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论文)基于gsmr系统的电路数据组播功能实现与关键问题研究.pdf_第1页
(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论文)基于gsmr系统的电路数据组播功能实现与关键问题研究.pdf_第2页
(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论文)基于gsmr系统的电路数据组播功能实现与关键问题研究.pdf_第3页
(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论文)基于gsmr系统的电路数据组播功能实现与关键问题研究.pdf_第4页
(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论文)基于gsmr系统的电路数据组播功能实现与关键问题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京交通大学硕士论文 摘要 摘要 数据业务是铁路综合移动通信系统g s m r 的必选业务,而且其 对网络服务质量( 0 0 s ) 有更高的要求,网络必须能够保证数据传输的安 全可靠。这是实现列车自动控制的前提条件,也是迭到g s m r 的发 展目标一一铁路通信信号一体化的基础。 g s m - r 系统的一个很大优势是能够针对铁路的特殊需要很容易 的提供相应的业务本论文针对大秦线机车同步操控的实际需要,提 出了一种基于g s m r 电路交换来实现数据组播业务的方案。此方案 依靠g s m r 电路交换数据传输模式完成一个发送者发送数据包到多 个接收者的数据传输功能。 越区切换对数据传输的影响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网络对数据业 务的服务质量( q o s ) ,本论文仅从理论上对此做了初步探讨。依据铁路 小区线状分布时邻小区数目少的特点,本文提出了一种新邻小区表设 计方案和适用于高速移动台的目标小区指定法,两种方法的联合使用 能够减少切换时间,提高切换成功率,从而减少越区切换对数据传输 的影响。同时,建议采用基于功率估计的提前切换策略,并借鉴了现 有提前切换技术实现的关键点,提出一种以移动台运动速度为主要依 据的提前切换技术。 最后,给出了大秦线机车同步操控系统的实际应用方案,实验室 内模拟结果验证了此方案的可行性。 关键词:g s m r 数据业务越区切换i o c o t r o l 北京交通大学硕士论文 摘要 a b s t r a c t d a t as e “i c ei se s s e n t i a l t og s m rs y s t e m i th a sar e q u e s tf o rh i g h e r q o s g s m ,rn e t 、v o r km u s tt r a i l s m i td a t ai ns e c u r i 研t h i si st h ep r i o r c o n d i t i o nt or e a l i z ea u t o m a t i cc o n t r o li nr a i l r o a dt r a i n ,i ti sa l s oab a s i st o i m p l e m e n td e v e l o p m e n tt a 唱e to fg s m - rw h i c hi st h ec o m b i n a t i o no f c o 衄u n i c a t j o na 1 1 ds i g n a l s u p p 】y i n ge a s i l yc o n e s p o n d j n gs e r y i c e sa c c o r d i n g 幻出es p e c i a 】 r e q u i r c m e n to fr a i l w a yi so n eo ft h ea d v a n t a g e so fg s m r b a s e do nt h e r e q u i r e m e n t o f1 u l t i l o c o m o t i v es y n c h r o r m u sc o m r 0 i s y s t e m i n d a t o n g q i n h u a l l g d a or a 订w a y as c h e m ew h i c ha c c o m p l i s hg r o u pd a t a t r a n s m i tb a s e do nc i r c u i ts w i t c hd a t as e i c ei si i l t m d u c e d i ta c c o m p l i s h a 向n c t i o nt h a to n ed i s p a t c h e rs e n dd a t at or r m n yr e c e i v e r s a c c o r d i n gt oc e l i s c h e m ea l o n gt h er a