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汉英语序异同及其翻译策略.pdf_第1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汉英语序异同及其翻译策略.pdf_第2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汉英语序异同及其翻译策略.pdf_第3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汉英语序异同及其翻译策略.pdf_第4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汉英语序异同及其翻译策略.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汉英语序异同及其翻译策略 汉英语序异同及其翻译策略 研究生王荚杰指导教师王功龙 专业:汉语言文字学 摘要 汉英两种语言的差异很大程度上表现在这两种语言的语序不同。本文旨在探讨 汉英语序差异的对应规律具体从几点来探讨,其一,语序变化的语义差异; 其二,汉英语序的常位和殊位对比及翻译处理;其三,汉英多项前置修饰语语 序的对比;其四,汉英词素组合及词语搭配顺序的对比。本文试图通过这几点 的分析比较,能移总结归纳出汉英语序的对应规律,以提高汉英转换的质量和 效果 关键词 语序翻译策略质量 引言 语序指句子成分的排列次序。句子的成分一般都有一个相对固定的位置,在 通常情况下是不能任意改动的。若加改变,或者句子不通,或者意义不大一样, 或者基本意思不变,但表达的重点、效果不同。前两种情况是语法的研究对象, 第三种涉及表达重点和效果差异的现象,原本是修辞学所讨论的问题,近年来又 引起了语义学者们的注意。当代语言学家从语义学的角度出发,通过对大量语言 材料的分析和研究,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即语序本身也能传达意义同一概念意 义( c o n c e p t u a lm e a n i , n g ) 的若干句子会因为各自语序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主题意 义( t h e m a t i cm e a n i n g ) ,具有不同的交际价值( c o m m u n i c a t i v ev a l u e ) 。语序有 宏观、微观之分。微观语序研究语素、词素组合的规律及词语搭配的规律。宏观 语序一方面是指语言的线性扩展规律。诸如前置、后置及自然语序和倒装语序问 题;另一方面是指分句以上。包括分旬、句子、句群( 语段) 的分布模式等1 。 无论是在微观语序方面,还是在宏观语序方面,汉英之间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在 进行两种语言转换时既然耍忠实原意,就不能簧这种意义以及传达这种意义的语 序于不顾。我们相信,我们如果能从形式结构上对汉英两种语言进行周密的符合 科学的形式论证并找出对应矩阵,揭示语序的表意功能和汉英语序的异同规律, 推导出最佳对应规律,必将大大提高汉英两种语言转换的质量和效果,同时也将 有助于机器翻译程序中汉英语序等值转换模式的建立。本文试从宏观语序和微观 语序角度出发分析、对比句子与句子、修饰语与修饰语、词与词的排列顺序。 汉英语序异同及其翻译策略 一、语序变化的语义差异 根据语义学的观点,语言的意义主要分为三类:概念意义、联想意义( 包括 含蓄意义、情感意义、社会意义、反映意义、搭配意义) 和主题意义。所谓主题 意义,是指“说话人或作者通过调整语序、安排信息焦点和运用强调手段等组织 信息的方式来传递的一种意义”2 。这种意义往往是作者一定语义意图的体现, 有时表现为对某一信息的强调,有时又表现为对上下文内容或形式的对应,语序 便是传递这种意义的最主要的方式。人们在说话、写作时,根据所要传达的信息 的要求,确定哪个信息成分先说,哪个信息成分后说。这一语序的选择过程,语 义学上称为“主题化”( t h e m a t i z a t i o n ) 过程。作者运用一定的转换规则,对同一信 息进行主题化处理,从而“赋予表达同样概念意义的句子以不同的主题意义”。 试比较: ( 1 ) ia d m i r eh sl e a r n i n g b u tid e s p i s eh sc h a r a c t e r ( 2 ) h sl e a r n i n gia d m i r e ,b u th l sc h a r a c t e rid e s p i s e 不言而喻,旬( 1 ) 与句( 2 ) 所陈述的事实是相同的,但语序却不一样。句( 1 ) 采用 正常语序,其主题意义在于对主语的态度做一般性的客观陈述。句( 2 ) 将宾语( h i s l e a r n i n g ;h i sc h a r a c t e r ) 置于主语和谓语之前。其主题意义在于强调宾语成分所包 含的信息,突出两个宾语之间的对比关系,从而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主观态度。 两旬由于语序不同的主题意义和表达效果,形成明显的语义差异,故而在翻译时 应对两旬采取不同的译法。