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汉魏南北朝墓志同根词研究.pdf_第1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汉魏南北朝墓志同根词研究.pdf_第2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汉魏南北朝墓志同根词研究.pdf_第3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汉魏南北朝墓志同根词研究.pdf_第4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汉魏南北朝墓志同根词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汉魏南北朝墓志同根词研究 学科专业:汉语言文字学 指导教师:毛远明 研究方向:古汉语词汇研究 研究生:魏平( 2 0 0 1 16 1 ) 内容摘要 墓志是我国珍贵的文化遗产,具有多方面的研究价值,其中墓志语言研究能够 为汉语史的研究提供宝贵的资料,具有较高的语料价值和研究价值。但是,长期以 来,学界在墓志语言研究方面所给予的重视却很不够,只有少部分考释性的文章偶 尔问世。本文运用现代语言学、语义学、词汇学理论对汉魏南北朝墓志同根词进行 深入的分析和细致的描写,试图展示墓志同根词的基本面貌,总结其特点,揭示其 规律,为词汇学及词汇史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本文分为五个部分:绪论、汉魏南北朝墓志同根词的概况、汉魏南北朝墓志同 根词的语义分析、汉魏南北朝墓志同根词专题研究、小结。既对汉魏南北朝墓志同 根词进行了较大范围的清理和必要的考释,又注重对同根词聚的系统研究;既有对 同根语言材料的详细描写,又有客观科学的理论阐释。并结合大型词典,论述汉魏 南北朝墓志同根词研究对语文辞书编纂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汉魏南北朝墓志同根词词根复合词词聚 a s t u d y o ft h es a m er o o tw o r d sa b o u tt h ee p i t a p h o f h a n ,w e i ,n o u t h e r n a n ds o u t h e r n d y n a s t i e s m a j o r :c h i n e s e s p e c i a l t y :a n c i e n tc h i n e s ev o c a b u l a r y s u p e r v i s o r :m a oy u a n m i n g a u t h o r :w e i - p i n g a b s t r a c t t h e e p i t a p hi st h ec h e r i s hh e r i t a g eo f o u rc o u n t f y i th a sm u c hr e s e a r c hv a l u e t h e s t u d yo f t h el a n g u a g eo ft h ee p i t a p hc a l lp r o v i d ep r e c i o u sm a t e r i a lf o rt h es t u d yo ft h e h i s t o r yo f c h i n e s e i ta l s oh a st h ev a l u eo ft h el i n g u i s t i cm a t e r i a la n dr e s e a r c hv a l u e b u t p e o p i en e g l e c tt h es t u d yo f t h el a n g u a g eo ft h ee p i t a p h ,o n l ys o m ee x p l a n a t o r ya r t i c l e s c a m eo u t i nt h i sp a p e r , t h ea u t h o ru s e st h et h e o r i e so fm o d e m l i n g u i s t i c s ,s e m a n t i c sa n d l e x i c o l o g y t o s t u d y t h e s a u l er o o tw o r d so ft h e e p i t a p hi nh a n ,w e i ,n o r t h e r na n d s o u t h e r nd y n a s t i e s ,t r i e st o d i s p l a yt h eb a s i cs i t u a t i o no ft h es a m er o o tw o r d so ft h e e p i t a p h ,s u m su p i t sf e a t u r e sa n d r e g u l a r i t ya n da f f o r dp r o f i t a b l er e f e r e n c ef o rt h es t u d yo f t h eh i s t o r yo fc h i n e s e t h i