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国民经济学专业论文)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财税政策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财税政策研究 中文摘要 自主创新是以企业为主体,融合科学创新、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复杂动态过 程,是实现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的核心动力。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和国内发 展的迫切要求,如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进自主创新成为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 期的重要课题。创新过程所固有的外部性等“市场失灵”问题以及其对资源的大量 需求,使得仅仅通过市场机制来进行调节并不能有效地推动自主创新。 依据公共财政基本原理,秉承市场经济下政府适当干预原则,财税政策通过改 变经济因素并最终经由市场机制影响创新行为。国外利用财税政策鼓励创新的经验 告诉我们,有必要深化对我国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财税政策的研究和实践。激励创新 的财税政策应着力于解决自主创新过程潜在的成本、收益和风险等三方面的问题。 包括财政补贴、税收政策和政府采购等在内的政策工具可以被用来促使追求利润最 大化的创新主体开展创新行为,体现在鼓励创新资源投入、提高创新产出能力和保 护创新成果。 针对当前存在的立法滞后、政策不协调、手段单一以及执行不力等问题,我国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财税政策体系的构建应突出自主创新导向,重点把握降低创新成 本、增加创新收益、化解创新风险,坚持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可行性与前瞻性、 规范化与公平性等原则,主要从加强政策调研、调整政策优惠范围、强化政策执行、 协调配套运作等方面入手。 (1 )加快法制法规建设,规范自主创新型财税政策立法; (2 )完善以所得税、增值税和关税为主的税收政策,创造自主创新良好运转的 整体环境,鼓励多种经济实体将资金投向自主创新; (3 )调整财政补贴方式,加大补贴力度,大力培育中介机构,重点引导风险投 资公司参与创新; (4 )突出政府采购创新导向,设立政府采购专门机构,建立激励自主创新的政 府首购和订购制度,增加政府采购额度,调整政府采购价格; (5 )建立政策协调机制,强化财税政策的执行,做好自主创新型财税政策效果 评估,消除政策真空。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持续演进的过程,需要诸多资源的投入。通过财税政策的 扩散性、带动性影响,引导社会各方面关注创新、投身于创新过程,才是自主创新 能力的根本源泉所在。 关键词:自主创新能力,公共财政,税收政策,财政补贴,政府采购 2 study on the fiscal and tax policy to enhance the ability of independent innovation abstract as a combination of scientific innovation ,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independent innovation is a complex and dynamic process with the enterprise as the main body,which is the core power to promote our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 good way. facing the intens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and the urgent need of domestic development, how to boost independent innovation and enhance the ability of independent innovation has become a significant topic nowadays and in the near future. because of the “ market failure” caused by inherent exterior influences on the innovation process,and the massive demands of resources,it is not an effective way by only using market mechanism to encourage innovation behavior. according to the basic principle of public finance and following the proper governmental intervention principle under the market economy, the fiscal and tax policy can influence some economical factors and eventually affect innovation by the market mechanism. overseas experience on encouraging innovation by using the fiscal and tax policy also set us a good example. the fiscal and tax policy tools that dedicate to encourage innovation should focus on two points. first,solving the problems such as costs,revenue and