试比较: 原译:我佩服借的学讲,但鄙视档髓又移。3 这样译,译出了两个同义句的同一概念,但未能体现这两旬的语义差异及各 自的主题意义。根据原文不同的语义要求,原译较适合于旬( 1 ) ,而旬( 2 ) 则应另择 译文。 改译:档膨垆亦,我佩服;但触i 纵襻。我鄙视。 这样,原文宾语提前的,译文也将其提前;原文语序正常的译文也用正常 语序。这样既体现了原文的主题意义,又传达了原文的概念意义,且符合译文语 言的表达习惯。 ( 3 ) 立州,湖水又满了起来。从此e 垢,湖中的金牛不再出现了,湖水再 也没有干过。西湖民间故事 比较:湖水立州又满了起来。湖中的金牛从此以后不再出现了,湖水再 也没有干过 旬( 3 ) 由两小段组成,每段只有一个句子。前一句将状语“立刻”移至句首, 突出了湖水上涨的速度之快;后一句将状语“从此以后”前置,突出了谓语动作 和状态所持续的时间之长。这种变异的语序与比较旬的正常语序相比具有更强的 语义功能和表达效果,所以译文也应体现原文语序所包含的这些主题意义。 旬( 3 ) 原译为:t h el a k e 非缸 加f i l l e dw i t hw a t e r t h eg o l d e no xn e p e ra p p e a r e d a n dt h el a k ew a si l e v e rd r y 4 2 汉英语序异同及其翻译策略 改译:q u i c k l y ,t h el a k ef i l l e dw i t hw a t e r f r o mt h a td a yo n ,t h eg o l d e no xn o l o n g e ra p p e a r e da n d t h el a k ew a sn ol o n g e rd r y 作者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选择特定的语序,不是任意的,而是由其特定的语 义意图决定的。因此,要正确区分原文语序变化的语义差异,并相应地运用译文 中具有同等语义功能的语序或表达方式加以表达,以便更准确地理解和传达原文 的意义。 二、 汉英语序的常位与殊位对比 不同的民族,往往因其思维习惯的不同,而对同一客观事实有着不同的语言 传达顺序。汉语的思维方式是:主体一行为标志一行为一行为客体。这一思维习 惯所引起的语言传达模式是:主语+ 状语+ 谓语+ 宾语,以及定语必须前置等。英 语民族的思维反映现实的顺序则主要是:主体一行为一行为客体一行为标志。这 一思维习惯所引起的语言传达模式是:主语+ 谓语+ 宾语+ 状语,以及较长的定语 必须后置等。此外,从语言形态学的角度来看,语言有分析型和综合型之分。分 析型语言的主要特征之一是语序较固定,而综合型语言的主要特征之一是语序灵 活a 汉语是分析型为主的语言,因此语序比较固定,而英语则是分析、综合参半 的语言,因此语序既有固定的一面,又有灵活的面。通过上述分析可见,汉语 与英语在民族思维习惯及语言形态上是有同有异,在基本语序上是大同小异。 “同”的是主语、谓语和宾语的位置,“异”的是状语和定语的位置。 无论在什么语言中,句子的各种成分都是按照一定的次序来排列的。我们称 句子成分或从( 分) 句的一般次序为常位,特殊次序为殊位。同一语义内容用常 位表达还是用殊位表达,其表达效果或主题意义是不一样的。从实际需要看,语 序在句中用常位还是用殊位,要根据特定的表达需要而定。总的说来,主要是根 据语义重点与上下文的关联照应来选定常位或殊位。为切实掌握汉英语序等效转 换的规律,有必要从语义分析的角度,对汉语和英语的语序及其各种变化方式展 开分析与研究。下面将探讨句子和主要成分的位置。 ( 一) 主语和谓语的常位和殊位 一般说来汉语和英语的主谓常位都是主前谓后。但有时为了实现一定的语 义意图,常将主谓倒置,形成谓前主后的殊位形式,借变异的形式已达到突出谓 语的目的;同时,挪后的主语内容也常常因其特殊的位置而获得特殊的交际价值。 例如: ( 1 ) r o a r ,t h em o u n t a i n s ,t h u n d e r sa l lt h eg r o u n d 英诗初阶 ( 2 ) 崩j 魏留,风l 翦荦留,雷l 廊搿珂电! ( 郭沫若雷电颂) ( 3 ) i t 打at r u 髓u n i v e r s a l l ya c k n o w l e d g e dt h a tas i n g l em a r li np o s s e s s i o no fa g o o df o r t u n em u s tb ei nw a n to f aw i f e 傲慢与偏见 旬( 1 ) 、旬( 2 ) 均是连续几句将谓语置于主语之前,作者选用这特殊的语序,目 汉英语序异同及其翻译策略 的是为了抒发一种异样的、强烈的感情,造成一种磅礴的气势。句( 3 ) 用的是英语 的特殊句型。在英语中,当主语太长时,由于旬势平衡的需要,“为了遵守尾重 ( e n dw e i 。曲t 】的原则,不得不将主语后移,后移的结果,不仅句子匀称了被后 移的主语也得到了强调。”5 英语这类殊位旬常借助于句( 3 ) 这种i t 型句式。从句 法上看这句的真正主语在后,谓语在前,也可说是一种主谓殊位的形式;从语 义上看,这句的次要意义在后,前半部分冠冕堂皇,煞有介事,从而使读者处于 某种严肃的期待之中,而后半部分则无聊浅薄,俗不可耐,结果使读者从期待的 高峰跌入谷底;从修辞上看,作者在这里采用了先扬后抑的突降( a n t i c l i m a x ) 的修 辞手法。