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专业论文)乡村旅游·扶贫致富·政府行为——以安顺天龙屯堡为典型个案.pdf_第1页
(行政管理专业论文)乡村旅游·扶贫致富·政府行为——以安顺天龙屯堡为典型个案.pdf_第2页
(行政管理专业论文)乡村旅游·扶贫致富·政府行为——以安顺天龙屯堡为典型个案.pdf_第3页
(行政管理专业论文)乡村旅游·扶贫致富·政府行为——以安顺天龙屯堡为典型个案.pdf_第4页
(行政管理专业论文)乡村旅游·扶贫致富·政府行为——以安顺天龙屯堡为典型个案.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附:学位- t a - :l 原创性声明和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原创性声明 二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 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 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科研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在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舜口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 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生丝日期:呈q qz 生么且 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贵州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 意学校保留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仲和电子 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贵州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一 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 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敝储执越狮签魈飙啦蛐 贵: f 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摘要 农村贫困问题现己成为我国特别是西部地区发展中急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在 通过单纯发展传统农林牧渔业消除或减轻贫困的效果不再明显的今天,在发展旅 游促进脱贫致富较以往的政府拨款或者贷款等“输血式”的扶贫方式更能直接增 加农民收入并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的今天,旅游扶贫已成为我国各地方政府纷纷采 用的重要“造血式”扶贫手段。由于广大贫困农村地区客观条件的限制,要在这 些地区发展旅游业使其成为能增加农民收入带动地区发展的支柱产业,仅仅依靠 农民自身投入或市场自发调节是不行的,政府必须在其间发挥重要作用。但是, 并不是所有的政府行为都能够促进旅游扶贫的发展并带动地区脱贫致富,往往由 于政府行为的失当,旅游扶贫不能取得应有的成效还造成资源的浪费甚至发展的 不可持续。因此,本文以政府在脱贫旅游中的行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典型个案。 的分析得出现阶段我国西部贫困农村地区政府在发展旅游扶贫时应承担的角色 和职责,并就地方政府在旅游扶贫中行为的难点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和探索。 关键词:旅游扶贫政府行为可持续发展 1 兰塑堡塑:茎茎塾童:墼堕堡垄= 二坠室塑垂垄皇堡垄壅型尘墨 一 a b s t r a c t r u r a lp o v e r t yh a sn o wb e a 3 0 m eac r u c i a lp r o b l e mp r e s s i n gf o rs o l u t i o ni nc h i n a , e s p e c i a l l yi nt h ew e s t e r nr e g i o n s i n c ed e v e l o p i n gt r a d i t i o n a la g r i c u l t u r e ,f o r e s t r y , a n i m a lh u s b a n d r ya n df i s h e r yc a n n ol o n g e re f f i c i e n t l ya l l e v i a t ep o v e r t y , d e v e l o p i n g t o u r i s mh a sb e c o m eam a i nm e t h o do fp o v e r t ya l l e v i a t i o nt a k e nb yg o v e r n m e n t sa t d i f f e r e n tl e v e l s ,w h i c hi sam e t h o dt h a tc a nm o r ed i r e c t l ya d dt op e a s a n t s i n c o m ea n d d r i v er e g i o n a le c o n o m i cd e v e l o p m e n tt h a no t h e rm e t h o d sl i k eg o v e r n m e n ta l l o t m e n t a n d b a n kl o a n se m p l o y e di nt h ep a s t r e s t r a i n e db yp r a c t i c a lc o n d i t i o n si nm o s