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毕 业 论 文大学生养老观念调查研究学生姓名:周君专业班级:社会工作2012级二班指导教师:张艳 讲师学 院:文法学院2016年6月大学生养老观念调查研究摘要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口老龄化逐渐成为全球范围的普遍趋势。我国人口老龄化具有不同于发达国家的特点:老年人口数量大,养老压力大,养老问题成为我国社会生活中人们关注的焦点。解决养老问题,需要年轻人的参与。大学生作为年轻人的群体代表,他们的养老观念不仅关系到现在,对于未来社会也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通过对哈尔滨市东北林业大学在校学生的养老观念进行问卷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并运用频数分析的方法探究分析现今我国大学生养老观念的具体内容最后对大学生养老观念的相关问题深入思考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本文主要通过生活照料、精神关怀、物质支持三个方面衡量大学生的养老观念,了解大学生对于自己养老和父母养老相关问题的看法,同时对于大学生在个人养老与父母养问题进行了对比分析。通过研究可以看出,大学生的养老观念有别于传统养老观念,但是又受到出我国固有的家庭养老模式影响。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家庭养老已经不适合我国目前的发展状况。针对这一情况,笔者提出了相应的意见和建议。关键词大学生;养老观念;精神关怀 Investig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concept of old ageAbstractSince the 1970s, population aging is becoming a general trend worldwide. Chinas aging population in developed countries has a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 the large number of aging population, pension pressure, the pension issue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attention in social life. Solve the pension problem, young people need to be involved. Students as a group on behalf of young people, their pension concept not only to the present, the future also has a profound impact on society. Based on the Harbin 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 students pension concept questionnaire, the survey results were compared, and the use of methods frequency analysis inquiry analysis today details Students endowment concept of the last relevant issues Students pension deepening of the concept Thought and propose appropriat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his paper mainly through life care, spiritual care, material support three aspects of the concept of the pension measure of college students, college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parents for their own pension and retirement-related views on the issue, while the students in the Private Pension and parents raise issues analyzed. Through research we can see that the concept of college students from traditional retirement pension concepts, but they are kept out of the inherent model of family pension affected. Bu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the traditional family pension is no longer suitable for the current state