sp a p e ri sm a d e u po f f i v ep a r t s :t h ei n t r o d u c t i o n ,t h eg e n e r a ls i t u a t i o n ,s e m a n t i c a n a l y s i s ,m o n o g r a p h i cs t u d ya n db r i e fs u m m a r y t h ea u t h o rs o r t st h r o u g ht h es a m e r o o t w o r d so ft h ee p i t a p hi nar a t h e rw i d er a n g e ,e x p l a i n st h e m ,p a y sa t t e n t i o nt os t u d yt h e c o l l e c t i o no ft h es a m er o o tw o r d ss y s t e m a t i c a l l y , d e p i c t st h e l i n g u i s t i c m a t e r i a la n d e x p l a i n st h e t h e o r i e s o b j e c t i v e l y a tt h e s a l t l et i m et h ea u t h o rc o m b i n e st h ec h i n e s e d i c t i o n a r y t o e x p o u l l d t h e i m p o r t a n ts i g n i f i c a n c e o ft h es a m er o o tw o r d st ot h e c o m p i l a t i o n o f t h e d i c t i o n a r y k e y w o r d s :t h ee p i t a p ho fh a r t ,w e i ,n o r t h e r na n ds o u t h e r nd y n a s t i e s ;t h es a m e r o o tw o r d s ;r o o t ;m o t i v a t i o n 第一章绪论 语言中以词汇的变化最为迅速敏感,汉魏南北朝时划既足个社会剧烈动荡,政权交替,战乱频 仍的时期,也是一个民族融合,交流频繁,文化璀璨,思想争鸣的时期,这些都对词汇产生了巨大而 深远的影响,复音词急遽增长构词能力加强,出现了_ 大量的新词、新义。但是,过去对这一时期词 语的研究一直很不够。周定一曾说过:“研究古代汉语的力量主要用在先秦两汉,到魏晋南北朝已是减 弱势头”。蒋绍愚也说:“至于东汉以下,就以往的研究来说,几乎可以说是空白。近年来不少学 者致力于六朝到明清的词语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总的来说,还是处于初始阶段。”。就研究材 料来说,这些年关于中占时期的语言研究。引例来源逐渐广博,诸如诗、词、曲、赋、散文、小说、 笔记、史书、佛经、道藏、语录、召令等,涉及范围比较宽泛,但对墓志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有 鉴于此,本文选择汉魏南北朝墓志( 以下正文论述部分简称墓志) 同根词作为研究对象,希望能为汉 语词汇学、汉语词汇史的研究提供有益的材料。 一、同根词的相关研究 第一节同根词的界定 孙常叙汉语词汇在分析词的结构时提出了“词根”的概念。与同根词的研究有关。作者所说 的“词根”是指这样的一些词素,它是作为造词的“生氏点”,和其它词索组织起来,造成以它为基本 意义的另一些新词,因而成为“词结构上的根本部分”。如:“良心、诚心、粗心、疑心、热心、苦心” 中的“心”。“用它们( 词根) 构成的词,在系统上是以它们做母体滋生出来的是它们的分枝。 一个词根可滋生出许多词来。”依作者的分类只有派生词( j z n , j , 心、实心) 有词根,加前缀、后缀的词 ( 如阿桂、架子) 有词根。但在分析词根时,作者离开了共时的分析,作了汉语语源词根的探讨。如 认为m - 是“眉、米、莫、苜”等十多个词的词根凼为这些词都有“蒙蔽、复盖、模糊不清”的意 思。“这种分析混淆了共时分析合成词词根和语源上词根的概念。”。 何九盈、蒋绍愚的占汉语词汇讲话在古汉语词的规范中所提到的词的“裂变性”与同根词商 一定关系。裂变性,即词的分化。一种是由一个词直接裂变出另外一个词或几个词来,另一种是有 些词转化为词素,构成大量的新词,如“红”构成了“落红、残红、嫩红、啼红、轻红、红尘、红颜、 红豆、红人、红楼”等词,“红”和“红尘”、“啼红”的“红”意思不完全一样,词变为词素,从词义 来看是一裂变。词的裂变性,涉及到了词义分化与复合词的形成,正如文中所说“一个词分化为多 个词的词素,是构成大量新词的重要条件”。由词义分化构成的复合词,形成同根词。 刘叔新在汉语描写词汇学中分析了“同素族”的概念,与同根词的研究也有关o 。他提出“同 素族( 同语素词语族) ”是成群的或若干个不同的词语单位由于含有同样一个语素,即含有同一材料的 共同意义成分,而彼此在意义上互相因应。这种相互冈应也是词语单位间的聚合关联,使相应的词语 单位形成一种聚合的组织。他的观点认为同素族词是可以成为一个系统的,尽管聚合起来的诸单位之 间的因应关联只具有微弱的结构关系的性质,但仍然“可勉强造成一个结构组织”,如:“地面、地底、 地下、地洞、地窖、地堡、地坪、地势、地形、地涅、地雷、地沟”等词。