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文摘要 中国画是东方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它强调对宇宙生命的关注及物我的融 合,以线为主要造型手段,将时间与空间合为一体,创造出一种节奏化、音乐化 的艺术空间;以生动的笔情墨韵,在似与不似之间,产生一种气势流畅、情韵连 绵的音韵美。这种音韵美便是中国画的一个重要特征。 本文将就现代中国画创作中音韵美缺失的现状,解析音韵美的客观存在及其 重要性,从审美上的通感探讨音韵的来源,并从线、笔墨和空间等方面分析画中 音韵美的表现,结合作品探究音韵美在中国画中的具体体现,接着以现代画家为 例,品读其画中蕴含的音韵美,最后谈及对生活中音韵美的关注,从自己的创作 经验和感受出发,探讨对画中音韵美的追求,并加以归纳总结。 在当前中国画创作中,避免过度的依赖表现材料、表现技法或盲目的附从西 化形式而忽视自然生命及绘画形式本身所蕴含的节奏美、韵律美,使作品流于肤 浅,趋向庸俗显得尤为重要。因此立足于对传统音韵美系统而全面的理解,对现 代音韵美的开拓和创新,在创作中提升作品的魅力,是本文关注和探讨的问题。 而关注自然生命,体验自然生活,并把这生命的节奏和韵律带入创作中,加以抽 取和提炼,发掘并表现出属于我们这个时代视觉特征的独特的音韵美,是现代中 国画创作需要坚持的一个大方向,也是我专业上努力探讨的重要内容和目标。 关键词:中国画;节奏和韵律;音韵 a b s t r a c t c h i n e s ep a i n t i n gi sau n i q u ef o r mo fa r t i s t i ce x p r e s s i o n i te m p h a s i z e st h ec o n c e r n o nl i f ei nt h eu n i v e r s ea n dt h ei n t e g r a t i o no fe v e r y t h i n g l i n es h a p ea st h em a i n m o d e l i n gt o o l s ,t oc o m b i n et h et i m ea n ds p a c e ,s ot h a tw i l lc r e a t ear h y t h ma n d m u s i c a la r ts p a c e t h i sa r t i c l ew i l lr e f e rt h ea c t u a l i t yo fb e a u t yr h y t h mm i s s i n gi nt h ec r e a t i o no f c h i n e s ep a i n t i n g ,e x p l a i n i n gt h ei m p o r t a n c ea n de x i s t i n go fb e a u t yr h y t h m a l s oi t a s c e r t a i n st h eo r i g i no f r h y t h mf r o ma e s t h e t i cs e n s e ,a n da n a l y s e st h ee x p r e s s i o n o fr h y t h md e p e n d i n go nl i n e si n ka n ds p a c e c o n s i d e r i n gt h ew o r k st o g e t h e r , f i r s t s t u d yt h ep h o n o l o g y sr e p r e s e n t a t i o ni nt h ec h i n e s ep a i n t i n g a n da sam o d e ma r t i s t , a p p r e c i a t et h ep h o n o l o g yw h i c hi si n c l u d e di nt h ep a i n t i n g f i n a l l ym e n t i o n i n ga b o u t t h ea t t e n t i o np a i do nt h ep h o n o l o g yi nt h el i f e ,d e p e n d i n go ny o u rc r e a t i v ee x p e r i e n c e a n df e e l i n g ,s t u d yt h es e a r c h i n gf o rt h ep h o n o l o g yi nt h ep a i n t i n ga n ds u m m a r i z et h e i d e a s f o rt h en o w a d a y sp a i n t i n gc r e a t i o n ,o v e rr e l y i n go nt h em a t e r i a l ,t e c h n i q u e ,a n d b l i n d l yw e s t e r n i z a t i o na l ls h o u l db ea v o i d e d ,a sw e l la sn e g l e c t i n gt h en a t u r eo ft h e o b j e c ta n dt h er