i l w a y ,w h i c hl e a d st ot h e d e c r e a s eo f a d j a c e n tc e n u m b e r s ,ak i n do f n o v e 】a d j a c e n tc e l i l i s rd e s j g n a n dam e t h o do ft a 唱e tc e l ln o m i n a t e df o rh i g h s p e e dm sa r ei n t r o d u c e d j o i n t i n gb o 血o ft h e mw i l ls h o r 七e nt h eh a l l d o v e rp r o c e s s w h a t sm o r e ,i ti s r e c o r n m e n d e da p p l y i n ge a r l yh a n d o v e rs t m t e g yb a s e do np b g ti no r d e r t os o l v et h ep r o b l e mo f h a n d o v e rf a i l u r eo na c c o u n to fi n s u 伍c i c n to v e r l a p r e g i o ni nu r b a na r e a b a s e do nt h ev i t a ls 0 i u t i o nf r o mt h eo l de a r l y h a n d o v e rs t r a t e g y ,a n o t h e re a r l yh a n d o v e r s t r a t e g y i s p r o v i d e dw h i c h m a j n l yd 印e n d so nr h em o v j n gv e l o c j 吼 i nt h ee n d ,a p p l i c a t i o ns c h e m ef o rm u l t i i o c o m o t i v es y n c h r o n o u s c o n t r o ls y s t e mi nd a l b n g q i n h u a n g d a or a 订w a yi si n t r o d u c e d t e s t r e s u i t si nt h el a bd m v e dt 1 1 a tt h i ss c h e m ei sf e a s i b l e k e yw o r d s :g s m r d a t as e r v i c eh a n d o v e rl o c o t r o l 北京交通大学硕士论文 第l 章概述 第一章概述 1 1g s m r 的发展历程 1 1 1国外g s m r 的发展 国际铁路联盟u i c 为满足欧洲2 l 世纪铁路一体化进程推荐了欧 洲铁路专用移动通信系统g s m r ( g s mr a i l w a y ) ,它是在g s m 蜂窝系统上增加了调度通信功能和适合高速环境下使用的要素组成, 能满足国际铁路联盟提出的铁路专用调度通信的要求。g s m r 系统很 多技术借鉴了公网的g s m 技术,保留了g s m 的大体结构,使得从一 开始g s m r 系统就是一个成熟可靠的系统,它的绝大多数软硬件都 已在现网中得到检验。不仅如此,由于二者都可以工作在9 0 0 m h z 频 段,因此在无线网络规划方面也是基本相同的,g s m r 系统的规划 设计也可借助于已成熟的g s m 系统工具,方便快捷地为用户提供网 络设计安装。 出于众多的需要,g s m 新技术如g p r s 已经规范化并将安装使 用,向u m t s ( 通用移动通信系统) 的演进将提供新的业务和更加强大 的无线系统,g s m r 据此可最大限度地引入新的业务,因此g s m r 是面向未来的技术,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目前超过3 0 个铁路公司 已承诺在其国际路网中使用该技术。 g s m r 的发展大致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标准制定 1 9 9 3 年国际铁路联盟u i c 与欧洲电信标准组织e t s i 协商,提出 了欧洲各国铁路下一代无线通信以g s mp h a s e2 + 为标准的g s m r 技 北京交通大学硕士论文 第l 章概述 术,这一提议在1 9 9 5 年经l 兀c 评估并最终确认。之后,u i c 开展了 一系列的标准制定和测试工作。首先,u i c 建立标准化组织e i r e n e ( 欧 洲集成铁路无线增强网) ,制定一系列铁路需求规范,涉及范围包括业 务功能、调度台车载台需求、电磁环境等各项指标;其次,还密切与 e t s i 台作,最终将其所提出的系列调度业务需求纳入到了g s mp h a s e 2 + 规范中。 第二阶段g s m r 系统试验 1 9 9 7 年,2 4 个国家的3 2 个铁路组织签署了g s m r 谅解备忘录, 签字的铁路组织至少要将g s m r 用于过境运输通信。