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档简介
中文摘要 张杭,南宋著名理学家,与朱熹、吕祖谦并称“东南三贤”,长期 授学于湖南,享有“一世学者宗师之盛誉。张械哲学思想走在朱子 的理学与陆王的心学之间,倡导体用兼备,兼有二者之长,独具特色。 张杖哲学具有融心入理的特征,对相关范畴的论述体现了鲜明的辩证 法思想。 张杖整个辩证法以太极阴阳的对立统一为核心,其辩证法的展开 则是“有无 ( “道器 ) 、“义利”( “王霸 ) 、“知行等方面的辩证统 一,以准中则止 为其归宿。其哲学思想由自然本体到心性本体, 再到修养体悟功夫的发展,最终实现下学与上达的协调,道德性命与 切于日用的辩证统一。 一代理学宗师张卡式的历史地位“足以名于一世 ,其哲学思想的辩 证观对宋明理学,乃至后来学术思想的发展作出了显著而独特的贡 献,是理学乃至中国学术史极为重要、不可或缺的一环。张枝辩证法 思想对后世学者的启示,如对李贽的义利观、对王阳明和王夫之的知 行观都产生了较大影响,他们或多或少地通过继承和批判张拭的思 想,完善和发展自身的理学体系。 关键词:阴阳对立;义利统一;无适无莫;辩证法;张枝 a b s t r a c t z h a n gs h i ,a f a m o u s s o n gd y n a s t yn e o - c o n f u c i a n ,b e s a i d s o u t h e a s tt h i r dy i n ”w i t hz h ux ia n dl vz u x i a n ,al o n g t e r mg r a n t e d s c h o o li nh u n a n ,a n de n j o y e dt h e i ,m a s t e rs c h o l a r s o fr e p u t a t i o n z h a n gs h i ,z h ux i sp h i l o s o p h yo fs c i e n c ea n dw a l k i n gi n t h el a n d b e t w e e nt h ek i n go fm i n d ,b o t ht h et w ol o n g ,u n i q u e z h a n gs h i ,a f i n a n c i a lc e n t e ro fp h i l o s o p h ya n dl o g i c a l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d i s c u s s e st h e r e l e v a n ta s p e c t so fd i a l e c t i c a lt h o u g h ti te m b o d i e d z h a n gs h ii st h ec o r eo ft h ed i a l e c t i c a lu n i t yo fo p p o s i t e sy i na n d y a n g ,t a ic h i ,i t s d i a l e c t i c a l u n f o l d i n go ft h e a v a i l a b i l i t y ( ”d a o ) , r i g h t e o u s n e s s ,”( h e g e m o n y ) ,”k n o w l e d g e , d u a li nt h ee x e c u t i v e ” s u c ha st h ed i a l e c t i c a lu n i t y t h ep h i l o s o p h yo ft h en a t u r a lb o d yt ot h e o n t o l o g i c a l ,t ot h ec u l t i v a t i o no f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e f f o r t , a n du l t i m a t e l yr e a c h e du n d e rt h ec o o r d i n a t i o no fl e a r n i n ga n dt h em o r a l l i f ea n dt h ed a i l yc u to nt h ed i a l e c t i c a lu n i t y g e n e r a t i o no fs c i e n c em a s t e rz h a n gs h i sh i s t o r i c a lp o s i t i o ni s ” e n o u g ht ot h en a m ei ,a n di t sp h i l o s o p h yo fd i a l e c t i c a lv i e wo ft h es o n g a n dm i n gd y n a s t i e s ,a n de v e nt h e nt h ea c a d e m i cd e v e l o p m e n to fi d e a st o m a k eas i g n i f i c a n ta n du n i q u ec o n t r i b u t i o n ,i sp h y s i c a la n de v e nt h e c h i n e s ei n t e l l e c t u a lh i s t o r yi se x t r e m