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y i l l l1 1 18iiilll9ll117ll l l 9 l l l l1 8 l l l l l 8 i l l ly 18 9 7 9 8 8 华中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 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 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 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同恳 日期:加年9 弓7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华中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研 究生在校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工作的知识产权单位属华中师范大学。学校有权保留并 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学位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学校可以公布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允许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 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保密论文注释:本学位论文属于保密,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非保密论文注释:本学位论文不属于保密范围,适用本授权书。 作者始阀恩 日期山f f 年6 月弓p 日 导师签名:曾咩罕 日期:3 切年分月弓日 本人已经认真阅读“c a l i s 高校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发布章程 ,同意将本人的 学位论文提交“c a l i s 高校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全文发布,并可按“章程”中的 规定享受相关权益。回童迨塞握銮卮进卮! 旦圭生;旦= 生;旦三生筮查! 名:闰品 日期函降手月弓。日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中文摘要 本文旨在分清省略( e l l i p s i s ) 的界限、观察省略的特征、比较省略的类型、 明确省略的成因、揭示省略的本质。文章从五个方面来谈:一区分省略与已出现 的、易与省略混淆的相关四个概念隐含、暗示、空语类( e m p t yc a t e g o r y ) 、 零形回指( z e r oa n a p h o r a ) ,以期划清五者之间的界限,达到概念不混用、不乱 用的规范状态。二从省略方式来观察省略成分的特征,同时通过定量统计结果作 倾向性的原因分析。三分别对篇章和对话中的省略现象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得出 不同单位类型中省略现象的共性及差异。四、找出省略现象的内在成因,从句子 深层的语义自足、语境及语言修辞经济三方面,相对应地得出省略的三个解释性 条件:支撑条件、辅助条件、内在条件。五、回归到省略的本体研究,对省略性 质、特征、类型、成因进行总结,以最终揭示省略实质。 件 关键词:省略:省略成分:定量分析:篇章省略:对话省略:省略解释性条 a b s t r a c t t h i sa r t i c l ea i m st od i s t i n g u i s ht h eb o u n d a r i e s o fe l l i p s i s ,o b s e r v e st h e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e l l i p s i s ,c o m p a r et h et y p eo fe l l i p s i s ,c l e a rc a u s e so fe l l i p s i s ,r e v e a l s t h ee s s e n c eo fe l l i p s i s a r t i c l e sf r o mf i v ea s p e c t st ot a l ka b o u t :1 d i s t i n g u i s he l l i p s i s a n df o u rc o n c e p t s th a th a sa p p e a r e d ,a n db ee a s yt oc o n f u s ei m p l i c a t i o n , h i n t ,e m p t y c a t e g o r i e s z e r oa n a p h o r a , i no r d e rt od r a wt h el i n eb e t w e e nt h ef i v et on o tm i x ,n o t r a n d o mc o n c e p tw i t hs t a n d a r ds t a t e 2 f r o mt h ew a yo fe l l i p s i st oo b s e r v et h e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e so fe l l i p s i sc o m p o n e n t s ,a n da tt h es a m et i m et h r o u g ht h er e s u l t so f q u a n t i t a t i v es t a t i s t i c s ,t oa n a l y s i so f t h er e a s o n so ft h et e n d e n t i o u s n