h y t h mo ft h ep a i n t i n gi t s e l f o rt h ec r e a t i o ni st e n d i n gt ob es u p e r f i c i a l a n dp l a i n s o ,b a s e do nt h ed e e p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t ot h et r a d i t i o n a lr h y t h mt h e o r y , t h i s p a p e rw i l lf o c u so nt h ei n n o v a t i o nt ot h em o d e mr h y t h mt h e o r yt om a k eab e t t e ra r t w o r k b u tp a y sa t t e n t i o nt ot h en a t u r a ll i f e ,e x p e r i e n c e st h en a t u r el i v i n g ,a n dl e a d s t h i sl i f e sr h y t h ma n dt h eg r a d u st ot h ec r e a t i o n ,t h e ne x t r a c t sa n dt h er e f i n e m e n t , e x c a v a t e sa n dd i s p l a y sg r a d u sw h i c hb e l o n g st oo u rt i m ev i s i o n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i sa g e n e r a lo r i e n t a t i o nt h a tt h em o d e mc h i n e s ep a i n t i n gc r e a t i o nn e e d st oi n s i s t ,i sa l s o t h ei m p o r t a n tc o n t e n tt h a tid i s c u s si nm ys p e c i a l t y k e yw o r d s :c h i n e s ep a i n t i n g ;c a d e n c ea n dr h y t h m ;b e a u t yo fr h y t h m 厦门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研究成 果。本人在论文写作中参考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的研究成果,均 在文中以适当方式明确标明,并符合法律规范和厦门大学研究生学 术活动规范( 试行) 。 另外,该学位论文为( 、) 课题( 组) 的研究成果,获得弋毒课题( 组) 经费或实验室的 资助,在( 亭实验室完成。( 请在以上括号内填写课 题或课题组负责人或实验室名称,未有此项声明内容的,可以不作特 别声明。) 拟 菇日 , 乡伸 名 i 登 月 ( 6 人 年 叭舛 胡哕 厦门大学学位论文著作权使用声明 本人同意厦门大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 法等规定保留和使用此学位论文,并向主管部门或其指定机构送交 学位论文( 包括纸质版和电子版) ,允许学位论文进入厦门大学图书 馆及其数据库被查阅、借阅。本人同意厦门大学将学位论文加入全国 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共建单位数据库进行检索,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和 摘要汇编出版,采用影印、缩印或者其它方式合理复制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 () 1 经厦门大学保密委员会审查核定的保密学位论文, 于年 月日解密,解密后适用上述授权。 () 2 不保密,适用上述授权。 ( 请在以上相应括号内打“”或填上相应内容。保密学位论文 应是已经厦门大学保密委员会审定过的学位论文,未经厦门大学保密 委员会审定的学位论文均为公开学位论文。此声明栏不填写的,默认 为公开学位论文,均适用上述授权。) 露逝 勿 名, 鲞 月人厂 叽 年 声吵 浅析中国画中的音韵美 l - j l 刖吾 当今的中国画创作呈现一派繁盛的景象,出现了多样的表现技法和手段及丰 富的表现形式和内容,不少富有新意和魅力的优秀作品应运而生,但也有不少作 品流于形式、偏于制作,篇幅巨大然而内韵粗糙,内容纷繁却是意味索然,无魅 力和美感可言。浮夸的风气、浮躁的社会,使人们产生对美的畸形认识,肤浅而 流俗,许多作品的审美情趣难免走向恶俗。不少画家倾向于追求表象的视觉冲击 力,而忽视内在的秩序与和谐、忽视韵律美的发现和表达,使人观之犹如嚼蜡, 在感受片刻的视觉冲击之后是对画面的乏味和厌倦,留下的只是一种不可名状的 视觉上的繁菊德, 通过大学七年的学习,我对中国画有了系统、全面的理解,气韵、意境、笔 墨、造型等各方面都是中国画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而对中国画中的音韵美尤感 兴趣。