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学专业论文)论区域经济规划视角下的开发区建设.pdf_第1页
(国际贸易学专业论文)论区域经济规划视角下的开发区建设.pdf_第2页
(国际贸易学专业论文)论区域经济规划视角下的开发区建设.pdf_第3页
(国际贸易学专业论文)论区域经济规划视角下的开发区建设.pdf_第4页
(国际贸易学专业论文)论区域经济规划视角下的开发区建设.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我国开发区的建设在我国改革开放3 0 多年的时间里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尤其在吸引外资、引进高新技术、解决就业、发展地区经济等方面,产生了非常 积极的作用。但开发区的建设中存在的各方面的问题也渐渐浮现出来,土地的滥 用、科学规划思想的缺乏、经营模式的单一和粗放严重阻碍了开发区的可持续发 展。探索我国开发区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刻不容缓。本文基于区域经 济规划的视角,从区域经济学的角度出发,把开发区的建设和区域性经济发展有 机结合,从主导产业选择、产业结构配置、产业空间布局等角度来探索开发区开 发的科学路径。本文通过实证分析的方法,系统分析和总结了中关村科技园区丰 台园的战略选择和开发建设模式,丰台园的成功操作,为我国其他地区的开发区 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参考范例。 关键词:开发区,区域经济,规划 a b s t r a c t d e v e l o p m e n tz o n eh a sc o n t r i b u t e da l o tt ot h ee c o n o m yg r o w t h d u r i n gt h eo p e n i n gu pp e r i o d a sac r e a t i v ei n n o v a t i o no fe c o n o m y d e v e l o p m e n ts y s t e m ,d e v e l o p m e n tz o n e h a sb e e n p l a y i n g a n i m p o r t a n tr o l ei nr & d ,e m p l o y m e n t ,a n df d ia t t r a c t i n g h o w e v e r , p r o b l e m sa r er i s i n gi n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z o n ec o n s t r u c t i o nb e c a u s eo f t h el a c ko fs c i e n t i f i cp l a n n i n ga n dg o o dm a n a g e m e n t ,w h i c hh i n d e r t h ec o n t i n u o u sd e v e l o p m e n to fd e v e l o p m e n tz o n e f r o mt h er e g i o n a l e c o n o m i cp l a n n i n gp e r s p e c t i v e ,t h i sa r t i c l ei ss e a r c h i n gas c i e n t i f i c w a yo fd e v e l o p m e n tz o n ed e v e l o p m e n tu n d e rt h eb a c k g r o u n do f r e g i o n a le c o n o m i cp l a n n i n g b a s e do nt h ee m p i r i c a la n a l y s i so f z h o n g g u a n c u nf e n g t a is c i e n c ep a r k , t h i sa r t i c l es u m m a r i z e st h ek e y p o i n t s o fi t s s u c c e s s ,w h i c h i sa g o o de x a m p l et o t h eo t h e r d e v e l o p m e n tz o n e s i nc h i n a k e y w o r d s :d e v e l o p m e n tz o n e ,r e g i o n a le c o n o m y ,p l a n n i n g 6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 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 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 果。对本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 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 人承担。 