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史专业论文)休谟怀疑主义思想简论.pdf_第1页
(世界史专业论文)休谟怀疑主义思想简论.pdf_第2页
(世界史专业论文)休谟怀疑主义思想简论.pdf_第3页
(世界史专业论文)休谟怀疑主义思想简论.pdf_第4页
(世界史专业论文)休谟怀疑主义思想简论.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摘要 休谟(david hume ,17111776)是十八世纪英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是 西方哲学史上著名的怀疑论者,他的思想广涉哲学、伦理、宗教、政治及历史等 领域,其间贯穿了怀疑主义思想。 通常,人们谈到休谟的怀疑主义思想,往往把它推向哲学。但是,综观休谟 的思想,我们发现,除了哲学,休谟的伦理学、宗教、政治学以及历史学等也存 在着休谟特有的怀疑精神。在休谟的哲学中,观念论以及因果关系是休谟怀疑主 义思想的论证基础;在伦理学中,休谟认为道德是属于意志行为,与理性无关, 理性其实在生活中没有多大作用;对于宗教,休谟认为上帝的存在也不是用理性 能够证明的,他认为自然神论者和理性基督徒用理性来支持宗教都是错误的;在 政治论著中,休谟也得出了怀疑主义的论断,他认为政治现象也不可能得出数学 那样的定理法则;而对于最初为休谟带来荣誉的历史,休谟也没有什么任何超常 的兴趣,他认为人们不能随心所欲的改变历史,因为“习俗之饼”是理性无法操 纵的,他既不寻找也不相信历史过程中的任何理性。 休谟的怀疑主义思想的最大特点是对理性进行了界定,他曾说过一句名言 “理性是,并且也应该是情感的奴隶,除了服务和服从情感外,再不能有任何其 他的职务。 ”并且,休谟也将这种怀疑贯彻到底, “真正的怀疑主义者不仅对自己 的哲学信念,而且对自己的哲学疑问都会有所保留。 ”但是休谟并没有从怀疑主 义中得出消极的结论,相反,他竭力强调,我们健全的本能终归能够制服这些理 性的诡辩,这就意味着回归本能、习惯,即休谟所说的“习俗” 。 休谟的怀疑主义思想影响深远。对欧洲启蒙运动产生了巨大影响,休谟对理 性进行了限定,瓦解了当时人们对理性的“绝对信仰” ;休谟的怀疑论,将康德 从“独断论的迷梦”中唤醒,这不仅表现在休谟探讨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深深 地打动了康德, 而且还表现在休谟的经验主义怀疑论为康德的批判哲学提供了思 想资料,奠定了批判哲学的基本框架;对后来的实证主义、马赫主义、非理性主 义、逻辑实证主义和分析思潮等都有很大的影响。 “可以说,哪里能够摆脱成见 和偏爱、让心平气和的批判智慧一展身手,哪里就有休谟精神。 ” 关键词:休谟;经验主义;怀疑主义;意志;习俗 ii abstract hume(1711-1776) is the famous 18th-century british enlightenment thinkers, the well-known skeptics in the history of western philosophy, and his thinking for philosophical, ethical, religious, political and historical, and other fields, which runs through the suspected ideology. generally, people on suspicion of humes thinking, often push it to philosophy. however, we found that, except philosophy, humes ethics, religion, political science and history, also exist in the unique spirit of the doubt. in david humes philosophy, the concept and causual relationship is the basic of hume skepticism; in ethics, hume think that moral is belonged to the will, has nothing to do with reason, which has no important fact in life; for religion, hume think that, the existence of god can not be proved by rational, and naturist and rational christian rationally to support the religious are wrong in a political theory; in hume political books, hume has come to the conclusion of the doubt, he considered that political is also impossible to draw mathematical theorem, as the law; for history, which firstly brings the honour, hume is no any extraordinary interest, in his