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历史与理论专业论文)《梦粱录》中的南宋临安城市认知.pdf_第1页
(建筑历史与理论专业论文)《梦粱录》中的南宋临安城市认知.pdf_第2页
(建筑历史与理论专业论文)《梦粱录》中的南宋临安城市认知.pdf_第3页
(建筑历史与理论专业论文)《梦粱录》中的南宋临安城市认知.pdf_第4页
(建筑历史与理论专业论文)《梦粱录》中的南宋临安城市认知.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梦粱录中的南宋临安城市认知 【摘要】:本文以记述南宋都城临安的重要古籍梦粱录为底本,通过对文本的结构、文 本中对空间场所的记述内容和定位模型的分析,呈现了作者对南宋杭州的认知方式。从而揭 示出城市认知是人对城市的社会建构,它与当时社会生活、文化紧密相关。因此,包括空间 的形态、位置等物质性的因素和空间的功能、空间相关的事件、空间名称等非物质性的因素 都是影响城市认知的因素。 i 关键词】:城市认知 文本分析空间定位 c i t yc o g n i t i o no fh a n g z h o ud u r i n gs o u t hs o n gd y n a s t y f r o m 【a b s t r a c t - t h i sa r t i c l ei sb a s e du p o na ni m p o r t a n ta n c i e n tb o o kn a m e d 。 w h i c hd e s c r i b e dh a n g z h o ui ns o u t hs o n gp e r i o d ( a d 1 1 2 7 - a d l 2 7 9 ) a n a l y s e st h et e x t s t r u c t u r e ,t h ec o n t e n tw h i c hd e s c r i b i n gt h es p a c ea n dt h es p a c eo r i e n t a t i o nm o d e li t r e a p p e a r a n c et h ec o g n i t i o nm a n n e ro fw r i t e ra b o u th a n g z h o u i tt r i e st or e v e a lt h a tc i t y c o g n i t i o ni sak i n do fs o c i e t yc o n s t r u c t i o nw h i c hc o n c e m e dt i g h t l yw i t ht h es o c i a ll i f es t y l e a n dc u l t u r e 。f o rh u m a nb e i n g s o ,t h ec o n c l u s i o ni st h a tt h ef a c t o r sa f f e c tc i t yc o g n i t i o n i n c l u d em a t e r i a l i t ys i d el i k es p a c ec o n f i g u r a t i o n i o c a t i o na n di m m a t e r i a l i t ys i d el i k es p a c e f u n c t i o n ,e v e n t sa n da p p e l l a t i o n 【k e yw o r d s :c i t yc o g n i t i o n t e x t a n a l y s es p a c eo r i e n t a t i o n 梦粱录中的南宋临安城市认知图表目录 图表目录: 图0 - 1 ,南宋临安府治辖图,采自林正秋南宋都城l 临安西泠印社1 9 8 6 4 图0 2 ,南宋临安坊巷图,采自阙维民,杭州城池暨西湖历史图说浙江人民出版 社2 0 0 0 5 图卜l ,梦粱录文本结构图,自绘6 图卜2 ,梦粱录建构的城市图式示意图,自绘9 图i - 3 ,城市认知的两个层面,自绘1 0 图卜4 ,咸淳志所附浙江图,采自咸淳临安志 宋 潜说友宋元地方志丛书咸 淳临安志中国地志学会印行中华民国6 7 年1 2 图卜5 ,南宋临安城的厢隅,采自斯波义信宋代江南经济史研究江苏人民出版 j 生2 0 0 1 1 2 图1 - 6 ,中国古代传统的城市方向和南宋临安城的方向,自绘1 3 图卜7 ,城市的同心圆模式,自绘1 3 表2 - 1 ,城内名称相关的空间,自绘1 8 表2 - 2 ,城外名称相关的空间,自绘2 0 图3 1 ,建立定位模型的方式,自绘2 6 表3 - 2 ,模型中顶点参照度统计表,自绘2 7 图3 3 ,模型项点参照度百分比,自绘2 8 图3 - 4 ,顶点参照度拟合图,自绘2 9 表3 - 5 ,城内项点参照度统计表,自绘2 9 表3 6 ,附郭顶点参照度统计表,自绘3 1 图3 7 ,城内意象空间图,据咸淳志京城图自绘3 2 图3 8 ,附郭意象空间图,据咸淳志西湖图、浙江图自绘3 4 附图1 ,城市参照定位模型图,白绘4 5 附图2 ,线性空间定位模型图,自绘4 6 附图3 ,城内空间参照定位模型图,自绘4 7 3 8 梦粱录中的南宋临安城市认知绪论 1 研究的背景 1 1 城市认知的概念 绪论 城市作为容纳人类文明的容器,是人们生活、工作的环境。