音韵美也应是中国画传承的重要内容,是中国画形式美的感人之处、魅 力之源,抛弃了音韵美的中国画必定会丧失其应有的抒情与灵动。对于中国画的 现状确实需要我们深刻的认识、分析和总结,而对于音韵美的探索,应该是中国 画发展创新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在西方绘画观念的冲击之下,对中国画的研 究更应该理清思路,在多元化的表现形式中,把握艺术内在生命力,找出其发展 的规律,坚持对音韵美的探索,不断开拓和完善自身的创作语境,创作出更富有 时代美、韵律美的中国画作品,这是在创作中值得我们研究和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对中国画中的音韵美的客观存在进行阐述,并从音韵美的来源及表现 形式入手,结合自身学习感悟,分析对画中的音韵美的表达。 浅析中国画中的音韵美 第一章音韵美的客观存在 第一节音韵美的概述 绘画是视觉上的空间艺术。音乐是听觉上的时间艺术,彼此之间又相互影响、 相互作用。套用“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建筑是凝固的音乐”这句众所旨知的名 言,我们可以说:绘画是无声的音乐,音乐是无形的绘画。 音乐描情,绘画状物两者的共同之处就是表现艺术家的心灵及对客观事物 的主观感受。绘画是诉诸视觉的艺术,从中能使人听到流淌的音乐;音乐是诉诸 听觉的艺术,于内可令人感受到涌动的画面而这两种艺术确实都是富有节奏, 韵律的不同表现形式,且节奏不只是停留于形式表面,还向着内在生命节奏渗透。 节奏是生命形式具有的基本特征之一而艺术的本质恰是表现生命,艺术中的节 奏即是人的内心活动与外界事物相互协调下的产物。自然界的所有运动形式,包 括生命现象无一例外的表现为某种节奏,节奏和韵律构成了宇宙的和谐、秩序, 是旺盛的生命力的表现。自然的节律。经过艺术的提炼和夸张,方能给人以一种 韵律美,从而传达出生命的内部信息。属视觉范畴的绘画,之所以会产生听觉赡 受,在于绘画诸因素的视觉感受,如线的长短、粗细、曲直、刚柔与快慢等,好 比音乐中的节拍、高低与强弱 线与色的组合如同旋律与和声的交织:而画面的 构图、色调等,也是构成节律的重要因素。总而言之,优美的绘画就像一只动听 的旋律,线条的节奏、色彩的音阶、图形的乐感,无处不透着音韵。眼见耳闻的 具象性通过“遁感”的升华,令欣赏者的感受更为丰富、强烈。 图1 双圈 明末清初八大山人 翻| 图片来源;八大山人人民美术出版社2 0 0 3 年 “4 1 浅析中国画中的音韵美 而中国画是东方绘画的典型代表,是融汇着中华民族的哲学观念、文化素养、 审美意识和思维方式的完整艺术体系。它凭借高度的概括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以 书法的用笔,用抽象的点、线、笔墨、色彩打破了时空的限制,把音乐的节奏美 与舞蹈的姿态美融于其中。正由于这种抒情性,中国画更倾向于顺应生命的节律, 更具有抒发情感和发挥笔墨的自由,几乎从不依赖于固定的光源笼罩及定点的视 觉统一,而从属于实体的空间结构和光色形影的成分也很少,主要是依靠素材的 丰富和结构的变化,造成深厚的空间和鲜明的层次,对事物的感受和对画面的把 握更多地由其独特的艺术思维和形式逻辑为主导,更贴近于音乐的特性。中国画 中的视觉素材亦与音乐中的音调素材较为相似,是零散、跳跃的,如同石涛画 语录所说的“对景不对山,对山不对景”、“倒景、借景、截断 等,其思想 性和设计性因素占主要位置,追求情绪鲜明的笔墨,更多地倾向于对生命内在韵 律的表现,更贴近艺术的本源和生命的内质。 英国1 9 世纪艺术理论家佩特曾指出:“所有艺术通常渴望达于音乐的状态。” 中国画无论是从其精神内涵,还是形式语言,或是表现技法等方面来看,都显 示出与音乐相类的审美特征,而中国画中的音乐即音韵之美又要用心方能听出。 在对中国画的深化研究和深入认识中,对其音韵的探讨是一至关重要的问题。 第二节音韵美的来源 康定斯基在论艺术的精神一书中谈到:“当你使用几种声音或色彩的组 合来做画或作曲时,有时候你会感到你的手指像被针扎似的微微作痛,有时会感 到你的手指像在抚摩丝绸和天鹅绒。” ( 见图2 ) 他还写道:“多么芬芳的画面! 连观众或评审员都会对某些艺术作品垂涎欲滴。不要以为你仅仅是用眼睛来接受 画面,其实你必须用你的五种感觉来感知一幅绘画。” 优秀的绘画作品使人浮想 联翩,从画面中的线条、色彩、构图中感受到音乐的节奏和韵律;优秀的音乐作 品令人回味无穷,美妙的乐章穿过人的耳朵直透心灵深处,引起灵魂的上共鸣, 使听者随音乐的起伏,眼前仿佛出现鲜活的画面和绚丽的色彩。 。【英】沃尔特佩特,张岩冰译文艺复兴:艺术与诗的研究 m 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 0 0 0 年,第5 l 页 。【俄】玩西里康定斯基,查立译论艺术的精神 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 9 8 7 年,第1 1 2 页 【俄】瓦西里康定斯基,查立译论艺术的精神 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 9 8 7 年,第1 1 2 页 漶折中国i 中的音韵美 圈2 作品v i i i 号,俄国瓦西里康定斯基 图片来源 康定斯基作品集 s i r r o c c o ,l o n d r e s 出版2 0 0 5 年 这种通感的产生其实就是心理学上的一个重要心理现象联觉。