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德育教育渗透方案 (下).doc_第1页
科学德育教育渗透方案 (下).doc_第2页
科学德育教育渗透方案 (下).doc_第3页
科学德育教育渗透方案 (下).doc_第4页
科学德育教育渗透方案 (下).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科学德育教育渗透方案2008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 德育是教育的灵魂。一个人的德育好坏与否在人的一生中是至关重要的。作为一名小学科学教师,在科学教学中,我总不失时机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通过科学知识自然规律以及时事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用探索科学真理的精神来陶冶学生。学生对植物的认识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一初步领悟到植物在生长过程中是回发生变化的,我在教授中以教材为中心,以尊重事实,遵循规律,遵守客观真理为主线,在教授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具体德育渗透内容如下:三年级科学1.引发学生关注植物生长变化以及研究植物的兴趣。2、通过树立用事实阐述观点的意识,即科学的实证思想;培养合作意识。3、激发学生观察植物生长变化以及对生命现象探究的兴趣,树立科学是讲求实证的意识。4、体会到科学研究是艰辛的过程;激发学生像科学家那样从事研究科学的愿望。5. 体会生命的神奇,激发学生研究生命现象的兴趣;体会资源共享的快乐,提高合作意识;树立用证据表达观点的意识。六年级科学1、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2、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3、 认识到使用工具观察扩大了人们的视野,可以观察到更细小的物体4、激发了解和探索晶体世界秘密的兴趣。5、在欣赏各种晶体的过程中,感受自然的美。6、认识到人类发明显微镜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7、科学的不断发展,会促使技术不断地改进,而技术的发展,又会促进科学研究的发展。8、学习科学家对科学执著的追求和不懈的探索精神。方法与措施:我在进行渗透时,把课堂、实验、家庭相结合。根据教学目标制定出相应方法,达到最佳方案,取得最好效果。通过展示实验过程,引到学生提出问题并积极思考,能用适宜的方式将自己的认识清楚地表达出来,并能想办法证明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使学生们了解自然的神奇。因此,做为一名科学教师要我相信只要在教学中,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点点滴滴,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以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科学德育教育渗透方案20092010第二学期教书育人,德育尤为重要。我们为社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就必须从一点一滴做起,如今全球一体化,许多问题都需要全世界的人们行动起来,我作为一名科学教师在教授知识的同时还应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本部分学生认识动物的生命周期为目的,让学生清理养蚕的过程,了解蚕从卵中孵化,经过省长变化成蛾,然后产出卵,最后生长这一生长变化的生命全过程。同时,结合学生本身对学生进行珍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教育,让短暂的生命放出光彩。我在本学科中制定方案如下三年级科学1、培养饲养、观察动物研究的兴趣,培养研究生命奥秘的兴趣。培养对动物的爱心及责任心,细心地照管小蚕。2、发现生命的生长变化,领悟生命的可爱和可贵,懂得珍爱生命。3、认识到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坚持观察和记录。坚持不懈地观察记录的重要性。4、理解人类的生存依赖于自然环境,并可以通过技术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来改善自己的生活。5、对我国古代劳动人们的创造发明及对世界作出的贡献表示敬佩和自豪。6、领悟到生命的神奇,懂得珍爱生命、健康生活是十分重要的。7、认识到动物的生长发育都有自己的规律。8、认识到自然事物的变化是有规律的。六年级科学1、认识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不断变化着的。2、养成细心观察,及时记录的习惯。培养探索新事物的兴趣。3、体会到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细致并实事求是地汇报观察到的现象对于得出正确结论是重要4、懂得只有足够的证据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得出科学结论需要严密的逻辑推理。5、懂得确定一种物质是否是新物质需要有足够的证据,培养证据意识。6、分辨现象与证据的关系,体会证据支持结果的重要性。7、体会到科学知识与生活之间是紧密相关的方法与措施:在课上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指导,在实验课上培养他们懂得生命与环境的关系,使之懂得珍爱生命,自觉爱护环境并可以通过技术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来改善自己的生活。