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强化练习题单选题1. 157.5这个数的上限是:A. 157.75B. 157.65C. 157.55D. 158.5答案:C2. 实验或研究对象的全体是( )A. 总体B. 样本点C. 个体D. 元素答案:A3.下列数据中,哪个数据是顺序变量?A. 父亲的月工资为1300元B. 小明的语文成绩为80分C. 小强100米跑得第2名D. 小红某项技能测试得5分答案:C4. 一批数据中各个不同数值出现的次数情况是( )A. 次数分布B. 概率密度函数C. 累积概率密度函数D. 概率 答案:A5.以下各种图形中,表示连续性资料分布的是( )A. 条形图B. 圆形图C. 直方图D. 散点图 答案:C6.特别适用于描述具有百分比结构的分类数据的统计分析图是( )A. 条形图 B. 圆形图C. 线形图 D. 散点图 答案:B7.对有联系的两列变量可以用( )表示 A. 简单次数分布表 B. 相对次数分布表C. 累加次数分布表 D. 双列次数分布表 答案:D8. 以下各种图形中,表示间断性资料频数分布的是 A. 直方图 B. 圆形图C. 线形图 D. 散点图 答案:B 9.一位教授计算了全班同学20个同学考试成绩的均值、中数和众数,发现大部分同学的考试成绩集中于高分段。下面哪句话不可能正确?A. 全班65的同学的考试成绩高于均值 B. 全班65的同学的考试成绩高于中数C. 全班65的同学的考试成绩高于众数 D. 全班同学的考试成绩是负偏态分布。答案:B10.中数在一个分布中的百分等级是( ) A. 50 B. 75 C. 25 D. 50-51答案:A11.平均数是一组数据的( )。A. 平均差 B. 平均误 C. 平均次数 D. 平均值答案:D12.六名考生在作文题上的得分为12,8,9,10,13,15,其中数为( )。 A. 12B. 11 C. 10 D. 9 答案:B13.对于下列实验数据:1,108,8,5,6,8,8,7,11,描述其集中趋势用( )最为适宜。A. 平均数,其值为14.4 B. 中数,8.5 C. 众数,8 D. 众数,11答案:C 14.一个n10的样本,其均值为21。在这个样本中增添了一个分数,得到的新样本均值是25,这个增添的分数值为( )。 A. 40 B. 65 C. 25 D. 21 答案:B15.有一组数据的均值是20,对其中的每一个数据都加上10,那么得到的这组新数据的均值是( )。A. 20 B. 10 C. 15 D. 30 答案:D16. 下列数列4,6,7,8,11,12的中数为( )。A. 7.5 B. 15 C. 7 D. 8 答案:A17. “75”表示某次数分布表中某一分组区间,其组距为5,则该组的组中值为( )。A. 77 B. 76.5 C. 77.5 D. 76 答案:A18.欲比较同一团体不同观测值的离散程度,最合适的指标是( )。A. 全距 B. 方差 C. 四分位距 D. 变异系数 答案:D19.在比较两组平均数相差较大的数据的分散程度时宜用()。A. 全距 B. 四分差 C. 离中系数 D. 相对标准差 答案:D20.已知平均数4.0,S1.2,当X6.4时,其相应的标准分数为( )。A. 2.4 B. 2.0 C. 5.2 D. 1.3 答案:B21. 求数据18,16,20,22,17的平均差()。A. 18.6 B. 1.92 C. 2.41 D. 5 答案:B22. 某学生某次数学测验的标准分为2.58,这说明全班同学中成绩在他以下的众数的百分比是( ),如果是-2.58,则全班同学中成绩在他以上的众数的百分比是( )。A. 99%,99% B. 99%,1% C. 95%,99% D. 95%,95% 答案:A23. 已知一组数据6,5,7,4,6,8的标准差是1.29,把这组中的每一个数据都加上5,然后再乘以2,那么得到的新数据组的标准差为( )。A. 1.29 B. 6.29 C. 2.58 D. 12.58 答案:C24.