特此声明 靴敝储雠:融 叫年耳肌钼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人完全了解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 论文的规定,同意如下各项内容: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 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 并采用影印、缩印、扫描、数字化或其它手段保存论文;学校有 权提供目录检索以及提供本学位论文全文或部分的阅览服务;学 校有权按照有关规定向国家有关部门或者机构送交论文;在以不 以赢利为目的的前提下,学校可以适当复制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 容用于学术活动。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导师签 叫年月,。e l 1 年彬日 第1 章引言 1 1 背景分析 在改革开放方兴未艾的1 9 8 4 年,中国政府为促进沿海经济发展,在沿海地 区设立了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启了经济开发区的新时代。此后,经国家或地方政 府批准,为吸引外资、发展高新技术、促进地区经济发展而划定明确范围,实行 相对特殊体制和优惠政策的特定经济区域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在过去的2 4 年中,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我国在吸引外资、引进高新技术、解决就业、发展地区 经济等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可以说,经济技术开发区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是我 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重大创举。 然而,在经济技术开发区蓬勃发展的同时,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开发区的各 种问题也接踵而来。使中国政府不得不数次大力整顿治理开发区。开发区在发展 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土地过多过滥导致的资源不良利用问题,以及进而导致的移民 的安置问题;开发区由于地价过低导致的违法、腐败问题;地方政府视开发区为 政绩工程缺乏科学指导思想的问题等等。除了此类开发区经营管理方面的问题 外,经过2 4 年的发展,我国经济技术开发区也走到了发展的瓶颈期,开发区粗 放式的发展模式及以减免税负为主要内容、以招商引资为主要目的的政策体系在 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和市场经济制度不断完善、市场竞争环境不断得到改善的 情况下,已经不合时宜,中国的开发区建设步入了重要的转型阶段。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认为,通过引入区域经济规划的理论,在区域经济规划 的视角下来看待我国目前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建设问题。使经济技术开发区成为一 个地区区域经济规划中有机的组成部分,让当地的经济发展特征充分融合到开发 区的建设中去,这样,经济开发区建设就会在科学合理的区域经济规划的框架下 得到自身发展的良好外部条件 1 2 文献综述 1 2 1 区域经济学概述 区域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的分支,近年来,由于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趋 势不断加强和区域间经济合作的蓬勃发展,区域经济学的研究也日趋活跃。高洪 深( 2 0 0 2 ) 在归纳和总结了斯诺、理查森、周起业、杜贝、陈栋生等人的观点后 将区域经济学定义为: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经济活动的自组织和区际经济联 系,以及于此相关的区域决策的科学。1 该定义强调了区域经济发展首先要解决 的是发展路径问题,因为区域问、区域内部各种经济结构的相互作用,使选择正 1 高洪深,区域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牡,2 0 0 2 ,第4 页 8 确的区域发展路径对于充分利用区域资源、提高经济效率至关重要。 区域经济学研究和揭示的是区域与经济的相互作用规律。主要研究对象是生 产力的空间分布及发展规律,探索促进特定区域经济增长的途径和措施,以及如 何在发挥区域优势的基础上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区域整体经济效益的提高。区 域经济学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城市化与城市经济问题、空间结构理论、区域生 产力布局、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农村经济、区带规划及管理、区域投融资等。 积聚经济 运输成本 经 济 活 动 区 位 区 域 供 给 与 需 求 区际要素流动l l 区域分工贸易 区 域 经 济 发 展 区 际 经 济 关 系 区 域 政 策 与 管 理 空间结构il 区域经济差异 区域政策 区域管制 图1 1区域经济学理论体系2 1 2 2 区域经济学产生背景 区域经济学形成和发展最早源于1 8 2 6 年德国经济学家杜能提出的农业区位 论。但它正真发展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科学是在2 0 世纪5 0 年代。