同年,为了验 证g s m r 系统的可靠性、兼容性等指标,u i c 还成立了另一个专门 组织m o ra n e ( 欧洲铁路移动无线系统) ,它的主要成员包括铁路运营 商、g s m r 制造商和研究机构,m o r a n e 项目的重点放在测试高速 环境的g s m r 特性上。从1 9 9 7 年至2 0 0 0 年间,m o r a n e 组织分别 在法国、意大利、德国开展了三个试验项目,对g s m r 系统进行了 严格的测试。同时,m o r a n e 还制定了一系列技术标准用来规范一 些主要流程和设备接口,从而保证将来g s m r 系统在各过程中不仅 要设备兼容,还要终端兼容、业务兼容。 第三阶段g s m r 工程实施 l9 9 9 年第一个g s m r 网络在连接瑞典到丹麦的o r e s u n d 大桥建 成并投入运营。o r e s u n d 大桥铁路线属于瑞典s i r b a n v e r k e t 全国线路 工程的一部分,全国线路工程分为四期实施,覆盖线路总长7 2 0 0 k m , 第一期工程的设备安装、调试和验收已经在2 0 0 0 年夏天完成并投入 商业运营共采用了1 台交换机,6 台基站控制器和2 6 0 个基站,目 前正在安装调试g p r s 网络。随后,瑞士、德国、荷兰、法国、西班 牙、匈牙利、美国等相继建设了自己的g s m r 系统。另外,中国、 芬兰、挪威等国家也开始对g s m - r 进行招标或商业咨询。 北京变通大学硕士论文 第1 章概述 1 1 2 国内g s m r 的发展 我国铁路移动通信从2 0 世纪6 0 年代开始,设备不断发展,制式 不断完善,至今已形成铁路全网的规模,成为保障铁路运输安全生产 的重要手段。截至2 0 0 2 年底,我国铁路运营里程已达7 1 5 0 0 k m ,位 居世界第三位,预计到2 0 2 0 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9 万公里左 右。在这样庞大的铁路交通运输网中,要想大幅度提高铁路复线率、 电气化率、自动闭塞比重,实现主要繁忙干线客货分线运输,只有放 弃原有铁路模拟通信制式,选择一种新的铁路数字移动通信技术。 我国从1 9 9 4 年就开始对专用移动通信技术跟踪研究,当时的重点 是对g s m r 和t e t r a ( 陆上集群无线电通信) 系统进行比较选择,支 持两种不同制式的研究者们在此期间发表各自的论点和论据,集思广 益进行讨论,并经过了长时间的调研和考察。由于g s m r 具有适应 铁路运输特点的功能优势,成熟的技术优势以及符合通信信号一体化 技术发展的需要,更重要的是g s m r 支持铁路移动通信的可持续发 展,因此最终在2 0 0 0 年底确定将g s m r 作为我国铁路未来发展的方 向,之后基于g s m _ r 的各种铁路特色业务的开发,如无线列调、中 国列车监控系统c t c s 、g p r s 等在各大科研院所纷纷开展,并取得 了相当大的成果。g s m r 也在2 0 0 3 年下半年获准了频段的使用。 更令人兴奋的是,青藏线格尔木一不冻泉段g s m r 试验网于 2 0 0 4 年1 1 月取得了功能测试的圆满成功,其中包括网络设备和应用 终端功能的测试。另外,重载运煤专线大秦( 大同一秦皇岛) 线也即 将在2 0 0 5 年全线开通g s m r 系统。这标志着g s m - r 的研究应用已 经从实验室模拟走向铁路实际应用,即将带来我国铁路通信事业质的 飞跃。 北京交通大学硕士论文 第l 章概述 1 2电路数据业务在g s m r 系统中的重要性 g s m r 是专门为铁路通信设计的综合专用数字移动通信系统,它 基于g s m 的基础设施及其提供的语音调度业务( a s c i ) ,其中包含增 强的多优先级预占和强拆( e m l p p ) 、语音组呼( v g c s ) 和语音广播 ( v b s ) ,并提供铁路特有的调度业务,包括:功能寻址、功能号表示、 接入矩阵和基于位置的寻址;并以此作为信息化平台,使铁路部门用 户可以在此信息平台上开发各种铁路应用。图1 1 为g s m r 系统的 业务模型层次结构图。 铁 路 应 用 铁路基本业备 噩圈国 语音调度业务陋。a , 三三i i i 二 夏至至;: 二夏i i i 图l lg s m r 系统业务模型示意图 专门为铁路服务是g s m r 明确的发展目标,其标准、技术、设备 在铁路上的应用得到欧洲许多国家的验证,符合高速铁路、普通运输 的需求。g s m r 具有适应铁路运输特点的功能优势,成熟的技术优势 以及符合通信信号一体化技术发展的需要。下面给出能使得铁路通信 4 北京交通大学硕士论文 第l 章概述 系统投入经济运行并已经实现的应用。其中部分应用解释如下: 区间移动通信:代替区间通话柱,满足紧急救援、应急抢险通信 指挥的需要,灵活方便。同时实现区间作业人员的移动通信。 尾部风压检测:尾部风压状态由车尾的移动设备装置获取,通过 g s m r 网络传输数据信息,机车司机随时可以查询、反馈车尾工作状 态。这种方式的优点体现在:在复线区段或临线,追踪列车之间不会 相互干扰;在隧道内也能传输。 列车自动控制( a t c ) :车一地之间的信息传输通道采用是双向无线 通道。地面控制中心或基站所发出信号由列车上的天线接收。