人们通过对环境的认知, 从环境中获得关于行为意义的信息,进而运用这些信息来决定行为方式。因此心理认知 是介于行为反应和客观环境之间的重要阶段。 环境刺激一一心理认知一一行为反应 所谓认知,涉及心理过程,介于环境感知( 获取信息) 与理解之间。人类学意义上 的认知,是关注于世界如何构成,如何归类于不同的领域和图式,以及如何被命名等。 城市认知即是研究人们识别、理解和组织城市空间环境的规律。 1 2 前人对城市认知的研究 城市认知的研究源于人们对环境认识的发展。早期对环境的研究仅限于将环境视为独立 于人存在的物理现象。2 0 世纪6 0 年代末期,许多学者开始强调人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 认为环境是可使存在于环境内部的行为者引起注意的事物,并对其发生某些作用。他们开始 关注个体行为,并以此来研究城市问题。 1 2 1 以现实城市环境为背景的认知研究 1 2 1 1 凯文林奇和相关研究 从2 0 世纪6 0 年代开始,国外相继有众多的理论和实践对其进行研究。其中以凯 文林奇的城市意象最为著名。他以调研访谈和画认知地图的方法来研究城市空间, 提出了“可意象性”的标准,从城市空间物质形态出发,归纳出城市意象的5 要素:道 路、节点、边界、区域和标志。他的理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国内现阶段的城市认知研 究和城市设计,国内对城市认知的研究大多基于城市意象的理论框架。 如武汉市城市意象的研究( 新建筑1 9 9 9 1 ) ,北京城市意象空间调查与分析 ( 规划师2 0 0 1 2 ) 两篇是沿用林奇方法探讨武汉和北京两城市之“意象”及其形成 原因。如试论城市设计的易识别性问题( 华中建筑1 9 9 9 2 ) ,城市构图理论的探 索( 西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 9 9 7 3 ) 是对林奇方法的介绍和应用性的研究。 1 2 1 2 舒尔茨和a 拉普卜特的研究 与凯文林奇将城市物质形态作为人认知城市的主要因素不同,舒尔茨和a 拉普 卜特更加重视环境的“意义”。舒尔茨首先从概念上区分了“物质的空间”和“认知到 的空间”两者的不同,先后提出了“存在空间”和“场所”取代空间的概念。他认为场 所赋予了人一个存在的立足点,人以“定向”和“认同”两种途径与所立足的空间相沟 通。定向通过感官实现,而认同则是一种心灵上的认知和理解。拉普卜特的一系列著作 如建成环境的意义、文化特性与建筑设计等从地方性文化背景出发,认为人对环 境的认知包括两个方面一一知觉和联想。同时,他认为联想才是人们认知环境的主要因 梦粱录中的南宋临安城市认知绪论 素。 两者都是以现实城市环境为背景的空间认知研究。凯文林奇的理论从城市层面出 发,以城市物质形态为基础,建构了人对城市以及城市中的空间场所的认知。但是他忽 视了认知中环境非物质因素对人的作用,这也成为理论被批判的主要原因;舒尔茨和 a 拉普卜特的研究并非从城市层面,而主要是从空间场所的层面展现了地域性文化等 非物质性因素对环境认知的意义,因此研究并不能如林奇那样建构出人对城市的认知图 景。 1 2 2 以文本为基础对城市认知的研究 1 2 2 1 以现实为背景研究的缺陷和以文本为基础的研究 以城市为背景的城市认知研究具有现实性,研究结果也有很好的现实样本支持,因 此在此项研究兴起之初至今一直是主流的研究方式。但是也有它的缺陷: 首先,它很难有深度上的突破,研究者很难对受访者做较为全面的、深层次的了解。 研究拘泥于问卷调查或者意象图的描绘,所涉及到的城市空间也很有限,因此,受访者 表现出来的只是对很少部分城市空间的理解和组织的现象。其次,受访者完全是被动的 表达,调研之前研究者的一些预设,这可能会诱导甚至误导被调研者的思路,从而影响 最后的结果;再次,受表现方式的制约,采用画意象图的方法可能由于受访者能力限制 无法表达出一些东西 。 因此近来有研究者以史料、文本为基础来研究城市认知。文本是作者对客观世界的 主观表述,它包括文字、图像、器物等资料。如丹尼斯伍德所言“地图建构世界,而 非复制世界”,对文本也一样。它不仅仅反映了历史的客观事实,同时也是作者认识观、 价值观的体现。因此,描述城市的历史史料不仅仅是对当时物质存在的再现,同时也包 含了作者乃至整个社会群体的城市认知方式。 虽然文本研究所得的城市认知方式大部分是历史的,但是它能够克服先前研究上的 3 点弊病。首先,文本是作者主动对客观世界的表述;其次,文本可以最大限度的表达 作者对客观世界的认知,较少受制于表现方式。再次,文本具有多种形式,一个对城市 系统描述的文本可以全面展现作者的城市认知方式。这对于现实城市认知研究的深入, 对于历史研究的补充无疑是有裨益的。 