客观事物 作用于人的各种感官引起不同知觉,如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而这 各种知觉相互影响、相互联系,联觉就此产生。审美联觉即是在审美感知的支配 下产生的一种心理现象,绘画与音乐嗡的审美联觉,正是听觉感知与视觉感知的 意识互化。 一、听声而类形。目状以思音 所有的艺术形式皆源于生活、表现生活,音乐无论如何抽象空灵、超凡绝尘, 也并非是无内容、纯形式的艺术,它以声音为媒介,反映宇宙万物和人类心灵的 律动,传达的内容远比听得见的声音来得广阔和深远虽不能对客观事物进行直 接描述,却可听声而类形。中国画创作主张。意在笔先,画尽意在”,同样音乐 也强调“意先乎音,音随乎意”。音随意发。意由情生,而情因物起,艺术家正 是搏物而生情,由此产生源于物而又超于物的和谐的艺术。受者听到音乐,引发 联觉,于是产生知音会意、随意现形的通感,“高山流水识知音”便讲述了这样 个故事: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日:。善哉! 峨峨 兮若泰山l ”志在流水,钟子期日:“善哉! 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钟子 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 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日:“善 哉! 善哉1 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述声哉? ”( 列子汤问) o 俞 伯牙每每鼓琴奏曲钟子期都能知音得意以穷趣,跟他一样感受到高山流水、霖 。严北溟t 列子译注) 【蝴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9 2 年,第1 2 9 页 4 浅析中国i 巾的音# 时e 雨崩山,所以被视为“知音”。音乐家在对宇宙关照及人生体验的基础上形成乐 思,以不具有空间形态的、流动的声音来传达心灵的感悟,虽不能直接状物,却 能描情,这是音乐与绘画通感的关键。 同样,透过有形的绘画我们亦能倾听到其中无声的音乐。好的绘画确能让人 领略“画外之音”的妙趣,米勒的名画晚钟( 见图3 ) ,表现了一个夕阳西 下的黄昏,在一片寂静无声的田野中一对质朴、虔诚的农民夫妇随着远处传 来的教堂晚祷的钟声,放下手中的锄头酞默地祈祷。温暖厚重的色调,塑造了一 个静谧而安详的氛围,似乎只有悠扬的钟声于空旷的原野上回荡,画里充满着无 穷的音乐魅力,从中我们仿佛能听到勤劳善良的农民心中萦绕的歌。 图3 晚钟 法国米勒 图片来源:g z f j e d u 聃vc n 音乐没有形状,绘画没有声音,但两者存在着相似性和感通关系,如佛家所 说:“耳中见色,眼里闻声”,9 音乐家能谱出图画,画家能绘出音响i 听者可 从乐曲中“看”到画面,观者可从绘画中。听”出声音。 二、商象无形,造响无声 音乐通过声音的延绵在时间持续中表达感情,节奏、声调、旋律共同组成 一条情感的流水线。绘画以点、线、面有序组构、色彩的和声,塑造融入主观情 感的客观事物,而经过审美情感净化的线条虽静狁动,富于节奏感和韵律感,恰 似音乐中无形的声音流水线。这便打通了音乐与绘画之门,使得艺术家能够将时 间持续的音乐与空间陈列的绘画通融起来,用无形之声“画”出形象,以无声之 形“造”出音响。 啤哦莹罗瀚野录) 卷一 1 口上海:t 毒商务印书馆。1 9 8 5 年,第2 3 页 5 浅析中国砌中的音韵荛 关于乐器的吹奏声,自居易小囊薛阳陶吹蒡栗歌里描述道:“翕然声 作疑管裂,诎然声尽疑刀截。有时婉软无筋骨,有时顿挫生棱节。急声圆转促不 断,轹轹辚辚如贯珠。缓声展弓| 长有条,有条直直如笔描。下声乍坠石沉重,高 声忽举云飘萧。 他把声音比喻得像线条一样,时而婉转柔软,仿佛没有了筋 骨,时而抑扬顿挫,好像生出了棱节;急声圆转流利,有如一串线贯的明珠,缓 声延展舒长,有如笔描出的条条挺线;低声下落急促,如同坠石般沉重,高声上 扬轻舞,宛如彩云空中飘摇。诗人将婉转顿挫、高低缓急的音调幻化成刚柔陆直、 沉重飘逸的线条,俨然把音乐描绘成一幅用线条笔墨勾勒、皴擦、渲染而成的中 国画! 而一幅优秀的绘嘲作品也不仅仅局限于状物象形,还能谱出优美的盐调,它 能超越直观的束缚,达物的内在声音,而直摄人的精神世界。画家如同演奏家, 只要有序的弹奏视觉的音符,人的心灵自然会受到激发,鸣响起和谐、美妙的音 乐。美国著名画家惠司勒的毕生艺术追求是创造出色彩音乐,力图用色彩组成旋 律,用绘画撼绘音乐。他在夜曲中,表现了一片朦胧的夜色,月光洒在波光 粼粼的河面上,或明或暗而时隐时现,远处袅袅的烟火划破了夜空的沉寂,画面 层次丰富微妙、和谐统一,构造了一个空灵、悠远的意境,极富音乐的情怀,令 人在看到夜景美的同时动之以心,耳边仿佛响起一曲优美动人的小夜曲。 源于审美上的这种通感,中国画创作中即要打破与音乐的障碍,以抽象的形 式构成画中的节奏、和声和旋律,呈现宇宙万物和人的生命节奏与律动,以有形 的笔触画出无声的音乐,在构建的音乐化的艺术空间中,营造一令既空灵又充实、 简约而不简单的充满了音乐情趣的艺术境界。 第三节音韵美的体现 清代画家王原麓台题菡稿中写道:“声音一道,未尝不与葱逯。音之清 浊,犹画之气韵也;音之品节,犹画之间架也;音之出落,犹画之笔墨也。绘 凰的时间与膏乐的空阗皆是想象、派生的感觉产物。