risk that is potential in the independent innovation process. second, encouraging innovation of the enterprise whose main purpose is profit maximization. this can be done by encouraging input,improving the output ability,protecting the innovation patent and so on. in view of the existence of legislation lag,the singleness of the policy instrument, no uniform policy system and together with execution inefficacy,the construction of the fiscal and tax policy that dedicate to enhance our independent innovation ability should be independent innovation- oriented,pay more attention to reduce innovation costs, increase innovation revenue,and avoid risk. insist on principles such as highlighting key points,getting overall advancement, combining the feasibility with expansibility,standardization and coupled with fairness, all this should start with strengthening policy research,adjusting the favorable policy scope,consolidating the policy implementation,coordinating relative operation and so on. (1)accelera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legal system and legal regulations , standardizing the favorable legislation of fiscal and tax policy that dedicate to independent innovation; (2)completing tax policy that focus on income tax,value- added tax and tariff, creating an environment that facilitate the operation of independent innovation, encouraging diversified economic entities and increasing the investment of independent innovation; (3)regulating the method of finance subsidy,deepening the degree of subsidy, promote agencies,focusing on development of venture capital firms; (4)highlighting the innovation orientation of government procurement,forming the 3 special government procurement organization,establishing the government primary purchases and order system,increasing the quantity of government procurement and adjusting the prices; (5)building policy coordinated mechanism,strengthen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fiscal and tax policy, enhancing evaluation of fiscal and tax policy to promote independent innovation,eliminating the policy vacuum. enhance the ability of independent innovation is a process which require different resources in evolution. the best way we could choosing is guiding everyone to play a part in innovation process with driving power from the fiscal and tax policy. key words:the ability of independent innovation,public finance,tax policy, finance subsidy,government procurement 学术诚信声明 兹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的研究工作 及取得的研究成果。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 不包含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本人依法享 有和承担由此论文产生的权利和责任。 声明人(签名) : 时 间: 保护知识产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集美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 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同意 集美大学可以用不同方式在不同媒体上发表、传播学位论文的全部 或部分内容。 