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总结.doc_第1页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总结.doc_第2页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总结.doc_第3页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总结.doc_第4页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总结.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总结 平凉七中“五环探构分层”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汇报 xx年,在新课程的引领下,以崆峒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讨为契机,平凉七中全体教师以极大的热情和高度的责任感,积极投入到了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讨活动中。通过动员培训、推门听课、宜川之行、说课、赛课、评教、优秀模式展评大赛等一系列活动,群策群力探索教改新模式。现将我校的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情况总结如下。 一、模式综述通过实践研讨,平凉七中最终提炼出“五环探构分层”课堂教学模式。“五环”指的是目标导学、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展示点拨、分层训练五个环节。 “探构”“探”是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构”是指小组建构知识。“探构”贯穿于教学的始终,是教学基本模式的灵魂和核心。 “分层”指的是分层教学(小组分层、展示分层、习题分层)、当堂达标。要让全体学生做“精”基础题,A层做“通”提高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成,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在“五环探构分层”教学的基本模式中,“探构”是核心,“分层”是达标目的,“五环”是操作程序。 二、模式研发思路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我校在确定教学模式上,考虑到既要借鉴课改先进模式经验,又要结合校情,既要切实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又要保证提升教学效益。因此,学校以近两年来积累总结的课堂教学经验和模式为基础,针对校情、教情、学情和学科特点,深入开展交流研讨和课堂实践探索,研发提炼有实效和运用价值的课堂教学模式。包括三方面: 学校层面上的研发:教研室牵头,总结以往的教学经验,从文科,理科两个方面来提炼适合我校特点的教学模式; 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层面上的研发:主要是论证提炼出的教学模式的可行性以及实施细则; 学科组层面上的研发:对提炼出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实践,不断改进提高。 三、模式提炼过程 (一)、通过学习,树立新的理念。 推进高效课堂改革,必须彻底改变教师旧的教学观念。为了改变广大教师的旧观念、旧思路,学校连续召开了两次全体教师会议,就全区课改的背景及意义向老师们进行深入浅出地讲解和阐释,同时把当前先进学校的的做法向大家介绍,观看了有关视频资料,进行深刻的自查自纠。经过学习与反思,全校一致认为必须真正实现教与学方式的转变,要大胆借鉴他人之长、融众家之智慧为我所用,对课堂教学“大动干戈”,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 (二)、组建领导小组,提供组织保障。 为了切实做好有效课堂教学改革的工作,学校成立了由潘正刚校长亲自担任组长、高文祥担任副组长的高效课堂教学改革领导小组,全面领导和监督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工作的开展和实施。同时,学校还抓好两个层面的工作:在领导层面上,领导小组抓好学习和思想动员,让课堂改革成为整个学校活动的中心环节;在业务层面上,领导小组注重落实、承上启下和具体的操作,以各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为单位进行实践和研究,真正做到点上有研究,线上有指导,面上有落实。 (三)、认真思索,确立教学模式学校在充分学习教学理论,借鉴他校先进教改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对骨干教师开设的研讨课进行反复讨论、调研,最终结合本校实际提出了“五环一探构分层”课堂教学模式。