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瘫针灸疗法件PPT课件.ppt_第1页
面瘫针灸疗法件PPT课件.ppt_第2页
面瘫针灸疗法件PPT课件.ppt_第3页
面瘫针灸疗法件PPT课件.ppt_第4页
面瘫针灸疗法件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面瘫,facialparalysis,1,一、概述,面瘫是以口角喎斜、眼睑闭合不全为主要表现的病症,即面神经麻痹。流行病学: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城市患病率为425.7/10万,农村患病率为258/10万:秋夏季比冬春季发病率略高,但多在2040岁,儿童及老人也有发生,男性略多于女性。,2,但是在1019岁年龄段中,女性比男性更常见,经期女性,发病率在月经第一天最高;第二个发病高峰在月经周期的第1117天,可能与排卵有关。,3,病因病机,4,病因病机本病致病原因,多由劳作过度,机体正气不足,脉络空虚,卫外不固,风寒或风热之邪乘虚入中面部经络,气血痹阻,经筋功能失调,筋肉失于约束,出现喎僻。足太阳经筋“目上冈”足阳明经筋“目下冈”手太阳手阳明经筋口颊部足阳明,5,二、临床表现,(一)症状1、发病突然,常于夜间发病。2、患侧面部板滞、麻木、松弛。3、食物停留于患侧齿颊间。4、患侧耳后、耳下、面部疼痛,舌前2/3味觉减退或消失,听觉过敏。5、或伴流泪、流涎。,6,(二)体征:,1、额纹变浅消失;2、眼睛闭合不良,眼裂变大;3、鼻唇沟变浅或消失;4、人中沟歪、露齿时口角歪向健侧。5、蹙额、皱眉、吹口哨、鼓颊困难。,7,8,6、“倒错”现象(久病)病变后期面神经恢复不完全所导致的后遗症。瘫痪肌挛缩:瘫痪侧反而鼻唇沟加深,口角牵向患侧,眼裂缩小。面肌痉挛:瘫痪侧面肌不自主抽动,情绪激动或精神紧张时更为明显。联带运动:病人瞬目时即出现瘫痪侧上唇轻微颤动,露齿时病侧眼睛不自主闭合,闭目时瘫痪侧额肌收缩,咀嚼时瘫痪侧眼泪流下或颞部皮肤潮红、局部发热、汗腺分泌等。,9,倍耳(Bell)现象:试闭眼时,眼球向上转动,露出白色巩膜。,10,周围性面瘫的定位诊断1茎乳孔或以下的神经受损:病侧面部表情肌瘫痪。2面神经管中鼓索支和镫骨肌支之间受损:除面肌瘫痪以外,有舌前2/3味觉丧失,涎腺分泌功能障碍等症出现。3镫骨肌支和膝状神经节之间受损:除面肌、味觉、涎腺等功能异常外,还表现为听觉过敏。,11,4膝状神经节处受损:在面肌、味觉、涎腺等功能异常的基础上,出现听觉障碍,鼓膜、耳甲与乳突区域的疼痛。因其病变多系带状疱疹病毒所致,故在其神经节纤维分布的外耳道、耳廓外侧等处可发生疱疹。,12,5脑桥与膝状神经节之间受损:此部位相当于内听道及小脑脑桥角处,面神经与听神经、中间神经伴行。故可见面肌、味觉、涎腺、听觉等异常,同时也可见耳鸣、眩晕及泪液分泌的减少,若影响到三叉神经、小脑脚及小脑,可见同侧面部疼痛或感觉障碍、肢体共济失调及眼球震颤。,13,6脑桥内核性或核下性损伤:面神经核或其发出的面神经根纤维受损后,除周围性面瘫,常伴有附近结构损害的表现,如外展神经的麻痹等,同时损害到皮质脊髓束时出现对侧偏瘫等。从上述的表现不难发现,面瘫神经损伤的平面越接近神经核部,其症状表现越广泛,涉及到的组织就越多,往往是高平面的症状表现已包含低平面,需仔细区分。,14,15,面瘫分期:发展期,又称急性期或面神经炎性水肿进展期,时间为7天左右(1周)。静止期,为发病后720天。恢复期,发病20天以上。