tp o o r r u r a la r e a s , i t sf a rf r o me n o u g ht or e l yo l lt h ep e a s a n t s p e r s o n a li n p u to rm a r k e t a d j u s t m e n t t od e v e l o pt o u r i s mi n t ot h em a i n s t a yi n d u s t r yt op r o m o t er e g i o n a l d e v e l o p m e n t i n s t e a d , g o v e r n m e n ts h o u l dp l a ya ni m p o r t a n tr o l e h o w e v e r , n o ta l l g o v e r n m e n ta c t i o nc a np r o m o t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p o v e r t ya l l e v i a t i o na n dh e l pl o c a l p e o p l ec a s to f fp o v e r t ya n db e c o m eb e t t e ro f f o w i n gt oi n a p p r o p r i a t eg o v e r n m e n t a c t i o n , p o v e r t ya l l e v i a t i o nm i f g h tn o tb ea c h i e v e de f f i c i e n t l ya n dm i g h tc 眦w a s t eo f r e s o u r c e so re v e nu n s u s t a i n a b l ed e v e l o p m e n t h e n c e , t h i sp a p e rt a k e sg o v e r n m e n t a c t i o ni np o v e r t ya l l e v i a t i o na si t so b j e c to fs t u d y ,f i n d so u tg o v e r n m e n tr o l e sa n d r e s p o n s i b i l i t i e si nd e v e l o p i n gt o u r i s mc r i m i n a t i n gp o v e r t yt h r o u g ha c a s es t u d y ,a n d a n a l y z e si ng r e a td e p t h sd i f f i c u l t i e sl o c a lg o v e r n m e n t sm i m i n gi n t oi nt h ep r o c e s so f t o u r i s i ne l i m i n a t i n gp o v e r t y k e yw o r d s :t o u r i s me l i m i n a t i n gp o v e r t y g o v e r n m e n ta c f l o n 2 g o v e r n m e n tr o l e s u s t a i n a b l ed e v e l o p m e n t 贵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序言 世纪之始,西部大开发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党和国家的一项长期重大 战略任务,已经摆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怎样加快农村贫困地区经济发展,促使 农村人口尽快脱贫致富,是中国政府新世纪面临的迫切任务,也是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促进和谐发展的关键所在。 一、选题背景 由于我国各地的自然资源、地理环境、历史条件、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和限 制,导致农村的经济发展缓慢,农业领域的增收空间非常狭窄,通过单纯发展传 统农林牧业消除或减轻贫困的效果已不再明显;发展现代工业又受到资源条件和 经济发展条件的限制。那么,农村脱贫的突破口到底定位于何种产业比较合适, 这是西部农村贫困地区各地政府面临的严竣问题。 从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兴产业中看,旅游产业具有开放度高、关联性强、 投入产出率高等显著特点,发展乡村旅游不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当地经济发 展,促进国民收入再分配,调整当地产业结构,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它是直接增加 农民收入水平的重要途径,正是由于旅游开发所具有的强大发展潜力和社会、经 济、环境效益,日渐成为许多贫困地区的主要扶贫手段。旅游扶贫作为一种全新 的扶贫模式,与以往实行的财政扶贫、信贷扶贫、民政救济扶贫和物资捐助扶贫 等“输血”式扶贫相比,旅游扶贫不是借助于单项的救济而脱贫,而是一种“造 血”式扶贫,是借助于旅游经济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而脱贫,旅游扶贫的效果 在更大的范围内和更高层次上依赖于贫困地区寻求自我发展的“内功。此外, 就我国的地理环境来看,贫困地区与生态旅游资源的分布是高度重叠的。因此, 乡村旅游作为西部农村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新型产业,应该受到政府的重视和大 力扶持。 1 李永文陈玉英,旅游扶贫及其对策研究 北京外国语学院院报。2 0 0 2 ,第4 期:7 4 页 3 乡村旅游扶贫致富政府行为一一以安顺天龙屯堡为典型个案 旅游扶贫作为我国扶贫工作的一个重要举措,发挥着巨大的扶贫功能,一些 有一定旅游资源基础的地区都在积极进行旅游扶贫开发,取得了较好的扶贫效 果,为我国扶贫工作做出了显著的成绩。