作 者(签名) : 导 师(签名) : 时 间: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财税政策研究 1 第一章 引言 1 . 1研究背景 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和国内发展的迫切要求,如何推进自主创新、增强自主创 新能力成为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课题,其中首要解决的就是建立创新的 动力机制。财税政策以其特有的功能发挥着对自主创新的激励作用,国外利用财税 政策鼓励创新的经验也告诉我们,有必要深化对我国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财税政策的 研究和实践。 1 . 1 . 1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纵观世界发展史,自主创新能力的高低,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前途命运。英国和 美国之所以能够分别在 1 8世纪后半叶的工业革命中和 2 0 世纪初开始走在全球经济 发展的前列,得益于掌握了当时的先进技术。2 0世纪 8 0年代以来,美国政府重点 支持科技产业和日本政府大力引导投资房地产,从而带来的美国经济增长和日本经 济衰退则证明了自主创新能力特别是原始创新能力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 0 世 纪后期靠引进资金、技术而实现经济腾飞的亚洲“四小龙” (新加坡、韩国、中国 台湾和中国香港) ,由于缺乏创新能力,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就显得后劲不足。 1 人类社会正经历一场规模空前的科学技术革命,经济增长方式发生着从“要素驱动 型”向“创新驱动型”的根本转变,能否抓住此次机遇来提升国家的科技实力和经 济实力,将决定一国的生存、发展和国际地位的获得。 我国科学技术总体水平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优秀科研人才匮乏,缺少具 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科技应用水平明显偏低。我国科技进步对 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不足 3 0 % ,明显低于发达国家 6 0 % 7 0 % 的水平;我国对外技术依 赖度高于 5 0 % ,而发达国家都在 3 0 % 以下,美国、日本则仅为 5 % 左右 2 ;2 0 0 4年, 在全世界 4 9个主要国家(占世界 g d p的 9 2 % )中,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仅居第 2 4位 3 。我国经济至今仍未摆脱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的增长方式,面临着 越来越紧迫的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各国的经验表明,依靠科技进步,才是解决这 些问题的主要出路。如果不能形成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体系,从而提高利用科技手 段解决可持续发展重大问题的能力,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本将越来越大,在日趋 广泛和深入的国际竞争中将会越来越被动。 目前,我国自主创新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有: (1 )科技总体投入水平偏低,我国 与发达国家在产业研发强度上差距很大。2 0 0 4 年,我国研究与开发(r e s e a r c h a n d d e v e l o p m e n t ,r & d )经费与国内生产总值(g r o s s d o m e s t i c p r o d u c t ,g d p )之比 集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为 1 . 2 3 % ,而同期的美国等发达国家保持在 2 . 5 % 左右 4 。发达国家的企业 r & d费用 在销售额中的比重通常在 3 % 5 % 之间,高科技企业一般是 1 0 % ,有的甚至高达 2 0 % , 我国这一比重则不足 0 . 5 % 5 。 (2 )产品附加值低。我国处于全球高新技术产业的低 端,以加工生产为主,核心技术掌握水平低,不得不付出所生产的手机价格的 2 0 % 、 计算机价格的 3 0 % 、程控数控机床价格的 4 0 % 作为专利费用 6 ; (3 )对国外技术的吸 收转化率较低,基础技术和关键技术落后。2 0 0 3 年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引进与 消化吸收的比例仅为 1 :0 . 0 7 ,而日、韩两国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的比例均保持在 1 :1 0左右 7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难以摆脱对国外技术的依赖,导致“引进 落后再引进仍然落后” ; (4 )创新企业融资渠道狭窄。我国创业投资机 制尚未真正建立,社会风险资本严重短缺,创新企业的融资渠道较为单一,高新技 术成果难以转化为产品,压制了企业的创新热情; (5 )我国长期实行的以市场换技 术的思路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 o r l d t r a d e o r g a n i z a t i o n ,w t o )以后受到挑战。 我国政府承诺遵守的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议 (a g r e e m e n t o n t r a d e - r e l a t e d i n v e s t m e n t m e a s u r e s ) ,就包括确保在外资进入我国市场时,不以提供补偿、技术 转让或在我国进行研发为条件。 