e l yi m p o r t a n t z h a n gs h it h r o u g h i n h e r i t a n c ea n dc r i t i c a l t h i n k i n g ,i m p r o v ea n dd e v e l o p t h e i ro w n t h e o r e t i c a ls y s t e m k e y w o r d s :u n i t yi no p p o s i t e so f y i n y a n g ; u n i t yo fj u s t i c ea n di n t e r e s t ;u n i t yo fk n o w i n ga n dd o i n g ; t h o u g h to f ”i n v a r i a b i l i t y ”;d i a l e c t i c s ;z h a n g s h i h 湖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 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 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 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 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篪谚修 矽年月日 - l 湖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研究生在校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工作的知识产权单位属湖南师范大学。 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 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湖南师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 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 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 l 、保密口,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2 、不保密昭。 作者鲐彦中膨哺在雀震嗲材日 导师签名:俘h 钽 日期:压年,月2 口日 张拭辩证法思想研究 导论 一、问题的提出 张枝,南宋著名哲学家、理学家、教育家,与朱熹、吕祖谦并称 “东南三贤 ,长期授学于湖南,主教岳麓书院,享有“一世学者宗 师 之盛誉。张拭作为东南三贤之一,虽不及朱熹集大成者之显赫, 但享有的历史地位和现实认同与其对宋明理学乃至后来整个中国哲 学的影响是不相称的。这既有其思想本身的原因,亦与学者们对其研 究的深度和广度不无关系。一方面,张枝哲学思想走在朱子的理学与 陆王的心学之间,倡导体用兼备,得其体必得其用,故兼有二者之长, 独具特色。然而事物往往是如此,优点同时也是缺点,其独特的思想 异军突起,是为其自身思想原因。另一方面,学者们对张枝的研究多 停留在本体论和功夫论两个层面,甚少将其思想作整体考察,这亦影 响了对张杭的历史定位。这可从对其研究的文献专著可窥一斑,朱熹、 吕祖谦均有人对其评传,各版本的中国哲学史或宋明理学史均有朱 熹、吕祖谦思想的专门章节,田文军、吴根友两位教授撰写的中国 辩证法史也没对张杭作专门论述。因此,对张枝哲学作研究有一定 的必要。张枝哲学具有融心入理的特征,对丁心学的发展具有转承的 作用,且思想富有辩证法的思想。对于张枝哲学的研究不仅可以深化 前人对其研究的成果,还有助于贯通宋明理学中理与心范畴的认识, 全面系统认识把握宋明理学脉络。本研究的出发点即张拭哲学中的辩 证法思想,张械哲学中对太极、道器、知行、义利、王霸等范畴的论 述极具辩证色彩,是构成其哲学思想的主要内容。因此,对这些范畴 的辩证思想研究更有助于理解其思想内涵,有助于认识其融心入理的 内在逻辑关系。另外,方克先生曾致力于构建中国哲学辩证法思想史 硕十学位论文 一宏伟蓝图,然因岁高年迈最终仅成中国哲学辩证法思想史先秦 卷,可谓是中国哲学辩证法思想系统论证的引玉之作。还有,武汉 大学中国哲学学科点在积累一些专人、专题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出版 了中国辩证法史稿( 第一卷“远古至秦统 ) ,在2 0 0 4 年,田文 军、吴根友两位教授撰写了中国辩证法史,被视为补白之作,然 里面仍无章节对张杖辩证法思想的论述。整体看来,我们对先哲们的 辩证法思想研究还有待深化。本课题拟将以张枝哲学中辩证法思想为 切入点,争取形成一定的理论成果。最后,以张杭为代表的湖湘学派 “在当时为最盛”,对张拭哲学作研究可以深化对湖湘文化的理解和 宣传传播湖湘文化。上述几点是本研究的选题的主要出发点。 二、研究现状 本课题拟对张杖哲学的辩证法思想作比较系统的研究,以达到对 张械哲学比较深刻的理解,并为提升张杭的社会认知和明确其历史定 位作出努力。文献检索表明,国内外对张械的研究涵盖了各个领域和 各门学科,尤以对其哲学、理学的研究为侧重。对张械的研究还涉及 时代背景、学术渊源、著作考述、生平及家族考述、地域文化、思想 比较,以及社会文化思潮等各个方面。