但是,旅游扶贫开发工作中还有着许多 不尽人意的地方,毕竟贫困地区以资源为基础,依托一两个景点进行旅游扶贫开 发,其开发背景是贫困的社会经济条件、落后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缺乏发展能力 的贫困人口,旅游开发甚至加深阶层性贫困,致使旅游扶贫目标被置换,贫困人 口不但没有从旅游开发中受益和发展,而且还要承担旅游开发的代价。其中,许 多问题的存在并非旅游扶贫开发的必然结果,而是不科学、不合理的政府活动造 成的。所以,在落后和贫困西部农村地区发展旅游业、引导脱贫过程中,政府有 必要重新审视自己,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和职能作用,正视问题的存在,规范旅 游扶贫开发中的政府行为,使旅游扶贫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安顺天龙屯堡是一个近年新兴发展起来的旅游热点,旅游业的发展对该地居 民收入和财政收入以及整个地区发展起到了非常巨大的推动作用,由该地旅游发 展中所总结出的政府、旅游企业与当地居民关系的“天龙模式”作为旅游扶贫的 一个成功范例开始受到各界人士的关注。加之安顺天龙屯堡位于贵州省中部地 区,与中国广大西部农村贫困地区具有很多相同的特点,因此,将它作为典型来 研究,其结论可以为贵州乃至西部省份各地方政府发展乡村旅游带动脱贫致富上 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现实参考。 二、国内外研究情况综述 旅游与贫困的关系日益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研究课题。2 0 世纪8 0 年代以来,旅 游业作为扶贫( 反贫困) 的一种方式,开始受到国内外相关学科和各国政府的密切 关注。尤其是近年来国际社会提出“面向贫困人口的旅游”( p r o - p o o rt o u r i s m , 简称p p t 战略) 和“消除贫困的可持续旅游”( s u s t a i n a b l et o u r i s m - e l i m i n a t i n g p o v e r t y ,简称s t e p ) 以后,有关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如何通过发展旅游 促进社区参与、从而实现旅游为消除贫困作出贡献方面的研究和实践,受到广泛 关注。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世界上旅游业发展最快的国家之 4 贵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一,如何促进旅游发展与扶贫相结合,增加贫困地区人民收入,也成为中国政府 和学者的重要研究课题。 ( 一) 国外旅游扶贫研究情况述评 1 、国外旅游扶贫研究历程 国外旅游与经济发展问题的研究经历了3 个阶段,从旅游的经济影响到小环 境旅游中的社区参与再到p p t 研究中的贫困人口发展。 该问题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旅游的经济研究和影响研究中,即旅游对接待 地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意义、造成的负面影响,以及随后出现的发展中国家旅 游研究中。这一阶段的研究焦点放在宏观经济效益上,包括就业、经济增长、g d p 贡献、外汇赚取、私人部门投资等,研究以2 0 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旅游乘数效应 研究为代表。贫困作为影响旅游乘数效应和经济作用发挥的一个因素出现在相关 的研究文献中。 ,2 0 世纪8 0 年代以来,旅游对接待地特别是不发达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 文化、环境的负面影响日益突出,旅游伦理和可持续发展问题倍受旅游研究者和 从业者的关注,生态旅游、可持续旅游、社区旅游等成为这一阶段旅游研究的主 流,对贫困人口获利和消除贫困的研究包含在这些问题的研究中。然而,旅游的 经济影响研究主要关注旅游的宏观经济利益,关注经济增长、赚取外汇和刺激私 人投资;可持续旅游和生态旅游的研究以对环境的关注为焦点,认为旅游要想获 得长期发展,东道主社区必须要从旅游中获利,当地居民获利是次要因素,只是 一种保护旅游业赖以生存的环境,到达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因此,发展旅游 对消除贫困的作用通常通过环境保护的方式表达出来:保护当地环境和文化、最 小化环境成本;社区为基础的旅游研究以整个社区为研究对象,关注社区整体利 益,没有区分社区中不同群体特别是穷人的受益情况。从而,这些研究都没有以 贫困问题作为研究中心,也没有把消除贫困、促进贫困人口发展作为研究目标。 在世纪之交,英国国际开发局明确提出了“有利于贫困人口发展的旅游 ( p r o p o o rt o u r i s m ,简称p p t ) ”的全新概念,这是一个即对发达国家也对贫 5 乡村旅游扶贫致富政府行为一一以安顺天龙屯堡为典型个案 困地区,即对旅游者又对当地居民有益的极具操作性的战略,将旅游发展与消除 贫困直接相连。2 0 0 1 年4 月,由卡罗林埃西里( c a r o l i n ea s h e l e y ) 、迪利斯 罗( d i l y sr o e ) 和哈罗德金( h a r o l dg o o d w i n ) 提交了一份“有利于贫困人 口发展的报告”,即( p r op o o rt o u r i s ms t r a t e g i e s :m a k i n gt o u r i s mw o r kf o r t h ep o o r ,该报告研究对亚洲、拉美及南非的6 个案例区进行了研究总结,研 究的对象包括政府、公司企业、非政府组织、捐赠人和社区。报告主要研究4 个 核心问题:使贫困人口从旅游中获利的策略是什么,策略会对贫困人口产生怎么 样的影响,影响策略成效的因素是什么,对其他感兴趣实施p f r 策略的地区的启 示和建议与此同时,。消除贫困的可持续发展( s u s t a i n a b l e t o u r i s m - e l i m i n a t i n gp o v e r t y ,简称s t e p ”) 战略也受到广泛关注。