也有人把上述的静止期与恢复期统称为恢复期,即1个月以内称为恢复期,而将发病3个月至半年以上定为后遗症期;还有人将面瘫分为初期(发病第一周),中期(发病24周),后期(发病第5周以后)。,16,周围性面瘫的中医辨证风寒证:风热证:气血不足:瘀血阻络:,17,1.风寒:兼有风寒表证,证见畏风恶寒,多有面部受凉史(如迎风睡眠,面部吹风过久等),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缓。,18,2.风热:兼有风热表证,证见发热、咽痛、口干、口苦、苔薄黄、脉浮数。多继发于感冒发热,中耳炎、牙龈肿痛之后,伴耳后疼痛。,19,3.气血不足:兼有纳呆、眉棱骨疼痛、神疲乏力、心悸、舌淡、苔有剥落、脉弱。,20,21,三、治疗方法,(一)基本治疗治法:祛风通络,疏调经筋。以手足太阳经、手足阳明经穴为主,22,处方和方义:,攒竹、鱼腰四白、阳白局部取穴,疏调局部经地仓透颊车气,温经散寒。颧髎翳风祛风散寒合谷、昆仑循经远取,通经活络。,23,阳白,地仓,颊车,攒竹,鱼腰,四白,颧髎,24,随证配穴:1、早期风火盛:风池、太冲、耳尖放血、风寒:风池、眼睑闭合不全:睛明、人中沟歪斜:人中5、鼻唇沟变浅:迎香6、颏唇沟歪斜:承浆,25,7、后期体虚:灸大椎、足三里、脾俞、百会8、倒错现象:补健侧,泻患侧,双侧针刺,以浅刺为主。,26,操作:早期浅刺、轻刺激、泻法,风寒可加灸,风热用刺血法;中后期补法,透针、灸法、拔罐(温针灸或隔蒜灸);顽固性用透穴法、面三针等。,27,28,(二)其他疗法,1、电针选穴:参照处方选穴,用疏密波。(早期不宜)2、皮肤针叩刺:患侧面部、耳后叩刺。3、拔罐:患侧面部、耳后。,29,4、穴位注射选穴:地仓、颊车、翳风、牵正每次12穴。药物:VitB1、VitB12、加兰他敏、北芪注射液每次选一样,每穴注射0.30.5ml,隔日一次。,30,5、TDP照射:患侧面部、耳后。6、耳尖放血:适应于风热型面瘫。(耳背静脉放血)7、电磁疗:穴位同体针。适应于急性期。8、局部按摩:9、穴位埋线:适应于面瘫经久不愈者。10、穴位结扎术:适应于面瘫经久不愈者。,31,临床要点:(1)治疗本病的选穴规律:多用阳明与少阳经穴。(2)治疗本病的针刺手法:透刺、浅刺、轻刺为主。(3)掌握针刺的刺激量。,32,四、按语,1、针灸治疗面瘫具有卓效。2、注意与中枢性面瘫的鉴别。3、本病初起时针刺量不宜过强。4、避免风吹受寒,必要时可戴口罩、眼罩防护。4、防止眼部感染,可点滴眼药水。5、通常在起病12周内开始恢复,12月内症状明显好转,约2/3患者在三周内可基本恢复正常。,33,6、本病有自愈倾向。国外报告:面瘫的自然痊愈率为。7、针灸作用的机制:增强肌肉收缩,恢复神经的传导;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抗菌、抗病毒;提高机体免疫力,34,面瘫治疗中的几个问题:面瘫治疗的针刺时机:最佳时机是急性期。激素类药物对疗效的影响:历来有不同看法:(1)针刺前使用过激素类药物较未使用过的疗效差、疗程长。(2)面神经管内的面瘫可用:急性期、短期(不超过天)、常规剂量(/天);面神经管外的面瘫有明显自愈倾向。,35,护理,保持居室干燥清洁,床单位整洁,环境优雅,给患者以良好的养病环境。保持心情舒畅,鼓励病人配合治疗。每晚给温水湿热敷1次,可促进血运以疏通经络。戴茶色镜或墨镜,以免露睛流泪。,36,自备梅花针轻轻叩刺患侧面部,以局部微红为度,以后期何后遗症期效果尤佳。用艾条灸患侧面部,至皮肤微红。用抗生素眼药水12滴,每日点眼数次,可防止患侧眼球干燥及感染。戒除烟酒,禁食肥甘厚味之品,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