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网络词汇的类型 .doc_第1页
浅析中国网络词汇的类型 .doc_第2页
浅析中国网络词汇的类型 .doc_第3页
浅析中国网络词汇的类型 .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析中国网络词汇的类型 论文关键词:网络语言网络词汇定义分类发展前景 论文摘要:随着网络的广泛运用,网络用语已经逐渐成为一种特殊的语言变体。不论是哪一种语言,其网络用语都具有区别于该种标准语言的特征。本文对中国网络语言词汇进行粗略的分类,并借此归纳其特征。 1.引言 从20世纪90年代起,互联网(Inter)逐渐在世界范围内普及,一场网络化、数字化的信息革命已深入到社会各领域。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十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表明,我国互联网呈现蓬勃发展的势头。据美国调研机构PIALP数据显示,中国网民数量已达1.37亿,并有望在2009年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互联网市场。网络发展的历史并不长,它却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和不可阻挡的势头席卷全球,并正逐渐改变着人们生存的观念、状态和方式。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网络人际交往已经成为人们日常交往重要组成部分,网络语言已成为人际交往过程的一种新兴媒介。这种语言现象是由社会发展对语言所产生的极大影响和推动所造成的。本文拟从语言学角度归纳当前中国网络词汇的类型。 2.网络语言的定义 语言变体(LanguageVariety),又称语言变异或语言异体。R.A.赫德森(RichardHudson)把它定义为“社会分布相似的一套语项”(asetoflinguisticitemsilarsocialdistribution),即由具备相同社会特征的人在相同社会环境中所普遍使用的某种语言表现形式。网络语言是互联网技术发展下人际交流的产物,它是互联网用户在利用各种网络方式(如作为网络公共交互平台的论坛、网游;作为网络人际交互平台的MSN、;作为个人表达平台的Blog、QZone)进行交流时普遍使用的一种兼具书面用语和口头用语特征的语言表现形式,是规范语言(stan-dardlanguage)的一种特殊语言变体(languagevariety)。 3.网络词汇分类 作为一种非正式文体,网络语言偏爱使用缩略词、方言、俚语等非正式词汇,还会根据一些流行事物即时杜撰新词汇,甚至用符号、汉字、字母等组成象形文字。其词汇除规范词汇外,可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3.1缩略词(Initialism) 由于早期的网络以时间为收费基准,这要求网络交际必须快捷高效,因此,人们创造了大量的缩略词。 3.1.1中文缩略词。 这些缩略语的之一是一些公认的中文缩略词汇尤其是中文缩略词汇的拼音缩写。如:蛋白质(笨蛋+白痴+神经质)、YY(意淫,出自红楼梦第六回,精神上行淫,现多指对事物不切实际的幻想)等。 3.1.2字母缩略词。 中国网民在网络交际过程中也大量运用了英语中公认的缩写词汇及自创的字母缩略词汇。如:cu(seeyou)、sm(sadismmasochism,原意是性虐待,现泛指虐待)等。 3.2谐音词(HomophonicWords) 3.2.1数字谐音。 网络语言中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数字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易于输入和谐音,一些数字的组合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这种现象最早出现在传呼机时代,网络交际延续了这些数字谐音词的生命。如:7456(气死我了)、818(八卦一下,源于“天涯社区”)等。 3.2.2字母、数字和符号谐音。 为了加快交流的速度,字母、数字和符号的组合由于输入效率高,也用来表达一些谐音的含义。如:4ever(forever)、+U(加油)等。 