而亚蒙 德帕从政府部门、正式部门、非政府组织、非正式部门4 个方面分析了冈比亚 旅游发展中怎么促进非正式部门对市场的进入性。卡罗林埃西里( c a r o l i n e a s h e l e y ) 和迪利斯罗( d i l y sr o e ) 还指出了现行旅游统计数据对分析旅游业 在增加经济增长方面潜力的限制,以及对有利于贫困人口发展的旅游研究的局限 性。多罗西亚梅尔( d o r o t h e am e y e r ) 以英国的旅游经营商和代理商为例,分 析了旅游经营商和旅游代理商的发展趋势,以及对发展中国家旅游发展、社区参 与、消除贫困的影响,指出如何通过国际产业规则来约束他们的行为使之成为有 利于贫困人口发展的旅游的合作者。 2 、旅游对贫困人口的影响 大部分研究表明,旅游开发能够为贫困人口创造就业和收入机会、促进小商 业经营,提高贫困人口生活水平。但也有研究表明,由于贫困地区经济基础差, 外来资本占据了大部分旅游市场,旅游漏损问题严重,贫困地区获得的经济利益 有限。旅游对贫困人口的影响还表现在旅游发展导致贫困地区自然资源和生存环 境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对贫困人口生活产生的积极和消极影响。积极影响主要指 旅游发展改善了环境,从而使当地人从中受益。几乎所有研究都表明,旅游发展 对交通、教育、医疗设施的改善有积极影响。消极影响中最显著的是由于旅游发 展,当地贫困人口失去对自然资源,特别是土地等的进入性,从而导致原先的生 6 贵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活方式受到威胁,生活来源受到限制。另外,旅游发展带来的社会文化的变化对 贫困人口的生活和发展具有一定影响。尼科尔森( n i c h o l s o n ) 通过对菲律宾棉 兰老岛( m i n d a n a o ) 的旅游发展情况进行分析,认为在旅游发展过程中如果贫困 问题没有得到优先解决,则贫困地区快速的旅游发展和商品化可能会使儿童走上 性犯罪道路。另外,发展旅游可以使一些文化、建筑遗产得到保护,但通常保护 了文化的物质载体,却破坏了文化本身的灵魂。然而,旅游的这种消极影响并非 一成不变,而是因地区传统文化和宗教信仰的不同而不同。 3 、贫困人口参与及受益问题研究 首先是贫困人口参与的程度和类型。社区居民贫困人口参与旅游的类型 有:参与旅游开发与规划、参与旅游决策、参与旅游企业经营与管理、参与旅游 业就业( 导游、服务人员) 、参与同旅游相关的非正式部门的经营活动。参与旅 游开发与规划以及参与旅游决策被认为是较高等级的参与很多研究表明,居民 只有参与规划与决策,才能真正从旅游业中获利,但这些研究也无一例外的指出, 由于一些主客观因素的影响,社区居民特别是穷人很少能参与到较高等级的活动 中 其次是贫困人口参与的障碍以及促进贫困人口参与的措施研究,这一直是贫 困人口参与问题研究的主要内容,这方面的研究以英国国际发展局的研究最为独 到全面。它不仅总结了发展旅游扶贫中贫困人口参与旅游发展的各种障碍,而且 提出了解决的方法和途径。 再次是贫困人口受益。该项研究常常包含在贫困人口参与研究中。影响贫困 人口参与的因素也是影响其受益的因素,而且参与程度和方式直接反映受益方式 和利益分配情况。贫困入口的受益类型有两种,即经济利益和非经济利益。旅游 收益在贫困人口之间的分配问题是研究的一个重点问题。大量的文献研究表明, 由于贫困人口并不是均质群体,具有的资产和能力不同,最可靠的、持续的利润, 尤其是就业,可能会集中在少数相对富裕的人之中,对于社区中最穷的人来说, 净利益可能很少,甚至是负数。另外,政治联系和社会关系也是导致利润分配不 均的主要因素之一。另外,不同居民在旅游衰退中的收入变化情况也不同,收入 7 乡村旅游扶贫致富- 政府行为一一以安顺天龙屯堡为典型个案 减少的人大部分是最穷的生产者,特别是那些生产旅游工艺品并直接向旅游者出 售的生产者,以及仅依靠这些收入而没有其他收入来源的穷人,拥有大量资本和 市场销售技术的人几乎不会受到旅游衰退的影响,甚至从中获利 综合的来看,国外在旅游与经济发展这一问题的研究视野开阔,从国际、国 家、地区、旅游接待地等多个层次逐层展开。研究人员不仅研究国际旅游产业规 则、国家旅游政策、地区经济发展和旅游发展对消除贫困的影响,而且从小范围 旅游接待地的角度,分析政府部门、非政府组织、私人部门、贫困人口本身对消 除贫困问题的影响、以及针对性的研究这些组织在消除贫困、促进贫困人口发展 中的措施及效果。 ( 二) 国内研究情况述评 1 、我国旅游扶贫实践过程 我国旅游扶贫工作是随着我国旅游业的不断发展而不断丰富其实践和理论 的,经历了四个重要阶段。 第一阶段,2 0 世纪8 0 年代前期和中期,一些老、少、边、穷地区由于距离中 心城市或重点旅游线路景点较近,选择了开发利用当地旅游资源、兴办旅游业的 道路,很快取得了脱贫致富的效果,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第二阶段,8 睥代 后期,国家“七五”计划将旅游业正式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一批贫穷 落后、但拥有较高质量旅游资源的地区得到了国家和地方计划内资金的扶持,开 始有计划的旅游资源开发建设工作,在旅游扶贫方面取得了大面积丰收。这些地 区的成功案例引起了旅游部门和理论界的重视,以贵州省旅游局为代表的一些省 级旅游局认真总结旅游开发带动脱贫致富的经验,率先在1 9 9 1 年全国旅游局长会 议上提出了“旅游扶贫”口号。第三阶段,在9 0 年代中后期,特别是以国家旅游 局1 9 9 6 年在旅游发展重要问题调研提纲中把旅游扶贫问题研究选为重要议题为 标志。国务院扶贫办和国家旅游局自1 9 9 6 年1 0 月起,相继召开旅游扶贫工作会议, 对旅游扶贫开发工作进行专题研究和工作总结;一些学者也开始对旅游扶贫的含 义、模式、功能、经验和可行性进行多方面的理论研究。第四阶段,全面飞跃阶 8 贵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段。进入2 1 世纪,我国旅游扶贫开发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高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 提出相应地对旅游开发扶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 0 0 2 年1 月召开的全国旅游工作 会议上,进一步提出了“试办国家旅游扶贫试验区”的工作设想和具体意见,在 政府层面上拉开了旅游扶贫工作的序幕。