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解表剂,【主治】a.表证;b.邪在肌表的疾患。,【组成】解表药为主;,【作用】宣通肌表,发散外邪。(发汗,解肌,透疹;),【立法依据】“因其轻而扬之”、“其在皮者,汗而发之”。,概念,解表剂,外受六淫邪气,邪留肌表之证发热,恶寒,头痛,脉浮。,解表剂,麻疹初起证;痈疮初起证;水肿初起证。,解表剂,辛凉解表,辛温解表,扶正解表,分类,解表剂,风邪,风为春令主气,与肝木相应。风邪为病,其病证范围较广,变化为快。具体特点为:遍及全身,无处不至,上至头部,下至足膝,外而皮肤,内而脏腑,全身任何部位均可受到风邪的侵袭。风邪能与寒、湿、暑、燥、火等相合为病。致病的特殊性,风病来去急速,病程不长,其特殊症状也易于认识,如汗出恶风、全身瘙痒、游走不定、麻木以及动摇不宁等症状。临证时,发病在春季与感受风邪明显有关者,均可考虑风邪的存在。,寒邪,寒性凝滞,易致气滞血瘀,使经脉不通,“不通则痛”,出现周身疼痛或脘腹疼痛等痛证。寒性收引,寒邪伤人,易气机收敛牵引作痛。寒在皮毛腠理,毛窍收缩,卫阳郁闭,发热恶寒,无汗;寒在肌肉经络,则拘急不伸、冷厥不仁、脉浮紧。寒邪致病与肾脏关系密切,肾中藏有真阳,为一身阳气之本。,热邪,热邪为六淫之一,人体遭受热邪后可出现热像、伤阴、动风、动血并引起发热、口渴喜冷饮、大便干、小便黄、烦躁、苔黄、舌质红、脉数。热甚时可出现抽搐、痉挛一类风动或出血等症。,代表药物,麻黄桂枝细辛荆芥防风,柴胡葛根牛蒡子薄荷菊花,辛凉解表药,辛温解表药,辛温解表,【适应证】外感风寒表证【证候】共证+无汗,项强身痛,口不渴,苔薄白,脉浮紧【代表方】麻黄汤、桂枝汤、九味羌活汤、小青龙汤,解表剂,发散表邪,表证,药物通过抗菌、抗病毒、扩张外周血管、发汗、诱生干扰素、提高机体抗病能力等而达到解除表证的目的。,指病在浅表。多见于外感初期,肺部受邪。症状有恶寒、发热头痛、无汗或有汗、鼻塞、咳嗽、苔薄白、脉浮等。相当于现代医学的上呼吸道感染及传染病初期的症状。,有一分恶寒,便有一分表证,恶寒:中医症状名。凡患者自觉怕冷,多加衣被,或近火取暖,仍感寒冷不能缓解的,称为恶寒。中医中有有一分恶寒便有一分表证的说法,故恶寒常为临床诊断和鉴别外感表证的重要指征。畏寒:阳气不足或感受寒邪,不能发挥其温煦周身的作用,故出现恶寒喜暖,肢冷蜷卧,面色白;经络失养,痹阻不通,阳气不能畅达则局部畏寒。阳虚不能温化水液,而致痰、涎、涕、尿清长。寒邪伤及脾阳,见大便稀溏。阳气虚弱,鼓动血脉之力不足,故脉迟。寒主收引,受寒则脉道收缩,故见脉紧。,辛凉解表,【适应证】外感风热表证;【证候】共证+口渴,咽痛,舌偏红舌苔薄黄,脉浮数;【代表方】银翘散、桑菊饮、麻杏甘石汤。,解表剂,扶正解表,【适应证】体虚外感表证【证候】气血阴阳之虚证+表证【代表方】败毒散、加减葳蕤汤。,解表剂,解表剂使用注意,二、发汗程度,三、煎服法,四、饮食宜忌,一、辨别表里,解表剂,*凡邪已入里(麻诊已透、痈疮已溃、虚性水肿、吐泻伤津者)不宜应用。*表里同病者,宜“先表后里”;表里俱急者,则宜表里双解。,辨别表里,解表剂,掌握发汗程度:,*药后取汗(药汗)应适度,以全身微微汗出者为佳;伤寒论:“遍身漐漐,微似有汗”(全身持续微微汗出,是仲景应用发汗剂后表邪得以祛除的重要表现)。*若药后无汗或汗出不透,则外邪不得尽去。*若汗出太过,甚则大汗淋漓,则易伤津耗气,甚则亡阴亡阳。,解表剂,煎服法:,入汤剂不宜久煎;宜热服以助汗;温覆要适度(温覆是仲景微发汗的辅治方法之一。其作用机制不外借助加盖衣被保持的温度与所服药物的辛散之力相合,犹如风火相煽,使热气迅速流遍全身,营卫通利而汗出。);药后应避风,以免重感外邪;药后不汗,可再服。