“五环”指的是目标导学、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展示点拨、分层训练五个环节。“探构”中“探”是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构”是指小组建构知识。“探构”贯穿于教学的始终,是教学基本模式的灵魂和核心。“分层”指的是分层教学(小组分层、展示分层、习题分层)、当堂达标。在“五环探构分层”教学的基本模式中,“探构”是核心,“分层”是达标目的,“五环”是操作程序。 (四)、狠抓落实,扎实推进课改工作 课改工作的好坏,关键在于落实。学校通过召开全体教师会议,要求各级部、各班级、全体教师全面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活动,真正地使课改常溶入到我们的日常教学中,并产生积极的效果。 1.开展实验,以点带面。学校首先在各年级确立了3个班为实验班级,以实验班级为先导来带动各年级、各学科的改革,通过让实验班级的老师在全校开设研究课, 让各科的所有教师针对上课情况,进行大讨论,感受其先进的理念和做法,同时剖析其中需要改进的地方,并为自己授课课改做为准备。 2.骨干引导,全面推开。学校除了通过实验班级来做好前期工作的同时,还安排了教学骨干教师率先上研讨课,通过他们开设的研讨课,来向全校教师传达他们对新课改理念的理解,以对有疑问者有更明确的认识,以便更好地开展实践工作。 3.开展调研,不断推进。为了使“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工作的顺利推进,不断解决课改中遇到的新问题。4月份,校长和中层领导一起将前一阶段实验中所遇到的问题,逐一进行梳理,并将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几个问题列举出来,分发到各备课组。并在随后的业务学习中,每位领导挂包一个备课组,和教师们一起讨论其中的焦点问题。讨论中,教师们各抒己见,把自己已经实验的比较好的做法和大家一起分享,同时把自己在课改中遇到的新的疑惑再向其他老师问询,从而形成了对自己班级更加有效的方法,从而推动新课改活动在全校范围内更好地开展。 4.外出学习,借鉴内化。xx年3月至4月,我校分批派遣近30名教师到宜川中学学习、观摩听课改课,回来后组织他们做学习报告,写观摩感悟,上观摩汇报课,引领全校的课堂教学改革。依据班情、学情,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内化为自己的新方法,进一步完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有了明显改观,学生学习的自主参与意识明显增强,课堂气氛明显较前活跃,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 5.集体备课,同课异构。为了使本校提出的“五环探构分层”课改教学模式的不断深入,努力推进实践工作,学校先后开展了两轮的“同课异构”活动。先是各备课组集体备课,上课教师再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学生自主学习,动手实践,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不断培养学生相互合作、探究新知的能力。同时组内成员做好听课、评课工作,及时将前一位教师上课时遇到的问题进行组内讨论,下一位教师开课时便调整教学设计,以达到更好的效果。学校中层领导也挂包到年级组,和上课老师一起探讨教学中的难点,同备课组的老师也在“得”与“失”中,改进和完善了教学方法,努力打造更有效的课堂。 6.行政“推门听课”,将问题与评价有力结合。自xx年起,学校领导高度重视课堂教学,开展中层领导每日进行“行政推门听课”活动,督查领导组经常深入班级听课,严格上课制度,保证课堂改革措施的落实。在“行政推门听课”中主要针对小组合作、展示,教师的精讲多练、分层教学,当堂目标分层达标等环节提出问题, 并与教师一同探索改进措施。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起到了极好的监督作用,又符合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使课程改革真正落实到了每一个教学环节中。 7.全面考核,推向深入。为了使每一位教师都能真正地投入到有效课改的活动中,把有效课堂的学习与理解落实到自己的日常教学中去,学校在5月份开展了有效课堂模式考核工作。学校要求各年级、各备课组推选三名教师,全校共36名教师参加展评模式比赛,按照学校制订的“五环探构分层”教学模式的考核标准,并由学校考核小组进行考核。经考核,对各备课组精选出的第一名教师又进行复赛,在初赛和复赛两轮的考核工作中,参赛教师基本上都能达到合格或良好的标准,真正使自己的课堂变得更加有效了。各备课组对组内推选的模式课堂进行自评、再互评,再提炼。全员参与,群策群力探究教改新模式。 8.课改与课题结合研究。