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耳穴快速记忆法定位法及各种操作方法.ppt_第1页
学习耳穴快速记忆法定位法及各种操作方法.ppt_第2页
学习耳穴快速记忆法定位法及各种操作方法.ppt_第3页
学习耳穴快速记忆法定位法及各种操作方法.ppt_第4页
学习耳穴快速记忆法定位法及各种操作方法.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耳穴快速记忆法、定位法及各种操作方法耳穴治疗损容性疾病,北京中医药大学,耳廓的结构,耳廓上3/44/5的基础是弹性软骨,下1/41/5部是含有脂肪与结缔组织的耳垂。,一旦耳廓软骨发生感染,耳廓便必须切除因此贴敷耳穴前应注意严格消毒。耳豆注意卫生,经常更换。,耳廓的结构,耳郭的动脉全部来自颈外动脉的分支颞浅动脉耳后动脉颞浅动脉在外耳门前方分出下、中、上三支主要供应耳郭前面;耳后动脉从下耳根沿着耳郭背面上行,发出上、中、下三支,主要供应耳郭背面。动脉血管都是由耳根部和外耳道附近向耳轮周缘分支的。因此,正常人的耳穴皮肤温度离耳根越近温度也越高。,耳郭上的神经支配非常丰富脊髓颈2、3、4节躯体神经脑神经交感神经。,耳廓的结构,神经分布:耳垂、耳轮、耳舟及对耳轮区,主要是脊神经,即耳大神经和枕小神经分布。耳甲区为脑神经,即耳颞神经和迷走神经耳支、舌咽神经与面神经的混合支分布。三角窝内神经分布极为丰富,几乎所有支配耳郭的神经都有分支至三角窝内。交感神经:沿颈动脉丛血管分布。缠绕在粗细不等的纤维管壁上,纤维的密度随动脉的管径变小而减少。静脉管壁上只有稀疏的纤维分布,在动、静脉管吻合支上纤维分布最多,在动脉、静脉之间有纵横交错互相连接。(这为耳廓点刺放血提供了理论依据),处方选穴原则,、按部处方选穴法(根据病人患病部位选穴)胃病取胃穴,目病取眼穴,肩痹取肩关节穴等;、辨证处方选穴法(根据藏象、经络学说选穴)耳聋耳鸣、脱发等取肾穴,因肾主骨,开窍于耳,其华在发,故取肾穴主之;又如偏头痛,属足少阳胆经的循行部位,可取胆穴治之。、根据现代医学理论取穴法月经不调取内分泌穴,消化道溃疡取皮质下、交感穴;、根据临床实践经验取穴法,神门穴有较明显的止痛、镇静作用,耳尖穴对外感发热、血压偏高等有较好的退热、降压效果等。耳针处方选穴原则:既可单独使用,亦可配合互用。选穴时要掌握耳穴的共性和特性,用穴要少而精。,操作程序,、首先要定准耳穴。根据处方所列耳穴,在穴区内探寻阳性反应点,作好标记,作为施治的刺激点;、要严格消毒。耳郭组织结构特殊,使用耳针法时,必须实施两次消毒法,即除了针具与医者手指消毒外,耳穴皮肤应先用2碘酊消毒,再用75乙醇消毒并脱碘;、正确选用刺激方法。耳穴的刺激方法较多,应根据患者、病情、穴位、时令等具体情况灵活选用。,刺激方法,(1)毫针法:即用毫针刺激耳穴以治疗疾病的方法。进针时,医生用左手拇食两指固定耳郭,中指托着针刺部位的耳背,这样既可掌握针刺的深度,又可减轻针刺时的疼痛,用右手持针,在选定的反应点或耳穴处进针。进针的方法有捻入法和插入法两种。针刺的深度应视耳郭局部的厚薄、穴位的位置而定,一般刺入23分深即可达软骨,其深度以毫针能稳定而不摇摆为宜,但不可刺透耳郭背面皮肤。刺激强度应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耐痛度而灵活掌握。,针刺手法以小幅度捻转为主,若局部感应强烈,可不行针。留针时间一般是至分钟。起针时,左手托住耳背,右手起针,并用消毒千棉球压迫针孔,以防出血,必要时再用2碘酊棉球涂擦1次。一般来说,急性病证,两侧耳穴同用;慢性病证,每次用一侧耳郭,两耳交替针刺,7至lO次为一疗程,疗程间歇2至3天。耳针疗效的高低与取穴的准确有关,为提高疗效,特别是对疼痛一类的急性病,可采用一穴多针法。