作者这一语序与语义的巧妙安排使句子产生了强烈的讽刺效果。为体现 以上各句的主题意义,可分别将其译作: 句( 】) :惑铝鬯,群山;辔擎辔,大地。( 比较原译:山声睨,大地霍瞳擎。) 句( 2 ) ;嚣如w st h ew i n d ! r u m b l e st h et h u n d e r ! f l a s h e st h el i g h t e n i n g ! ( 比较常 位:t h ew i n db l o w s ! t h et h u n d e rr u m b l e s ! t h e l i g h t e n i n gf l a s h e s ! ) 旬( 3 ) :希一菇举世公烈矽毒窖,郡就是,凡有钱的单身汉,总想娶位太太。 ( 比较原译:凡是有钱的单身汉总想娶位太太,越g 窟了,一菸举世公烈带毒翟。 傲慢与偏见 句( 1 ) 的译文为体现原文对前置的谓语和后移的主语的强调,也采用主谓殊位 形式,与括号内原译的常位的译文相比,更能体现原文磅礴的气势。句( 2 ) 的原文 形式与句1 的原文形式相同,效果也相当,故在翻译中也采用殊位形式,予以同 步转换。句( 3 ) 的原文形式是i t 型旬式,汉语中没有类似的结构。按惯例,这种句 型在翻译中的一般转换方法是将挪后的主语作提前处理。但由于这一句的语序安 排含有特殊的语义意图和表达效果,如果按惯例处理,势必会颠倒原文的语序( 如 括号中的原译) ,原文先扬后抑的突降修辞效果就会受到损害。因此句( 3 ) 的译 文利用句法手段,在不影响原文的前提下,设法保留了原文的语序。 英语的殊位情况比汉语多,从语法上看,决定汉语和英语在主谓语序有明显 差异的原因有两个: 第一,英语是一种动词移位的语言,而汉语则不是。 英语的动词移位,首先表现在陈述句与疑问句的转换上。英语的陈述旬转换 为疑问句,往往通过主动词或助动词的移位而构成,形成与汉语不同的部分或全 部主谓倒装。例如: ( d a r e y o u f r o n c h ? ( 2 ) o l dh e n r ys e ej o h no rj a c k ? 其次,英语的某些话题性前置,尤其是状语、补语和谓语动词的前置,常常 会引起动词的移位或倒装,例如: ( 3 ) h e r e sy o u ru m b r e l l a ( 4 ) o u tr u s h e dt h em 如a n dh i sw i f e ( 5 ) a w a yw e n t t h ec a rl i k eaw h i r l w i n d ( 6 ) n e v e rw i l lit r u s th i m a g a i n i f ) s p e a ke n g l i s h ic a n n o t ;l e tm e s p e a kc h i n e s ei n s t e a d 4 汉英语序异同及其翻译策略 此外,省略连词i f 的虚拟条件甸,某些让步从旬以及表示愿望的句子也会引 起动词移位或圭i 目t i , j 装。例如: ( 8 ) w e r eh ea l i v e ,h ew o u l db ep r o u do f y o u ( 9 ) g ow h e r ey o um a y ( = w h e r e v e r y o um a yg o ) ,y o uw i l lf l e v e rf i n dap l a c el i k e h o m e ( 1 a ) l o n gl i v et h ek i n g ! 第二,决定汉英语序不同的另一个原因是,是否重视尾重( e n d w e i g h t ) 的问题。 汉语是不十分重视尾重的语言,当主语较长而谓语只是单词动词时,不会造 成句尾失重,一般不会引起主谓倒装。例如: d d 村东头的王大妈来了。 d d 受坏人欺骗的村民们来了。 而英语则是重视尾重的语言。旬尾中,6 , ( e n d f o c u s ) i l l 句尾重,i :, ( e n d w e i g h t ) 是 决定英语语序和句子结构的两项重要原则。这两项原则使英语成为重视尾重的语 言。一般地说。旬尾是信息中心所在,同时也是安置分量较重的句子成分的部位。 通常句子必须避免头重脚轻,谓语部分应该比主语部分更长,结构更复杂。 英语的某些话题性前置,往往构成主谓倒装,就是为了保持尾重。如前面所 举( 3 ) ( 4 ) ( 5 ) 旬,这些句子的谓语动词是b e 、g o 和r u s h ,它们是不及物的单词动词, 而主语部分又是较长的名词短语- 这些句子的状语或主语补语通过话题性前置 后,句子末端更为失重,因此,必须采用倒装语序,把主语后移,以保持句尾重 量。 此外,英语中之所以出现大量的形式主语也同尾重有关。当实义主语较长 或结构较复杂时,往往应置于句子末端,而在句首用一个形式主语去占据主语的 常位。这样既避免了头重脚轻的现象,又能使后移的主语得到加强。例如: ( 1 3 ) i ts u r p r i s e sm et oh e a rh e r s a y t h a t 一般耍避免说成; 乃h e a rh a t s a y t h a t s u r p r i s e dm e ( 二) 宾语的常位与殊位 汉语和英语的宾语常位一般均在动词的后面。