一个多义的语素,它的不 同语义变体大多能分别成为不同的同素族的共同成分。这些由一个语索所控制的若干个同索族,彼此 周定一回顾与展望中国语文,1 9 8 2 年4 期。 蒋绍愚古汉语词汇纲要前言,北京大学出版社,1 9 8 9 年。 孙常叙汉语词汇,1 9 5 7 年,吉林人民出版社,第2 0 3 0 页。 符淮清汉语词汇学史,安徽教育出版社1 9 9 6 年,第1 0 2 页。 何九盈、蒋绍愚古汉语词汇讲活,北京出版社1 9 8 0 年第1 6 页。 刘叔新汉语描写词汇学,商务印书馆,1 9 9 0 年,第3 6 0 3 6 l 页。 自然比较接近,可以认为联结一起形成一个更大的复合同紊族。例如在所有成员中都含有语素“考” 的某语义变体的同素族,有下面三个,它们彼此不同而相接近,合起来形成一个更大的复合组织。 如图: 考考试考场考官 考卷考题考取报考 j共含语素变体l 补考期考大考监考l “考1 ”的同素族i 应考招考主考 一 i含语素“考的 考察考查考勤考核共含语素变体i 复合同素族 考问考验考语考绩_ j考2 ”的同素族l 考古考据考证考订l 考释考虑考究查考f“共含语素变体f 思考参考备考 l“考3 ”的同素族i “考】”义:考查知识或技能的方式 “考2 ”义:检查。 “考3 ”义:推求,研究。 同时,刘叔新又在“分割对象组”这节中涉及到对同素词的论述o 。“分割对象组”指两个词或 更多的词语单位,若各别的意义把一样事物整体的各个不同部分分别加以反映,相互之间就在意义范 围上彼此制约着,其中每一个词语单位的意义范围被其它相关的词语意义所限定,彼此之间对立叉互 为条件,它们形成一种结构组织,仿佛各成员共同把一个对象加以分割。其中有“各成员含有同样意 义的相同语素”这一类,例如“树根树干树枝树叶”、“暖色( 热色) 冷色”、“合唱一 重唱独唱”、“高等中等一初等”、“公猪母猪小猪”等。这种分割对象组的每个成 员,都链现出“整体中某一特定部分”的性质,成员间的分割对象关系比较显豁,这共同的语素甚且 往往处在相同的位置上。 在结构语义分析上,徐通锵提出汉语“构辞法”的“离心构辞法”和“向心构辞法”,与同根词的 研究也有关。“向心构辞法就是核心字居后、前字描述核心字的语义特征而构成辞( 字组) 的方法, 用这种方法构成的辞就是向心辞。离心构辞法与向心构辞法相对是从另一个角度考察汉语的语 义构辞法。它的形式特点是核心字居前,后字衬托它的语义功能。核心字在后,构成向心结构,因 为所有与它相配的前字都向着这个核心而被刻画,描述这个核心字的语义特征,使其意义具体化。 反之核心字在前的二字组就是离心结构,因为后字的意义只涉及核心字的适用对象和场合,其本身一 般不表示核心字的语义特征。”前者如“璧谢、称谢、酬谢、辞谢”等,后者如“谢病、谢恩、谢绝、 谢客”等。徐通锵的“构辞法”把汉语社团的思维方式和汉语构辞联系起来,从而更好地把握古汉语 词汇的结构和语义。其总结出来的汉语“核心辞”的形式和语义结构规律都可以纳入“向心”和“离 心”的两个系统中。但是,在语言学发展的今天,“词”这个概念已经深入人心,也是科学的概念,这 种“字”本位思想,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二、同根词的界定 根据前人的研究,我们把同根词界定为:同根词是指具有相同词根的一组组复合词。具体地说, 同根词就是在组词中有一个相同的构词成分。并以之为核心,给它配上一个其它构词成分,繁衍出 的一群词。这些词以同根成分表明意义上互有联系,以不同的成分表明意义之间有所区别。具有同根 关系的词,在词义上一般都存在或亲或疏的联系,形成了一个具有灵活性、族聚性和系统性的同根词 刘叔新汉语描写词汇学) 商务印书馆1 9 9 0 年,第3 2 9 页。 徐通锵核心字和汉语的语义构辞法,中国语文) 1 9 9 3 年3 期。 2 类聚体。 从上述界定可以看出,同根词是一个词聚,由众多的复合词组成。形式上,有相同的词根,如“疆 宇、区宇、宇内、器宇、宇望、风宇、韵宇”中的“宇”:内容上,相同的构词成分使它们在宏观意义 上存在一定的联系,或密切,或疏远,而在具体意义上则可能相去甚远,如“疆宇、区宇、宇内”指 的是疆域、领土,而“器宇、宇望、风宁、韵宁”的主体是人,指人的气度、精神。但是,同根词在 部分意义上则可能出现重合,如指人精神、气度的“宇”和指疆域的“宇”都具有“有一定范围的” 的意思,词义上是一种引申。又如“幽途、幽夜、幽石”。“幽途”指通往坟墓之路,“幽夜”隐指慕 中永无日照的漫漫长夜,“幽石”指埋在圹中的墓志,它们各自表达的概念是无关的意义指向完全不 同,但它们有一个相同的词根“幽”,词义中含有相同的意味,即都有“黑暗、幽深”义。相同的词根 其深层语义隐含于同根词义之中。苏新春在汉语词义学中说:“同素词指的是有相同构词素的复合 词。复合词的词义大都与构词词素的意义有化合的渊源关系。词素义总会以这样或那样的形式保留, 融入在复合词的意义中。因此,由相同词素构成的复合词也会在某种程度上体现出一种相同的词义成 分。这种词义成分虽然不是完整地浮现在词形之上的,却仍依稀可辨;它没有独立的具体指称对象, 却稳定地贯穿在表层义之中。”他的这段话也适用于对同根词的分析。只是同素词除复台词以外,同 素的派生词也应包括在内。同根词以相同的诃根作为词形联系纽带或标志,在它们身上共同体现出相 同词根的深沉意义要素或语义特征,这种语义特征表现为类型义的特点,即词义不是寄托在一个个具 体的洞形中而是在一类词中体现出来。