1 2 2 2 以文本为基础的两个研究 所见这类研究有二: 王鲁明韦峰的城市历史地图中的城市意象一一对安南两幅城市历史地图的分析 和解读( 建筑师2 0 0 3 2 ) 通过对安阳城清代和民国时代留存的2 张城市地图表现方 式和表现内容的分析,揭示了不同时代在不同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作用下人们城市意象 的差异性。 成砚的读城提倡从文学、摄影、绘画等经验性而非科学的艺术作品入手来研究 城市认知。跟拉普卜特一样,作者只是从环境层面上探讨了这种方式的可行性,因此作 凯文林奇强调的足知觉,缺乏对于意义( 联想) 的研究。 圆见凯文林奇 之批判( 汪原新建筑2 0 0 3 3 ) 林奇自己也意识到这个问题,见城市意象( 凯文林奇著方益平何晓军译华夏出版社2 0 0 1 ) p l l 6 页 2 梦粱录中的南宋临安城市认知绪论 者所谓的认知也是对某一城市空间的认知。如作者以清代、民国时期留存的绘画、老照 片和老舍等人的文学作品为基础,展示了清一民国北京前门大街的意象变化。 以上两项研究都是以文本、史料为背景进行的城市认知的研究,两者均不是对一个 文本系统全面的城市认知解读。前者主要着意于意象“变化”,因此研究是围绕图像的 差异性展开,并未有对文本系统解读。后者则由于艺术作品所表现的空间场景的狭小, 研究只能零碎的展现人对于某一空间的认知。 2 研究的选题 本文就是以文本、史料为基础研究人们城市认知的方式。从以上两例可以看到,以文本 为基础研究城市认知首先需要选定一个或者几个底本,以此作为研究的出发点。本文选择记 述南宋都城临安( 杭州) 的梦粱录作为研究底本。 2 1 梦粱录及其背景 梦粱录,作者吴自牧,南宋人。其人出生、履历己不可考。其序中作者自谓“平生 事业扬历皆遍”,“扬历”是指仕宦的经历,即作者本身是为官多年的士大夫。序言末处署名 “钱塘吴自牧书”,可见作者是祖居杭州的本地人。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言其书“其言得 自见闻,颇为质实”“详于叙述,俚词俗字,展籍纷如而观其序,实非不解雅语者”, 因此可见作者是个对当时杭城有切实了解的本地士大夫。 其书为追忆南宋临安“城池苑囿之富,风俗人物之盛”。所著,四库全书将其列为“史 部地理类杂记之属”,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谓其“用东京梦华录之体,以纪南宋郊 庙宫殿下至百工杂戏之事,委屈琐屑,无不备载”可见它不仅收录了志书中“郊庙宫殿” “城池苑囿”等内容,同时也记载了武林旧事、都城纪胜与西湖老人繁盛录中的 “百工杂戏之事”、“市井风俗”的内容,从内容上来说是比较详尽齐全的,具有系统性。从 卷七一卷十八书中多处直接引用甚至摘录咸淳临安志中内容,对都城纪胜西湖老 人繁盛录也有参考。但内容更加丰富细致。 2 2 南宋临安及其背景 南宋临安城是在五代吴越国杭州的基础上营建而成。由于没有受五代末期战乱的影响, 城市发展比较完备。在北宋杭州城就有“三吴都会” “东南之都会”之称,可见其繁华。 南宋朝廷继而定都于此,升临安为府,辖钱塘、仁和、余杭、临安、於潜、富阳、新城、盐 官、昌化九县。其中钱塘、仁和为附郭赤县,临安( 杭州) 城市为这两县共辖。( 如图0 1 ) 南宋临安城南北长而东西窄,被称为“腰子城”。沿城设旱门十三,水门五。城内分左 右设九厢隅,除宫城厢外,每厢隅各管辖若干坊巷。城外有西溪、临平、浙江、北郭、安溪 。见梦粱录( 宋 吴白牧著傅林祥注山东友谊出版社2 0 0 1 ) 前序 圆南宋临安有3 志,分别是乾道临安志淳稿临安志咸淳临安志,前2 志散佚严重,成淳志( 宋 潜说友宋元地方志丛书咸淳临安志中国地志学会印行中华民国6 7 年) 原书1 0 0 卷,现存9 3 卷, 保存相对完好。 虽然作者没有明确的指出,但是梦粱录中卷十七“团行”、卷十九“瓦舍”“塌房”“社会”“闲人”与 都城纪胜中“诸行”“瓦舍众伎”坊院”“社会”“闲人”条目,不仅内容相类,叙述体例一致,谴词 造句有多有相同。 柳永望海潮词 葛沣 并序 3 梦粱录中的南宋临安城市认知绪论 等十五个市镇,分属钱塘、仁和两赤县。附郭亦设厢隅,“人烟繁盛,各比一邑。”( 图0 - - 2 ) 图0 1 南宋临安府治辖图 搭罩越囊中借历宦地蹦,j 曦 从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史上来看,由于商业的发展,中国古代城市从唐末就已从封闭的里 坊制向开放的厢坊制转变,至南宋时期的临安已是全然开放的厢坊格局。它是“9 1 3 世纪 发生在中国的商业革命、城市革命的颇具代表性的一个范例。”作为当时南宋的都城,它是 这一地区最重要的政治文化核心,具有代表性。南宋时的临安也奠定了至今杭州城的格局。 而杭州作为学习生活多年的城市相对比较熟悉,易于展开研究工作。 3 研究的方法 本文是解读梦粱录文本中的城市认知方式。文本作为一种载体,不仅仅在内容上而 且在其自身的叙述方式上均可表达城市认知方式。因此文本解读需要从文本的内容和文本的 记述方式一一包括章节安排、遣词用字等两个方面进行。 