但有时为了强调这个宾语或要 用这个宾语照应上下文,也可将其位置移至旬首,放在主语和谓语的前面。英语 和汉语都可形成这种殊位形式。例如: ( 1 ) a l l t h e s eb o o k si t tg i v et om y b r o t h e r ( 胡曙中英语转换修辞句法) ( 2 ) t h t sl o v eo f b r i g h tc o l o r ss h eg o tf r o m f i l e ,a l o n gw i t hh e r r e dh a i r ( 章振邦 新编英语语法) ( 3 ) 我把钱放回桌上“截我不要,”我说“厦礴可以克服”( 陶承我 的一家) 旬( 1 ) 将宾语铡lt h e s eb o o k s ”( 所有这些书) 提至句首,强调说明了主语所要 “g i v e ”( 给) 的是什么东西,以及所要“给”的东西是如何之多。句( 2 ) 将宾语“t h i s 汉荚语序异同及其翻译策略 l o v eo f b r i g h tc o l o r s ”( 这种对鲜艳色彩的爱好) 提前,强调了这一部分的语义内 容,同时又与旬末的信息“h e rr e dh a i r ”( 她的红头发) 在语义上形成首尾呼应。 增强了“色彩”的对比度,收到了很好的表达效果。句( 3 ) 将宾语“钱”和“困难” 提至句首,语义意图比较明显。宾语提前了,谓语自然就压在了句末,这样,两 部分信息都得到了强化,鲜明地突出了“钱”、“困难”与说话人的态度( “不 要”、“可以克服”) 。此外,这句的“钱”还与上句的“钱”之间存在着词汇 复现关系与下旬的特殊宾语“困难”又形成对比,并在句式上呈排比状。试译 以上各句; 句( 1 ) :;隋这些书我都送给我的兄弟,( 比较原译:我将把菇些书奎却送给 我的兄弟。) 句( 2 ) :遘群时华措苣秽掰霹好她是从我这里继承去的,还有她那一头的红发。 ( 比较常位:她从我这里继承了遘群妒掣措色彩够受,只还有她那一头的红发。) 句( 3 ) :ip u tt h em o n e yd o w no nt h et a b l e “t h em o n e yid o n tn e e d ”is a i d “a n d t h ed l f f l c u 蛳ic a no v e r c o m e ”( 陈宏薇汉英翻译教程) 句( 1 ) 旬( 2 ) 的译文为体现原文对宾语的强调,采用相应的宾语殊位形式。句( 3 ) 的译文为突出宾语的位置,照应上下文,除了将原文的宾语用殊位加以突出以外, 还对上下文中有关的句际关系作了必要的调整;而括号中的原译由于采用了常 位旬式,没有按原文的语义意图对原文的强化宾语加以相应的强调,故在主题意 义及表达效果上与原文产生了脱节。 ( 三) 定语的常位与殊位 汉语的定语无论多长一般都在中心词之前;而英语中,只有单个形容词、名 词、分词或数词等做定语时才可放在中心词的前面甚至有些单个形容词或分词 也往往因为修饰习惯的缘故而放在中心词之后。英语定语的位置虽然总的来说不 像汉语那样固定,但孰前孰后,也还是各有其常位可居的。 有时,人们为了强调或突出定语所表示的性质、特征,或照应上下文,常将 定语从其常位上移出,便形成了定语殊位。例如: ( 1 ) a n dis t a i n e dt h ew a t e rc l e a r 英诗初阶 ( 2 ) ol i s t e n lf o rt h ev a l e p r o f o u n d i so v e r f l o w i n gw i t ht h es o u n d t h e s o l i t o r yr e a p e r ( 3 ) 荷塘四周,长着许多树,葶务彬_ 帝峁( 朱自清荷塘月色) ( 4 ) 树缝里泄漏着一两点路灯光,魇耕田栗矽,是瞌睡人的眼。( 同上) 句( 1 ) 将本应前置的定语移至中心词之后,全句之末,突出了该词的语义地位。 强调了被“玷污”( s t a i n e d ) 的是“纯洁”( c l e a r ) 。如用常位表达则无法取得这样的 强调效果。旬( 2 ) 将定语后置,其语义意图有二:一是突出该形容词的位置,以强 调山谷的幽深。烘托空谷歌声的悠扬之妙和落寞之感;二是与下旬押韵,以求诗 歌的音韵之美。句( 3 ) 通过定语后置。强调了荷塘的浓荫,渲染了荷塘四周幽静阴 森的气氛。旬“) 借定语的殊位强调了灯光的昏暗,并为旬末的隐喻格作修辞上的 6 汉英语序异同及其翻译策略 过渡。以上各句可分别译作: 旬( 1 ) :我玷污了这水的慰劳。( 比较常位:我j 5 污了这姑营缈水。) 句( 2 ) :哦你听! 那空谷曲曲 久久回荡着他的歌喉。( 比较原译:你听! 