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学专业论文)洛阳汉画像砖艺术研究.pdf_第1页
(美术学专业论文)洛阳汉画像砖艺术研究.pdf_第2页
(美术学专业论文)洛阳汉画像砖艺术研究.pdf_第3页
(美术学专业论文)洛阳汉画像砖艺术研究.pdf_第4页
(美术学专业论文)洛阳汉画像砖艺术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摘 要 汉画像砖是我国两汉时期用于装饰墓室、墓祠、墓阙的绘画艺术品,是汉代人们 崇尚孝廉、 推崇厚葬之风的历史产物。 洛阳汉画像砖作为中国传统砖雕艺术的一部分, 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和丰富深厚的文化内涵。其内容有着浓郁的民间世俗生活气息, 形象直观的反映了汉代人们的求仙思想,以及丧葬仪式对方位观念的运用,显示了洛 阳地区独有的民俗风情;其艺术表现手法有着独特的艺术规律与形式美,具有很高的 艺术研究价值;其蕴含的深厚的文化内涵,更是值得我们探究一番。 本文将从洛阳汉画像砖的起源、表现内容、制作工艺与艺术表现手法、地域特色、 审美意蕴等五部分来作探讨和研究, 使人们对于洛阳汉画像砖有一个更加完整、 直观、 形象的了解。 第一部分先分析了洛阳汉画像砖的起源。 汉代墓葬制度的变化, 以及 “举 孝廉”制所引发的厚葬丧俗,促进了洛阳汉画像砖的蓬勃发展。第二部分简单介绍了 洛阳汉画像砖的表现内容,主要有社会生活、神话传说和五行谶纬、花纹图案、建筑 等几个方面,体现了一种留恋人生、关注现实、朴实无华的民间艺术精神。第三部分 重点研究了洛阳汉画像砖的表现手法。一方面从技术层次去探讨洛阳汉画像砖的制作 技艺,另一方面从艺术层次研究洛阳汉画像砖的艺术特色。本章主要从构图、用线、 装饰、艺术表现力等四个方面来探讨洛阳汉画像砖的艺术特色、即具有独特的构图形 式、丰富的纹样边饰、生动的艺术形象、刚柔相济的线条,这些都是洛阳汉画像砖独 特的艺术特点。第四部分把洛阳汉画像砖与其他地区如郑州、南阳的汉画像砖从制作 方法、艺术特征上加以比较加以比较,来突出其地域特色。最后第五部分深入研究了 洛阳汉画像砖所蕴含的文化意蕴,即受到汉代厚葬丧俗的影响,以及楚文化象征与谶 纬迷信的影响,把儒家学说和阴阳五行相结合。 ii 洛阳汉代画像砖作为墓葬的装饰题材,是一种对已逝亲人的一种美好的祈愿与祝 福,它以独具个性的美,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中国传统艺术及文化的丰富性。总结这份 灿烂的古代艺术遗产,将会对研究洛阳地区画像砖的资料做一个详尽的补充,也希望 激起当代美术创作对它的重视与借鉴热情。 关键词:洛阳,汉代,画像砖 iii abstract abstract brick of han dynasty is a paintings artwork which used for decorated burial rooms, temple, and tomb. as a par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brick art, it has obviously local features and abundant aesthetic implication. its subjects and artistic expression showed unique folk customs about luoyang. it contents rich folk secular life breath, reflecting the concept of han dynasty about funeral rites of other bits apply; its artistic expression has a particular artistic regularity and formal beauty, which has the very high artistic value. it contains profound cultural connotation, which is be worth to for us to explore it. this paper through five parts to research this art that including origin , subject choice, production process and artistic expression, regional and aesthetic significance, which made people a more complete understanding about brick, more intuitive and image .the first part will introduces the origin of luoyang brick of han dynasty briefly, and the history regional condition of it. the second part introduces the selection of brick in luoyang in han dynasty, including social life, myths legends, five elements chenwei, decorative pattern