从2 0 世纪6 0 年代开始,由于区域经济研究由微观向宏观领域不断扩展,以及各国政府为解决 区域问题而对区域经济活动加强干预,并大规模开展各种区域规划工作,带来了 区域经济学的迅速发展。区域经济学最初兴起于西方国家,东欧和原苏联在6 0 年兴起了区域经济学研究的热潮,我国则在改革开放以后才真正进行了区域经济 的研究。 区域经济学在西方的兴起有其深刻的经济背景,一方面随着资本主义国家经 济的发展,其地域分工不断深化,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如美国的东北部 同西部和南部的差异,英国的英格兰与苏格兰、北爱尔兰的差异以及苏联的东、 西差异等。另一方面是区域性经济问题凸现,例如美国的田纳西河流域,1 9 3 3 年人均收入只有1 6 8 美元,不及全国平均收入的一半。此外,政治制度的发展也 为区域经济学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额契机。西方资本主义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 段,随着凯恩斯主义的盛行,政府的经济职能不断加强,政府大规模干预区域经 2 安树伟中国区域经济学发展三十年,学术界2 0 0 8 年第5 期 9 济发展。在社会主义国家里面,计划经济的实行,使政府成为配置资源的主体, 政府开始计划性地在区域之间配置资源。最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给区域经 济学带来了先进的研究方法和手段,极大地提高了科学性。 1 2 3 区域经济学理论综述 ( 1 ) 古典区位论 德国经济学家杜能最早提出了区位理论,后经德国经济学家韦伯、德国地理 学家泰勒和德国经济学家廖什的发展,在2 0 世纪4 0 年代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理论 体系。如何确定经营生产活动的位置是区位理论所关心的核心问题,杜能认为交 通运输费用决定着工业区位的基本布局。韦伯认为运输费用外,劳动力费用与集 聚效应也对工业布局产生了重要影响。此外,地理学家泰勒认为,生产成本最低 点并不一定是最优的区位选择,在现代经济体系中,市场对成本有更为重要的影 响。由此,他提出了基于市场的、以取得最大利润为目的的区位理论。泰勒认为, 组织物质财富的生产与流通的最有效的空间结构是以中心城市为中心,由相应的 多级市场区组成的网络体系。除泰勒的中心区位理论,廖什在详细考察市场规模 和市场需求结构对生产区位的影响基础上,把生产和消费放到市场区位中去研 究,以寻求利润最大化的工业区位选择。 ( 2 ) 地域分工理论 人类经济活动的社会分工随着经济的发展而逐渐形成,相互关联的社会分工 体系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形成了劳动的地域分工。地域分工理论主要囊括了绝对 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及要素禀赋理论在内的经典理论。 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认为一国应该生产本国具有绝对成本优势的产 品来与他国换取本国不具有绝对生产优势的产品,并提出了绝对优势理论。但按 照绝对优势理论,一个地区如果任何一种产品都不具有绝对优势,便不能参与区 域问贸易,与事实严重不符。对此,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提出了比较 优势理论,即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之间按照比较优势来生产产品并进行区际贸易, 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贸易参与国的福利。由于比较优势理论将影响产品成本的 因素只归结为劳动一种,对经济活动的复杂性的描述显然不够,因此赫克歇尔 俄林提出了要素禀赋论,将导致产品比较成本差异的原因归结为不同地区要素比 例的差异,并认为每个区域应该生产密集使用其相对丰裕要素的产品来交换其他 区域生产的产品。后人针对赫克歇尔俄林理论比较静态分析的不足,进一步提 出了人力资本理论、技术要素论、产品周期理论、规模经济理论和动态比较优势 理论等等。 ( 3 ) 二元经济结构理论 瑞典经济学家缪尔达尔在1 9 5 7 年提出了二元经济结构理论。该理论认为, l o 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同时存在着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形成了 二元经济结构,这种二元经济结构之间存在着两种效应,即扩散效应和回波效应。 扩散效应是指发达区域为维持自身的发展,通过从周边欠发达地区输入原材料、 燃料、劳动力等要素并输出资本和技术的方式缩小了二元经济结构之间的差距。 而回波效应则是指由于发达地区的资本、劳动力回报率较高,欠发达地区的资本 和劳动力不断地流入发达地区从而导致了发达地区越来越发达和欠发达地区的 不断衰落。一般来说,在发展中国家,回波效应要大于扩散效应,因此如果没有 政府的宏观调控对经济体进行干预,区域间发展程度的差异将越来越大。 ( 4 ) 梯度转移理论 梯度转移理论源于弗农提出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认为, 工业各部门及各种工业产品,都处于生命周期的不同发展阶段,即经历创新、发 展、成熟、衰退等四个阶段。区域经济学家将这一理论引入到区域经济学中,产 生了区域经济发展梯度转移理论。 梯度转移理论认为,某一地区的主导产业在工业生命周期中所处的阶段决定 了该地区的产业结构,而产业结构的状况又决定了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如果该 地区的主导产业部门由处于创新阶段的专业部门所构成,则说明该区域具有发展 潜力,因此将该区域列入“高梯度区域一。