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课后练习及答案(2011新课改).doc_第1页
《荷塘月色》课后练习及答案(2011新课改).doc_第2页
《荷塘月色》课后练习及答案(2011新课改).doc_第3页
《荷塘月色》课后练习及答案(2011新课改).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华兴中学语文教研室荷塘月色阅读练习姓名:班级:荷塘月色课堂检测考试时间:30分钟 总分:75分一选择题(共21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粗的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 踱(du) 斑斓(bn) 倩影(qin) 点缀(zhu) B蕴藏(yn) 幽僻(b) 脉脉(m) 弥望(n) C蓊郁(wng) 袅娜(nio nu) 梵婀玲(fn) 参差(cn c ) D哼(hng) 酣眠(hn) 媛女(yun) 渺茫(mio mng)2下列每组词中加点字的字形及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颇(很;相当地)不宁静 满月(圆月) 田田(形容荷叶相连的样子) B丰致(美的姿态) 丰姿(风度、仪态,一般指美好的姿态) 宛然(仿佛) C酣(兴尽,畅快) 斑驳(这里有深浅不一的意思) 袅娜(柔美的样子) D妖(艳丽)童媛(美女)女 沾裳(古代指裙子)蓊蓊郁郁(树木茂盛的样子)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条幽僻的小路;白天也少有人走,夜晚更加寂寞。 ( 寂寞:孤单冷清 ) B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弥望:满眼) C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渺茫的歌声似的。(渺茫:声音因遥远而模糊不清) D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 (脉脉:这里形容水没有声音,好像深含感情的样子。)4下列对加点的叠音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 (表示荷塘的广度) B荷塘的上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描写树木茂盛) C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形容叶子很大) D.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描写叶子多,且远近高低错落)5下列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古乐府江南曲中有“莲叶何田田” 的句子,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化用这句诗。 B采莲赋是南朝梁代皇帝萧绎的作品,诗歌表现了古代少男少女借采莲传情的动人场面。 C西洲曲是南朝乐府诗,其中“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使用了双关的修辞方法。 D荷塘月色写于1927年,作者当时在北京大学任教,作品中的“荷塘”就在当时的北大燕园内。6下列对荷塘月色一文的分析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文章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为“文眼”,写了作者矛盾复杂的思想感受。 B文章以“我”的游踪为线索,先写力图摆脱哀愁而去观荷塘、赏月色,而后写被美景吸引,产生淡淡的喜悦,最后写回到现实,哀愁依旧难以排遣。 C文章情景交融,借描绘荷塘月色的朦胧美景,寄托了作者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哀愁。 D文章先侧重写“月色下的荷塘”,继而写“荷塘上的月色”,营造出一片素雅、朦胧、静谧的意境。7指出下面修辞手法有所不同的一句:( ) A、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B、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C、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娥玲上奏着的名曲。二、这道题主要是引导学生理解文中的比喻,能够辨认、说明,并做点具体分析。注意,本题将通感也作为比喻的一种,其实通感是一种特殊的比喻,和一般的比喻有着本质的不同,老师可结合课文说明,适当给学生做些讲解,帮助他们理解这种修辞现象。(共24分,每空1分)本体喻体完整句子相似点叶子白花清香月光月光下的叶子和花光与影树色灯光三、结合荷塘月色原文,品味分析。(共10分,每小题5分)1 文章后面引用采莲赋西洲曲里的句子,这两处引用有何作用? 答: 。2 将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与括号里的词作比较,说明它们的不同表达效果: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印)在荷叶上。 答: 。四、填空:(20分每空1分)1叶子出水很高,像_。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_些白花,有_地开着的,有_地打着朵儿的;正如_,又如_,又如_。2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_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_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_过一样;又像_着轻纱的梦。3朱自清,原名_,字佩弦,号秋实,他的长诗是_,诗集是_,第一本散文集是_。4荷塘月色一文中作者引用了西洲曲里的句子,即_,_;_,_。表示了作者_。荷塘月色阅读练习答案1 选择题(共15分,每小题3分) 1、C (A踱du B僻p 弥m D媛yun) 2、B(丰致-风致) 3、A(寂寞:与幽僻相对,寂静) 4、C(田田:形容荷叶相连的样子。) 5、D(1927年7月,朱自清在清华大学教书,文章里提到的荷塘就在清华园。) 6、B(文章以“我”的游踪为线索,对寻找宁静,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 7、C(明喻 暗喻 通感)二、这道题主要是引导学生理解文中的比喻,能够辨认、说明,并做点具体分析。注意,本题将通感也作为比喻的一种,其实通感是一种特殊的比喻,和一般的比喻有着本质的不同,老师可结合课文说明,适当给学生做些讲解,帮助他们理解这种修辞现象。将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与括号里的词作比较,说明它们的不同表达效果:(16分) 1、答:通过引用表现了“我”对“热闹”而“风流”的采莲情景的向往以及“无福消受”的惋惜之情,表现了眼前荷塘没有“流水的影子”的缺憾,和对江南的惦念。引用这些有关荷花的诗句,内容上丰富了文章的内涵,语言上增加了诗意。 2、答:“画”说明树影的错落有致、浓淡和谐是恰到好处的,仿佛是以为绘画高手在泼墨挥毫,精心描绘一般,使投在荷叶上的影子贴切自然、美丽逼真、富有情趣。而“印”字就像是人工印刷一样,死板而没有生气,更体现不出诗情画意的图景。四、填空:(20分) 1略。2略 3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