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对饲料的消化.ppt_第1页
动物对饲料的消化.ppt_第2页
动物对饲料的消化.ppt_第3页
动物对饲料的消化.ppt_第4页
动物对饲料的消化.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动物对饲料的消化,内容,第一节饲料的可消化性,第二节动物的消化力与饲料的可消化性,第一节饲料的可消化性,一、各种动物对饲料的消化方式,三、消化后养分的吸收,二、各类动物的消化特点,1.消化的概念,2.消化道结构(图2-1、2-2、2-3、2-4和2-5),饲料中的养分变成为能被动物吸收的形式的过程(大分子-小分子,化学价的变化等)。,一、各种动物对饲料的消化方式,图2-1猪消化道结构,图2-2鸡消化道结构,图2-3马消化道结构,图2-4牛消化道结构,图2-5兔消化道结构,表2-1动物的消化方式,3.消化方式,(1)物理性消化,表2-2动物种类特异性,3.消化方式,(2)化学消化,3.消化方式,化学性消化在肠道中的部位,1)消化道腔内大分子的降解,如:,2)肠粘膜细胞内进一步降解,如:,3.消化方式,蛋白质,氨基酸、小肽,脂肪,甘油、脂肪酸,淀粉,双糖、单糖,小肽,氨基酸,双糖,单糖,(3)微生物消化,3.消化方式,瘤胃内环境,1)内环境特点,通过发酵产热使温度维持在38-42。,通过与血液间的离子交换使渗透压接近血浆水平;,唾液NaHCO3不断进入,维持pH在6-7;,食物稳定地进入,提供微生物作用底物;,3.消化方式,2)瘤胃微生物,3.消化方式,厌氧细菌,1011个/ml,二类:一类可利用纤维素、淀粉、葡萄糖等二类可发酵第一类细菌的代谢产物,原生动物,106个/ml,吞噬食物和细胞颗粒,并可利用纤维素细菌作用原生动物,3)反刍动物微生物消化的重要性:,消化饲料中70-85%DM和50%以上的CF,3.消化方式,(4)化学性消化与微生物消化的异同,3.消化方式,二、消化后养分的吸收,2.主要吸收部位:小肠、瘤胃,二、消化后养分的吸收,2.主要吸收部位:小肠、瘤胃,3.主要吸收方式:,1.定义:已消化的营养物质经消化道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和淋巴的过程。,(2)主动转运逆浓度梯度进行、耗能,主要养分单糖、AA等;,(3)胞饮吸收细胞直接吞噬某些大分子物质和离子,特别对幼龄动物(免疫球蛋白的吸收)。,二、消化后养分的吸收,三、各类动物的消化特点,2、反刍动物前胃(瘤胃、网胃、瓣胃)微生物消化为主,主要在瘤胃内进行。皱胃和小肠的消化与非反刍动物类似,主要是酶的消化。,1.非反刍动物主要化学性消化(消化酶的消化),微生物消化较弱。,3、禽类对饲料中养分的消化类似于非反刍动物猪的消化。,三、各类动物的消化特点,食物在腺胃停留时间很短,消化作用不强,主要在肌胃内进行,肌胃内的砂粒有助于饲料的磨碎和消化。禽类的肠道较短,饲料在肠道中停留时间不长,所以酶的消化和微生物的发酵消化都比猪的弱。,3、禽类对饲料中养分的消化类似于非反刍动物猪的消化。,三、各类动物的消化特点,食物在腺胃停留时间很短,消化作用不强,主要在肌胃内进行,肌胃内的砂粒有助于饲料的磨碎和消化。禽类的肠道较短,饲料在肠道中停留时间不长,所以酶的消化和微生物的发酵消化都比猪的弱。,第二节动物的消化力与饲料的可消化性,一.消化力与消化性,二.影响消化率的因素,一、消化力与消化性,饲料的可消化性:饲料能被动物消化的性质或程度。,消化率:衡量指标,消化力:动物消化饲料中营养物质的能力;,二、影响消化率的因素,(1)动物种类,1.动物,动物消化道长度(%),二、影响消化率的因素,牛羊猪家禽精饲料差异小,二、影响消化率的因素,粗饲料差异大,动物对干草的消化率比较,二、影响消化率的因素,动物对玉米籽实的消化率比较,二、影响消化率的因素,年龄: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随年龄增加而增加个体:以猪为例:瘦肉型与脂肪型对干物质和粗蛋白的消化率差异为一般混合料6%谷物籽实4%粗饲料12-14%,二、影响消化率的因素,(2)年龄与个体,猪年龄对养分消化率的影响(%),二、影响消化率的因素,瘦肉型与脂肪型猪消化率比较,二、影响消化率的因素,2.饲料,(2)化学成分粗蛋白和粗纤维影响大反刍动物养分消化率随粗蛋白水平提高而提高猪、禽趋势与反刍动物相同,但不明显,(1)种类,(3)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二、影响消化率的因素,(1)饲料的加工调制,二、影响消化率的因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