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复习题.doc_第1页
心理学复习题.doc_第2页
心理学复习题.doc_第3页
心理学复习题.doc_第4页
心理学复习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简答题1、简述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建构知识意义,强调协作学习。与建构主义不同,它更强调以人的发展为本,即强调学生的自我发展,强调发掘人的创造潜能,强调情感教育。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主要可以分为五大观点:即潜能观、自我实现观、创造观、情感因素观与师生观。1、潜能观人本主义理论认为:在学习与工作上人人都有潜在能力。可惜的是这种潜能没有充分释放出来。教育本身就要努力去发掘学生的潜在能力。所以人本主义理论研究的重点是在于怎样通过教育来发掘每个学生的潜能。从这个观点出发,人本主义一方面强调学习要以学生为主体但也重视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而这个主导作用在于怎样去发掘学生的潜能。2、自我实现观(也叫自我发展观)人本主义理论高度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个人价值观;强调学生自我实现(发展),把学生的自我实现作为教学的目标。但由于人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兴趣爱好,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不同,所以存在个性差异,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根据每个不同的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因材施教,为不同学生创设不同的学习条件,使得不同的学生都能得到自由发挥,满足不同的个性需求,让学生认识自身价值,促进他们自身的发展3、创造观 人本主义与建构主义一样在知识与能力之间,崇尚学生能力的培养,并把创造力作为教学的核心问题。罗杰斯指出:人人有创造力,至少有创造力的潜能,人应该主动地发展这些潜能。并认为:不应该把创造力看成某些专家的特权。而布鲁姆也认为应该研究大多数人的潜能和创造力。4、情感因素观 学习中的情感因素,包括发掘学生潜能,发展学生创造力都有密切关系。对这一点,人本主义给予特别重视,认为学习是学生个人主动发起的(不是被动地等待刺激)。个人对学习的整体投入,不但涉及认知能力,而且涉及情感、行为等等方面。学生对学习兴趣很浓,目标明确,是十分重要的情感因素,教师必须充分地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把学生充分吸引到学习的情境中来,并长时期坚持下去。这种情感因素的创造,一要教师积极引导,二要积极进行鼓励,三要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5、师生观 人本主义更重视师生定位观;师生之间的关系也是以情感为纽带,维持一种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建立起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与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师应该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相信学生,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要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学习中没有感到压抑或负担,让学生在学习中真正做到学得主动积极和生动活泼。教师由主宰者、权威变成学生的指导者和朋友,由教变成导,这样才能让学生的学变成真正的自主参与。2、简述知识应用与知识迁移的关系。学生学习知识,目的也在于应用。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既是检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或保持的一种手段,也是使学生加深理解和巩固知识的重要方式。学生应用知识的形式,可以是用言语去回答一个提问,也可以利用操作活动去完成一项任务;可以通过课堂练习或家庭作业去解答应用题,也可以在实际生活中去解决疑难的问题;可以是运用现成的知识去为现实服务,也可以是依据某些知识创造性地去发现问题,设计新的技术手段或对某种事物作出新的解释等等。各种形式的知识应用,其难度、所需条件和实际功用都有所不同,因此必须根据教学的需要、学生心理发展的水平及实际的可能性来加以采用。知识应用的具体过程因课题的性质与难度而有所不同。知识的应用和知识的迁移是有着密切的关联的,因此充分利用迁移的规律去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非常必要的。然而,也应该注意两者又是有区别的:“应用”是把已有的知识用于解决作业中或实际生活中的课题,“迁移”是指先前在一种情境下获得的某一类知识或技能对于新情境下另一类知识或技能的学习所产生的影响。复杂的知识应用中也总会有迁移现象,但简单的知识应用并不一定都存在迁移现象,比如认识了汉字就为人念信、读报。另一方面,知识的迁移在许多场合都可能出现,但并不一定都称作知识的应用,比如把俄语读物中的“n”(萝卜,复数二格)看作或读作英语的“Pen”(笔),这是负迁移,是误认或误读现象,不能说是英语知识的应用。因此,必须重视迁移和应用的联系与区别,探讨并根据具体情况利用迁移的规律,以利知识的应用。3、如何建立和维护自己的人际关系?