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专题专题二人口结构与区域可持续发展ppt课件_第1页
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专题专题二人口结构与区域可持续发展ppt课件_第2页
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专题专题二人口结构与区域可持续发展ppt课件_第3页
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专题专题二人口结构与区域可持续发展ppt课件_第4页
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专题专题二人口结构与区域可持续发展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二人口结构与区域可持续发展,1,性别结构,性别比出生性别比:指某地人口某一时期(通常为一年)内出生的男婴总数与女婴总数的比值,用每百名出生女婴数相对应的出生男婴数表示。人口性别结构对人口增长的影响是通过女性人口比重来体现的。一般而言,女性比重高,育龄妇女占总人口的比重也高,这将使人口出生数增多,从而提高人口增长率。,2,性别结构的合理值域,20世纪50年代中期(1955年10月),联合国在其出版的用于总体估计的基本数据质量鉴定方法(手册)(MethodsofAppraisalofQualityofBasicDataforPopulationEstimates,Manual)“出生性别比偏向于男性。一般来说,每出生100名女婴,其男婴出生数置于102107之间。”明确认定了出生性别比的通常值域为102107之间。从此,出生性别比值下限不低于102、上限不超过107的值域一直被国际社会公认为通常理论值,其他值域则被视为异常。,3,Worldratioofgirlstoboys,4,中国人口性别结构,中国1990年出生的人口数为2621万,而该年出生性别比为111.39;1999年新出生人口仅为1149万,但该年的出生性别比却为122.65;2000年普查,中国0岁至15岁之间的男性总人口比该年龄段女性总人口多了大约1883万;出生性别比全面失调:2000年,城市的性别比为113.02、城镇为117.13、乡村为119.30。出生性别比的失衡地区由北向南连成一片:陕西(125.15)、河南(130.3)、安徽(130.76)、湖北(128.08)、湖南(126.92)、江西(138.01)、广西(128.8)、广东(137.76)、海南(135.04)。这八省区成为出生性别比最高的典型“重灾”地区。,5,中国人口性别结构,6,中国人口性别结构,7,性别结构与和谐发展,男性过剩使婚姻家庭关系的维系面临挑战女婴出生权被剥夺使妇女权利的保护面临挑战“婚姻贫困”使农村贫困地区的社会发展面临挑战人口再生产能力的降低使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8,未来我国育龄妇女(15-49岁)人数,9,未来我国生育旺盛期育龄妇女(20-29岁)人数,10,年龄结构,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某一时间各个年龄组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年龄组:014岁少年儿童人口1564岁成年人口65岁以上老年人口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014岁和65岁以上非劳动年龄人口,11,年龄结构与地区发展,年龄结构影响人口增长,从而影响社会经济发展年龄结构反映了各年龄段人口的比重,反映出了劳动年龄人口与非劳动年龄人口的比例关系,这种比例关系将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直接的影响,12,我国总人口、劳动年龄人口及人口抚养比,总人口将于2010年、2020年分别达到13.6亿人和14.5亿人,2033年前后达到峰值15亿人左右劳动年龄人口规模庞大。我国15-64岁的劳动年龄人口2000年为8.6亿人,2016年将达到高峰10.1亿人,比发达国家劳动年龄人口的总和还要多。结构短缺,13,老龄化,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7%以上、014岁人口在30%以下、老少比达到30%以上、年龄中位数在30岁以上,达到以上标准则属于老年型人口老龄化指数(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2003,populationageing,2002):thenumberofpersons60yearsoldoroverperhundredpersonsunderage15,14,世界人口老龄化,Thenumberofpersonsaged60yearsorolderisestimatedtobe629millionin2002andisprojectedtogrowtoalmost2billionby2050,atwhichtimethepopulationofolderpersonswillbelargerthanthepopulationofchildren(0-14years)forthefirsttimeinhumanhistory.ThemajorityoftheworldsolderpersonsresideinAsia(54percent),whileEuropehasthenextlargestshare(24percent).,15,Percentageoftaotalpopulationaged60yearsorolder,2002,16,Percentageoftaotalpopulationaged60yearsorolder,2050,17,中国人口老龄化,65岁及以上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1953年:4.4%1964年:3.6%1982年:4.9%1990年:5.6%2000年:7.0%,18,中国人口老龄化,19,老龄化与中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速度快快于人口增长速度2000年后65岁以上老人每年递增2.90%,是人口增长速度的5倍快于世界老龄化速度。我国人口年龄结构从成年型进入老年型仅用了18年左右的时间。法国完成这一过程用了115年,瑞士85年,美国60年,最短的日本也25年。“未富先老”养老保障制度不健全农村老龄化程度高于城市,乡村年龄在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例达到8.1%,已经高于镇6.0%和城市6.7%的水平(“五普”)。,20,中国人口年龄金字塔,性别结构年龄结构人口转变,21,人口转变与地区发展,人口转变:由传统人口再生产类型(即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向现代人口再生产类型(即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的过渡。人口转变模式:旨在揭示不同类型的国家或地区人口转变过程与经济再生产类型之间的相关规律。,22,人口红利,通常在从“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和高自然增长率”到“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的人口转变过程中,出生率下降速度与死亡率下降速度并不同步发生,二者之间有一个时滞期,前者先于后者发生。在出生率下降初期,出生率下降速度快于人口老龄化速度。在这一人口变动过程中,会形成年龄结构变化的三个阶段,即高少儿抚养比、高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和高老年抚养比的阶段。其中,劳动年龄人口比重提高的这个阶段,劳动力供给充足、储蓄和投资增长、人力投资增加和妇女就业机会增加,从而对社会化经济发展形成有利的影响,人口学家称这段时期为“人口机会窗口”或“人口红利期”。,23,中国的人口红利,24,人口红利与中国经济增长,中国正式享受人口红利应该是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的青年人口于1978年左右达到顶峰,随后生育率的下降使这些人需要供养的子女和老人比较少。WB的研究显示,这种赡养率下降的窗口可以保持大约40年,取决于生育率下降的速度,然后会重新关闭。当前几乎所有的发展中国家都仍然处在这个窗口里。其中,这一窗口在中国和泰国将于10年内关闭,在日本等发达国家已经关闭。蔡昉的研究,目前中国经济增长的27%得益于“人口红利”。这个贡献与此前“人口红利”对日本、新加坡等国经济腾飞的贡献率基本相当。,25,人口红利即将枯竭,蔡昉认为,2015年是人口红利枯竭的转折点根据预测,中国总人口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