design, etc. the third part of study shows the artistic expression about brick of han dynasty in luoyang. on one hand, from the technical level to discuss the production techniques of brick, on the other hand from art level to research han dynasty brick artistic features in luoyang. it mainly studies han dynasty brick of luoyang in composition, cable, decoration, artistic expression from four aspects to show its unique formal beauty. as space composition form of unique breakthrough time and space, rame processing with rich pattern adornment, and neat writing line, and image of vivid and personalized artistic. in the fourth part i compare the brick in iv luoyang with other areas such as zhengzhou and nanyang brick to highlight its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finally the fifth part i studied tombs brick deeply about its cultural implication, as the influence of elaborate funerals and mourning customs in han dynasty , the influence of culture symbol and chenwei superstitious influence in chu dynasty, and the confucians theory and yin yang-five elements combined. in recent decades , luoyangs urban construction has excavated tombs thousands of seats past dynasties, unearthed relics, including hundreds and thousands of pieces of brick, which is the pearl essence of cultural relics. brick of han dynasty in luoyang has a unique beauty, embodies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arts and culture richness from a side. at present, there is no one system books and monographs about luoyang brick in han dynasty, but some pieces of information. this article will arrange many scattered materials, the key research of luoyang brick in han dynasty is its artistic features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 and this article also discusses its historical factors what produce, and in other regions of comparison to highlight the regional characteristic of brick of luoyang. summarize the magnificent ancient art heritage will gave us a detailed data about brick in henan, and i also hope that it can aroused enough attention and enthusiasm of the contemporary art creation of the reference. key words: luoyang, han dynasty, brick 关于学位论文独创声明和学术诚信承诺 本人向河南大学提出硕士学位申请。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 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的,对所研究的课题有新的见解。