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论文)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历史演进及其现代转化.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哈尔滨t 业大学哲学学位论文 摘要 民本思想不仅是儒家思想的精粹,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进步性的思 想主题。民贵君轻,民心向背是儒家民本思想的主旨。从总体上说,民本思 想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产物,对我国封建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由于民本思想 在我国历史发展过程中,具有一贯性,因此,在当今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的进程中,民本思想仍有值得借鉴的价值和意义。 本文参酌史料,运用逻辑与历史统一的方法,对民本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系统的研究。考察了民本思想的源流演变,划分了其产 生、发展的不同阶段,并辨析了各自的特殊内涵。论证了民本思想作为中国 传统政治思想文化的主流,对中国古代政治学说和君主政治的实际运作具有 深刻的影响,构成中国传统政治稳定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也为中国人接受近 代民主思想提供了衔接点。在此基础上,将民本思想与以人为本思想相比 较,做了深入的挖掘和具细的分析,揭示了它们同一的哲学根据,阐明了它 们相通的内在本质和共向的目标追求。从而表明,“以人为本”思想在中国 悠久的文明中大可找到其足以植根、滋生、丰长的深厚沃土;民本思想这一 中国传统观念,对今日中国谋求发展之启示,良以有之。 本文的独创之处在于,儒家民本思想以维护君权为前提,其关注点是调 解君民关系,而不是通过赋予民众政治权利而否定君权至上。它并未发展到 民主这个阶段,但不能因此否定其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儒家民本思想是中 国人接受西方民主理论的民族文化基因,中国早期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大多数 是从传统的民本思想起步的。最后,就民本思想与以人为本思想加以比较, 重点发掘其现代意义,指出从民本向人本的转化,我们要主张的,不是统治 者之所本,而是民之所本,我们要深究的,不是统治者以何为本,而是民以 何为本。说到底,是民自本,而非他本。中国共产党人批判地继承了民本思 想的合理因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以人为本思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综观 全文,提出了不失新颖而系统的研究观点和研究结论,为进一步开展同类研 究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关键词民本思想;以人为本;人的全面发展 堕玺鎏三兰查耋箜兰兰竺兰三 a b s t r a c t t h et h o u g h to ft a k i n gp e o p l ei sn o to n l yt h ee s s e n c eo fc o n f u c i a n i s m c u l t u r e b u ta l s ot h em o s tp r o g r e s s i v et h o u g h tt h e m eo ft h ec h i n e s et r a d i t i o n a l c u l t u r e t h em a i ni d e aa r et h a tt h ep e o p l ea r em o r ei m p o r t a n tt h a nt h ek i n g sa n d t h et r e n do fp u b l i cf e e l i n g i ng e n e r a l ,t h et h o u g h to ft a k i n gp e o p l ea sb a s ei s p r u d u c t i o no f c h i n e s ef e d u a ls o c i e t y , a n di ti n f l u e n c e df e u d a ls o c i e t yo fc h i n a p r o f o u n d l y b e c a u s eo f t h ec o n s i s t e n c eo ft h et h o u g h to fp e o p l ec e n t e r e di no u r h i s t o r i cp r o c e s so f d e v e l o p m e n t i ts t i l lc r n b eu s e da st h er e f e r e n c e t h ep a p e rh a ss o r t e do u ta n ds t u d i e dt h ec o n c e p to ft a k i n gp e o p l ea sb a s e a n di t sm o d e r nm e a n i n gi na no v e r a l la n ds y s t e m a t i cw a yb yt h em e t h o do f c o m b i n a t i o no fl o g i ca n dh i s t o r y i t sh a se x a m i n e dt h er e s o u r c ea n de v o l u t i o no f t h ei d e ao fp e o p l ec