现将相关研究动态作一简要概 述。 对张杭的研究兴起于8 0 年代初,在1 9 8 1 年1 0 月召开的国际宋 明理学研讨会上,有2 0 篇专论张杭哲学思想的文章,诸多学者从各 个侧面对张枝的生平学术活动、哲学思想、政治思想、教育思想、诗 文化、张杭与朱熹的关系、张械的历史地位和作用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和 研究。主要的成果有相关的学术论文和专著中的相关章节。这些成果对 完成本课题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与本研究联系极其密切的有: 蔡方鹿试论张杭的哲学思想,社会科学研究1 9 8 3 年第6 期。从“理和“心”两个范畴入手,对张杭哲学本体论和认识论作 张械辩证法思想研究 了具体分析,并在最后指出张拭的理学体系受周易影响,具有辩 证法的思想。但对辩证法思想并未做深入挖掘,仅简单列举几处辩证 法思想的表现,并未深入探讨其思想的辩证法体系和挖掘其辩证法思 想的内在联系 刘蕴梅论张拭哲学的特点,四川大学学报1 9 8 6 年第4 期。 从“太极 、“格物致知 两个角度分析了张杭哲学的本体论和认识论, 这与蔡方鹿试论张杭的哲学思想一文有异曲同工之妙。本文还论 述了张拭哲学中的知行关系、利义关系等问题; 蔡方鹿张杖与宋代理学,船山学报1 9 8 8 年第2 期。从张 械对湖湘学派的影响、张拭与朱熹的辩难、张杭对理学范畴和理论的 影响三个方面分析了张械对于哲学和理学发展做出的贡献。为张栈思 想的历史地位提供参考依据。 陈谷嘉论张拭本体论的逻辑结构体系一兼论湖湘学派理学思想 的特色,孔子研究1 9 8 8 年第4 期。对太极、性、理、心等本体 论范畴做了具体分析,并阐明了这几个范畴的内在逻辑关系。是理解 张枝太极本体论思想难得的成果。陈谷嘉先生又于1 9 9 0 年撰文论 张枝以“性 本体的道德说在求索杂志第3 期,对张枝的本体 论学说进行了补充,指出其本体论的道德归属性。 向世陵张杭沦天人合一的主体实现,孔子研究1 9 9 0 年第4 期。以张杭哲学的本体论为基础,重点阐述了张拭的修养工夫路径, 以致天人合一的最终目的。是理解张杭认识论的可贵参考资料。 其次,在相关的专著中论述张枝的章节有:侯外庐主编的宋明 理学史上卷中卢钟锋撰写的张杭的理学思想章;杨慎新等著 岳麓书院史略、杨金鑫著朱熹与岳麓书院;张立文主编的道、 气理三书中均有论述张械的章节;贾顺先等主编四川思想 家、朱汉民著湖湘学派与岳麓书院等书都有章节对张杭的论述。 硕+ 学位论文 这些专著中关于张械的论述具有一个显著的特征,那就是他们都把对 张械的研究融入到相应的体系、范畴或者主线当中,从不同的历史角 度、不同的历史侧面、不同的研究视角去考察探究张械哲学,以得到 较为全面、深刻的认识。 进入9 0 年代,对张拭的研究有了新的发展,陈谷嘉著张拭与 湖湘学派研究和蔡方鹿著一代学者宗师一张械及其哲学,两部 专著的出现把张械研究推向更高层次。于1 9 9 1 年1 1 月5 日至8 日在 张韦式故里四川绵竹县还召开了首届张枝学术讨论会,全国各地及海外 学者与会,提交了3 0 多篇关于张杭的专论,将张枝研究推上了一个 新的台阶。天府新论于1 9 9 2 年第2 期以“首届张杭学术讨论会 的成果出版了“首届张拭学术讨论会论文专辑 。至此对张械的研究 全面展开,其研究主要涵盖了:哲学理学、史学、文学、教育、政治、 宗教、生平史迹、著作等各个方面,而仍然以哲学、理学为主。 在新世纪的近1 0 年里,张拭研究不断展开和深化,取得了比较 丰硕的成果。尤其,由杨世文,王荣贵校点,长春出版社出版的张 枝全集的出版为标志,将张械的生平可考的著述作了系统的整理, 是研究张拭的思想最基本的史料。此外,关于张杭的各类论文不断发 表,如:张械的书院道德教育何英旋,湖湘论坛,2 0 0 8 年第6 期; 张械仁学的发展曾小明,湖湘论坛,2 0 0 8 年第1 期;张枝的德 治思想何英旋,船山学刊,2 0 0 8 年第2 期;张杭的理学化史论 马旭辉,河北北方学报,2 0 0 7 年第3 期;张杖经学探析蔡方鹿, 2 0 0 7 年第5 期;张杭易学之特色蔡方鹿,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 0 0 7 年第6 期;张枝佛教观探微李承贵,四川大学学报,2 0 0 7 年第3 期;张枝早期工夫论考王丽梅,社会科学家,2 0 0 6 年第2 期;张 杭哲学思想研究王丽梅硕士毕业论文,2 0 0 1 年;张枝、魏了翁的 蔡方鹿,张械研究简述哲学动态,1 9 9 2 ,3 张杭辩证法思想研究 实学思想及对湘蜀文化的沟通蔡方鹿,湖南大学学报,2 0 0 5 年第1 期;张枝之学与 肖永明,船山学刊。这些论述各自从不同 的角度对张械做了研究,对本课题的展开具有很好的参照用途,对这 些成果的考察及在此基础提炼出自己更为系统的观点,是本课题努力 的途径之一。 综观之,前人对张拭的研究在生平、著述的考述,主要哲学思想、 哲学思想的相关范畴等方面已有一定成果。但大多数是从各自不同的 角度做出专门的论述,对张拭哲学思想作系统深入考察的文献不多。 其中,蔡方鹿著一代学者宗师一张杖及其哲学是对张枝最系统的 研究,从生平、著述、思想、相关经世活动等方面做了系统研究,里 面也略为涉及了张杖思想的辩证法问题,然只是一笔带过。还有,王 丽梅的硕士毕业论文张拭哲学思想研究,也从其哲学思想的本体 论、工夫论、书院教学等方面进行了研究,论文中蕴含的张械辩证法 思想隐而不露,是本研究很值得借鉴的。整体来说,至今对张杭哲学 思想的辩证法思想因素的研究尚不够深入。