view, the people can not change history, because “customs of the pie” is not rational manipulation, and he does not find in the course of history and do not believe any rational. the most important feature of humes scepticism ideology is a rational definition, he had a famous saying that reason is, and should also be the sentiment of slavery, in addition to services and subject to emotion, can no longer have any other job. and , hume also carrys out his skepticism to the end, “ the real suspicion and not only for their own philosophical convictions, but also to their philosophical questions will be retained.” however, hume has not drawn negative conclusions from his scepticism, on the contrary, he emphasize that our instinct can overcome the rational sophistry, which means that we should return to the instincts, habits, which called the customs by hume. humes skepticism has far-reaching impact. humes rational limit had a tremendous impact to the european enlightenment, which crumble the people “absolute faith” to the reason; humes skepticism wake-up kants from the “dictatorial dream”, not only hume of performance and problem-solving mode of thinking deeply impressed the kant, but also provides a critical thinking for the experience of kants philosophy, and laid the basic framework of the critical philosophy; for the positive, iii mach, non-rational, logical positivism and analysis of ideas, humes skepticism also has great impact. “it can be said that where able to shake off stereotypes and preference for the calm wisdom of an exhibition critical skill, there is the spirit of hume.” key words:hume; empiricism; scepticism; will; custom 湘潭大学湘潭大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 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 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 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 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 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 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湘潭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 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 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导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1 引言 引言 选题的意义 选题的意义 休谟(david hume ,17111776)是十八世纪英国著名启蒙思想家、怀疑 论者,其怀疑主义态度不仅反映在认识论上,而且深入到伦理、宗教、政治以及 历史等领域。 他的怀疑主义思想对启蒙运动以及西方近现代思想学说都产生了广 泛影响。 