,解表剂,饮食宜忌:服药期间忌食生冷、油腻食物。,解表剂,张仲景,解表剂,麻黄汤,伤寒论,麻黄汤为基础方。出于伤寒论学习麻黄汤典型性意义有两个:一、此方被称为“伤寒正局”。“伤寒”是外感风寒,指的风寒中间重于寒,侧重于寒邪。“正局”相当于典型。外感风寒最典型的,伤寒最典型的基础病机。最有代表性的。二、第一张方的学习。它在方剂的君、臣、佐、使基本结构体现上最标准,四个药,非常标准。是基础方剂的一种典型结构。,麻黄去节,三两(9g)桂枝二两杏仁去皮尖,七十个(9g)甘草炙,一两(3g),【组成】,麻黄汤,原方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不需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现代用法:水煎服,温覆取微汗,【用法】,【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太阳病伤寒)正邪相争发热恶寒,苔薄白,脉浮紧;风寒束表毛窍闭塞无汗;经气不舒头痛身疼;肺气不宣气喘、咳嗽。【病机】风寒束表(主),肺气不宣(次)。【治法】内经:“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发汗散寒,宣肺平喘。,麻黄汤,肺,肺为娇脏。生理上,肺脏清虚而娇嫩,吸之则满,呼之则虚。病理上,外感六淫(细菌、病毒)之邪从皮毛或口鼻而入,常易犯肺而为病。风寒引起肺气不宣。生理反应就是咳嗽。,【方解】君:麻黄发汗散寒,宣肺平喘。臣:桂枝散寒解肌发表,温通经络。佐:杏仁降利肺气,止咳平喘。使:炙甘草和中,调和药性。*配伍要点:麻+桂、麻+杏。,麻、桂相配,相须为用,发汗散寒力强。,麻、杏相配,宣降肺气,增强平喘之力。,麻黄汤,麻黄,麻黄,药用部位,麻黄科植物草麻黄、中麻黄或木贼麻黄的干燥草质茎,化学成分,生物碱、挥发油、鞣质等,麻黄味辛、微苦,性温。归肺、膀胱经,功效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主治风寒感冒胸闷喘咳水肿兼有表证者,发汗作用,发汗特点(1)口服或注射给药均有效;起效快,作用强持续时间长(2)温服或处于温热环境、配伍桂枝后发汗作用更明显。,麻黄为辛温解表之峻品,发汗机制(1)阻碍了汗腺导管对钠离子的重吸收;(2)兴奋外周受体,而导致汗液分泌增加;(3)兴奋中枢的有关部位,不良反应,麻黄毒性较小,麻黄碱伪麻黄碱。能引起小鼠眼球突出、举尾反应和紫绀。人口服过量麻黄碱可引起中毒,出现头晕、耳鸣、烦躁不安、心悸、血压升高、瞳孔散大、呼吸困难等,甚至心肌梗死或死亡。心脏病、精神病患者、孕妇应避免应用麻黄碱麻黄碱不得与咖啡因配伍使用作为与155例死亡案例相关的药物,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自2004年4月12日起,禁售此类药物。,桂枝,药理作用,1.发汗2.解热镇痛3.镇静、抗惊厥4.抗炎、抗过敏5.抗病原微生物6.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7.利尿,桂枝辛,甘,温。归心、肺、膀胱。治风寒感冒无论表实表虚皆宜。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1.发汗,单独应用作用弱,常与麻黄配伍。作用机制扩张血管增加血液循环促使血液流向体表,2.解热镇痛,对发热、正常动物均有作用。提高动物痛阈值,呈现镇痛作用。风寒湿痹,经寒血滞之月经不调、痛经。