of development in China. In response to this situation, the author proposes the corresponding observations and recommendations.Keywords:college students; old age concept; spiritual care 前言目录摘要Abstract1 前言12 大学生养老观念调查结果分析22.1 研究方法和分析框架22.1.1 调查方法22.1.2 统计分析方法22.1.3 分析框架22.2 样本基本特征22.2.1 样本个人特征32.2.2 样本家庭特征32.3 大学生养老观念调查结果分析32.3.1 关于物质供养的态度32.3.2 关于精神照料的态度32.3.3 关于生活照料的态度42.3.4 对于父母与自身未来养老的担忧43 大学生养老观念调查结论63.1 大学生养老观念的变迁:传统与现代的融合63.1.1 养老观念传统性的体现63.1.2 养老观念现代性的体现63.2 精神慰藉成为大学生重点关注问题63.2.1 养老中精神慰藉的现状63.2.2 精神慰藉缺乏的原因63.3 大学生认为老年人缺乏社会支持73.4 大学生对于养老问题预估不足74 相关意见及建议84.1 推动居家养老模式的落实84.2 建立健全养老保障体系84.3 丰富晚年生活84.4 加强对老年人的精神陪伴94.5 引导大学生群体理性面对老龄社会9结论10参考文献11致谢12Error! No text of specified style in document.Error! No text of specified style in document.1 前言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了当今社会的显著特征。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剧,我国的老龄人口数量也在不断攀升。有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总数达2.12亿人,占总人口比重达15.5%,中国已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总数最多的国家。如此庞大的老龄人口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都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也让人们将目光聚焦到了养老问题上1。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养老观念,不仅在当代而且在未来几十年对于我国养老问题研究及政策制定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近年来的养老问题研究,多以老年人的养老需求或养老意愿作为主要的研究视角。但是作为养老的实际承担者和未来的老年人,年轻人的养老观念也非常值得我们研究。并且由于时代的转变,生活背景的不同,他们的养老观念一定会与他们的父辈们有着不一样的地方。大学生作为年轻人的重要群体,研究他们的养老观念,不仅可以为现有的养老理论研究提供纵向研究的思路与实践,也为解决养老问题以及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支持。目前,我国城市的家庭结构已经逐渐由传统的主干家庭向核心家庭转变,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的转变已经成为必然。我国目前主要的养老方式依然以家庭养老为主,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变迁,这种养老方式渐渐的并不合适我国的发展状况。我国的养老方式需要转变。但是如何转变?怎样转变?都是亟需解决的问题。在这种背景下,研究大学生的养老观念,可以为我国养老体系的建立健全提供新的思路和视角,并且对于我国的社会稳定发展和社会公平的促进有着重大意义。 对于养老观念这一概念,学者们有着不同的理解。如费孝通先生在家庭结构变动中的老年赡养问题一文中,把养老观念解释为“一定程度上体现的代际交换” 2,穆光宗教授提出以“养老支持力”作为划分标准,认为完整的养老应包括经济支持观、生活照料观和精神慰藉观三个方面3。而观念是外部现实在人们意识中的某种反映、内在把握及主观创造。因此本研究认为,养老观念即人们对养老的基本态度、认知和看法,其中包括人们对养老经济支持的态度,生活照料提供者的选择以及对精神慰藉的看法等。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对于大学生养老观念的调查,能够了解大学生养老观念的具体内容。基于以上问题的思考,本文将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大学生养老观念的具体内容;第二:大学生养老观念在对于自己养老及父母养老是否有所差别;第三:面对这样的养老观念,我们将要如何应对。13- -2 大学生养老观念调查结果分析本章通过对于调查问卷的深入研究和分析,发现大学生的养老观念正处于传统养老观念与现代养老观念的转折点。通过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物质支持三个方面了解当代大学生养老观念的具体内容。