你听她的歌声,在耀递 掀谷久久回荡,( 诗刊1 9 8 0 年2 月号) 句( 3 ) :a r o u n dt h ep o n dg r o w sap r o f u s i o no f t r e e s ,u s ha n d l u x u r i a n t ( 比较原 译:l u x u r i a n t t r e e s ( 英语世界1 9 8 5 年第5 期) 句( 4 ) :h e r ea n dt h e r e ,af e wr a y sf r o ms t r e e t - l a m p sf i l t e r e dt h r o u g ht h et r e e s , l i s t l e s sa st h ee y e so f o n ew h oi sd o z i n g ( 同上) ( 比较常位:af e wl i s t l e s sr a y s f r o ms t r e e t - l a m p si 1 1 r e dt h r o u g ht h et r e e s ,a st h ee y e so f o n ew h oi sd o z i n g ) 句( 1 ) 的译文为译出原文对后置定语的强调,采用了修饰语与被修饰语颠倒的 殊位形式。将“纯洁的水”变为:“水的纯洁”。关系颠倒了,基本意思并没有 变,且保留了原文的语序,突出了“纯洁”的语义。旬( 2 ) 的译文为实现原文对后 置定语“p r o f o u n d ”( 幽深) 的强调和为下文“s o u n d ”( 歌声) 配韵的语义意图,将 “p r o f o u n d ”译成“幽幽”。仍置于旬末,同时又将下旬的“s o u n d ”译成“歌喉”。 这样,既实现了原文对殊位定语的强调,叉满足了原文对韵脚的要求:既保留了 原诗的意美、形美,又体现了它的音美。相比之下,原译只译出了原文的意美, 音形之美则没有顾及。句( 3 ) 的译文以同义词并列做后置定语的方式来体现原文用 做殊位定语的联合词组,既强调了树的浓荫,又反映了原文因定语后置而造成的 舒缓的节奏。对于句( 4 ) 的原文来说,在翻译中若将后置定语做前置处理,就不能 突出这个定语的语义内容,所用比喻的本体与喻体之间的相类关系也就显得有点 含糊、唐突。缺乏过渡。不如保留原文的殊位,这样本体与喻体之间的关系也就 明确、自然了。 另外修饰名词的定语后置为英语大量运用关系手段尤其是定语从句提供了 能曲能伸的用武之地,充分体现了句式的开放性和延伸性。例如: ( 5 ) c a ny o ua n s w e ra q u e s t i o nw h l e h1 w a n tt oa s ka n d w h i c h 妇p u z z l i n gm e ? 句( 5 ) 按英语的语序应译为:你能回答一个徒城弄不茁j 蓐足枣同毋彬问题吗? 但是按汉语习惯应这样表达:我有一个问题茅不艏,悫井菇错,你能回答吗? 为有效克服汉语思维干扰,我们通过汉英语序对比来更好的用英语思维。再 如: ( 6 ) 考虑到上属霹聍畦穷球膨危机,我们在过去七年时间里所取得的成绩也 就尤为显著,这是没有人可以否认的。 这句话中有五个动作。它们的顺序是:考虑到一遗留下来的一所取得的一尤 为显著一没有人可以否认。 很显然汉语是按照时间和事理发展顺序运用词汇手段顺畅表达而出的。 美国总统克林顿是这样表达的: n oo n ew i l ld e n yt h a tw h a tw eh a v eb e e na b l et od oi nt h ep a s ts e v e n y e a r si s e s p e c i a l l ys t r i k i n g i nv i e wo ft h ec r i s i sw h i c hw ei n h e r i t e df r o mt h ep r e v i o u s g o v e r n m e n t 7 汉英语序异同及其翻译策略 这时,以上五个动作的语序变为:没有人否认一所取得的一尤为显著一考虑 到一遗留下来的。 可见按英语习惯,动作的先后完全没有按照时间顺序表达出来。但英语充分 借助完善的语法手段,即时态来表达时间的先后关系,即依次为一般将来时现 在完成时。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来表达这五个动作的先后次序。 ( 四) 状语的常位与殊位 汉语状语的常位一般在谓语之前、主语之后:而英语的修饰性状语则大多位 于句末,但也有少数状语常居旬中或句首。总的说来,英语状语的位置虽然相对 比较灵活,但无论什么类型的状语,一般都有其相对固定的常位。 有时。人们为了强调状语所表示的时间、地点、情态、语气或目的等语义内 容或照应上下文,常将本该前置的状语后移,本该后置的状语前挪,形成状语殊 位。例如: ( 1 ) n o t 8 0 ,ad a yh a sh en e g l e c t e dh i sd u b ( 胡曙中英语转换修饰句法) ( 2 ) i nd e s p a i rh ep i s t o l e dh i m s e l f ( 同上) ( 3 ) 喁吧,为厂胜利 喝吧。为7 麦谊 喝吧,为7 羹劳( 艾青;酒) ( 4 ) 茬枣摹上,她是一名观众熟悉的演员;茬j 亡尝上,她又是一位享有盛誉的 作家。( 谢大光她在追赶明天) 句( 1 ) 为了强调状语“n o tf o rad a y ( 一天都没有) 的语义,将这本该后置于句 末的状语前提至旬首,显得极为醒目,引人注意。句( 2 ) 将本该后置的状语“i n d e s p a i r ”( 绝望之中) 提至句首。从而突出了这一导致主语行为的原因。句( 3 ) 为 了强调行为的目的,将本该前置的目的状语移至句末,从而增强了语言感染力和 鼓动性。旬( 4 ) 将两个分旬的状语分别提至主语之前,一是为了借特殊的形式强化 两个状语的语义内容,二是为了突出两个状语的对比关系,配合谓语,生动地描 述了“她”是如何的多才多艺,不同凡响。