因此,同根词阱其共同的词义成分,在某一点上彼此关联, 从而构成一种具有特征性的词的聚合。 我们在行文过程中涉及到了一些术语,需要首先加以说明: 词、词组( 短语)词是语言中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词组是比词大一级的语言单位。 从概念上讲,二者的区别是明显的。但是,在语流中进行词位切分的时候,问题便不是那么简单。因 此,词和词组的界限历来是一个搅扰不清的问题,难以做出决断的主要是指双音词和双音词组。“词和 短语之间是没有绝对的界限的”。,“由于汉语缺少发达的形态,许多语法现象就是渐变而不是顿变, 在语法分析上就容易遇到各种中间状态。词和非词( 比词小的,比词大的) 的界限,划分起来 都难于处处一刀切。这是客观事实,无法排除,也不必掩盖。”。有些双音结构的单位在形式上不 固定,多属于临时组合,如异序、并列的双音单位,并且这些双音结构的各个成分大都可以分而释之, 凶此许多学者据此认为这些单位为词组。伍宗文先生在“先秦汉语复音词的判定”中谈到人们研究古 代汉语的一条“思维定势”:古代汉语词汇以单音节词为主,因此凡a b 的意义是a 、b 意义的综合者, 必定是词组。如“父母、聪明、富贵”等单位,在使用频率上已经较高,是认定为词,还是认定为 短语? 学界仍有不少纷争。但是,随着古汉语词汇研究的深入,学者们对判定词和短语有了多方面的 经验,规定了多个标准,其中,意义和频率是最重要的标准。郭锡良在先秦构词法发展中提出: “我们只能以意义为主,结合语词搭配,出现频率等多方面的因素来确定。”o 张双棣吕氏春秋词汇 研究说:“我们考察吕氏春秋的复音词,主要是凭借意义,同时参考出现频率及同时代其它文献 的使用情况。”。鉴于多家判断复合词的经验,本文以意义和频率作为复合词的主要判定标准。 词根、根词尽管词根和根词有着密切的联系,但二者的含义是各不相同的。“词根”是词结构 的根本成分,是词的意义的重要部分,作为构词成分,本身不是词,尽管它单用的时候可以是词。“根 词”是根据基本词汇里基本词之间的关系和地位分出来的。斯大林在论及“语言的词汇中的主要东西 就是基本词汇”的同时,就指出“其中包括所有的根词,成为基本词汇的核心”o ,根词作为基本词 的核心作为独立运用的自然单位时是根词,又可以做为词根参与构造新词,如“人、深、大、岁” 苏新春汉语词义学广东教育出版社,1 9 9 7 年,第8 0 页。 王力龙虫井雕斋文集) 第二册,中华书局1 9 8 0 年,第5 5 1 页。 吕叔湘汉语语法论文集 ( 增订本) ,商务印书馆,1 9 8 4 年。第4 8 7 页。 伍宗文先秦汉语复音词研究) 巴蜀书杜2 0 0 1 年版,第1 3 5 页。 郭锡良先秦汉语构词法发展) ,第一届古汉语研究年会论文集岳麓书杜1 9 9 4 年,第6 3 页。 张震棣吕氏春秋词汇研究 山东教育出版社,1 9 8 9 年,第1 7 0 页。 斯大林 马克思主义与语言学问题) 。人民出版社,1 9 5 3 年,第2 l 页 等。但词根并不都是根词,如“苗裔、苗胤、苗肖”中的“茁”,只是作为词根来使用,表示“后代” 的意思,却不是根词。 嗣素词、同根词同素词和同根词联系很紧密,区别也较为明显,前者指具有相同语素( 包括 词根和词缀) 的词,后者则只指具有同根的词,后者是前者的一个部分。研究以词根为语素构成的同 根词是词汇学研究的范畴,而研究以词缀为同素的词如“然、尔、老、子、阿”等- 属于语法范畴, 尽管词汇也要研究。本文的讨论不包括“词根+ 词缀”或“词缀+ 词根”的词语形式。 语素、词素关于语素和词素,吕叔湘曾说过:“最小的语法单位是语素,语素可以定义为最 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也可以拿词素作晟小单位,只包括不能成为词的词素。比较起来,用语素 女一些因为语素的划分可以先于词的划分,词素的划分,必须得后于词的划分,而汉语的词的划分 足问题比较多的。”o 因此,在构词成分的单位上,本文选择语素这革位。 、墓志简介 第二节汉魏南北朝墓志同根词研究的价值 l 、墓志的称谓和含义。墓志,又称“墓志铭”,是我国石刻文献的一大种类,有的学者认为其称 谓到北魏才;现,见之著录最早的司马元兴墓志铭( 永平四年十月十一日,公元5 1 2 年) 。实际 上,墓志称谓的出现比这要早,如刘怀民墓志( 南朝宋火明八年,公元4 5 4 年) ,山东益都出十。 光绪十四年福山王文敏得于河南开封,端方旧藏。首题“宋故建威将军齐北海二郡太守笠乡侯东阳城 主刘府君墓忐铭。”关于墓志的释名,清代粱玉绳志铭广例中说:“凡刻石显立墓前日碑,口碣 日表。惟纳于圹中谓之志铭。”9 近代学者马衡凡将斋金石稿说:“冢墓之文,有墓志,有墓莉, 慕志记年月,姓名及生平事迹,系之以铭,故义谓之墓志镐。”在墓志( 铭) 的称谓广为流行前,也 有称墓碑的,如张朗碑( 永康元年,公元3 0 0 年) ,原石为小碑形,螭首,额题“晋故沛国相张君 之碑”,虽题名日碑,实为墓志。 一般地说,墓志是指埋在地下( 大部分) ,e f j 来记述与墓主有关事迹的刻石。墓志铭有跃有短,短 的只记墓主姓氏,长篇墓志则多达数千字,主要内容是记述墓主的世系、姓氏、爵位、家世、生平事 迹( 包括仕宦经历、官阶品级、死亡原因) 、德行、功勋、生卒年月、f 葬时间等。 2 、墓志的体式。墓志一般由首题、叙辞和铭辞构成,形成了一定的体式。叙辞为“志”,铭辞为 “锦”。“志”胡来记述,是叙述、描写相间的散文体,“铭”用于描写歌颂,用韵文体。