据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 说明、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括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 不包括其他人为获得任何教育、科研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 作的同事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在此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学位论文不存在舞弊作伪行为,文责自负。 学位申请人(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201 年 月 日 关于学位论文著作权使用授权书 本人经河南大学审核批准授予硕士学位。作为学位论文的作者,本人完全了解并 同意河南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要求,即河南大学有权向国家图书馆、科研 信息机构、数据收集机构和本校图书馆等提供学位论文(纸质文本和电子文本)以供 公众检索、查阅。本人授权河南大学出于宣扬、展览学校学术发展和进行学术交流等 目的,可以采取影印、缩印、扫描和拷贝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纸质文本 和电子文本)。 (涉及保密内容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获得者(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201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指导教师签名: 201 年 月 日 序 言 1 序 言 汉画像砖是是汉代人们崇尚孝廉、 推崇厚葬之风的历史产物, 是“我国两汉时期, 用于装饰墓室、墓祠、墓阙以及其它建筑物上以砖为底、以刀代笔,或勾以墨线、涂 以彩色的特殊的绘画艺术品。 ” 中国的画像砖艺术有着有着悠久的历史, 最早可以可 追溯到春秋战国时代。当时的画像砖大多为模印花砖、地板砖,造型和制作比较粗糙 简单。秦汉时期画像砖艺术的发展出现了一次重大飞跃,可以说是画像砖发展的鼎盛 时期。当时的“秦砖汉瓦”不仅形体增大,制作规整,纹饰也更加繁复精美。两汉时 期的画像砖在造型和内容表现上继承了秦代传统,风格古雅、内容丰富、寓教于美, 迎来了中国砖雕发展史上的第一个艺术高峰。 就考古资料而言,汉画像砖的出产地大多分布在河南、四川两省,而河南汉画像 砖主要集中在郑州、洛阳和南阳。河南省洛阳市被誉为“七大古都”之一,至今仍保 留着大量的古代文化遗产,洛阳的汉画像砖就是一颗保留下来的历史明珠,具有很高 的艺术研究价值,被称为中华民族的“国之瑰宝”。不过就目前的资料来看,专门研 究洛阳汉画像砖的专著却不多,国内只有一本黄明兰出版的书籍洛阳汉画像砖, 不过里面大多为图片, 文字介绍尚不太多, 其中提到的大多是洛阳汉代空心砖的兴起、 制造、分类、以及空心砖上的文字等。其他一些期刊杂志只是研究了洛阳汉画像砖个 别的一些艺术特征。因此本文吸收了研究洛阳画像砖的诸多零散的文献资料,不仅从 其艺术特色,还从其文化意蕴对洛阳汉画像砖进行探究,另外还探讨了产生它的各种 历史因素以追溯其起源,并与其他地区加以比较来突出洛阳画像砖的地域特色,这都 是以前一些研究洛阳汉画像砖的专著或资料所少有研究到的,也是本文的创新之处。 希望本文能对研究洛阳地区汉画像砖的资料进行详尽的补充,也希望能使人们对洛阳 地区的汉画像砖有一个直观、形象、深入的了解。 王建中汉代画像石通论m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1:71 唐珂.质朴简洁的艺术式样典雅含蓄的建筑装饰浅论明清时期徽派砖雕艺术的j 2010:21-22。 一、洛阳汉画像砖的起源 3 一、洛阳汉画像砖的起源 汉画像砖的产生和发展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是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其所反映 的是汉代社会的经济、政治和占主流的社会思想,以及由此引起的丧葬制度和习俗方 面的变化。画像砖并不是汉代才有的,最早发现的在战国时期就有了。如 1996 郑州南 阳路北仓中街发掘的 11 号和 12 号战国墓的空心砖上就有树和虎的画像。 但这些仅为 个别发现,洛阳尚未见战国时的画像砖。汉画像在当时砖主要用于嵌砌、装饰墓葬。 我国古人使用砖为墓葬材料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西汉末年,在这个时期小砖和空 心砖逐渐开始兴起,特别是有一种为建造墓室所用的空心砖,逐渐代替了西汉以前的 绢、木、棕等易腐朽的材料,成为构筑墓室的理想材料。 洛阳汉画像砖产生于汉代这个特定时期,是有一定历史原因的。随着汉代经济的 发展,墓葬制度的变化,加之“举孝廉”所引起的厚葬丧俗,还有洛阳本身所具有的 地域条件等等,都促使了洛阳汉画像砖的蓬勃发展。 (一)洛阳汉画像砖产生的历史背景 (一)洛阳汉画像砖产生的历史背景 1汉代社会经济的发展 西汉时期的洛阳是当时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这里人口密集、交通便 利、社会经济发达,与此同时手工业和商业也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和繁荣,这为洛阳汉 画像砖艺术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深厚的物质基础。