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允价值计量研究的现状及相关问题探析.pdf_第1页
公允价值计量研究的现状及相关问题探析.pdf_第2页
公允价值计量研究的现状及相关问题探析.pdf_第3页
公允价值计量研究的现状及相关问题探析.pdf_第4页
公允价值计量研究的现状及相关问题探析.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国公允价值计量研究的现状及 相关问题探析 王建成 胡振国 (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 410006 湖南大学会计学院 410079) 【 摘要 】本文在分析我国公允价值计量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公允价值的概念、公允价值与其他计量属性之间的 关系、公允价值计量的可靠性以及公允价值层级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探悉。公允价值研究领域的不均衡和公 允价值方法研究的不足构成了前几年我国会计准则、制度中公允价值应用的障碍;“ 时态观 ”是公允价值的一个 本质特征;公允价值是由 “ 现行市价 ”和 “ 现值 ”两种计量属性发展而来的一种具有 “ 复合 ”性质的计量属 性;公允价值会计信息不仅相关,而且具备合理的可靠性;合理界定公允价值层级是可靠计量公允价值的基础。 【 关键词 】公允价值 现状 计量属性 可靠性 公允价值层级 2006年2月15日,我国发布了以公允价值运用为最大亮点的会计审计准则体系,目前,新准则体系 已经进入实施阶段,但学术界和实务界对与公允价值相关的一些基本理论还存在着争论和模糊认识,基于 此,本文从分析我国学术界公允价值理论研究的现状入手,探悉公允价值研究中几个重要的基本理论问 题。 一、我国公允价值研究的现状 本文关于我国学术界对公允价值的研究现状的样本取自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2CJFD) ,在该 数据库中,以 “ 公允价值 ”作为标题关键字进行检索,可以检索到1997至2005年的相关论文总数为218 篇,其中核心刊物为99篇 , 占总数的4514% ,“ 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 ”(CSSCI)来源期刊 28篇, 占总数的1218% ,重点期刊 10篇,只占总数的416%。CSSCI来源期刊所发表的相关论文平均每年只有 3篇,重点期刊平均每年只有1篇。如果以学术期刊的级别作为论文质量的一个替代指标的话,可以合理 认为,虽然这段时间内有关公允价值的研究文献不少,但有份量的文章并不多见。 表1列示了各级期刊在各年度所发表的有关公允价值的论文数量 。可以看出 ,一般期刊和重点期刊 从1998年起,所发表的相关论文就逐年增长,这说明自1998年起,公允价值就已逐渐成为学术界关注的 一个热点。但是,期刊级别越高,所发表的公允价值相关论文增长率越低,重点期刊最多的也是每年两 篇,而且2001和2002年均为零。CSSCI来源期刊则在2003年后才有了一定的增长。出现这种状况的原 因可能是学术界一直缺乏对这一领域的广泛深入研究,从而导致优秀稿源的缺乏。当然,这也可能与我国 政府、准则制定机构和主流学术界缺乏对这方面的引导有关。以我国会计类重点刊物 会计研究 为例, 01 本文的核心期刊标准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设定的 “ 核心 ”为准。 以2006年南京大学版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为准。 从检索的结果来看,只有 会计研究 (9 篇)和 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 (1 篇)属于学术界较为公认的重点期刊,其它学 术界较为公认的重点期刊均未涉及公允价值的研究。 各级期刊之间为包含与被包含关系,重点期刊肯定是CSSCI源刊, CSSCI也一定是核心期刊,核心期刊则是所有期刊的一部分。 自2001年我国对相关会计准则、制度进行大范围修改,大量减少公允价值和现值在准则中的应用之后, 连续三年(20012003)没有发表有关公允价值的理论研究文章 。 表119972005年公开发表的有关公允价值的论文统计 年份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合计年平均增长率 所有期刊26912233344385121849191% 核心期刊155712151917189943152% CSSCI源刊1122226572827154% 重点期刊102200122109105% 表2对各级核心期刊所发表的有关公允价值研究论文所涉及的领域作了一个统计。从总体来看,核心 期刊所发表的99篇文章中有54篇应用研究, 42篇理论分析,其他3篇 。