基于 g s m r 传输平台,提供车一地之间双向安全数据传输通道。准确的定 位由g p s 或其它的定位服务经g s m r 传输获得,a t c 将最终代替现 有的信号和列车控制系统。 旅客业务:旅客业务不是铁路运营所必需的,但能增加旅客的舒 适性。如购票服务、预定服务、时刻表信息以及与公网通信等。 我们不难看出,其中尾部风压监测、列车自动控制和旅客业务都 必须以g s m - r 系统的数据业务为基础,包括电路交换型数据业务和 分组交换型数据业务( g p r s ) 。其中电路交换型数据业务对列车的自动 控制举足轻重,因为具有更好的实时性,符合列车自动控制的需要, 是g p r s 暂时所无法取代的。 1 3 论文的主要内容 以上给出g s m - r 的发展概况,对g s m r 与公众g s m 的不同之 处做了比较,凸现出g s m r 作为应用于铁路的专用移动通信的特殊 之处以及电路数据业务在g s m r 系统中的重要地位,为下面电路组 播功能的研究和实现做了铺垫。 论文的第二章主要是对g s m r 数据业务做介绍。首先了解一下 北京交通大学硕士论文第1 章概述 电信业务及其分类,回顾g s m 数据业务的发展过程。然后重点对电 路交换型数据业务传输的一般原理和业务的实现过程作了重点分析。 论文第三章提出了一种基于电路交换实现数据组播业务的系统方 案。方案基于结构简单,数据传输安全可靠、实时性强的原则来设计, 新增了数据应用节点和g s m r 数据通信终端等专用设备。本章对方 案的编组过程的实现和通信链路可靠性的保证做了重点论述和分析。 论文的第四章提出了种适合于小区沿铁路线分布情况的新邻小 区表设计方法,并设定一个预存储邻小区表,此表中存放了两个邻小 区的切换参数。同时还提出了一种新的目标小区确定法,当移动台的 运动速度达到某个固定值后,越区切换的选择过程将变得更加简单, 减少了越区切换的时间。在通常情况下,功率估计作为切换原因的机 会可以达到6 0 以上,并且业务切换和提前切换均要以功率估计切换 为前提,因此它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切换方式,在本章的最后对这种切 换方式进行了详细分析。而基于功率估计的提前切换策略是解决高速 移动台越区掉话的一个亮点,在g s m r 中,除了可以采用减少测量 数据,提前获得切换决定的方法外,本文还提出了一种基于移动台运 动速度来实施提前切换的方法,这两种方法的共同特点均体现在进一 步减少b t s 预处理过程的时间消耗。 论文的第五章针对大秦( 大同一秦皇岛) 线正在实施的列车同步 操控系统做了全面的分析论述,这是对电路交换型数据组播业务的具 体应用。其系统结构简单,逻辑清晰,与g s m r 网络相对独立。有 利于互联互通的实现,能够在不同的g s m r 设各供应商的网络中运 行:有利于标准化,比较适合于我国国情,并且与e t c s c t c s 发展 方向致;有利于对列车操控系统的各部分进行安全认证确保系统 安全运行。 e 京交通大学硕士论_ 文 第2 章g s m r 数据业务介绍 第二章g s m r 数据业务介绍 2 1g s m 数据业务的发展 g s m 移动通信系统最初提供的业务主要是话音业务,数据业务只 是作为话音业务的补充,一直没有得到重视。但是随着个人移动通信 的日新月异,以i n t e m e t 为代表的信息化社会的来临,人们迫切希望 得到更多、更好的移动数据业务这迫使g s m 不断向前发展和改进, 以期为用户提供业务种类多样具有不周业务质量的功能强大的服务。 g s m 数据业务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低速 电路交换数据业务;第二阶段,高速电路交换数据业务h s c s d :第三 阶段,通用无线分组交换业务g p r s ;第四阶段,增强数据速率业务 e d g e :第五阶段是3 g 业务。 2 1 1 电信业务及其分类 我们首先了解一下电信业务及其分类,g s m 提供的业务可分为2 大类:电信基本业务和补充业务,而其中基本业务又分为承载业务 ( b e a r 盯s e n r i c e ) 和用户终端业务( t e l e s e n r 记e ) ;承载业务提供在用户之 间实时传递信息( 语言、数据、图像等) 的手段,而不改变信息本身的 内容。它定义的是对网络功能的要求,并且由网络功能来提供这类业 务,而这种网络功能是由承载能力来定义的。承载业务只在乎传输信 息所需的承载能力,并不在乎端到瑞传输的是何种电信业务网络可 根据用户需求定义新的承载业务。 用户终端业务既包含了网络承载能力,又包括了终端能力,它把 传输功能和信息处理功能相结合起来,应用承载业务来传输数据。终 北京交通大学硕士论文 第2 章g s m r 数据业务介绍 端能力定义的是终端的属性,包括高层兼容性( h l c ) 和低层兼容性 ( l l c ) 。用户终端业务主要有话音、传真和短消息等。 图2 1 描述了用户终端业务和承载业务在g s m 网络中的定义和功 能。 图2 1承载业务和用户终端业务 2 1 2 电路交换型数据业务 通常我们提到数据业务时,是指承载业务和用户终端业务中的非 话音业务( 比如传真) 。6 s m 第一阶段提供的数据传输速率最高为 9 6 k b i t ,s ,属于低速电路交换无线数据业务,它包括透明和非透明两 种传输方式。