针对同步开展的课题研究工作,学校将课改与课题结合起来,用课题研究促课改的推进,把课改作为课题研究的实践形式,二者互相促进,有利于课改工作和课题研究的深入。 四、模式评价制度 学校对教师和学生的评价制度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打破了“以分论教”,只注重结果的传统评价方式,建立以人为本,促进师生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落实跟进措施。 1.导学案评价。导学案要具备明确的学习目标,要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要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要体现分层的思想,反思要有价值,学案要有创新。 2.课堂评价。在做到无知识性错误,思路清晰的基础上,要求教师有效的运用多媒体教学,少讲精讲,合理使用导学案,做到取其精华,合理整合学案各环节,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要求在课堂中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功效和分层教学。 3.小组评价。对小组实施捆绑式评价,不看个别同学的表现,采用“木桶效应”评价小组。对小组的构建、自主展示、合作交流、目标分层达标的实际情况做出全面的反馈和评价。 五、模式取得的收获 课改给学校带来了全新的面貌,学校初步形成了以科研促教学的课改特点,注重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教育特色,突出了办学亮点,各方面都在发生着可喜的变化。 1教师教学方式发生了变化 教学方式的转变是课改以来课堂教学发生的较为显着的变化,大多数教师在课上讲得少了,站在前面的时间少了。教师力图想办法、创机会让学生自主学,多给学生活动、交流、合作、探究的空间和时间。如对教学方式的操作,教师不是简单地模仿,而是积极地探索,以实现新的学习方式应有的价值;小组合作学习,从分组、到分工、到合作、到评价,都形成了一定的操作规范,优生、弱生互助,学习效率较高。再如,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在一些课堂上,我们看到了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已经达到了较高的层次。这些都说明我们教师的教学方式已有了较大的改进,尽管不成熟,但这种意识是很值得肯定的。 2.学生学习方式发生了变化 在教师教学方式转变的同时,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变化。课堂上学生有机会展示学习的思维过程,经常会听到“老师,我来!”这样声音,;课下后续活动增多,如以个体、集体不同形式搜集资料、调查访问、实验讨论等。学习方式的变化多体现了学习的自主过程,在过程中多体验感知,进而提高了学习能力和效益。 3.师生关系发生了变化 教学方式的转变要求教师得参与学习过程,与学生一起交流、对话、探究,尊重学生的个性选择,这样的双向互动客观上必然引起师生关系的变化。新课改的课堂上,经常会看到教师与学生同乐,一种积极探索、和谐融洽、平等互尊的师生关系正在逐渐建立起来。 4.学校教研氛围发生了变化 以往学校开展研究工作时,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参与面不广,而通过课堂教学改革,学校教师参与和程度有了较大的改观。教师不但通过集体备课、说课、上课、评课等活动,深入参与了教研活动;通过参与课题研究,让更多的老师在不同领域、不同学科方面有一不定期的发展;老师还通过参加各种教学评比活动,使自己在科研方面有更大的提高。 六、存在的问题 由于课改工作系统性和复杂性使教师的压力较大,老师们经常遇到很多的困难、疑惑和问题。如:教师缺乏对教育新理念的认识和教育观念的更新,对新的教学模式不适应,尤其是年长的老师;教师原有的知识结构与新课程标准所需要的要求不吻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阶段性总结 这一年我校就开展“高效课堂”活动,并给出了实施意见。我们的课堂教学占据了教师大部分工作时间和学生的绝大部分学习时间,课堂是充满生命活力,还是沉闷压抑;是师生相互启迪,不断创新,彼此产生心理愉悦,还是枯燥乏味、简单重复、彼此厌倦,这在一定意义上决定师生的生活质量。因此,课堂教学改革既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又关系到生命质量的提升。为了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推进学校内部的教育均衡发展,我校把“高效课堂”作为重中之重。 在“高效课堂”中我们还是有很大收获的: 一、教师在教学中能注意学生的层次性,注意他们在知识水平、认识能力等方面存在的客观差异,所以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能以“人人会学”为宗旨。