e n t e r e d ,c u ti ti n t os e v e r a ld i f f e r e n tp e r i o d so fr e s o u r c e sa n d d e v e l o p i n g ,f i x e d t h e i r p a r t i c u l a rd e n o t a t i o n s ,p r o v e d a st h em a i n s t r e a mo f c h i n e s et r d i t i o n a lp o l i t i c a li d e o l o g ya n dc u l t u r e “t h ep e o p l e a s - f o u n d a t i o n ”o f c o n f u c i a n i s mh a dg r e a ti n f l u e n c eo nt h ed o c t r i n eo fc h i n e s ea n c i e n tp o l i c ya n d t h e e x i s t i n g m o d eo fm o n a r c hp o l i c y i t g a v e r i s et ot h eb a s eo fc h i n e s e t r a d i t i o n a lp o l i t i c a ls t e a d ya n ds o c i a ld e v e l o p m e n t ,a n ds e r v e da sas t a n d p o i n tf o r t h ec h i n e s et o a c c e p tt h ev i e w so fm o d e md e m o c r a c y o nt h e b a s i so fa l l t h e s e t h ea u t h o rc o m p a r e st h et h o u g h to fp e o p l e - a s f o u n d a t i o na n dh u m a n a st h e k e yf a c t o r ,a n da n a l y s e sd e e p l y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 o ft h et o w , a n dr e v e a l st h e i r i d e n t i c a lp h i l o s o p h i c a lf o i u n d a t i o nc o m m u n i c a t t i n gi n t e r i o rn a t u r ea n dt h es a m e o r i e n t a t i o n i ns u c hw a yt h ep a p e rs h o w st h a tt h ei d e ao ft h e “h u m a na st h ek e y f a c t o r ”c a nf i n dt h ef e r f i l es o i li nc h i n e s ec u l t u r eo nw h i c hi tc a nr o o ti t s e l f , g r o wa n df l o w e r a so n eo f c h i n e s et r a d i t i o n a lv i e w s t h e “h u m a na st h ek e y ” t h o u g h t w i l ls e r v et h em a n k i n dt o d a yt od e v e l o pa n de n l i g h t e nt h ef u t u r e t h eu n i q u ep o i n t so fv i e w so ft h ep a p e r8 ma sf o l l o w s :w i t ht h ep r e m i s eo f t h e p r o t e c t i o n o ft h e s o v e r e i g nr i g h t s “t h ep e o p l e - 黯f o u n d a t i o n ”o f c o n f u c i a n i s mf o c u s e do nm o d e r i n g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t h em o n a r c ha n d c o m m o np e o p l e ,b u tw a sn o ts u p p o s e dt oe n d o wc o m n l o np e o p l ep o l i t i c a lr i g h t s o rt od e n yt h es u p e r i o r t yo ft h em a j e s t y ,i nc o n f u c i a n i s mt h e r ew a sn o ta n ys i g n o fe x c e e d i n gf e u d a ll i m i t a t i o no rn e g a t i n gf e u d a l i s m ,s oi th a dn o te n t e r e dt h e i i 堕尘釜三些查兰要耋兰兰鲨銮 p h a s eo fd e m o c r a c y b u ti t sh i s t o r i c a lv a l u ea n di m m e d i a t es i g n i f i c a n c ec a n n o t b ed e n i e d t h ep e o p l e a s f o u n d a t i o n ”o fc o n f u c i a n i s mi st h en a t i o n a lc u l t u r a l f o u n d a t i o nf o rt h ec h i n e s ep e o p l et oa c c e p tw e s t e r nd e m o c r a c y , f o ri tw a st h e s t a r t i n gp o i n t o fm o s tc h i n e s e e a r l y r a d i c a ld e m o c r a t i c p e r s o n a g e s 。