,(3)埋针法:指将皮内针埋于耳穴内,作为一种微弱而持久的刺激,达到治疗目的的方法。具有持续刺激、巩固疗效等作用,适用于一些疼痛性疾病、慢性病,或因故不能每天接受治疗的患者,也可用于巩固某些疾病治疗后的疗效。,操作方法严格消毒局部皮肤,医者左手固定耳郭,绷紧耳针处的皮肤,右手用镊子夹住消毒的皮内针柄,轻轻刺入所选耳穴内,一般刺入针体的23,再用胶布固定。若用环形揿钉状皮内针时,因针环不易拿取,可直接将针环贴在预先剪好的小块胶布上,再按揿在耳穴内。一般仅埋患侧单耳,每次埋针35穴,每日自行按压35次,留针35天。必要时也可埋两耳。若埋针处痛甚时,可适当调整针尖方向和深浅变埋针处不要淋湿浸泡,夏季埋针时间不宜过长;埋针后耳郭局部跳痛不适,需及时检查埋针处有无感染;若有感染现象,起针后,针眼处红肿或有脓点,当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压籽法:,指选用质硬而光滑的小粒药物种子或药丸等贴压耳穴以防治疾病的方法,又称压豆法、压丸法。疗效较毫针、埋针差但更安全、无创、无痛,且能起到持续刺激的作用,易被患者接受。此法适用于耳针治疗的各种病症,特别适宜于老人、儿童、惧痛的患者和需长期进行耳穴刺激的患者。,压籽法所用材料可因地制宜,植物种子、药物种子、药丸等,凡是具有表面光滑,质硬无副作用,适合贴压穴位面积大小的物质均可选用,如王不留行籽、油菜籽、莱菔子、六神丸、喉症丸、绿豆、小米等的植物药物种子和小药丸。操作方法是先在耳郭局部消毒,将材料粘附在0505cm大小的胶布中央,然后贴敷于耳穴上,并给予适当按压,使耳郭有发热、胀痛感(即“得气”)。一般每次贴压一侧耳穴,两耳轮流,3天换,也可两耳同时贴压。在耳穴贴压期间,应嘱患者每日自行按压数次,每次每穴12min。,注意:使用此法时,应防止胶布潮湿或污染;耳郭局部有炎症、冻疮时不宜贴压;对胶布过敏者,可缩短贴压时间并加压肾上腺、风溪穴,或改用毫针法;按压时,切勿揉搓,以免搓破皮肤,造成感染。临床应用中,也有根据病情需要选用一些药液将王不留行籽或其他压耳的种子浸泡,可起到压耳与药物的共同治疗作用以提高疗效。,()温灸法:指用温热作用刺激耳郭以诒疗疾病的方法,有温经散寒、疏通经络的功效,多用于虚证、寒证、痹证等,温灸的材料可用艾条、艾绒、灯芯草、线香等。、艾条灸可温灸整个耳郭或较集中的部分耳穴。艾炷灸时,先用大蒜汁涂在选好的耳穴上,然后将麦粒大小的艾炷粘附其上,用线香点燃施灸,当皮肤感到灼热即换炷再灸,一般每次灸13穴,每穴灸39壮,此法适用于面瘫、腰腿痛、痄腮、缠腰火丹、痹证等。、灯芯草灸,即将灯芯草的一端浸蘸香油后,用火柴点燃,对准耳穴迅速点灸,每次12穴,两耳交替,适用于痄腮、目赤肿痛、缠腰火丹等。若需对单个耳穴施灸时,可将卫生线香点燃后,对准选好的耳穴施灸,香火距皮肤约lcm,以局部有温热感为度,每穴灸35min,适用于腰腿痛、落枕、肩凝症等。温灸耳穴,应注意不要烧燃头发和烫伤皮肤。,()刺血法:用三棱针在耳郭皮肤上刺出血的治疗方法,有镇静开窍、泄热解毒、消肿止痛、去瘀生新等作用,用于实热、阳闭、瘀血、热毒等多种病症。操作方法是先按摩耳郭使其充血,常规消毒后,手持针具用点刺法在耳穴处放血35滴,然后用消毒干棉球擦拭、按压止血。一般隔日1次,急性病可l天2次。孕妇、出血性疾病和凝血功能障碍者忌用,体质虚弱者慎用。,(六)注意事项,(1)严格消毒,防止感染。耳郭暴露在外,结构特殊,血液循环较差,容易感染,且感染后易波及软骨,严重者可致软骨坏死、萎缩而导致耳郭畸变,故应重视预防。一旦感染。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如局部红肿疼痛较轻,可涂25碘酒,每日23次;重者局部涂擦四黄膏或消炎抗菌类的软膏,并口服抗生素。如局部化脓,恶寒发热,白细胞增高,发生软骨胰炎,当选用相应抗生索注射,并用O1O。