2.1 研究方法和分析框架本文在写作上主要采取文字叙述和图表展示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定量分析和比较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于大学生的养老观念进行研究。为了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客观性和典型性,笔者从2015年12月至2016年4月对于相关文献进行搜集和查阅,获取已有的数据资料;并在2016年4月至2016年5月进行实地调查。在数据统计上,主要利用SPSS软件对问卷数据进行了采集分析4。2.1.1 调查方法1.资料收集本次调查采用自填答问卷的方式进行,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收集样本。本研究未能采取大样本概率抽样的方法,主要基于以下两方面原因:对被调查者观念、态度的询问必然会涉及到一些敏感或是隐私问题,从而增大了调查抽样的难度;本人研究条件上的局限,难于满足概率抽样的要求。作为区域性研究,本次调查选取了东北林业大学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分别在图书馆、教学楼门口、食堂等地共发放问卷100份。问卷内容主要由被调查者的个人基本情况和家庭基本情况和养老观念调查三个部分构成。所有问卷均采用自填式进行。在全部回收的问卷中,2份问卷填写不完整,2份问卷由于回答选项前后矛盾,所以没有采用。因此,此次调查的有效调查问卷数量为96份,有效率为96%。2.调查对象本次调查对象为东北林业大学在校学生,不包括在校老师及其他工作人员。3.调查地点本文的调查地点选在东北林业大学。选择在东北林业大学有两个原因:一是东北林业大学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在校学生约有16000人,是东北地区非常有代表性的高校,二是因为调查地就是笔者的母校,有利于深入调查及确保资料的准确性,本着方便性原则,故选择此地。2.1.2 统计分析方法在统计分析上,本文主要利用统计软件 SPSS对问卷数据进行频数分析。2.1.3 分析框架 依据本文对养老观念的界定,本次研究将考察大学生对于经济支持观、生活照料观和精神慰藉观三个方面的不同的态度、选择或看法。其中,经济支持是生存的基本物质保障,主要解决吃、穿、住、用问题,属于最底层次需求;生活照料是在物质保障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提升,主要解决日常照顾、健康维护等方面的问题,因而属于养老的中间层次;精神慰藉则包括的情感交流在内的一切精神满足,尤其涉及与所有家庭成员的互动,是养老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属于最高层次。据此,本文将上述三种划分标准作为对养老观念测量的依据进行分析,从这三个方面了解大学生的养老观念。2.2 样本基本特征 样本的基本特征包括样本的个人基本情况和家庭基本情况两个部分。对于样本基本特征的了解不仅可以为下一步的分析做好准备,也有助于我们考察样本的可靠性以及研究结论的解释范围。2.2.1 样本个人特征由于本次调查对象为在校学生,因此年龄层次主要在16岁至22岁之间。在获得的有效样本中,男性43人,占总体的有效百分比为44.8%,女性53人,占总体的有效百分比为55.2%,与我国男女性别比例大体相当,女性略多于男性。2.2.2 样本家庭特征可能是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此次调查的有效样本中,独生子女的百分比高达89.6%。所有样本中被调查者的家庭与亲属的关系均为“很好”“一般”,没有不好的情况。家庭年收入在10万以下的百分比为51.1%,10-20万的百分比为31,2%,20万的百分比为17.7%5。2.3 大学生养老观念调查结果分析笔者通过对于调查问卷用SPSS进行分析6,分析出以下内容:2.3.1 关于物质供养的态度通过数据分析,认为自己应该为父母晚年生活提供经济支持的比例高达88.9%,仅有11.1%的人不认为自己应该承担父母的养老费用。说明大部分的大学生都认为自己应该是父母养老费用的主要承担者7。见表2-1:表2-1 大学生对于承担父母养老费用的看法是否认为自己应该承担父母的养老费用是88.9%否11.1% 但是与此同时,仅有31.2%的人认同“养儿防老”的观念,68.8%的人对于“养儿防老”持否定态度。并且认为儿子与女儿在养老过程中应该承担相同责任的人为大多数。见表2-2:表2-2 大学生对于传统养老观念的态度是否认同养儿防老是否认为儿子应该比女儿承担更多养老责任是312%351%否68.8%64.9%2.3.2 关于精神照料的态度通过表2-2可以看出,被调查者认为探视父母的时间集中在“每月一次以上”,但是在问题“遇到问题希望向谁倾诉”中,有37.1%的人选择希望像子女倾诉。说明在晚年时,子女是许多老年人的重要倾诉对象,也是许多问题的主要承担者。重要性不言自喻。许多人也意识到了父母的精神陪伴问题。在“父母养老问题中,最担心遇到什么问题”调查中,许多人都提到了精神陪伴方面的问题。在“自己养老问题中,最担心遇到什么问题”调查中,被调查者最担心的依旧是精神关怀方面的问题。表2-3 不与父母同住的子女应该多久探视父母每周一次以上每月一次以上半年一次以上27.2%88.5%11.5%表2-4 对于父母养老最担心什么问题缺乏经济能力没有时间陪伴父母遇到问题无人商量33.3%59.3%7.4%表2-5 最担心自己晚年遇到什么问题没有经济来源生病无人照料孤单寂寞25.4%32.5%42.1% 通过对于调查结果的分析可以发现,有79.0%的被调查者愿意与父母同住,但是仅有27.2%的被调查者愿意在自己年老时选择与子女同住。