其中透明方式传输精确度较差,但速度快,适合要求速 度较快但精确度不高的需求。非透明方式传输精确度高,数据传输过 程中除了前向纠错编码外,还要通过无线链路协议( r l p ) 进行控制, 不合格的帧需要重传,故而传输速度较慢。 为了解决数据传输速率的瓶颈限制,g s m 的第二阶段,在低速电 路数据交换的基础上,提出了高速电路交换数据业务h s c s d ,通过改 进编码调制方式使得一个时隙的传输速度从9 6 k b i t ,s 提高到 1 4 4 k b i t ,s ,并且它还允许几个时隙同时传送一路数据,理论上可达 1 1 5 k b i “s 。h s c s d 仍是基于电路交换,但它更适合实时性高的应用, 如高速传真,缺点是信道利用率低。 北京交通大学硕士论文 第2 章g s m - r 数据业务介绍 2 1 3 分组交换型数据业务g p r s g s m 数据业务的第三阶段是通用无线分组交换业务g p r s ,它为 g s m 引入了分组交换传输技术,具有无线资源利用率高、接入速度快 的优点,最高速率可达1 7 1 k b s ,并且有多种服务质量,可以灵活支 持多种数据应用。它的一大优点是可以灵活配置网络资源,用户只在 有数据传送和接收时才使用无线资源。因此g p r s 技术,在一个小区 内的上百个用户可以分享带宽,多个用户可以共享一条无线信道。用 户还可以一直连接在网络上,享受到永远( a l w a y so n 1 i n e ) 的服务,只 按实际传送的数据量计费,而不是按在线时间计费。 g p r s 是一种新的g s m 承载业务,利用在公用陆地通信网与外部 网络互通的内部网提供分组模式传输,它不妨碍用户的其他g s m 业 务。 2 2 g s m r 系统中电路交换数据业务 g s m r 系统中电路交换业务的实现也是遵循g s m 的相关规定, 在实现原理和方法上并无大的差异,但其具有更广泛的应用,在网络 q o s 的要求上也高于g s m 系统。 铁路的特殊环境要求g s m r 系统能够提供丰富的数据业务,为了 实现不论开展何种数据业务,在g s m r 网内传输数据的方式是一致 的目标,g s m r 在网络的两端分别设置了终端适配功能和互联功能两 个功能单元。如图2 2 所示,位于g s m 和外部网络边界的适配功能 叫“网络互联功能”一i n t e r w j r k i n gf u n c t i o n ,简称1 w f ;完成终端与 通用g s m 无线传输单元之间的适配功能单元,称为终端适配功能一 t e 珊i n a la d a p t a t i o nf u n c t i o n ,简称t a f 。所有的用户信息,在g s m p l m n ( 公共陆地移动网) 段都体现为v1 1 0 格式。在t a f 和i w f 中, 再转换成终端或终端网络要求的数据格式。 北京交通大学硕士论文第2 章g s m r 数据业务介绍 图2 2g s m 与其他网络互连方法 1 i a f 、1 w f 是p l m n 的两端的接入点。整个数据传输的结构可分 为3 个层次来分析,如图2 3 。端到端的业务,分为一般的数据业务 和列控数据业务。t a f i 、v f ,担负着p l m n 和其它网络之间的网络适 配,为端到端的业务服务:通用的g s m 传输层,负责g s m r 内部的 传输。其中u 心的功能,已经在移动台和终端一侧得以实现,对于 m s c v l r 来说,任务是实现1 w f 功能,与t a f 一起完成网络间的适 配。 彦他网络 。o “傍 g s m r 网络 一一一一 一一专 端端传输平面 内部1 a f r w f 平面 通用g s m r 传输平面 图2 3r w f 业务平面 i 、v f 既可以设置在m s c 之外,也可以和m s c 集成在一起,作为 m s c 的内置功能模块,i 、v f 对外的连接,根据外部网络如p s t n 、 i s d n ,p s p d n 等的不同特点有不同的处理方式。 1 0 北京交通大学硕士论文 第2 章g s m - r 数据业务介绍 2 2 1电路数据业务传输的一般原理 2 2 1 1 业务接入模型 g s m r 系统与g s m 相同,其网络的业务接入参考如图2 4 所示。 根据应用隋况,m s 可由m t 、t e 和t a 构成,m t 可分为三类:m t 0 、 m t l 和m t 2 。m t o 集成了业务终端,m t l 和m t 2 分别提供s 接口和r 接 口,用于i s d n 终端( t e l ) 和v 系列或x 系列终端( t e 2 ) 的接入。 2 2 1 2 速率适配 图2 4g s m r 网络业务接入参考图 g s m 网络在用户侧( m t 和t e 间) 和网络侧( m s c 和固定网间) 分别 设置了终端适配功能( t a f ) 和互连功能( 1 w f ) ,用于用户信息流的速率 适配和信令适配,这样可减少g s m 网络内部传输设备数量,简化功能。 图2 5 为g s m 网络用户信息速率适配过程,其中r a 0 、r a l 、r a 2 功能 与c c i t t v l l o 建议相同,r a l 、r a l ”、r a a 和r a l r a l 功能为g s m 特有。 