国务委员陈至立在中国科协 2 0 0 5学术年会开幕式上题为自主创新与可持续 发展的报告中,用三个“破解”来诠释自主创新的重大战略意义:自主创新是破 解结构不合理和增长方式粗放等国民经济重大瓶颈难题的必然战略选择,自主创新 是破解关键技术受制于人难题的战略安排,自主创新是破解提升国家竞争力难题的 重大部署。我国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到 2 0 2 0 年“翻两番” ,意味着从 改革开放开始,须连续 4 0年保持 7 % 以上的经济增长 8 ,更需要大幅提高科技进步 贡献率。自主创新是实现社会经济持续协调快速发展的核心动力。基于资源供给、 国际竞争压力及建设小康社会等多方面考虑,我国提出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用 1 5 年时间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目标。这一目标的确立,顺应了我国社会经济 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反映了现实的紧迫性和改革的前瞻性。 1 . 1 . 2财税政策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 自主创新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居于重要的战略地位。然而,创新过程所固有的外 部性等“市场失灵” (m a r k e t f a i l u r e )问题以及其对资源的大量需求,使得仅仅 通过市场机制来进行调节并不能有效鼓励自主创新行为的发生。国家应从政策上扶 持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大带动作用的自主创新行为,营造有效开展自主创新的软 环境和硬环境,包括实施相应的财政政策、税收政策、金融政策和发展创业风险投 资等,制定一批相互衔接、互相配套的激励创新的政策,运用政府这一“有形之手” 牵动市场这一“无形之手” ,使市场主体既有创新动力,又有创新能力。财税政策 的合理制定和执行,既能够充分发挥激励作用,又能通过对市场机制的合理运用,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财税政策研究 3 以政策待遇的差异性和优惠对象的选择诱使企业从事自主创新活动,最大限度地避 免对经济运行过程的扭曲,从而在政策组合中居重要地位,并最终形成“财税优惠 创新投资增加国家财力增加财税优惠放大创新投资放大国 家财力放大”的良性循环。 世界各国均非常重视运用财税政策来提升本国的自主创新能力,那些公认的创 新型国家(如美国、芬兰和韩国等)更是如此。各国执行的具体政策措施虽不尽相 同,但大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以实施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为主,同时采取增 值税、关税和消费税等其他税收政策鼓励创新行为。确定适当的总体税负,为企业 进行自主创新投资留有余力,利用促进风险投资的税收优惠政策,帮助高科技企业 筹集资金;制定一系列的税收优惠措施,合理分担企业自主创新的成本和风险,提 高创新投入收益率,鼓励社会进行人力资源的培育和开发; (2 )加大财政对创新活 动的资金投入,重点支持 r & d支出。如美国不断增加 r & d方面的投入,2 0 0 0年为 2 6 7 7 . 6 7亿美元,2 0 0 4年更是高达 3 1 2 5 . 3 5亿美元 9 。韩国政府 r & d 财政支出占总 预算支出的比重由 1 9 9 9年的 3 . 7 % ,增加到 2 0 0 1年的 4 . 4 % 1 0 ; (3 )利用政府采购 政策,向特定领域倾斜,优化高科技产业结构。美国联邦采购法包括专门针对 本国创新技术和产品采购方面的内容,采购份额大, 且采购价格一般高于市场价格; 购买美国产品法等联邦政府的采购政策在美国西部硅谷地区和东部 1 2 8 公路沿 线高技术产业群的迅速发展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1 1 ;2 0世纪 9 0年代以来,美国 政府更是对符合其科技产业政策的企业实行保护性购买政策, 许多大企业(如波音、 微软等)每年都从政府获取大量定单。 通过财税政策,各国加大了对创新的人、财、物投入,尤其是利用财政对创新 经费的直接支持和科研项目的财政补贴,促进了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发展,并 推动了中介服务机构和良好的风险投资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使之在提升创新绩效中 发挥重要作用。我们可以从中得到运用财税政策激励自主创新的很好借鉴: (1 )创 新优惠法律法规先行,增强优惠政策的效力。如美国 2 0世纪 8 0年代以来先后颁布 小企业技术创新发展法 、 加强小企业研究发展法和联邦技术转移法等一 系列法律 1 2 ;韩国则早在 1 9 7 2年就颁布了确立“技术开发准备金制度”的技术 开发促进法 ,2 0 0 4 年修订政府组织法和科学技术基本法 (2 0 0 1 年制定) , 从根本上保证了创新工作的开展 1 3 。 (2 )税收优惠方式多样且以间接优惠为主。其 多样性不仅体现在对不同的政策目标实行不同的优惠方式,而且体现在根据同一政 策目标所处的不同阶段实施各异的优惠方式,避免直接干预,着重间接引导。 (3 ) 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与必要的政策微调相结合。如对高科技企业,各国都制定了 稳定的税收优惠政策,并针对企业发展不同时期,调整优惠力度,在企业创业初期 注重于扶持、鼓励,在企业的成长期则侧重于对创新收益的优惠。 (4 )创新优惠政 策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协调一致。财税政策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方式,必然 集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 要服从和服务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制定财税优惠政策时,必须体现政府的政策目 标, 在着力促进自主创新的同时, 配合国家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形势做出的政策调整。 