各地方政府密切配合,采取政策扶贫、 规划扶贫、信息扶贫、教育扶贫和人才扶贫等多种方式,对当地有针对性地进行 旅游扶贫工作,以旅游带动各地经济的发展。 2 、我国旅游扶贫研究简况 ( 1 ) 相关理论研究 近年来,随着旅游扶贫概念的引入和力度加大,国内学者开始对旅游扶贫问 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其中不乏代表性的理论和观点。 在我国旅游扶贫的本质认识上,学者高舜礼2 认为旅游扶贫的对象,即目标地 区主要是具有一定旅游发展基础的经济欠发达地区,是相对贫困地区。既包括了 国家所界定的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 绝对贫困) ,也包括了虽已脱贫但经济仍欠发 达的地区;旅游扶贫的目标不仅仅在于脱贫,还要在脱贫基础上逐步致富同时 他认为旅游扶贫的意义在于:向全社会展示了旅游业强大的综合功能;扩大了旅 游业的社会影响;开拓发展了“大旅游”的思路;为旅游业持续快速发展找到了 新的增长点。同时认为旅游扶贫的特点是:旅游开发扶贫成效显著;旅游开发扶 贫经历了多次高潮;旅游扶贫具有明显的辐射效益;旅游扶贫开发工作的主体在 基层:旅游产品的近距离仿效现象突出;市场销售以国内旅游为主;旅游开发见 效周期短;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农民可以选择多种脱贫致富的途径。旅游开发扶贫 的理论依据在于旅游资源比较丰富的贫困地区充分利用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 业,吸引发达地区的人们前来旅游和消费,使旅游资源产生效益,使旅游商品的 生产、交换、消费在贫困地区同时发生,逐步实现部分财富、经验、技术和产业 向贫困地区的转移,增加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从而使其脱贫致富,其基础 在于认为旅游业的乘数效应和旅游业投资少,见效快。学者周歆红3 认为旅游扶 贫的目标地区和目标人口一定要明晰,否则会出现旅游扶贫系统识别机制“瞄不 1 国家旅游局,关于开展。三区”建设的基本情况和意见 。旅游调研,2 0 0 2 年3 3 3 7 页 2 高瞬札,对旅游扶贫的初步探讨,中国行政管理:1 9 9 7 年第7 期。2 2 页 周歆红,关注旅游扶贫的核心问题) ,旅游学刊;2 0 0 2 年第1 7 期,1 7 2 l 页 9 乡村旅游扶贫致富政府行为一一以安顺天龙屯堡为典型个案 准”的问题,并认为贫困人口如何在旅游发展中获益和增加发展机会是旅游扶贫 研究的核心问题;同时指出真正意义上的旅游扶贫,应该以“扶贫”为其宗旨, 发展旅游业只是手段和途径,而反贫困和消除弱势群体的贫困状态是其核心目 标,应以经济效益为前提,贫困社区的综合发展为内容,贫困人口为核心的社会 积极变迁为其终极目标。旅游扶贫的提出有多方面的意义和自身特点。 在旅游扶贫的发展战略上,郭清霞1 提出旅游扶贫的战略应该以政府为主导, 市场为导向;以当地居民受益为目的、以脱贫致富为目标;以环境保护实现地区 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原则。学者刘向明2 对这个问题也作了比较明确的阐述,他 认为旅游扶贫不能仅限于“物质的贫困”,更重要的是“观念上的贫困”,政府 对旅游扶贫是积极引导和政策支持,不是在每个方面都必须主导,政府的作用应 体现在宏观层面与整体效益上,体现在公共产品的提供上;政府也不是事事主导, 当贫困地区的经济被激活,当地旅游业开始兴旺时,政府应该逐渐放手,更多地 让市场起作用,做到“政府引导、企业运作、社会协同”。 当然,近年来随着旅游扶贫热度的提升,有更多的学者进入这一研究领域, 他们基本采取以特定区域为研究对象,研究该区域旅游扶贫开发的可行性、开发 意义、开发模式和开发对策、效应等方面。其中自凤峥和李江生3 提出了“旅游 扶贫试验区”的设想。赵小芸从投资贡献( 量) 和投资效率( 质) 两个方面对西 部地区的旅游投资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做了定量研究,认为旅游对西部地区经 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效用。操建华则运用各类社会调查方法分析了旅游业对中国农 村和农民的影响。蔡雄也对旅游扶贫中的乘数效益及对策作出了研究。冯学钢4 对 皖西地区从决策工程、人才工程、资金工程和引导工程等方面建立了旅游扶贫“政 府主导型”行为操作模型,同时认为“调查一开发、规划一实施、保障一供给与 滚动一发展”这个滚动发展模式是皖西地区旅游资源开发的唯一模式。林红对旅 游业“投资少、见效快”提出质疑,认为旅游业也存在漏损效应,同时对旅游扶 贫研究的方法论提出批评。郭清霞5 在深入研究湖北旅游扶贫成功范例的基础上, 1 郭清霞,旅游扶贫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经济地理,2 0 0 3 年7 月第2 3 卷第4 期,5 5 9 页 。刘向明,杨智敏,对我国“旅游扶贫”的几点思考,经济地理:2 0 0 2 年第2 2 期,2 4 1 - - 2 4 4 页 白风峥、李江生, 旅游扶贫试验区管理模式研究 ,经济问题:2 0 0 2 年第9 期,2 3 2 5 页 冯学钢皖西地区旅游开发扶贫探讨,经济地理,1 9 9 9 年第1 9 期,1 l l 1 1 5 页 5 郭清霞旅游扶贫p p t 战略及其特征一一以湖北省为例,湖北大学学报:2 0 0 3 年第5 期,1 1 0 1 1 3 1 0 贵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借用英国p p t 概念,认为旅游扶贫p p t 战略的基本特征是:以政府为主导,以市 场为导向;以特色资源为发展依托;以特色旅游产品为发展支柱;以当地居民受 益为目的;以脱贫致富为目标;以环境保护、实现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原则。 