b y c o m p a r i n gt h ei d e ao fp e o p l e a s f o u n d a t i o na n d t h e “h u m a na st h ek e y ”t h o u g h t w ea d v o c a t et h a ti sn o tt h ef o u d a t i o no ft h er u l e rb u tt h a to fc o m m o n p e o p l e w e e x p l o r ew h a ti s n o tf o u n d a t i o no ft h er u l e r , b u tw h a ti sf o u n d a t i o no fc o m m o n p e o p l e a f t e ra l l ,i t i sc o m m o n p e o p l e so w nf o u n d a t i o na n dn o t a n t h e r s t h e c c p ( c h i n ac o m m u n i s tp a r t y ) h a sc r i t i c a l l yc a r r i e dt o w a r d r a t i o n a lf a c t o r so ft h e p e o p l e a s f o u n d a t i o nt h o u g h t ,f o r m e du n i q u e t h ev i e wo fh u m a na st h ek e yf a c t o r a n dp r o m p t e dm a n sa l l r o u n d d e v e l o p m e n t t h ep a p e rm a i n l ys e e k s o u tt h e m o d e r nv a l u eo ft h ep e o p l e - a s f o u n d a t i o n ,a n dp r e s e n t ss o m en e wa n ds y s t e m a t i c p o i n t sa n dc o n c l u s i o n sw h i c h s e tu pn e c e s s a r yf o u n d a t i o nb yw a yo fi n t r o d u c t i o n s ot h a to t h e rr e s e a r c h e r sm a yc o m eu pw i t hv a l u a b l eo p i n i o n s k e yw o r d s t h e p e o p l e - a s f o u d a t i o nt h o u g h t ;h u m a n a st h e k e y f a c t o r m a n a l l r o u n dd e v e l o p m e n t 1 1 1 塞玺篓;! ,;些查耋誓兰:生鲨兰 第1 章绪论 1 1 课题的提出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 1 1 课题的提出 “民本”一词来自于伪古文尚书中的五子之歌:“民惟邦本,本固 邦宁”。民本思想有一个漫长的发展历程,周代以前的殷商,是神权至上的时 代,“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一切“王事”都祈求于祖先神的保佑。民众在 殷商是全然没有地位的。民本思想兴起于周代,成于其时的尚书,诗经 透视民本思想的处所,数不在少。尚书载周武王的一个崭新命题:“天视自 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将“天意”归结为“民意”,这是一个巨大的思想飞 越。 尚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政事史料汇集,其中载有大量的有关民心向背 对于政治影响的言论。此后的历代思想家包括一些有抱负的统治者,从王朝更 替兴衰的历史事实中愈来愈强烈地感受到民众的作用,并从不同的角度阐发了 以民为本的道理。 古往今来,执政者如何对待人民群众,承认不承认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作 用,能不能取得人民群众的支持,是关系到治国兴邦,还是乱国丧邦的大问 题。所以,古代有见识的政治家、思想家都从历代王朝兴亡更替轨迹中觉察到 人民群众的作用。他们喻民为水,感叹“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提出“民贵 君轻”等民本思想,一再告诫执政者治国兴邦必须以民为本,这样国家才能富 强,长治久安。 民本思想有其时代背景和阶级局限性,但民本思想的许多方面,如主张治 国兴邦,要顺民心,从民欲,认为人心的向背关系是国家安危所系的思想;在 传统农业的条件下要坚决执行支农政策的思想;由于商品货币经济的冲击造成 社会两极分化,必须加强宏观调控的思想;在经济不发达的条件下要做好社会 救济工作的思想等等,这些治国兴邦的设想和思路,仍然值得我们研究和思 考。 哈尔滨工业大学哲学学位论文 1 1 2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民本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既源远流长,又深 入人心。如孕育了许多像范仲淹那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 忧国忧民之士,更造就了像黄宗羲、孙奇逢那样的“从道不从君”的思想者和 读书人。