而“低梯度区域 的主导产业部门则 是由处于成熟阶段后期的衰退部门组成的。梯度转移理论认为,创新活动是决定 区域发展梯度层次的决定性因素,产业结构更新是区域经济向高梯度发展的根本 动力。随着时间的推移及生命周期阶段的变化,生产活动逐渐从高梯度地区向低 梯度地区转移,而这种梯度转移过程主要是通过多层次的城市系统扩展开来的。 ( 5 ) 增长极理论 增长极理论最初由法国经济学家佩鲁提出,后来法国经济学家布代维尔、美 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瑞典经济学家缪尔达尔、美国经济学家赫希曼在不同程度 上进一步发展了这一理论。增长极理论的核心观点是:经济增长通常是从一个或 数个“增长中心 逐渐向其他部门或地区传导。因此,应选择特定的地理空间作 为增长极,以带动经济发展。 增长极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其推动作用主要通过三种形 式来实现,即区位经济、规模经济和外部经济。区位经济是指由于地理位置的靠 近而取得的经济效益。规模经济是指由于经济规模的扩大而获得的成本的节约。 外部经济是指整个产业产量的提高而带来的整个产业平均成本的降低。 ( 6 ) 区域创新理论 英国卡迪夫大学教授库克最早提出区域创新系统理论,他对区域创新系统的 定义是:企业及其它机构经由以根植性为特征的制度环境系统的从事交互学习。 瑙韦莱斯和里德认为,区域创新系统是“区域内一套经济的、政治的和制度 的关系,能促进知识迅速扩散和产生最佳业绩的集体学习过程。 丁焕峰( 2 0 0 1 ) 认为区域创新系统是指一个区域内参加新技术发展和扩散的企业、大学及研究机 构、中介服务机构以及政府组成的为创新、储备、使用和转让知识、技能和新产 品的相互作用的网络系统。 区域创新系统的构成理论主要是阿希姆和艾萨克森提出的,他们认为,两类 主体和它们之间的互动构成了区域创新系统。第一类是区域产业集群中的企业及 其支撑产业;第二类主体是制度基础设施,如研究和高等教育机构、技术扩散代 理机构、职业培训机构、行业协会和金融机构等等。 胡志坚和苏靖( 1 9 9 9 ) 认为,构成区域创新系统的主要要素包括:主体要素、 功能要素和环境要素,其中主体要素包括区域内的企业、大学、科研机构、中介 服务机构和地方政府;功能要素包括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 环境要素包括体制、机制、政府或法制调控、基础设施建设和保障条件等。 第2 章区域经济规划基本内容 区域经济规划不仅要对经济、人口、社会、环境、资源等进行协调规划。而 且要对区域间经济关系进行协调规划。并对主要产业部门之间、主导产业与配套 产业之间进行协调规划。区域经济规划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社会、经济现状分析 和远景预测:国土开发整治的目标及任务;自然条件和国土资源的综合评价;自 然资源开发的规模、布局和步骤;人口、城市化和城市布局交通、通讯、动力和 水电等基础设施的安排等等。在实践中,区域经济规划最核心的内容是区域经济 发展的目标、主导产业结构配置、区域空间布局和调整。 2 1 主导产业选择 一个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对于该区域区位优势的发挥、产业结构的形成以及 该区域在全社会分工格局中所处的地位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区域经济规划 的中心环节就是主导产业的选择。 主导产业的选择应该考虑到多方面的因素,首先,主导产业需有良好的发展 前景,有强劲的增长势头,一般应该选择朝阳产业和成熟度较高的产业,因为主 导产业的良好增长性能为该地区的其他产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其次,主导 产业作为区域产业结构的中心,应该对该地区的产业链条的构建起到核心和纽带 的作用,通过和其他产业的良性互动来带动区域整体经济的发展,即该产业需对 区域经济的发展有较强的产业辐射力。再次,根据比较优势理论,一个区域主导 产业的选择应该和该地区的区域分工优势良好的契合,使它在全社会的区际分工 1 2 当中处于优势地位,通过不断强化自身的比较优势和进行区域贸易来提高本区域 的经济发展水平。最后,主导产业的选择应考虑产业的技术密集度。低技术含量 或技术水平很低的产业很难有能力能够持久地带动一个地区多产业的协同增长。 2 2 产业结构配置 如何对产业结构进行优化配置是区域经济规划的重要内容。区域结构是若干 个产业的结合,它涉及产业的分类、产业结构合理化以及如何进行产业配置等问 题。 合理的产业结构配置应使具有较高产业关联度的企业在地理上合理分布,尽 量降低物流、交易、交流成本。产业关联度是指产业与产业之间通过产品供需而 形成的互相关联、互为存在前提条件的内在联系。具有较高产业关联度的企业科 学地分布在一定的地理区域内将易于产业集群效应的产生。举例说来,传统上钢 铁企业大多分布在靠近铁矿石产地或者煤炭产地,因为二者具有较高的关联度。 但现在新建的钢铁公司多为技术指向型公司,它们倾向于在靠近消费市场和科研 地的地方选址,因为市场和科技等要素对钢铁产业的影响更为明显。 2 3 区域空间的布局 区域空间布局是把生产要素按地域空间配置,并把它们有机组合起来使之协 调发展。区域空间布局主要通过生产部门的布局,协调区域内各地区之间发展关 系,促进总体经济效益的提高。在区域空间布局时,要对各建设项目的规模、主 导企业和相关企业的区位选择、建设顺序进行协调安排。合理配置基础设施、公 用设施使公共产品的使用效率实现最大化。 中关村科技园的产业空问布局是区域空间布局的良好范例。