在审美活动中,实感与幻觉 相互结合,相互映发,虚实相生,便能在赏乐时,体悟到诗经大雅中所述 黄钧等校注全唐诗 z 】湖南:慧麓书社,1 9 9 8 年,第“4 卷,第0 1 0 酋。 晷张捷文渍代入物传揭【蠢】。l 艺京:中华荽禺,1 9 9 4 年,第七溪,第3 9 7 交。 6 拽斩巾国i 巾舶音精美 “鸢飞戾天,鱼跃于渊”。之生动景象。在观画中,感受到游小盘谷记里所 说的“寂寥无声而耳听常满”o 的音乐声。而中国画是画家心灵感悟的写照, 它以流畅、连续的动态形式,将时间引入空问意象之中,不注重事物具体表象的 刻画,而重视生命的自由宣泄,追求以抽象的笔墨对情怀与意境的表选,追求韵 律和节奏的感观化,实现心灵与天地、自然、生命同律,以4 有形”来谱写“无 声”的乐章,更是具有鲜明、独特的视觉节奏。画家用线的粗细曲直,笔墨的干 湿浓浈,空问的开合张弛,谱成具音乐般的节奏、舞蹈般的姿态的图案,画中无 处不透着音韵之美。 一、线的音韵美 中国画是线条的艺术,线是中国画最古老、最基本的造型语言和造型方法, 流动的线条把时间感觉纳入到空间艺术的绘画中,画面因此也具有了流动感,以 至于英国十九世纪末画家弗赖感叹4 中国艺术的线条韵律尤其富于连续性和流动 性”。画家通过线条的疏密、粗细、疾徐等变化来描绘对象,赋予其生命,犹 如音乐中长短、高低、强弱不同的音调和节奏组成的悠扬回转的旋律构成了画中 无声的音韵。 图4 墨兰图南宋赵盂坚 图片来源:天津美术出版杜仲国所代梅兰竹菊精品集) 2 0 0 7 年 行云流水般的线条在中国画中,自由地展示着生命的律动,将画家的感情融 入其中,尽情地描绘客观事物的节奏和精神。粗犷的直线凸显阳刚之美,轻柔的 曲线蕴意阴柔之美,急促的短线透着干练,连绵的长线露着优雅。如图4 赵盂坚 翟:i 磐:;城;i 患,? :嚣;器丞氦凝1 9 9 2 + , 。, 。施韦德世界名人论中国文化 z 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 9 9 1 年第4 1 5 页 7 瑟瑟;卜 、 、 j 。 ,| , 、懿 m 嚣蝣籍 浅折中国i 中的音的美 的墨兰图,充满了舞蹈的韵和音乐的律,舒展自如的线条有紧有松、时急时缓、 长短相问,丝丝泛着生命的旋律,将画家的烂漫之情与兰草的丰韵之姿浑为一体; 吴道子创造的。莼菜条”式描法,波折起伏,错落有致,线条极具生命力和感染 力,其八十七神仙囤( 见图5 ) 中的线条刚中有柔、遒劲洒脱充满了运动感 和节奏感。优雅飘逸而疏密有致的长线同势协奏,共抒天表飞扬之景,将满壁风 动之势表现得淋漓尽致,圆润回旋而流畅和谐的曲线描绘冉冉欲动的白云,把画 面衬托得更为空灵与悠扬,有如奏响一曲幽谷清风。 圈5 八十七神仙图,宋代临本唐代吴道子 图片来源:光明日摧出敷扎名日观t 品读 骑 2 0 0 7 年 中国画的线条犹如从自然界中提取的乐音,在轻重缓急的点划、抑扬顿错的 情感中造出一曲曲错综交织、扣人心弦的纸上音乐。正是这净化了的如音乐旋律 般的线条,使中国画更具音韵美和表现力。 = 、笔墨的音韵美 流动的线条是中国画笔墨形式的重要表现形式因而成为贯穿笔墨韵律美的 一条精神主髓。在中国画的运笔中还饱含着许多用墨的技巧,轻、重、缓、急的 勾、皴、点、染中透着干、湿、浓、淡的变化,其笔墨程式如同音符包含着无数 的集合方式一样,其组构方法也包含着无限的可能,点与线相互配合与交融,色 与墨相互积染和对比,笔墨语言显得丰富多彩、变幻无穷,充满了音乐的节律之 美,画面因而更耐人寻味。 正由于笔墨的这种独特魅力,中国画尤其向往含蓄而神秘的意境,追求恬静 且淡雅的至味,仿佛冬日里的腊梅,其幽香让人欲闻似无,欲忘又至。如图6 中 清代汪士慎所作的红梅,宛如翩翩的舞女,纯净的淡墨刻画硬朗的枝干,饱满的 浅折中国i 中的音曲美 弧线勾勒清秀的梅浓密的黑墨点嵌其间, 琴曲梅花三弄般清透,梅的凌霜傲寒、 于画中。 自在中写出了柔美与力量的协奏,如 高洁不屈随着简约的墨韵自然地流消 圈6 梅花册 清代汪上慎图7 蜀中山水 现代黄宾虹 图片来源t l o ms c 0 0 l n黄鬼虹全集) m 东美术版社2 0 0 6 年 而对于多意、臆胧、浑沦的美中国画显得尤为钟爱,山水画讲究“画欲暗, 不欲明”,其中的“暗”与“清晰显露”相对即是对幽玄深邃的浑沦意境的追 求,更具有音乐的神秘感与抒情性。黄宾虹大师的山水画便有这样一种朦胧之美, 笔墨在乎铺顺排的运动和延展的基础上,纵横交织的叠加繁密的点线,造成一种 笔墨上的视觉混响,“乱”中又极具理法。那些由层层叠加的笔墨点线交织而成 的。黑团团”里,却是一个空灵、清透的广博天地,浑黑的画面中时常会相间地 出现一些豁明空间,或树、或石、或人、或屋,这些笔墨形象似可分辨而又浑融 体,仿佛在整个交响乐队如洪流般的奏鸣中,依稀可辩的主题旋律在其间若隐 若现地流淌着( 见图7 ) 。 三、空婀的音韵美 于富有音乐性的线条和笔墨构成下的中国画的空问是,也是音乐化了的,充 满了音韵美。宗白华先生在其文章中曾多次强调这一观点:“中国人的空间意识 是音乐性的;范山人所画的山水好像空中的乐奏,表现一个音乐化的空间境界; 我们的空间感觉随着我们的时间感觉节奏化、音乐化了;中国三远法所构成的空 9 拽析十目i 巾的音掳美 问趋向着音乐境界。渗透了时间节奏;远山近景织成的空间,受全幅音乐支配着 的波动。”。于我看来,这种空间多倾向于小调式的音乐,节奏规整且结构均衡 更多一种细腻、柔婉的情致。 传统山水画中的“三段式4 构图,与音乐曲式中的4 三段式”结构相似,空 间中疏密、黑白与虚实的处理如同曲调的急缓、高低、强弱的调节,而远近大小 的布置如同乐句的长短,给人以心灵上的松紧变化。