民本思想在中国历史上产生过深远的影响,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研究民本思想目的可概括为求真、求用、求善。求真,重在弄清民本思想 的起源、产生、发展、变化和传播等基本事实。求用,重在探讨民本思想的价 值和意义,给追求文明进步的现代社会的人们以历史理性的暗示和启发。求 善,目的在于弘扬传统文化和儒家德治与仁政的政治的动力资源。将民本思想 研究逐渐推向史论结合,成为通古今之变的有用之学。 当中国的改革开放正向纵深发展之际,历史沉积的深层矛盾和隐性难题日 益突出:企业破产,大量工人下岗,“低保”和弱势群体的生活问题日益受到 关注:风起云涌的打工潮和“三农”问题的出现,企业竟然拖欠上千亿元的民 工工资,致使他们求告无门,生活无着。一时间,人的生活境遇和生存 价值问题集中凸显。 如果我们要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不能割裂中国的传统与现代的关 系;如果我们要解读现代中国社会,就不能忽视中国几千年的社会基础和文化 积淀。 中国社会民本思想史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如何? 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是什 么? 其发展趋向如何? 时至今日,还没有人进行过较系统的总结和分析。笔者 对上述问题的思考作一归纳,以与时贤共同探讨。 1 2 文献综述 民本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思想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既源远流长,又深入 人心。尽管民本思想经常遭到尊君思想的“围剿”和专制君主的压制,但它依 然如奔腾不息的江水,浩浩荡荡从远古流向近代,并成为我们今天的思想财 富,在社会主义现代建设中继续发挥其作用,产生影响。现将近时期学术界有 关这方面的论点按本文的视野和思路予以归整,择要介述如下。 1 2 1 民本思想的定义 杨东莼在中国学术史讲话一书里称重民思想为民本主义。 哈尔滨工业大学哲学学位论文 梁启超将中国历史上的重民思想称之为“民本思想”并认为民本思想乃我 国政治思想之一大特色”3 。 金耀基认为,凡为生民立命,凡为天下著想之精神,即是地道的民本思想 踟 。 胡适也看到重民思想的价值和意义,但没有明确地称其为民本思想,也未 能指出民本思想,与民主和民权思想的区别。 这种对同一思想的不同称呼,在本质上并没有多大差别,但亦反映了人们 对民本思想缺乏更深入更全面的研究和统一的认识。 1 2 2 民本思想的内涵 陈胜磷认为,民本主义作为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其构成部分主要有三: 其一,“民”在“邦”、“国”中之地位与作用;其二,“固本”与“宁邦”之关 系与固本之措施;其三,君主、政权与“民”之关系“1 。 台湾孙广德认为民本思想主要有尊重民意,重视人民地位以及安民保民养 民教民等项。所谓尊重民意,就是认为为政须观民心的向背,政治措施须合乎 人民的意思。所谓重视人民的地位,就是认为在一国之内,甚至整个天下之 中,以人民为主,以君子或天子为客。所谓养民,就是消极或积极地谋人民生 活的解决。所谓教民,就是对人民加以教导和感化,使其明是非善恶,知人伦 道德,以免除刑杀,或少有刑杀。所谓“安民”就是不扰民,不以暴政虐民。 所谓“保民”,也就是卫民,使人民免于外来的侵害”。 田广清认为民本思想的主要内容为:( 1 ) 取信于民:( 2 ) 爱民;( 3 ) 利 民;( 4 ) 尚德治,倡仁政:( 5 ) 得民心,顺民意”。 邓小军则认为民本思想包括君权有限合法性、君臣关系相对性、民贵君轻 三大组成部分”1 。 金耀基认为,儒家民本思想之第一义是以人民为政治之主体:第二义为天 之立君既然为民,则君之居位,必须得到人民的同意,君与民之间存有双边的 契约关系;第三,民本思想还涉及到“君臣之际”的互约关系的认定问题;第 四,民本思想又离不开“王霸之争”;第五,民本思想重“义利之辨”;第六, 儒家的民本思想在于得民养民为君之最大职务。 冯天瑜在人文论衡一书中认为民本思想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第 一,民意即天意,民心即圣心;第二,安民,重民;第三,民众是国家之根 本:第四,自民众中选贤举能以用之”1 。 哈尔滨t 业大学哲学学位论文 王德后在鲁迅心解一书中认为:古代民本主义包括民养、民服和民愚 三个方面的内容m ,。 朱义禄在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潮研究一书中把民本思想归结为四个基本 观点:一是民众为国家的根本,二是爱民富民,三是立君为民,四是民贵君轻 1 0 韦政通在中国的智慧一书中,认为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大抵有以下六 种涵义:( 一) 民意即天意;( 二) 重视民意:( 三) 革命思想;( 四) 民为邦 本;( 五) 安民爱民;( 六) 民贵君轻“。 尽管学者们对民本思想的内涵说法不一,但大都肯定民本思想具有极其丰 富的内容和完整的思想体系。 1 2 3 民本思想的性质和特征 柳治徵在中国文化史一书中认为:吾国先哲立国要义,以民为主,其 位等威,辨上下,亦以为民,而非为帝王一人或少数武人,贵族纵肆虐而设。 故虽未有民主立宪之制度,而实有民治之精神“。 冯天瑜认为“兴起于晚周而贯穿于整个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界不是一种论 证主权在民和民众自我治理的学说,它与民主主义之间颇多扦格,从内容到形 式都难以发展为民主主义。民主学说在本质上不是民本位的理论,而是君本 位理论一种明智的,眼光远大的君本位理论。”丁守和在民主科学在中国的 命运一书中持相同观点”1 。 萧公权指出:“孟子民贵之说,与近代之民权有别,未可混同。孟子 贵民,不过由民享以达民有。民治之原则与制度皆为其所未闻“。” 