中关村科技园区 的总体布局分为科技创新中心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区和环京高新技术产业辐射 区等三个层次的空间布局。其中科技创新中心区是智力资源密集区,产业定位为 高技术产业链条的前端,发展科研、教育、金融、商贸、仓储、物流等产业。高 新技术产业发展区紧邻中心区,以信息产业、生物工程、生产加工等产业为主, 环京高新技术产业辐射区通过环市区的四个高科技工业园区辐射京津塘高新技 术产业带和环渤海经济圈。三个层次的产业布局空间紧密相连,环环相扣,辐射 作用明显。 第3 章开发区区域经济研究 3 1 开发区的概念 开发区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为了某种经济目的而设立的、在一定地域范围 内实施各种优惠政策以吸引投资的特殊区域。3 在我国,开发区特指由国务院和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在城市规划区内设立的经济技术开发区、保税 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业园区等实行国家特定优惠政策的各类开发区。其 中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最为常见的开发区形式。 经济技术开发区是中国在沿海开放城市设立的以发展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 集型工业为主的特定区域。是世界自由港区的重要形式之一。中国在沿海开放城 市和地区中,划出一定的地域范围,实行经济特区的某些较为特殊的优惠政策和 措施。在开发区通过举办中外合资经营、合作经营和外商独资经营的生产性企业, 以及中外合作的科学研究机构,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发展新兴产业,为中国的 现代化建设服务。 3 2 开发区建立的意义 ( 1 )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产业结构落后和升级缓慢是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难题。目前,我国相当 数量的中小企业经营粗放、技术含量低,缺乏竞争优势,始终徘徊在产业链条的 低端。而开发区的建立,有力地促进了一大批先导企业的发展,产生了明显的示 范作用。而且开发区的建立有利于高科技人才的积聚和培养,有利于提高科学技 术向产品的转化效率。 ( 2 ) 培育高新技术企业 对于仍然处于创业期的小企业,由于自身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力量相 对比较薄弱,风险承受能力较低,面临着较大的市场风险和经营风险。在具有孵 化功能的开发区,这些具有较高成长性的小企业得到了开发区良好的基础设施、 咨询、培训等各方面的有利支持。加快了这些处于初创时期的小企业的科技成果 向市场产品转化的周期。同时,开发区培养了大批科研、营销、管理人员,为小 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人力资源支持。 ( 3 ) 辐射周边地区经济 由于政策优惠,投资环境完善,开发区已经成为吸引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 经验最为集中的地区。大量的外资企业,包括大型跨国公司纷纷入驻开发区。各 类开发区通过与周边经济体在资源、人员、技术等要素的交流中有效带动了周边 城市、企业及整个地区经济积极参与到区域性大市场甚至是全球市场当中。促进 了产业集群的形成。 第4 章基于区域经济规划的中关村科技园区丰台园建设 3 石忆邵,开发区可持续发展断想现代城市研究2 0 0 0 年第l 期 1 4 4 1 中关村科技园区丰台园概况 丰台园是中关村科技园区最早成立的三个园区之一,位于北京市四环路西南 角内外两侧,是中关村科技园区“一区多园 中距市区最近的产业基地,规划面 积为8 1 8 平方公里,距天安门广场直线距离1 2 公里。 中关村科技园区丰台园原为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丰台科技园区, 1 9 9 1 年1 1 月由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1 9 9 4 年4 月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高 新区。1 9 9 6 年丰台园成为全国首批向a p e c 开放的科技工业园之一。同年,丰 台园科技创业服务中心,经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国家科委联合考核,被确定为“国 际企业孵化器( i b i ) ”试点单位。 丰台园分三期开发建设。一期项目占地1 2 4 平方公里,产业初具规模,已 经形成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先进制造业与新材料三大产业格局:二期项目占地 1 6 5 平方公里,借鉴在国外历经四代发展的b u s i n e s sp a r k 先进理念和国内日渐 成熟的“总部经济 理论,正在建设中国首家总部基地;三期工程项目2 1 1 平 方公里,正在规划建设当中。 随着丰台园东区总部基地建设的完善,截至2 0 0 8 年底,总部基地核心区已 形成3 0 0 多栋企业大楼,以入驻4 0 0 家国内外大中型企业集群规模,并辐射l 平方公里范围内近4 0 0 0 家中小型企业聚集的格局,其中约1 1 0 家企业年年收入 过亿,上市公司数十家,中央国资委一二级别5 0 家。