应用研究主要集中于公允价值 在债务重组、资产减值、非货币性交易等会计准则、制度中的应用,在金融工具之外的会计准则或制度中 的应用研究达27篇,占应用研究总数的50% ,其次是金融工具和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应用环境和条件的研 究,各为10篇。较高级别刊物发表的有关公允价值论文并不多见,有关金融工具公允价值研究的论文只 有一篇发表在CSSCI来源期刊上,重点期刊为零,有关公允价值在其他会计准则和制度中的应用分析的文 章中也只有6篇发表于CSSCI来源期刊,只占这一领域所发文章的2212% ,其中2篇发表于重点期刊。 如果将公允价值的应用研究分为三个层次,即公允价值会计(指在初始确认之后的日期进行再计量时, 不仅报告价值的减少还要报告价值的增加)、资产减值中公允价值的应用以及公允价值在历史成本会计下 的应用,那么,我国对公允价值的研究很大程度上还只限于后两者,即在资产减值和历史成本会计中的应 用,而对金融工具等公允价值会计的研究则相对较少。 表2各级核心期刊所发表公允价值相关论文研究领域统计 研究领域 应用研究理论分析其他合计 金融 工具 (FI) FI之外的 准则或 制度中 的应用 应用的 市场环 境及条 件 在其他 行业中 的应用 小计 对FV定 义及基本 理论的 分析 理论 基础 实证方法小计 核心 期刊 篇数1027107543062442399 占各领 域比例 1815%50%1815%13%7114%1413%418%915% 占总额 比例 1011%2713%1011%7%5415%3013%611%2%4%4014%511%100% CSSCI 篇数164516802010228 占核心 比例 10%2212%40%7114%2916%2617%0%100%0%2318%6617%2813% 重点 期刊 篇数0200240206210 占核心 比例 0%714%0%0%317%1313%0%100%0%1413%6617%1011% 11 2003年唯一的一篇发表于 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 。 这三篇文章分别为:译稿 朱海林等.公允价值会计对欧洲银行业的影响:金融稳定性视角.会计研究, 2004 (6) ;会议综 述 沈小南、陆建桥.关于公允价值会计的讨论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理事会华沙会议的报告.会计研究, 1999 (9) ;书评 吴水 澎.勇于探索的胆略 独树一帜的专著 评谢诗芬的博士后出站报告 公允价值:国际会计前沿问题研究 .当代财经, 2005 (3)。 理论分析文章则主要集中在对公允价值定义及其基本理论的分析,占到了理论分析文章总数的 7114% ,而对公允价值方法的研究只有4篇,而且论文所发表期刊的级别都不高,实证论文虽然只有两 篇,但两篇都发表在重点期刊上。这说明我国学术界对公允价值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还只是局限于对公允 价值概念的理解、与公允价值相关的基本理论以及公允价值的理论基础等方面,对公允价值方法的研究相 对不足,这可能是导致以前我国包括学术界在内的各利益相关者反对会计准则、制度中引入公允价值的一 个重要原因,也是我国当前推行公允价值的重大障碍,因此,学术界必须加速并深入对公允价值方法的研 究,不仅要吸收国际上公允价值方法研究的最新成果,还要在此基础上注重结合我国实际,发展适合我国 的公允价值会计审计方法体系。当然,各级学术期刊尤其是CSSCI来源期刊和重点期刊也应通过适当的措 施引导学术界对这方面的研究。 二、对公允价值概念内涵的理解 公允价值概念一直是国内外学术界公允价值研究的重点,也是深入公允价值其他方面研究的基础和关 键。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和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 I ASB)等准则制定机构对公允价值概念的 研究经历了一个较长的时期。我国学术界一般采取对FASB和I ASB的公允价值定义进行解释的方式,来深 化对公允价值概念内涵和外延的理解和研究,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学术界对公允价值概念的不当理解。 (1)认为公允价值不是基于时态观(张绪军, 2004) 这可能是受到了I ASB公允价值定义的误导,I ASB的定义为:“ 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当事人自愿 据以进行资产交换或负债清偿的金额 ”, 这一定义中没有明确体现当事人进行资产交换或负债清偿的时 间,而且以前相关的国际会计准则没有对这一定义进行详细的解释。但从FASB和金融工具准则制定工作 组(JWG)的定义来看,无论使用的是 “ 当前交易(current sale/transaction)”还是 “ 计量日 ”, 它们都 表明公允价值考虑了时间因素。而且,I ASB在修订的I AS 39 (2004)号 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 实施 指南中规范公允价值的计量时也体现了时态观,如该实施指南第75段指出,使用估价技术的目标是确定 “ 计量日 ”出于正常商业考虑所进行的公平交易中的交易价格。 