所谓人际关系,是指人们在各种具体的社会领域中,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建立起心理上的联系,它反映在群体活动中,人们相互之间的情感距离和相亲密的人际关系都属于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一个人的工作、生活和学习是有益的;相反,不和谐、紧张、消极、敌对的人际关系则是不良的人际,对一个的工作、生活和学习是有害的。第一、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人际关系是在人们的交往中产生的。交往伊始,谁不想给对方留下一份美好的印象呢。同样,谁不想与留下好印象的人继续往来,以此作为深入交往的基础。第二,主动交往。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尽管与人交往的欲望很强烈,但仍然不得不常常忍受孤独的折磨,他们的友人很少,甚至没有友人,因为他们在社交上总是采取消极的被动的退缩方式,总是等待别人来首先接纳他们。第三,关心帮助别人。患难识知已,逆境见真情。当一个人遇到坎坷,碰到困难,遭到失败时,往往对人情世态最为敏感,最需要关怀和帮助。因此,陷入困境时,你能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困难者,安慰失意者,可以很快赢得别人,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4、什么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有哪些标准?答:心理健康是相对于生理健康而言的。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心理健康的状态,即没有心理疾病、心理功能良好,能以正常的心理状态和积极有效的心理活动,面对现实的、发展变化 着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自身内在的心理环境,具有良好的调控能力、适应能力,保持切实有效的功能状态。二是指维护心理的健康状态。即有目的、有意识、积极自觉地按照个体不 同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遵循相应的原则,有针对性的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和措施,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通过各种形5、简述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的关系。答:陈述性知识能够被人陈述和描述,是有关人所知道的事物状况的知识。它包括命题、表象、线形排序、图式是陈述性知识的综合表征形式。程序性知识是关于人怎么做的知识,程序 性知识包括一般领域程序性知识和特殊领域的程序性知识。特殊领域程序性知识又包括自动化技能和特殊策略知识。二者的联系:陈述性知识是学习程序性知识的基础。同时程序性知识 的获得也为新的陈述性知识提供了更可靠的保证,陈述性知识的获得离不开对某些信息的判断和转换,主要依靠的是个体的程序性知识,任何的陈述性知识的获得都离不开过去知识的基 础,而这其中就包括大量的程序性知识。1) 陈述性知识:是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或者说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包括对事实,规则,事件等信息的表达。 程序性知识:是关于完成某项任务的行为或操作步骤的知识,或者说是关于“如何做”的知识。它包括一切为了进行信息转换活动而采取的具体操作程序。 2) 共同点:二者在人的长时记忆中表征的特征完全不同,但两种表征方式都旨在使知识既能在长时记忆中得到经济的表征,又能在有限的工作记忆容量中被灵活的使用。6、简述卡芬顿(M.V.Covington)自我价值理论(self-worth theory)的基本观点。答:自我价值感是个人追求成功的内在动力。个人的倾向于成功看做是能力的显现而不是努力的结果。追求成功的需要不被满足时,学生倾向于回避失败,以维持自我价值感。 学生对能力与努力归因倾向由年纪的升高而发生了转移7、编制学绩测验时应遵循哪些原则?答:试题符合测试的目的;试题内容取样要有代表性;题目格式应多种多样;文句要简明扼要;答案要正确可靠;测题要彼此独立8、如何理解“为迁移而教”?答:迁移是一种学习或训练对另一种学习或训练的影响现象。 “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 “闻一知十” “由此及彼”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等都是迁移现象所做的原始而形象的概述。 现代心理学家提出“为迁移而教”的口号。9、如何正确使用惩罚?答:惩罚要有效,惩罚不能违法惩罚要有效,惩罚就要有良知。因此教师实施不违法的惩罚也要慎思明辩,不要仅仅为“出一口气”而惩罚学生。惩罚要有效,惩罚要符合心理学 程序。但需要注意两点:1 当不当的言行实际上干扰了集体活动的正常进行时,应当机立断地实施惩罚,以立即压制住不当行为的持续和蔓延;2 惩罚之后要跟随以强化,惩罚之后的强 化,即可以是正的,也可以是负的。在惩罚之后跟随以强化,可以使学生从烦恼中转移到愉快来,从退缩转移到进取来,从不知所措转移到清楚地知道如何做是对的。10、简述陈述性知识的学习过程。11、简述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的关系。12、简述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答:学习动机能够影响学习活动的水平和效果。