丰台园已经基本形成了北 京西南以光机电一体化、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环保工程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 开发带。 近年来,园区主要经济指标以3 0 速度快速增长。2 0 0 5 年,实现技工贸总 收入达到6 0 0 亿元,上缴税费1 5 亿元。在区域贡献上,在占丰台区不足1 的 土地j 二,2 0 0 5 年留区财政达到3 0 6 亿元,占到全区财政收入的1 7 ,成为了丰 台区经济发展重要支柱。 总收入工业产值现利润总额上缴税费 出口创汇 年份 ( 亿元)价( 亿元)( 亿元)( 亿元)( 亿美元) 2 0 0 71 0 0 0 2 6 6 6 6 6 0 52 4 93 3 2 0 0 67 5 5 6 22 5 6 4 25 0 7 31 8 13 0 3 2 0 0 56 0 2 41 9 0 42 9 1 5 1 4 8 2 0 0 4 4 5 01 3 2 7 8 2 9 61 2 1 2 4 2 0 0 33 0 0 7 91 0 5 6 41 7 89 11 7 2 0 0 22 0 08 8 0 11 3 27 01 1 4 2 0 0 11 2 0 0 16 9 8 49 74 40 8 2 0 0 08 7 14 48 72 80 4 表4 1 丰台园2 0 0 0 2 0 0 7 年各年经济指标汇总 数据来源:中关村科技园丰台园官方网站 1 5 单位:亿元 随两妒窜蕴蘧霉弱霉蘩罄翟翟鍪萍嚣翠| 窭蕊誊鬻秘骂萼辫磐霉鞲辫耢鳓卿舞臻;锶露劈謦硼 0 二。j i - i ? i j j :j ,_ ! 10 i 一_ 一7f ,| l 一 j i | 图4 1 丰台园2 0 0 0 - 2 0 0 7 年各年经济指标增长趋势 数据来源:中关村科技园丰台园官方网站 4 2 丰台园区位优势分析 4 2 1 人才资源充裕 丰台是北京高智力密集区之一,具有“航天城”之称。全区聚集了中央6 0 多 家应用技术科研院所和院校,科技人员7 万多人,其中中外知名专家千余人。 而北京市更是全国智力资源的高度密集区。北京市有在校大学生3 0 万,以中科 院为代表的各类科研机构2 1 3 家,两院院士人数占全国的3 6 ,各类科研人员 1 5 万人,每年产生数千项辐射全国的科研成果,经技术市场登记的技术合同交 易额就达到3 0 亿元。4 随着区域环境的改善,北京市的科技资源优势不断加强。 4 2 2 技术资源齐全 齐全的技术资源。科研、测试和生产设备齐全,专业繁多,包括航空航天、 冶金化工、仪器仪表、机械制造、工业自动化、医疗医药、生物工程等技术领域, 是技术创新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科技基础。 4 2 3 科技力量雄厚 民营高科技与国防高科技两支科技力量的融合、交流,丰台园现有科技项目 2 0 0 0 项,国家行业标准项目1 1 个,创新项目获奖数达6 8 个,其中国家级1 5 个、 省部级4 0 个。其中,有相当数量的成果实现产业化,有一批产品走向了国际市 场。 4 高洪深区域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 0 0 2 第1 0 2 页 1 6 4 2 4 基础设施完善 能源方面,丰台园园区内建有1 1 0 k v 变电站两座,供电能力8 7 0 0 0 k v ,供 电电压1 0 k v 。产业基地一期建供热厂一座,多台三十五吨汽炉,采用蒸汽集中 供热方式,可以一年四季全天供热。产业基地天然气气源来自华北油田,属北京 市天然气供应范围,建有一座中压站。产业基地范围内天然气管线齐备,可保障 生产、生活用气。 水源方面,产业基地供水采用自备井和市区自来水联网供水相结合的办法, 日供水能力达三万吨,产业基地雨水、污水经四环路主干管进入下游污水处理厂, 处理达标后排放。 通讯方面,基地内建有电讯局一座,总容量为1 0 万门程控电话;同时,园 区还实现了光纤环网,可提供宽带多媒体、虚拟小交换机d d n 、i s d n 、t i 和 t 3 、a d s l 、高速接入互联网等服务,并可设立卫星接收装置。 交通方面,产业基地内设有城市主、次干道标准和支路标准的道路二十二条, 内部道路八条,形成了纵横交错的道路网络。规划中的地铁九号线纵贯园区,多 路公交线路将园区连通到市内各处;附近有京开、京石、京津塘高速公路;铁路 车站有北京西客站、北京南站等,尤其北京南站是京石客专、京沪高铁、京津城 际的始发站;同时,东区三期至首都机场车行距离仅需四十分钟,首都第二机场 也将在北京南部建立。 4 2 5 契合北京南城发展战略 北京南城的发展战略是丰台园发展的良好外部条件。北京南城的发展战略是 以总部经济和科技园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为龙头及核心,通过北京汽车博览中心、 总部基地、五星级酒店等一批项目提高区内金融保险、咨询服务、商贸流通、商 务会展、酒店和文化娱乐业等综合配套服务能力。丰台区的发展规划就是着力把 产业基地建成大型科技企业总部聚集地,目标是形成科技研发中心、技术服务中 心、财务结算中心和管理决策中心。 在北京奥运会之后,北京逐渐加快南城建设,加大力度实施重点新城、轨道 交通、重点功能区、危旧房改造、南城建设、环境治理等项目。南城基础设施建 设、环境建设,以及对产业功能区的引导,为丰台园的发展创造了优越的外部配 套环境。 4 2 6 产业集聚效应显现 丰台园现已累计入驻企业4 0 0 0 余家。近几年,规模企业迅速增加,技工贸 总收入超过千万元的企业达到2 4 0 家,1 1 0 亿元企业6 7 家,十亿元以上企业1 3 家。2 0 0 5 年在孵企业实现技工贸总收入1 6 0 亿元,上缴税费5 1 亿元,各项经济 指标居于北京地区的6 6 家科技企业孵化器中的首位,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促 1 7 进了区属企业结构优化。