鉴此,本文拟以张枝全 集为依据,在充分研读张枝原典的基础上,综合前人研究的成果, 以张杭思想的辩证法为视角展开研究,深化对其哲学思想的理解。 三、研究思路 本文具体从张杭的生平为起点,了解张拭生甲的主要社会经历, 大致掌握张杖的人生历程。在明确张枝的师承关系的基础上,考察其 学术渊源,并对张械所处的社会环境和历史条件做一定考察。本体论 是每位哲人构架其哲学体系的出发点,是其哲学理论的基础,从本体 论方面简略阐述张杭辩证法思想的理论前提。 张杭辩证法思想的主要内容,是本文的研究重点。主要从以下五 个方面分析张枝哲学中所蕴含的辩证法思想,即阴阳相交、道器不离, 义利统一,王霸互用,知行互发、重在躬行,居敬穷理、循序渐进, 硕士学位论文 无适无莫、以为惟中则止为其归宿。 最后,对张械辩证法作整体归纳。整理出张枝辩证法“惟中则止 的总特征,张枝辨证法由自然本体,到心性本体,然后修养体悟功夫 的发展,最终实现下学与上达的协调,道德性命与切于日用统一的内 在逻辑。并分析其辩证法思想中的精华和不足;评价张杭辩证法思想 的历史意义,明确张枝思想的历史定位。 张拭辩证法思想研究 第一章张械辩证法思想形成的历史条件和理论基础 张杭是南宋诸儒中唯一被朱熹赞许为“醇儒”和引为“同道之 人的。张杖思想以伦理为本位,由天道而及人道,人伦道德是其思想 的出发点,经世致用是其思想的根本追求,而张枝哲学成为他论证人 伦关系的工具和经世致用的理论基础。无论是在阐述天人之道,还是 论证人伦关系,或是推崇经世致用,这些思想中都包含了丰富的辩证 法思想。一个人的思想和他的人生经历存在着密切的联系,那么张拭 的生平活动,师承关系,社会环境就成为考查他思想的一个依据。同 时,这些思想又是辨析、提炼他辩证法思想的原材料。 第一节张械生平和师承 张杭( 113 3 “8 0 年) ,字敬夫,一字乐斋,号南轩,学者称“南 轩先生”,宋汉州绵竹( 今四川绵竹) 人。张枝出生官宦之家,父亲张浚 是南宋著名的政治家、抗金将领,亦是程颐的二传弟子,精于易学, 并受理学影响。张杖从小接受家父教诲,浸润于理学熏陶,张左司 传中载:“浚爱之,自幼常令在旁,教以忠孝仁义之实 ,为日后张 械研治理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张杭天资聪颖,生性好学,在其2 3 岁( 1 15 6 年) 作悫斋铭, 指出“天下之理,惟实为贵,实不在外,当惠于己。不震不摇,物敦 加之,以此操之,谁日不宜 ,提出了“实为贵”的经世思想,阐明 了“实不在外,当惠于己 的察识涵养功夫,理学思想初现端倪。2 6 岁( 1 1 5 9 年) ,在广泛收集颜回言行的基础上,自行编写希颜录, 以圣贤自期,寓志历行。 绍兴三十年( 1 1 6 1 年) ,张枝奉父命往衡山从胡宏问河南程氏 学,拜师于文定公书堂。“宏一见,知其大器,即以所闻孔门论仁亲 硕十学位论文 切之旨告之。公退而思,若有得也,以书质焉而先生报之日:圣门 有人,吾道幸甚! 张枝从师胡宏问学的时间不长,但在“先贤之 言,去取大是难事 、“亦须玩味,于未精当中求精当”等殷切话语 的勉励下,南轩奋勉有加,刻苦研习,学有所成,被黄宗羲誉为:“五 峰之门,得南轩而有耀 。 绍兴三十二年( 11 6 2 年) ,宋孝宗即位,“孝宗异其言,於是遂定 君臣之契 。特诏张枝入朝进见,共议国政。当时朱熹亦被召见, 朱、张二人共同为宋孝宗荐言献策,这是张杖与朱熹的首次见面。 隆兴二年( 11 6 4 年) ,张浚饮恨辞世,张枝遵嘱护丧回衡山,朱熹 登舟助哭,从豫章送至丰城,与张拭相聚三日。这是两位理学家的第 二次会面,为日后长沙之会作了铺垫。 乾道元年( 1 l6 5 年) ,刘洪修复岳麓书院,请张械主教。张杖主教 岳麓书院期间,四方学士纷纷求学于此,当时学子“以不得卒业湖湘 为恨 ,岳麓书院远近闻名,湖湘学派名扬天下。正是由于湖湘学的 传播与影响,加之朱熹本人在学术上一些问题的不甚理解,朱子决定 赴潭洲与张杭论学j 乾道三年( 11 6 7 年) ,朱熹不远万里从福建崇安启程来到长沙,与 张枝“会友讲论,这是两人的第三次会面,也是最具学术意义和历 史意义的一次会面。张、朱两人就中庸之己发、未发等问题进行 了激烈的争论,“是时范念德侍行,尝言二先生论中庸之义,三 日夜而不能合”。虽然张、朱二人同宗二程,但朱子师事李侗,南轩 问学五峰,导致二人学术思想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朱子认为涵养于 未发,南轩认为涵养于己发,二人辩诘,难于趋同。 朱文公文集卷八十九 南轩学案附录,( ( 宋元学案卷5 0 ,第1 6 3 6 页 “其”言指的是,“陛下上念宗社之仇耻,下阂中原之涂炭,惕然於中,而思有以振之。 臣谓此心之发,即天理之所存也。颇益加省察,而稽古亲贤以自辅,无使其或少息,则 今日之功可以必成,而因循之弊可革矣” 张栈辩证法思想研究 乾道六年( 11 7 0 年) ,张械再次被诏人朝,任吏部侍郎兼权起居郎。 由于他不畏权势,忠言进谏,力主抗金,在朝不到一年,就被排挤出 朝,“退而家居累年。正是在“家居累年”这段时间,张械潜一t l , 修 学,完成了其思想成熟标志的论语解和孟子说。 此后,张杭知静江府,问民疾苦,进宝文阁,除秘阁修撰,深怀 对国家和民族的忧患,加之呕一t l , 治学,于淳熙七年( 1 1 8 0 年) ,卒于江 陵府舍,一代鸿儒阖然长逝,享年4 7 。张杖著述宏丰,然大部分轶 失,现存有南轩集( 四十四卷) ,朱熹编定,论语解( 十卷) ,孟 子说( 七卷) ,另有南轩易说( 三卷本和五卷本) 、诸葛武侯传 ( 一卷) 、希颜录( 上下篇) 、纪世年谱( 二卷) 。 从师承关系和学术内容看。张械的第一老师当属其父亲张浚,张 浚邃于易学,博览群书,著有春秋解、论语解、中庸解、紫 岩易传、奏议、中兴备览、张魏公集等。