洛阳画像砖兴盛于汉代,汉初统治 者鉴于秦王朝覆灭的教训,采取轻谣薄赋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经济得以恢复,国力 也逐渐强盛起来。 洛阳当时处于“天下咽喉”的重要战略地位,一度处于陪都的地位。随着汉代社 会生产力的进步,土地私有制进一步确立,大地主所有制的地主经济得到发展,具有 营造画像石画像砖墓室的社会阶层和豪门集团成长和壮大起来,为画像砖墓的兴起提 供了经济基础。洛阳当时居住着很多达官显贵,他们认为“人死辄为神鬼,而有知”, 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郑州市两处战国墓发掘报告j.考古于文物1987:(1)32-33 洛阳汉画像砖艺术研究 4 加上当时汉代实行“举孝廉”制度,助长汉代了“生不极养,死乃崇丧”的厚葬陋习。 故他们在墓里墓外大事铺张,除了在墓中埋珍宝、车、马、偶人之外,还在棺墩、葬 具上大下功夫,建大型墓室,遂使壁画墓、画像砖墓兴起。 2汉代墓葬制度的变化 随着汉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领域的扩大变化,整个社会的墓葬制度礼俗 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各地考古资料证明,汉武帝以前的西汉早期,墓葬的棺墩制度 和随身器物等陪葬品,很多都还保留着战国时墓葬制度的遗风,而到了武帝以后,开 始涌现出了各种砖、石砌的洞室墓。这时墓葬形制结构也发生了较大变化,愈来愈仿 效生活居住的第宅建筑。 在汉代, 人们把地下的墓葬建筑也称作“宅”、 “室”、 “室 宅”等。墓室内的随葬器物方面打破了以往成组的陶器、铜器等固定式组合,增加了 各种日常生活用品,凡人之衣食住行等象征之物都可以表现在墓葬画像砖中。从墓葬 形制和随身器物的变化发展的总趋势来看,变得更加贴近或仿效现实生活,汉画像石 画像砖墓便是在这种变化趋势中一种顺乎潮流的扩展或延伸。尤其早期汉画像石汉画 像砖墓的表现内容,都是一些人物、车马等,显示早期汉画像砖画像石的初期萌芽状 态,和墓葬变化的趋势一致,这些画像的作用和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就是随葬品的代 替扩展和延伸。 3汉代“举孝廉”制所引起的厚葬丧俗 影响这种墓葬礼俗变化和汉画像砖产生、发展背景的,是随着社会发展而产生的 思想观念的变化和汉代厚葬之风的盛行。一度流行洛阳画像砖就是依附于此而发展起 来的。 作为封建社会小农经济的家庭,“老有所养”关系到社会的安定。统治阶级汉武 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开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宣扬“三纲五常”、“仁义道 德”,设立了“举孝廉”制度,即一个孝子得到邻里相亲的认可,便可有地方官举荐 为“孝廉”,并由此踏上仕途,成为朝廷命官或后补官员。“孝道”本是一道浓郁的 人情世俗,“举孝廉”政策的实施,虽使汉代的敬老养老之风成为民间伦理道德的一 个方面,但也由此引发了长久不衰的“厚葬”风气。达官显贵在墓里墓外大事铺张、 蒋英炬,杨爱国.汉画像石与画像砖m. 文物出版社,2001:22. 一、洛阳汉画像砖的起源 5 雕琢,是想借“厚葬”到阴间继续奢侈享乐。一般人则想借大办丧事,表明并传播自 己的孝心,以引起乡邻注意,得到举荐,博取功名。为此,有些人甚至不惜倾家荡产。 洛阳汉画像砖作为当时墓室的主要建筑材料, 便在这丧俗中蓬勃发展起来, 盛行中原。 (二)洛阳汉画像砖产生的地域条件 (二)洛阳汉画像砖产生的地域条件 1西汉时期洛阳空心砖的兴起 西汉随着国家的统一,手工业和商业也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和繁荣。司马迁在史 记货殖列传曾列举了全国各地大商业城市和各个城市的主要交易货品。每一个大 城市都是那一地区的经济中心,在这些城市中,开始着售卖各种日常生活用品的商店 和制造各种日用品的作坊。近几年在洛阳市清理发掘过几处西汉时期的手工业作坊, 其中铸造铜钱和日用铜钱器皿的作坊有几十座窑址,画像空心砖则是作为一种专门的 矿砖在洛阳畅销于市。砖的最早发明和使用是在战国末期,到了西汉,小砖和空心砖 就逐渐多了起来。空心砖的制造是专门为了营建墓室而建立起来的一种行业。西汉初 期,工匠沿用了战国晚期发明的空心砖代替木墩来构筑墓室,西汉早期的空心砖墓室 多为单棺,其形状如一个长方形的箱子,而这种空心砖代替木墩构筑墓室,被称为空 心砖墩。随着时间的推移,空心砖墓室随之也起了变化,由单棺墓室发展为双棺墓室, 墓室的结构也逐渐复杂。所以当时社会上就出现了大量预制空心砖的手工业作坊,大 肆销售用各种模子制造出来的预先设计好的空心砖。 2洛阳邙山的独特土质 洛阳邙山的泥土土质坚硬、呈红褐色,富有粘性,是制造陶器和画像砖的理想原 料。制造空心砖所需的土质比较特别、不像制小砖那样任何土质均可,需要韧性和粘 性都很强的泥土,而邙山的土质恰好具有这些特点。因此洛阳空心砖的出现和邙山具 有的这些优质粘土有很大的关系。 