1 . 2研究目的、研究框架和研究方法 如前所述,在当今时代背景下,我们借鉴其他国家利用财税政策推动自主创新 实践的经验和教训,开展增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财税政策研究不仅是必要的,而 且有所依据、切实可行。本节将简要介绍本文的研究目的、研究框架以及研究方法。 1 . 2 . 1研究目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依靠体制创新,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为经济持续 高速增长提供了强大动力。与此同时,我国财税政策虽有意促进自主创新,却并未 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存在着立法滞后、政策手段比较单一、缺乏针对性以及执行 不力等问题,并不能成为企业进行自主创新的重要考虑因素,也难以鼓励以企业为 主的各类经济实体投身创新。鉴于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和现实发展的紧迫性,我国 需要在“十一五”期间加快建立和完善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财税政策。若能在深入 分析企业自主创新过程机理的基础上,构建有效的财税政策激励机制,发挥政策支 持和诱导作用, 发掘企业自主创新的内在动力, 必将推动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 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这也是本文研究的立足点和根本目的所在。 具体而言,本文围绕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过程的内在机理,运用现代财税 理论,尤其是公共财政理论的分析思路,希望通过剖析我国在建设创新型国家过程 中遇到的重要问题,探寻我国运用财税政策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方面存在的不足,结 合与其他国家的对比,探索自主创新激励机制的必要构成,针对税收政策、财政补 贴和政府采购这三大财税政策支柱以及三者的协调配合提出相应可行的政策建议。 1 . 2 . 2研究框架 以相关研究文献为基础,本文尝试从企业自主创新过程出发,找出其创新的动 力因素和影响因素,然后分析财税政策可能发挥作用的途径,进而结合其他国家的 经验教训,指出现有财税政策激励创新的尚不到位之处,强调要有针对性地重新构 建我国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财税政策体系。 本文的理论框架如图 1 - 1所示: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财税政策研究 5 图 1 - 1 理论框架 全文共分为七章,各章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章引言:介绍本文研究的现实背景,并简要说明研究目的、研究框架 和研究方法。 第二章文献回顾: 评介相关领域的研究文献,它们奠定了本文的理论基石。 第三章自主创新内在机理分析:以深入界定自主创新概念为起点,探讨自 主创新的过程机理,通过构建自主创新过程模型,说明其中成本、收益、风险的存 在性及其相互关系。 第四章财税政策激励自主创新的作用机制:指出财税政策将着力于降低创 新投入成本、化解创新风险、增加创新收益。 第五章财税政策激励自主创新的现状分析:分别从立法层次、政策内容和 政策真空等三个方面探讨当前财税政策在鼓励创新方面的得失。 第六章构建我国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财税政策体系:确定政策体系的总体思 路,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教训,结合我国的改革路径设计具体政策措施。 第七章结论:归纳本文的主要观点,指出研究的创新之处,并揭示进一步 的研究方向。 1 . 2 . 3研究方法 充分地占有材料,分析它们的演进路径以及其内在联系,找出研究对象的构成 要素,这是本文的基本逻辑方法。 本文在进行对自主创新财税政策的考察和分析时, 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围绕创新理论、公共财政理论和制度经 济学的合理内核和科学方法,注意理论性、科学性、指导性与创新性相结合。在具 体研究中,本文采用微观分析与宏观分析、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历史分析和逻辑 分析、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比较分析和创新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力图通过对 这些方法的协调运用,全盘考虑,突出重点,得出切合实际的有说服力的结论。 具体设计 文献综述 建立分析框架 剖析现状 总体思路 发现问题 提出对策 研究背景 集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6 第二章 文献回顾 2 . 1创新理论及政府干预 2 . 1 . 1创新理论的演进 创新是人类亘古不变的话题,然而直到熊彼特(j o s e p h a . s c h u m p e t e r ,1 9 1 2 ) 1 4 构建用创新来解释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发展的理论框架,才逐渐形成声势浩大的理 论洪流。r o s e n b e r g 1 5 (1 9 8 2 )认为,熊彼特是从马克思有关技术进步的连续性质 以及演进性质那里得到了有关技术创新的最初启示。 n e l s o n 1 6 ( 1 9 8 7 ) 也指出, 斯密、 马克思和马歇尔等古典经济学家都曾直接或间接地谈到技术变革对经济增长的重 要作用。 