另外,I ASB (2006)也对FASB将 “ 当前交易 ”修订为 “ 计量日交易 ”表示欢迎,这意味着I ASB将 来发布新的 “ 公允价值计量 ”准则时,也很可能使用 “ 计量日 ”以明确公允价值计量的目标。可见,立 足现实是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的一个主要区别,过去某一时点公平交易中的价格可能是过去时点某一资产 或负债的公允价值,但当时间推移至现在,就不能再说它是现在的公允价值了。当然,在物价相对稳定, 其他相关因素亦未发生明显变动的情况下,过去时点的公平交易价格与公允价值在数量上可能会基本相 同,但这并不能掩盖二者在时间基础上的本质差异。 (2)认为 “ 公允价值是以意愿交易双方的意图即合同(契约)为基础 ” 这一观点的支持者认为,公允价值是指缺少真实交易(absence of actual transaction)时,资产或负债 的估计交换价格。即,公允价值不是指知情的、不相关的自愿双方在非强制或清算销售下已进行的或正在 进行的交换金额,而是他们通过契约,已有交易意愿但并未进行真实交易时对资产和负债估计的交换价格 (葛家澍, 2005)。 这一观点的持有者将FASB (2004) 公允价值计量 征求意见稿中所明确的公允价值计量目标 估计没有发生实际交易又须对其进行计量的资产或负债的交易价格 作为公允价值不是 “ 已进行的或 正在进行的交换金额 ”的理由,并认为公允价值是已有交易意图的交易双方,通过契约对尚未进行交易 的资产和负债估计未来将采用的现行交易价格。实际上,这一结论值得商榷。首先,FASB在2006年9月 21 我国新发布的 企业会计准则 基本准则 (2006)也类似地将公允价值定义为 “ 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进行资产 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 ” 。 例如,SFAS 107对公允价值的定义为 “ 在自愿参与者之间的当前交易而非强制或清算交易中, 进行交易的金额 ”; JWG金 融工具与类似项目:准则草案与结论基础 的定义为 “ 在计量日,由正常的商业考虑推动的,按照公平交易出售一项资产时企业应收到的 或解除一项负债时企业应付出的价格的估计 ” 。 发布的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公告第157号 公允价值计量 (SFAS 157)中剔除了这一不甚合理的表 述。即不仅需要计量 “ 没有发生实际交易又须对其进行计量的资产或负债 ”的公允价值,也可能需计量 交易已实际发生但交易价格不合理的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还可能要求所有后续计量甚至初始计量的资 产或负债都以公允价值计量。因此,它与公允价值的概念和本质并无多大关系。其次,即使假定这一公允 价值计量目标的表述是合理的,后面的推理也不合逻辑。无论是 公允价值计量 征求意见稿的定义, 还是SFAS 157的定义,它们都明确了公允价值的基础是现行的或正在进行的交易,而不是已有的交易意 愿以及由此达成的契约。而且,一般情况下,这一交易不是被计量资产或负债所实际进行的交易,而是主 市场或最有利市场中的假定交易;从交易主体来看,公允价值计量应当以 “ 市场参与者定价资产或负债 时所使用的假设为基础 ”(FASB, 2006b) ,而不是以参与实际交易的特定买方或卖方的假设为基础。前 者体现的是市场基础计量,它是公允价值的本质属性,后者体现的是与公允价值相对应的特定个体计量。 三、公允价值与其他计量属性的关系 目前理论和实务界较为公认的计量属性包括:历史成本、现行成本、现行市价、可变现净值、未来现 金流量的现值(现值)和公允价值。但 “ 公允价值与其他几种计量属性的关系 ”则是我国学术界有关公 允价值研究中争议最多的问题之一。与这一问题密切相关的另一问题是,公允价值是一种什么性质的计量 属性,对于此,我国学术界存在三种不同的看法:(1)“ 公允价值本身不是一种计量属性,而是一个检验 尺度 ”(石本仁、赖红宁, 2001) ;(2)公允价值是一种独立的计量属性(黄平, 2003) ;(3)公允价值 是一种全新的复合会计计量属性,它并非特指一种计量属性,而可以表现为多种形式(谢诗芬, 2001)。 第一种观点将公允价值与 “ 公允列报 ” 、“ 真实与公允 ”等标准混同起来了,公允价值定义符合FASB对 计量属性的定义,即 “ 一个项目要予以数量化或计量的方面 ” 。后两种观点各有其合理性:前者明确了公 允价值作为一种计量属性的性质,后者则道出了公允价值与其他计量属性的关系。 表3各计量属性特点比较 特 点 计量属性 时间入账/脱手价值市场交易市场参与者交易费用 公允价值计量日脱手价值参考市场有序交易 非关联方、相互了 解、有合法进行交 易的财务能力、 自愿 不包括 历史成本购置时点入账价值市场中的实际交易 现行成本现在入账价值参考市场 可变现净值现在脱手价值参考市场正当经济活动包括 现行市价现在脱手价值参考市场有序的清理交易 现值现在脱手价值参考市场 表3列示了各计量属性的特点。