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教学活动。 二、教师注意教学内容和形式的开放,改变单纯依赖课本的陈规陋习。选择一些难易适度、形式活泼、具有趣味性、挑战性和研究性的学习材料,同时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单调、枯燥的形式,组织小组讨论、多媒体演示,学生上讲台等教学形式,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题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师生配合默契、热烈和谐融洽、心理呼应,让课堂活而不空,实而不死,生机勃勃、趣意盎然。 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展示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更主要的是胸怀与个性的袒露,思想与情感的交融,文化与智慧的流淌。只有当教师博大的胸怀、真诚的情感和深邃的思想对学生产生春风化雨的影响时,才能震撼学生的心灵,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想象力,使教学活动充满理性和激情。 当然,我校在推行“高效课堂”实施过程中,问题也不断涌现:要么设计的检测题没有时间做;要么,在学习过程中问题不当,破坏语境,影响学生自主学习?高效课堂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教师透彻理解教材,需要教师设计高效而又有价值的问题,需要教师设计高效而又有价值的习题检测,才能真正高效的完成教学。 总之,我校在新课程背景下高效课堂教学的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去反思: 一、必须把课前预习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开放课堂,最关键的环节是学生的课前预习。因为学生只有预习才知道,哪里会了,那里不懂,在课堂上和同伴讨论什么,向老师请教什么。可以说,预习是否充分,决定了课堂是否高效。要搞好预习,必须做到以下两点:一是编制高质量的预习学案。学案的思路决定了课堂的思路,学案的质量决定了课堂的质量。每位老师都要本着对学生负责、对 课堂负责、对同事负责的态度,精心编制每份学案。备课组要早计划、多讨论,反复修改,精益求精。二是指导学生搞好预习。要给学生布置明确而具体的预习任务,指导具体的预习方法,确定预习达到的目标。我们老师要告诉学生,预习也是学习,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学习,更要认真,更要细致,更要深刻。 二、老师的点拨要准确到位 现在的课堂,老师的讲被限制在很有限的时间内,这就要求我们非常明确讲什么,点拨哪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保证师生学习信息的畅通,老师必须十分清楚学生的需求,学生需要什么,我们就讲什么。那么,我们通过哪些途径获取学生“需要什么”这一信息呢? 我觉得有以下几点:一是认真批阅学生的预习学案,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从中发现问题,然后有针对性的备课。二是小组在讨论的时候,老师要深入学生当中,留意他们的举动,聆听他们的发言,发现他们的思维障碍。我们再点拨时,就容易多了。三是讨论完毕,每个小组都要把没有解决的问题填入“课堂疑难反馈卡”,老师的点拨和指导会更有效。 三、要建立一套科学的激励性评价机制 一个小组就是一个学习单位,只有激活每一个小组,激发每个小组的学习热情,才能使我们当前的课改更具持久力和生命力。 1、千方百计利用好小组长。 一个好组长,就是一个好小组。平日要多和他们交流,倾听他们的心声,帮助他们解决小组内的困难。定期组织小组长交流经验,互通有无,定期评选最受欢迎的小组长、最负责任的小组长。 2、对每个学习小组一周一评价,一周一总结。 这里面最关键的有三方面的评价:课前预习质量。课堂展示当堂检测的成绩和当堂落实的效果。我们的设计必须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否则,有可能流于形式,半途而废。 3、对学习小组要实行动态管理。也就是说,小组的组成不是固定不变的。例如,当班内出现一个特别优秀的小组时,可以把其中的几个骨干分配到其他几个小组,把好经验,好作法,好风气带过去,促成几个组的共同发展。当出现一个特别差的小组时,可以把相对较差的几个同学分配到几个比较好的小组,防止他们掉队。就当前的课改形式而言,建立激励评价机制是非常必要的。 经验的积累非常必要,适时进行反思能使我们进一占得到提高。目前,高效课堂模式的教学改革正在我校领导与老师、学生、家长的共同配合下强力推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校“高效课堂”的研讨活动将会更上一层楼。 