画面常以留白相问,空白处 虽末落笔墨然“唯道集虚”,这种。虚白”并非是真空,在有笔墨处内容的暗 示和推动下画面凝聚着一股气,并流淌着一种不可实见却可感知的存在韵。 空间的画面于此已被时间化了,令观者如入山阴道上而觉目不暇接,在一气贯通 的婉转流动和心随目转的性灵游动中,于:维空间生动的节奏和韵律里,感受着 生生不息的生命的律动,这正是中国画的奥妙高深之所在。 圈8 雪景寒林圈 北宋范宽 羹 图片来源:诗情i 意,天津 民美术版社2 0 0 8 年 这种音乐性的空间意识于人物画中亦表现得酣畅淋漓,空间布局上的蜿蜒游 走,使画面各个部分融为一体,令画面气韵在音乐般的旋律中流动起来。虢国 夫人游春图、清明上河国及韩熙载夜宴图( 图1 0 ) 等长卷中,画家 通过对人物的疏密、聚散的处理,将一幅结构复杂、人物众多的画面布置得井然 有序、错落有致,而达繁简相约、虚实相生的灵动效果,让人在音乐般流畅的节 奏和生动的气韵中尽情享受“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 o 时宏宇慷自华艺术学思馨研宄 叫 脚w e 呻“曲嘶啦0 0 州d m l 呷1 饰k 删n f 2 0 0 9 5 5 旺曲曲r 娜苷d f d 2 0 0 6 0 6 o b “2 0 0 h 1 - 0 8 镕1 2 3 | 鐾鏊 浅析中目i 中的音韵美 图1 0 韩熙载夜宴阁 r 图片来源:光明日报出版社 北宋顾闳巾 “:,l j j i 蜷0 黎 名面观止品读 街) 2 0 0 7 年 四、对现代中国百大师萄中音韵的解读 中国画其独特的造型语言和造型手段,就在回环屈折、外柔内刚的曲线运动 中,在或枯或涩、或刚或柔的墨色变化中,在虚实相生、回环往复的空间构造中 产生强烈的音韵美。音韵美是中国画最鲜明的特征也是当代继承传统不可忽视 的重要内容,在当下全新的绘画语境及创作环境当中,亦诞生出一批难能可贵的 把传统美延续于现代美中的中国画家和1 批极富音韵美的中国画作品。 韩风眠、潘天寿、李可染等近代国画大师,在点线、块面、色彩的处理上大 大突破了传统中国画的笔墨程式,进一步强化了中国画的音韵美。林风眠先生方 圆饱满的面线二重唱里,悲凉、孤寂的黑白与哀艳、柔情的彩色并叙,似乎透着 清澈悠扬的声声长笛;潘夭寿先生酣畅淋漓的用笔与纵横交错的彩墨问,尽显磅 礴的气势和无穷的趣韵,恰似雄浑豪情的金戈铁马声:而李可染先生的作品中, 流露出的是浓浓的诗意,如同春江花月夜般的清新婉约 图儿霸王别姬 林风眠图1 2 梅月圈 潘天寿田1 3 漓扛雨中泛 舟圈 李可染 浅析中国画中的音韵美 图片来源: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林风眠俩集2 0 0 5 年 图片来源: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图片来源:删w e n h u a c n c 鲫 四大家作品集2 0 0 7 年 吴冠中先生的绘画艺术更是音乐化的典型代表,于其笔下,抽象水墨艺术传 达出的是一种由点、线、面建构的更为纯粹的音韵之美。他的作品给予人的不仅 仅只是形体上的想象空间,更多的应是韵的感觉和享受,使欣赏者于画中,既能 看到形又可听到声。他的画中尽是充满诗意的南方小镇、白墙黛瓦、水田、荷花、 老树忘情于形式的游戏,画面只有浓淡不一、大小不等的墨点、色块的排列, 或点、线、面间的自由组构,以形式的节奏和韵律之美来传达自己的内在情感。 他将中国画讲究线的韵律与西画中的明暗、块面所具有的复调音乐精神融合起 来,强化了节奏之形式美法则,创造了独具特色的万点飞舞、万线如流的“吴家 样”,实现了比传统水墨画更丰富多彩、比西方油画更轻灵飘逸、介于视觉与听 觉之间的微妙的联觉效果。吴冠中在其作品中,大胆而灵活地运用从生活中提炼 概括出来的抽象造型符号进行创作,试图将音乐的灵感与激情倾泻在绘画之中。 画面中笔墨及色彩组合形成了强烈的形式感,从而产生节奏感和韵律感,给观众 以强烈的音乐美感受。腊梅( 见图1 6 ) 里的梅花,乍一看并不知其是腊梅, 只见坚挺飞舞的墨条,其间杂着些许淡雅的鹅黄,然它如一股于山涧流淌的清泉, 似一段于指问流泻的乐曲,唱着了生命的赞歌;对于高粱( 见图1 4 ) ,吴 冠中曾在他的文心画眼中这样表述:“今用巨幅墨彩追忆高粱正红的壮实华 年,果实、秆茎如铜锤铁臂,一味冲天,叶如飘带,似舞、似歌、似泣,我想表 现乡土庄稼汉的壮烈生态,也许倒透露了人生的风景”。高粱蕴意着高高挺立 的脊梁,画家以浓重的笔墨将对象赋予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画面宏浑犹如慷慨 激昂的民族大合唱;大幅彩墨作品紫藤( 见图1 5 ) 、松魂、长城 等,用具有音响效应的色彩和富有韵律的点、线、面构成了极具音韵美的形式, 苍茫有力、婉约扭转、率真简约的线条和大小不等、方圆不一、错落有致的点面 构成斑斓夺目的色彩轨迹。这些性格各异的线,犹如流淌的五线谱,大小不一的 音符在上面奏出风格不一的乐章:窗之眼( 见图1 7 ) 、东方之窗中, 营造了富有设计意味的点、线、面构成形式,将基本元素形成的自然秩序打散并 重新组构,产生了强烈的对比和分明的节奏,把这种秩序美推向极致,同时在各 。吴冠中文心画眼红高粱 m 北京:团结i i j 版社,2 0 0 8 年,第1 3 0 页 1 2 洼析中国画中的音前美 种构成形式的相互转换中,形成了音乐般的节律。吴先生将音乐中的“和声”法 运用到他的绘画创作中,巧妙的把曲式结构、乐感力度和音乐色彩的变化手法皆 融会于画面之中,正是力图在画面上表现音韵之美。 