敞以上各句应译成: 句( 1 ) :他没有玩忽自己的职守,一天也旋方:( 比较原译:他一天也成糯 忽自己的职守。) 句( 2 ) :蟛空之批拔枪自杀。( 比较常位:他霍姑空棚l 枪自杀。) 旬( 3 ) :d r i n kt h e n ,t ov i c t o r y d r i n k t h e n , t o f r i e n d s h i p d r i n k t h e n ,t o l o v e ( 英语世界1 9 8 5 年第6 期) 句( 4 ) :o nt h es c r e e n ,s h ei saw e l l - k n o w na c t r e s s ;nl i t e r a r yc i r c l e s 。s h ei sa c e l e b r a t e dw r i t e r 6 ( 比较常位:s h ei saw e l l - k n o w na c t r e g so rt h ps c r e e n :s h ei sa c e l e b r a t e dw r i t e r nl i t e r a r yc i r c l e s ) 句( 1 ) 译文由于无法用与原文相同的旬首殊位来表现原文的语义意图,故用汉 语中常用的旬末状语这一变通的殊位形式来加以体现,使原文的强调点得到了相 汉英语序异同及其翻译策略 应的突出。句( 2 ) 句( 4 ) 的译文与原文一样,也采用状语前置的殊位形式行文既不 悖译文语言的规范,又不离原文的表达效果。句( 3 ) 的译文考虑到原文语序虽属殊 位,但旬首和句末的语义都很强,大可不必颠而倒之硬造殊位,于是顺词就“序” 以常位译之,并保留谓语与状语之间的逗号使首尾均处于强调语气之中,以求 效果的对应。 ( 五) 偏正复句的常位与殊位 现代汉语的偏正复句,般是偏句在前,正句在后,其常位是偏前正后,殊 位则是正前偏后。在这里,偏句相当于英语的修饰性状语从旬正句相当于主句。 从理论上讲,英语这类主从复合旬的常位应当是主前从后,殊位为从前主后,与 汉语正好相反。但是从语用比较的角度看,“主前从后”与“从前主后”这两种 语序在英语中的普遍程度与使用频率相当高,常殊之分并不十分明显。相形之下, 汉语“正前偏后”殊位句的使用频率和普遍程度则远远低于“偏前正后”的常位 句,因此,殊位句具有极为明显的强调作用。而英语同一结构中则缺乏具有同等 表达效果的句式。这一微妙的语用差异在相互转换时的反映便是: 第一,英语主从复合句,无论语序如何( 除非语序的安排有明显的强调或照 应作用) ,在多数情况下,一般均转换成汉语“偏前正质”的常位句。例如; ( 1 ) i s h a l ln e v e ra t t s w e rh i sl e t t e ra ss o o na sih a v eam o m e n tt os p a r e 只要我一有空,破姑簪弛写回7 ( 2 ) 1c a n n o td r i n kc o f f e eu n l e s si ti sw e l lm a d e 除非咖啡煮得好,否删黄是不碍钟。 ( 3 ) w h e nt e aw a so v e r ,m r h u r s tr e m l n d e dh i ss i s t e r - i n l a w 盯t h ec a r d - t a b l e 喝过早茶以后,毋新南先生捉霹鸺缈小瓣于老辟某茄防。傲慢与偏见 ( 4 ) t h e ye a c h 1 i k ee l i z a b e t h m e a n tt o d a n c eh a l ft h ee v e n i n gw i t hm r w i e k h a m ,h ew a sb yn om e a n s t h e o n l y p a r t n e rw h oc o u l d s a t i s f yt h e m ,( 1 司上) 虽然她们也跟伊丽莎白一样,想要和韦翰先生跳上个大半夜,可廷姑 争斧艚钞绽姑曾埘参茄挺舛斑不止氍一似。( 同上) 第二,汉语“偏前正后”句根据上下文的需要,转换成英语的两种语序均可。 例如: ( 5 ) 这篇文章虽短,锄震重要。 到i 如a r t i c l ei sl m t j o r t a n tt h o u g hi ti ss h o r t ( 6 ) 尽管远离祖国,但建成幻姑弗感j 口希带天寝胃侈堂缉学帚 t h o u g hf a rf r o mo u rm o t h e r l a n d w e f e e la l lt h ew h i l et i t a ts h ei sb e h l n dh s ( 陈宏薇汉英翻译教程) 第三汉语“正前偏后”殊位句,由于在英语中没有相应的殊位形式,一般 均同序转换成英语的“主前从后”形式。例如: ( 7 ) 爹说劫缀建一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朱自清荷塘月色) 丑u to nm 扛p a r t i c u l a re v e n i n g , i th a d 口c h e e r f u lo u t l o o k t h o u g ht h ei n o o i 9 汉英语序异同及其翻译策略 w a s p a l e ( 英语世界1 9 8 5 年第5 期) ( 8 ) 多少孚7 ,这簪为厦4 瞪蛋逆,因为这里是贫民窟。