胸痹作痛,阳虚心悸。虚寒腹痛。,【运用】1.本方是治疗风寒表实证的代表方。名医论方2.辨证要点:恶寒发热,无汗而喘,脉浮紧。本方为发汗之峻剂,凡表虚自汗、体虚外感、新产妇人、失血者均不宜使用。3.临证加减:若风寒较轻者,可去桂枝+苏叶;咳痰清稀,气急者+苏子、橘红;风寒夹湿者+白术或苍术。,麻黄汤,3.现代运用:流行性感冒、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等属于风寒束表或犯肺者。,麻黄汤,麻黄,桂枝,伤寒表实刘渡舟教授(中医学家)医案:刘某,男,50岁.隆冬季节,因工作需要出差外行,途中不慎感受风寒之邪,当晚即发高烧,体温达39.8C,恶寒甚重,虽覆两床棉被,仍淅淅恶寒,发抖,周身关节无一不痛,无汗,皮肤滚烫而咳嗽不止.舌苔薄白,脉浮紧有力。分析: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舌苔薄白,脉浮紧有力辨证:太阳伤寒表实之证.治法:辛温发汗,解表散寒.方药:麻黄汤:麻黄9g桂枝6g杏仁12g炙甘草3g.,医案选录,麻黄汤,地域性:麻黄汤跟桂枝汤相比是一个发汗重剂。麻黄汤的治疗要点是恶寒发热,头痛、身痛、关节疼痛,还有喘而无汗。而在湖南(干冷)的气候条件下使用麻黄汤容易导致喉咙痛,因为湖南的感冒是流黄涕,咽喉疼痛,多为风热内堵,所以在湖南能使用麻黄汤的几率不是很多,且包括在北方(湿度较小)运用不是很多。生麻黄力强,为虎狼之药“喘家圣药”。南方人腠理疏松,解表常用淡豆豉。,麻黄汤治疗多毛症。湖南中医药大学的一名老中医李聪甫所讲。讲的是一个矿工挖防空洞几十年,退休一两年后,长了一身黑毛。他就很着急,到处看病,上海、北京、广州,湘雅都看过了都没有效果,那些西医都说他:“你这个是退化,内分泌失调。”于是他就找到这位老中医,老中医看了之后就问他,你是干什么工作的。他说我是挖防空洞的,老中医就说:“哦,知道了。”开了个方子。他就开了一个麻黄汤原方:麻黄50克,桂枝用50克,杏仁用10克,甘草用10克。他说这个方子吃下去会很难受,但是要忍住,你先吃半剂,然后用被子压住。结果那个矿工就盖了三床被子,出了一身大汗,人非常受不了,很烦躁。大汗后,他身上特别痒,就去桡,结果毛一把就抓下来了。后来有记者问老中医为什么你会想到用麻黄汤,他说:“第一,肺主皮毛,麻黄入肺经;第二,从西医上讲,人的毒素排出去,一是靠大小便,二是靠汗孔,他长期在防空洞里挖,毒气很重,汗孔关闭,毒素排不出去,排不出去就只能通过汗毛的异常生长来解决。现在我用麻黄,把汗孔重新打开,汗毛就失去了价值,所以就会脱落。”,桂枝汤伤寒论,【组成】桂枝三两芍药三两大枣十二枚生姜三两甘草炙,二两,【用法】,大枣,学习桂枝汤的典型性意义,一、在外感风寒证中,桂枝汤证和桂枝汤体现的治法,又是一个类型。它是一种祛邪调正相结合治法的典型代表。麻黄汤是祛邪为主的。桂枝汤是祛邪调正相结合的,治疗外感风寒证的一个代表。从病机来看,也是针对外感风寒表虚,这类病机的一种治法。二、调和营卫,调和阴阳的基础方。通过桂枝汤的学习,可以体会调和阴阳,调和营卫的一些治法。,桂枝汤叫仲景群方之冠,它既是一种基础方,也是一种代表方。麻黄汤是治疗风寒表实证的基础方。桂枝汤是治疗风寒表虚证的基础方。同时它的结构又反映出调和营卫、调和阴阳的一种代表方。,调和营卫:是指能纠正营卫不和,解除风邪的一种治法。风邪自表而入,可引起营卫不和,见头痛发热,恶风汗出,脉浮缓等证候,治疗上可用桂枝汤解肌发表,调和营卫,纠正这种营卫不和的状态。,桂枝汤,主治证候病机分析:外感风寒表虚证,又叫太阳中风,桂枝汤证,又做卫强营弱证。营卫不和,卫强营弱。