同时也发现,无论是对于自己还是父母的养老居住地点,大学生们都更加倾向于家庭养老8。表2-6 大学生对于父母晚年生活地点的看法是否愿意与父母同住是否认为父母应当在家中养老是79.0%81.5%否21.0%18.5%表2-7 大学生对于自己晚年生活居住地点的看法是否愿意与子女同住是否认为自己应当在家中养老是27.2%71.6 %否72.8%28.4%2.3.3 关于生活照料的态度 通过表2-3可以看出,分别有82.7%和75.3%的人认为自己应该照料父母的日常生活及生病,同时有75.3%和64.8%的人认为子女应该照料自己的日常生活及生病。在对于父母及自己的生活照料观念上并没有太大偏差表2-8 子女是否应该照料父母日常生活及生病父母自己生活照料生病照料生活照料生病照料是82.7%75.3%75.3%64.8%否17.3%24.7%24.7%35.2% 大学生认为不仅自己应当照料父母的日常生活及生病,子女也应当在自己年老时照顾自己的日常生活及生病。但是在问题“晚年最担心什么问题”的调查中,担心“生病无人照料”以32.5%的比例成为仅次于担心晚年孤单寂寞的问题。所以不排除有许多人会产生“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情况,即有心照顾生病的父母,但是苦于没有时间和精力,而不能照顾。2.3.4 对于父母与自身未来养老的担忧由下图可以看出,有46.9%的人担心父母的养老问题,其中55.6%的女性担忧父母的养老问题,略高过男性,可能与女性特有的生理心理特征以及社会对于女性固有的压力有关。但是在面对自己的养老问题时,仅有8.5%的人表示担忧。大多数人对于自己的晚年生活还是充满信心的。对于这种现象,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一是被调查者的主体是大学生,他们青春朝气,富有活力,对于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二是由于尚未步入社会,而且还没有面对父母和自己的养老,可能对于许多问题预估不足,存在盲目乐观的可能性;三是目前我国经济逐步发展,并且也正在逐步建立更完善的养老和体系,这也无形中为很多人增加了养老的信心。具体见表2-9、2-10:表2-9 大学生自己对于未来养老的担忧是否担心自己的养老问题平均男女是8.5%19.4 %17.8%否81.580.6%82.2%表2-10 大学生对于父母养老的担忧是否担心父母的养老问题平均男女是46.9%36.1%55.6%.否53.1% 63.9% 44.4%3 大学生养老观念调查结论通过对于调查结果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当代大学生的养老观念已经发生了转变,精神照料成为了我们亟需关注的问题。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的转变已经成为必然,但我们的社会似乎还没有做好应对老龄社会到来准备,问题重重。具体如下:3.1 大学生养老观念的变迁: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通过对于“是否认同养儿防老”等问题的调查分析,笔者发现大学生的养老观念与过去的养老观念如“养儿防老”等相比已经发生了变化9,但是对于我国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依然十分认可。他们的观念中既有有别于传统的现代性,但同时也有传统性的一面10。3.1.1 养老观念传统性的体现从上文中也可以看出,被调查者们对于我国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依旧十分认同,认为父母和自己应当在家中养老的比例分别高达81.5%和71.6%。说明被调查者无论是对于父母的晚年生活,还是自己的晚年生活,都希望可以在家中度过。但是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在所以被调查者中,愿意与父母同住的比例高达79.0%,但是在愿意与子女同住的比例却仅有27.2%。笔者推测,可能是由于被调查者考虑到自己与父母养老时间差所导致的11。3.1.2 养老观念现代性的体现 通过对于调查结果的分析可以看出,在被调查者中,仅有31.2%的人认同“养儿防老”的观念,35.1%的人认为儿子应当比女儿承当更多的责任。大学生们对于我国传统的“养儿防老”观念并不是十分认同,同时也不并认为男生相较于女生应该承担更多的养老责任12。3.2 精神慰藉成为大学生重点关注问题由上文可以看出,“没有时间陪伴父母”成为了养老中需要面对的主要问题。并且在面临自己的养老问题时,晚年的孤单寂寞也成为了最为担心的问题。3.2.1 养老中精神慰藉的现状在问题“父母养老时,你最担心什么问题”的调查中,“没有时间陪伴父母”成为了最主要问题,有59.3%的被调查者对此表示担心。说明大多数人都意识到了精神陪伴的重要性,但是却可能由于一些原因无法经常陪伴在父母身边。在“自己晚年时,最担心遇到什么问题”的调查中,42.1%的被调查者担心晚年生活的孤单寂寞。3.2.2 精神慰藉缺乏的原因笔者认为这可能是有以下几个原因:一、子女数量的减少。这一代的年轻人,大都是独生子女,因此在照顾父母的时候,可能有些力不从心;二、生活节奏的加快。现代生活的压力增加,许多年轻人忙于工作,因此陪伴父母的时间会有所减少。并且许多年轻人并不在父母所生活的城市工作,回家次数无可避免的减少;三、老年人生活单调。