河南出土汉代画像砖的地区主要是郑州、洛阳、南阳三处,以及周围的荣阳、密 县、新郑、巩县、中牟、禹县、扶沟、许昌、新安、宜阳、堰师、唐河、邓县、浙川、 西华、尉氏、夏邑等市县也都见有出土。而花纹小砖在全省各地几乎都有出土,比如 禹县、舞阳、许昌、浙川等地民居的墙上都能看到,可见出土之多。洛阳汉画像砖雕 洛阳汉画像砖艺术研究 6 的出土地点,主要分布在洛阳市郊区东北部、东起首阳山西端,西至洛孟公路以东, 北至邙山南麓,南至洛河以北的东西约三十里南北十几里的狭长范围内。主要出土地 点是保贺庄、金村、东赵、平乐以北、丁沟、半个寨、天皇岭、上屯、窑场等村以南。 其他地点如白马寺、塔湾和北郊砖瓦厂、铁路货场、西郊三山一带也有发现,但为数 较少。 黄明兰.洛阳汉画像砖m. 河南美术出版社,1986:11. 二、洛阳汉画像砖的表现内容 7 二、洛阳汉画像砖的表现内容 洛阳汉画像砖的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崇德慕贤、追求君子之道是汉画像砖常体 现的思想,把审美的情感体验与道德伦理融合在一起,极具东方美学神韵。作为一种 工艺性的风俗产物,洛阳汉画像砖对各种生活均有反映。它通过典型场景、典型人物 情节,对当时流行的各种生活现象和世俗民情进行了概括性的描绘,体现了一种留恋 人生、关注现实,生气勃勃和朴实无华的民间艺术精神。 汉画像砖是指模印或刻有画像和花纹的砖,可分为空心砖和实心砖两种。形状式 样多种多样。其中空心砖画像砖流行于西汉时期,实心画像砖流行于东汉,三国以至 六朝时期,洛阳地区的汉画像砖多为空心砖。国内对画像砖题材的综合研究多是围绕 比较集中出土的四川和河南画像砖的情况而展开的,学者们对画像砖的题材做出了不 同的分类。 汉画像砖的题材主要有三类:第一是守门辟邪,如守门武士、青龙和白虎 等。第二是表现墓主生活,内容多为车骑、宴乐、射猎、采桑、收获、酿酒、煮盐等 各种生活场景。第三是神话故事,画像砖内容多为神兽异禽,神仙羽人。 在汉代墓室构造中,墓门砖通常选用驱邪画面,而墓室内部则选用一些表现墓主 人生前的生活状况。一般情况下,洛阳汉画像砖墓门砖多印铺首、神兽、白虎、苍龙、 朱雀、执戟、执戈武吏、门亭长等守卫避邪的画面;门楣与门柱上多为龙、虎等动物、 狩猎等画像;封山砖上多为树、鹤、鸿雁、跪射等画像;墓室内壁画像多为表现墓主 人生前的生活情况和当时的社会现状,以及人升天后的一些神话传说画面。 (一)社会生活类 (一)社会生活类 洛阳汉画像砖以写实的表现手法,栩栩如生的展示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作为一种工艺性的风俗产物,洛阳汉画像砖对各种生活均有反映,通过各种场景,对 当时流行的各种社会现象、世俗民情进行了概括性描绘,展现了百姓的日常生活。 画像砖中有反映生产劳动场面的,如狩猎图、山中捕兔、跪射、山林骑猎、等等; 有反映民间家庭社会生活的,如迎拜、射鹿、驯虎、车马出行等狩猎活动。人物有执 党春直.中原民间工艺美术m. 河南人民出版社 2006.4:146 刘志远,余德章,刘文杰四川汉代画像砖与汉代社会m. 文物出版社 1983:40. 洛阳汉画像砖艺术研究 8 笏官吏、执戟、执戈、执剑、执弩、执金吾、执节等小吏或武士等;动物有鹿、虎、 犬、豹、鹰等。画像砖雕以写实的画面,栩栩如生的展示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如猎人伏虎(图 2-1)和骑射图(图 2-2)均是对当时社会生活的写照,因为 狩猎、畜牧是当时重要的经济活动、是对农业生产的补充。画面中驯虎猎人面对猛虎, 显得勇敢而机智,高高挽起衣袖,短裤束在腰中,手执绳索正向猛虎抛去,技艺超群; 猛虎扭头面对猎人,腾跃嘶吼,似做最后的挣扎。而骑射猎人已将箭搭在弦上,转身 射向猎物,弓已张满,似乎一触即发,马儿撒开四蹄向前奔驰,使人们仿佛身临其境, 感受到当时的紧张气氛,再现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场景。 (二)神话传说和五行谶维类 (二)神话传说和五行谶维类 历史发展到汉代,人们已走出夏商时期所笼罩恐怖的神秘氛围,转为人神相处, 往往借助神的力量表达心中对生活的向往。统治阶级也把儒家学说和阴阳五行结合起 来,宣扬“军权神授”、“天人感应”,把一切都看作神话了的,幸福美好的生活是 天地意志的体现,民间百姓亦深受其影响,十分迷信崇拜神仙。因此洛阳画像砖多有 表现此题材的,包括神树、珠树、扶桑、铺首衔环、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凤、 天马、天鸡、仙鹤、蛟龙等等。作为墓葬艺术的汉画像砖是用来表达灵魂观念的,死 者要想在天堂一样的地方安息,像生前一样享受,希求子孙后代也要永远升达。因此, 洛阳汉画像砖中的神话题材占有相当的比重。 图 2-1 猎人伏虎 图 2-2 骑射图 二、洛阳汉画像砖的表现内容 9 图 2-5.朱雀(局部) 民间工匠依据山海经的传说,创造了许多神奇而又生动的艺术形象。如天鸡 (图 2-3)天鸡形象的塑造,还有其它天马、朱雀形象的塑造,都是想借助神的力量 表达人们心中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还有上屯出土的一块画像砖雕扶桑天马仙鹤(图 2-4),画面中央有一 棵造型奇异的树(扶桑树),树两侧各有一只面向右直立的仙鹤,还有两匹相对的高 头翼马,翼马的造型略有差异,一匹挺胸矫健,一匹昂首嘶鸣,尾巴甩起。天马身后 又是仙鹤,树上有鸟及启明星的形象。尔雅释鸟注引述异记云山:“大树, 曰桃都, 枝相去三千里, 上有天鸟, 日初出, 照此木, 天鸡则鸣, 天下雄鸡皆随之鸣。 ” 我们可以从图中找到翼马、扶桑、启明星等神话传说形象。 如在描绘方位神朱雀时,如朱雀(图 2-5), 匠师运用婉转流利的线条组成回旋式结构的单独纹 样,使之成为洛阳汉代画像砖艺术中一个美丽典型的 形象。朱雀自古被人们视为祥瑞之鸟,是传说中的四 神之一。又名朱鸟、凤鸟、金爵等。“四方取象,苍 龙、白虎、朱雀、龟蛇。唯朱雀莫知何物,但谓鸟而 朱者,羽族赤而翔上,集必附木,此火之象也。或谓 长离,或云,鸟即凤也”。 许慎说文解字云, “凤神鸟也,天老曰,凤之象也,鸿前麂后,蛇颈鱼 尾,颧颡鸳思,龙文龟背,燕颔鸡喙,五色备举” 春 沈括.梦溪笔谈m.卷七:41. 图 2-3天鸡(局部) 图 2-4扶桑天马仙鹤(局部) 洛阳汉画像砖艺术研究 10 秋演礼图也说,“凤为大精,在天为朱雀”。由此看来,它与凤凰实为一物。但在 现实生活中它其实并不存在,它是既有写实特点,又有浪漫主义色彩的艺术形象,概 括了许多动物原有的形象特征,是将许多动物的局部形象从原有的形象中分离出来重 新组合塑造而成的。 (三)花纹图案类 (三)花纹图案类 花纹图案虽然不是汉画像砖雕表现的主要题材,本身亦缺少内容含义,不过却在 画面上起到了很好的装饰作用。反映花纹图案类的汉画像砖在洛阳出土较少,从严格 的意义上来讲,图案花纹并不能算作汉画像砖的主要内容,但它又是洛阳汉画像砖的 重要组成部分,与上述几类题材密不可分。 花纹图案的运用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单独成幅,整个画面均有花纹组成;二是 穿插于主题形象之中,如祥禽瑞兽中场穿插有各种云纹;三是作为边饰装饰于上述三 类内容的周边。 这些花纹图案在画面之中点缀或穿插, 对于衬托主题起到了积极的作 用。洛阳汉画像砖的模印图案主要有: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菱形、s形、米字形、 铜钱形和乳丁纹等。如虎凤鸟装饰花纹画像砖(图 2-6)中边框就出现了四 叶纹、柿蒂花纹;中间主题部位还模印了不同的花形纹、正方形纹样,另有不同纹样 组合成的凤及虎的形象,使画面显得装饰性极浓。 英炬、杨爱国.汉画像石与画像砖m.文物出版社,2001:65 图 2-6 虎凤鸟装饰花纹画像砖 二、洛阳汉画像砖的表现内容 11 (四)建筑类 (四)建筑类 洛阳关于建筑类的汉画像砖出土较少,有 庭院、门阔、凤阔、宫阔、门楼、庭堂、拱券 桥、亭、四层重楼、重阁等,且多出现在铺首 画像砖。 如洛阳出土的双阙凤鸟楼阁(如 图 2-7)其实是一块铺首画像砖的局部,两只 凤鸟各立于楼阙两侧相对鸣叫,楼阙及凤鸟皆 为阳刻线,造型颇为简练。而另一块金村出土 的人物凤鸟龙阙画像砖中,最上部也 有一门阙,造型与上述楼阁造型不同,内容较 为丰富,楼阁下大门半开,一人正要进入,楼 上有人对语,空中有两只凤鸟飞舞,似乎暗示 死者已经羽化成仙。 图 2-7 双阙凤鸟楼阁 三、洛阳汉画像砖的制作工艺与表现手法 13 三、洛阳汉画像砖的制作工艺与表现手法 (一)制作工艺 (一)制作工艺 西汉时期的洛阳是当时家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商业等方面最为重要的一个 城市。这里人口密集,交通便利,生产和经济非常发达,与此同时手工业生产和商业 也获得了空前的繁荣。 这为洛阳汉代画像砖艺术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丰厚的物质基础。 洛阳汉代画像砖的画像,除极个别是用铁笔或棍棒直接刻划在砖坯上外,绝大部分都 是用模压印的方法制成。 1砖的制作 邙山土质红和褐,质粘性硬,故需将土晒干粉碎,入池加搅拌去掉原来的硬性, 成为具有韧性的柔和细泥,用时将泥挖出。空心砖的制作方法是用五块木板堵或扣合 成与所制空心砖的长度、宽度和厚度相等长方形木模。然后在其底部和周壁涂抹厚约 4-5 厘米的砖坯泥。而印有画像的宽面砖坯则是另用一个长与宽与上述木模相等的木 模制作,晾干到一定程度后,再将画像印上去,下一个步骤是已制成的带有画像的砖 坯和上述空心砖坯体连合在一起。砖坯晾干后即入窑烧制。 2画像的制作及雕刻技法 画像的制作主要有三种方法:第一种是用尖利的器物在泥坯上划出图像,这种没 有模印的图像的画像砖题材较简单。第二种是压印法,即在砖坯晾到一定程度后用模 型将画像印上去。第三种是翻模到脱法,即在木模上贴泥,拍打坚实后脱模,在制作 泥坯中,画像同步产生。 画像砖的雕刻技法主要有阴刻线、阳刻线、阴刻施阳线(也称减地平面阳刻,即 平面浅浮雕)、浅浮雕和高浮雕。汉画像砖其主要表现方法,一种是浅浮雕,先将表 现的画像在砖面上画上轮廓,将轮廓四周的剔去薄薄的一层,再在轮廓上加工刻画, 安金槐.试论河南南阳地区汉代画像砖的地方特征j中原文物1996 年增刊. 洛阳汉画像砖艺术研究 14 施以深浅不同的雕刻,这种浅浮雕方法,多表现各种人物形态。另一种线条表现方法, 是直接在平面上以各种突出的直线或曲线,印压构成要表现的图画,洛阳汉画像砖的 制作多为这种方法,且大多呈印刻线效果。 (二)表现手法 (二)表现手法 洛阳汉画像砖的题材内容比较广泛, 常常有表现耕种狩借的场面, 还有一些人物、 动物的艺术形象,以及天马、凤鸟、朱雀、铺首等一些神话传说。每个画面都经过匠 师们的合理设计与安排,造型上生动简练,线条柔媚劲健,构图安排合理,独具特色 的边框处理更具有一种强烈的装饰效果,从这些砖面上我们可以感受到它独有的艺术 特色。 1丰富的纹样边饰 洛阳出土的汉画像砖雕大多数经过精心的边框处理,它把一些不同的几何纹样和 花卉图案,以二方连续、四方连续有机地组合,构成一种特定的美丽的边框纹饰。