2的庆大霉素冲洗患处,也可配合内服清热解毒剂,外敷中草药及外用艾条灸之。(2)耳郭上有湿疹、溃疡、冻疮破溃等,不宜用耳穴治疗。(3)有习惯性流产的孕妇禁用耳针治疗;妇女怀孕期间也应慎用,尤其不宜用子宫、卵巢、内分泌、肾等穴。(4)对年老体弱者、有严重器质性疾病者、高血压病者,治疗前应适当休息治疗时手法要轻柔,刺激量不宜过大,以防意外。(5)耳针法亦可能发生晕针,应注意预防并及时处理。(6)对肢体活动障碍及扭伤的患者,在耳针留针期间,应配合适量的肢体活动和功能锻炼,有助于提高疗效。,1、耳轮,2、耳舟,3、对耳轮上脚,4、对耳轮下脚,5、对耳轮,6、三角窝,7、耳屏,8、对耳屏,9、耳甲艇,10、耳甲腔,11、耳垂,1、耳轮,2、耳舟,3、对耳轮上脚,4、对耳轮下脚,5、对耳轮,6、三角窝,7、耳屏,8、对耳屏,9、耳甲艇,10、耳甲腔,11、耳垂,耳轮结节,屏上切迹,耳轮脚,屏间切迹,屏轮切迹,耳轮尾,一、耳轮,1、直肠2、尿道3、外生殖器4、耳尖5、肝阳6、轮67、耳中8、耳尖,9、肛门10、轮1-6,直肠:屏上切迹处,尿道:平对耳轮下脚下缘,外生殖器:平对耳轮下脚上缘,耳尖,肝阳:耳轮结节,耳中:耳轮脚中点,肛门:平对耳轮上脚前缘,轮1-6:耳轮结节下缘至耳垂校园中点,二、耳舟,1、指2、风溪3、腕4、肘5、肩6、锁骨,指,腕,肘,肩,锁骨,风溪,将耳舟分六份:相当于人体上肢,肩关节,三、对耳轮上脚,相当于人体下肢1、趾2、跟3、踝4、膝5、髋,四、对耳轮下脚,相当于人体臀部1、臀2、坐骨神经3、交感,趾,跟,膝,踝,髋,臀,坐骨神经,交感,五、对耳轮,相当于人体躯干1、颈椎2、胸椎3、腰骶椎6、颈5、胸4、腹,腹,胸,颈,颈椎,胸椎,腰骶椎,六、三角窝,相当于人体内生殖器1、降压点2、盆腔3、神门4、内生殖器5便秘点,降压点,盆腔,神门,内生殖器,便秘点,坐骨神经,交感,七、耳屏,1、外耳2、外鼻3、屏尖4、肾上腺5、咽喉6、内鼻7、饥点8、渴点9、心脏点,咽喉内鼻,外耳,屏尖,肾上腺,外鼻,饥点,渴点,心脏点,八、对耳屏,1、对屏尖(腮腺)2、缘中(脑点)3、枕4、额5、颞6、皮质下,对屏尖,缘中,额,枕,颞,皮质下,九、耳甲艇,1、胃2、小肠3、大肠4、膀胱5、肾6、胰胆7、肝,十、耳甲腔,1、口2、食道3、贲门4、脾5、心6、肺7、气管8、三焦9、内分泌,胃,小肠,大肠,膀胱,肾,肝,胰胆,口,食道,贲门,脾,肺,气管,内分泌,三焦,十一、耳垂,1、目1,目22、牙3、舌4、颌5、垂前6、眼7、内耳8、面颊9、扁桃体,目1,目2,牙,舌,颌,垂前,眼,内耳,面颊,面颊,扁桃体,耳穴:心、肺、胃、大肠、内分泌、神门、枕、皮质下、脑取王不留行籽粘于胶布中央,准确地贴压在相应的耳穴上,每次贴压1耳,每周贴2次,双耳交替。嘱患者每日自行按压4次,每次5min,10次为1个疗程。,耳穴:内分泌、肾上腺、神门、皮质下、交感肺、面颊用胶布把王不留行籽固定在耳穴上,由患者自行按压上述耳穴,每日3-4次,每次5-10min,隔日换贴1次,10次为1疗程。耳穴贴压具有调节性激素作用。,耳穴:肺、膈、皮质下、内分泌为主穴肠、心、神门、肝为配穴常规消毒,持镊子夹取粘有王不留行籽的胶布,对准穴位贴压,然后用手指轻压12min。嘱患者每日自行按压数次。一般患者5天换贴1次,每次选68个穴位,两耳交替,10次为1个疗程。,耳穴:耳尖、肺、神门、内分泌、皮质下医者先用手轻揉双耳,使局部充血发红。常规消毒后用三棱针分别快速点刺所选取之耳穴,挤血数滴至血色变淡,用干棉球按压3min。隔日施术1次,10次为1个疗程。,耳穴:耳尖(点刺放血)、脑点、肺、脾内分泌、丘脑、肾上腺体穴:气海、关元血海、三阴交足三里、曲池合谷、太冲肺俞、面部局部围刺取耳尖点刺放血,其他耳穴均王不留行贴压。每日按压6次,双耳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