红杏枝头春意闹,蜂飞蝶舞香满园 为了全面落实市教育局课程改革会议精神,一年来,我们借鉴兄弟学校的成功经验,立足本校实际,以新课程先进教育理念为指导,大胆尝试构建“递进式”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如今,红杏枝头春意闹,蜂飞蝶舞香满园。已不难看出金秋时节的硕果累累的可喜局面。现将我校探索新课改模式之路情况汇报如下,以期抛砖引玉,取得以“课改聚义,搂抱发展,相互借道,共同成长”的效果。 一、提高思想认识,转变观念是深入开展课堂教学改革的前提。 第一、从领导到教师,我们做到三破:一破“名校”框,反对用因循守旧,走出去,虚心向兄弟学校取经;二破“名师”观,把敢于改革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师当名师;三破“考分”关,即把一张考卷的考分看淡点,把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看重点。 第二、抓好学习和转变,即转变观点,充分认识新课改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 中国人为什么不能获诺贝尔奖?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的教育模式所致。只是一味着重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忽视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甚至阻碍了学生自主研究创新能力的生成,因此,课堂教学改革是培养新时代人才的需要。 第三、课改也是我校提高教育质量的迫切需要,我校是名校,是市教育局的样板校,要说传统教学模式,那是轻车熟路,好办。然而教育政策要求学校规范办学行为,减轻课业负担,不改革学校就会停滞落后,不改革就没有出路。一所学校办得成功与否,关键也得落实在课堂上,因为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核心环节,课堂教学的模式,课堂教学的效果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因此,我们必须把建设“高效课堂”作为把我校发展成“省内一流,全国闻名”的实验性小学的重要推手。 第四、榜样的力量在感召着我们。山东的杜郎口中学,一所偏居乡间,条件落后的农村中学因“改”名动天下,刮起旋风;山东乐昌二中,名闻遐迩的高考名校,他们敢于否定自己长期积累下来的传统教学经验,放低姿态与杜郎口中学和兖州一中结成课改三架马车,终于“改”出了“271”高效课堂模式,再一次让乐昌二中成为同行注目的焦点,作为教育一线的我们,还能无动于衷吗? 第五、新课改是学生内在的强烈需求。我们说,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就是说,要让学生知道,了解某种知识事物,不如让他们喜欢该项知识或事物,而让他们从单纯的喜欢变成从中得到乐趣,从而达到乐此不疲,那就能让他们真正成为知识的迫求者、主宰者、创造者也就是我们说的创新型人才。要让学生成为“好之者”就必须改革传统课堂模式,使之成为课堂的主人。要使学生从“好之者”变成“乐之者”,必须让新课改深入持久开展,使学生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学到知识的同时,得到乐趣,故而成长为“乐之者”。可见新课改是广大学生内在的强烈需求。 二、“递进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构思与实践。 认识提高了,思想转变了,我们深入思考着:新课改到底改什么?大家逐渐统一了思想,学校教育的核心环节归根到底是课堂,课堂教学的模式和效果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与成长。课改的关键是课堂:要最大限度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效果好起来。而课堂教学的“改”不能随心所欲,必须“有法可依”,就是要有一定的模式去规范“教的方式”与“学的行为”。因此我们确定我校实施“递进式”课堂教学模式,探求课改新路。我校“递进式”课堂教学模式概括起了可分三层九段。 第一层:预习交流 a.要求提示:老师课前导学,提出预习要求,学习方法。 b.自学交流:可采用同桌式、分组式、全班式,师生共同参与,让每个学生成为活跃的交流着; c.点评小结:点评预习情况,师生采用分散式和集中式共同完成。 第二层次:探究解惑 a.质疑探究。教师组织学生,在集中学习的氛围中,再回到新的学习内容中去,发现新的问题,然后展开讨论,进行探究。 b.点播解惑。在学生质疑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成为学生中的一员,适时进行点拨,引领他们始终处在正确的思维轨道上。点拨要点面结合:个性问题,个别点拨解惑;共性问题,面上点拨解惑。