休谟是西方思想上不可缺少的一环, 因此国内外很多学者都对休谟的思想进 行了研究,可以说是硕果累累。特别是在在国外,对休谟的研究颇为丰富,而且 近些年来,对休谟哲学、政治、历史思想的重新挖掘,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那么,本文选题究竟有什么意义呢? 在认真阅读休谟原著的基础上,我将论文的重心放在了休谟的怀疑主义上。 虽然说休谟一直以来被认为是怀疑主义者, 并且很多学者对休谟的怀疑主义思想 也进行了研究,但是就国内来说,都把重心放在了休谟的哲学思想上,忽视了休 谟怀疑主义在其整个思想中的作用。 “休谟著名的怀疑态度不仅是针对宗教的、 而且也同样是针对抽象推理哲学体系的自以为是和限制束缚的, 这是一种可以追 溯到苏格拉底的人文主义传统。 ”1这不仅体现在哲学上的,我们纵观其政治、伦 理、宗教以及历史思想,无不一以贯之。笔者认为,这里正是休谟区别于同时代 启蒙思想家的独特之处。 国内外研究的基本状况国内外研究的基本状况 在国外, 对于休谟的研究相对更加详尽和全面。 主要有: 达肯 富布斯 (duncan forbes) ,他把对休谟思想的考察与具体的社会历史环境结合起来,试图在苏格 兰启蒙运动以及苏格兰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解读休谟的思想, 并发表了一系列相 关的论文和专著,如论文休谟的政治科学 (humes science of politics, 1977) 、 休谟和苏格兰启蒙运动 (hume and the scottish enlightment,1979) 以及专著休谟的哲学政治学 (humes science of politics, edingburgh university press,1977) ,为研究休谟开拓了新领域;1949 年,莱斯利斯蒂 芬(leslie stephen)在十八世纪的英国思想史(the history of english thought in the eighteenth century, new york,1949)中为休谟是自由主义还 是保守主义的观点开了先河,在这方面的进行研究的还有,劳伦斯 l伯格内 1 阿伦布洛克: 人文主义传统 ,董乐山译,三联书店,1997 年版,第 95 页。 2 (laurence l livingston)的 大卫 休谟: 反革命的先知(david hume, prophet of the counter-revolution, oxford,1965) ,大卫米勒(david miller)的休 谟政治哲学中的哲学和意识形态 (philosophy and ideology in humes political thought, oxford, 1981)等等;二十世纪后期,一些学者开始把目 光转向休谟的共和思想,在这方面有詹姆斯摩尔(james moor)的论文休谟 的政治科学和古典共和传统 (1977) 、约翰罗伯逊(john robertson)的专著 苏格兰启蒙运动和民兵问题 (the scottish enlightment and the militia issue, edinburgh, 1985)等等。 另外, 关于休谟历史思想研究的专著有: nicholas phillipson and quentin skiner(editors),david hume: philosophical historian, indianapolis, 1965; donald wlivingston(editors), liberty in humes history of england, dordrecht, 1990 等。总之,国外学者开始 对休谟重新诠释,可以说给我们展现了一个全新的休谟。 在国内,研究休谟思想的主要著作有:阎吉达的休谟思想研究 (上海远 东出版社,1994 年版) 、罗中枢的人性的探究:休谟哲学述评 (四川大学出 版社,1995 年版) 、周晓亮的休谟及其人性哲学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6 年版)和休谟的哲学研究 (人民出版社,1999 年版) ,高全喜的休谟的政 治哲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年版) ,周保巍 2004 年撰写的博士论文走向 “文明”休谟启蒙思想研究 ;另外,不少国内学者通过论文来研究休谟思想, 如于文杰撰写论文 论休谟的共和思想及其意义( 世界历史 , 2006 年第 3 期) , 来探讨休谟的共和思想。 写作目的及思考的问题 写作目的及思考的问题 本文以休谟的怀疑态度为视角,以怀疑主义为主线,试从哲学、宗教、伦理、 政治以及历史等方面系统综合地研究休谟的思想,从而突出休谟思想的独特性。 而作为启蒙思想家,休谟有那些独特性呢?为什么说休谟既是启蒙思想家,又瓦 解了启蒙运动?休谟的怀疑主义思想是如何贯穿其思想中的?休谟又对近现代 思想产生了哪些影响? 写作方法 写作方法 第一,本文主要写作方法为历史的方法。本文把休谟放在西方思想发展史中 去考察,逻辑地展现其思想发展的客观性;同时又把他置于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 中去分析,揭示休谟思想中的怀疑主义思想,试图通过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方式 全面把握休谟思想。 3 第二,文本解读的方法。作者以原著为基础,在理论上忠实于作者,试图在 纵向的思想流变中,依据休谟原著来解读休谟思想。 