我们可以用“简 洁凝练,富丽铺陈,骈散兼行”这句颇为矛盾的话来概括墓志的语言风格。简洁凝练,主要指叙辞部 分。志刻不易墓志的篇幅毕竟有限,如元继妃石婉墓志便有“限量石裁文,书德不尽”之叹, 吲此叙述力求凝练,而铭辞部分,是对墓主的褒扬、称颂,放用语富丽铺陈,多骈词丽句。 墓志行文多使用双音节词语,其用词与句式有很大的关系。墓志的叙辞和铭辞,语言都较整齐, 句子一般有“二一式、二二式、二一二式、二二一式、二二二式”等,铭辞部分讲究骈偶对称,多为 二二式。受这种音节的影响,行文自然喜欢选择双音节词。双音节作为汉语基本语音段落,在语流中 节奏匀称和谐,整齐平稳,疏密缓急台于节度,富于韵律美。碰音节词是汉语词汇对音节的客观要求, 同时也适应了墓志文体的需要。摹志中偏正式词、联合式词、连绵词、迭音词等数量都十分庞大,其 中联合式词,在内容与形式上都对称、并列,更能体现语言的节奏,因此,在墓志中得到频繁运用。 二、墓志的语言研究价值 墓志是我国珍贵的文化遗产,具有多方面的研究价值。在书法艺术方面,研究书法的渊源流派、 字体演变、艺术风格,尤其是民间书风的发展都有重要价值;在史学方面,为证经、定史、补佚、考 吕叔湘汉语语法论文集) ( 增订本) 商务印书馆。1 9 8 4 年第4 5 9 页。 熊基权墓志起源新说) 文物春秋) 1 9 9 4 年i 期。 转引白熊基权墓志起源新说。 4 古及研究社会、经济、政治、军事、宗教各领域都提供了可靠依据。正因为如此,历史、考古、文化、 书法一直是学者、艺术家研究的热点。但是,在语言研究方面所给予的重视却很不够,只有少部分考 释性的文章偶尔问世。造成这种研究的不平衡主要是对石刻语言研究的价值认识不够。其实,作为一 种出土文献,在语言上它也有着不同于传世文献的独特内容、彤式及价值。 首先,墓志是出土文献中不可忽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献的真实性强,一般未经后人篡改,并且 产生的时段和地域基本明确,能充分保证研究结论的可靠性,不仅便于我们作断代词汇的研究,也有 利于语言的历时追踪。日本汉学家太田辰夫在他的著作中国语历史文法中把文献分为“同时资料” 和“后时资料”,他说:“所谓同时资料指的是某种资料的内容和它的外形( 即文字) 是同一时期 产生的。甲骨、金石、木简等,还有作者的手稿是这一类。所谓后时资料,基本上是指资料外 形的产生比内容的产生晚的那些东两,即经过转写转刊的资料。中国的资料几乎大都是后时资料, 它们特别成为语言研究的障碍。根据常识米说,应该是以同时资料为基本资料,以后时资料为旁证, 但没有同时资料的时代就只有根据例子的多寡和其前后时代的状况如何来推测,这样还得不出明确的 结论。”。止是因为作为“同时资料”的出土语料具有作为“后时资料”的传世语料所无法比拟的真实 性,所以我们在研究出土语料时,即使例证不丰,只要词语记录清楚明白,也可用以说明问题。另外, 虽然也有部分伪刻,但前人做的许多辨伪工作可以加以利用,从而剔除伪刻。 第二,墓志文献反映的内容r 泛,几乎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尤其是历史、经学、文学、 宗教方面,因而词汇十分丰富,供研究的内容足够。由单音词走向复音词是汉语词汇发展的内部规律 之一,中古汉语的复音词是对先秦词汇的继承和发展,这种情况在摹志中也得到了f 凋显反映。墓志中 的复音词众多,词义上,既有承古沿用,也有体现时代特色的新词、新义。在结构上已具各r 复音词 的几种基本结构形式,可以作为复音词研究的材料。当然,由于墓志行文承古典雅,在词语的使用上 有不少古语词,生僻词,这些词z i 能反映当时语言的实际,但是,墓志中相当多的词语为当时习用或 喜用的,从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复音词蓬勃发展的面貌和趋势。 因此,墓志语言研究能够为汉语史的研究提供宝贵的资料,具有较高的语料价值和研究价值。可 喜的是,墓志语言研究的价值逐渐为现代学者所认识和肯定,这一领域的研究也开始越来越受到重视。 j 、。州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的罗维明先生于2 0 0 3 年出版了中古墓志词语研究一书,以唐代墓志为重 点,为中占汉语词汇的研究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第一手材料。业师毛远明先生这儿年来一直致力于石 刻文献研究,其中,古委会项目汉魏六朝墓志校注己定稿。 三、汉魏南北朝墓志同根词的研究价值 以墓志为材料研究同根词的重要价值主要体现在: 1 、墓志有人量的同根词,语料十分丰富、集中,能为研究词汇的发展状况提供有益的材料。造成 墓志同根词的集中与其用语程式化有关,如下列句子的句式基本相同: ( 1 ) 风猷峻远,器量清高。( 元湛墓志) ( 2 ) 器韵淹通,风神峻远。( 侯海墓志) ( 3 ) 理识明悟,风格峻远。( 窦泰墓志) ( 4 ) 风情峻迈,姿制闲远。( 元踔墓志) ( 5 ) 搞文爽丽,风调闲远。( 元宝月墓志) ( 6 ) 志度英奇,风貌闲远。( 于景墓志) ( 7 ) 器宇恬儋,风猷闲远。( 乞伏宝墓志) ( 8 ) 体局沉凝,风度闲远。( 元惊墓志) 总共有四组同根词;风猷、风神、风格、风情、风调、风貌、风度;峻远、闲远:峻远、峻迈;器量、 器韵、器宇。诸如此类的例子在墓志中比比皆是,由于句式基本相同,往往对词语的面貌稍作改变, 例如替换其中的某个语素,从而造成意义相同相近的同根词。 