在文本分析之后,需要建立一个城市认知的模型反应文本叙述中城市认知的特征。再对 这种特征分析,揭示认知特征背后影响和决定认知的因素。 文本分析一一构建模型一一获取认知特征一一阐述认知方式 。淳祜临安志( 宋 施谔杭州掌故丛书南宋临安两志浙江人民出版社1 9 8 3 ) 卷六城府厢隅 。宋代江南经济史研究( 日 斯波义信著方键何忠里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 0 0 1 ) p 3 2 1 页 4 梦粱录中的南宋临安城市认知绪论 图中所标数字与坊巷对应表: 左一1 大隐坊2 安荣坊 南厢 3 怀庆坊4 ,和丰坊 5 吴山坊6 清河坊 7 融和坊 8 新街 9 太平坊1 0 市南坊 左 1 1 市西坊1 2 南新街 1 3 ,康裕坊1 4 后市街 北 1 5 吴山北坊1 6 泰和坊 厢 1 7 天并坊1 8 巾和坊 l g 仁茭坊2 0 近民坊 2 1 流福坊2 2 丰豫坊 2 3 羹化坊 2 4 修义坊 2 5 富乐坊 2 6 众乐坊2 7 教睦坊 2 8 移 善坊2 9 秀义坊 左 3 0 寿安坊3 1 修文坊 二 3 2 里仁坊3 3 保信坊 厢3 4 定民坊3 5 睦亲坊 3 6 纯礼坊3 7 保和坊 3 8 报恩坊3 9 福德坊 4 0 ,招贤坊4 l ,登省坊 左 4 2 钦替坊4 3 甘泉坊 三 4 4 ,清风坊4 5 清和坊 朋 4 6 兴庆坊4 7 德化坊 4 8 字民坊4 9 平易坊 5 0 孝仁坊5 l 置平坊 右 5 2 寿域坊 5 3 天庆坊 5 4 保民坊5 5 怀信坊 厢 弱,长庆坊5 7 新开坊 5 8 常庆坊 5 9 窗乐坊 6 0 清平坊6 1 通和坊 右 6 2 贤福坊6 3 ,兰陵坊 二 6 4 辘和坊6 5 武志坊 腊 6 6 戒民坊6 7 新安坊 6 8 延定坊6 9 安国坊 7 0 怀远坊7 l ,普宁坊 7 2 同德坊7 3 嘉新坊 7 4 ,教钦坊7 5 新开南巷 7 6 新开北巷 7 7 东坊巷7 8 西坊巷 右三厢 7 9 丰和坊8 0 善艘坊 8 1 - 兴德坊8 2 昌乐坊 右四厢 8 3 兴札坊8 t 宁海坊 城南左厢8 5 状元坊8 6 ,美政坊 城两厢8 7 状元坊 城东厢鹋富安坊 图0 2 南宋临安坊巷图 5 梦粱录中的南宋i 临安的城市认知第一章梦粱录的文本结构和对城市整体的认知 第一章梦粱录的文本结构和对城市整体的认知 1梦粱录的文本结构和城市认知的两个层面 1 1 梦粱录的文本结构 梦粱录全书共二十卷。作者所著此书的目的是追忆“城池苑囿之富,风俗人物之 盛”,因此全文包括两大部分:城市各个空间场所和南宋临安的风俗人物。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一正月二 一三月节令 t 各卷中目录略) 二二巽冕:天 九月节令 十月十 历代人物 状元震 武举状元 卷十七后妃列表 历代方士 历代方外储 行孝 一一 民俗 户口 物产 一一 嫁娶 宵子 w - - i - 譬磊艺 角抵 小说讲经史 兰刍”一 ) 撇情 俗人物部分 6 肋 一 蹒 艇 一 | 萋 r r r i j 寻一 茁及 纳税 岁商民老州州¥济本夺霈贫免免恩恤 l,卷 梦粱录中的南宋临安的城市认知第章梦粱录的文本结构和对城市整体的认知 卷九 诸l l j 岩 岭 诸洞 卷+ 一溪潭裥浦 井泉 池塘 堰闸渡 两湖 下湖 浙江 卷十二城内外河 湖船 汀海船舰 河舟 两赤县i 枉锁 州行 铺啊 卷+ 三天晓诸人出 夜市 诸色杂货 祠祭 山川神 忠节祠 仕贤捌 卷十四占神祠 俗祠 尔都隋朝祠 外郡行+ 可 7 他空间 市空问场所 梦粱录中的南宋临安的城市认知第一章梦粱录的文本结构和对城市整体的认知 荼肆_ 1 洒肆 分茶洲店+ 一店铺 | l f 食店一 卷十六荤袁从食店 ( 诸色点心事件甜) 米铺_ 肉铺+ 市场 鲞铺_ 一 i | | 蒯- 1 瓦台+ 游乐场所 塌房一 卷十九社会1 鬯会。i - - 游乐 顾觅人力” l j 】司六局筵会假镭_ j t - 饮食场 _ j i - 狒乐场 _ j 图1 - 1 梦粱录文本结构图 图l 一1 是对梦粱录全文的结构分析图。卷一卷六以时间为序记述南宋临安城的 节令;卷十七记人物事迹;卷十八记杭城民情;卷二十记风俗娱乐。这九卷是作者叙述风俗 人物的部分。 其他十一卷( 卷七十六,卷十九) 是作者分i - j , n 类对城市各个空间场所的叙述。这部 分是本文考查的重点所在。 从各卷内容和行文顺序明显可以看到,作者将城市所有空间场所归为两大类:城市整体 格局的空间和城市其他空间场所。后者又可分为政府机构、自然空间和生活空间。 城市整体格局的空间:卷七 记杭州( 城门和城墙) 、桥道、坊巷,是防御和交通空间,是城市整体格局的空间, 反映杭城概貌。 城市其他空间场所 政府机构:卷八一卷十 卷八记大内、德寿宫、太庙、御前宫观等,属宫殿一类。 卷九记三省六部、监当诸局等,属国家官署一类。前七节叙述详细,是重要的国家 官署;后七节叙述相对简略,是一般的国家官署。 卷十记官舍衙门、仓场酒库等,属府邸和地方官署一类。前六节记述皇亲贵胄的府 邸和重要的地方官署,后六节记述一般的地方官署。 宫殿、国家官署和地方官署等均为政府机构,是维护封建政权的工具。 _自然空间:卷十一一卷十二 卷十一记山岭洞穴、溪流井泉等,卷十二记湖、江、河等。山脉、川流包括水利设 施等,均是自然空间。 生活空间:卷十三一卷十六、卷十九 卷十三记市镇钱会、团行铺席等,属商业场所。 卷十四记祭祀祠堂,属祭祀场所。 卷十五记学校寺庙宫观以及塔墓等,属三教场所。 卷十六记茶肆酒店、米肉鲞铺等,属饮食场所。 卷十九记园囿瓦舍、塌坊闲人等,属游乐场所。 8 梦粱录中的南宋临安的城市认知 第一章梦粱录的文本结构和对城市整体的认知 商业场所、祭祀场所、二教场所、饮食场所、游乐场所均是市民日常生活起居的场 所,是生活空间。( 如图l 一1 )- 3 占8 t 。 = ! :篓 1 2 文本结构中对城市的建构 1 。 。 o 文本结构早现了作者所建构 的城市图式。( 如图l 一2 ) 即城市 是以交通空间和防御空间为框架, 以政府机构、白然空间、生活空间 。 三种空间类型为内容的组合体。 这种对城市的建构受到多种 因素的影响。 首先是传统的文化观念。“筑 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此城郭之 始也”,无城郭不成城市,城墙和 城门作为城市防御空间是城市存 在的标识。坊巷( 街道) 和桥梁作 为交通空间是城市运作的基本条 件。冈此两者都是城市必不可少的 内容,作者用以反映城市概貌。 其次是社会制度。作者不仅将 政治机构单独归为一类,而且分皇 家宫殿、国家官署和地方官署的不同, 可见空间政治意义的重要性。这种分 o 图1 - 2 梦粱录建构的城市图式示意图 类标准米源丁封建统治强调政治集权、等级制度的观念。 再次是功能和视觉特征。祭祀、商业、饮食、游乐等空间分类的标准是空间的使用 功能。白然空间中的山、岭、洞、湖、河、井、泉等是由于视觉特征的不同而分。 而从物质层面反观,作者建构的城市图式对城市空间场所的记录显然大有遗漏。占 城市数量和面积绝对多数的民居和一般商店等未为作者所记述。可见,认知并非是现实 物质世界的复制,而首先是对物理空间场所的筛选,这一过程中空间的公共性是重要依 据。 1 3 城市认知的层面 从以上作者对城市图式的建构可以看到,作者首先记述城市整体格局,其次是对城 市中各类空间场所的分类记述。冈此,作者对城市的认知包括两个层面:城市整体层面 和城市中的空间场所层面。城市层面是将城市作为一个整体的空间而认知,空间场所的 层面则是对各个空间的认知。( 如图1 3 ) 9 梦粱录中的南宋临安的城市认知 第一章梦粱录的文本结构和对城市整体的认知 l - - - 图卜3 城市认知的两个层面 2城市作为一个整体空间的认知 城市层面的认知在梦粱录中集中于卷七和其后卷中的总括性语句中。将城市作 为一个整体空间的认知包括:城市的代称、城市的定位、城市的标识、城市的方向和城 市的空间模式5 个部分。 2 1 城市的代称 2 1 1 重要自然空间代称城市 “杭城号武林,又日钱塘,次称叠山。” 这是卷七首节“杭州“中对杭城叙述的首句。作者对都城的叙述是从杭州城不 同的称谓开始的,因此有必要对代称本身进行考查。 “武林”又作“虎林”,原是杭城之西灵隐山的称谓。汉书地理志有“钱 唐,西部都尉治。武林山,武林水所出。”武林山为原杭城治所所在。“钱塘”,“塘” 与“唐”通,是一直沿用的古县名。水经注等皆称因三国吴郡曹华严于此筑塘 御海潮而得名,即得名与浙江有关。“胥山”,杭城内吴山,以伍子胥而得名,是杭 城内城南山脉的总称。 三者均为杭城之代称,而均系于山水等自然空间。可见地理面貌是作者认知城 市的重要参考依据。 这种以重要自然空间指代杭城的认知现象也可见于他处。如明田汝成西 湖游览志余载北宋著名词人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词流播北方, “金主亮闻之,晌然起投鞭渡江之想。命画工潜入临安( 杭州) ,图西湖,揭 软屏间,貌已象,策马吴山之颠,题其上日:提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 对完颜亮而言,西湖和吴山就是指代了南宋临安城。 2 1 2历史事件代称城市 以上均见辞海( 商务印书馆1 9 8 8 ) 圆此词描写了南宋临安城市之富有,景色之美丽。全文如下“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 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殊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碡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 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亦见南宋岳珂捏史朔亮辞怪( 宋 岳珂唐宋史料笔记丛刊程史中华书局1 9 8 1 ) ,全诗前 两旬为“万里车书盍混同,江南岂由剐疆封。” 1 0 梦粱录中的南宋临安的城市认知第一章梦粱录的文本结构和对城市整体的认知 杭州又称“临安”、“行在( 所) ”。