已知某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平均体重为26kg,体重的标准差是3.2kg,平均身高110cm,标准差为6.0cm,问体重与身高的离散程度哪个大?A. 体重的离散程度大 B. 身高的离散程度大 C. 一样大 D. 无法比较 答案:A25.已知一组数据服从正态分布,平均数为80,标准差为10。Z值为1.96的原始数据是( )。A. 99.6 B. 81.96 C. 60.4 D. 78.04 答案:C26.已知一组数据服从正态分布,平均数为80,标准差为10。Z值为-1.96的原始数据是( )。A. 99.6 B. 81.96 C. 60.4 D. 78.04 答案:C27.某次英语考试的标准差为5.1分,考虑到这次考试的题目太难,评分时给每位应试者都加了10分,加分后成绩的标准差是( )。A. 10 B. 15.1 C. 4.9 D. 5.1 答案:d28.某城市调查8岁儿童的身高情况,所用单位为厘米,根据这批数据计算得出的差异系数( )。A. 单位是厘米 B. 单位是米 C. 单位是平方厘米 D. 无单位 答案:D29.现有8名面试官对25名求职者的面试过程做等级评定,为了解这8位面试官的评价一致性程度,最适宜的统计方法是求( )。A. Spearman相关系数B. 积差相关 C. 肯德尔和谐系数 D. 点二列相关系数 答案:C30.假设两变量线性相关,两变量是等距或等比的数据,但不是呈正态分布,计算它们的相关系数时应选用( )。A. 积差相关 B. Spearman等级相关 C. 二列相关 D. 点二列相关 答案:B31.r=-0.50的两变量与r=0.50的两列变量之间的关系程度( )。A. 前者比后者更密切 B. 后者比前者更密切 C. 相同 D. 不确定 答案:C32.确定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及关系紧密程度的简单而又直观的方法是( )。A. 直方图 B. 圆形图 C. 线性图 D. 散点图 答案:D33.积差相关是英国统计学家( )于20世纪初提出的一种计算相关的方法。A. 斯皮尔曼Searman B. 皮尔逊 C. 高斯 D. 高尔顿 答案:B34.假设两变量线性相关,一变量为正态、等距变量,另一变量为二分名义变量,计算它们的相关系数进应选用( )。A. 积差相关 B. 二列相关 C. 斯皮尔曼等级相关 D. 点二列相关 答案:D35.两列正态变量,其中一列是等距或等比数据,另一列被人为地划分为多类,计算它们的相关系数应采用( )。A. 积差相关 B. 多列相关 C. 斯皮尔曼等级相关 D. 点二列相关 答案:B36.下列相关系数中表示两列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最小的是( )。A. 0.90 B. 0.10 C. -0.40 D. -0.70 答案:B37.初学电脑打字时,随着练习次数增多,错误就越少,就属于( )。A. 负相关 B. 正相关 C. 完全相关 D. 零相关 答案:A38.某个单峰分布的众数为15 ,均值是10,这个分布应该是( )。A. 正态分布 B. 正偏态分布 C. 负偏态分布 D. 无法确定 答案:C39.一个单项选择有48道题,每题有四个备选项,用=0.05单侧检验标准,至少应该对多少题,成绩显著优于单凭猜测( )。A. 16题 B. 17题 C. 18题 D. 19题 答案:B40.某班200人的考试成绩呈正态分布,其平均数12,S4分,成绩在8分和16分之间的人数占全部人数的( )。A. 34.13 B. 68.26 C. 90 D. 95 答案:B41.t分布是关于平均值的对称分布,当样本容量n趋于时,t分布为( )。A. 二项分布 B. 正态分布C. F分布 D. 分布 答案:B42.在正态分布下,平均数上下1.96个标准差,包括总面积的( )。A. 68.26 B. 95 C. 99 D. 34.13 答案:B43.