从中可以看出,从时间角度而言,历史成本基于过去时点,与之相 反,公允价值、现行成本、可变现净值和现行市价都是基于现在或计量日时点,现值是基于未来时点的折 现,也可以说是现在时点。从入账/脱手价值的角度而言,公允价值、可变现净值、现行市价和现值都是 基于脱手价值,历史成本和现行成本是基于入账价值。从市场、交易、市场参与者和交易费用四个角度来 看,只有公允价值对这几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界定(虽然上述FASB的定义没有体现这些特点,但SFAS 157对公允价值的概念内涵进行了详细说明 ) , 而以往的会计文献都很少探究其他几种计量属性各自的内 涵和外延,也没有对这几个特点进行严格规范。虽然可变现净值和现行市价的定义中对交易做了初步的界 定,但其具体含义还不甚明朗,如它们并没有进一步解释何为正当的经济活动和有序的清理交易。因此, 从各计量属性各自的特点来看,它们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有时甚至是根本性的差异(如公允价值基于 脱手价值;现行成本基于入账价值)。以往学术界对各计量属性研究的不够深入、透彻是导致现在学术界 对公允价值和其他各计量属性关系大争论的主要原因之一。 31 比较表3各计量属性的特点,可以合理认为,公允价值是现行市价这一计量属性的进一步拓展。但公 允价值并不等于现行市价,因为只有符合一定要求的现行市价才是公允价值;而且,公允价值不仅包括符 合表3所描述特点的市场价格,还包括了以公允价值为目标的使用现值或其他估价技术所计算出来的资产 或负债金额。 FASB财务会计概念公告第7号 在会计计量中使用现金流量信息和现值 (SFAC 7)对公允价值与 其他计量属性的关系进行了初步分析,并且认为,在初始确认时点,公允价值才被假定与历史成本近似, 而且只是金额可能相等。由于SFAC 7发布时,尚未以脱手价值为基础对公允价值进行定义,即公允价值 既可以是脱手价值,也可以是入账价值,故FASB认为 “ 现行成本和现行市价符合公允价值的定义 ”,但 这并不意味着公允价值就是现行成本或现行市价,因为它们还只考虑了时间和入账/脱手价值两个因素, 只有这两个计量属性同时符合其他几个特点时,才可以说它们是公允价值,当然,在实务中,若没有证据 表明其他特点与公允价值要求不一致,也可假设这两个属性就是公允价值。但在以脱手价值为基础对公允 价值进行定义后,也就只能说 “ 符合表3公允价值一行所列特点的现行市价才是公允价值 ”了,因为现 行成本是基于入账价值的。可变现净值是未折现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没有考虑货币时间价值的影响,因 此,只有短期可变现净值可以近似地代表该项目的公允价值。现值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以公允价值为计量 目标的现值和以特定个体为计量目标的现值。因此,只有以公允价值为目标的现值才符合公允价值的定义 (谢诗芬, 2001)。 可见,公允价值与现行市价、现值、可变现净值是一种交叉关系,即当现行市价、现值和可变现净值 符合一定条件时,都可以看作是公允价值。因此,公允价值是在现行市价和现值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具 有 “ 复合 ”性质的计量属性,从公允价值计量方法的角度而言,公允价值和现行成本也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一定条件下,以 “ 入账价值 ”为基础的现行成本与公允价值的金额是相近的,这也是以 “ 成本法 ”估 计公允价值的基础。 四、公允价值计量的可靠性问题 对于公允价值的相关性,学术界没有太大的争论,但对于公允价值可靠性的理解则存在着很大的差 异。反对公允价值者认为,公允价值以当前价格为基础,可能需要估计,从而可能导致可靠性问题。没有 活跃交易市场的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必须进行估计,而估计的可靠性难以得到有效的保证(Khurana et al, 2003)。支持公允价值的人认为, 估计和假设是会计所固有的,并不影响其可靠性(谢诗芬, 2004) ; 可靠性只是一个程度问题,没有任何计量属性在可靠性方面是无懈可击的(陈朝晖, 2000)。可见,不同 的人对公允价值可靠性的看法截然不同,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首先对可靠性有一个正确、统一的认识。 SFAC 2 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 认为,可靠性有三个组成部分:如实反映性、可验证性和中立性。 不同的人对可靠性的认识可能有不同的侧重点,例如将可靠性仅仅理解为如实反映性,或者仅仅理解为可 验证性;曲解如实反应性和可验证性等。 如实反映性是指会计信息 “ 必须如实反映其意欲反映的真实世界的经济现象 ”(FASB, 2006a) ,如 实反映不仅与交易发生时真实世界的经济现象相关,而且与真实世界的经济现象变动相关,“ 如果一台机 器已使用了三年,还继续用历史成本对其进行计量,就不再是对该机器的如实反映了 ” 。