学生既是被点拨者,也是点拨点,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点拨解惑氛围。c.评价总结。教师凭借自身的教学经验,巧妙地运用临场机智,快速梳理浓缩掌握的信息,进行准确、概括的评价总结,使每个学生都获得质疑探究的快乐。 第三层次:巩固延伸 a.练习检测。练习主要以书面形式进行,课内或课外完成。练习内容要尽量避免死记硬抄,多考虑已学知识的重温巩固和迁移,检测结果不能成为奖惩学生的凭据,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到每个学生的点滴进步,教师要通过检测反思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的水平和能力。 b.学练运用。通过课外学习这一渠道,运用学到的方法,通过大量的实践,让学生的才能得到锻炼和提高,获取更多的新知识。 c.生活链接。要引导鼓励学生接触生活,用所学知识为生活服务,并从生活中学习心的知识。接着,我们制定了“递进式”课堂教学实施方案,成立了课改领导小组,课程改革学科组,年级学科备课组,并立即付诸实施。同时采取以下措施,促进实验的顺利进行。 1.加强师资培训,坚持“先培训先上岗,边培训边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 2.加强教学研讨,把科研与校本教研结合起来,开展“自我反思”、“同伴互动”、“观摩学习”、“实践体验”,参与“教学评比”促进对“递进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消化与吸收。 3.加强制度管理。学校在管理和指导课改实验中建立了一系列相关制度来规范操作,以加强管理。如教研组例会制度、年级备课组例会制度、评比奖励制度?围绕“递进式”课堂教学重新建立运行评价体系,配足、配齐课改所需的各项设施、设备,保障课堂教学改革稳步有序推进? 接着一场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的“递进式”课堂教学模式探索实验在我校开展起来了,学校的每一间教室,都是人身鼎沸的学习“超市”。学生们一会儿潮水般地聚拢来,争先恐后地抢黑板,一会儿争抢发言权,一会儿又各自趴在课桌上埋头书写;有人锁眉沉思,有人低声交谈,有人大声争辩,有人手舞足蹈?课堂上“洋溢着欢乐,升腾着幸福”。 三、“递进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成效与反思 我校深入开展“递进式”课堂教学模式已经一年多了,如今,红杏枝头春意闹,已经见到可喜的成果。 首先可见到的是教师变了!教师的教学观念变了:人人成了新课改的赞同者,参与者;教师的身份也变了,从“知识传授者”变成“诱导者”、“点拨者”、“合作者”,从“演员”变成了策划组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导演;教师的教案变了,从照搬教参变成深入思考,吃透教材,了解学生需求的导学案;这样教师确立了“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学生观,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从而放手让学生自己读书,感受事物,观察分析、思考,有利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一年来,我校参加省市各种课改教学比武,共获各种奖项20人次,其中肖映语文的魅力参加省语文阅读大赛获一等奖,赵翠、张莉君、胡雁峰、文瑛等十多名老师的分别获不同学科市一等奖。 其次可见到的是,课堂结构变了。作为课堂,过去是老师的讲堂,导演、演员均由老师包了,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收状态。如今的课堂关注的却是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状态。课堂上学生通过预习交流产生疑惑,通过交流让所有学生深化疑虑,产生疑惑感,通过探究解惑,让学生互相启智解疑,加上教师适当点拨,使每个学生获得质疑探究的快乐;最后,通过巩固延伸,让学生实现知识的巩固迁移,联系生活实际,获取新知识。如今,我校“递进式”课 堂教学模式从学习探索、生成到广泛展开,日臻成熟。已向省内外30多所学校,600多名教师提供了交流参观的平台。 第三大成效是学生变了:一是学生地位变了,变成了课堂的主体,学习的主人。通过预习、交流、使学生养成动手、动口、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了交往合作能力;学生通过巩固延伸的训练,不仅能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而且链接生活中的问题,去思考,探究解决深层次的问题,实现知识的迁移和创新,自然也就提高了他们的探究能力与创新能力。 我们尝试了以学生为导演的自主课堂模式,即让学生当老师,对一节课,或对某一小部分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