一个硬币掷10次,出现5次正面向上的概率为( )。A. 0.25 B. 0.5 C. 0.2 D. 0.4 答案:A44.t分布是由( )推导出来的。A. 高斯 B. 拉普拉斯 C. 莫弗 D. 高赛特 答案:D45.有10道正误题,答题者答对( )题才能认为是真会。A. 5 B. 6 C. 7 D. 8 答案:D46.在正态分布中随机抽取样本,若总体方差已知,则样本分布为( )。A. t分布 B. F分布 C. 正态分布 D. 分布 答案:C47.从正态总体中随机抽取样本,若总体方差未知,则样本平均数的分布为( )。A. 正态分布 B. F分布 C. t分布 D. 分布 答案:C48.下面各组分布中,不因样本容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分布是( )。A. 正态分布 B. t分布 C. 分布 D. F分布 答案:A49. F分布是一个正偏态分布,其分布曲线的形式随分子、分母自由度的增加而( )。A. 渐近 分布 B. 渐近二项分布 C. 渐近t分布 D. 渐近正态分布 答案:D50.样本容量均影响分布曲线形态的是( )。A. 正态分布和F分布 B. t分布和F分布 C. 正态分布和t分布 D. 正态分布和 分布 答案:B51.某内外向量表分数范围在1到10之间。随机抽取一个n25的样本,其分布接近正态分布。该样本均值的标准误应当最接近下面哪一个数值( )。A. 0.2 B. 0.5 C. 1.0 D. 数据不足,无法估算 答案:D52.样本平均数的可靠性和样本的大小( )。A. 有一定关系 B. 成反比 C. 没有关系 D.成正比 答案:D53.( )表明了从样本得到的结果相比于真正总体的变异量。A.信度 B. 效度 C. 置信区间 D. 取样误差 答案:D54.区间估计依据的原理是( )。A. 概率论 B. 样本分布理论 C. 小概率事件 D. 假设检验 答案:B55.总体正态分布,总体方差未知时,从总体中随机抽取容量为25的小样本,用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的置信区间为( )。 A. B. C. D. 答案: 56.已知某次高考的数学成绩服从正态分布,从这个总体中随机抽取n36的样本,并计算得其平均分为79,标准差为9,那么下列成绩不在这次考试中全体考生成绩均值的0.95的置信区间之内的有( )。 A. 77 B. 79 C. 81 D. 83 答案:D57.总体方差未知时,可以用( )作为总体方差的估计值,实现对总体平均数的估计。A. SB. C. D. 答案:C58.有一随机样本n31, 5,那么该样本的总体标准差的0.95置信区间内的分散程度可能包括以下值( )。A. 3 B. 5 C. 7 D. 9 答案:B60.一个好的估计量应具备的特点是( )。A. 充分性、必要性、无偏性、一致性 B. 充分性、无偏性、一致性、有效性C. 必要性、无偏性、一致性、有效性 D. 必要性、无偏性、充分性、有效性答案:B61.从某正态总体中随机抽取一个样本,其中n10,s6,其样本平均数分布的标准差为( )。A. 1.7 B. 1.9 C. 2.1 D. 2.0 答案:D62.用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个样本统计量作为总体参数的估计值称为( )。A. 样本估计 B. 点估计 C. 区间估计 D. 总体估计 答案:B64.有一个64名学生的班级,语文历年考试成绩的5,又知今年其中考试平均成绩是85分,如果按95的概率推测,那么该班语文学习的真实成绩可能为( )。A. 83 B. 86 C. 87 D. 88 答案:B二、多选题 :1. 次数分布可分为( )。A. 简单次数分布B. 分组次数分布C. 相对次数分布D. 累积次数分布 答案:ABCD2. 以下各种图形中,表示连续性资料频数分布的是( )。 A. 直方图 B. 圆形图 C. 直条图 D. 