( 老舍龙须沟) y e t f o ry e a r sn o t h i n gw a sd o n et ot h i sd i t c ha si to n l yr a nt h r o u g has l u m a r e a ( 陈宏薇汉英翻译教程) 三、汉英语序常位和殊位的翻译处理 通过以上比较与分析,我们可以进一步看出,同一概念意义的若干句子会因 各自的语序不同而产生不同的主题意义或表达效果反映出不同的语义意图。如 果在翻译中忽略这一显而易见的现象的存在,就会导致翻译的失误。因此,我们 在翻译中要正确地区分不同语序中所蕴含的语义特征,正确区分常位与殊位之间 的语义差异,并将这些特征或差异妥善反映到译文中来。但这并不是说,在翻译 中就一定要无条件地照搬原文的语序或恪守语序的常殊,而不越雷池一步。我们 强调语序的重要性是强调语序所反映的主题意义或表达效果,是强调作者寄托 在语序中的语义意图,而不是语序本身。翻译中语序处理的关键在于如何体现原 文通过语序而传达的主题意义和表达效果。至于原文采用什么样的语序,要视译 文语言的表达习惯而定。同一语义意图在不同的语言里往往会有不同的表达手 段,因此,我们不能强求译文语序与原文语序的绝对致,常位与殊位的完全对 应。当原文语序与译文语言的行文习惯发生“不可调和”的矛盾时,译文应顺从 译文语言的习惯,以免因生搬原文语序而使译文生硬晦涩,进而损害原文主要意 义的传达。总而言之,主题意义的传达必须以忠实原文的主要意义,符合译文语 言的表达习惯为前提。 为了清楚地显示语序在语际转换中的基本规律,现根据第二部分的比较与分 析,将汉英句子各主要成分常见的固定位置与特殊位置及其异同关系和转换方式 列成简表,如下表所示: 句子成分 英语汉语语序的异同 语际转换的方 位置的常殊式 主谓常位主+ 谓主+ 谓同同位转换 主谓殊位谓+ 主谓+ 主同同位转换 宾语常位主+ 谓+ 宾主+ 谓+ 宾同同位转换 宾语殊位宾+ 主+ 谓宾+ 主+ 谓同同位转换 定- 常位 定1 + 中心词定j + 中心词同同位转换 ( 单词做定语) 定,殊位中心词+ 定l中心词+ 定,同同位转换 定2 常位 ( 短语、从旬、少数 中心词+ 定2定2 + 中心词异同位转换 单词做定语) 定2 殊位 中心词+ 定2 对应项空项同序转换 1 0 汉英语序异同及其翻译策略 状常位( 短语、单 主+ 谓+ 宾+ 状主+ 状i + 谓+ 宾异同位转换 词做状语) 状1 + 主+ 谓+ 宾 状,殊位状i + 主+ 谓+ 宾同异互见同位转换 主+ 谓+ 宾+ 状i 状2 常位( 从句或主+ 从 偏+ 正j 司异互见同位转换 偏句)从十主 状2 殊位 正+ 偏对应项空项同序转换 该表大致总结了汉英两种语言在语序上的异同及一般转换规律,一些个别 的、非典型的现象没有在表中列出。好在任何一种词、词组或从句,只要在句中 充当一定的成分,一般都有其相对应的位置,因此也无需将各种现象一一在表中 列出。此外,本表对比的重点是两种语言各相应结构的语序是否具有同等或近似 的表达效果,并不刻意追求同一句法结构在两种语言中是否成双成对,因此。这 是一种语义与语用对比的结合。比如,本表对英语“状”常位的划定和殊位的留 空,就是出于这方面的考虑。关于该问题,可详见本文第二部分第5 节“偏正复 旬的常位与殊位”的分析。 由上表我们不难看出,汉英语序的基本转换方法主要有两种:同位转换与同 序转换。 ( 一) 同位转换 同位转换指的是在翻译中将原文常位句转换成译文常位句、将原文殊位句转 换成译文殊位旬的翻译方法。在交际过程中句子成分的特定位置往往是作者一 定语义意图的体现,为此如果译文语言习惯容许,或者说如果译文语言中有对应 的同位结构,理应采用同位转换法处理,而不论同位转换后的译文是否与原文同 序。由上表可见,除了少数“对应项空缺”的现象之外,汉英语序在一般情况下 均可作同位转换。 同位转换的目的是保留原文的常位或殊位及蕴涵于其中的主题意义,但由于 汉英句子成分在摊列顺序上有同有异,因此,同位转换的结果有时会保留原文的 语序,有时也会改变原文的语序。 ( 二) 同序转换 同序转换指的是在翻译中保留原文主要语序的方法。有时,原文句子成分的 排列方法,尤其是旬首部分和句末部分具有特定的主题意义,但译文语言中却缺 乏相应的同位结构( 如表中的“对应项空缺”现象) ,或者,由于这样那样的原 因,不能或无法运用语言中的同位句式对原文进行转换,在这种情况下,可采用 同序转换的方式来处理。而不论同序转换后的译文是否改变了原文的常殊形式或 句法结构。 汉英语序异同及其翻译策略 这种方法与同位转换法的区别是:同位转换法注重“位”的相合,在处理中 有时会改变原文的“序”;而同序转换法则重视“序”的对应,在处理上往往会 改变原文句子成分及其“位”的常殊。 必须指出的是,影响语序转换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以上探讨的只是汉英语 序转换的两种最基本的方法,在翻译中为保证主要意义的转达,还常常要借助于 多种转换手法和翻译技巧。语序的语义特征保留与否往往要受到这些方法和技巧 以及诸多其他因素的影响,从而使语序在语际转换过程中出现既变位又变序的现 象。饼如: ( 1 ) p a i n f u li ti st ol o o kb a c ku p o nn o w ( e b 。