张浚的易学别具特 色,他吸收义理派的思想,在二程“经所以载道 思想基础上提出“圣 人作易,将以载道”的思想,然而张浚又以象数作为易学之本, 把易学之理建立在象数卦爻的基础上。张杖深受家父影响,同样将 易视为载道之书,说“易之为书,所以载三材之道,此所以 为广大悉备也。”,认为易道分三:天道、地道、人道,立天之道 日阴与阳,立地之道日柔与刚,立人知道日仁与义,易之道涵盖 了自然天地和人类社会,是一切事物的准则。 胡宏作为张械长师,其思想对张杖产生了重要影响。胡宏理学的 最大特色便是建构了与“理本论和心本论之外的第三条路线性本 论”,认为虬i 生,天下之大本也 ,将性作为宇宙的本源和万物存在的 根据。同时胡宏认为,性动为心,故心性关系具性为未发,心为已发, 心以彰显性,尽心方能成性,据此提出了先察识、后涵养的功夫论。 硕十学位论文 张枝秉承胡宏的思想,将其本体论发展为太极统筹理、心、性等范畴 的严密体系,在工夫论上同样认为应该“先察良心之苗裔,再操存涵 养”。胡宏“天理人欲,同体异用,同行异情”的义利观同样被张械 吸收和发展。张杖认为“无所为者天之理,义之公,有所为者人之欲, 利之私也 ,“无为是性之本然,是为“义”,而只要人们的思想一 涉于“有为 就是“利 。张杭关于义利的辨析正是其辩证法思想的 主要体现之一。另外,胡宏作为湖湘学派的宗师,湖湘学派经世致用 的思想在张枝身上发挥的淋漓尽致。张杖经世理论和经世活动深刻地 体现了儒学内圣和外王的统一,是理学以体达用,由用见体,体用结 合的精神的具体展现。 向胡宏“问河南程氏学”的张拭,其学术传承谱系大致为:二程 一谢佐良一胡安国一胡宏一张枝。张杭进一步继承和发挥了二程的 理学思想,但加入了不少的心学成分,表现出内在矛盾的特色,故全 祖望有“南轩似明道,晦翁似伊川 之语。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发 面:首先,张枝上接二程,以“理”为最高范畴。他说:“有是理则 有是事,有是物”,“事事物物皆有所以然,其所以然者,天之理也” 但同时又肯定“心”的主宰作用,“心也者,贯万事万理而为万物主 宰也 ,这就使他在本体论上异于二程而与陆学相通。张枝融心理 于一体的思想是对二程思想的继承和发挥,充满辩证的色彩。其次, 张拭在认识与修养功夫上,发挥了二程“先知后行”的观点,认为“知 之而行则譬如皎日当空,未知而行者如暗中摸索”,强调知对性的 指导作用。但张杭知行观的落脚点在“重在躬行 。张枝强调“互发 、 “兼致 ,他说:“知之进则行愈有所施,行之力则知愈有所进盖 中国学术通史( 宋元明卷) ,第3 3 8 页 宋元学案卷五十 张拭;张拭全集,孟子说卷四 张拭;张拭全集,孟子说卷六 张拭;张拭全集,南轩集静斋记 张杖;张拭全集,南轩集与朱元晦 张拭辩证法思想研究 致知力行此两者功夫互发也。 张枝秉承二程居敬穷理的功夫,特别 强调“省察 和“力行 在修养中的作用,认为居敬主一是修养的总 原则,批评后世学者违背二程居敬穷理的本旨,只是“汲汲求所谓知, 而于躬行则忽焉。” 第二节历史条件 张枝作为理学集大成阶段的“一世宗师”,与朱熹、吕祖谦齐称 “东南三贤”,鼎足而立,陈亮云:“乾道间,东莱吕伯恭、新安朱元 晦及荆州( 张械) 鼎立,为一世学者宗师”。张械思想是宋明理学 中的一部分,张杭思想伴随着宋明理学的发展不断完善,张拭辩证法 思想的形成也是当时社会存在的产物。 两宋时期社会经济比唐代有所发展。足以标志封建社会后期生产 力水平和技术水平的一些农业、手工业工具出现了,耕地面积亦迅速 扩大。据文献通考记载,宋太祖开宝九年( 9 7 6 年) ,垦田数是 二百九十五万三千三百多顷,到宋真宗天禧五年( 1 0 2 1 年) 增至五 百二十四万七干五百多顷,四十五年间,耕地面积增加近两倍。从宋 代的墓葬中发现,当时已有成套的铁制农具犁、耙、锄、镰、镂等。 与农业生产发展相适应,手工业也有很大的进步,以标志生产力发展 水平的矿冶业来说,北宋仁宗时,铁的产量达到七百二十四万斤,且 多数采用煤为冶炼燃料和皮囊鼓风器。同时,造船业发达,内河航行 “万石船,外海航行的“客舟 和“神州 具备了“上平如衡,下 侧如刃 水平。这些一方面说明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另一方面也说 明人们在改造自然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提升,人们在认识和掌握 自然的长河中大大前进了一步。这为理学家进行哲学的概括提供了客 观基础。 随着生产的不断发展,自然科学也发展起来,不仅有世界三大发 张拭;张拭全集,论语解自序 硕十学位论文 明的完成,而且天文、历法、数学、物理、化学、医药学及火药技术, 都居世界领先地位。如北宋贾宪在黄第九章,算法细草中提出开 任意高次幂的“增乘开方法”和二项式定理系数表,英国人霍纳1 8 1 9 年才得出“增乘开方法”,十七世纪才出现类似二项式定理系数的“巴 斯家三角 ;南宋秦九韶在数学九章章提出了高次方程的数值解 法,十六世纪意大利菲律尔洛才提出三次方程的解法;北宋曾公亮编 武经总要中关于“指南鱼 制作方法,是世界上利用磁场进行人 工磁化的最早记录;沈括编写梦溪笔谈,总结自然科学的成就, 被英国李约瑟教授称为“中国科学史上的座标”;北宋还曾进行五次 大规模的行星位置观测,由黄裳制成有1 4 4 0 颗星的星图。自然科学 的发展为宋明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客观基础,尤其是人们对于天体运行 规律、宇宙构造、物质结构等问题的认识,不仅促使宋明唯物主义的 发展,出现了别具特点的理学哲学形态,而且将朴素唯物主义和辩证 法思想紧密结合在一起,使辩证法思想不断发展完善,进入到一个新 的阶段。 