北京交通大学硕士论文第2 章g s m r 数据业务介绍 t e k t a f ;一b s s + i m s c ,i 、v f 注:r a 0 仅在异步终端接入时起作用 r a ”和m u x 仅用于多信道传输 图2 5g s m r 网络的速率适配 2 2 1 3 传输模式 数据业务传输对误码率的要求通常比话音业务高,g s m 网络为数 据业务提供了以下两种传输模式,以满足不同时延和误码率要求的用 户需求; ( 1 ) 透明模式( t 模式) 透明模式下信息流通过无线信道时仅由无 线信道传输方案提供的前向纠错机制完成纠错,t | 盯和1 w f 间的路径 可看成为同步电路,两者之间有固定的吞吐量和传输时延,但误码率 不定,采用t 模式在传输速率较低情况下能得到较好的传输效果。表 2 l 为典型的城市信道环境下不同传输速率信息使用t 模式时的误码率 情况。 ( 2 ) 非透明模式( n t 模式) 除了由无线信道传输方案提供的前向 纠错机制外,该模式在n 师和i w f 间使用了差错重发机制,当另一端 未能正确收到本端发送的信息时,本端重发该信息,在n t 模式下,t a f 和1 w f 间的信息传输可看作为分组数据流,其吞吐量和传输时延随无 线信道传输质量情况而变化,但残余误码率要大大优于t 模式。表2 2 为不同数据连接类型下业务传输质量和时延情况。 北京交通大学硕士论文第2 章g s m r 数据业务介绍 表2 1不同速率数据经过t 模式传输后误码率情况 用户速率尢! 翥佰退避半残余误码率 9 6 k b i 廿,s1 2 k b i “s3 l o 。 4 8 k b i t ,s6 k b i “s 1 l o - 4 2 4 k b i t s 3 6 k b i “s l x l o 5 作为一种分组传送方式,n t 模式必然涉及两个关键技术:一是t a f 和1 w f 间的无线链路规程协议( 砒,p ) ,它负责信息的差错检查和重发; 另个是信息的流量控制,它有三种方式:端一端控制、反压式控制 和r l p 接收未准备好控制。 表2 2 不同连接类型下业务传输质量和时延 名称 服务质量 时延( t a f 1 w f ) t c h 9 6 ,t 低约3 3 0 m s t c h 9 6 ,n t 离 3 3 0 m s t c h 4 8 ,t 中等约3 3 0 m s t c h 2 4 ,t 中等约2 0 0 m s 2 2 2 数据业务的实现 2 2 2 1 数据呼叫的信令处理过程 建立数据业务的呼叫要求很多信令来支持,如移动用户到公用陆 地移动网( m s m s c ) 、公用陆地移动网内部( m s c ,v l r ,h l r l 和公用 陆地移动网到i s d n 或其他网络间的信令。作为g s m 网的实体,m s c 、 访问位置寄存器( v l r ) 、归属位置寄存器( h l r ) 将完成以下功能。 1 业务信息的相应转换 在数据业务的呼叫建立过程中,公用陆地移动网和i s d n p s t n 互相交换各自的数据业务信息来表明所要求的数据通信业务类别,因 此对于m s c ,v l r ,h l r 不但要识别收到的业务信息,而且要转换 成相对其他网络的业务信息。例如m s c 收到移动用户的业务信息后, 转换成相对应i s d n 的业务信息传送到i s d n 网去。 北京交通大学硕士论文 第2 章g s f r 数据业务介绍 2 网络设施检验 这是指m s c ,v l r 检查是否支持所要求的数据业务,如果不支 持则终止本次呼叫。 3 一致性检验 这是对收到业务信息的内容和参数进行检查,看是否正确或互相 矛盾。如果一致性检验失败,此呼叫被拒绝。 4 可行性检验 可行性检验是检查此用户是否允许使用所要求的数据业务。一般 用户的业务权限由网络运营者在h l r 里定义。 图2 6 是一个从i s d l n 用户到g s m 用户数据呼叫的信令接续流 程。 i a m :初始地址消息v m s c :访问移动交换中心g m s c :关口移动交换中心 图2 - 6 数据呼叫的信令接续过程 ( 1 ) 关口移动交换中心( g m s c ) 收到从i s d n 网来的一条要求建立 呼叫的初始地址消息( i a m ) 。其中包括被叫号码和业务信息。 ( 2 ) g m s c 对业务信息进行一致性检验并形成g s m 的业务信息, 再送h l r 查询被叫地址。 ( 3 ) 且开始进行可行性检验,检查用户是否具有此项业务功能, 1 4 北京变通大学硕士论文 第2 章g s m r 数据业务介绍 如有,到v l r 去要漫游号码。 ( 4 ) v l r 完成设备检验并送回漫游号码。 ( 5 ) h l r 将漫游号码送给g m s c 后,g m s c 建立到访问移动交换 中心f v m s c l 的呼叫。 ( 6 ) v m s c 把收到的业务信息转换成相应的g s m 的业务信息,再 通过基站寻找移动用户。 ( 7 ) 当收到移动用户的响应后,v m s c 要求移动用户提交g s m 业 务信息。 ( 8 ) 当收到移动用户的g s m 业务信息后。v m s c 进行一致性检验。 ( 9 ) v m s c 选择1 w f 设备来处理来自i s d n 用户数据流。 ( i o ) 呼叫应答后,从i s d n 用户到g s m 用户的数据连接正式建立, 1 w f 开始工作。 以上介绍了数据通信业务在g s m 数字移动通信网内的原理和实 现方法。 2 2 2 2 数据在g s m 网内的传输过程 在g s m 网中,移动终端用户数据需经过系列速率适配和协议 处理后,传至移动交换机( m s c ) ,m s c 中的1 w f 控制m o d e m ,将用 户数据调制后送至其他网( 如:p s l n 等) 。图2 7 和图2 8 以9 6 k b i t ,s 异步用户数据非透明传输为例,分别画出用户数据的传输过程及其速 率变化。在g s m 规范中,通常把t e 、w 旺、m t ( 移动终端) 合称为 m s 。r 接口是v 系列或x 系列接口。从图2 7 可以看出,t a f 与i w 下 是两个对等实体,它们除完成相应速率匹配功能外,还共同实现第二 层字符传递协议( l 2r c o p ) 和无线链路协议( r l p ) 功能。d 和d 表示用 户数据s 表示状态比特,r a l 、r a l r a l 、r a l 和r a 2 都是速率 北京交通大学硕士论文 第2 章g s m r 数据业务介绍 适配模块。 r 接口 无线接口b s s m s c 接口 执行终端: 终端适配功能; 基站系统; 移动交换中心7 设备 i + 移动终端 网络互联功能 异步 b k 刁 传递坍议 氏_ 7 _ 丫 一 i i r 吖 卜蘸圭。蕊 图2 79 6 k b i t ,s 异步用户数据非透明传输过程 9 6 k b i “s 1 2 k b i “s 1 2 k b i 以 1 6 k b i “s6 4 k b i 以 用户数据 图2 89 6 k b i t ,s 异步用户数据非透明传输速率变化 通过r 接口,将用户数据从t e 传至t a f ,l 2 r c o p 功能模块将 用户数据和表示接口状态的状态比特整理成一定的格式,送交r l p 单 元。r l p 协议类似于h d l c 数据链路规程,将2 0 0 b i t 的用户信息加上 1 6 b i t 的帧头和2 4 b i t 的f c s 校验位,形成2 4 0 b i t 的r l p 帧,再送至 r a l 功能模块。r a l 将此_ p 帧分成4 个6 0 b i t 的v l l 0 帧,并保证 每2 0 m s 送至无线信道接口一次,形成1 2 k b i “s 无线信道接口速率。基 站( b s s l 从无线信道接口收到1 2 k b i 以的用户信号后,进行r a l ,r a t 变换,即加入1 7 位同步码和3 位状态码,将6 0 b i t 的v 1 1 0 帧变换为 8 0 b i t 帧,用户速率为1 6 k b i _ c s 。再进行r a 2 模块处理,1 6 k b i “s 码流 1 6 北京交通大学硕士论文 第2 章g s m r 数据业务介绍 依次占据每一字节前两个比特,其余比特置1 ,形成6 4 k b i 佻码流。 m s c 从b s s 收到用户数据后,送至i w f 进行处理,处理过程是 正和b s s 处理过程的逆过程。r a l 处理过程加上r a l ,r a l 处理过 程等效于r a l 处理过程,因此1 w f 完成的速率适配功能应是r a l 与 r a 2 ,然后再完成r l p 协议单元与l 2r c o p 协议单元功能。这样, 移动终端的用户数据在1 w f 中得到恢复,然后1 w f 再控制m o d e m , 将数据调制后送至其他网( 如:p s t n ) 。 以上是非透明业务的传输过程,透明传输时,无需l 2r c o p 和 r l p 协议处理,图2 7 中d 比特对应s 比特。 北京交通大学硕士论文第3 章基于电路交换实现数据组播整体方案 第三章基于电路交换实现数据组播方案 3 1 数据组播概念介绍 组播技术属于i n t e i t l e t 中的技术,是t c p i p 传送方式的一种。组 播技术可形象的描述如下:假设一个企业分布于各地的子公司( 两个 以上) 之间需要通过i n t 锄e t 进行实时的交换信息( 数据,声音,图像) , 他们的计算机可能不属于同一物理网络,甚至不属于同一自治系统, 子公司发出的数据希望其他子公司都能收到,而总部发出的指示全体 子公司都应收到,这种通信的特点是“多点”式的。这种多点通信方 式为组内广播,即组播技术,也称多播技术。 组播是一种允许一个或多个发送者( 组播源) 发送单一的数据包 到多个接收者( 一次的,同时的) 的网络技术。组播源把数据包发送 到特定组播组,而只有属于该组播组的地址才能接收到数据包。组播 可以大大的节省网络带宽,因为无论有多少个目标地址,在整个网络 的任何一条链路上只传送单一的数据包。它提高了数据传送效率。减 少了主干网出现拥塞的可能性。组播组中的主机可以是在同一个物理 网络,也可以来自不同的物理网络( 如果有组播路由器的支持) 。 而本文中所提到的组播技术是对i n t e m e t 中组播概念的借用,它 是依服于g s m r 网络的电路交换来完成一点对多点的数据传输功能, 与i p 组播技术在概念上有相似之处,我们也可以称其为数据会议桥。 同样,它完成一个发送者发送数据包到多个接收者( 同时的) 。它也 存在编组的概念,发送者属于某一特定数据组,而只有属于该组的成 员才能接收到数据包。 