如 卷七杭州“高庙于绍兴岁南渡,驻跸于此,遂称为行查盟。” 卷四观潮“临安风俗,四时奢侈,赏玩殆无虚e l 。” 卷十防隅巡警“临童城郭广阔,户口繁夥,民居屋宇高森” “临安”与“行在( 所) ”皆是因为靖康之难,宋室南渡,高宗驻跸杭州之后 所称。以表不忘北宋旧京汴粱,意在收复中原之志。这里,特殊的历史事件指代 了杭州城。 2 2 城市的定位 卷七杭州中谓城市“其地襟江抱湖” 又卷四观潮“西有湖光可爱,东有江潮堪现,皆绝景也。” 卷十二湖船“杭州左江右湖,最为奇特” 卷十一溪潭涧浦“杭郡系南渡驻跸于此,地倚山林,抱江湖。” 同时咸淳临安志除描述城内皇城图、京城图、府治图外,描绘城 外的两张地图亦是以西湖图、浙江图命名。 可见,南宋临安城周边的重要自然地理空间不仅仅成为城市之代称,而且它们中重 要的水系:浙江和西湖也是城市定位中的心理锚固点。 2 3 城市的标识 在卷七杭州中,无论是对历史上杭州还是对南宋杭州的叙述,作者都是以城门位 置和城墙的周长来建立城市的空间概念。城门和城墙作为城市的防御工程的同时,也是 城市的标识。 以城门和城墙标识城市作为一个整体空间的概念也可见于咸淳志所附之图中( 见 图1 - 4 ) 。图中以城门和城墙标识城池。 它来源于传统的文化观念。原始城市的首要功能就是防御外敌,吴越春秋载“鲧 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此城郭之始也”,因此城墙和城门成为城市的标识。南宋时 虽然城市并非只承担单一防御功能,但是防御仍然是极其重要的功能。传统的城市功能 没有很大改变,因此,将城门和城墙作为城市标识的传统观念也得以延续。 梦粱录中的南宋临安的城市认知 第章梦粱录的文本结构和对城市整体的认知 2 4 城市的方向 图1 - 4 成淳志所附浙江图 梦粱录中将南宋 城内坊巷按其位置归为八 厢隅。分左一北厢、左一 南厢、左二厢、左三厢、 右一厢、右二厢、右三厢、 右四厢,城外西南设城南 左厢,东北设城北右 厢。( 如图l 一5 ) 可见在 作者乃至南宋人认知中城 市具有方向性。左右方向 在清和坊以北以御街为 界,清和坊以南亦大致以 此向南延伸线为准。城市 以西为左,东为右,北为 前,南为后。 这与中国自古以来向 以南为尊,以南为前的传 统观念完全相反。( 如图1 - - 6 ) 而这也与宋室南迁的 历史事件有关。南宋朝廷 以不忘汴粱之志,从皇城 选址就和历代都城相 反一一位于城市之南,从 图1 5 南宋临安城的厢隅 1 2 梦粱录中的南宋临安的城市认知 第一章梦粱录的文本结构和对城市整体的认知 而使皇城向北而望旧都汴粱,以北为尊。可见这种都城方位观的视点是建立在皇城之上, 这种视点对城内和沿城一带具有统治力量。而作者一旦不将视点建立在城市之内,传统 的方向性就体现出来。如: 卷十二湖船“杭州左江右湖,最为奇特” 钱塘江在城之东,为左。西湖在城之西,为右。这里作者将的视野放宽至整个地域, 视点也不限于城池之中。因此体现出一种传统的以南为前的观念。 图1 6 中国古代传统的城市方向和南宋临安城的方向 2 5 城市的空间模式 作者在对空间记述凸现出空间区域上的差异性,反映出一种同心圆的城市空间区分 的模式:城内一倚郭一两赤县一其余七县。( 如图1 7 ) 图1 7 城市的同心圆模式 如卷十五“城内外宫观”一节有: “臣奎遣宫观外有查邀及堕盎金2 e 主墨” “城内外寺院”一节有: “塑边寺院鱼查尼寺又亟盍墨大小梵宫更生墨寺院” 其他诸如卷十二有“城内外河”一节,卷七有“倚郭城南桥道”“倚郭城北桥道” 1 3 梦粱录中的南宋临安的城市认知 第一章梦粱录的文本结构和对城市整体的认知 两节等等。 这种地域上的划分亦来源于传统的文化观念。周礼就将王城外百里称郊,郊外 外百里为甸,甸外百里为稍,稍外百里为县,县外百里为都。尔雅释地也有“邑 外谓之郊,郊外谓之牧,牧外谓之野”的记述。 3本章小结 首节从梦粱录的卷目入手,分析了叙述中的文本结构,呈现了作者在对空间分类基 础上建构的城市图式一一城市是以交通空间和防御空间为框架,以政府机构、自然空间、生 活空间三种空间类型为内容的组合体。以此图式为基础,得出传统文化观念、社会制度以及 功能和视觉特征是作者建构图式中的影响因素。最后通过图式揭示出城市认知的两个层 面一城市层面和空间场所的层面。 次节在对卷七和其后各卷综述性语句分析基础上,从五个方面一一城市的代称、城市的 定位、城市的标识、城市的方向和城市的空间模式展现了作者在城市层面的认知方式。 1 4 梦粱录中的南宋临安城市认知第二章梦粱录的文本叙述和对城市内空间场所的认知 第二章梦梁录的文本叙述和对城市内空间场所的认知 梦粱录对于所有城市空间场所的记述均可概括四个方面一一空间的位置、空间的功 能、空间的事件和空间的物理特征的其中几个。其中空间的位置是首要也是必须记述的内容。 比如: “垦廛盟,在丰豫门外,聚景园之北,处湖之东,水四面绕观,观额宣和所赐。i 靖康 年间,高庙为康邸,出使至磁州,神马引而南。建炎初,秀邸妻梦神指一羊谓曰:“以此为 识。”遂诞毓孝庙。i 由是累朝祠祀弥谨。殿中为显应之殿,其神位日“护国显应兴圣普佑真 君”。高庙为书殿扁,且揭以御名,昭其敬也。孝庙宸书“琼章宝藏”之扁,理庙书洞古 经以赐刻石,宁庙御题观碑,其额以表功忠观之东有崇佑馆。”