第三,科学的比较方法。本文试图对休谟的思想与其他思想家的相关论述进 行比较,在比较中凸显休谟思想的独特性。休谟思想不是凭空产生的,他必然受 到历史上的其他思想家和时代思潮的影响。 通过对休谟与古代思想家以及同时代 思想家的比较来发现休谟思想的特色, 从他对后世思想家及流派的影响中评价休 谟思想的历史地位。 第四,跨学科写作方法。本文涉及到历史、哲学、政治学、伦理学等不同学 科,这些手段交叉应用,使之在文中贯穿顺畅,以期能更好地突出休谟思想的独 特性。 本文创新点 笔者从休谟的怀疑主义思想切入, 以怀疑主义为主线贯穿全文来考察休谟的 思想。首先,解析休谟怀疑主义思想的特征;其次,将休谟对理性的怀疑态度贯 穿到政治、伦理、宗教、以及历史思想中,揭示休谟启蒙思想的独特性;最后, 探讨休谟怀疑主义思想的影响。 论文结构 本文共分五章,其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章,主要写怀疑主义思想产生的背景、来源以及休谟怀疑主义思想的内 涵。 休谟是近代怀疑论的主要代表, 他的怀疑主义思想在继承了前人思想的同时, 又有自己的独特性。他对理性提出怀疑,并对之做了界定,这与之前的怀疑主义 思想是截然不同的。但是休谟并不是盲目地怀疑一切,他的这种怀疑可以说是一 种积极的破坏,是一种“缓和的怀疑主义” 。 虽然休谟思想是真知灼见,但归根 到底都不能脱离时代为他提供的土壤。休谟生活在欧洲启蒙运动时期,当时的自 然科学在理论和实践上的胜利都有力地推动了人文科学的发展, 是启蒙思想从自 然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中吸取了丰富的营养,是科学精神成为时代的精神,成为学 术进步的动力。休谟的思想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和思想氛围下产生的。而要了 解休谟的怀疑主义思想,就必须了解它的思想来源。休谟的思想来源主要有三方 面:以牛顿为代表的实验科学的原则和方法;英国经验主义伦理学;欧洲近代的 经验论和唯理论哲学。 第二章,主要写休谟的怀疑主义思想的哲学基础。从认识论、道德思想以及 宗教方面方面剖析休谟怀疑主义思想的根源。 认识论是休谟的怀疑主义思想的哲 4 学根基,本文从观念论和因果论两部分来阐述休谟的怀疑主义思想,从而为下文 的分析做好铺垫;在道德思想方面,作者从人性以及对理性的界定等方面,进一 步阐述休谟的怀疑主义思想;而对于宗教思想,可以说是休谟的怀疑主义思想最 具代表性的地方,本文从休谟对上帝存在的证明、神迹的批判和宗教起源及作用 方面作出详细的论述。 第三章,主要写休谟的怀疑主义政治思想。休谟原本想在政治中发现一种科 学,但是这种尝试也遭到失败。他发现政治不可能象自然科学那样,得出普遍的 定理法则,理性也不能解决政治的一切问题。休谟首先批判了社会契约论,人为 政府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 是伴随着文明的进步和商业的发展一步步演化出来 的;随后休谟探讨了政府的权威和职责问题,对理性的作用进行了界定,认为习 俗才是政府得以延续的保障;休谟对地理环境决定论的批判,对当时流行的错误 理论作了比较系统的清算和否定,并从政治制度、社会风俗习惯、社会联系以及 宗教信仰等方面对民族的特性和生活方式的产生和变化作了详细的阐述;另外, 休谟反对当时英国的殖民统治,对殖民地人民的斗争给予同情和支持。 第四章,主要写休谟的怀疑主义历史思想。休谟在历史领域也保持了自己的 独特性,他怀疑当时的理性史学,认为历史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人们不能随心所 欲地改变它,而“习俗之饼”是理性所无法操纵的。在这一章节中,本为主要从 两个方面来写休谟的历史思想。首先谈到休谟的历史观,这是本章的重点。休谟 同伏尔泰一样,认为历史中可以引出哲理,但不同的是,伏尔泰对历史举起了理 性的镜子,让理性照进了历史,而休谟则对历史举起了怀疑的镜子,让怀疑照进 历史。另外,谈到休谟的历史观,不可避免的要写一下休谟的英国史 。本文 对英国史的出版情况作了阐述,并对休谟写这本历史著作的原因和原则进行 了探讨。总之,休谟的英国史虽然有不少瑕疵,但是它开创了社会文化史的 先河,并且休谟所运用的怀疑主义思想,开启了一种新的方法论倾向,为承认特 殊开辟了道路。 第五章,主要写休谟怀疑主义思想的影响。休谟的怀疑主义思想影响是及其 广泛和深远的。 它不仅打破了但是人们对理性的绝对信仰, 使宗教理论一蹶不振, 影响了当时许多启蒙思想家,并且构成了西方近代思想发展进程中的否定环节, 成为康德及其德国古典思想的出发点。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休谟所提问题的深 刻意义和重要价值逐渐地显示出来,直接影响西方近现代思想的诸多流派。 5 第一章 休谟怀疑论产生的时代背景和思想来源 第一章 休谟怀疑论产生的时代背景和思想来源 不同时代的思想家,他们对思想研究所采取的方法以及侧重点是不同的,这 种不同从根本上说是由各个时代特定的社会条件、 学术背景和人类的知识水平所 决定的。休谟思想毫无例外是时代的产物,因此要了解休谟的怀疑主义思想,就 必须了解那个时代的特点。当然,我们这里所说的时代特点不但指对社会形态起 一般规定作用的经济和政治方面的条件, 还指对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起直接作用并 作为其思想来源的文化状况、知识水平和理论背景方面的因素。 