图1 4 高粱) 吴冠中 用片束潭:黑冠巾全撰水巾天、毕土橱潮南美术m 版社2 0 0 7 年 图1 5 紫藤吴冠中 h 片来* :里目巾仝集,水中 、h 华 犏湖南美术m 盔杜2 0 0 7 年 图1 6 腊梅图,吴冠中图1 7 窗之眼,吴冠中 瓣 罔h 来担t 昊冠中t 粜,水中天、汪华耘湖m 黄束m 版杜2 0 0 7 年 浅析中国画中的音韵荧 中国画就在这或疏朗秀丽、或豪迈激昂、或简约飘逸、或洒脱奔放中唱响一 代艺术家的心曲,音韵的表现正是画家追求的理想境界。中国画中纯粹的音乐美 或纯粹的视觉音韵美,在吴冠中先生的现代水墨中体现得尤为明显,他将音乐中 的“和声”法运用到绘画创作中,巧妙的把曲式结构、乐感力度和音乐色彩的变 化手法融会于画面之中,用概括、抽象的形色和均衡、完整的构图来表达自己的 主观情感,赋予其作品极强的音乐性,使观者亦能在无声画面中感受到交响乐般 的和谐。尽管吴冠中的抽象水墨艺术成就尚有争议,但他在中国画中所作的音乐 意味的探求是值得借鉴和学习的,至少不失为传统中国画在现代音韵表现的一种 探索方向。 第二章创作中音韵美的追求 第一节源于生活中的音韵美 一切艺术皆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了点、线、面的音韵美。如礼记乐 记所言,“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 行于声。”绘画当中的音韵美亦源于万物的形式美。视觉审美有类于听觉审美 的节奏和韵律,视觉美感有赖于用眼睛提炼出万物属于视觉上的音符和节奏,只 有通过视觉与听觉对生活的认识和抽取,达音韵之境界,才能唤得人的心灵深处 的回响和共鸣。 不同的事物,富有不同的情态和韵律,石的硬朗,水的柔弱,花的妩媚,树 的挺拔,是一首首风格迥异的音乐,给人以不同的精神视听感受。即便是同一种 事物,亦有不同的风韵,在画家眼里,梅能呈现不同的形态,或丰腴秀丽,或枯 瘦孤冷,或离奇倔强,或清逸洒脱,而这些形态蕴含不同的韵律,或柔美,或苍 劲,或铿锵,或空灵。而这种美需要用心灵去解读,图1 8 里的桃花,花朵或含 苞或怒放,随性的点缀于树枝上,婉转垂顺的花枝丝丝扣人心弦,自由的交错并 叙,构成音乐般柔美而抒情的空间,犹如一股清风沁入心脾,给人一种欢快、柔 畅的视觉感受。图2 0 中老树的枝干像八爪鱼一样伸展,将天空裁切成几个不等 的形状,形成自然和谐的节律。树须的下端耷拉着若干黄色的小果子,为沉寂的 。南京博物院乐记第十九篇 z h t t p :w w w n j m u s e u m c o m z h b o o k 1 3 6 i i j j 0 1 9 h t m 2 0 0 9 0 1 - 1 4 1 4 浅折中目目中的音韵美 氛围平添些许生机和活力,在这琉朗的点、线、面的组合中明快的视觉奏响自然 呈现。 图1 8 槐花图1 9 本人对桃花线形的分析 目h * * th 图2 0 老树摄于崇武镇图2 l 本人对老树构成的分析 中国画中的音韵,正是源于万物生生不息的生命节奏在画家心中的表现。秋 季的白桦林肃穆庄严( 见图2 2 ) ,层层树干不蔓不枝高高耸立,形成苍劲明朗 的主旋律,树身上眼睛似的黑斑闪烁其间,叶子在沙沙秋雨中零星般散漫无章节 地落地,于是色彩便闲动于银白的枝干之间,合成一种浓重的庄严,有古筝曲月 儿高的素雅又有古琴曲流水的苍凉。在吴冠中的笔下,静谧的自桦林多 了一点喧嚣和跳跃,绿色辅以红色、黄色的点似鼓点满布画面。以抽象的语言形 式,塑造出一片交响之林。 图2 2 白桦林图2 3 澈逝 吴冠中丝网版画3 9 9 浅析中国目中的音的美 田片来掉:t u c o o c 饵图片来薄:里冠中全集,水中天,毕主编潮南美术m 版社2 0 0 7 年 太行山的峡谷( 图2 4 ) ,宛如刀切一样干脆、凌厉大起大落的太空间中,爽 利短促的横线与延续的竖线交织一体,构成雄伟壮观的乐篇,似琵琶曲十面埋 伏般跌宕回肠,气势磅礴。于我眼中纵伸的气势如同音乐中恢宏的大调,重 重叠至的崖台梯阶如同交错更迭的调式,峭壁间米点般的小树似音符自然有序的 嵌于其间,将这些音乐般的元素构置于纸上,再施以浚墨浑融,即于皴、擦、点、 染中奏响奇伟险峻的视觉乐章。 圈2 4 太行山韩亮村摄于太行山圈2 5 戈壁之春,郊晓君2 0 0 5 年 画家对生活的审美体验本不是静止的,而是同审美对象之间的精神往来所 以必须对生活有切身的体悟,进行艺术构思和创作时都须深入生活和体验生活, 通过审美感知活动感受万物内在的精神和气息。故而艺术家对生括应像婴儿般充 满好奇有优于常人的敏感度和感受力 察力,并善于发现美、总结美、表现美, 情态的自由。 在“饱游沃看”中不断提高这种审美洞 回归自然以体悟生命的节奏,以达心灵 第二节创作中音韵美的提炼 立足于对万物的生生节奏的体验与把握,画家创作时将自己的心灵律动融于 物的节律当中,就如郑板桥画竹,其心中之竹早己不是眼中之竹,而笔下之竹已 拽折中国i 中的音韵美 然不是心中之竹,经过观察、体悟、表现这审美活动的三个阶段,方能谱写出奇 特的纸上音乐。谈及生活中音韵美的表现,便想起身边的一个典型导师在广 州美院的同学张瞄。第一次见到他是在0 7 年1 1 月他在广州举办的“飘夜”个展 中。这是他隐迹画坛近2 0 年来第一次拾笔复出,便产生了极大的反响。虽是科 班出身但多年来飘摇的都市生活,赋予了他更多活生的气息,他以自己独到的 视觉来审视社会,挖掘当下的音韵美,并用独特的手法来谱写属于自己的心灵乐 章,经历了从对生活的关照,到对生命的体悟,再到对节律的表达的过程。