线形图 答案:AD3. 累加曲线的形状大约有以下几种( )。 A. 正偏态分布 B. 负偏态分布 C. F分布 D. 正态分布 答案:ABD4. 统计图按形状划分为( )。 A. 直方图 B. 曲线图 C. 圆形图 D. 散点图 答案:ABCD5. 下列属于集中量数的有( )。A. 算术平均数 B. 中数C. 众数 D. 几何平均数 答案:ABCD6. 算术平均数的优点:( )。A. 反应灵敏 B. 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 C. 较少受抽样变动的影响 D. 计算严密答案:ACD7. 中数的优点:( )。 A. 简明易懂 B. 计算简单C. 反应灵敏 D. 适合进一步的代数运算 答案:AB8. 众数的缺点有( )。A. 概念简单,容易理解 B. 易受分组影响,易受样本变动影响C. 不能进一步作代数运算 D. 反应不够灵敏 答案:BCD9. 平均差的优点有( )。A. 平均差意义明确,计算容易 B. 较好的代表了数据分布的离散程度 C. 反应灵敏D. 有利于进一步做统计分析 答案:ABC10. 常见的差异量数有( )。A. 平均差 B. 方差 C. 百分位数 D. 几何平均数 答案:ABC11. 标准分数的优点( )。A. 可加性 B. 可比性 C. 明确性 D. 稳定性 答案:ABCD12.相关有以下几种( )。A. 正相关 B. 负相关 C. 零相关 D. 常相关 答案:ABC13.利用离均差求积差相关系数的方法有( )。A. 减差法 B. 加差法C. 乘差法D. 除差法 答案:AB14.相关系数的取值可以是( )。A. 0 B. -1 C. 1 D. 2 答案:ABC15.计算积差相关需要满足( )。 A. 要求成对数据 B. 两列变量各自总体的分布都是正态 C. 两列相关变量都是连续变量 D. 两列变量之间的关系应是直线型的 答案:ABCD16.计算斯皮尔曼等级相关可用( )。 A. 皮尔逊相关 B. 等级差数法C. 等级序列法D. 等级评定法 答案:B C17.肯德尔W系数取值可以是( )。A. -1 B. 0 C. 1 D. 0.5 答案:BCD18.质量相关包括( )。A. 点二列相关 B. 二列相关 C. 多系列相关 D. 积差相关答案:ABC19.品质相关主要有( )。A. 质量相关 B. 四分相关 C. 相关 D. 列联相关 答案:BCD20.依分布函数的来源,可把概率分布划分为( )。A. 离散分布 B. 连续分布C. 经验分布D. 理论分布 答案:CD21.使用正态分布表,可以进行的计算有( )。A. 根据Z分数求概率 B. 根据概率求Z分数C. 根据概率求概率密度D. 根据Z值求概率密度答案:ABCD22.二项实验满足的条件有 ( )。A. 任何一个实验恰好有两个结果 B. 共有n次实验,并且n是预先给定的任一整数C. 每次实验可以不独立 D. 每次实验之间无相互影响答案:ABD23.下列条件下的样本平均数的分布为正态分布的是( )。A. 总体分布为正态,总体方差已知 B. 总体分布非正态,总体方差已知,样本n30 C. 总体分布为正态,总体方差未知 D. 总体分布非正态,总体方差未知,样本n30 答案:A B24.下列条件下的样本平均数的分布为t分布的是( )。A. 总体分布为正态,总体方差已知 B. 总体分布非正态,总体方差已知,样本n30 C. 总体分布为正态,总体方差未知 D. 总体分布非正态,总体方差未知,样本n30 答案:C D25.下列关于t分布正确的是( )。A. t分布的平均数是0 B. t分布是以平均数0左右对称的分布C. 当样本容量趋于无穷大时t分布为正态分布,方差为1 D. 当n30以上时,t分布接近正态分布,方差小于1答案:A、B、C26.下列不属于 分布特点的是( )。A. 分布是一个正偏态分布B. 值都是正值 C. 分布具有可加性,但 分布的和不一定是 分布D. 如果df2,这时 分布的方差是df 答案:C D27.下面是F分布特点的是( )。