在家庭中,社会实践中,动物生活有他们的规律,领悟到生命的神奇,懂得珍爱生命、健康生活是十分重要的,同时为祖先的发明创造感到无限自豪。在教学中尊重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渗透。所以我根据科学课的特点,找出结合点,并把每章节的渗透点列举出来,作为教学中教育渗透的依据,使德育渗透具有一定的规范性和保持经常性。 教师除重视把握基本观点和思想方法,专题教育,知识结构及其内在联系外,还注意教学内容的深层意义,坚持知识、能力、思想认识有机统一的教学目标。注意教学内容的高立意,激情感,深挖掘,促使学生进行深层次思索。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在科学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效果,使青少年儿童在学好知识的同时,提高思想素质。科学德育渗透方案20102011第二学期德育教育是教育的灵魂,学校教育是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它关系到一个民族的素养,一个国家的未来,关系到全人类的明天。作为教师心系每一个学生,用我们涓涓细流浇灌每一棵小苗,使他们能健康成长,为此我认真阅读教材,结合每一个学生的实际,特制定德育方案:三年级科学理解测量工具使用规定的意义,并愿意遵守这些规培养在观测、记录的过程中始终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2、养成在实验观察活动中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意识到细致的观察能获得更多的发现。3、初次感受、体验物质状态变化的可逆性。4初步认识到证据对验证假设的意义和价值。5、意识到细致的观察能获得更多的发现。6、认识到观测数据(证据)对科学研究的意义和价值。7、初步认同物质是不断变化的,建立物质不灭的观点,感受、体验物质变化的可逆性。六年级科学1、知道科学的进步需要永无止境的科学探索精神。2、发展对宇宙天文探索的兴趣,初步意识到宇宙是一个变化的系统。3、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意识,学会与他人合作并发挥自己的作用。4、体验科学实验的严谨、客观和乐趣,意识到设计科学研究方案的重要性。5、认识到收集和整理资料,并进行交流,是科学学习的一种方式。6、意识到太阳系中天体的运动是有规律的,并可以逐渐被人们认识的。7、培养对天文方面的兴趣,认识到较长时间内持续地观察星座是必要的。8、从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中,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渗透方法与措施教师在上课时,根据每节课的为内容,结合当前形势,对学生进行探求科学精神的培养,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意识,布置家庭作业使学生认识到收集和整理资料是科学学习的一种方式,学会与他人合作并发挥自己的作用,引导他们学习科学并用科学知识为祖国为人类造福。 总而言之,作为一名教师在尊总知识的同时,结合本科目的特点,提高渗透的自觉性,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注重渗透的反复性。根据教材的特点,把握基本观点和思想方法,专题教育,知识结构及其内在联系外,还注意教学内容的深层意义,坚持知识、能力、思想认识有机统一的教学目标。注意教学内容的高立意,激情感,深挖掘,促使学生进行深层次思索。因此,做为一名科学教师要我相信只要在教学中,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点点滴滴,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以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德育渗透课例20082009下学期教学内容:7 我们的大丰收教学目标:科学概念:一粒种子在适宜的环境下能发育成一株植物,并结出许多种子;绿色开花植物通过种子繁衍后代;植物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绿色开花植物一生中会经历种子萌发、幼苗期、营养生长期和开花结果期;植物的生长发育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生命的神奇,激发学生研究生命现象的兴趣;体会资源共享的快乐,提高合作意识;树立用证据表达观点的意识。教学重点:绿色开花植物一生中会经历种子萌发、幼苗期、营养生长期和开花结果期。教学难点:整理观察获得的信息,发现凤仙花生长的规律,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为每组学生准备一株硕果累累的凤仙花,一张大白纸;几张主要生长阶段的凤仙花照片。(学生准备)个人的观察日记或观察记录表。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师:经过几个月的种植活动,我们每个人都有很多收获。今天,整理我们观察获得的信息,开个成果展示会吧。2、生:赞成。二、我们收获了种子1、师:统计一下,你观察的一株凤仙花大约收获了多少粒种子?2、生:(看着自己的观察记录表)汇报。3、师:引领学生用估算的方法进行统计。同学们,今天看到这些你高兴吗?有付出就有收获,同学们希望你们在学习上也能取得好成绩。三、我们获得了植物生长变化的数据1、师:引领学生把观察凤仙花植株高度的数据制作成折线图,通过分析折线图,了解凤仙花在哪段时间里生长最快。