张立文说:“如果说宋明为中国古代辩证法思想发展的第三阶段, 则先秦和汉唐为一、二阶段”。在先秦哲学中,朴素辩证法思想是以 天然纯朴的形式出现的,即自发的辩证法。先贤们大多是从日常生活 经验猜测到了对立统一的思想,把自然现象无限多样性看作是矛盾统 一的,事物变化是矛盾对立的结果,不过他们还只是从某种特殊的事 物中或特殊现象中去理解这个对立统一的。进入汉唐中后期,董仲舒 “天不变,道亦不变 的形而上学思想,由于封建统治者运用政治、 法权的力量大加提倡,被作为官方哲学而笼罩整个思想界。本来是辨 证思维“合 的思想,成了天人感应神学目的论的婢女,辩证法思想 受到了形而上学的严重桎梏。在道、佛哲学中辩证法思想有所发展, 如佛学在揭示客观对象的矛盾中透露了一些辩证因素,道教哲学在炼 张拭辩证法思想研究 丹术中对物质结构变化的猜测。在宋明阶段,哲学思想随着人们对自 然世界的认知与把握不断发展,辩证法思想犹如破土而出的嫩芽,展 现蓬勃生机,并逐渐由自发走向自觉。这时的哲学家注重于宇宙的生 成及自然界事物联系的探讨,阐明事物对立统一的普遍性和从量变 ( 渐化) 到质变( 顿变) 的转化以及“动”与“静”的关系,由对“一”、 “两 的认识发展为对“一分为二”与“合二为一关系的探索,辩 证法思想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但是宋明哲学中的辩证思想也存在一 个重大缺陷,就是对辩证的否定观未予重视和深入研究,这在理学家 那里是一个带有共性的现象,也是他们不可避免的局限性。 以上所述,从生产水平,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到自然科学,为 理学的发展完善奠定了基础,为辩证法思想高度的提升创造了条件。 显然,张械的思想和辩证法思维都受到整个社会条件和学术背景的影 响,体现相应的时代特征。这些社会条件和学术背景成为张杖辩证法 思想形成的历史条件。 第三节理论基础 本体论是每位哲人构架其哲学体系的出发点,也是其哲学理论的 基础所在。本体论主要论述天道( 天) 及其如何下达人道( 人) 的问题, 亦即道德实践之所以产生可能的客观根据。张枝哲学思想也正是顺着 这思路展丌的,其哲学思想由自然本体剑心性本体,再到修养体悟 功夫的发展,最终实现下学与上达的协调,道德性命与切于日用的辩 证统一。因此,张杭辩证法思想不仅在其本体论中得到体现,也正是 在本体论的基础得以展开的。而自然本体是张枝哲学思想的理论基础 和辩证法的理论前提。 张拭通过太极、理、性、心等范畴构建起一个极为缜密的太极本 体论。首先,张枝强调世界统一于“太极 ,太极是万物产生并发生变 硕十学位论文 化的根源。他说:“太极混沦,生化之根,阖阕二气,枢机群动 ; “易也者,生生之妙也,太极者,所以生生者也 “太极”混沦, 虽难以言状,但却是宇宙的“生化之根”,世界虽有生生之妙,然“生 生者”乃太极。张枝以太极为本体,强调太极“生生之妙”的变化功 能,展现了一定的辩证思维和唯物论倾向,是其哲学的理论基石。 同时,张枝在太极的统筹下,整合理、心、性等范畴,构建起一 个具有逻辑层次的本体论体系,贯彻其由天道及人道的伦理思想。 张拭是名副其实的理学家,同样也把“理 作为宇宙的本原,“理 具有与“太极 范畴相同的意义。他说:“所谓天者,理而己。”首先, 张枝认为“理 即规律,张杖称之为“所以然 ,他说:“事事物物皆 有所以然,其所以然者,天之理也。 “理”不仅是天地之理,而 且也是人伦之理,“礼者,理也 ,理是一种伦理道德原则。其次,理 “流行无间,贯乎古今,通乎万物 ,就是说,“理 无处不有,无 时不在,是具有绝对性的一种必然力量。显然,张拭论理亦具有本体 意义。 张杭还把“性 作为宇宙的本体。他说:“有太极则有物,性外 无物“性”不仅指人类而言,而且包括了宇宙万物在内,人和物 的本质都是吒陛。张拭解释说:“原人之生,天命之性纯粹至善而无 恶之可萌者也。 可见,“性 的本质属性是善,而“善”又具有绝 对的必然性,是世界的共同本质,性 在此也就具有了必然性和绝对 性的意义,亦即宇宙本体的意义。 张枝又把“心 上升到宇宙本体的层面。张拭说:“心也者,贯 渖 叔记敬上立上上 斋口天子季子子扩答告胡告告 答 集集说说说轩轩子集子子南南孟文孟孟氍 趴凯趴凯凯趴 集集集集集集 全全全全全全拭拭械械杖杖 张张张张张张 畿 械械拭拭械拭张张张张张张 张械辩证法思想研究 万事统万理而为万物之主宰者也。”既然理由心统,心主宰理,因此 “心 无疑便是最高的范畴了,是世界的本体了。在这里,心的功能 是“主性情 、“贯万事 、“统万理”,“心 无疑成为连接主客体的工 具,成为天人关系的连结点。 在这个逻辑体系中,“太极堤:最一般和最具普遍意义的本质, “性 概括“善 的共同本质,世界统于太极便是统一于“善 , “理 又是一个层次,它在共同本质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事物的内在 规律和本质,“心主性情,贯通万事万理,沟通天人,将整个体系 圆融一体。在太极、理、心、性的理论基础上,本体思想得以向各个 层面展开和延升,成为张杭思想体系的理论基础,是张械辩证法思想 的依据所在。 张枝:张拭全集,南轩集敬斋记 硕十学位论文 第二章张拭辩证法思想的主要内容 张杭辩证法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习惯上,人们只把马克思主 义的辩证法和黑格尔的唯心辩证法叫做辩证法,而把古代的辩证法叫 做朴素辩证法。