( 卷八显应观) “旦王些,在纪家桥太学之侧,l 设祭酒、司业、丞、簿等官,专掌天子之学校,训导 生员之职。总掌国子太学事务,生员出入规矩,考课试遵训导,天子视学,皇太子齿胄,则 讲议释奠等礼也。l 监厅绘鲁国图。东西为丞簿位,后有书库官位。中为堂,绘三礼图 于壁,用至道故事。有圃亭,扁日芳润,丞钱闻诗扁以隶古。书板库在中门内。”( 卷九诸 监) 两者分别记述空间的三个方面内容,落笔较多,属于详细记述的空间。前者记述空间的 位置、有关空间的事件和空间的物理特征。后者记述空间的位置、空间的功能和空间的物理 特征。 又如: “中瓦前皇2 生垄,杂货场前盐重盗、盏窒窒垒2 生,官巷口盘茎塞,”( 卷三铺席) “垄蓥生生挂丝基,在孤山。杭守基星4 篮叠基,在龙井广福寺之麓。”( 卷十五古 今忠烈孝义贤士墓) 两者对空间的叙述落笔寥寥,属于简略的记述,只包含对空间位置的记述。 因此,我们可以从这四个方面来解读作者对空间场所的认知方式 1 空间的定位 1 1 空间定位的组成 空间定位通常是目标空间参照其他空间实现。如上例: “国子监,在纪家桥太学之侧” 它由3 个部分组成:目标物、参照物和参照词。 目标物:所要描述、进行地理定位之空间。如上例中的“国子监”。 参照物:是对目标定位时借助的空间。借助参照物,目标物在地理定位中获得心理 锚固点。如上例中“太学”。( “纪家桥”是“太学”的参照物) 参照词:表述了目标物相对于参照物的空间关系,是对两者关系的进一步说明。如 上例中的“侧”。 1 5 梦粱录中的南宋临安城市认知第二章梦粱录的文本叙述和对城市内空间场所的认知 1 2 定位中空间之间的关系 在空间参照定位中目标物与参照物体现出以下五种关系: 包含 目标物是参照物的一部分,参照物包含目标物。使用“内”为参照词( 亦常省 略) 。如 “四圣延祥观,在孤山,旧名四圣堂。”( 卷八四圣延祥观) “茶盐所、会子所、公田所、封桩安边所,并在三省大门内。”( 卷九省所) “胡家岭,在钱塘长寿乡。”( 卷十一岭) 在这类参照关系中,目标物通常在空间尺度上远小于参照物。目标物为小尺度 的空间,如墓葬、塔、井泉、茶肆、摊点等;或者参照物为大尺度的空间,如山脉、 湖泊、行政区划等。另外,当目标物和参照物同为官署,次要官署有时位于主要官 署之中,也会使用这种关系定位。 邻近 目标物和参照物并置,两者之间没有交接和叠合,表示邻近关系。通常使用“东 南西北、左右、前后”作参照词( 亦可省略) 。如 “左藏库,有东西二库,在清湖桥。”( 卷九六院四辖) “临安府治,在流福坊桥。”( 卷十- 府治) “罗汉洞,在敕令所北。”( 卷十一诸洞) “太平兴国传法寺,在佑圣观东”( 卷十五城内外寺院) 这是最一般的定位方式,绝大多数空间场所使用这种关系定位。 交接 目标物和参照物并置,两者之间有交接或叠合。如 “佑圣观,在兴礼坊西”( 卷八佑圣观) “忠烈张循王府,在清河坊”( 卷十家庙) “天庆观,在天庆坊”( 卷十五城内外诸宫观) 这类定位方式的参照物为坊巷、道路等线性交通空间,目标物与参照物邻接并 且通过参照物可达。 可达 目标物和参照物在地理上不相邻,甚至距离很远。 其中,一种是表示由参照物到目标物的行为可达性。如 “本州贡院在钱塘门外王家桥。”( 卷四解围) “风篁岭,在钱塘门外放马场西。”回( 卷十一岭) “东青门外北土门市。”。( 卷十三- 两赤县市镇) 这类定位方式的参照物通常是城门,目标物是城池之外的空间场所。参照物是 人由城内至目标空间最佳线路的始点。 另外一种是强调视觉上的可达性。如 国 “本州贡院”、“王家桥”大致在现在古荡一带,“钱塘门”在现在庆春路西端。 o 。凤篁岭”、“放马场”在现龙井一带。 “东青门”在现庆春路与东河交叉口西,。北土门市”得名于吴越国时城门北土门,在现庆春路环城东 路口。 1 6 梦粱录中的南宋临安城市认知第二章梦粱录的文本叙述和对城市内空间场所的认知 “清河坊,与南瓦子相对。”( 卷七禁城九厢坊巷) 。太平坊,通和相对。”( 卷七禁城九厢坊巷) 。秘书省相对下八眼井。”( 卷十一井泉) “浙江渡,在浙江亭江岸,对西兴。”( 卷十一堰闸渡) 这种定位方式作者关注的是目标物和参照物之间的对位关系。两者之间通常有 比较宽阔空地( 通常坊巷或道路等,如上例中分别为御街、御街、清河坊、浙江) 。 以“对”为参照词。 序列 作者以线性的空间( 如河流、道路、坊巷等) 为基础,使空间场所形成序列。 参照物为线性序列的前一个空间,目标物为此序列上后一个空间。通常使用“次日” 作为参照词( 也可省略) 。如 “麦岭至龙井,其桥有三:日善安、永安、永福桥。”( 卷七倚郭城北桥道) “茆家步至丁家山有桥者三:日双井、丁家山、小丁家山桥。”( 卷七倚郭城 北桥道) “左一南厢所管坊巷:曰大隐、安荣、怀庆、和丰。并在清河坊内南首一带。” ( 卷七禁城九厢坊巷) “众安桥转西日众乐桥,次日下瓦子桥。”( 卷七西河桥道) 这种定位方式的目标物和参照物的类型一致,都是桥梁、坊巷或者城门。它们 以河流、御街和城墙为基础建立序列。 包含和邻近关注的是空间场所之间的物理关系:可达关注空间场所之间潜在的人的 行为和视觉特征;而交接兼顾了以上两者;序列则显示出对线空间组织性的关注。 因此,参照定位的空间场所之间首先必须在物理或者行为视觉上相关。