一般来说,学习动机的作用与学习活动效果之间是一致的,活动的效果取决于动机的强烈与方向,强烈的学习动机和明确的学习目的能驱 使人努力学习,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但学习动机和学校效果也并不总是一致的,有时学习动机越强学习效果越差,一般来说,最佳学习效果的动机为中等,但因任务的复杂程度而略有差异。13、有人建议,在教育中要多用奖励,少用或慎用惩罚,你同意吗?为什么?答:同意,首先奖励可以告诉学生什么是该做的,从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往正常的方向发展,而惩罚只能让学生明白什么是不能做的,缺乏对学生的正面引导;其次,奖励有 利于提高学生的内在动机,推动个体的行为活动,而惩罚更会严重影响学生个体行为的积极性,甚至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从而破坏学生情绪和导致极不实际的志向水平,最终将引起回避 和退缩反应,以至于丧失学习的信心14、对学生成就动机的培养,你有何建议?答:采取积极的归因模式,将成功归因于自己的能力强,从而产生自豪感,增强对成功的期望,进而提高学习动机,愿意从事有成就的任务;将失败归因于缺乏努力,从而产生内疚感, 增强对成功的高期望,进而提高学习动机。愿意从事有成就的任务。在归因训练中,一方面要使学生感到自己的努力不够、把失败的原因归因于努力因素,另一方面还要对他们的努力给 与反馈,告诉他们努力获得的结果,使他们能感到自己努力是有效的,从而坚持通过努力取得成就。但是任何时候把学习上的成败归因与努力也并不适合,有时候,归因于学习方法更能 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因为这样的归因一方面可以使学生继续努力,另一方面又会使他们考虑如何加强认知技能、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使用各种策略,即考虑如何去努力,不是蛮干,而是巧学。15、简述加德纳(Howard Gardner)的多元智力理论的基本观点并说明它的教育意义。基本观点:多元智力理论打破了传统上将智力看做是以语言能力和逻辑数理能力为核心的认识,认为人的智力是由语言、逻辑数学智力、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身体动觉智力、 人际交往智力、内省智力、自然观察力等多种智力构成,并从新的角度阐述和分析了智力在个体身上的存在方式以及发展的潜力。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个人都同时拥有多种智力,只是 这些智力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程度组合存在,这使得每个人的智力各具特色。每一位学生都同时拥有智力的优势领域和弱势领域,因此,世界上并不存在谁聪明、谁不聪 明的问题,而是存在其在哪一方面聪明以及怎样聪明的问题,这实际上是智力表现类型的差异。教育意义:大学生处在一生中接受教育的黄金时期,每个人的智力上所达到的水平和高度 将直接影响其以后的发展。在高等教育中,要把开发大学生的智力摆在首要的位置,根据学生智力的差异性,充分调动大学生作为开发智力主体的自觉性,尽可能让学生逐渐发展自己的 智力优势领域。教师的教学计划、教学策略、教学方法都必须考虑到大学生智力类型的差异。加德纳与 1983 年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A、多元智力理论认为人的智力是由语言智力、逻辑数学智力、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身体动觉智力、人际交往智 力、内省智力、自然观察智力等多种智力构成,并从新的角度阐述和分析了智力在个体身上的存在方式以及发展的潜力。B、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个人都同时拥有多种智力,只是这些 智力在每个人身体上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程度组合存在,这使得每个人的智力各具特色。每一位学生都同时拥有这里的优势领域和弱势领域,因此,世界上并不存在谁聪明、谁不聪明的 问题,而是存在其在某一方面聪明以及怎么聪明的问题,这实际上是智力表现类型的差异。 11、简述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的关系。 答:认知策略指个体在学习中用以提高学习效率的一切活动和方法。元认知策略指个体和控制认知行为的方法和规则。联系:学习中,认知策略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必不可少的具体策略性 知识,但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情景需要选择不同的策略性知识,这一过程的实现正是元认知策略的体现,做为一个学习者,如果一个学习者有很多种策略性知识,但是缺乏元认知策略来 帮助自己决定在那种情况下使用某种策略,或改变策略,那他不会成为成功的学习者;反之,如果没有可供使用策略性知识,那么元认知策略的运用则缺乏相应的对象。两着是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16、如何增加自己的人际吸引力?答: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主要有下列几种: 外貌性吸引相似性吸引接近性吸引奖励性吸引敬仰性吸引17、一个优秀教师应具备哪些心理品质?答:认知能力:智力水平和知识水平、智力能力、教学反思能力、教学监控能力、教学效能感、教学机智等。 人格特征:责任心、爱心、真诚、客观、同感、情绪安全与自信、对学生恰当的期待等。18、良好教学目标的陈述应符合哪些条件?答:通过教学后学生的变化,而不是教师的行为。教学目标要繁衍学生类型,同一类型也要繁衍出掌握的程度。应尽量使用客观的、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