A. F分布是一个正偏态分布 B. F分布具有可加性,F分布的和也是F分布C. F总是正值 D. 当组间自由度为1时,F检验与t检验的结 果相同答案:ACD28.心理与教育研究中,最常用的统计分布类型有( )。A. 正态分布 B. t分布 C. 分布 D. F分布答案:ABCD29.以下各分面中,因样本容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分布是( )。A. 正态分布 B. t分布 C. 分布D. F分布答案:BCD30.一个良好的估计量具备的特征( )。A. 无偏性 B. 一致性 C. 有效性 D. 充分性答案:ABCD31.有一个64名学生的班级,语文历年考试的5,又知今年期中考试语文平均成绩是80分,如果按99的概率推测,那么该班语文学习的真实成绩可能为( )A. 78 B. 79 C. 80 D. 81 答案:BCD32.已知某次物理考试非正态分布,8,从这个总体中随机抽取n64的样本,并计算得其平均分为71,那么下列成绩在这次考试中全体考生成绩均值的0.95的置信区间之内的有( )A. 69 B. 70 C. 71 D. 72答案:BC33.假设未知,总体正态分布,有一样本n10, 78,S264,那么下列数据属于其总体参数的0.95置信区间之内有( )A. 71 B. 82 C. 84 D. 85 答案:BC34.有一随机样本n31,Sn15,那么该样本的总体标准差有0.99置信区间可能包括( )。A. 4 B. 5 C. 6 D. 7答案:ABC三、计算题:1.某一学生从个试题中任意抽取一题,进行口试。如果抽到每一题的概率为15,则抽到试题或试题的概率是多少? 如果前一个学生把抽过的试题还回后,后一个学生再抽,则个学生都抽到试题1的概率是多少?答:抽到第一题或第二题的概率应为抽到第一题的概率和抽到第二题的概率之和,即:四个学生都抽到第一题即四个学生同时抽到第一题,其概率应为抽到第一题的概率的乘积,即:2. 从30个白球和20个黑球共50个球中随机抽取两次(放回抽样),问抽出一个黑球和一个白球的概率是多少?答:抽出一个白球的概率为35,抽出一个黑球的概率为25。抽出一个黑球和一个白球的情况应包括先抽出一个黑球、后抽出一个白球和先抽出一个白球、后抽出一个黑球两种情况。因此:3.有10道正误题,问答对几题才能认为他是真会,或者说答对几题,才能认为不是出于猜测因素?答:解:此题pq1/2,np5,可以认为接近正态分布u100.55(npq)1/2(100.50.5)1/21.58根据正态分布的概率,当z1.645时,该点包括了全体的95,如果用原始分数表示即为:u1.64551.6451.587.68它的意义在于完全凭猜测,10题中猜对8题以下的可能性为95,猜对8、9、10题的概率为5,因此说答对8题以上者不是凭猜测而是会做。但也应明白那些全凭猜测答对8、9、10题的可能性仍有5。4.下表是平时两次考试的成绩分数,假设为正态分布,分别用积差相关和等级相关方法计算相关,并回答就这份资料而言用哪种相关更恰当?解:将数据带入公式计算得:5.问下表成绩与性别是否有关?被试12345678910性别男女女男女男男男女女成绩83919584898786858892解此题符合点二列相关的条件.设P为女生比率;q为男生比率;成绩与性别有关,即男女生的成绩存在显著差异6.下表是9名被试评价10名著名天文学家的等级评定结果,问这9名被试的等级评定是否具有一致性?7.自一副洗好的纸牌中每次抽取一张。抽取下列纸牌的概率是什么?(1)一张K?(2)一张梅花?(3)一张红桃?(4)一张黑桃?(5)一张不是J、Q、K牌的黑桃?答:根据题意,满足古典概率。(1)一副纸牌共有54张,其中K有4张,抽取一张K的概率是4/540.074;(2)梅花有13张,抽取梅花的概率是13/540.241;(3)红桃有13张,抽取红桃的概率是13/540.241;(4)黑桃有13张,抽取黑桃的概率是13/540.241;(5)不是J、Q、K的黑桃有13-310张,抽取不是J、K、Q的黑桃的概率是10/540.185。