资产负债表中的 “ 递延借项 ”或 “ 递延贷项 ”只是会计师人为的创造,因为它们没有反映真实世界中作为资产的经济资源 或作为负债的经济义务 (L 1Todd Johnson, 2005)。因此,它们不具备如实反映性。 可验证性是指 “ 具有 不同见解和独立的观察者将得出总体上一致的结论,虽然不可能完全一致,但信息反映了其意欲反映的经 济现象时没有重大差错和偏见(直接可验证 ) ; 或者已选择的确认或计量方法的应用没有重大的误差或偏 见(间接可验证)”(FASB, 2006a)。一些人可能将可验证性仅仅理解为确认或计量方法的应用没有重大 41 为避免可能的误解,作为FASB和I ASB在新的概念框架联合项目中,试图以如实反映性代替可靠性。 的误差或偏见,即间接可验证性。 ? 但实际上,直接可验证性更有助于确保信息如实反映其意欲反映的经 济现象,因为直接可验证性常常能最小化方法及其应用的误差和偏见。而间接可验证性通常只能最小化应 用误差或偏见。 ? 另外,可靠性不等于精确性和确定性。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计量一直被认为是经济现象 的高度精确反映,而且取得资产的成本也能够明确地予以确定,因为历史成本是基于实际交易价格的计量, 不是一个估计的金额。但是,由于历史成本没有考虑经济环境变动的影响,其最多只是对交易时点经济现象 的精确反映。另外,以某一特定金额购买一批资产时,每一单项资产的成本也是不太可能明确确定的。 在分析了可靠性的含义之后,就不难理解公允价值的可靠性问题了。就如实反映而言,作为 “ 市场 参与者在计量日的当前交易中,从资产中收到或因负债转移而支付的价格 ”的公允价值显然是反映了真 实世界的经济现象。另外,如实反映与中立性是相一致的,“ 中立性是如实反映的一个基本方面,因为有 偏见的财务报告信息不能如实反映经济现象 ”(FASB, 2006a)。而中立性与历史成本会计模式下的谨慎性 原则是不相容的,因为谨慎性意味着财务报告存在着偏见。因此,从这一点而言,公允价值比历史成本更 具如实反映性。以公开市场报价为基础的公允价值计量具有直接的可验证性,因为可以通过将活跃市场报 价与公允价值计量金额进行比较,来进行直接的验证;对于以非报价的公开市场信息为基础的公允价值计 量,由于公允价值估价模型的输入信息是可验证的市场信息,不同的观察者显然可以对公允价值计量结果 进行间接验证,即将估价信息输入相同的模型看能否得出基本相同的结论。很多时候直接可验证性和间接 可验证性需要同时使用,例如,在进行上述间接验证时,若要评估用于计量公允价值的估价模型是否适当 以及输入模型的信息是否合理,就需要用到直接可验证性。当然,当计量公允价值的估价模型尚未发展成 熟或用于估计公允价值的信息难于取得或估价时使用来自于企业内部的信息时,公允价值计量的可靠性确 实会受到影响。但随着市场机制以及公允价值估价模型的不断完善,并辅之以其他替代性计量(包括历 史成本、现行成本、可变现净值等 ) , 完全可以得到既相关又合理可靠的公允价值会计信息。 五、公允价值层级 公允价值层级(fair value hierarchy)属于公允价值计量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 FASB和I ASB对公允 价值层级的认识也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过程。早在1976年, SFAS 15 债权债务人对债务重 组的会计处理 就已提出 “ 先以市场价格估计公允价值,若无市场价格,则以预期现金流量的现值来估 计公允价值 ”的公允价值层级思路。SFAS 107、I AS 39仍然将公允价值层级分为两个层次:相关资产或 负债存在活跃市场报价时,使用报价;如果市场不活跃,则主体应使用估价技术确定公允价值。上述文献 对公允价值层级进行分类的最大问题是分类标准的不统一,它既不是以公允价值估价技术为标准,也不是 以估价技术所需的市场信息为标准,而是在分类中同时使用了两种标准,并且主观地将两种标准分别对应 起来。对于是否存在活跃市场报价的分类是以估价技术所需的信息为标准的,在这一分类标准下再要求不 存在活跃市场时使用估价技术确定公允价值则完全是多余的,因为存在活跃市场报价时同样需要使用估价 技术。例如,以类似资产或负债的报价为基础,利用市场法来估计被计量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 FASB于2004年6月23日发布的财务会计准则征求意见稿 公允价值计量 对SFAS15、SFAS 107 和I AS 39等准则中的公允价值层级思想并无重大突破,只是将第1层级的活跃市场报价作了再一次的细 分。这一同时包含两种分类标准的层级不仅没有深化和纠正学术界对公允价值层级的理解,反而容易对公允 价值的可靠性产生误解。因为对于第1、2层级,使用的都是活跃市场报价,一般认为其公允价值计量是比 较可靠的,但对于第3层级,着重强调估价方法,容易使人产生第3层级的公允价值计量是不可靠的错觉。 SFAS 157似乎已经认识到上述分类存在的问题,开始以公允价值估价模型所需的信息作为唯一标准 51 ? ? ? 持 “ 历史成本更可靠 ”观点的人很可能就是基于这一认识。 