2、师:指导学生根据观察记录,掌握凤仙花从种子到结出新的种子的生命周期。同学们科学探究需要一段时间的观察,才能得出结论。3、师:指导学生填写书上P17页上的表格。4、师:引领学生掌握凤仙花的主要生长过程:种子、种子萌芽、幼苗、开花、结果。5、师:引领学生了解植物的六种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6、师:引领学生通过观察凤仙花的生长变化情况,了解植物生长发育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等条件。7、师:根据单元起始课学生记录的植物生长变化的过程,组织学生自我评价,经历了这样的种植活动,对植物生长变化过程的认识有了哪些提升。总结:同学们学关注植物生长变化以及研究植物的兴趣,用事实阐述你的观点,在实践中学会合作,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家庭作业:阅读“资料库”里凤仙花和多种多样的茎两篇文章。了解凤仙花的有关知识;了解“直立茎”、“缠绕茎”、“攀缘茎”、“匍匐茎”。板书设计7.我们的大丰收植物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绿色开花植物一生中会经历种子萌发、幼苗期、营养生长期和开花结果期植物的生长发育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德育渗透课例20092010下学期教学内容:7、我们的生命周期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1、从出生到现在,我们的身体发生了很多的变化,今后还将发生变化。2、人在生命的不同年龄阶段,身体的特点各不相同。3、人也有生命周期,人的一生也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4、人的寿命长短和是否健康生活有很大关情感态度价值观1、懂得珍爱生命、健康生活是十分重要的。2、认识到自然事物的变化是有规律的。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认识人的生命周期,知道人的生命周期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教学难点我们的出生与生长变化,指导学生了解人一生的身体变化特点。教学准备1、学生分组实验器材:学生课前收集的有关自己从出生到现在每年的身高、体重、牙齿以及能力发展的变化。2、教师演示器材:o岁一9岁我们的生长变化”班级大表,“各年龄段人的身体特点”班级大表,婴儿、幼儿园或小学儿童、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身体特点、活动能力的影像资料。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所有的动物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人的生命周期是怎样的呢?二、学习新课1、我们的出生与生长变化(1)我们是从哪里来的;(2)我们刚出生时是什么样子的;(3)从出生到现在我们的身体发生了哪些变化。(说明以上这些都是学生所能收集到的数据和事实,在对数据和事实收集、整理时可以按下表的格式。因人的个体差异较大,表格中的内容是大致情况,不作为标准,仅供教师教学参考,教学时按学生汇报的情况填写。)2、我们的一生(1)调查身边最熟悉的人,把握不同年龄段人的身体特点。活动分为四步:(一)、找出身边最熟悉的人;(二)、弄清他们的年龄段;(三)、把他们归到不同的年龄组;(四)、观察他们的身体特点。(2)人可以按年龄划分不同的阶段,比如:儿童、青年、中年、老年。怎样划分呢? 了解和比较他们的不同。在小组比较的基础上,最后全班汇报、交流、汇总。(3)教科书第37页大表中的内容要在各组比较的基础上填写,经过综合、概括得出各年龄段的特征。3、指导学生总结出人的生命周期和植物、动物一样,都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这样共同的四个阶段。(在讨论的基础上得出人也有生命周期。)4、教师小结同学们要有观察动物研究的兴趣,培养研究生命奥秘的兴趣。培养对动物的爱心及责任心,细心地照管小蚕,发现生命的生长变化,领悟生命的意义人的健康是建立在平时健康生活的基础上的,特别是儿童少年时期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其健康情况会影响到人的一生,一定要注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当加强体育锻炼,关爱生命,珍惜健康。板书设计: 7 我们的生命周期15岁以前都叫儿童(其中不满1岁的为婴儿,12岁一15岁的为少年)16岁一35岁为青年35岁一60岁为中年60岁以后为老年教学内容:第六课 滑轮组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构成滑轮组,滑轮组能够改变力的方向,而且可以成倍地省力。过程与方法:结合对滑轮组的研究,解释起重机的工作原理。情感态度价值观:能积极参与科学实验和游戏活动并与同学友好地合作研究。教学重点:用实验研究探究定、动滑轮的作用。教学难点:认识起省力的大小关系和规律。教学准备:铁架台、线、滑轮、钩码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提问导入:不管是在城市还是在家村,都有许许多多的建筑工地,参观这些忙碌的建筑工地,我们会有很多的发现。(学生自由表述自己所看见的,并说说自己有些什么问题)起重机是怎样把那么重的物体送到高空去的呢?二、 研究滑轮组的作用1、 滑轮组的定义引入原来,起重机内发挥作用的是滑轮组,那么什么是滑轮组呢?