韦政通也肯定地说,民本思想与西方近代民本思想貌似而质异。 1 2 4 民本思想的作用和影响 民本思想于中国社会和历史文化有何作用和影响,同样见仁见智。 龚书铎在中国近代文化探索一书中多处谈到民本思想在近代社会的影 响问题,认为民本思想固然与民主思想存在着质的差别,但它对于近代思想家 接受民主观念,仍然具有积极意义“。 冯天瑜在中华元典精神一书中说得明白:“民本学说在中国古代和近 代分别发挥着不同的社会效用。在古代,民本学说具有双重功能,一方面,作 为一种比较富于人民性的思想,成为具有社会批判意识的士人的精神支柱 哈尔滨t 业大学哲学学位论文 另一方面,民本学说作为一种替君主长治久安设计的政治方案,又为历代统治 者所用,构成君主专制政治的补充物和装饰品。到了近代一些以施行 民主政治为己任的先进的中国人站在近代民主主义的高度,重新审度传统的民 本学说,将其批判专制君主的言论,阐扬为反君权思想;将其重视民主、民 心、同情民众疾苦的苦论,阐扬为民权思想。在这一意义上,民本学说可 以看作中国传统文化与民本主义的结合点。这就决定了中国近代民主政治 格局的特殊性和发展进程的曲折坎坷“。” 梁启超在先秦政治思想史一书中,认为:我国有力之政治思想,乃欲 在君主统治下,行民本之精神,此理想虽不能完全实现,然影响于国民意识者 既已甚深,故虽累经专制摧残,而精神不能磨灭”1 。 胡滨在西方文化和近代中国一书中,宝成关在西方文化与中国社 会一书中,在研究“西方文化与近代中国”的问题时,对民本思想的潜在影 响,做了必要的分析和评价,肯定了民本思想在近代社会思潮变迁中的作用和 意义。 陈胜磷认为,民本思想不仅作为一种传统的政治思想资料,渗透到近代中 国民主思潮发生发展的过程中,而且经过长期的积淀,已内化到中华民族的文 化心理结构中,从更深的层面上制约着近代思想家政治家们的思维模式和行为 模式“1 。 张亦工和徐宗勉等在近代中国对民主的追求一书中,也注意到民本思 想对近代民主思潮勃发的影响。 丁守和、熊月之从民主思潮在中国的发展历程这个角度出发,探讨了民本 思想在近代中国民主思潮的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和影响。 金耀基在中国民本思想史一书中认为,盖中国之政治,自秦汉以降, 虽是一个君主专制的局面,但总因有浓厚的民本思想之影响,遂使君主专制的 政治弊害得以减轻和纾解“。 总体上看,对民本思想的作用和影响是肯定多于否定,想象多于研究。 1 2 5 以人为本建设社会主义 汤一介认为,“以人为本”从现实来说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2 0 世纪8 0 年代,周扬曾提出人道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核心的观点,现在看来,提出尊重人 的价值,关怀人,关爱人,实现人的充分自由的发展,正是体现了时代的进 步。 哈尔滨工业大学哲学学位论文 何满子认为:人们常说全球化的世界竞争是人才竞争。要培养国民的现代 公民素质,必须上下合力,国家真正地实行民主、法治;国民也必自立、自 尊,能维护自身的权利,人文主义启蒙还须不懈怠地进行。 贾植芳认为:我希望未来的中国更能尊重人的独立人格,尊重人的思想自 由,只要不违反宪法就成。我理想中未来的中国应该是更民主、自由,没有饥 饿,没有恐怖,人人安居乐业。 茅于轼认为:过去不是以人为本,而是以经济建设为本。就是大家都赚 钱,说得难听一点,就是大家都做钱的奴隶,而把真正赚钱的目的忘记了。所 以现在要回过头来“以人为本”,赚钱的目的是为了人的发展,而且赚了钱也 要有利于人的发展,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改变,不仅仅在生产、消费,而且在人 生的目标上,都重新唤起了人的思考。 胡鞍纲认为:2 0 0 3 年5 月,胡锦涛总书记提出,应把人民的健康和生命放 在第一位,放在经济发展之上,已经含有人本的思想。这种思想实际上是人类 的共同选择。“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既符合全球发展的趋势,更符合中国基本 国情,我们对“以人为本”发展观形成共识后,会使中国走向更加协调,全 面,可持续的发展之路。 陈四益认为:“以人为本”也罢,“人文关怀”也罢,在我看来,首先是人 们法定平等权利的真正实现,而不只是写在纸上图好看的条文。 汪金友认为:“以人为本”最简单的解释,就是要把人作为一切工作的出 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的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说得具体 一点“以人为本”就是要尊重人的生命和人格,尊重人的劳动和创造,尊重人 的利益和权利,尊重人的自由和个性。 何祚庥认为:前一时期,我们对强势群体,关注较多,但却较多地忽视了 弱视群体。“以人为本”当然是指所有的人。但是现实生活中的确存在阶级对 立,的确存在相当一些人压追,剥削另一些人。在当前中国仍然存在强势群体 和弱势群体的差别。所以,我认为“以人为本”的客观内容是为了在实践上进 一步关注弱势人群。当然,在理论上,实施“劫富济贫”不利于发展生产力。 共同富裕是逐步实现的,以人为本也是逐步实现的,丽强调以人为本有利调节 社会矛盾,其中优先调节的是向弱势群体倾斜“。康来云也认为,我们没有任 何理由以消极的态度对待弱势群体问题“。 于大浩认为,“以人为本”的基本含义,就是突出人在世界中的主体地 位,将人的发展作为发展的本质、目的、动力和标志,在人与自然、人与人, 哈尔滨工业大学哲学学位论文 当代人与后代人等多维关系中寻找和谐,从而实现对人性的充分尊重和人的价 值的全面实现“。 综合了以上学者的论点,“以人为本”思想的根本含义是指:以人为中 心,一切为了人,一切依靠人。其中更根本的是一切为了人,因为人是目的, 一切活动最终都是为了满足人的物质文化需要,推进入的全面发展。 1 2 6 民本思想与以人为本思想的关系 关于这方面论述的文章较少,但仍有学者谈到这个问题。 江焕湖认为,仁者爱人,大同理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喜闻乐道的闪 光点,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融洽对话的结合点。