方法误差是指使用的确认或计量方法不能产生如实反映其意欲反映的经济现象的结果。例如,一种方法可能总是忽略、错误地描 述或谎报了特定经济现象的金额。应用误差是指错误地应用了确认或计量方法。 公允价值计量方法由公允价值估价技术(市场法、成本法、收益法)和公允价值估价技术所需的市场信息两部分组成。SFAS 157 将估价所需的市场信息分为三个层次,并称之为 “ 公允价值层级 ” 。 来划分公允价值层级,并将原来的 “ 估计层级( levelestimates)”改为 “ 信息层级( levelinputs)” 。 SFAS 157这种依据估计所需信息的可获得性及可靠性程度而划分的公允价值层级,反映了依据不同层级 信息所作的公允价值计量的可靠性程度,即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计量公允价值所使用的信息越是靠 近前面的层级,所得出的公允价值计量也就越可靠。这种科学的公允价值层级分类为实务中的公允价值计 量提供了明确的指南。当然,对于公允价值计量方法的选择,是否也能够做出类似的分类层级,需要学术 界进一步的研究,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对公允价值计量方法作类似的分层将更为复杂。 六、本文的结论与不足 通过对我国公允价值会计研究现状及相关问题的研究,本文认为,学术界应加强对公允价值概念、方 法以及新准则中公允价值的应用研究,各级学术刊物也应当加强对这方面的引导;公允价值是一种在 “ 现行市价 ”和 “ 现值 ”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 “ 复合 ”性质的计量属性,基于 “ 时态观 ”是其显著特 征之一,其计量基础是现行的或正在进行的市场交易,而不是已有的交易意愿以及由此达成的契约;公允 价值不仅具有相关性,而且是合理可靠的;以计量公允价值的估价模型所需的信息作为唯一标准来划分公 允价值层级不仅具有理论上的创新,还为公允价值计量实务提供了可行的指南。 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本文还存在如下不足:(1)对我国公允价值会计研究论文进行统计时,只以标 题中含 “ 公允价值 ”的论文为样本,因此可能遗漏了部分重要的相关文献。另外,对核心刊物的界定也 是以CNKI期刊数据库为准,从而可能遗漏了部分核心刊物,也可能将部分非核心刊物作为核心刊物进行 统计;对CSSCI来源期刊也仅仅是以南京大学2006年版为准,而实际上每年都是有一定变动的。(2)以 刊物级别的高低作为论文质量高低的衡量标准,有欠妥当。因为相对较低级别刊物上的论文可能比较高级 别刊物上的论文质量更高。(3)虽然指出了公允价值概念研究中出现的可能误区,但没有深入分析公允 价值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对公允价值定义的一些重大变化如转向脱手价值也没有给出自己的评论。(4) 可能遗漏了一些重要的方面,如我国以公允价值为目标的现值研究等。 主要参考文献 陈朝晖.2000.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会计计量.当代财经, 9: 5358 葛家澍.2005.会计要素及其确认与计量.见: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会计要素与财务报告.大连:大连出版社: 154 黄平.2003.浅探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内涵.财会月刊, A2: 1011 石本仁,赖红宁.2001.公允价值会计 理论基础与现实选择.暨南学报(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版) , 4: 5461 谢诗芬.2001.会计计量中的现值研究.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谢诗芬.2004.公允价值:国际会计前沿问题研究.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张绪军.2004.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研究.价格月刊, 5: 4748 FASB.2000.Statement of FinancialAccounting ConceptsNo.7: Using Cash Flow Infor mation and PresentValue in Account2 ingMeasurements FASB.2006a.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Financial Reporting: Objective of Financial Reporting and Qualitative Characteristics ofDecision2Useful Financial Reporting Information (Preli minaryViews) , July FASB.2006b.Statement of FinancialAccounting StandardsNo.157:FairValueMeasurements, September I ASB.2003.