2 、有利于词的聚台和系统性的研究。汉语的词汇是聚合的,有系统的,李锡胤曾说过:“语言的 【日】太田辰夫中国语历史文法) ( 中译本) ,北京大学出版社,1 9 8 7 年第3 8 2 页。 5 词汇是一个体系,每个词( 以至每个词义) 在总的体系的网络中只占一席之地,同时又与周围的词及 词义处于纵横交错的相互关系之中。”o 同根词聚是词汇具有系统性的表现形式之一。词义也具有系统 性,“词义的系统性就是指词义的排列组合是有序的,按照一定的关系联结成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具有 自我调节的功能。”。同根词在词聚中以相同的语素相互联系,以不同的语素相互区别形成了一个 整体,具有a 我调节的功能。多义位的词根,它的各个义位可以体现在一组以它为核心的同根词里, 能让我们找到词义发展的线索和脉络,从而对词义的系统性作出归纳。 3 、同根词是以。个词根为基本的核心点,运用不同的构词方式进行复合的,体现了汉语构词法和 词汇复合化的日趋发展和成熟,从而有利于古汉语词汇复合词化的研究。同一个诃根,它会以何种方 式参与词的组台? 通过对慕志同根词的考察,可以对这个问题作出比较满意的回答。从构词能力来讲, 词根的构词能力可能因时因地而异,汉魏南北朝墓志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同根词语料,有利于考察词 根在这一时期的构词能力,对词根构词能力的发展演变研究也有重要意义。 一、内容 第三节论文内容、研究方法及资料选择 本文选择汉魏南北朝墓志为基本材料,对其中的同根词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细致的描写,试图揭示 墓志的基本面貌、特征极其规律,现从结构、语义及系统方面对墓志同根词做总体描写,又从专题的 角度对部分同根词作详尽分析。同时,文中往往结合大型语文辞书进行比较,目的在于说明墓志同根 词对辞典编纂修订的意义。据笔者查阅的资料,目前从断代、专书的角度研究同根词的论著还没有面 世,本文除试图开拓汉语词汇研究资料的新领域之外,还尝试填补这一研究视角的空白,突破对墓志 词语的研究仅偏重于考释个别词语的状况,将个别语词的考释、断代词汇面貌的清理与汉语历史词汇 的系统、理论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期突破复音词研究的旧有格局,为词汇学及词汇史的研究提供 有益的参考。 二、研究方法 第一,运用现代语言学、语义学、词汇学理论分析墓志具体材料,对墓志同根词进行深透分析, 从而科学地解释各种语言现象,得出规律。 第二,对研究内容进行细致描写,并作必要的数据统计,点面结合,在一些问题上进行定性、定 量的研究,以增强结论的可靠性。 第三,语言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渐变性,因此,我们在研讨中始终坚持以共时与历时相结 合的观点分析墓志的语言现象,在对墓志同根词做静态的描写的同时,又把它们放到汉语史的长河中 去,进行源流追踪,探讨其历史地位和影响。 第四,在研究中,为了充分占有和把握材料,本文也利用传世文献资料作为佐证,做到以出土文 献为主,以传世文献为辅,两种文献互相印证,以便作出更加台理的解释。 三、资料来源 本文墓志资料主要有以下来源: 1 、赵万里先生在五十年代整理出版的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 以下简称汇编) ,是建国后 系统搜集著录汉魏南北朝墓志的专著,“该书收入当时可见的汉代至隋代墓志六百余种,均选用较好拓 本影印并附有考释。可说是这一时期墓志整理的一个重大成果,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用价值” 李锡胤词典的广度、深度、词义层次及其体系,辞书研究) 1 9 8 6 年3 期。 苏新春汉语词义学,广东教育出版社,1 9 9 7 年,第1 9 8 页。 赵万里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 ,科学出版社1 9 5 8 年。 6 2 、北京图书馆藏中国历代石刻拓本汇编。 3 、赵超1 9 9 2 年编著的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在汉魏南北朝墓忐集释和北京图书馆、北 京大学图书馆藏拓片的基础上,补收了1 9 4 9 年至1 9 8 6 年间全国各地新出土的汉魏南北朝墓志,阻通 用繁体字录文,并加以标点,汇集成书。该幅面世后,为研究者提供了很多方便,产生了良好的社会 影响,国学宝典光盘予以收录,是本文最重要的资料来源之一。 4 、1 9 4 9 年一1 9 9 0 年考古、文物、考古学报等有关刊物上发表的墓志拓片和释文。 凡整理中有疑伪之墓志皆不取。 本文材料的价值在于; 1 、材料可靠,时代确凿、地点明确,具有出土文献真实性强的特点。一般来说,墓志中都题有埋 志时间、墓主的生卒年月,埋志地点,其年代、地点,大至可考。一些墓主的本事在正史中有记载。 2 、有一定的数量和时间跨度。研治语言必须掌握一定数量的材料,我们选作研究资料的墓志总共 4 6 8 方,主要为北朝墓志,共4 4 0 方,占总数的9 4 强,南朝墓志1 0 方,酌收东汉、三国、晋二个时 期的墓志1 8 方占总数的6 弱。