1.1 时代背景与思想内涵 1.1.1 时代背景 1.1 时代背景与思想内涵 1.1.1 时代背景 任何思想的产生和形成都受当时时代条件的影响和制约。所以,要研究休谟 的思想,我们必须去了解休谟生活的时代背景。休谟生活于欧洲启蒙运动时期, 而作为苏格兰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休谟必然会受到启蒙运动的影响。作为启蒙 运动的发源地英国,当时封建枷锁已经被打碎,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启蒙思想 家已经享有比较充分的言论自由。特别是在 1707 年苏格兰和英格兰合并以后, 使苏格兰的政治经济斗得到了长足发展。此时,苏格兰人对未来充满了自信和乐 观的情绪, 并且苏格兰的长老会在宗教方面也显得特别的宽容。 因此, 在学术上, 苏格兰启蒙思想家较少精神束缚,在理论的深入和新科学的拓展方面,他们都充 满了探索求新、勇于进取的精神。他们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研 究,为科学的每一次进步欢欣鼓舞,为理性战胜迷信的每一次胜利而高声欢呼。 即使在敏感的政治问题上,他们也可以比较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乃至对政治 的讨论几乎成为一种时尚。受当时环境的影响,休谟在 18 岁时就敢于对传统的 的理论进行批判,并且后来公开提出一种怀疑主义,对宗教神学理论乃至人类的 经验和理性能力进行怀疑。 与此同时, 自然科学的发展也对启蒙运动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 这一时期, 首先由于生产发展的需要对自然科学的推动, 自然科学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比如, 波义耳发现的气体压力定律,笛卡尔创立的解析几何,莱布尼茨和牛顿分别制定 的微积分,刻卜勒发现的行星运动的三条规律等。更重要的是,牛顿在总结伽利 略和刻卜勒的成果的基础上,概括制定了运动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从而完成 了物理学的第一次大综合,结束了“新自然科学的第一个时期” 。 2自然科学在理 论和实践上的胜利有利地推动了人文科学的发展, 使启蒙思想从自然科学的理论 2 恩格斯: 自然辩证法 ,人民出版社,1971 年单行本,第 173 页。 6 和方法中吸取了丰富的营养, 使科学精神成为时代的精神, 成为学术进步的动力。 休谟的思想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和思想氛围下产生的。 1.1.2 休谟怀疑主义思想的内涵 1.1.2 休谟怀疑主义思想的内涵 在西方思想史上,休谟是近代怀疑主义思想的主要代表,怀疑主义是休谟思 想的一个标志。那么休谟的怀疑主义思想有什么特点呢? 要正确理解休谟的怀疑主义思想,我们有必要先了解一下什么是怀疑论。怀 疑论作为一种思想理论,它是以克服独断论为目的,以人类在一定时期所得到的 认识为反思对象,以人类特有的哲学思辨、概念思维能力为基础,经过艰辛的探 讨而形成的怀疑客观世界的存在和获得客观真理的可能性的学说。严格地说,其 怀疑并不是对知识的简单否定,因为简单的否定不能提供思想,不能引出争论, 因而不能为思想理论所用。 任何有理论价值的怀疑论都是建立在论证或证明的基 础上的,它是一种观点,能提供理论根据。马克思曾经精辟地品评了怀疑论,指 出: “怀疑论者是哲学家中的科学家,他们的工作是进行比较,因而也就是收集 各种不同的,先前阐述过的主张。他们以平均调和的学术观点看待以前的体系, 这样来揭露出矛盾和对立;他们方法的一般原型包含在埃利亚派、诡辩派和学院 派的辩证法中。 ” 3他表明怀疑论者是哲学家中独树一帜的科学家, 具备科学精神, 以高屋建瓴的姿态,俯视他们以前一切为人阐述过的各种体系,揭露其中的矛盾 和对立。休谟在怀疑论中就潜藏着这种精神,他以敏锐的慧眼审视哲学家们的思 想体系。 怀疑主义作为一种思想理论,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它具有不同的理论内容和特 点。最早的怀疑主义可以上溯到古希腊的皮浪主义,而到近代,则产生了象蒙田 (michel.de.montaigne) 、笛卡尔以及培尔(pierre bayle)等怀疑主义者。那 么休谟的怀疑论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思想?它和以往的那些怀疑主义思想又有 什么不同呢?休谟的怀疑论继承了培根以来的经验主义, 并试图找到一种确立真 理的新方法。 因而, 休谟的怀疑论可以说是近代经验论哲学发展的必然逻辑归宿, 是当时西欧各种思想理论所陷入的无法克服的矛盾和危机的必然产物。 它继承了 以往怀疑论的一些因素,但更具有自己的独特性。为了区别前人的怀疑在主义, 休谟自称是一种“缓和的怀疑主义” 。休谟怀疑论中的怀疑是对人类获得知识的 可能性、对已有的信念或判断的正当性的怀疑,其论证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 对以洛克和贝克莱为代表的经验主义原则的贯彻和发展, 这一论证将英国经验论 推进到它的逻辑结局,揭示了它所蕴涵的怀疑主义;另一方面是通过经验和心理 的分析, 证明了人类虽然具有外界物体的存在、 同意自我和因果性等 “不可抗拒” 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0 卷,人民出版社,1971 年,第 167168 页。 