3.2.3汉语谐音。 3.2.3.1由于输入错误产生的谐音。如:果酱(过奖)、童鞋(同学)、油菜花(有才华)等。 3.2.3.2由于有意识篡改意义产生的谐音。如:肥猪流(非主流)、楼猪(楼主)等。 3.2.3.3由于方言发音产生的谐音。例如:素(是,台湾普通话发音)、粉(很,闽南方言发音)、唔系(不是,广东方言发音)、木得(没有,南京方言发音)等。 3.2.3.4由于连读产生的谐音。如:酱紫(这样子)、表(不要)等。 3.2.3.5由于外来词的汉字注音产生的谐音。如:酷或裤(cool,引申为有型、时尚)、卡哇伊()等。 3.3借词(LoanirNabokov的小说Lolita,后被引入日本动漫,指长相可爱、容易激发人们保护欲的小女孩,与御姐相对)、王道(源于中国儒学“以德服人”,和霸道相对;后在日语中引申为权威、真理等义,进而通过网络影响汉语中该词含义,这也算得上是一种文化的反刍现象)等。 3.4颜文字(Emoticons) 颜文字是ASCIIArt(AmericanStandardCodeforIn-formationInterchangeArt)的一部分。由于网络交际不同于面对面的人际交流,网络用户并不能通过文字直观表现自己的表情动作,因此,在网络语言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用符号、字母和数字组合来构成表情和动作的字符集合体。这一类的字符集合体虽不能算语言词汇,但却具备了信息功能和交际功能,在此将它单独列出作为网络词汇的一种。日本人将这类字符集合体称为颜文字,非常形象。 网络象形词源于美国。电脑发展初期,电脑使用者常用标点及字母组合出一些简单的面部图案,因此被称为emoticon,即emotionicon。如:-)笑容、-p吐舌头等。由于迁就英语字式,因此都是向左倒的不完整表情。 真正将颜文字发扬光大的是日本网民,他们利用ASCII码创造了更多生动的日式颜文字。伴随网络,这些颜文字逐步影响到中国网络词汇。目前搜狗汉字输入法当中也收录了许多颜文字,如:o(_)o(开心)、%>_<%(哭)等。 除利用ASCII码创造的颜文字外,还有两个具有代表性的日式颜文字。 A.orz:颜文字中少见的纯单词组合,看起来像是一个人跪倒在地上,低着头,一副“天啊,你为何这样对我”的动作,虽然简单却很传神。 B.囧:发音为jing,原为汉字,意为光明,因为像一个人耷拉眉毛张着嘴,所以用来表达悲伤、无奈或尴尬。 3.5拟声词(OnomatopoeicetonymicWords) 这是中国网民创新能力不容小觑的另一体现,即将传统词汇赋予新含义。这类词汇大多也具有易逝性的特征,如:曾经在超女期间热极一时的“玉米”、“凉粉”、“盒饭”现在则鲜有提及。有一些则存在至今。如:沙发、潜水等。 4.网络语言词汇的发展前景 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语言亦如此,因此网络语言的兴起是必然的。许多人质疑:网络语言冲击、解构和颠覆了既有的语言规则,会不会使得规范语言逐渐被网络语言这种“尚未成熟的语言”影响,而失去规范性。一种生命力强大的规范语言应有广博的包容性,网络语言带来的冲击不仅不会触及规范语言的根本,反而会为其注入新的活力。 大量使用缩略、谐音及随意换喻,导致了网络语言的许多词汇易产生歧义,给规范语言教学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网络语言是一种特殊语境下(网络)产生的一种适用于特定社会群体(网民)的语言变体,虽然我国网民数量大幅增长,但相对中国人口而言,网民比例仍然很小。因此,过于滥用网络语言可能造成交际混乱。 网络语言需要规范化。我国于2001年开始施行的中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要求,在公开发行的出版物、公务人员进行公务活动及媒体公开报道等场合下必须使用国家通用的语言文字。针对学校教育方面,中国青少年写作研究会副会长李白坚教授认为:“我们大可不必视网络语言为洪水猛兽,但也不应对其听之任之,尤其是对中小学生们要做到正确的引导”他还指出:“如果那些充满活力的网络语言能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约定俗成后,自然会被社会大众所接受,毕竟它们在一定程度上是我们这个网络时代的反映。” 5.结论 虽然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