他的 画源于生活而又有别于生活反映的皆是世俗题材却耐人寻味,尽是对当代都市 生活的冷眼旁观,表现出的不是一个简单的。人”,更多的是一种状卷,一种他 对生活的解读。画中的人物,乖张的头发,呆滞的表情,奇怪的姿势,抽象而又 真实得直逼人心:强烈的黑白,大胆的用色,夸张的造型,构建了画面鲜明的节 奏特点,似爵士鼓般铿锵,又极为和谐,看似不经意问又很是讲究,随性自由却 又极具章法。他笔下的人物,可以以任何造型和姿势髓意地游荡于画面之中,所 形成的正负空间简练、强悍而富于变化,色与墨中流淌着一线似断不断、若隐若 现的连贯的气。充沛的精力产生了强烈的视觉节奏,自在的心灵促成了不拘的表 现形式,他的画面有如摇滚乐般简单、有力而直白。 图2 6昆虫与少年 张瞄 摄自2 0 0 7 年1 1 月广州瞳张瞄十屉 三年的研究生学习,让我更明白音韵美在画中的重要性,也更注重节奏和韵 律在画面中的呈现。创作中应先考虑整体空间的统筹安捧,借用黄金分割的原理, 把这种感性的艺术从审美规律上进行理性的分析,如图2 7 是我对画面所进行的 简单分割,用横竖的黄金比倒由大至小分割而成的画面,蓝线表示第一次的分割, 拽析中国i 中的音韵美 红线、绿线和黄线则是对画面的再分割,这样便构成一个错落有致的画面空间。 蒙德里安就很善于处理画面的分割及构成,他用单纯的横线与竖线将画面切割成 大小不等的空间,横竖线的交错又形成各种方形,并于其中点缀原色红、蓝、黄 及灰色,力图用抽象的形式,把艺术纯净化,以获得人类共同的精神表现,其代 表作百老汇爵士乐( 图2 8 ) 便是将绘画纯粹化、音乐化的典型。其实中国 画中的空间更具流动蹲,进行中国画创作,在注意线条本身的流动性的同时,在 线条长短租细、曲直疾缓的交织变化当中,可通过抽取对象的特征更多的运用 点这种灵活的构成元素,由点的大小疏密及干枯浓淡变化,与线的巧妙结合,加 强中国画中的形式感和韵律感,用点、线、面的组合营造更为丰富的画面节奏。 图2 7 本人根据黄金分割原理做的简单分割图2 8 百老汇爵士乐,荷兰蒙 德里安 l l :“:j ;- - - :一:。 3 :,口 。 - _ : - _ ,: - - 一- e 蕈德里安作品遗粹 人民美术出版社2 0 0 6 年 回到我的创作中画语心事这幅作品取材于当下繁盛的美术高考培训班, 画中的形象皆源于画室中来自各地的性格迥然的十七、八岁的青涩小少年。图 2 9 为最初的结构草图,画面用人与画板的层层叠加力图表现一种混沌之美和紧 张、压抑之氛围,人物与画架和画板的穿插结合,点、线、面的交织,构成音乐 的混响。画面处理由上至下,从重到演由前至后,从清楚到模糊,黑、白与色 彩交错并叙,画板的重叠形成一条时急时缓的气脉线贯穿整个画面,并试图把线 的交点置于画外,构建一个更具张力的空间。画架和折叠床的竖线与画板的横线 把画面分割成数个形状各异、面积不等的形块,以强化拥挤之态、急促之感;直 线的反复出现构成不断交叉的折线,人物在画板的掩映下,连成流动的“s ” 于是有形的折线与无形的弧线便交相流淌,共奏人物内心的迷茫与不安:头部与 浅析中国i 中的音翦美 夹子和小饰品在画面中则成了大小不同、浓菠不一的错落的点,在呆板的直线与 方正的形块中跳跃,为凝重的画面注入一片生机( 见图3 1 分析) 。 圈2 9 西语心事 草图圈3 0 面语心事 郑晓君圈3 1 哂语心事分析图 中国画的独特魅力正是在于它所显现的无所不在的音韵美,故而在中国画创 作中进行深层的音翦探求,对于继承传统的中国画的精髓,发挥中国画自身的特 点和优势,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面对现代的都市环境及现代人的奇特视角,艺 术的审美理念、审美标准与审美情趣会呈现新的要求与倾向,于艺术形式百花齐 放的今天,中国画亦要求与时俱进,在传统中求得突破和创新,永蕉旺盛的生命 力和不朽的艺术魅力。而如何使中国画保持其独特魅力的同时,又具有现代的面 貌和意味,应是每个中国画艺术创作者思考和探索的问屋。 浅析中国i 田中的音韵美 结语 中国画的音韵美是其艺术的魅力之本,是其艺术价值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它至始至终贯穿于中国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中国文化根植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泛函分析期末考试题库及答案
- 邮储考试题库及答案
- 厦门市保安考试题库及答案
- 妇幼保健学考试题库及答案
- 文职厨师考试题库及答案
- 教师资格证考试题库及答案幼儿园
- 外包业务承揽合同书
- 2025年新疆人防工程防护设备安装合同书模板
- 2025年广西梧州市公安辅警招聘知识考试题(含答案)
- 实验室仪器设备供应合同协议内容
- 大局观和全局意识培训
- 物业秩序维护内部管理作业规程
- 病历质控培训课件
- 矿山机械伤害安全培训
- 耳鼻咽喉应用解剖生理课件
- 建筑工程后续服务承诺与质量保障措施
- 《赋能:打造应对不确定性的敏捷团队》书摘1
- 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
- 《艺术疗愈的现代发展研究进展综述论文》3500字
- 临床三基培训课件
- 【人教版化学】选择性必修1 知识点默写小纸条(空白默写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