仁者爱人,在中国 传统文化中,与当代话语中的人本观的基本点是一致的。大同,在中国传统文 化中,一直是以人为本的社会理想的描述。从治国的角度看,以人为本则体出 了以民为本“。学者何祚庥也持相近观点。 汪会友认为,在我们当今的社会环境中,“以入为本”和“以民为本”的 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完全一致的。因为提出这个执政理念的,是当今的执政者。 执政者要求自己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把“人”中的“民”摆到了最 根本最重要的位置,以“民乐”为“己乐”,以“民忧”为“己忧”,这也应该 是“以人为本”中的更高层次。学者余大浩也持相近观点。学者黄楠森在肯定 这一观点的同时,认为“民”是“人”的大多数,但“民”并不等同于 “人”,不能以以民为本代替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比以民为本更宽泛。 以上这些论述,对我们探讨研究民本思想和“以人为本”思想的关系提供 了一手材料。本文将在参考以上资料的基础上,从哲学的角度加以探讨,全面 深入地进行研究。 1 3 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 3 1 主要研究内容 第一章:绪论:在该章中提出问题并说明研究的目的、意义、同时分析国 内外在该方向上的研究现状。 第二章:考察民本思想的历史发展及制约因素。本章揭示民本思想的源 流、内涵、特征的基础上,探索民本思想演变的历史轨迹,从中分析概括出民 哈尔滨工业大学哲学学位论文 本思想的制约因素,并着重指出民本思想于中国社会和历史文化的作用和影 响。 第三章:研究中国现实的社会问题,探讨以人为本思想的兴起及其现实意 义。 第四章:对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与当代中国“以人为本”思想进行比较研 究,揭示其区别与联系,并寻找它们同一的哲学根据,挖掘“民本”观念在现 代、在未来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意义。 1 3 2 主要研究方法 1 运用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对中国传统哲学中的民本思想进行史的 梳理、考察、归类以及历史评价。 2 训诂和阐发相结合的方法。本文以大量的古文献资料为基础,通过文史 资料训诂,以获得相应的最基本的材料,在此基础上进行阐发和论述,使古老 思想具有普遍指导意义。 3 比较研究的方法。本文将古代民本思想与当代以人为本思想进行比较, 从中发掘民本思想的现代意义,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哈尔滨工业人学哲学学位论文 第2 章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历史演进 2 1 先秦时期民本思想分析 2 1 1 民本思想的历史渊源 民本思想渊源久远。在国家尚未产生之前的原始社会,包括氏族和部落首 领在内,每个人都是氏族和部落的成员,他们的身份是平等的。进入文明社会 以后,一般的氏族和部落成员虽然变为君主和贵族所治理的“民”,但先辈所曾 拥有的尊严和荣誉还遗留在他们的记忆中。正是氏族制度的这种古老传统,成 为文明社会“民惟邦本”的思想渊源。 关于中国传统民本思想,如果本于历史唯物论关于私有制、阶级与国家的 学说,再考之以文献资料,我们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晚期,即史前传说时期。 据史记五帝本纪载:“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 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成来宾从 啪】。”从而解人民于倒悬。大戴礼记云:“宰我问于孔子日:予闻荣伊日黄 帝三百年。请问黄帝者人耶? 何以至三百年? 孔子日:劳勤心力耳目,节用 水火材物,生而民得其利百年,死而民畏其神百年,亡而民用其教百年,故日 三百年也。”黄帝伐无道,行仁政,为民操劳、率先垂范,得人心、顺民意, 生前死后,其影响达三百年:颛顼也能“养材以任地,载时以象天,依鬼神以 制义,治气以教化”。不但能顺乎自然,为民造福,而且还注重教化:帝喾也是 “顺天之义,知民之急。仁而威,惠而信,修身而天下服。取地之材而节用 之,抚教万民而利诲之”:帝尧更是“其仁如天”,“富而不骄,贵而不豫”,所 以能够“亲九族”,“九族既睦,便章百姓。百姓昭明,合和万国”。舜则是 “举八恺,使主后土,以揆百事,莫不时序”,又“举八元,使布教于四方, 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收到“内平外成”之效。至于禹,为治水 害,造福于民,“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则不敢入”的动人事迹, 至今仍有口皆碑。我们从司马迁史记关于“五帝”和大禹身体力行,造福 人民,并注重教化传说的论述可以看出,在国家正式形成前的传说时代,民本 意识就已经萌生了。 史记所载虽属传说,但有一点却是毋庸置疑的,即在“五帝”、大禹 哈尔滨工业大学哲学学位论文 时代已产生了私有制与阶级。从大汶口文化中晚期到龙山文化与齐家文化所发 现的两种不同墓葬,都反映了人们生前占有财产的不平等及社会地位之不同。 尤其部落首领,已具有相当大的特权,他们常从私欲出发,不断发动以掠夺财 富、奴役其他部落为目的的战争。有战争就有胜负,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很 多,而人心的向背则是最主要的因素。为了赢得胜利,为了保持、巩固部落首 领的特权地位,当然也为了本部落的整体利益,首领们就必须想方设法取得民 众的拥戴。