熊彼特定义的创新主要包括了五种情况,事实上可以归入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 两大类,并以前者为主。研究者从不同的视角出发,论证了创新是经济福利增长的 主要因素(p o r t e r ,1 9 9 0 ;l u n d v a l l ,1 9 9 2 ;s t o n e m a n ,1 9 9 5 ;f r e e m a n a n d s o e t e , 1 9 9 7 ) 1 7 。s u n d b o 1 8 (1 9 9 8 )的研究更进一步,他认为主要的创新是世界经济周期 的原因。大量的研究围绕技术创新展开,随着以 c o a s e 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兴起 和迅速发展,人们对制度创新的热情才被重新唤起。n o r t h 和 r o b e r t t h o m a s 在西 方世界的兴起 (1 9 7 3 )中强调了制度创新的重要性有效率的经济组织和有效 的激励制度是经济增长的关键。 经济学界的分歧出现在如何处理对创新的分析上。新古典增长理论倡导者以外 生技术进步为基本假定,认为技术进步通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来促进经济增长,并 经过模型的实证分析测算出具体数值(s o l o w ,1 9 5 7 ;j o r g e n s o n a n d g r i l i c h e s , 1 9 6 7 ;d e n i s o n ,1 9 7 4 ) 。同时,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将兴趣注入到技术进步内生化, 产生了一批经典文献( k a l d o r ,1 9 5 7 ;a r r o w ,1 9 6 2 ;u z a w a ,1 9 6 5 ;c o n l i s k ,1 9 6 9 ) 。 以 r o m e r的递增收益与长期增长 (1 9 8 6 )和 l u c a s 的论经济发展机制 (1 9 8 8 ) 为标志,新增长理论在建立内生技术进步模型的基础上,论证了内生技术进步是实 现经济持续增长的决定因素。开放条件下真正的内生创新模型由 g r o s s m a n和 h e l p m a n ( 1 9 9 1 ) 、r i v e r a - b a t i z和 r o m e r ( 1 9 9 1 ) 完成。d o u g l a s s c . n o r t h 1 9 用制度 经济学方法来解释历史上的经济增长,则从一开始就将制度作为内生变量运用到研 究中。 从微观角度对企业创新过程的研究引发了另一种思考。研究者首先讨论了创新 对于企业的重要性,指出企业参与创新的动机。u t t e r b a c k 2 0 (1 9 9 4 )认为,企业 不仅需要增量创新,还需要根本的创新,才能不被其他的企业所替代。t i d d 等人 2 1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财税政策研究 7 (1 9 9 7 )发展了这一观点,即便是最大型企业在没有创新的情况下也会面临从市场 消失的命运,小企业更是如此。为了分析和理解创新的本质和过程,越来越多的创 新理论模型被提出,这些侧重于不同方面的模型在理论发展的不同阶段占据着主导 地位,r o t h w e l l 2 2 (1 9 9 4 )归纳出关于创新过程的五代理论模型,进行了深入地阐 释。熊彼特 2 3 最先指出企业家创新的目的在于获得潜在利润,并开启了另一个研究 方向企业规模与创新的关系,他认为大企业更有利于创新,相近或相反的观点 也不断被提出,并出现了许多实证研究(z o l t a n j . a c s a n d d a v i d b . a u d r e t s c h , 1 9 8 8 ;b r u c e s . t e t h e r ,1 9 9 8 ) 。 国际学术界的成果激发了国内学者对创新理论的研究,对国外创新理论的引介 及跟踪推进了国内对创新的认知(张建华,1 9 9 7 ;朱勇和吴易风,1 9 9 9 ;宁钟和司 春林,2 0 0 2 ;陈英,2 0 0 4 ) ;一些学者定量测算了技术创新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 (程工,1 9 9 9 ;马拴友,2 0 0 1 ;夏杰长,2 0 0 2 ) 。林毅夫 2 4 (2 0 0 2 )认为,从技术 层面来讲,经济发展主要决定于资本积累、产业结构和技术进步三个方面,其中技 术进步最根本、最重要。林毅夫 2 5 ( 1 9 9 2 ) 的研究则发现,1 9 7 8 1 9 8 4 年中国农产品 产值以不变价格计算增长了 4 2 . 2 3 % ,其中 4 6 . 8 9 % 归功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取代 集体耕作制度的体制改革。袁庆明 2 6 (2 0 0 3 )从多方面对技术创新的制度结构进行 探讨,并深入研究了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关系,对我国技术创新制度结构的现状 进行了实证分析,提出了完善我国技术创新制度结构的对策。 2 . 1 . 2政府为什么介入创新 创新作为一种社会经济活动,政府介入创新实际上发端于国家对市场经济的干 预。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历来是经济学家争论的焦点之一。因此,我们有必要先梳理 对政府职能和作用的认识。 早在 1 5 世纪末 1 6 世纪初,重商主义者就主张国家积极干预经济,为积累货币 财富和发展对外贸易采取各种措施(m o n t c h r t i e n ,1 6 1 5 ;t h o m a s m u n ,1 6 4 4 ) 。 即使倡导自由主义的古典经济学家,也并非完全否定国家干预,w i l l i a m p e t t y在 赋税论 (1 6 6 2 )里明确提出国家的职能项目:军事职能、司法、行政、宗教、 教育、失业、救济贫穷、维修公路、桥梁、运河、港口以及其他有益于一般福利的 项目。亚当斯密(a d a m s m i t h ,1 7 7 6 ) 2 7 主张国家对一般福利项目的公共工程进 行干预,从事公用事业和公共设施项目。j o h n s t u a r t m i l l 2 8 (1 8 4 8 )以个人利益 与社会利益差别为基础,讨论了政府活动的适应范围,并以“提供巨大便利”准则 对政府职能加以限制。