那意味着古代的辩证法还不系统,不完善,是未雕之 大朴,正如马克思所说的,“最后的形式总是把过去的形式看成是向 着自己发展的各个阶段 ,是一种以自我为主,缺乏批判精神的独断。 然而,“历史大发展总是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上的 ,譬诸积薪,后来居 上,我们今天所达到的辩证法的认识正是建立在前人的基础之上的, 那么张枝辩证法思想无疑也是构成“积薪”的一部分。但是我们知道, 张械没有专门论述辩证法规律和范畴的著作,也没有写出过能与孙 子兵法抗衡的充满对立统一的巨著,其学说多被看作伦理道德思想 和社会政治理论。所以,我们的难点就在于如何去沙里淘金,去粗取 精,去伪存真,从张枝的相关著述、道德说教、曰用生活中去发掘提 炼张杖的辩证法思想,并整理出其辩证法的思想脉络来。 第一节阴阳相交,道器不离 以太极统筹理、心、性等范畴的本体论,太极具有最高的主宰地 位。在张械看来,世界统一于太极,太极是宇宙的本根和万物存在的 根据。i 一时,太极具有化生之根,是万物化生的根源,太极的动静产 生阴阳二气,阴n - 气一阖一辟、往来无穷的变化又产生有形的人和 万物,人与物皆本于此,皆以太极为最后的根源。再者,“太极者, 所以生生者也 ,太极还是宇宙万物变化的根源。以此为基础,是张 械对太极的“有”“无”属性,以及由此衍生的道器关系作了比较深 刻的论述。显然,在张枝的本体论中充满了辩证法思想,尤其是在吸 取周易阴阳变易思想的基础上,通过对自然界和社会生活的考察, 使得其辩证法思想显得尤为丰富。 张拭辩证法思想研究 一、无极太极,生化之根 周敦颐的太极说对张杭影响极深,南轩曾言:“某尝考先生之言, 渊源精粹,实自得于心。而其妙乃在太极一图,穷二极之所根,极万 化之所行,而明主静之为本,以见圣人之所以立人极,而君子之所当 修者。又云:“惟先生崛起于千载之后,独得微旨于残编断简之中, 推本太极,以及乎阴阳五行之流布,人物之所以生化。于是知人之为 至灵,而性之为至善。万理有其宗,万物循其则。”显然,张杭对周 敦颐“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阴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 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二气交感,化生 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的思想是认同的,认为太极是生化之根, 是宇宙天地万事万物的总根源,是世界存在的根据,并进一步做作了 详细的阐述。 对于无极,张枝认为“此语只作一句玩味,无极而太极存焉, 太极本无极也 ,“无极 与“太极 两者是同一的,不是太极生无 极,也不是无极生太极。所以,张枝说“二气五行 本于“阴阳”, “阴阳 本于“太极”,但“太极本无极 ,而非“太极本于无极”。 可见,张枝将“太极 与“无极 紧密联系,更多的是将“无极 来 修饰“太极”,从根本上坚持彻底的太极一元论,这是对周敦颐“太 极本丁无极 思想的发挥。 张枝强调世界统一于“太极 ,着重突出太极的“生化 能力。 首先,张枝认为“太极”是宇宙的“生化之根”。他说:“太极 动而二气形,二气形而万物化生,人与物俱本乎此者矣,惟人则能知 之矣。 因此,太极不仅是世界的本质,而且它还是世界切运动的 担当者,太极通过“动静 产生“二气”,“二气聚散以成万物。他 张枝:张南轩先生文集镰溪周先生祠堂记韶州卷四,中华书局,第7 3 页 张杖:张南轩先生文集南康军新立镰溪祠记卷四,中华书局,第7 4 页。 张械:张南轩先生文集存斋记卷四,中华书局,第8 0 页 硕十学位论文 又说:“太极混沦,生化之根,阖辟二气,枢纽群动,惟物由乎其间 而莫之知 ,通过“二气”的“阖辟”,万物之所得其生、万物之所 具其理。这讲的是太极“生化之根”的“生化 机能。太极还是变化 的主体,张杭说到:“极乃枢极之义,圣人于易时特名日太极二字, 盖示人以根抵太极者所以生生者也,日易有太极而体用一源可见 矣 张杭沿袭周敦颐太极图说的思想,认为“太极即体即用, 即本即末,强调太极的变化主体地位,再次肯定“太极”乃“生化之 根 。 其次,太极的“生化之根”的“根”,指的是万物所赖以产生和 变化的根源。世界虽有生生之妙,然“生生者”乃太极,“易也者, 生生之妙也,太极者,所以生生者也”。易是万物产生、运动、变 化过程中奇妙的变易现象和功能,而太极则是万物产生的原因或根 源,天地万物统一于太极。所以他说:“盖何莫而不由于太极,何莫 而不具于太极,是其本之一也。然有太极,则有二气五行,纲组交感, 其变不齐,故其发见于人物者,其气禀各异而有万之不同也。虽有万 之不同,而其本之一者,亦未尝不各具于其气禀之内。 一切均出自 于太极,正是由于太极的存在才有二气五行的运行,才有阴阳交感的 作用。这讲的是太极是“生化”机能的依据所在。为了说明这点,他 再次说到:“夫自太极既判两仪肇焉,故阖户之坤,所以包括万物而 得阴也,阏户以乾,所以敷生万物而得阳也。即乾坤之一阖一辟,所 以谓之变,即乾坤之往来不穷,所以谓之通。 总之,“天地亦形而下者,一本于太极 ,太极是万物产生并发生 变化的根源,不仅构成了世界发展变化及其过程,产生了世界千差万 张械:张拭全集,张南轩先生文集扩斋集卷四,中华书局,第7 8 页 张拭:张拭全集,南轩文集汾卷十九 张拭:张拭全集,张南轩先生文集答吴晦叔卷十九 张拭:张械全集,孟子说卷六 张杖:张械全集,南轩易说卷一 张杖辩证法思想研究 别的状态,而且是这些运动变化之所以可能的原因。因此,从体用关 系或是本末关系来说,太极都是生化世界万物之根。