、高压系统等。下面我们首先来学习锋面系统。【板书】一、锋面系统【指导看书】锋面系统是影响我国的主要天气系统,我国的降水和一些灾害性天气大都与锋面有联系,请大家阅读教材P44,思考:1、什么是气团?2、什么是锋面?锋线?锋?【板书】1 .锋面的定义【学生回答】1、气团是水平方向上温度、湿度等物理性质比较均一的大范围空气。2、锋面是冷暖气团的交界面;锋线是锋面与地面相交的线;锋是锋面和锋线的统称。【转折】刚才同学回答的很好。锋是冷暖气团交界地区,由于冷空气密度大,暖空气密度小,当冷暖气团相遇时,一般是冷气团在锋面下面,暖气团在锋面上面。因为锋面两侧的温度、湿度、气压、风等都有明显的差别,所以在锋面附近常伴有云、雨、大风等天气。在锋面移动过程中,根据冷暖气团所占的主次地位的不同,可以将锋分为冷锋、暖锋、准静止锋等类型。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冷锋。【板书】2冷锋与天气【教师画冷锋图,边画边讲】冷锋的形成: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的锋。【提出问题】冷重的冷气团前缘插入暖气团的下面,使暖气团被迫抬升,在抬升过程中气温、降水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略。【讨论】冷锋过境为什么出现较大的风?【学生回答,老师讲解】【提出问题】冷锋过境后,什么气团控制该地区?出现什么天气?【学生回答,老师总结】【板书】 过境时:云层增厚,出现雨雪,较大的风天气状况过境后:气温下降,气压上升,天气转好【介绍】冷锋在我国一年四季都有,尤其在冬半年更常见。【实际观察】观察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中的冷锋符号,体会冷锋过境时、过境后天气?【转折】若暖气团平衡爬升过程中出现什么现象?【学生回答,老师总结】多产生连续性降水。【板书】3暖锋与天气暖锋的形成: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的锋。教师画暖锋图或观察教材P45图2.20。【学生讨论】暖气团如何爬升?过境时出现什么天气?过境后该地受什么气团控制?天气如何?【概括总结】【板书】 过境时:云层加厚,形成连续性降水天气状况过境后:气温升高,气压降低,雨过天晴【说明】暖锋在我国影响范围小。【板书】4准静止锋与天气【提问,学生讨论】何为准静止锋?过境时天气如何?【学生回答】略。【教师总结】准静止锋的形成:冷暖气团势均力相当,使锋面来回摆动的锋。如我国长江中下游的梅雨天气的形成。过境时天气为连续性阴雨天气。【提出问题】无论是暖锋、冷锋、准静止锋,沿锋面上升的都是什么气团?【学生回答】略。【教师总结】是暖气团。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解析卷北师大版9年级数学上册期中测试卷及答案详解(名师系列)
- 2025年度文艺演出场地租赁合同范本
- 2025年创业合伙人合作协议范本涵盖知识产权归属
- 2025年度电力设备预防性保养维修与节能降耗合同
- 2025年度农产品加工工业品标准买卖合同
- 2025版铁路货运与公路联运综合服务合同
- 2025年度智慧城市建设项目材料采购合同范文
- 2025年度塔吊安装与拆除工程安全责任合同
- 2025年婚内房产共有权设立与子女抚养责任协议
- 2025二手装载机转让合同样本
- 《翻转课堂的探索与应用》课件
- 小学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工作计划
- 中学班主任培训课件
- 行动的力量课件
- 某体育公园可行性研究报告
- T-CCSAS 050-2024 化学化工实验室化学品安全操作规程编写指南
- 《生态学园林》课件
- 幼儿园教学主任培训
- 展会主办项目合同范例
- 装饰装修工程施工方案(完整版)
- 11YG301钢筋混凝土过梁(完整)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