这 些花边纹饰大都被压印在画像砖四周的边缘和背部, 装饰衬托着每块砖面, 且有大小、 疏密的对比,使画面的构图更加的完整,表现出一种整齐,均衡的美。纹饰的种类非 常丰富,常见的有几何纹、回形纹、s 型纹、柿蒂纹、乳丁纹等,很多流传下来,被 人们一直喜爱并沿用至今。 当地工匠继承和发扬了战国时代兴起的不规则装饰法,常将抽象的几何纹样在砖 面的上下或四周排列。砖的中心部位是雕绘世俗生活或神话传说的主体画,造型多为 具象,线性生动、简练概括,布局“疏可走马”,颇具一种绘画效果。周边装饰带刻 镂的精到规矩、组织严谨,又让人感觉“密不透风”。主题形象和边饰浑然一体,寓 绘画于装饰中,非常和谐,使画像砖变得既单纯又丰满美丽,这也是洛阳地区画像砖 最为醒目的特色之一。 然而这种纹式是具有一定的审美取向的,不单单是重复和机械的安排。画像砖边 框纹样线条有疏密、粗细和凹凸的变化,有着明显的疏密对比,与画面的固定形式感 三、洛阳汉画像砖的制作工艺与表现手法 15 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衬托了主题画像,增加了整幅作品的对比感,在对立中又有统一。 图 3-1 携犬拜谒骏马鸿雁 如携犬拜谒骏马鸿雁画像砖(图 3-1)所采用的边框,是由多种纹样装饰 组成的,整体上外部的花纹比较宽粗,内部花纹比较紧密细腻。上下纹样的组成图案 和几何纹饰的虚实对比,体现了整幅作品的疏密对比关系,再加上画面主体形象的简 练概括,使得这种边框处理具有强烈的装饰美感和浓重的装饰意味。中心主体形象的 处理受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艺术风格的影响,给农夫、拜谒者、骏马的活动都留有余地, 显得生动活泼。有的按照一定的规律重复模印,颇具绘画性,如画面右边重复的拜谒 者似乎又在问候另外一批客人。但观其整体画面,主体形象与边饰的结合而形成一种 强烈的疏密对比,如同瓷器的“锦地开光”一样, 使得这种泥质建筑材料显得“华贵” 起来。多种装饰手法的灵活运用,增加了洛阳汉画像砖的“规整感”与“质感”。 总之,洛阳汉画像砖运用了质朴的造型语言,在画像砖的四周模印出多重纹样装 饰带,主题内容以单线勾勒为主要表现手段。这种规律化的形象处理方法,独特的边 框处理,写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使画面产生出浓重的装饰效果,呈现出 独特鲜明的艺术风格及丰富的装饰语言。 2生动的艺术形象 洛阳汉代空心画像砖上描绘了许多具有鲜明个性的人物、动植物及神灵形象。这 些形象都具有自己的特点。第一,动作夸张,在运动中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充分显 洛阳汉画像砖艺术研究 16 示了汉代匠师对于运动、气势、力量的着意追求。比如在驯虎、骑射图(见 第二章图 2-1、2-2)中都有表现,那种惊险、动荡的场面仿佛使人身临其境。第二, 画像砖上的形象具有高度的概括性。 不论人物还是动物, 都强调整体性的概括和精炼, 通常是侧面姿态的描绘,比如很多骏马的造型,外轮廓造型都显得完整简洁、鲜明有 力。第三,各种形象对细节的描绘都特别生动。尽管汉代尚处于绘画的早期发展阶段, 这个时期的艺术表现还受到很多技术方面的限制,但匠师们等够从整体去把握,强调 大的运动姿态,同时也能够去留意小的的具体细节的刻画,“不失其大貌”能“留意 于小”,充分发挥细节的力量。充分发挥想象,运用夸张的艺术表现手法,在小小的 画像砖上描绘出一个神话与现实浑然交织、充满浪漫主义精神的大千世界。 工匠们还根据武士、小吏、猎手等众多社会地位、身份、阶层的对象,进行不同 的描绘,形象有着非常鲜明的区别。另外,还通过对不同人物的服装、道具的刻画来 完成各种人物形象的塑造,下面就列举几个富有个性的艺术形象的例子。 (1)形象生动的门吏像。比如以上几块画像砖中,门吏和武士的比例适当,姿态 生动。作者采用最宜于表现人物动态的侧面形象来刻画,在人物在造型处理上精炼简 化。往往把复杂的人物形象经过删繁就简,突出有鲜明性格有特征的部分。这种形体 处理的简化,不仅是对形体的深度的思考和重新组建,而且是作者在对现实生活中人 物充分观察而刻画的基础上, 主观形式的体现, 触及到人物的特有的精神性格, 是 “外 师造化,中得心源”的结果。如图执戈门吏(图 3-4)中,门吏宽衣长袍,微弓 关键.洛阳汉代画像砖艺术手法探析j. 视觉经验,2007:31. 图 3-2 执戈小吏 图 3-3 执戟武士 图 3-4 执戈门吏 图 3-5 屈身拱辑小吏 三、洛阳汉画像砖的制作工艺与表现手法 17 着背,稍显肥胖的身躯,一幅温驯谦恭的样子。执戈小吏(图 3-2)中小吏躬身 更甚,似乎站的长久,较为疲惫,又似乎对人躬身问安。作者运用为数不多的粗圆弧 线,把形体的起伏,体面的转折,准确地刻画出来。执戟武士(图 3-3)中,作 者采用对比的手法,武士身穿紧身战服,腰夸佩剑,昂首挺胸,手执长戟,表情严肃 威严。 画面用一根长直线从武士的脖子稍加转折贯到脚底, 更增添了武士的威武气概。 而屈身拱辑小吏(图 3-5)中小吏一身文官打扮,手中执笏,屈伸下拜,神态恭 敬之际。仅仅通过对面部侧面的描绘,就能把人物的年龄、性格表现出来,并且能从 他们的动作中表达出他们的不同的思想情感。由此可见汉代的匠师们早就熟练的掌握 了“以线造型”,以线造型是我国传统绘画的基本要求,线条的粗细、长短、疏密、 曲直、润涩等笔法可以表现不同的人物性格,以及他们的精神气质。 (2)骏马、天马的塑造。