许多老年人在退休之后,很少参与社会活动。大都赋闲在家,在没有子女的陪伴,孤单在所难免。所幸的是,似乎经济问题并没有造成太大的困扰,基本的物质需求能够得到保障。3.3 大学生认为老年人缺乏社会支持在通过“如果年老时,遇到问题会像谁倾诉”的问题调查中,绝大部分的被调查者选择了向配偶与子女倾诉,或者说他们认为老年人应该向子女或配偶倾诉。许多老年人在晚年或退休后,会减少其社交活动。他们虽然有自己的社会支持网络,但是在晚年遇到问题时,首选的依旧是配偶与子女。这样的社会支持是非常脆弱的。因为在现代社会,子女大都很少能够经常陪伴在父母身边,而且也经常忙于工作,很少有时间能够听父母诉说心事。因此,老年人应该拓展其社会支持,多参与社会活动,不应该将圈子局限于子女与配偶之间。3.4 大学生对于养老问题预估不足通过对于调查问卷的整体分析,笔者认为许多大学生对于养老问题预估不足,对于父母养老、自身养老需要面对什么,如何面对并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特别是父母养老。例如,虽然大部分被调查者选择愿意与父母一起居住,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和父母一起居住的年轻人并没有那么多。还有另一方面,虽然大部分被调查者认为自己应当照料父母的日常生活及生病,但是现实生活中诸事繁杂,这一代大学生又以独生子女居多,所以可实现性并不乐观13。4 相关意见及建议这一章的主要内容是对于第三章内容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其实主要关于三个方面:一是政府发挥相关职能,包括制度形成和政策制定等方面;二是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在全社会形成爱老敬老的氛围;三是个人观念的转变,未来晚年的幸福生活主动出击。共同努力,才能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具体内容如下:4.1 推动居家养老模式的落实我国传统的养老模式是家庭养老。但是随着工业社会的到来,家庭养老的弊端开始显露,社会养老成为必然趋势。面对这一情况,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一些经验,如日本的居家养老模式,新加坡的高福利养老模式,美国的居家援助型养老模式等等14。结合我国的国情及传统,我认为美国的居家援助型养老模式非常有借鉴意义。美国通过建设老人退休社区,为老年人集中提供基本服务。而对于愿意生活在家中的老人,一些私营公司也相对应的建造了“居家援助式”老人公寓,为那些家境比较富裕的老年人提供了新的选择15。退休社区不同于养老院,是一个完整的社区系统,服务相对集中而专业,同时相对能为老年人提供一个更加温馨的环境16。我国目前火热的“社区养老”与之大体类似,但是所需成本更高,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在各个社区建立服务站。而且随着资源的分散,必然会带来专业性与服务质量的下降17。综上所述,退休社区与社区养老相结合的模式是最适应我国现阶段的基本情况的。在相应的物质准备的同时,也应该加强宣传和引导。让人们在了解这种新型的养老模式的同时,并接受这种养老模式。相应的,政府也可以通过政策引导居民入住退休社区18。4.2 建立健全养老保障体系经济支持是晚年幸福生活的基础,这一方面也个人努力有关,同时也需要国家对于养老保障政策的健全与完善。让每一位老年人在晚年的时候,能够享受到养老保障的照顾。除了满足基本的生活需要,在面临各种意外如生病时,国家也应该提供相应的支持,如医疗保障制度等等。这样,无论是老年人还是年轻人,都会对自己的未来没有后顾之忧,这对于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发展是至关重要的。4.3 丰富晚年生活在我国,退休似乎就意味着无事可做,老年人的生活显得异常单调与苍白。而退休并不意味着人生的社会参与结束,也有可能是人生新阶段的开始。丰富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意义重大。一方面,老年人为社会贡献了一生,社会有责任让他们度过幸福的晚年生活;另一方面,这也对于社会公平和维护社会稳定有着很大作用。而丰富晚年生活,我认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1)政府发挥主导作用我国政府应该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自上而下,积极举办推广与老年人相关的项目活动。在最为基础的社区,更应该要经常举办相应的活动,鼓励老年人的参与。而在意识形态上,更要加强宣传力度,鼓励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政府也可以通过政策指引奖励那些为老年人提供活动的企业或者单位,让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其中。毕竟,这并不仅仅是政府的事情,需要全社会的努力。(2)转变传统思维方式不仅仅是老年人自己,甚至许多年轻人都认为退休生活是单调乏味的。我国的老年人大都闲居在家,无所事事。在欧美一些国家,许多老年人生活丰富多彩,四处旅游,极限运动,这在中国是很少见的。其实退休生活也可以很精彩,很丰富。我们应该在全社会形成这样一股氛围,认可晚年生活的丰富性。媒体也可以通过报道模范人物让大家了解到一个不一样的晚年生活,让大家明白,晚年生活是对于我们奉献一生的犒劳,是享受人生的新阶段19。