张枝在论述太极 生化万物的过程中,有对周敦颐太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更为重要的 是表现出一定的唯物主义精神,展现其思想的辩证特征。 二、阴阳相交,物之始生 生生之太极,生化万物之根。然太极本身无形无相,生化万物的 过程也难以琢磨,因此太极生生之功能更多的是在本和体的层面。具 体展现太极的生化之根是通过阴阳这一媒介实现的。实现过程表现 为:太极生二气,二气交感万物化生,物物完具一个太极。因此,张 拭说: 一 “然变者不能自以变,有神以变之;化者不能以自化,有神以化 之。故知变化之道者,疑若窥测之妙也。然能知神所为而已,至于阴 阳不测者,此又非知变化之道者所能知也。 这里的神即为生化之根的太极,“有神以变之”、“有神以化之 即为太极是变化存在的根源。但是太极如何使之变化,则要凭借阴阳。 正是如此,张杭认为天地万物的产生是由于阴i j e t - - 气的相交,他说: “夫天地之气始交,而阴阳之气甄陶孕育,句而未萌,甲而未拆,此 屯所以为物之始生也。 张拭把阴阳二气相交,孕育未萌的状态,看 成是白无而有的起点,是天地万物始生的原因。张杖说“屯所以为物 之始生也 ,但只说到“物常在屯离中 ,但在他论述中并没明确说明 屯何以生物的,更多的是象数学上的解释。 张拭认为,天地万物的变化也是由于阴阳之间的相互作用。他说: “天地变化谓阴阳之消息、盈虚、往来、进退者是也。”在这里张拭 肯定了对立是变化的根源,天地的变化是由阴阳的消与息、盈与虚、 张拭:张拭全集,南轩易说卷一,第5 页。 张拭:张械全集,南轩易说卷三 张械:张拭全集,南轩易说卷一 硕十学位论文 往与来、进与退等一对对对立范畴决定的。张枝进一步论证对立带来 变化,用阴阳对立的观点去解释生活中的自然现象,他说:“阳气升 而阻于阴,此雷所以动而震发其万物也。阴气达而碍于阳,此风所以 散而吹嘘万物也。 认为雷和风的形成是阴阳对立面运动的结果。 张械不仅看到了阴阳之间的对立,认为事物的产生是对立双方运 动的结果,同时还看到了对立的双方也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他说:“寒 极则生暑,阴极则生阳。”又说:“损而不已必益,为盛之始;益而 不已必决,为衰之始。”认为寒暑、阴阳、损益、盛衰这些对立的事 物发展到一定阶段,必定会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为此,他提出“凡 物极则反”的法则来概括事物变化的规律。并再次通过对自然现象 的观测来解释这一规律,他说:“日中则反,月满则亏 ;又用世间 生活现象来解释,他说:“困于富贵然后可徙于节俭,故困于上者必 反下。同时张械认为,对立的两极不仅可以互相转化,而且互为 转化的原因。阴极是生阳的原因,寒极是生暑的原因,反之亦然,事 物都具有向对立面转变的可能,从而任何事物都具有了两面性,这个 认识无疑是深刻的。 张杭还看到了对立相互依存的一面。张拭认为对立双方同时又是 互相依存和合一的,由此才产生了化生万物的功用。他说:“天地氤 氲,万物化醇,此二气所以致也。”把万物化生看成是阴i s h - 气共 同作用的结果,强调了对立双方的统一性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三四四三四三二 卷卷卷卷卷卷卷 癸 说说说说说说说易易易易易易易轩轩轩轩轩轩轩南南南南南南南 阮阢凯阢阢阢凯集集集集集集集全全全全全全全拭拭枝拭拭拭杖张张张张张张张 拭拭拭拭杖拭拭张张张张张张张 张拭辩证法思想研究 三、有无相济,道器不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土地公共管理与政策研究-洞察阐释
- 离子交换处理工艺的动态调控与性能优化研究-洞察阐释
- 氢能技术创新驱动经济价值提升研究-洞察阐释
- 教育技术进步对办公效率的推动
- 【正版授权】 IEC 60115-2-10:2023 EN-FR Fixed resistors for use in electronic equipment - Part 2-10: Blank detail specification: Low-power film resistors with leads for through-hole assem
- GB/T 45750-2025物流仓储设备自动导引车安全规范
- 【中小学科学教育中形成描述类调查类实践活动案例设计2900字】
- 2025至2030中国电锌板行业深度研究及发展前景投资评估分析
- 2025至2030中国特种建材行业发展分析及竞争策略与趋势预测报告
- 医疗知识更新中的学习动力策略
- 出口空运知识培训课件
- 视频监控系统维护保养方案
- 《DNS域名解析原理》课件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课件
- 卫生院用电安全知识培训
- 七八年级的英语单词
- 舞台使用合同范例
- 2024年面向社会公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报名信息表
- 《地区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应用功能规范》
- 2024中国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指南
- 11294营销管理-国家开放大学2023年1月至7月期末考试真题及答案(共2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