这就是民本意识与民本行为生成的社会背景,传说中的古帝王重 民、利民事迹正与这样的社会背景相吻合,所以,有关传说或假托,不能视为 毫无根据的虚拟推测。 在史前传说期,能够体现民本意识的,充其量不过是部落首领的以身作则 与推己及人的教化。当然,氏族民主、部落联盟的军事民主也都是原始民本意 识的体现。这时的民本意识尚未升华到思想理论的高度,但仍不失其应有的光 辉。因为它毕竟是首开我国传统民本思想的理论之先河。 2 1 2 民本思想的萌芽阶段 在人类文明的早期,人们关心的不是人与人的关系,而是人与神的关系。 人类早期由于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对千变万化的自然界深感无能为力,便产 生了对神的顶礼膜拜,经历了一个以神为本的文化阶段。殷商时代,在天人关 系方面,天道、鬼神观念一直是社会的统治思想,“天道”主宰“人事”,是宇 宙之大经。殷人迷信极深,凡事皆求神问p 。礼记表记苦“殷人尊神率 民以事神”,亦即是说,殷人以神为本。 殷周之际,随着人类认识水平的提高,特别是以周代殷的现实,动摇了人 们对神圣天道的崇拜,逼迫人们修i :f 传统的关于天人关系的认识,为自己的行 动寻找理论支撑。武王克殷以后,周公深畏“天命靡常”,屡屡警告统治者修 德保民。尚书周书泰誓说:“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天是以 人民所视为视,以人民所听为听的。又说:“民之所欲,天必从之”。人民所想 要的,天一定会满足他。尚书周书酒诰说:“古人有言日:人无于水 监,当于民监。今惟殷坠厥命,我其可不大监抚于时? ”人不当以水为镜,而 应以民为镜。殷人既已丧失天命,我岂能不以殷为鉴? 这样,周人就在殷人以 神为本的思想罩,塞进了重民的内容,孕育了以民为本的思想。 于是,开始了由神主宰国家到民为邦本的过渡。民本思想便在这种过渡中 萌发了。 哈尔滨工业大学哲学学位论文 周人原本隶属于殷商,如今一下子变成了宗主国。殷遗民并没有心服口服 地接受周人的统治,他们时刻寻找着叛乱复辟的机会。面对这样的现实,及时 地向殷遗民阐释周人代殷的合理性,树起新生王权的威望,显得尤为重要和迫 切。在周人的宗教观念里,上帝是主宰万物的至上神,是天的化身。在政治生 活中,它同样主宰着王权兴废,即王权是上天恩赐的,上天主宰着王权的兴 替。周人认为,历史上夏人接受了天命,所以夏王朝得以建立。后来天命转 移,殷承夏命,于是夏王朝灭亡,殷王朝兴起。如今天命转移到周人身上,所 以殷朝灭亡,周朝兴起。三代的历史发展完全是由天命转移造成的。这说明周 人已经开始自觉地把历史作为认识的对象,从中找出王朝兴替的某种因果关 系,建立起自己的王权转移理论,这一点和夏殷相比,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代殷而起的周,虽然仍把天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却明显地进行了重大改 造。被后来儒家推崇为圣人的西周政治家周公姬旦“大行分封,制礼作乐, 教化百姓“”,汲取夏桀、殷纣残暴压迫百姓而导致亡国的教训,意识到只靠天 命和暴力专制不足以维持统治,必须特别注意和尊重民心,因而提出了“以 德配天”、“敬德保民”的思想,认为“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周人的思想开 始转变到重民和重人事上,看到了人的作用。这时,虽然还是天神崇拜,但 “天”本身已经人化了,天成为民的欲望和意志的集中表现,在继承改造殷商 文化时,创造出了一整套礼乐德治的典章制度,即周礼。虽然这种思想是出于 巩固统治秩序的考虑,却也是对原始社会人与人关系的新的肯定,人们已经开 始自觉地认识到应相互尊重,这不能不说是思想的一大进步。 西周保民思想的主要内容有四。一是尽心于民,勤政无逸。二是以民为 监,顺乎民心。三是爱民如子,体恤民情。四是禁止虐民。西周的这种保民思 想成为了春秋民本思想的直接来源。 周人在夏商周三代兴亡的历史经验中总结出了天命靡常的王权转移理论, 并在此基础上萌发了以“明德保民”为主旨的民本思想。周代的“明德保民” 思想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表现在两方面:1 它第一次触及到了社会运动 的根本力量,将民众的地位和作用作了新的和正确的估价,是理论上的一个极 大突破和贡献。2 它为社会发展第一次提供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理论模式,对于 政治文明的进步显然是一个里程碑性质的贡献。 2 1 3 民本思想的形成阶段 春秋战国时期天人关系的展拓及民本思想的确立。 哈尔滨工业大学哲学学位论文 ( 一) 时代背景 春秋战国是我国古代社会一个非常重要的转型期,即新生的封建制取代了 反动没落的奴隶制。在这一历史演进中,人民的作用得到了空前的展示。主要 表现为:第一,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有了空前发展。生产力的主体是人 民,没有人民的辛勤劳作,没有人民的技术革新与创造发明,就谈不上生产力 的发展,也就不会有社会制度的变革:第二,春秋战国时期政局的显著特点是 诸侯国林立,战争频仍。各诸侯国的强弱,相互间战争的胜负,最能起决定性 作用的是人民,是人心的向背:第三,其时,生产力是发展了,社会制度也发 生了质的飞跃,但阶级矛盾与阶级斗争却并未停息。春秋的“役人”暴动和民 溃事件,奴隶工匠的反压迫斗争对于即将崩溃的奴隶制国家政权来说,无异于 雪上加霜。战国,随着封建制的渐次确立,农民与地主阶级的矛盾一开始就存 在着,并日益激化。农民问题一开始就成为封建国家能否长治久安的根本问 题,不能不引起人们尤其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以及众多仁人志士的关 注。治国安邦,必须以民为本,己成为社会上一股强大思潮。 东周以降,在春秋战国时期,对天的崇拜已经动摇,怀疑和否定天神的思 潮兴起。而且,私有制和私有观念发展了。周天子的权威衰落,出现了诸侯争 霸的局面。