国际会计准则2002.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I AS B.2006.FairValueMeasurementsPart 1:Invitation to Comment and Relevant IFRS Guidance (Discussion Paper) , November Khurana.I .K . , M.S .Kim.2003.Relative Value Relevance of HistoricalCost vs .FairValue:Evidence from Bank Hold2 ing Companies .Journal ofAccounting and Public Policy, 22 (1) : 1942 L.Todd Johnson.Relevance and Reliability .http:/ /, 2005 - 2 - 28 61 English Abstracts of Papers Expenditure Cycle: the Logical Beginn ing Point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Government Budgetary Accounting Framework2Concurrently Nuclear Proposition and Strategic Sequence about Government Accounting Reform in China W ang Yongjun The concept of expenditure cycle that aims at describing the budget operational procedure is the most proper logical beginning point for the construc2 tion of government budgetary accounting framework.This framework can produce key information about all phase of budget operation,and form a inte2 grated information chain helps to supervise the budget process, manage fiscal risk,improve decision making and strengthen accountability .Because of the inexistence of the concept about expenditure cycle,now we have some erroneous opinions on the concept framework and information structure maybe lead to the maze of the nuclear proposition and strategic sequence about government accounting refor m. Current Situation of Fair ValueMeasurements Research i n Chi na and Study on Some Problems W ang Jiancheng & Hu Zhenguo Based on recent researches on fair value measurements in our country,this paper analyze fair value concept,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air value and othermeasurement attributes,the reliabilityof fair valuemeasurement and fair value hierarchy .Unbalanced researcheson fair value and insufficient resear2 ches on fair value methodsweremade of obstacles in application of fair value in accounting standards and accounting system a few years ago.