7 的自然信念,但是对于这些信念并没有客观实在的根据,只有主观心理的根据, 所以只能描述它们发生的心理过程,却不能为它们的客观有效性辩护,即“世界 上存在的只有心理的知觉、感觉,此外是否有真实的存在,那是不可能知道的” 。 4然而,休谟的怀疑论并不是盲目地怀疑一切,否定一切,所以说是一种“缓和 的怀疑主义” 。 1.2 思想来源1.2 思想来源 作为启蒙思想家,休谟的思想不仅受到当时环境的影响,而且也受到当时其 他启蒙思想家的影响,其当时的启蒙理论为休谟提供了思想源泉。 1.2.1 以牛顿为代表的实验科学的原则和方法 1.2.1 以牛顿为代表的实验科学的原则和方法 在西方,牛顿在力学领域所取得的成就是前无古人的,这不但使他成为近代 实验科学的最伟大的代表, 也使他所贯彻的科学原则和方法成为其他各学科仿效 的楷模。人们都认为,按照牛顿的方法去做,在其他领域也能取得与力学一样的 成功。尤其在休谟的年代,用牛顿的实验科学的方法对各门学科进行重新研究和 改造已经成为一个大趋势,而且产生了十分丰富的成果。休谟充分认识到牛顿的 工作对于思想研究的重要意义,并把牛顿当作效法的榜样,他认为, “我们在研 究心理的能力和结构时,如果运用同样的才力和同样的细心,也可以获得同样的 成功,对此没有任何失望的理由。 ” , 5而牛顿的方法“正是休谟要求在他自己的 思考中思索遵循的方法” , 6 “休谟的雄心就是要成为精神科学的牛顿” 。7 1.2.3 英国的经验主义伦理学 1.2.3 英国的经验主义伦理学 在 17、18 世纪的英国,伦理道德问题几乎是一切哲学家都不能回避的题目, 对伦理道德问题的关注是休谟对哲学发生根本兴趣并最终改变其整个人生志向 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各类道德理论中,真正成为休谟思想来源的的是英国的经验 主义伦理学。这一学派包括了曾在西方伦理学史上留下辉煌一页的沙夫茨伯利 (anthony ashley cooper shaftesbury) 、蒙德威尔(john mandevice) 、哈奇 森(francis hutcheson) 、巴特勒(joseph butler)等人。他们虽然在具体的 问题上有不同的观点,但他们都主张道德研究应最终建立在经验和观察之上。这 一原则表明了他们同英国经验主义的密切联系,也为休谟所极力称赞和效法。休 谟指出哲学只应引出由经验认可的结论,在这方面,沙夫茨伯利、蒙德威尔、哈 4休谟: 自然宗教对话录 ,陈修斋、曹棉之译,商务印书馆,1989 年版,序言第 1 页。 5休谟: 人类理解研究 ,关文运译,商务印书馆,1957 年版,第 14 页。 6smith, kemp .the philosophy of david hume, macmillam, 1941, p57. 7passmore, j.a. humes intentions, cambridge, 1952, p43. 8 奇森、巴特勒等人已经做出了榜样。其中,哈奇森对休谟的影响最大。当人性 论出版时,当时的评论家就指出: “这位作家的思想在有关道德情感、人类激 情的有些方面,与哈奇森非常接近。 ” 8 1.2.2 欧洲近代的经验论和唯理论哲学 1.2.2 欧洲近代的经验论和唯理论哲学 欧洲近代的经验论和唯理论哲学是休谟启蒙思想最直接的思想来源。 而经验 论和唯理论的出现和相互斗争与近代自然科学中不同方法的运用有关。 近代自然 科学的基本方法是数学推理的演绎方法和观察与实验的归纳方法。 科学实践中的 这两种方法都被运用于哲学,并产生了两种倾向:一种是唯理论的观点,认为只 有数学演绎的那种理性的方法才是确实可靠的,能够提供必然的真理,代表人物 有笛卡尔、斯宾诺莎(bauch benedict spinoza) 、莱布尼茨等;另一种是经验 论的观点,认为一切知识来源于观察和经验,舍此没有获得真知的途径,代表人 物有培根、霍布斯、洛克、贝克莱(george berkeley) 、休谟等。唯理论者和经 验论者在当时一直争论不休,他们的思想分歧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认识的起源和途径问题。经验主义主张一切知识都起源于感觉经验, 认为人心在获得感觉经验之前就只是一块“白板” ;而理性主义则认为那种有普 遍必然性的理性知识不能来自感觉经验, 它的某些基本原则乃是人心固有的或与 生俱来的“天赋观念”或“天赋原则” 。 第二,认识的方法问题。对于这个问题,两派虽然有分歧,但其基本原则是 比较一致的。大体上说,经验论把归纳法看作人的认识的唯一可靠的认识方法, 而理性演绎所运用的抽象观念实际上都可以归结为感觉的观念, 就本身来说缺乏 实在性。而唯理论主张演绎法,贬低归纳法,把归纳说成是不值得信任的意见, 只相信“清楚明白”的理性直观及其推理是最可靠的。归纳法和演绎法在经验论 和唯理论那里,由于始终没有真正结合起来,都陷入了不可自拔的困境中。 第三,真理的标准问题。唯理论一般都坚持“清楚明白”是真理的标准,认 为只要在逻辑推理中不包含矛盾,在逻辑上前后一致,得到的知识就是真理,因 此它无法说明逻辑上前后一致的真理怎样能与认识对象相符合的问题。 唯理论哲 学家在强调真理的逻辑一致性的同时,也肯定真理与认识对象的符合。经验论者 坚持契合论的真理标准学说, 认为认识是否是真理就看它是否与其反映的对象相 契合。 