学者丁焕峰对国内旅游扶贫研究进行了归纳性的总结1 ,指出目前我国旅游扶贫 研究主要集中在六个领域:旅游扶贫的含义及其理论基础;特定地区旅游扶贫的 可行性分析、发展战略和基本思路;旅游扶贫的效应研究;旅游扶贫模式研究: 旅游扶贫开发工作的经验、问题和对策研究;旅游扶贫开发工作的其他专题研究 等。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我国旅游扶贫研究的特征:一般性研究多,大都集中在 旅游扶贫的功能、模式、问题及对策研究方面,对旅游扶贫中一些较深层的主题, 如贫困人口受益模式、一些具有可操作性和示范性做法的理论基础分析等较少涉 及;对特定地区宏观性分析较多,未见对较为成功的微观单元的有深度的实证 研究;研究中定性分析多,缺少有理论基础的定量研究;扶贫开发的一些有 益经验和理论在旅游扶贫中应用得不多,如小额信贷扶贫、科技扶贫等。这些研 究在现阶段占据了国内相关研究领域的很大一部分位置,它们的理论、视角、方 法以及结论都有值得借鉴参考之处。 ( 2 ) 现有研究的局限性 从国内旅游扶贫研究的主要内容中可以看出,国内旅游扶贫研究的焦点仍然 是“旅游业发展和欠发达地区整体经济增长”,对贫困入口的受益和发展问题研 究较少,对旅游扶贫中政府的角色及具体的行为模式关注较少。也正是这些缺陷, 为作者选题创造了一个重要背景。 三、研究方法与思路 本文研究对象是旅游扶贫中的政府行为关于旅游扶贫中的政府行为,无论 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普遍存在一些研究空白和误区。:为此,作者运用马克 思主义立场、行政管理学的相关知识,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查阅大量资料,力图 掌握较新、较实际、较全面的材料,使理论研究建立在较为客观、准确的调查数 1 丁焕峰,国内旅游扶贫研究述评) ,旅游学刊:2 0 0 4 年第3 期 1 1 乡村旅游扶贫致富政府行为一一以安顺天龙屯堡为典型个案 据和资料上。并在调查取证的基础上,运用抽象研究法,对西部贫困地区政府在 旅游扶贫中的政府行为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阐述。 本文试图通过严谨的实证分析和逻辑分析,得出一个能为该地甚至西部各贫 困地区政府参考的结论。 四、主要创新 本文从行政管理角度出发,在实证分析基础之上将发展乡村扶贫旅游的政府 行为作为重点来进行研究,并提炼出可供各西部贫困农村地区政府参考的旅游扶 贫中政府角色定位和具体行为。再者,作者提出旅游扶贫可持续发展中保护原生 态是否等于保护“落后”的思考以及如何关注和保障旅游扶贫中的贫困人1 3 利益 也是一大突破。 五、文章结构 本文结构分为五章第一章为文章前言部分,阐述了本文的选题背景、研究 方法以及国内外旅游扶贫理论的有关研究情况;第二章分析了在贫困地区特别是 西部农村贫困地区发展旅游扶贫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适当的引介了国外政府在 旅游扶贫中的具体行为模式;第三章为实证案例分析,安顺天龙屯堡作为西部农 村贫困地区旅游扶贫成功的一个典型,作者对安顺天龙屯堡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情 况进行调查取证,并在此基础上对“天龙模式”进行深入研究,特别对其中的政 府行为进行了分析思考;第四章是在前章的实证基础上得出现阶段我国西部农村 贫困地区地方政府在旅游扶贫中应采取的角色定位,并对这种角色定位下的政府 应避免的问题及具体行为进行分析;在文章的第五章,作者借鉴“天龙模式”, 尝试对现阶段地方政府在旅游扶贫行为中的难点进行初步探索。 贵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西部贫困农村地区旅游扶贫与政府行为 本文认为:旅游扶贫应是针对贫困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对比较丰富、相 对密集的旅游资源进行规划、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以培育独具特色的旅游 资源优势,吸引游客,通过旅游服务和旅游商品生产,以旅游经济发展为龙头带 动地方经济的发展,使当地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借此改变贫困地区状况。 一、西部贫困农村地区发展旅游扶贫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分析 当前我国的贫困人口呈现的显著特征是贫困人口绝大多数集中在农村,因 此,中国的贫困主要是农民的贫困,显示决定了中国反贫困的战略重点在农村。 只要政府和农民形成合力,找准路子,持之以恒,地区的反贫困必将收到事半功 倍的之效。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特别是西部农村地区,拥有优美的田园景观、 悠久独特的传统文化,丰富的自然生态和人文环境资源,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大力 发展乡村旅游不失为政府直接增加农民收入的好途径。 ( 一) 西部贫困农村地区发展旅游扶贫的可行性分析 1 、车富的旅游资源基础旅游资源是发展旅游业的基础。由于种种原因, 我国地区间的发展总是不平衡的,但另一方面,我国贫困地区与生态旅游资源的 分布是高度重合的,而且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西部地区一般区位偏远、交通落 后,其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因较少受到外界的影响,从而保持着自然、古朴的特 色。同时西部农村贫困地区由于自然、历史等各方面原因,人们长期处于封闭的 自然经济环境中,经济和文化都相对落后。恰好是由于这些因素的存在,西部地 区大多保存了众多原始、奇秀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民风民情,拥有发展旅游业的 重要物质依托一一丰富的旅游资源。到目前为止,西部地区拥有国家级森林公园 超过1 0 0 个,自然保护区1 3 7 个国家风景名胜区5 2 个,历史文化名城与革命老区8 个,少数民族县2 5 7 个。