北京交通大学硕士论文 第3 意基于电路交换实现数据组播整体方案 3 2 组播功能实现方案介绍 g s m r 系统中电路数据的组播功能是一种新的业务,由铁路的特 殊需要提出的,尚未有相应的标准,需要我们根据实际需求设计新的 系统,方案的设计中我们遵循了力争结构简单,数据传输安全可靠、 实时陡强的原则。 3 2 1方案结构 审。:;卑蹦电。庠l 回国圈圆 图3 1 实现组播功能方案结构框图 电路数据组播功能的实现,依服于g s m r 系统新增了数据应用 节点设备和g s m r 数据通信终端,如图3 1 所示。其中,数据应用 节点为功能实现的关键设备,主要负责数据通信终端的编组过程并保 存组i d ,同时完成数据的组播功能,与外部g s m r 网络采用标准的 p i u ( 3 0 b + d ) 接口相连:g s m r 数据通信终端为实现组播功能的专用 终端设备,与数据应用节点配合实现电路连接和数据传输的高可靠 性。生成应用数据的应用终端和数据通信终端间的接口灵活,可以为 串口( 如:r s 2 3 2 ) 或u s b 口等。 这种结构主要是考虑到大秦( 大同一秦皇岛) 线重载列车实现多个 北京交通大学硕士论文 第3 章基于电路交换实现数据组播整体方案 机车之间同步操作的实际需要,并考虑到系统的通用性设计完成的, 其结构简单,逻辑清晰,与g s m r 网络相对独立。有利于互联互通 的实现,能够在不同的g s m r 设备供应商的网络中运行。 3 2 2 系统节点功能 数据应用节点担当的是服务器的功能角色,是完成组播功能的核 心设备,也是整个系统能否正常运行的保证,必须保证其安全可靠的 运行,实际工程设计中采用冗余备份,内部结构如下图3 ,2 ;数据通 信终端是为实现组播功能专用的终端设备,不仅具有一般通信模块的 功能,而且具有加入保证数据链路安全可靠的特殊机制,需要重新开 发。 图3 2 数据应用节点内部结构框图 应用节点和通信终端的具体功能分述如下: 数据应用节点功能: 通信电路连接控制,可以拆除数据组并断开与相应数据通信 终端的电路连接; 通信电路监视,和数据通信终端保持周期性的查询,实时监 视每个在线数据终端的电路连接状态: 通信电路保持,保护数据应用节点和通信终端的电路连接; 编组信息存储,存储已注册的数据组信息,包括组i d 、组成 北京交通大学硕士论文 第3 章基于电路交换实现数据组播整体方案 员个数、组成员m s i s d n 号码等: 数据组播,完成同一组内数据通信终端间数据一点对多点的 传输功能; 数据记录和查询,记录应用节点处理过的数据。 g s m - r 数据通信终端功能: 通信电路建立,数据通信终端发起与数据应用节点数据电路 连接: 通信电路监视,和数据应用节点保持周期性的查询,实时监 视同应用节点的电路连接状态; 通信电路保持,通信电路意外断链后,数据通信终端会自动 重新发起对数据应用节点的连接: 数据传送,可靠的传输应用数据。 3 3 编组过程的研究与实现 数据通信单元连接数据应用节点成功后,启动数据组播前必须要 进行编组,编组即是将数据通信终端组合的过程,每一数据组用组i d 来标识。具体有两种方案来实现: 方案一: 数据应用节点配备数据组i d 寄存器( 即图3 2 中的编组控制单 元) ,其中预先存储了合法的组i d ,在实现组播前,数据通信终端由 下面两个步骤来完成编组过程: ( 1 ) 首先,与数据应用节点建立起可靠的电路连接; ( 2 ) 然后,注册组成员。在与数据应用节点建立起电路连接后, 数据通信终端传送想要注册为其组成员的组i d 号给数据应用 节点,发起对某相应数据组注册成员过程。应用节点接收 北京交通大学硕士论文 第3 章基于电路交换实现数据组播整体方案 到此组i d ,如果i d 合法,即将该通信终端加入到相应的数据 组,回复注册成功确认,同时并将当时的新组信息发送给组 内的各个成员( 包括此新加入的) 。否则,如果组i d 非法, 则回复注册失败确认信息。 方案二: 数据应用节点也配备组i d 寄存器( 即图3 2 中的编组控制单元) , 其中并不预先存储台法的组i d ,组i d 是由数据通信终端动态注册完 成的,但组i d 的命名要具有一定的规则。在实现组播前,数据通信 终端由下面两个步骤来完成编组过程: ( 1 ) 首先,与数据应用节点建立起可靠的电路连接; ( 2 ) 然后,注册组成员。在与数据应用节点建立起电路连接后, 数据通信终端传送想要注册为其组成员的组i d 号给数据应用 节点,发起对某一相应数据组注册成员过程。应用节点接收 到此组i d ,首先检查组i d 命名是否合法,如果不合法,则回 复通信终端m 不合法确认信息。在i d 命名合法的情况下, 再检查此数据组是否存在,如果不存在,则依据此组i d 建立 相应的数据组。否则,如果存在,那就同方案一的步骤( 2 ) 过 程相同,将发起注册的通信终端加入对应的数据组。 从以上的编组过程,可以看出两种方案步骤大致相同。区别在于 数据组i d 的确定方案二相对灵活,但用户可以注册符合命名规则 的任何数据组,对于数据组的安全管理不方便。方案一数据组i d 已 经固定,编组时需注册合法的组i d ,这样虽灵活性不足,但有利于数 据组的安全管理。在实际设计中,还需要结合具体的应用来做相应改 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