洛阳汉代画像砖中有很多是刻画马匹的,骏马在汉代的 生产劳动和战争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汉书中有“众庶街巷有马,吁陌之间成群” 的记载,人们往往在画像砖中以大量马匹的刻划来抒发他们对骏马的热爱。如骏马 图(图 3-9),作者选择最能够表现骏马骄健雄壮的特征,并夸大强化这些特征, 在对马匹结构充分了解的基础上,运用劲健、浑厚、简练、果断的线条,勾勒出马的 颈、背部和四肢,勾画出骏马腾空而跃的气势,显示着骏马豪放与粗犷的特征,使我 们耳边仿佛回荡着士兵战斗时的呐喊和骏马的嘶叫声。另外对马头的描绘,则显得得 非常细致生动,马鬃、马尾的处理也符合 运动的规律,结构严谨,使骏马的形象更 加丰富、饱满,充满生命的活力。关于画 像砖中出现的翼马,在山海经北山经 中曾有过这样的描绘,“奇状如黑犬而白 头,见人则飞,其名曰天马”,可见天马 有如此不凡的形象。汉代匠师又参照现实 中的马,以圆转流畅的线条为它们增添了 一对流云纹饰的羽翼,使它们成了来往自 由飞翔的天马。如天马图(图 3-6), 作者把骏马化为温驯、祥和的天马,赐予 图 3-6 天马图 (局部) 洛阳汉画像砖艺术研究 18 它一对翅膀,赋予骏马新的神话形象,天马挺胸而立,似乎等待墓室主人能够骑上它, 飞往西天的乐土。 总之,洛阳汉代画像砖中的各种形象,远观有其“势”,近观有其“质”,形象 简练,以线造型,对局部的刻画也非常精细到位,比起之前的绘画,造型更加准确, 形象更加生动丰富,具有非常大的进步。 3独特的构成形式 洛阳汉画像砖用的是焦点透视和散点透视的结合的方法,能够突破时空和空间的 的限制,将人物、树木、飞禽瑞兽等多种物象,按照作者的意图和表达的需要,全部 安排在同一个画面之中。这些形象并不是毫无规律的安排,而是作者经过大小变形、 秩序的安排、有规律的重复、空间的分割等各种艺术表现手段构造出来的,使得整个 画面既显得生动活泼,又具有强烈的装饰意味。 当地工匠多使用组合的手法,把星星、飞鸟、仙禽瑞兽、与地而上的建筑物、人 群、人物同时安排在一个画面。如扶桑武士朱雀虎马(图 3-7)画像砖, 穿过时间的隧道和跨过空间的叠嶂,把不同时空中的武士、朱雀(也可说凤)、虎、 马物展开对话,放在同一空间之中。扶桑树远处还有两匹和前面景物相比极小的马, 一匹昂头嘶鸣,一匹俯首觅食,这种近大远小的表现方法,近似现在的焦点透视,在 汉画像砖中是极少见到的。又如人物凤阙铺首画像砖中(图 3-8)画面中, 由于雕刻家使用重叠之手法, 画面偏上三分之一处中央为一宫阙, 宫阙左右各有一凤, 凤阙左右各有一执盾、执斧武士。凤阙下有一副车骑图,两幅骑奔头,车骑左又有一 图 3-7 扶桑武士朱雀虎马 图 3-8人物凤阙铺首 三、洛阳汉画像砖的制作工艺与表现手法 19 持墩门卫。画面下面的三分之一处为一对铺首衔环,上各有一对凤鸟。这种重叠分割 透视方法的运用,可以增加画面的丰富程度。 墓室构造的不同决定了画像砖形状的不同,画像砖形状的不同决定了画像砖同构 图的不同。墓门砖和山墙砖分别为长方形和三角形,由于受到砖面的限制,所以要求 画像砖的画面构图严谨匀称,在符合砖面形状的情况下还要形象完整,很多长方形画 像砖往往采用平视的构图方法。如拜渴、骏马、飞雁(图 3-1)画像砖,里面诸多 形象生动简练,造形精准,纤毫必露,无论是人物、动物都取得影像的表现效果,每 一组形象不分远近,不分大小,互不重叠处于一条基线上,不受任何透视法则的束缚。 4刚柔相济的线条 洛阳出土的汉画像砖注重点、线、面的结合及应用。匠师们在制作画像砖时常常 将印模印在未干的砖胚之上,印模分阳模和阴模两种,所印出来的线条具有凹凸两种 类型,分别呈现出阴刻线和阳刻线的效果。作者如何将这些线条合理地安排分配,直 接关系到画面的构成与美感,因此要求匠师们必须掌握熟练的雕刻技巧。 “以线造型”是民间工艺的审美传统和表现方法,这种“写”出来的线既是造型 的手段,又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形象来欣赏, 包含着东方艺术的精髓。 洛阳画像砖中的 线条虽然是模印出来的,但它那奔放流畅、自由豪迈的感觉却让人觉得是风驰电掣般 “写”出来的。线不仅要表现对象的形体结构,还要强调线的自身变化,如粗细、曲 直、疏密等等,洛阳汉画像砖的诸多人物、动 物、瑞兽、飞禽等形象均是“以线造型”,其 灵活生动的造型、劲健流畅的线条,仿佛一幅 幅极具个性化的意笔速写,让人倍感生动。 画像砖的图案形象,从整体到局部均是由 “线”来表现。那些以单线刻画出来的人物、 动物、瑞兽、飞禽形象,笔势连绵、精炼流畅, 没有任何迟疑停滞、 添改修饰的痕迹, 宛若“一 笔画”,倒不像是模印出来的,似乎全由民间 工匠兴之所至,信手勾画而成的。这种“写” 图 3-9 骏马图局部 洛阳汉画像砖艺术研究 20 出来的线,便是洛阳画像砖中的造型手段,也是其独特之处。如骏马图 (图 3-9), 作者运用动感十足的线条来表现骏马嘶鸣时的各个身体部位。首先,骏马的头部双耳 高耸,目光有神,表现出来的是骏马驰骋的气概,仿佛嘶鸣有声;其次,四肢的奔腾 跳跃表现了马儿那奔跑时种奔腾的气势;最后,马尾的那种临风而动的感觉,既符合 解剖规律,又增添了整幅画面的韵律感。像这样简练而又美丽的线条表现,在洛阳出 土的汉画像砖中常常可以见到。 洛阳汉画像砖也善于运用点、线、面 的结合,使画像砖的各种形象更加生动, 如人物凤鸟龙阙(图 3-10)画像 砖,这块铺首画像砖的上部为有凤鸟衔珠 的形象,线条为朱纹,这在洛阳汉画像砖 中是比较少见的,画面运用粗细、疏密不 同的线条,以及凤尾点状的羽毛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