截止2 0 0 3 年底,西部地区已有1 0 处( 全国共3 l 处) 风景名 1 3 乡村旅游扶贫致富政府行为一一以安顺天龙屯堡为典型个案 胜区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数量占全国总数的l 3 ,这些丰富的自然及人文 旅游资源为西部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客观存在着巨大的市场需求。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国内居民的生活 水平稳步提高,旅游特别是乡村旅游成为城镇居民消费的新热点,并且这种消费 需求直接催生出巨大的市场。广大西部农村贫困地区完全可以利用自身占有的旅 游资源优势在这一巨大市场中分一杯羹,使旅游业形成区域支柱产业,实现该地 居民和地方财政双脱贫双致富。 3 、旅游业是强大的“朝阳”产业自“二战”后大规模兴起的旅游业是一 个最具发展活力和潜力的产业,至今不过百年历史,但已跃居为当今世界第一大 产业,其对全球国民经济的贡献已超过了汽车业、石油业、钢铁业、电子业和农 业;从发展趋势看,旅游业还将因为全球经济的发展和市场需求的日益旺盛而成 为“朝阳产业”。正是凭借着如此强大的后发优势,旅游业不仅早已为诸多发达 国家所青睐,而且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所重视并列为优先发展产 业。我国西部农村贫困地区发展旅游业不仅具有资源丰富和劳动力廉价的相对优 势,而且拥有国际和国内发达地区两个市场,有着更大的生存发展空间。因此, 发展旅游业已得到了中部和西部地区各级政府的普遍重视。中国国家旅游局副局 长孙钢在“2 0 0 1 年暨第一届博鳌亚洲旅游论坛”上发表演讲时曾说到,作为世界 上后起的旅游目的地,中国通过发展旅游业而脱贫致富的人口已达六百万人。由 此可见,旅游业也确实在促进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在帮助老少边穷地区脱贫 致富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 4 、旅游扶贫是新型。造血式”扶贫方式我国西部农村贫困地区普遍工农 业产值不高,产业结构层次较低,商品经济较为落后,群众的温饱问题尚未完全 解决。而旅游业是中国西部落后地区的优势产业,也是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最 有生机和活力的新的经济增长点。由于绝大多数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落后,旅 游业所依托的基础条件和基础设施也较薄弱,因而这些地区以旅游开发为主导的 同时,也促进了旅游业相关的其他产业的配套发展,使原来聚集程度很小的第三 1 肖晓,论西部地区旅游扶贫,软科学;2 0 0 4 年第1 8 卷第6 期7 7 页 1 4 贵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产业及第二产业相对增长,促成产业结构从低层低效益向中层中效益甚至高层高 效益升级。随着西部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业的关联带动作用,不仅对当地的 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产生促进作用,而且也促进了贫困地区人民的脱贫致富和社 会进步。 ( 二) 西部贫困农村地区发展旅游扶贫的必要性分析 1 ,能充分利用贫困地区自身资源带动脱贫旅游业是典型的资源依托型产 业,其发展前提在于旅游资源。前文所述中我们可以得出,我国贫困地区与生态 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是高度重叠的,而且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在有旅游开发 条件的西部农村贫困地区发展旅游,不仅开拓了当地资源利用的新模式和新领 域,彻底改变了传统的地域生产结构和产业结构,推动了传统产业向。高技术、 高附加值、高效益”的现代产业转化,而且通过旅游开发为其他产业发展提供良 好的基础设施条件,给地区经济创造新的增长机会,带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2 、旅游扶贫开发是推动贫困地区走改革开放之路最好的措旌有些西部农 村贫困地区之所以贫穷落后,其原因并非资源贫乏,而是由于地理位置偏僻、交 通不便、信息不灵、文化落后、世代相传下来的自给自足的小农意识长期束缚着 人们寻求发展的手脚。即资源的富足和观念的贫困并存导致在贫困地区形成“英 雄无用武之地”和“守着金山讨饭吃”的局面。从目前来看,要打破这种局面, 就必须走改革开放之路,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其具体措施除了发展交通、办好 教育以外,发展乡村旅游扶贫去无疑是最好的措施。旅游业是中国西部地区的优 势产业,也是西部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最有生机和活力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因 为在所有的产业或生产部门中,旅游业的开放性程度最高,旅游业的发展会产生 强大的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当地居民受这些因素的综合影响,其开放 意识无论是主动地接受或是被动地接受,都会有很大程度的增强。旅游可以扩大 对外开放,人的流动、信息的流动、知识的流动将带来资金的流动,资金流动中 的增值效应将刺激商品经济的活跃,把商品经济的后方地区变为前沿,从而带动 贫困地区外向型经济的发展。这种发展是建立在资源开发、生态平衡、文物保护、 乡村旅游扶贫致富政府行为一一以安顺天龙屯堡为典型个案 城乡文明建设有机结合的基础上的,它避免了走过去那种一讲发展就盲目地上项 目、拼资源,一讲经济建设就人为地把它与文化建设对立起来的弯路,是一种崭 新的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互相促进、相互协调的发展模式。 3 、扶贫旅游具有极大的带动效应。