实际上仍然是外来风寒,伤及人体体表营卫以后,产生的系列表现。从六经辨证,太阳中风的风寒,相对于麻黄汤证的太阳伤寒,风寒里寒邪较重;桂枝汤证风寒里侧重于风,以风邪为主,寒邪较轻。风邪较重的话,它就风性疏泄。中医基础理论里面,寒性是一种伤阳气,寒性是收引凝滞特点;风邪呢,风性疏泄,风邪作用于体表的卫阳之气,它的疏泄作用,能使汗孔打开,能使汗出。,原方五味咀(用口将药物咬碎,以便煎服,后用其它工具切片、捣碎或锉末),以水七升,微火取煮取三升,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瘥,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如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不汗出,乃服至二三剂。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桂枝汤,原方服用法,【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太阳病中风)正邪相争:发热、恶风、头痛、风寒客表苔白不渴、脉浮缓;邪气波及肺胃:鼻鸣、干呕;营卫不和卫阳不固,腠理疏松:恶风;营阴不能内守而外泄:汗出。【病机】风寒客表,营卫不和。【治法】解肌发表,调和营卫。*柯韵伯有谓“自汗与发汗迥别,自汗乃营卫不和,发汗使营卫相合,自汗伤正,发汗去邪”。,桂枝汤,君:桂枝散寒解肌发表;温助卫阳。臣:白芍滋养营阴,收敛阴液。佐:生姜辛散风寒,助君以解表调卫;温胃止呕;大枣补益脾胃;助白芍以和营血。*姜、枣相配,助桂、芍以调和营卫。使(兼):炙甘草调和诸药。,桂、芍相配:a.解肌发表,调和营卫;b.散中有收,使祛邪而不伤正,养阴而不留邪。,*桂、草相配,辛甘化阳,以助阳实卫;*芍、草相配,酸甘化阴,以养阴和营。,方解,桂枝汤,*原方服用法强调:a.“啜热稀粥”补充谷气,以助驱邪外出;b.“温覆”以助汗祛邪。*配伍要点:桂+芍;桂+草;芍+草。,【运用】,1.本方是治疗外感风寒表虚的代表方剂。(名医论方)2.辨证要点:发热头痛,汗出恶风,脉浮缓。,桂枝汤,3.临证加减:本方亦能“化气调阴阳”而用治内科杂病属于阴阳、营卫、气血不和者,诸如:a.虚人自汗证+黄芪、白术;b.低热证+白薇、银柴胡;c.病后、产后体虚+黄芪、当归。,4.现代用治:感冒、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属风寒表虚者。此外神经衰弱、神经性头痛、病毒性心肌炎、冻疮、冠心病等属于营卫、阴阳不和者。,桂枝汤,5.现代研究:本方具有发汗解热、抗炎镇痛、抑制病毒、调节肠道和免疫功能及心血管等作用。5.名词术语解释:调和营卫6.衍化方:本方+葛根桂枝加葛根汤(伤寒论)。7.类方比较:麻黄汤小则亦能治水驱邪,潜隐于波涛之内耳。”(成方便读)二方发汗逐饮之功,犹如青龙之兴云治水,但依其发汗力强弱而命名“大、小青龙汤”。,【主治】外感风寒,内停水饮证风寒束表恶寒发热,无汗身痛,脉浮;水饮肺失宣降喘咳痰多而清稀,胸闷,苔白滑;停肺溢于肌肤头面四肢浮肿,体重。【病机】风寒束表,(主证)表里同病,水饮内停。(兼证)表证为主。【治法】散寒解表,温肺蠲(去除)饮,(平喘止咳)。,小青龙汤,君:麻黄发汗散寒,宣肺平喘。桂枝散寒解肌发表;温阳化气以行水化饮。臣:干姜、细辛温肺散寒化饮;佐:五味子温敛肺气以止喘咳;白芍药养阴和营,防麻、桂发汗伤阴。半夏燥湿化痰,蠲饮降浊。使:炙甘草调和药性。,方解,姜、辛、味相配:散中有收,使散肺寒,化寒饮而不伤正,敛肺气,止喘咳而不留邪;具有散寒化饮,止咳平喘之功。