而相反地, 空间之间具有物理或者行为视觉相关则未必就可建立参照关系。对于一个空间场所而 言,符合以上五种物理关系之一的其他空间显然会很多。因此,参照物的选定还需要具 备其他条件。 1 3 空间名称与空间定位 1 3 1 空间名称和空间定位 空间定位有时也借助于空间的称谓来加强,如: 稍西龙舌头路中和坊,元呼楼店务巷,旧名净因坊。八巷并在清河坊北首 一带,直至州府沿河至府学前凌家桥西。”( 卷七禁城九厢坊巷) 在对上述坊巷记述中,空间的称谓对定位起着辅佐作用。“楼店务巷”巷得名 于“楼店务”,“净因坊”得名于“净因寺”,在空间认知中这种名称上的原始关联 性很容易被还原,转化为“楼店务巷在楼店务附近”式的参照方式。 这种空间名称上的相关建立在少数几个相邻空间之间。同时,并非每个空间都 有与它名称相关的空间。因此它并不如参照定位具有整体性和普遍性,是一种局部 特征。 但是它与参照关系不同。参照定位中参照物和目标物之间有明显的区分,两者 不可互换,因此参照物和目标物的定位指向不可逆;而以名称相关的潜在定位方式, 只依赖名称之间的相关性。只要名称相关的所有空间都可互相参照,空间之间并没 1 7 梦粱录中的南宋临安城市认知第二章梦粱录的文本叙述和对城市内空间场所的认知 有明显的参照物和目标物的区别,也就是说空间之间定位指向可逆。 因此名称相关的空间在空间定位中会潜在的凝聚成一个“集体”。只要在这个 “集体”中任何一个空间上建立起心理锚固点,就可对其他空间定位。这种方式隐 性地增加空间之间的联系,提高了空间的可认知度。 1 3 2 名称相关的空间特征 1 3 2 1城内名称相关空间特征 表2 1 是对梦粱录中作者记述的城内名称相关空间的列表。 编号空间称谓类别相关空问1类别相关空间2类别相关空间3类别 l 宝月山 山岭 宝月寺宗教 2吴山山岭吴山坊坊巷 吴山井巷坊巷 3都亭驿官署都亭驿桥桥梁 4六部官署六部桥桥梁 5 瑞石山山岭瑞石泉jj l 流 6 粮料院官署粮料院巷坊巷 7忠清庙宗教 忠清庙路坊巷 8榷货务官署 榷货务桥 桥梁 9保安门城门保安延寿桥桥梁 1 0宗阳宫宫殿宗阳宫桥桥梁 1 1 佑圣观宫殿佑圣观桥桥梁 1 2 荣王府府邸荣王府桥桥梁 1 3荐桥桥梁荐桥门 城门 1 4宝佑坊坊巷宝佑桥桥梁 1 5 熙春楼建筑熙春桥桥梁 1 6 灌肺岭山岭灌肺岭巷坊巷灌肺岭桥桥梁 1 7 水巷坊巷水巷桥桥梁 1 8 新安坊坊巷新安桥桥梁 1 9咸淳仓官署 成淳仓桥桥梁 2 0仙林寺宗教仙林寺桥桥梁 2 1梅家桥桥梁小梅家桥桥梁 2 2白洋池j i i 流白洋池桥桥梁 2 3石榴园园囿石榴园巷坊巷 2 4 仁和仓官署仁和仓桥桥梁仁和仓池川流 2 5 罗汉洞山岭罗汉洞巷坊巷 2 6 楼店务官署楼店务巷坊巷楼店务桥桥梁 2 7 流福坊 坊巷 流福桥桥梁流福井川i 流 2 8 州府官署州桥桥梁府隅厢隅 2 9 涌金池 川i 流涌金桥 桥梁涌金路坊巷 3 0相国井川流相国井巷坊巷 3 1清湖川流清湖桥桥梁 3 2杨和王府府邸杨府巷坊巷 1 8 梦粱录中的南宋l 临安城市认知第二章梦粱录的文本叙述和对城市内空间场所的认知 3 3 镊子井川流镊子井桥桥梁 3 4 真珠河川流真珠河桥桥梁 3 5钱塘县衙 官署钱塘县巷坊巷县桥桥梁 3 6潘逍遥祠祭祀潘阆巷坊巷 3 7左藏库官署左藏库桥桥梁 3 8贡院学校贡院西巷坊巷贡院桥 桥梁 3 9下瓦子瓦舍 下瓦子桥桥梁 4 0 报恩观宗教报恩坊坊巷观桥桥梁观巷坊巷 4 1仁和县衙 官署县巷坊巷 4 2天宗水门 城门天宗库官署天宗盐仓官署 4 3淳祜仓官署仓桥桥梁 4 4 塌房塌房塌坊桥桥梁 4 5盐桥 桥梁盐桥运河川流 4 6五间楼建筑五间楼巷坊巷 4 7三桥桥梁三桥巷坊巷三桥街坊巷 4 8太常寺宗教太常寺后小桥桥梁 4 9 惠迁桥桥梁惠迁井川流 5 0东台官宅 府邸台官街后门桥桥梁 5 1祥符寺宗教祥符桥桥梁 5 2藩封栈库官署酒库桥桥梁 5 3 新庄桥 桥梁 小新庄桥桥梁 5 4 狗儿山 山岭 狗儿山巷坊巷 5 5 宗学学校宗学巷坊巷 5 6蒲桥桥梁蒲桥瓦子瓦舍 5 7军头引见司官署 军头司桥 桥梁 军头司巷坊巷 5 8 天庆观宗教天庆坊坊巷 5 9 净因寺宗教净冈桥桥梁 6 0转运司衙官署转运司桥桥梁 6 1 侍郎桥桥梁侍郎桥巷坊巷 6 2 金波桥桥梁金波桥路坊巷 6 3猫儿桥桥梁猫儿桥巷坊巷 6 4炭桥桥梁炭桥巷坊巷 6 5李博士桥 桥梁李博士桥巷坊巷 6 6棚桥桥梁棚桥巷坊巷 6 7 安国桥 桥梁 安国桥巷 坊巷 6 8 清远桥桥梁清远桥巷坊巷 表2 - 1 城内名称相关的空间 根据空间类型进行统计得: 城门3 ,川流1 1 ,垃鳌圣鱼,府邸3 ,官署1 7 ,建筑2 ,插鋈丝,山岭6 ,学校 2 ,园囿1 ,宫殿2 ,宗教8 ,祭祀1 ,厢隅l ,瓦舍2 ,塌房1 ,总数1 5 0 。 可以看到,桥梁和坊巷数量远远高于其他空间类型,各占总数的3 6 0 和2 4 0 。而在6 8 组相关联系中出现桥梁5 2 组,占7 6 5 ;出现坊巷占3 3 组,占4 8 5 1 9 梦粱录中的南宋临安城市认知第二章梦粱录的文本叙述和对城市内空间场所的认知 。因此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