以 a . c . p i g o u 为代表的旧福利经济学以边际效用论为分析工 具,将市场失灵与国家干预结合起来,认为国家干预能够使经济资源配置达到最优 和使社会福利最大化。2 0世纪 5 0年代以来,新福利经济学以帕累托最优为标准, 致力于分析市场缺陷,更深入地研究了国家干预的合理性 2 9 。 集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8 凯恩斯(j o h n m a y n a r d k e y n e s )超越了对自由市场学说的局部质疑和抨击, 其名著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1 9 3 6 )将国家干预经济的理论系统化,引发了 一场视政府为市场制度合理的调节者和干预者的“凯恩斯革命” 。p a u l s a m u e l s o n 、 a l v i n h a n s o n 、j a m e s t o b i n 为首的新古典综合学派和以 j o a n v . r o b i n s o n 为代表 的新剑桥学派在这场革命中作出了重要贡献。需要指出,凯恩斯主义所主张的国家 干预是以维护自由竞争为前提的,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不是要取代市场机制的 作用,而是为了弥补市场缺陷,充分利用市场的功能。 作为 2 0 世纪以来的一种趋势,政府介入创新将国家干预经济的理论予以细化, 更突出了政府应履行的公共职能。n e l s o n 3 0 (1 9 5 9 )和 a r r o w 3 1 (1 9 6 2 )最早将市 场失灵理论假定应用于技术创新政策分析,论证了基础研究的产出具有公共产品性 质,必须由政府来资助。其后经 m a n s f i e l d 等人 3 2 (1 9 7 7 )总结出技术创新过程的 几种市场失灵,即公共产品、创新收益独占性、外部性、规模与风险等,说明政府 干预创新的必要性。c o o m b s 、s a v i o t t i 和 w a l s h 3 3 (中文版 1 9 8 9 )也指出技术进步 从来就不是自动的,而总是多种“干预”努力的结果。 国家创新体系(n a t i o n a l i n n o v a t i o n s y s t e m ,n i s )适时而生,并成为近些 年最受关注的创新话题。n i s的概念由 n e l s o n (1 9 8 7 )和 f r e e m a n 3 4 (1 9 8 7 )最先 提出,从社会系统的宏观角度强调创新过程的复杂性,引入了观察创新机制和政府 功能的新视角。n i s从几个方面证明了政府在创新过程中的不可替代作用: (1 )政 府所代表的国家担当创新过程的领导角色,比民间或市场对创新的影响更具有决定 性; (2 )调节 n i s 的资金、政策法律、市场和社会等杠杆都与政府的宏观调控方式 密切相关; (3 )n i s的差异性与国家经济体制有关,如美、英等国非集中化、多样 性的创新体制,以 r & d 为核心的瑞典、芬兰等国开放式的创新体制,注重模仿、适 应和创造过程的日本式创新体制等。 f r e e m a n ( 1 9 8 7 ) 以 n i s 解释战后日本经济的成就,并认为日本的各类研究机构 对于技术扩散、产业创新和国家竞争力提升有绝对的重要性。m o w e r y和 o x l e y 3 5 ( 1 9 9 5 ) 的研究指出,n i s中的政府所属研究机构角色应随着国家科技发展的步伐而 有所转变,政府研究机构若不能结合民间产业的需求,很难获得成功。一般而言, 在科技产业发展初期,政府所属研究机构应着重于技术引进、转移、扩散,以及衍 生公司的成立,即研究机构负有推进产业发展与创新的直接责任;在产业迈向成熟 期之后,研究机构则应强化基础技术的研究,以协助企业形成自主的研发能力与关 键技术。 吴敬琏 3 6 (2 0 0 2 )强调,在转轨经济的我国,政府在创造一个良好的创新环境 中具有特别的重要性。范方志、张耿庆 3 7 (2 0 0 4 )则具体总结了我国政府干预技术 创新的理论依据,除了因为技术创新的某些特征导致市场失灵外,还着重指出,作 为发展中国家且处于转轨期的我国出于国家战略考虑培植特定产业,脱离比较优势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财税政策研究 9 陷阱,变静态比较优势为动态比较优势,消除技术路径依赖,变后发劣势为后发优 势等支持创新的客观要求。 2 . 2财税政策激励自主创新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2 . 2 . 1财税政策可用吗 财税政策很早就成为国家的重要调控手段并走进了研究者的视野,然而,早期 财税政策的研究及运用具有极强的偶然性和不规范性,更多的是为了增加国民财富 特别是夺取在对外贸易中的优势地位。亚当斯密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 究 (1 7 7 6 )一书的第五篇详细讨论了财税政策的依据和原则。 “凯恩斯革命”推动 财税政策走上更宽广的舞台,二战后西方国家纷纷采用凯恩斯主义理论,使用财税 政策调节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关系。2 0 世纪 8 0 年代初和 9 0年代初,美国里根政 府和克林顿政府相继采用税收政策刺激经济发展,其他西方国家也都采取了相应的 措施,相伴随的是公共财政理论的进一步扩展与深化。张馨在论公共财政 (1 9 9 7 ) 一文详细分析了“公共财政”概念的由来及其作用范围,指出,公共财政是为市场 提供“公共”服务并弥补市场失效的国家财政,它受“公共”的规范、决定和制约。 系统的公共财政理论最初出现于 1 9世纪 8 0年代,奥、意学者们促成人们在边 际效用价值论基础上说明公共产品问题,其代表人物是奥地利人 e m i l s a x和意大 利人 m a f f e o p a n t a l e o n i 。 3 8 s a m u l e s o n 的公共支出的纯理论 (1 9 5 4 )是公共产 品理论的重大发展,不仅对公共产品概念作了广为接受的表述,对市场缺陷进行了 系统分析,更主要的是将序数效用、无差异曲线、一般均衡分析和帕累托效率等运 用于公共产品最佳供给问题分析,建立了萨缪尔森模型。