“Based on the current”is the essence feature of fair value.Fair value is a comprehensive attributewhich is developed from current value and present value.Fair value ac2 counting information is not only relevant, but also reliable.It is the basis of reliability of fair value measurement to reasonably define fair value hierarchy . The Construction of D isclosure Patterns of the Accounti ng I nformation underMarket2leadi ng X iao Zhengzai &W ang Ping From the historical pointof view,the patternsof accounting report could bemainly divided into four kinds,such as themanagement2leadingof the en2 terprise,the supervision2leading of the proprietor,the management2leading of the government,and the investing decision2leading of the capital market . Startingwith the deciding perspective of the accounting report patterns,this thesis analyz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resent patterns, and educed that the low matching extent appearing between present pattern and practical pattern of marketing2oriented, and based on this result,it put forward the thought of constructing the frame of the accounting informations disclosure undermarket2leading .The striking point is to re2understand the function and worth of the accounting information, and to deduce the accounting report purpose matchingwith the economic ofmarketing2oriented, producing further ideas of the sys2 tem, contents and constructional reform related to the current accounting neturus . Research on the Information Secrecy of the L isted Company W ang Xiongyuan & Zhang Peng Information secrec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apitalmarket as it deeply affects the quantity and quality of public infor mation in the market .As a significant regulation measure ,information secrecy system can help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of both pasties in security exchangeson the one hand,how2 ever,it alsomay lead tomarket efficiency loss due to its inherent defeaton the other hand.Therefore,it becomes an urgentproblem thatwe should take step to perfect the infor mation secrecy system and har monize the conflict between information disclosure and secrec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essence, motivation, content, and economic consequence of infor mation secrecy,and its affect on infor mation disclosure, for the sake of lifting up the veil of in2 for mation secrecy and push itout to the invest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