事实表明,在丰台园庞大的企业群中,集群效应已经逐 渐显现,企业之间形成了明显的经济外部性,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4 3 丰台园发展战略规划 4 3 1 基本发展战略定位 丰台园的战略发展设计为“高新产业基地+ 总部产业基地+ 孵化基地的三位 一体的综合商务区战略发展格局,以园区为依托,向外辐射、融合发展,推动建 设一个以总部经济聚集为特色的3 0 平方公里的科技总部新区。 根据丰台园的区位优势,结合北京市城区总体规划策略,丰台园将主导产业 定位于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先进制造业和新材料产业,其产业的发展重点是高 新技术产业和总部经济。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方面,丰台园以技术含量高、产业 关联度高、市场前景好的科技项目为招商重点,构建创新服务体系,优化企业发 展环境。在发展总部经济方面,丰台园重点吸引跨国企业的地区总部、高新技术 企业总部、外地进入北京的管理总部和结算总部及其他高附加值企业,大力建设 总部基地,助推科技总部新区的形成。在孵化基地建设方面,丰台园已培养出北 方天鸟、四环科宝、东方通科技等一批优秀企业和一批具有创新精神的各类技术 人才,成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 丰台园战略定位的一大特色就是总部产业基地的建设。该战略制定的理论依 据是总部经济学,即某区域通过自身的资源优势吸引企业将总部密集布局在该地 区,同时将生产制造基地布局在具有比较优势的其它地区,使企业的产业价值链 与区域资源实现空间上的最优化契合,进而对该区域经济发展产生积极。北京市 社会科学院总部经济研究中心( 2 0 0 5 ) 在对我国城市经济进行深入研究后指出: 总部经济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五种效应,即税收贡献效应、产业乘数效应、消 费带动效应、劳动就业效应和社会资本效应,该五种效应是总部经济对区域经济 发展带动作用的具体表现。 目前总部基地的建设布局中,商务配套设施仍有欠缺。除了6 万平方米的欧 尚乐华梅兰超市、总部基地即将开始建设的1 2 万平方米的五星级酒店、商务公 寓、商业街集群以及一些零星分布的小型商务服务设施外,科技总部新区内其余 的配套设施建设仍不完善,无法有效满足总部新区未来1 5 万以上的商务人群和 3 0 万以上的居住人群的消费需求。 为解决这一问题,丰台园正在推出公建区项目建设,该项目可填补总部新区 商务配套设施建设缺失的环节。该项目位于丰台园区内,包括3 1 - a 、3 5 a 1 地 块,北至南四环、西临科技大道、南至总部基地、东邻万寿路南延线和北京国际 汽车博览中心,规划建筑面积为3 5 3 9 万平方米,容积率为4 5 ,控高1 0 0 米。 可以建设酒店、会展中心、综合写字楼、购物中心、高档休闲娱乐场所等设施。 1 8 这些公建区设施的建设将会极大地完善总部基地的商务功能,其经济的辐射作用 也将大大增强。 4 3 2 发展战略拓展 在基本战略定位基础上,丰台园进行了战略拓展,开始建设总部基地金融港 建设,力图将总部基地建成北京西南的金融中心。该战略规划是落实北京市委市 政府在2 0 0 8 年发布的关于促进首都金融业发展的意见中关于“把北京建设 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中心城市”的目标的具体行动。总部基地总建筑面积 5 4 万平方米、总投资额6 6 亿的金融港项目于2 0 0 8 年末展开,并将在2 0 1 0 年进 入正式运营。 总部基地金融港的目标客户群定位于国内外大中型企业及银行、保险、基金、 信托、投资、财务、资产管理等非银行性金融服务企业以及信用卡中心、信息中 心等金融后台服务机构。金融港与金融街、c b d 、及丽泽金融商务区相互补充和 完善,基本完成北京市金融产业功能布局。 西三环西二环 曲四外 _ 金融街l 长安街 - hj ! 万 南二环 i 南三环 ! 寿 商务区l fl 路 i 南四环 l 金融港地li 京开高速 图4 2 总部基地金融港区位图 4 4 丰台园创新服务环境建设 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精准定位发展战略是丰台园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在 微观层面上,园区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是为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微 观环境的必然要求。 。 为给企业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丰台园以创建国家高新区示范区为目标,以城 市化管理为要求,推行i s o l 4 0 0 1 环境管理体系,加大p d c a 管理循环的实施力 度,保证了整体环境的持续改进。并逐步完善了科学的管理、服务体系: ( 1 ) 政策措施。丰台园产业基地属于国家级开发区,享受国家和中关村科技 园区扶持高新技术产业的优惠政策。同时,丰台区政府还出台了关于推动高新 1 9 技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为丰台园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政策环境。 ( 2 ) 绿色服务体系。丰台园建立了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创新管理服务体系, 实行“一站式一服务。