,麻、桂相须为用发,汗散寒解表力强。,小青龙汤,配伍要点:1.散收并用、相反相成:姜、辛+味;2.解表药与温肺药并用以表里双散。,运用,1.本方是治疗外感风寒,水饮内停的常用方剂。(名医方论)2.辨证要点:恶寒发热,无汗,喘咳痰多清稀,苔白滑。3.临证加减:本方用治寒饮停肺之喘咳。表证不显者,可去桂枝,并改用炙麻黄。,小青龙汤,4.现代用治:支气管哮喘、支气管肺炎、慢性支气管炎或肺气肿合并感染等属于外寒内饮者。5.现代研究:具有平喘、抗过敏、降低血流阻力等作用。6.附方:*本方+石膏小青龙加石膏汤(金匮)7.病案分析,细辛,小青龙汤,【组成】羌活防风苍术细辛川芎白芷生地黄黄芩甘草(原著未著用量),九味羌活汤此事难知,【用法】,九味羌活汤的意义:它是一个羌防剂,治疗风寒夹湿型的外感的代表方。辨证的要点,恶寒发热,头痛无汗是外感风寒的最基本表现,加上肢体酸楚疼痛,才反映出外感风寒挟湿,口苦微渴,是原方用于外感风寒夹湿,兼有内热的一个基本表现。,【主治】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之证。风寒束表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苔白脉浮;湿滞经络肢体酸楚疼痛、头项强痛;热蕴于里口苦微渴。【病机】风寒湿邪外袭,热蕴于里。表里同病,以表为主;寒热杂夹,以寒为主。【治法】发汗祛湿,兼清里热。,九味羌活汤,君:羌活散寒祛湿,祛风止痛。臣:防风祛风散寒,胜湿止痛。苍术祛风除湿,发汗解表。*防、苍相配,助君增强发散风寒湿邪之力。佐:细辛搜风散寒止痛白芷祛风散寒止痛川芎祛风止痛,活血行气。*三药辛温香燥,散寒祛风,宣痹止痛。生地黄清热养阴,且防辛温之药伤津;黄芩清泄郁热。使:甘草调和诸药。,解方,九味羌活汤,羌活,药性:味辛;苦;性温。归膀胱;肾经。功能主治:散表寒;祛风湿;利关节;止痛。主外感风寒;头痛无汗;油印寒湿痹;风水浮肿;疮疡肿毒。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克;或入丸、散。使用注意:气血亏虚者慎服。本草经疏:血虚头痛及遍身疼痛骨痛因而带寒热者,此属内证,误用反致作剧。,防风,防风辛温发散,气味俱升,以辛散祛风解表为主,可配伍不同中药治疗风寒表证:头痛身痛、恶风寒者、外感风湿、头痛如裹、身重肢痛;风热表证:发热恶风、咽痛口渴、卫气不足、肌表不固等病证。,生地黄,味是甘寒,入心、肝、肾经。生地具有清热生津、滋阴、养血的功效,可补肾、引火归元。主治阴虚发热、消渴、吐血、衄血、血崩、月经不调、胎动不安、阴伤便秘、心悸、复发性口疮等。现代药理研究发现生地具有降糖、降压、减慢心率、止血、抗肿瘤的作用,广泛应用于临床。常用量是15-25g,也可用至100g。其性寒,故脾胃虚寒、大便溏薄、气滞痰多者是不宜应用的。,黄芩,黄芩的性味:苦,寒。清热燥湿黄芩用于湿温发热、胸闷、口渴不欲饮,以及湿热泻痢、黄疸等症,因此具有清热燥湿的功效。对湿温发热,与滑石、白蔻仁、茯苓等配合应用;对湿热泻痢、腹痛,与白芍、葛根、甘草等同用;对于湿热蕴结所致的黄疸,可与茵陈、栀子、淡竹叶等同用。,黄芩,黄芩苷是从黄芩根中提取分离出来的一种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显著的生物活性,具有抑菌、利尿、抗炎、抗变态及解痉作用,并且具有较强的抗癌反应等生理效能。在临床医学已占有重要地位。,顾松园医镜:辛温升散药于寒凉清热药结合运用。“以升散诸药而臣以寒凉,则升者不峻;以寒凉之药而君以升散,则寒者不滞。”