b r o w n i n g :l e t t e rt os i s t e r ) 现在回想起来仍觉蔚芳。( 布朗宁名人书信一百封) ( 2 ) 北面天边亮起一片红光,虐内虐冈彬。( 杨朔戈壁滩上的春天) l nt h en o r t h ,t h es k y f l a s h e sr e d ( 陈宏薇汉英翻译教程) 总之从语义学角度看语序并不是一个消极的只起语法作用的句法形式, 而是一种具有积极作用、能够反映作者一定语义意图、传达特定主题意义的语义 参照系。否认或忽视语序的表意作用,就不能在翻译中准确地把握原文的语义意 图,因而也就不能在译文中做出等效的反应,译文的质量也就难以得到进一步的 提高。只有在翻译中积极地反映语序的语义特征,才有可能使译文真正做到语义 等值、效果对应。 四、汉英多项前置修饰语语序的对比 前置修饰语( p r e m o d i f i e r s ) 通过扩展名词中心语,表达更加具体复杂的思 想内容。是重要的语言结构成分和表意手段,正确理解前置修饰语的性质及其中 心语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深刻理解语句内容。但前置修饰语的排列顺序通常不能任 意改变,否则不符合语言习惯或产生不同的意思,或形成不同的表达重点和交 际效果。在进行语际转换时,前置修饰语语序的不同更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很多学者从功能角度提出汉英前置修饰语语序的一个共同基本模式:限制性 修饰语 描述性修饰语 分类性修饰语。限制性修饰语限定名词中心语的指称对 象:描述性修饰语表示中心语的特征或状态:分类性修饰语表示中心语的本质属 性。这3 种修饰语排列在不同的位置,每个位置上的成分可能为零、也可能为一 个或一个以上。原因是人们在谈论某事物时,往往在心理上先确定是“哪一个” 事物然后描绘其特征属性,表明是“什么样”的事物,以区别于其他事物。该 基本模式也符合信息单位中已知信息在前、新信息在后的典型结构,因为限制性 成分指明所谈事物,与语境中出现过的信息或交际情景中存在的人或事物联系起 来从而将描述性成分和分类性成分传达的新信息引入语篇。 语言学家在对汉英多项前置修饰语语序的研究中已经总结了不少规律,例如 q u i r k 等( 1 9 8 5 ) 提出,表示中心语固有属性的修饰语与中心语关系密切,排列 在表示中心语外在特征的修饰语之后;陆丙甫( 1 9 8 8 ) 认为,定语按其外延由大 到小排列,由表现核心的临时特征到表现核心的稳定性特征排列。 汉英语序异同及其翻译策略 ( 一) 英语前置修饰语的语序 人们将名词中心语前的修饰分为限制性、描述性和分类性,分别占据前位、 中位和后位,并参照h a l l i d a y ( 2 0 0 0 ) 的做法,把限制性修饰再分为指称区和量 化区,把描述性修饰再分为主观描述区和客观描述区。将可充当英语前置修饰语 的成分分为:1 ) 冠词指示代词;2 ) 名词所有格物主代词:3 ) 数词:4 ) 其他 限定词:5 ) 形容词;6 ) 名词和名词性词组。参照b l a c k w e l l ( 2 0 0 0 ) 所分的7 类英语形容词基本语义类型,并根据实际语料,划分成指称、所有、数量、判断 感情、大小,维度、形状、年龄,新旧、颜色、其他客观属性、地点、时间、材料 ,质地、国籍,民族、等级和其他本质属性。 一般来说,表示指称的修饰语由冠词指示代词和其他限定词来充当。表示 所有的修饰语绝大多数出现在前位,由所有格、名词及由名词转化的形容词充当; 表示数量的修饰语也出现在前位,由数词、其他限定词和如c o u n t l e s s 、v a r i o u s 等词充当。表示判断感情的修饰语也有一部分出现在前位,它们主要是形容词 的最高级和比较级。少数表示大小,维度、年龄,新旧、颜色和其他客观属性的修 饰语也可由形容词的最高级和比较级充当,表示中心语与语境中其他事物的比较 关系。其基本顺序应为:表示指称的冠词,指示代词、表示所有的名词所有格物 主代词、表示时间地点的名词所有格 表示数量关系的数词,形容词 表示判断 感情的形容词及其最高级和比较级、表示客观属性的最高级和比较级。有些限定 词如a l l 、s u c h 可出现在冠词之前。例如: ( 1 ) a l l t h ef i n eg a r d e ns m e l l s 表示数量的限定词+ 表指称的冠词 ( 2 ) t h ew o r l d ss e c o n d l a r g e s ti s l a n d 表示地点的所有格+ 表示数量的数词+ 表示 大小的最高级 上述各项之间是递加关系,中心语从右往左每增加一项修饰语,就增加对其 后结构的限制离中心语越远,限制中心语外延的功能越强。这表明人们在谈论 事物前首先确定其指称。指称和所有关系比数量关系具有更明确的指称功能数 量关系说明事物的可数性质,更为接近事物的内涵,而判断感情和客观属性已 论及事物的性质,因此更接近中心语。 频繁出现在中位的是判断感情、大小、年龄、颜色、其他客观属性和形状 的修饰语,多为形容词。判断,感情的修饰语表达说话人对中心语属性的主观判 断,常带感情色彩,一般放在最前面,其他描述性修饰语主要描绘中心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