1.简述算术平均数的使用特点(1)答:算术平均数是所有观察值的总和除以总频数所得之商,简称平均数或均数。计算公式:算术平均数性质: 在一组数据中每个变量与平均数之差(称为离均差)的总和等于0。在一组数据中,每一个数都加上一常数C,则所得的平均数为原来的平均数加常数C。在一组数据中,每一个数都乘以一个常数c,则所得的平均数为原来的平均数乘以常数C。 1.算术平均数的使用特点(2)答:算术平均数具备一个良好的集中量数应具备的一些条件:反应灵敏;确定严密,简明易解,计算简单。符合代数方法进一步演算;较少受抽变动的影响。除此之外,算术平均数还有几个特殊的优点:只知一组观察值的总和及部次数就可以求出算术平均数;用加权法可以求出几个平均数的总平均数;用样本数据推断总体集中量时,算术平均数最接近总体集中量的真值,它是总体平均数的最好估计值;在计算方差、标准差、相关系数以及进行统计推断时,都要用到它。缺点是:易受极端数据的影响;若出现模糊不清数据时,无法计算平均数,因为计算平均数时需要每一个数据都加入计算;此外,必须注意,凡不同质的数据不能计算平均数。2.简述使用积差相关的条件(1)。答:积差相关又叫积距相关,是求直线相关的基本方法。积差相关系数适合的情况如下:两列数据都是测量数据,并且两列变量各自总体的分布是正态的,即正态双变量。为了判断计算相关的两列变量其总体是否为正态分布,一般要根据已有有研究资料进行查询。如果没有资料查询,研究者应取较大样本分别对两变量作正态性检验。这里只要求保证双变量总体为正态分布,而对要计算相关系数的两样本的观测数据并不一定要求正态分布。2.简述使用积差相关的条件(2)。两列变量之间的关系就是直线的。如果是非直线性的双变量,不能计算线性相关。判断两列变量之间的相关是否直线式,可以作相关散布图进行线性分析。相关散布图是以两列变量中的一列为横坐标,以另一变量为纵坐标,画散点图。如果呈椭圆形则说明两列变量是线性相关的,如果散点是弯月状(无论弯曲度大小或方向),说明两变量之间呈非线性关系。实际测验中,计算信度涉及的积差相关时,分半的两部分测验须满足在平均数、标准差、分布形态、测题间相关、内容、形式和题数都相似的假设条件。另外,积差相关要求成对的数据,即若干个体中每个个体都有两种不同的观测值。任意两个个体之间的观测值不能求相关。每对数据与其它对数据相互独立。计算相关的成对数据的数目不少于30对,否则数据太少而缺乏代表性。3.解释相关系数时应注意什么?(P148-151)A答:相关系数是一个指标值,它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程度。相关系数不是等距的测量值,因此在比较相关程度时,不能用倍数关系说明,只能说绝对值大者比绝对值小者相关程度更密切些。相关系数值的大小表明了两列测量数据相互间的相关程度。符号的不同只是表示方向的不同。一个强相关意味着两个变量之间有密切关系。当一个变量的值发生变化时,会发现另一个变量的值也会产生相应的变化。3.解释相关系数时应注意什么?(P148-151)B答:相关关系不是因果关系,发现相关关系也并不是确定因果关系。相关系数为1,也不一定存在因果关系,这一点要从事物的本质方面进行分析,绝不能简单化。两个彼此相关的变量之间完全有可能不存在因果关系。使X和Y两个变量出现相关的原因至少有三种:X可能引起Y、Y可能引起X、一些其他变量可能对X和Y产生影响。相关系数高,不代表两个变量之间一定存在因果关系。两个变量很可能同时受第三个变量的影响,即可能存在第三种变量同时是这两列变量 的原因,这时出现的虚伪的相关称为伪相关(spurious relationship)。即使两个变量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还需要确定哪个变量是原因,哪个变量是结果。如果研究表明某一变量确实对欲探讨的两个变量之间存在影响,则可以用协变量分析方法高潮排除或控制那些变量的影响效应,找出在研究的变量之间真正的相关关系。