推行全程办事代理制,编制绿色服务指南手册,构建 绿色服务体系,为企业总部建立服务“绿色通道 ,开通“入园服务和“支持 保障 两个便捷通道。 ( 3 ) 孵化服务体系。国际孵化大道已形成“5 + 2 的服务体系,即创业培训、 实验室共享、中介服务、投融资服务、信息网络五大创新服务体系和分级分类孵 化、巡诊式服务两种服务模式,为企业提供了“个性化、专业化 服务,使孵化 服务高度定位于企业的需求。 4 5 基于区域经济规划的丰台园三期项目建设 ( 1 ) 延伸“总部基地 品牌优势,着力强调。三个提升 丰台园东区三期的发展继承“总部基地 的品牌优势,延伸总部经济的成功 实践,仍然以总部型经济为主。进一步提升其内涵,重点强调三个提升,形成有 特色的总部经济新发展区。第一,是业态提升,表现为高端产业形态、专业化集 聚和特色产业集群,吸引产业链高端的企业入驻。其次,体现在配套功能提升, 建成与总部经济相适应高品质的商务、生活配套设施;第三,是物业形态提升, 包括高层标志性建筑、建筑综合体、企业楼宇群等多种形态的建筑。总体上在“东 区三期 实现产业特色更加突出、物业形态更加丰富、高端服务功能更完备的特 色。 ( 2 ) 产业定位于高技术服务业 以高新技术、科技服务业、总部经济为基础,丰台园东区三期产业定位为高 技术服务业。高技术服务业以高技术为基础,为其他产业、机构、组织或个人提 供服务,其服务过程是高技术应用的过程。围绕这一定位,在园区东区三期打造 国际知名的高技术服务总部区,为北京、丰台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承担更重要的 使命:成为丰台区创新增长极、现代化新城样板区;成为首都总部经济、高技术 服务业集聚区;成为中关村建设中国创新中心、全球新兴创新中心的重要组成部 分。 ( 3 ) 拓展与总部经济相适应的高端服务功能 在发展高技术服务业为主的产业功能同时,东区三期将进一步完善配套服务 功能,着力推进配套服务功能档次提升,建立与总部经济相适应的高端服务功能。 大力发展金融、商务、会展等生产性服务,建立和完善孵化、加速体系和公共服 务平台,营造良好的生态型商务环境,建设城市现代商业、租赁性公寓、城市现 代休闲娱乐文化等城市服务功能,形成对企业总部的强大区域吸引力。 围绕园区产业和功能定位,我们将重点引进大型企业总部、运营管理中心, 适当引入部分应用型研发设计企业,凡属于有成长性的高技术服务类企业均可进 驻。此外,按总部经济发展需求,我们也非常欢迎金融、商务、会展等生产性服 务类企业进驻 三期”。 ( 4 ) 高品质的规划与建设 三期开发将实现城市运营模式创新、投融资运作模式创新、经营管理模式 创新。具体包括:引进国际团队,对园区发展的系统规划研究,将战略规划和项 目引进紧密结合,推进发展战略、功能定位、资本运作、品牌营销到开发策略的 一体化:通过定向招商,实施按需设计建设“订单式 园区模式,打造适宜企业 进入的环境;搭建功能完善的项目融资平台,探讨贷款、融资、信托、基金等多 种形式的资本运作;实施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到运营管理的全过程一体化 系统开发建设。 ( 5 ) 与总部基地统筹,形成“一带三组团 布局 在布局上,东区三期将与总部基地统筹,形成”一带三组团”布局。其中,“一 带”是指中央商务带,沿四环路,与国美广场连接,为园区提供商务配套和城市 功能配套。“三组团 是指独栋式建筑群、特色楼宇群和企业定制区。独栋式建 筑群主要集中格调高、小体量、标准化的企业独栋式建筑:特色楼宇群主要集中 多种体量的、多种造型别致的楼宇;“企业定制区一主要集中为满足企业需求而 量身定制的建筑。 第5 章结论 我国的开发区建设发展到今天,已经不能够再仅仅依靠政策上土地价格、租 金、税收的优惠来吸引企业的投资和入驻。而是要站在区域经济发展的大视角下, 准确把握开发区的区位优势,正确选择较强竞争力的主导产业,形成对周边经济 体的辐射作用,形成具备强大市场竞争力的工业产业链,如此,开发区才能通过 自身的发展带动整个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为实现开发区增长极的作用,开发区 的管理和建设要有新的突破,本文在对中关村科技园区丰台园建设的分析表明, 丰台园战略制定和执行的成功在相当程度上得益于园区管理部门高效、科学、现 代化的建设。一流的园区建设,是吸引企业总部入驻并形成产业集群效应的重要 影响因素。 开发区的建设具有较强的政策性,如何在政府主导的建设中有效地引入市场 竞争机制,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处于主导地位是仍然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 2 1 参考文献 e l i 高洪深,区域经济学,人民大学出版社,2 0 0 2 年第一版,2 5 - 3 1 页。 2 2 潘亚宁,关于开发区设立的理论基础研究综述,山东纺织经济,2 0 0 7 年第l 期,7 8 8 0 页。 3 刘厚俊、沈剑平、孙熠,开发区发展的理论基础与战略选择,科技与经济, 2 0 0 3 年第l 期,2 8 3 2 页。 4 3 李树桂,区域经济规划的理论与方法,合肥联合大学学报,2 0 0 1 年第1 期, 4 3 - 4 8 页。 5 张华、朱志军,完善构建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的系统方法,商场现代化,2 0 0 7 年8 月,3 3 7 - 3 3 8 页。 6 肖金成,中国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3 0 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土开发与 地区经济研究所,2 0 0 7 年9 月。 7 石碧华,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