旅游作为一种大众参与性强且正在增长 的世界最大的产业部门,已经影响了景区数以万计的贫困人口,政府利用好这种 带动作用,就会对贫困人口的脱贫致富与进一步的可持续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 用。在西部贫困农村地区的旅游资源中,旅游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可以扩展到那些 贫困程度较低的穷人,使他们发展的机会成本大大地降低;其次,与传统产业( 农 林牧) 相比,旅游业本身对环境的影响最小,甚至对环境有着保护的作用;再次, 旅游业作为高度关联的经济型产业,能够带动市场需求,树立地区整体形象,带 动物流、财流、信息流及新观念流,从而带动相关部门及整个地区经济的发展和 繁荣。其劳动密集型的产业特点能够为贫困地区带去更多的就业机会,特别是旅 游发展的初期阶段,提供给当地居民相当多的低技能工作,从而可以解决贫困地 区的农村富裕劳动力的问题。此外,作为窗口行业,通过发展旅游可加强与外界 交流、增进了解,促进招商引资因此,应该将旅游开发与有效消除贫困有机地结 合在一起。西部广大农村贫困地区如何趁西部大开发的东风,大力发展旅游产业, 迅速消除贫困,促进当地社会经济、环境与人的全面可持续发展,这是当前我们 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也是最大的机遇。利用我国西部广大农村地区丰富独特的旅游 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尤其是以自然、原生态为基础的生态旅游,这将非常有利 于该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同时可以大大增加该地区贫困人口的经济收入,改善 他们的生存条件。 4 、对维护西部贫困农村地区稳定、国家长治久安有重要作用近年来,我 国政府多次强调“三农”问题的重要性。对于农业、工业、商业都比较落后,且 少数民族比较集中、旅游资源相对丰富的西部地区而言,只有通过开展旅游扶贫, 使得各民族尤其是少数民族的贫困人口尽可能快地获得更多的实惠和利益,才是 维护民族团结稳定,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的根本保障,同时也是适应新形式,贯 彻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当务之急。面对目前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面对广 贵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大西部农村贫困地区落后的不争事实,我们更应抓住机遇,凭借丰富的资源,端 正政府行为,使旅游扶贫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国外乡村旅游中的政府行为浅谈 国外发展乡村旅游历史悠久而成熟,对旅游扶贫的研究更是为中国开展乡村 旅游促进扶贫致富提供了成功的典范和经验。不可否认地,中国最初的旅游扶贫 理论的确也根源于国外p p t 战略理论与中国具体实践的结合。因此,在思考探索 旅游扶贫特别是农村地区的旅游扶贫中政府行为时,国外政府的一些具体行为是 值得学习和借鉴的 1 、政府一般行为: 在国外,多数国家把乡村旅游作为政治任务或公益事业来发展,把社会效益 放在经济效益之上。西班牙、希腊、爱尔兰等国都是这种情况。他们为了给本国 或本地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在政府规划指导下,采取各种措施,给予 乡村旅游开发积极的引导和支持。借鉴西班牙瓦伦西亚大区和我国台湾省等国内 外的经验,政府作为产业管理者应着重履行好以下4 项职责1 ; ( 1 ) 把发展乡村旅游纳入解决农村问题,推动农村持续发展的战略范畴。 从政策层面进行有效推动编制总体规划和执行项目计划,保证区域发展的均衡性 和产业发展的驱动力。西班牙瓦伦西亚大区政府主持并提供了规划编制的技术支 持和资金支持。许多国家还实施了一系列计划支持乡村旅游的发展,如法国的“假 期绿色居所计划”与“欢迎到农场来”、奥地利的“农场假期”项目、意大利的 t o s e a l l a 乡村节庆、波兰的“波兰绿肺”项目,以及泰国的u m p h a n g 社区旅游项 目等。我国的台湾省1 9 8 9 年4 月开始实施“发展休闲农业计划”,积极辅导、推 动观光休闲农业区的规划及建设工作。特别是在英国,政府全面推行农村管理方 案一提供给农场主和土地管理者费用开展管理活动,以此来改善和保持农村 风光,野生动植物及生活环境;有机耕作计翅卜一通过资助农场主从传统的耕 作方法向有机方法的转变,激励有机农业生产的扩张;农村经济多样化一一吸 1 刘军萍,国外乡村旅游管理者与经营者角色定位之启示 ,旅游学刊,2 0 0 6 年,第4 期9 页 1 7 乡村旅游扶贫致富政府行为一一以安顺天龙屯堡为典型个案 引适应当地环境的新商业,并为当地所有人提供机遇和工作岗位,提高收入水平。 ( 2 ) 制定规章,引导和规范乡村旅游的健康发展。西班牙瓦伦西亚大区早 在1 9 9 4 年就制定了乡村住宿法,规定了乡村住宿的基本条件和从事住宿经营 接待者的政府登记要求;此外,政府对非法经营也有严格的管理与处罚规定。1 9 9 2 年起,我国台湾省也陆续实施了包括休闲农业辅导办法、休闲农业标章核发使用 要点、休闲农场设置管理要点等主要法规和其他近5 0 + 相关法规在内的观光休闲 农业法规体系。 ( 3 ) 给予资助。帮助乡村旅游提高质量。政府的资助主要用于两个方面: 一是投向产业经营者进行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完善,二是用于扶持乡村旅游协会的 成长和网络开发建设,搭建平台交流信息。1 9 9 2 年美国建立了非营利组织国 家乡村旅游基金( n r t f ) ,从事项目规划、募集和发放资助、提供宣传。任务是鼓 励可持续的乡村旅游发展,提供网络信息服务,执行州旅游合作计划,推广国际 旅游项目,提高联邦旅游和休闲场所的知名度,实行游客分流,开发全美森林服 务项目等。加拿大分别于1 9 7 7 年、1 9 9 0 年成立了乡村度假农庄协会( c v a ) 和土著 旅游协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