上自东汉1 5 1 年,下迄北朝5 8 0 年,时间跨度约四百多年。 四、几点说明 1 、墓志中的异体字、俗字、讹字如无特殊说明,则用通用字。 2 、引例原拓如有缺字,则用“口”表示。 3 、正文所引墓志,皆用墓主名作标题。 赵超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 ,天津古籍出版杜,1 9 9 2 年 北京图书馆金石组编北京图书馆藏中国历代石刻拓本汇编,中州古籍出版杜,1 9 8 9 年。 同。 7 第二章汉魏南北朝墓志同根词的概况 第一节汉魏南北朝墓志词根意义分类 蔡志涉及到包括社会的、文化的、民族的、宗教的、人事的等诸多方面内容,词汇极其丰富。根 据墓志的内存,能作为相同的词根进行构词的语索,有几类表现得较为活跃,现按词根意义列表说明。 一、名词类: 类删例词 表人人、士、朋、友、亲、宾、窖、妇、女 表后代胤、胄、苗、裔 表伦理道德仁、义、礼、信、恭、德、孝 表器宇、风度器、字、度、量、风、度 表声名望、誉、声、名 表策谋功绩箢、 ;i f 、略、猷、功 表准则模、楷、范、轨、准 表服饰襟、衽、笄、9 p 、冠、纨、绮、衮、黼、衣、缨、绅、缨、绂 表邦国闾里邦、国、宗、族、闾、里 表宫室宫、室、庭、堂、殿、寝、宅、居、宁、府、庐、房 表户璃门、闱、阁、阙、轩、扉、户、扁、闼、国、闽、阈 表坟墓詹、泉、壤、阴、垄、茔、坟 表数字一、四、五、八 表方位 上、中 表时矧年、岁、载、日 农祸惑灾、祸、殃 朔、乡、典、鼎、权、文、物、武、圣、阴、姿、意、神、灵、天、龙 其它 风、云、霞、石、铭 二、形容词类: 类别例词 表杰出俊、英、杰、偶、豪、圣、贤、哲、雄 表情感 哀、愁、悲、酸、痛、感、幕、恻 严、肃、端、婉、孝、闲、恬、厚、雅、详、孝、贞、孝、恭、温、谦、通、 表品性旷、远、达、静、和、清、虚、温、敦、淳、醇、宽、厚、笃、朴、仁、惠、 忠、贞、仁、信、敬、密、慎、憨、慎、爽 表才智才、智、聪、敏、明、警、悟、慧、愚、蠢 表颜色玄、幽、缁、朱、金、紫、丹、绛、青、翠、银、素、黄、皓、自 表形状小、大、远、长、悠、绵、遥、遐、远、景、岳、衡、高、崇、峻、魁、伟 表性质早、弱、童、稚、深、沉、后、先、粹、微、细、机、芬、芳 8 三、动词类: 类别 例词 表辅佐扶、辅、佐、佑、冀、助、弼 表尊敬尊、敬、钦 表遭遇遭、逢、受、蒙 表诞生诞、降、生、育 表构造构、造、修 般 动 表变化变、化、革、易、更、代、灭、没、凋、溃、散、消 词 表退让逊、勉、退、让、遁 背、乖、崩、薨、殒、坠、归、徂、逝、倾、亡、箨、泯、残、毁、薨、 表生死 湮、没 表军事攻、围、侵、坠、逼、追、倾、征、扫 其它作、开、照、振、垂、承、赏、守、安、保、献、陷、负 肢体手动抚、缉、结、解、释、收、争、摧、抽 动词 脚动履、追、奔、送、往、进、升、行、逐、出、去、入、继、来 怛、感、追、悼、慕、伤、惜、痛、恻、楚、恸、惋、凄、惨、怆、愤、 一山理动词 酸、悲、哀、愁、憨、恋、惭、爱、想、殷、忧、觉、悟、磷、喜,爱、 畏、怨、矜、假 涕、泣、泫、哭、号、哽、叫、涯、申、问、训、顾、瞻、望、歌、叹、 宙能动词 嗟、言、谈、议、论 刿表是为了说明几个问题: 第一,墓志词语具有复杂性和丰富性,词语类型较全面。从所列词根看,同根词词根与墓志的内 容特征和作用相一致:由于墓志内容及文体的特殊原因,使其在用语上有一定的选择性。墓志的思想 内容多为美颂之词,即所谓“标序盛德,必见清风之华:昭纪鸿懿,必见峻伟之烈:此碑之制也。”o 如关于人的品质的形容词根在墓志中较丰富,反映了摹志品评人物的基本内容。由于墓志耍对墓主生 前的为人处事作出评价,腱现其人格的崇高,品性的优良及才能的突出,这就使这一一类形容词根的构 词表现得较突出,如“闲、宽、厚、聪、才、能”等。又如心理动词词根中,大部分为表示“悲哀、 伤心”的词根,而其它心理动词词根则没有得到充分表现,这是因为墓志主要对亲友的悲痛惋惜的心 理进行描写,不太涉及其它心理状态。 第二,基本词一般可以作核心词根,组合能力强,如“人、三、大、臼、深、高、哀”等。稳定 性。全民性芹f 强的梅词能力是基本词汇的三种主要性质,斯大林对语言中的基本词汇曾有过一段经 典的论述:“语言的词汇中的主要东西就是基本词汇,其中包括所有的根词,成为基本词汇的核心。基 本词汇是比语言的词汇窄小得多的,可是它的生命却长久得多,它在干百年的长时期中生存着并给语 言构成新词的基础。”。墓志同根词的词根从一个方面为基本词汇的三个主要性质提供了重要的证据。 第三,墓志语言表现出较强的文学性色彩。如委婉语在墓志中的表现十分突出,最明显的是关丁 “死”的说法,种类繁多,名称新颖,称“背、乖、崩、薨、殒、坠、归、徂、逝、倾、亡、箨、泯、 残、毁、薨、湮、没”等并阻它们为词根,构成了数量众多的称呼“死”的委婉语。于海江说:“委 婉语的产生与语言禁忌有关。语言禁忌起源于人们对语言与客观事物之间的错误认识,即把名和实等 刘勰文心雕龙诔碑,浙江古籍出版杜。2 0 0 1 年,第6 1 页。 斯大林马克思主义与语言学问越) ,第2 1 负。 9 同起来。能够引起恐惧的事物在语言中也不能提及,而只能用委婉语来代替。”。“死”是人最忌讳 的事,而墓志又回避不了这个问题,于是只好求助委婉语。 第二节汉魏南北朝墓志同根词的结构特点 纵观汉语词汇史,我们发现,汉代以后,汉语语音构词明显下降,语法构词迅速上升。至南北朝 时期语法构词已占绝对优势。潘允中汉语词汇史概要说:“总之,中古汉语构词法的发展,以复合 法为主要形式,其次是新兴的附加法。”。墓志中的词根除了般语法构词外,还出现了一些缩略式和 割裂式的构词方式。