(把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滑轮组。)观察结构图P14,理解滑轮组的构造。2、 实验探讨简单滑轮组的作用。a) 小组合作组装一个最简单的滑轮组。b) 试用这个最简单滑轮组吊起一个1000克的重物需要多在的力?请学生猜想,c) 学生分组实验,分别用这个滑轮组吊起不同重量(学生自己定)的重物,并和直接吊起该重物的力比较,能发现什么?(实验要求:1、明确分工。2、拟定实验计划草案后实行。3、进行实验并作好实验记录。 (4)汇报交流,说说有一个动滑轮的滑轮组的作用。(在这里可能会出现重物比较轻的时候省力效果不明显,但随着重物的增加,省力效果越明显,越趋向于省一半的力)3、实验探讨有2个动滑轮的滑轮组的作用。 (1)提出疑问:如果增加滑轮组的数量,(例如用2个动滑轮和2个定滑轮),用力大小会怎么变化? (2)用与前面实验相同的方法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情况,并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三、游戏体验小个子战胜大力士:游戏规则见教材P151)出示游戏器材,找2个大个子学生和一个小个子学生参加游戏。2)要求没有直接参加游戏的同学对数据进行记录,寻找其中的规律。3)、说出自己的发现学生自由表述自己的发现并从这个游戏中明白了什么?从我们的研究中明白为什么起重机能够吊起那么重的物体。6、建高塔【教学目标】科学概念 上小下大、上轻下重的物体稳定性好。过程与方法 用简单材料独立地探究物体不容易倒的秘密。 应用知识和经验制作不容易倒的“高塔”。 把探究的结果与最初的假设相比较。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合作与交流,尊重自己和他人的制作成果。教学准备为小组准备:几个大小不同的塑料瓶、沙、吸管、胶带、水。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出示关于塔的图片资料,让学生感受到塔的神奇与生活中的具大作用。提出问题:这样高大的塔要承受哪些方面力的作用呢?观察这些铁塔,它们在形状和结构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二、 物体不容易倾倒的秘密。1、 猜想是哪些结构特点使铁塔高耸入云又不容易倾倒?把我们的猜想写下来。2、 实验证明利用塑料瓶怎样放最容易倾倒?塑料瓶怎样放最不容易倾倒?怎样做,使塑料瓶最不容易倾倒?3、 学生分组解决问题。4、 要想使物体不容易倾倒,可以用些什么方法?三、 制作不容易倒的高塔1、 利用老师要求准备的材料做一个塔,并尽量使它不容易倾倒。比一比谁做的塔又高又稳定。2、 分组操作测量高度,哪组的塔最高?并测试叧组的塔最不容易倒。如果这是一座真正的高塔,它的搞风能力与框架结构的高塔有什么不同?四、 铁塔形状和结构的再思考。塔为什么不容易倒?看看我们先前的猜想,哪些得到了证实?哪些需要修正补充?板书设计:塔不易倒的秘密底部越大越不易倒底部越重越不易倒空体比实体抗风能力更强地基陷于地下越多越不易倒教后反思:请一部分到沙坑实地进行实验,一部分在沙盘中实验,比赛谁的发现更多会容易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德育渗透课例20102011下学期教学内容:7、水的三态变化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水在自然界有各种形态云、雾、雨、露、霜、雪、冰、水蒸气即水在自然界同时以液态、固态和气态存在。2、水在自然界不断经历着三种状态的循环变化,促进水的三态变化的原因是温度的变化。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观测数据(证据)对科学研究的意义和价值。2、初步认同物质是不断变化的。3、初步建立物质不灭的观点。教学重点认识到水在自然界中的各种状态可以互相转变。教学难点对水的三态之间的相互转化做出解释。教学准备小组:水形态变化的过程及发生变化的条件讨论记录表,玻璃杯1只,冰块1杯,食盐全班:云、雾、雨、露、霜、雪、冰等自然现象的图片或影像资料。教学过程 一、水的各种形态1、师:在将近一个星期的学习以来,我们一直在学习水,谁来说说你有什么收获吗?师生交流师:刚才的交流中提到水在自然界中有多种状态,大家一起先来看几张图片和一些视频。(课件展示)2、师:刚才的图片是水在自然界存在的几种形式。你能根据生活经验说说你所知道的云、雾、雨、露、霜、雪、冰吗,可以小组讨论一下,试着把P57的表格填好。3、学生讨论交流。(基本答案如下:)水形态变化的过程及发生变化的条件水的形态变化的过程变化的条件霜水蒸气(气体) 冰晶(固体) 温度降到0以下雪水蒸气(气体) 冰晶(固体)温度降到0以下冰水(液体) 冰晶(固体)温度降到0以下露水蒸气(气体) 水(液体)温度降到0以上云水蒸气(气体) 水(液体)温度降到0以上雾水蒸气(气体) 水(液体)温度降到0以上二、水的三态循环1、小结:我们刚才通过的讨论和前面几课的实验和观察,发现了液态的水能凝固成固态的冰,固态的冰会融化成液态的水,液态的水会蒸发成气态的水蒸气,气态的水蒸气又会凝结成液态的水。师:你能用图来表示上面三者之间的转化吗?(学生画)(预设:(1)如果前面学生没有讨论出霜和雪的变化过程,这里可以再问一句:师:那么固态的冰和气态的水蒸气之间能互相转化吗?霜和雪是从水的什么状态变化而来的?在什么条件下形成的?如果学生还是不理解可以教师演示一个实验:在一只干燥的玻璃烧杯里装满小冰块,并往碎冰里加入大量的食盐,过几分钟后可以看到玻璃杯外壁上有固态的冰晶出现。然后请学生解释现象: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了冷的玻璃杯壁(低于0),从而凝华成了冰晶。)(2)如果刚才讨论出了就可以在上面的总结中直接总结完整。)师:同学们今天的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