如果两变量是线性关系,则可以用偏相关和部分相关进行控制,表示两个变量间纯净的相关度。4.试举例说明各种数据类型之间的区别答:(1)计数数据和测量数据计数数据指具有某一属性的个体的数目,一般都取整数是离散数据;测量数据借助测量工具获取的数据,是连续数据。(2)称名数据、顺序数据、等距数据、等比数据称名数据说明一事物与它事物在属性上的不同或类别上的差异,一般取整数只计算个数不说明事物之间的差异大小。顺序数据是按次序对事物进行排序后所获得的数据,没有相等的单位和绝对的0点,不能说明事物之间的差异大小,不能进行加减乘除运算。等距数据有相等的单位,无绝对的0点的数据,能作加减运算,不能做乘除运算。等比数据是有相等的单位又有绝对0点的数据,能进行加减乘除运算。(3)离散数据与连续数据离散数据一般取整数是不连续的数据,任意两点之间不能无限细分;连续数据的任意两个相邻数据之间可以无限细分。5.应用算术平均数表示集中趋势要注意什么问题?答:(1)数据必须同质。同质指使用同一观测手段,采用相同的观测标准,能反映某一问题同一方面特质的数据。因为不同质的数据观测手段、测量标准不一致。(2)平均数与个体数据相结合。在作出结论时,把总体的平均水平与个体数据结合起来会能更加说明问题。(3)将平均数与标准差和方差结合。平均数只是反映数据的集中趋势,而标准差和方差能够反映数据差异趋势,将二者结合起来才能全面准确的反映总体数据的分布特征。(4)当出现极端数据或模糊数据时,用中数或众数表示数据的集中趋势会更好。6.各种差异量数各有什么特点?A全距:优点:全距是最简单,最容易理解的差异量数;缺点:不稳定、不可靠、不灵敏,受抽样变动的影响,是一种低效的差异量数。平均差:优点:平均差是一个很好的差异量数,容易计算理解,说明全部数据的差异情况;缺点:易受两极数据的影响,由于取绝对值应用受限制,不利于代数方法运算;不具备标准差的优越性不用于进一步的分析,故被列入低效差异量数。标准差:基本具备了良好的差异量数所具备的条件:反映灵敏,每个数据的取值变化它们也随着变化;有一定的计算公式严密规定;容易计算;适合代数运算;受抽样变动的影响不大,即不同样本的标准差或方差比较稳定;简单明了。缺点:较难理解、计算复杂,易受极端数据影响。6.各种差异量数各有什么特点?B答:方差优点:可加,通过方差分析可以分辨不同来源的变异对总变异贡献的大小。缺点:较难理解、计算复杂,易受极端数据影响。百分位差优点:容易理解、计算、不受极端值影响;缺点:不能反映其他数据的差异情况。四分差优点:计算简便,意义明确,对极端值不敏感;缺点:不能反映所有数据的差异情况,受抽样变化的影响较大 7. 应用标准分数求不同质的数据总和时,应注意哪些问题?答:(1)这些不同质的数据须服从正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军队文职人员统一招聘面试( 会计)模拟题及答案
- 2025采购合同模板示例
- 2025捐赠合同模板范文
- 2025维修空调合同范文
- 2025物流运输合同范本借鉴
- 地表的变迁课件
- 九上语文第20课《谈创造性思维》课件
- 2025销售合同管理的几大方误区和解决策略
- 2025股权投资合同范本
- 采购需求清单标准化模板成本控制与采购管理版
- 太阳能路灯采购安装方案投标文件(技术方案)
- 采购制度及流程
- 城市经理人合作合同范本
- 证券行业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方案
-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读书分享读书分享笔记
- 维护国家安全构建平安校园
- DB31-T 1308-2021 粉尘爆炸重大事故隐患治理工程验收规范
- 五育并举课题开题报告
- 养血生发胶囊与生活方式干预结合-洞察分析
- 完善校企合作的组织架构与制度保障策略
- 《颈肩痛与腰腿痛》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