但他们又认为: 心灵只能接触思维观念, 而不能接触思维以外的外部事物。 第四,人类认识的目的问题。经验论承认认识起源于感觉,但却把认识等同 于或归结于感觉经验,不懂得“人的感觉的结果被认识了,其中的外界刺激力变 为意识的事实,它们以人的形式,即语言的词名表现出来,在语言中把感觉资料 8 moore, e.c. the life of david hume, oxford, 1973, p119. 9 归入思维的一定范畴,并在这个意义上构成知识的因素” 。 9任何科学知识都离不 开人类思维形式的综合,可经验论忽视了这种思维形式的作用,仅仅强调了认识 内容的客观性;而唯理论则强调认识的形式,抛弃了认识的客观内容,使认识脱 离了认识的客观基础。所以无论是经验论,还是唯理论都无法解决思维如何把握 存在的问题,它们使认识的形式和内容分离,也就使思维和存在发生了脱节,这 就为怀疑论的产生埋下了伏笔。 第五, 主体的认识能力问题。 经验论认为, 在实现认识与对象一致的过程中, 人的感官只是一块白板,被动地接受了客体的印记。而唯理论则认为,认识与客 体无关,只是纯思维运动的结果。这看来是抬高了人的认识能力,但他们又抬出 上帝作为人的认识能力的原动力,因而实际上是贬低了人类的认识能力。对于经 验论和唯理论所陷入的这些矛盾, 休谟也有揭露, 但由于他站在经验论的立场上, 因而是无法解决这些矛盾,所以他必然走向怀疑主义。 9 柯普宁: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导论 ,求实出版社,1982 年,第 203 页。 10 第二章 休谟怀疑主义思想的哲学基础 第二章 休谟怀疑主义思想的哲学基础 休谟在世时, 他的哲学思想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 他自己曾经对 人性论 出版后的状况评价说: “它从机器中一生出来就死了” 10,虽然以后休谟对其进行 了修改,但是反映还是不大。在休谟去世一个世纪后,后来的思想家对他的哲学 思想进行了重新定位,不断挖掘,从而奠定了休谟在西方哲学史上的地位。哲学 思想对人的世界观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休谟后来在英国社会中的作为,可以说 是他哲学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只有了解休谟的哲学思想的精髓,才能对他 的整个思想进行宏观的把握。 2.1 认识论 2.1.1 观念论 2.1.1 观念论 认识论的基本问题是知识的起源问题,是人的认识从何开始的问题。在近代 西方哲学中,这个问题常以“观念的起源是什么”的方式被提起。休谟的观念论 也是从这一基本问题开展的。 休谟认为,观念的起源是从知觉开始的。他认为洛克与其他一些哲学家将心 灵中出现的一切东西都称为观念是不正确的, 因为他们所说的观念是仍然可以分 析的。在休谟看来,既然对这些观念仍然可以分析,就说明它们不是最原始的。 于是, 休谟用 “知觉” 来代替洛克的观念, 并对知觉进行分类, 他力图用分类 (分 析)的方法找出最原始的经验元素。休谟区别于前辈更为深刻的两个方面就在于 他对知觉的理解。他把知觉分为两类:印象和观念。印象和观念又可以各自区分 为简单的和复合的。简单印象和简单观念是印象和观念的最小单位,是不能再进 一步分析和分解的。复合印象和复合观念分别由简单印象和简单观念复合而成, 比如,一个苹果的复合知觉(印象和观念)是一定的颜色、形状、滋味的简单知 觉(印象和观念)复合而成的。两类知觉的差别,或之所以可以将它们分为两类 的依据,在于它们刺激心灵或进入我们的意识中时有不同的“强烈程度和生动程 度” 。印象是强烈和生动的,观念是比较微弱和模糊的。休谟认为这种程度差别 既没有客观的证据来证明,也没有确定的标准去衡量,只能靠每个人内心去“觉 察” 。 由于人的心理状态可以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 具有不确定性, 所以这种 “觉 察”并不能成为区分印象和观念的绝对根据。这样,休谟从心理学中赶走了实体 的概念,否定了物质实体,也否定了精神实体。 而随后休谟又对印象和观念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第一个是:印象和观念是一 10休谟: 人类理解研究 ,关文运译,商务印书馆,1957 年版,第 2 页。 11 一对应和相似的。印象和观念“在其他每一方面都是极为相似的。任何一种都可 以说是其他一种的反映;因此,心灵的全部知觉都是双重的,表现为印象和观念 两者观念与印象似乎永远是互相对应的” 。 11比如, 我们可以有一座黄金铺道、 红玉为墙的城市的复合观念,却没有相对应的复合印象。第二个是:简单印象和 简单观念总是伴随出现的,有一个简单印象就有一个简单观念出现,它们是“恒 常会合”的。第三个是:简单印象总是出现在简单观念之前。由这三个推断他又 进一步推出 “普遍的命题” :“我们的全部简单观念在初出现时都是来自简单印象, 这种简单印象和简单观念相应,而且为简单观念所精确地复现。 ” 12由于复合观念 又是由简单观念构成的,所以这个命题表明,人心中的一切观念,不论简单的或 复合的,都起源于简单印象。这个命题被休谟当作建立起人性科学的“第一条原 则” 。 那么简单的感觉印象这个最原始的知觉是从哪来的?这个问题带有根本的 性质,因为它要求超出知觉本身的范围来说明知觉和外部世界的关系。