民众对政权的依附性在下降,独立性在上升,其作为个体“人”的 意识也在增长,其表现为开始用抽象语言思考一些普遍性的问题,如本源之 “道”,人性之“仁”,“天”的公平与j 下义等等。此一时代被德国哲人雅斯贝 斯称为哲学突破的“轴心时代”。在思想文化上,这正是“百家争鸣”的时 期。 但必须注意的是,基于中国历史的连续性,这种思考更多地是从政治哲学 角度入手,换言之,诸子们争论的是济世良方,其中民众与政治之关系是一个 被广泛讨论的话题。 凡称得上政治家、思想家或军事家的,无不关注民的问题。 ( 二) 民本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 1 儒家的孔子、孟子、苟子 1 ) 孔子 被西方称为“先知。”的孔子继承了西周以来的重民思想,把注重人事、 “人道”思想、爱民重民思想提于 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创建了体现时代精神的 “仁学”。“仁学”就是孔子的人论,在其中非常明确地表达了他的重人、重民 和爱民思想。“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也是其道德学说的根本。孔子把 “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而“仁”的主要内容是“爱人”。 堡垒篓。! ;些查耋箜耋兰堡鎏兰 进而他提出要“取信于民”、“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取信于民”, 乃是当时诈在兴起的地主阶级争取劳动者的重要手段,孔子虽然是站在统治阶 级立场上阐述这一观点的,但也说明他的思想已超出了周初“保民”、“惠民” 的范围,看到了民的重要作用。 关于仁,孔子自己有多种解释,但最具有社会意义与人生价值的是答予张 间仁,子日:“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又问其详,日:“恭、宽、信、敏、 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显 然,恭、宽、信、敏、惠五德是对着大众的,并非只对统治者少数人。 子日:“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 则以学文。”。”所爱者并非一己之亲,还要广泛地去爱庶众。 子贡日:“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 可谓仁乎? ”子日:“何事于仁, 必也圣乎! 尧、舜其犹病诸“3 。孔子将能“博施于民而能济众”者视为比自己 所崇拜的尧、舜还要高尚的圣人。 子曰:“有教无类”。”他打破奴隶主贵族“学在官府”的垄断教育的局 面,首开私人办学之风,他所要教育的对象包括所有人。 颜渊、子路站在孔子身旁,子路日:“原页闻子之志。”子曰:“老者 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又,“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是日哭, 则不歌。见齐衰、瞽者,虽童子,必变。”对于老者、少得及友人之情爱,对 于死者与残疾人之同情,足见其爱人之广,爱心之诚、之切。 子路问君子,子日:“修己以敬。”曰:“如此而已乎? ”日:“修己以安 人。”曰:“如此而已乎? ”日:“修己以安百姓。3 3 。”心性修养的目的不只 是为了加强敬业精神,更为了百姓都能得到安乐。 凡此种种,不仅表现孔子“爱人”思想蕴含着民主性精华,具有鲜明的人 民性,而且也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本”思想。 2 ) 孟子 孟子一生的崇高理想是“仁政”,他为实现自己这一美好的理想而奋斗终 生。仁政观不仅集中体现了孟子的民本思想,而且也是实现以民为本政治目标 的必由之路。他师承孔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所创的仁学。 孟子集西周以来重民、民本思想之大成,提出“民责君轻”、“与民同乐”、 “得乎丘民而为天予”和仁政学说,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思想体系,把先秦儒家 民本思想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既是孟 子对历史经验的总结,又是他对现实的亲身感受。他对桀纣的亡国作了最精辟 最深刻的总结:“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而与 哈尔滨工业大学哲学学位论立 夏桀、商纣相反,“文王视民如伤,望道而未之见。武王不泄迩,不忘远”。在 民、国家、君主三者的关系问题上,孟子把民的重要性摆到了最高的地位。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已经还清借款协议书
- 小孩民族落户协议书
- 物业查验协议书
- 牙齿质保协议书
- 淮安拆迁协议书
- 爱心慈善协议书
- 家产析产赡养协议书
- 工程馈赠合同协议书
- 父女决裂协议书
- 瓜果配送协议书
- 2025展览馆装饰工程合同范本
- 《科普技巧常识》课件
- 2025年中国全电脑横机市场现状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9-2025年房地产经纪协理之房地产经纪操作实务过关检测试卷B卷附答案
- 2025年全国保密教育线上培训考试试题库及答案(夺冠)带答案详解
- MOOC 跨文化交际通识通论-扬州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国际金融(南开大学)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
- 询价小组签到表
- 电气设备调试定额
- 储能技术-储能材料-新能源材料-锂电池储能(PPT100页)
- 商品销售明细单(样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