升散药得到寒凉药,升而不峻,不会很升之太过,寒凉药得到升散药,寒而不滞,因为过多用内在的苦寒药,容易引邪入里。两者相制,一个散表,一个清里,既分工合作,又相互制约。,*诸药相伍,既能统治风寒湿邪,又能兼顾协调表里,共成发汗祛湿、兼清里热之功。*配伍要点:a.辛温升散与寒凉清热药配伍;b.药备六经,通治四时,权变活法。,九味羌活汤,1.本方为主治四时感冒风寒湿邪,表实无汗兼有里热证的常用方剂。(名医论方)2.辨证要点: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肢体酸痛,口苦微渴,脉浮。3.临证加减:湿重者,重用苍、羌,或加藿香、厚朴;无内热者,去黄芩、生地;4.现代用治:感冒、流行性感冒、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腰肌劳损等属于风寒湿邪,兼有里热者。,运用,九味羌活汤,辛凉解表,【适应证】外感风热表证;【证候】共证+口渴,咽痛,舌偏红舌苔薄黄,脉浮数;【代表方】银翘散、桑菊饮、麻杏甘石汤。,解表剂,一、适用于外感风热或风温初起。温热病邪侵袭人体的特点:1、发病急,传变快。2、易搏结气血,蕴结成毒。3、邪可从皮毛、口鼻而入。4、易伤津耗气。5、多夹秽浊之气。,二辛凉解表剂,二、组方配伍规律:,以辛凉解表药为主,常配:1、清热解毒药(银花、连翘)2、宣降肺气药(杏仁、桔梗),银翘散温病条辨,学习意义:“辛凉平剂”治疗外感风热表证的常用方。,吴鞠通(17581836),中国清代医学家。名塘。江苏淮阴人。青年时攻科举习儒,19岁时父亲病故,于是弃儒学医。后被选副贡入京,参与四库全书医书部分的抄写检校工作,读了吴又可温疫论深受启发,又研读晋唐以降各家学说,收益不浅,于医学知识大有长进。乾隆五十八年(1793)京都大疫流行,不少病人因治疗不当而死亡,吴鞠通利用叶天士之法奋力抢救,抢救数人,名声大振。吴鞠通有感于当时医生墨守伤寒治法不知变通,撰写温病条辨六卷,提出温病的三焦辨证学说,对温病学说贡献很大,是继叶天士、薛雪之后的温病学派重要代表人物。,银翘散、桑菊饮温病条辨,三焦分为:上焦、中焦、下焦。膈以上为上焦,包括心与肺,中焦包括脾与胃,脐以下为下焦,包括肝、肾、大小肠、膀胱。清代吴鞠通所创立:以上焦、中焦、下焦三焦为纲,对温病过程中的病理变化、证候特点及其传变规律进行分析和概括,确立治疗原则并借以推测预后转归的辨证方法。,银翘散(温病条辨),连翘一两金银花一两桔梗六钱薄荷六钱淡竹叶六钱生甘草五钱荆芥穗四钱淡豆豉五钱牛蒡子六钱,【用法】,【组成】,维C银翘片是在银翘散的基础上加入扑尔敏、对乙酰氨基酚和维生素C的中西结合制剂。,【主治】温病初起。(风热表证)邪留肌表发热、微恶风寒、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风热邪毒上攻咽痛;热灼津伤口渴;风热犯肺咳嗽;【病机】风热袭表,热毒偏盛。【治法】辛凉透表,清热解毒。,风热袭表,牛蒡子,银翘散,君:金银花a.清热解毒,芳香辟秽;连翘b.轻散透表。臣:薄荷、牛蒡子辛凉解表,利咽解毒;荆芥穗、淡豆豉辛散透邪。,*四药助君以加强疏散风热,透邪外出之力。*荆芥药性虽辛温,但在大堆寒凉药中,温性被制,而存其发汗透邪之力,故属“制性存用”之药。,方解,银翘散,制性存用:指在方剂配伍中,一味药物的药性被其他的药物所制约,但仍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银翘散中之荆芥。,银翘散,荆芥,味辛;微苦;性微温。入肺、肝经。祛风;解表散风;透疹;消疮;止血。