休谟之前 的近代哲学家都曾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来回答这个问题, 其中以洛克和贝克莱的 影响最大。洛克说感觉观念是由于外物刺激感官而传达到心中的,即著名的“白 板说” ;贝克莱说感觉观念的存在是由于心灵或自我的“感知” 。而休谟则对此做 出了怀疑论或不可知论的回答。他认为,对感觉印象的来源问题只能抱“存疑” 的态度,因为感觉“是由我们所不知的原因开始产生于心中” , 13它的“最终原因 是人类理性原因所完全不能解释的,我们永远不可能确定地判定,那些印象是直 接由对象产生的,还是被心灵的创造能力所产生的,还是由我们的造物主那里来 的” 。 14休谟认为,对这个问题进行穷究,既无必要也不可能,因为经验根本无法 解决这个问题,感觉经验不可能超出自身之外去解决自身的来源问题。所谓“感 觉的来源”这个名词没有任何印象与之相适应,它并没有摹写任何印象,也就是 说,我们对它没有任何经验。因此,它本身就是一个虚假的概念。 2.1.2 因果论 2.1.2 因果论 因果论是休谟认识论的核心部分,因此,正确理解和认识休谟因果论对于我 们正确认识休谟整个怀疑主义思想具有重要的意义。 休谟把知识分为两种,一种是关于“观念联系”的知识,一种是关于事实的 知识。而关于事实的知识都是建立在因果关系上的,人们凭借因果关系获得了直 接感觉和记忆之外的间接知识。 休谟从经验主义原则出发,强调人们关于因果关系的知识,在任何情况下, 11休谟: 人性论 ,关文运译,商务印书馆,1980 年版 ,第 14 页。 12休谟: 人性论 ,关文运译,商务印书馆,1980 年版 ,第 16 页。 13休谟: 人性论 ,关文运译,商务印书馆,1980 年版,第 19 页。 14休谟: 人性论 ,关文运译,商务印书馆,1980 年版,第 101 页。 12 “都不是由先验的推论得来的” , “不是凭借理性, 乃是凭借于经验” 得来的。 15人 们经验到甲现象和乙现象恒常结合出现, 甲现象和乙现象不相随出现的情况一次 也没经验到, 于是就推论说, 当甲现象出现就会有乙现象出现, 说甲是乙的原因, 乙是甲的结果。休谟在阐述他的因果观时,提出了两个重大的认识问题。一是根 据甲现象与乙现象恒常结合的经验,如何推论出甲是乙的原因,乙是甲的结果, 即著名的“归纳法问题”或“休谟问题” 。 比如,“因为太阳升起,所以石头变 热” 这类经验式推理有没有理智所保证的普遍必然性呢?这个例子可以用以下语 言表述:太阳的光线照射到一块石头上,经过一段时间,石头的温度升高了。如 要用经验式推理的语言表述则是:因为太阳光线照射到石头上,所以这块石头变 热。休谟的问题是:从“石头变热”这一经验事实中,我们能否必然地推得原因 为“太阳照射”。换句话说,我们的经验式推理是否是唯一合理的因果推断?休 谟的回答是否定的,休谟认为这种推论在逻辑上是不能证明的。无论是解证的推 论(演绎的、分析的推论),还是经验的推论(归纳的,或然的推论)都不能证明, 因为事物总是会变化的,过去如此,现在如此,将来未必如此,怎么能保证相似 原因一定会产生相似的结果而不是相异或相反的结果?“哪怕拿明天太阳要出来 这类的我们最坚定的预料来讲, 也没有分毫理由设想它会被证实比不会被证实的 可能性大。 ” 16人们总认为,因果观念是从归纳推理中推论出来的,可是,归纳推 理是以“将来定和过去相契”这一假定为根据的。如果说因果关系又以归纳推理 为基础,那就是循环论证了。这样,关于因果关系的归纳推理的前提如何过渡到 结论的问题,即归纳法的有效性问题,就成了休谟十分困惑而无法解决的问题。 休谟的这个问题,长期以来被许多哲学家和逻辑学家视为一大“疑案” ,它对西 方哲学和逻辑学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他以否定归纳原理对人类理性提出了怀 疑,对人类以往的科学基础提出怀疑。 “在这个限度内,休谟证明了纯粹经验主 义不是科学的充足基础” 。 17经验不能证明普遍性、必然性。从人类认识的相对性 来说,这个思想不仅在当时,而且在现在,对于破除教条主义或独断主义都具有 一定的积极意义。 休谟提出的认识论的第二大问题是因果关系的客观性问题, 因果关系的客观 性与主观性的关系问题。休谟是不是承认自然界的存在,承认因果关系的客观性 的存在呢?可以说,休谟至少是暗地里承认的,他是把它作为自己推理的一个当 然的前提的。他说: “我们的感官或记忆之前必须总在一些事实,我们才可能有 所依据而推出结论。 ” “我们如果不根据呈现于记忆或感官的一些事实,那我们的 15休谟: 人类理解研究 ,关文运译,商务印书馆,1957 年版,第 28 页。 16罗素: 西方哲学史下卷,何兆武、李约瑟译,商务印书馆,1976 年版,第 205。 17罗素: 西方哲学史下卷,何兆武、李约瑟译,商务印书馆,1976 年版,第 212 页。 13 推论就会成为纯假设的。 ” 18他还说:“我们很可以问,什么原因促使我们相信物 体的存在?但是如果问,究竟有无物体?那却是徒然的。那是我们在一切推理中所 必须假设的一点。 ” 19而且在他看来,因果律的构成只能建立于“自然物象间所发 现的那种相似关系” ,这就是说,由于多次乃至上千百次的实脸或例证,各个对 象间的“相似关系才得以构成因果关系” 。这是因为自然界存在的一切对象都具 有特殊的“恒实性” 。休该观察到, “即使在变化中,物体仍然保持着一种一 贯性,并且彼此之间有一种有规则的互相依赖的关系。 ”休谟断定: “这就是根据 因果关系所进行的一种推理的基础”他还进一步说:“我们的必然观念和因果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