同根成分往往词义复杂,带来词性兼类现象较多,因此同一个词根可以有多种构 成方式。 家“家”在墓志中有四个义项:o 国家;家庭;o 家族;指学术艺术流派。其构词方式有: 偏正式:大家、世家、外家、亲家、乡家、皇家、王家、名家、百家; 家道、家风、家林、家庆、家人、家祉、家业、家世、家门、家谱、 家童、家臣 动宾式:起家 联合式:国家、家国、家邦、家庭、邦家、室家 家门,指家族。尔朱袭墓志:“( 父) 尝谓人日:此儿乃是家门之千里,但恐其勇于授命,终不 得卒其天年。徐义墓志:“晋故侍中行大子大保大宰鲁武公贾公,平阳人也。公家门姓旗,鲜于子 孙。” 构 “构”可以作名词和动词用,用作名词时为“房屋”义,引申为“业绩”义,用作动词时为 “造成:缔造”义,它有下列几种构词方式: 偏正式:层构、先构 联合式:缔构、营构、基构 动宾式:构疾、构逆、构乱 缩略式:堂构 层构,指高耸而多重的建筑物。元天穆墓志:“层构与乾元同极,鸿祚共坤载为基。”吕烂墓 志:“炎帝启基营丘,层构因承灵绪。”先构,指先辈的业绩。于纂墓志:“方将追嗣前休,克踵先 构。” 元鸷墓志:“是以负荷先构,忠干之业方隆。”传世文献如南齐书明帝记:“顾临兆民, 永怀先构。”当为魏晋常用语。基构,本指建筑物的基础和结构,如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附会: “若筑室之须基构,裁衣之待缝缉矣。”墓志中泛指建筑物。笱景墓志:“源流浩汗,鸿波浚丁委水; 基构隆崇,长峰迈于积石。”元愫墓志:“原流浚发,望沧海而称大;基构崇高,临天下以为小。”堂 构,语出书大诰:“若考作室,既底法,厥子乃弗肯堂,矧肯构。”孔传:“以作室喻治政也。父 已致法t 子乃不肯为堂基,况肯构立屋乎? ”意谓父亲要盖房子,并已确定房子的盖法,而儿子却不 肯去筑堂基,盖房子。后以比喻继承祖先的遗业。元鉴墓志:“堂构累荣,袭封重润。” 友 “友”可指志趣相同,彼此交好的人,也指亲近相爱的感情( 古代多用于兄弟之间) 。其构词 方式有: 联合式:朋友、友朋、爱友、友爱、友悌 偏正式:友人、士友、僚友、亲友 割裂式:友于 友悌,指兄弟相友爱。元礼之摹志:“君幼禀冲和,夙怀清雅,恭孝温笃,友悌慈仁。”爱友, 即“友爱”,这种组合后世没有通行。元阿耶墓志:“且夫人笃于同气,孔怀特甚,惟弟及妹,倾心 爱友。”友于,割裂词,语出书- 君陈:“惟孝友于兄弟。”后即以“友于”为兄弟友爱之义。萧 融墓志:“友于惟孝,闲言无际。”元孟辉鏊志:“友于之显遛迩所闻。” 于海江文化与语言)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杜,1 9 9 4 年,第2 0 2 页。 潘允中汉语词汇史概要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9 年,第3 2 页。 1 0 从上面所举的例子,可归纳出以同样的词根构词的两个特点: i 、构词的灵活性。相同的词根可以和其它语素形成多种语法搭配,结构形式多样构词灵活。 2 、构词的能产性。相同的词根构词时,能在不增加语索的情况下。充分挖掘词根的意义潜力和组 合能力,高产地组合出大量的复合词。 从同根成分构词所处的位置看,主要表现为: 第一,有的同根成分,构词时可以处在词的前面,也可以处在词的后面,位置随意而并不影响其 语义,联合结构尤其如此,如“朋友、友删、爱友、友爱、友悌”的“友”都是“友爱”之义。 第二,有时,作为同根的语素构词位置不同,意义也相应改变。如“遇”,在前为词根时是“遇到、 遭逢”义,构成动宾式“遇疹、遇疾、遇害、遇哀、遇患、遇时”等,在后为词根时则为“对待”义, 构成偏正式“诡遇、赏遇、礼遇、慈遇、眷遇”等。有时还反殃出词汇意义的虚化和语法的类化,如 “家”处在构词的后面位置时,虽然仍然保留实在意义,但已经有比较明显的词缀化倾向。 第三,有的相同词根,在某些义位上,要么多处于构词的前面位置,要么多处于后面位置。处在 前面的如“自”。“自”是反身代词,作单音词时可当主语,如世说新语- 容止:“自以形陋不足 雄远圆。”在墓志中,“自+ 动词”的形式数量众多,词频出现较高的有“自居、自远、自得、自高” 等,出现一次的有“自胜、自贵、自绝、自穆、自爱、白见、白约、自晓、自守、自若、白化、自欺、 自修、自固、自卫、白广、自异、自立、自许、自闲、自尽、自拔、自成、自深、自矜、自娱、自若、 自欺、自处、自勖、自逸、自持”等主谓式结构。处在后面的如表示“度量”的语素“量、度”。“量” 可以组成“风量、海量、器量、睿量、招量、雅量、英量、志量”,“度”可以组成“大度、法度、风 度、高度、礼度、器度、雅度、英度、渊度、志度、节度、体度、法度、性度、六度”。“度”除了和 “量”组成同义并列式“度量”时处于前面位置,其它一律在后。又如表示“胸怀”的“怀”可以组 成“炽怀、心怀、器怀”,表示“风韵”的“韵”组成“容韵、声韵、识韵、雅韵、器韵、风韵、高 韵”。表示外在面貌的“表”有“风表、物表、仪表、神表、俗表”。“怀、韵、表”在这些义位上的 构词位置多处丁后面。 第四,在复音化程度进一步深化的进程中,复合词结构常常处于调整状态语素顺序不稳定,形 成同素异序词,这在墓志中也有所反映。同素异序词是语素相同而结构位置相反的词,形成“a b b a ”这样的形式,是种特殊形式的同根词。 1 、慕志中存在a b 、b a 两体的,如: ( 1 ) 公既诞载,实隆家国,撰谦不伐,怀明如默。( 侯刚墓志) ( 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