m u s g r a v e 的著作公共财 政学理论:公共经济研究 (1 9 5 9 )标志着现代公共经济学的诞生,除作为财政学 研究对象的政府收支活动的全部内容,还扩展到传统财政学难以囊括的公共产品、 社会保障、公共选择、政府规制等方面。张馨所著公共财政论纲 (1 9 9 9 )对此 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探讨。公共财政理论推动了我国财税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更重 要的是促成人们对财税政策功能作用的认识更为深入。 公共财政以政府对经济、对市场的适当干预为界,依照效率标准,判断是否应 该使用财税政策以及怎么使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财税政策即围绕此展开。为验 证政府所提供的财政税收政策优惠值不值得,研究者提出多种分析方法评估财税政 策对创新的激励作用。g r e g o r y t a s s e y 3 9 (中文版 2 0 0 5 )系统介绍了适用于政府 r & d计划的经济影响评估方法,建立了经济影响评估的分析框架,并用事例说明了 政策制定者对经济分析的利用。 h o l e m a n s 和 s l e u w a e g e n 4 0 (1 9 8 8 )以企业规模作为控制变量,以政府的 r & d 补 贴作为自变量,以私人企业的 r & d投资作为因变量研究了比利时 1 9 8 0 1 9 8 4年的 集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0 情况, 结果显示, 政府每增加 1 单位补贴, 就会带动企业的 r & d 投资增加 0 . 2 5 0 . 4 8 个单位。 b r o n w y n h . h a l l 和 j o h n v a n r e e n e n 4 1 ( 2 0 0 0 )定量测算了财政 r & d 激励效果, 描 述 了 经 济 合 作 与 发 展 组 织 (o r g a n i z a t i o n f o r e c o n o m i c c o - o p e r a t i o n a n d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e c d )各国税收体系对 r & d使用者成本的影响,当前的情况,以及 随着时间和各国不同的公司而发生的变化,并叙述和评价了用来评估税收体系对 r & d行为影响的方法和不同研究的结论,初步发现,1美元的 r & d课税扣除激励 1 美元的额外 r & d支出。 p e t r h a n e l 4 2 (2 0 0 3 )研究了 1 9 9 9 年关于加拿大政府支持制造业企业 r & d 和创 新的计划的使用以及支持计划与 r & d 和创新绩效的关系的调查统计结果,认为政府 支持的使用和这种支持对 r & d与创新的影响是相互影响的。d i r k c z a r n i t z k i等人 4 3 (2 0 0 4 )采用非参数匹配方法,调查了在 1 9 9 7 1 9 9 9年间,超过三分之一的制 造业企业和接近三分之二的高科技部门所接受的加拿大联邦和省级税收扣除计划 对一系列创新指数,如新产品数量、新产品销售额、原始创新等的平均影响,相比 没有扣除的假定情况,税收扣除的受益者在大部分指标上明显的要表现的好,税收 扣除增加了企业层次的 r & d 投入,财政激励引致的 r & d 活动促成额外的创新产出。 2 . 2 . 2财税政策怎么用 如果财税政策对创新的激励作用是肯定的,那么如何运用财税政策才能最大限 度地达成鼓励创新的效果?政策工具是政策系统中最基本的单元,也是支持政策并 使之得以实施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湖南郴州市汝城县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引进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21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参考答案详解
- 2025广西南宁马山县公安局第一次招聘警务辅助人员62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有完整答案详解
- 2025年福州市长乐生态环境局招聘2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典优)
- 浙江国企招聘2025年宁波富达股份有限公司招聘2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泸州市蜀润建材有限公司公开招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重庆市汽车运输集团招聘60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安徽芜湖市鸠江区招聘区属国有企业领导人员拟聘用人员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名校卷)
- 2025贵州黔东南州榕江县农业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招聘拟聘用人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贵州省施秉县杉木河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福建福州城投供应链集团社会招聘2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烈士陵园介绍课件
- 通信行业安全生产责任清单制全员安全职责
- CGF生长因子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
- 渣土运输日常管理制度
- 【课件】列代数式表示数量关系(第3课时+反比例关系)+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 JG/T 225-2007预应力混凝土用金属波纹管
- 贴牌委托协议书
- 百万英镑课件
- 村级安全生产培训课件
- 透析导管患者的护理查房
- 胎盘早剥护理常规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