主感冒发热;头痛;目痒;咳嗽;咽喉肿痛;麻疹;痈肿;疮疥;衄血;吐血;便血;崩漏;产后血晕。,荆芥一药,生用有祛风解表的功效,炒炭则用于止血。配防风、羌活,治风寒表症;配银花、连翘、薄荷,治风热表症;配生石膏,治风热头痛;配牛蒡子、桔梗、生甘草,治咽喉肿痛;配槐花炭,治便血;配白茅根,治鼻衄。,佐:桔梗宣肺化痰止咳。竹叶、芦根清热生津,除烦止渴。使: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诸药。*桔梗、甘草相配,为“桔梗甘草汤”;功能清利咽喉,化痰止咳。*配伍要点:a.解表药+清热药;b.方中佐以药性微温的荆芥之义。,薄荷,银翘散,1.温病条辨称本方为“辛凉平剂”,适用于风温初起之表证。(名医论方)2.辨证要点:发热、微恶寒、咽痛、口渴、脉浮数。3.临证加减:常用治风热邪在卫分的病症:“流感”、“乙脑”初起;扁桃腺炎、咽喉炎;痈疮初起;麻疹初起。4.现代研究:有解热、抗炎、抗菌、抗病毒、增强免疫功能等作用。5.名词术语解释:制性存用,【运用】,银翘散,桑菊饮温病条辨,【组成】桑叶二钱五分菊花一钱杏仁二钱连翘一钱五分薄荷八分桔梗二钱甘草八分芦苇根二钱【用法】*原方水二杯,煮取一杯,日二服。,【主治】风温初起,邪伤肺络证。(风热犯肺之咳嗽轻证)风热犯肺咳嗽肺气不宣身热不甚,口微渴。【病机】风热犯肺,肺气不宣。(邪轻病浅)【治法】疏散风热,宣肺止咳。,桑菊饮,君:桑叶清宣肺热而止咳,疏散风热而透邪;菊花疏散风热,清利头目。*桑、菊相须为用,疏散风热,宣肺止咳。臣:桔梗宣肺化痰而止咳。杏仁宣降肺气而止咳。*桔、杏相配,宣降肺气,化痰止咳。薄荷辛凉透表,疏散风热。佐:连翘清热解毒,轻透散邪。芦根清热生津,除烦止渴。使:甘草调和药性。*配伍要点:桑叶+菊花、桔梗+杏仁。,方解,桑菊饮,1.本方实主治风热咳嗽轻证的常用方剂。(名医论方)2.辨证要点:咳嗽,微热微渴,脉浮而数。3.临证加减:肺热盛+黄芩、鱼腥草、石膏;痰黄稠+浙贝母、瓜蒌皮、花粉;咽痛+岗梅根、牛蒡子、土牛膝。4.现代运用:流行性感冒、急性支气管炎、上呼吸道感染等病症属于风热犯肺者。5.类方比较:桑菊饮&银翘散,桑菊饮,运用,兼能清热解毒,为“辛凉平剂”;临证多用治风热袭表,热毒较甚而见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口渴,咽痛,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者;,类方比较,银翘散,桑菊饮,偏于宣肺止咳,为“辛凉轻剂”;临证多用治风温初起,邪客肺络,邪浅病轻而以咳嗽为主,伴有微热者。,均能辛凉解表,疏风散热。用治风热外袭,邪在肺卫之证,临证以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微渴、舌尖红,脉浮数等证候为特征者。,桑菊饮,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伤寒论,麻黄去节,四两杏仁去皮,五十个甘草炙,二两石膏碎,绵裹半斤,【组成】,热邪熏蒸身热不解,脉浮数;肺失宣降咳逆气急,甚至鼻煽。【病机】外感邪气化热,热壅于肺,肺失宣降喘咳。【治法】辛凉宣泄,清肺平喘。,化热,表邪,【主治】表邪化热,壅遏(堵塞)于肺之喘咳证。,壅遏于肺,热邪,热灼津伤口渴;,热壅于肺,迫津外泄汗出;,热闭于肺,毛窍闭塞无汗。,麻杏甘石汤,君:麻黄(制性存用)宣肺平喘,辛散透邪。(臣)石膏清泄肺热,生津止渴。*麻、石相配,以寒制温,清宣肺热,平喘止咳。臣佐:杏仁降利肺气,止咳平喘。*麻、杏配伍,宣降肺气,增强平喘之力。使:炙甘草和中,调和诸药。