(3)主动出击赋闲在家的老年人应该主动去寻找生活中的乐趣,老年人也应该有自己的交际圈,互相鼓励,互相支持。同时子女也应该鼓励父母参与社会活动,或者主动为父母提供一些意见和建议。4.4 加强对老年人的精神陪伴在晚年生活中,子女的陪伴是必不可少的,对于缓解父母的孤单寂寞有很大作用。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许多子女没有办法经常陪伴父母。我认为这需要两个方面的努力:一是社会风气的形成,让子女了解明白自己陪伴父母的必要性。这需要社会的舆论加以引导;二是政策鼓励。许多人已经认识到精神陪伴的重要性,但苦于没有时间,没有能力去做到。政府应该设立相关政策来鼓励子女探望父母。如政府应该鼓励企业专门设有探亲假,并且对于这些企业予以嘉奖,包括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鼓励青年人返乡创业等等20。4.5 引导大学生群体理性面对老龄社会许多大学生在面对老龄社会时,应当树立这样的心态:既不要盲目乐观,也不要过于悲观,而是应该理性的面对这一事实。这就需要一方面是他们自身的努力,去了解认识老龄社会,学习相关内容,以便于能够更好的应对养老问题。但是另一方面,社会舆论的引导也必不可少,许多网络媒体恶意夸大老龄社会的负面信息,这就对于大学生们正确认识老龄社会造成了不好的影响。社会上要形成这样一种氛围,引导大学生们理性的面对老龄社会。千万不要删除行尾的分节符,此行不会被打印。“结论”以前的所有正文内容都要编写在此行之前。Error! No text of specified style in document.结论本文通过对东北林业大学大学生养老观念的分析,我们对于其养老观念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与认识:首先就是随着社会发展,养儿防老的观念发生了转变,但是家庭养老的观念依然根深蒂固,这也侧面为我国社区养老的发展提供了基础。通过对于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物质支持三个层面系统分析了被调查者的养老观念内容。与此同时也发现,精神陪伴成为了养老中需要面对的重点问题,针对这个问题,笔者在第四章提出了相应的看法与意见。值得注意的是,在通过大学生对于自己养老与父母养老问题进行对比后,发现大体相同,但是在细节方面依然存在一些差异。但是本文由于时间等方面的原因,仅仅对于东北林业大学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代表性并不是很强,不能完整的展现当代大学生的养老观念。同时本文也并没有系统的研究和分析影响这些观念形成的原因,仅仅对于调查数据进行了频数分析,而没有进行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研究。这些不足,也是我未来学习和研究的方向。参考文献1 汤兆云. 人口社会学M. 武汉.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2 费孝通.家庭结构变动中的老年赡养问题J.北京大学学报,1983(3):2-6. 3 穆光宗.家庭养老制度的传统与变革M.北京:华龄出版社,2002:13-25. 4 袁方.社会研究方法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5 Dennis p,Hogan. The Structure of Intergenerational Exchanges in American Families J.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1993,98(6):1428-1458.6 朱健平,殷瑞飞.SPSS在统计分析中的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103.7 杜鹏,武超.中国老年人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区块链技术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实践
- 时尚发布会方案
- 供应商协议及责任条款
- 健身俱乐部特色活动方案执行策划筹备规划案例总结考察
- 会计分录考试试题及答案
- 定积分题题库及答案
- 2025年初一音乐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市教育局遴选试题及答案
- 2025年陕西省中小学教师招聘面试真题及答案
- 锻造检验知识题库及答案
- 2014版SA8000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管理手册
- JT-T-1178.2-2019营运货车安全技术条件第2部分:牵引车辆与挂车
- 人教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全册教案
- (2024年)知识产权全套课件(完整)
- 阀门试压方案样本
- 电力线路保护工作手册样本
- 儿内科内分泌疾病诊疗规范2023版
- 十大医药代表成功经验分享
- 2022年上海市浦东新区6月线下高考二模英语试题(含答案和听力音频与听力稿)
- 人脸识别系统软件使用手册
- 竣工验收证书(样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