*配伍要点:麻黄+石膏、麻黄+杏仁。,麻杏甘石汤,方解,【运用】1.本方为“辛凉重剂”(吴鞠通),清、宣、降三法具备,而重在宣泄肺热而平喘。(名医论方)2.辨证要点:喘咳气逆、发热、口渴、脉浮数。3.临证应用:常用治急性支气管炎和肺炎属热壅于肺者。痰热盛者+鱼腥草、黄芩、瓜蒌、浙贝母;麻疹合并肺炎+大青叶、青天葵、黄芩;5.类方比较:麻黄汤麻杏甘石汤6.病案分析,麻杏甘石汤,麻黄汤与麻杏甘石汤比较:二者俱用麻黄,杏仁,甘草而治喘咳.麻黄汤主治之喘咳系风寒束表,肺气失宣降所致,其证重在风寒束表,故以麻黄配桂枝,相须为用,发汗解表为主,兼以宣肺平喘.麻杏甘石汤主治之喘咳,证属风热壅遏于肺,故以麻黄配石膏,宣肺清热为主。,麻杏甘石汤,类方比较,扶正解表,【适应证】体虚外感表证【证候】气血阴阳之虚证+表证【代表方】败毒散、加减葳蕤汤。,解表剂,败毒散小儿药证直诀,柴胡洗,去卢,前胡川芎枳壳羌活独活桔梗炒各二两茯苓人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华中师大一附丘成桐少年班自主招生数学试卷(含答案详解)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湖北-湖北造林管护工三级(高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湖北-湖北管道工四级(中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湖北-湖北园林绿化工三级(高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5年房地产市场区域分化与投资策略的人工智能研究报告
- 化工园区安全环保提升项目2025年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与风险评估产业融合报告
- 2025-2030中国窄带钢企业竞争策略与投融资风险预测报告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江西-江西经济岗位工一级(高级技师)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江西-江西堤灌维护工四级(中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江苏-江苏城管监察员二级(技师)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新租房合同范本(标准)
- 新版煤矿安全规程解读
- 儿童自闭症教学方法
- 五年级下学期数学期末质量分析
- 北京市通州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含答案)
- 2025年甘肃高速公路处收费人员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详解(5套)
- 2025年新版节能减排生态环保知识竞赛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重庆交安考试题库及答案
- 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岗前安全培训试题及答案
- 2025年甘肃兰州市事业单位招考笔试《公共基础知识》题库(共50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