e s s 3 t oc a r r yo u t c o m p a r a t i v ea n a l y s i so fe l l i p s i si nt e x ta n dd i a l o g u e ,a n dc o n c l u d et h a td i f f e r e n tt y p e s o fg e n e r a l i t ya n dd i f f e r e n c e si nt h ee l l i p s i s 4 i d e n t i f yi n h e r e n tc a u s e so ft h ee l l i p s i s f r o mt h r e ea r e a s ,n a m e l y , s e n t e n c es e m a n t i c so fd e e ps e l f - s u f f i c i e n c y , c o n t e x ta n d l a n g u a g er h e t o r i ce c o n o m i c ,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t og e t t h r e ee x p l a n a t o r yc o n d i t i o n so f e l l i p s i s :s u p p o r t i n gc o n d i t i o n ,t h es u p p l e m e n t a r yc o n d i t i o na n di n t e r n a lc o n d i t i o n s 5 r e t u r nt ot h ee l l i p s i so fo n t o l o g yr e s e a r c h ,a n ds u m m a r yt h en a t u r e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a n dt y p e s ,c a u s eo fe l l i p s i st of i n a l l yr e v e a lt h et h ee s s e n c eo fe l l i p s i s k e yw o r d s :e l l i p s i s ;e l l i p s i sc o m p o n e n t s ;q u a n t i t a t i v es t a t i s t i c s ;e l l i p s i si nt e x t ; e l l i p s i si nd i a l o g u e ;t h ee x p l a n a t o r yc o n d i t i o n so fe l l i p s i s 1 i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中文摘要一 a b s t r a c t 第一章绪论 目录 l 1 1 研究现状1 1 1 1 国内省略现象研究1 1 1 2 国外省略现象研究7 1 2 省略现象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一8 1 3 研究范围8 1 3 1 易混淆概念的区分8 1 3 2 近似省略的非省略现象l o 1 4 研究方法及思路1 3 第二章句法成分的省略 2 1 句法成分的省略考察1 4 2 1 1 主语省略1 4 2 1 2 谓语省略1 5 2 1 3 宾语省略16 2 1 4 其他句法成分的省略”1 6 2 2 主语先行词特征l7 2 3 先行语与省略语的关系考察1 7 2 3 1 句法对应关系1 7 2 3 2 省略回指方向及距离”1 8 2 3 3 回指复杂程度”19 2 4 确定省略语的依据2 0 2 5 句法成分省略的定量考察2 1 2 6 句法成分省略的倾向性及其原因分析2 2 2 6 1 语言习惯2 2 2 6 2 主宾语不对称现象2 3 2 6 3 话语连续性的制约因素”2 3 第三章篇章省略与对话省略” 2 5 3 1 篇章中的省略2 5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3 1 1 篇章信息值省略2 5 3 1 2 篇章中的省略考察2 5 3 1 3 复句省略2 7 3 2 对话中的省略2 8 3 2 1 对 舌”2 8 3 2 2 对话省略方式”3 0 3 3 篇章省略与对话省略比较31 3 2 1 篇章省略与对话省略相同点“3 l 3 2 2 篇章省略与对话省略不同点3 l 第四章现代汉语省略现象的解释性条件3 3 4 1 深层结构之艾撑条件3 3 4 2 语境共知辅助条件3 4 4 2 1 语境分类3 4 4 2 2 基于省略的语境功能3 5 4 3 修辞经济内在条件3 6 4 3 1 修辞表达3 6 4 3 2 经济省力:3 6 第五章小结m ” 5 1 省略的性质3 8 5 1 1 有条件性3 8 5 1 2 不完整性3 8 5 1 3 可还原性3 8 5 1 4 可确指性3 8 5 2 省略的特征3 9 5 3 省略的类型3 9 5 4 省略的成因3 9 5 5 结论4 0 参考文献 致谢 4 1 4 3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吕叔湘先生曾指出:“汉语的句法分析之所以比印欧语系语言困难,原因之一 就在于汉语隐藏和省略的部分太多。o 吕叔湘先生一语指出了汉语语法中省略现 象的存在性及其研究价值。我们的说话、写文章时候,省略现象频繁、灵活而又 复杂,是常见而又不可忽略的语言现象。言语从实质上讲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交 流活动,在此过程中,人的主观能动性也就赋予了语言真实的、鲜活的生命力, 而人与言语之间也就产生了一种创建与被创建的关系,其中,省略正是这种智能 创建所凭借的重要手段之一。 中国古人无论是言辞对日,还是作诗赋词,都讲究推敲过后的“大义微言” “词约而义丰 。直至今时我们仍然追求这种语言上的简约与精确。作为语言研究 者,在观察语言现象的同时,更要能够深入到现象背后的本质和规律,为此古人 时贤均对省略现象进行了尝试和探索。 1 1 研究现状 1 1 1 国内省略现象研究 有关省略现象的研究最早可上溯到汉代,但该时期的研究都是附庸于语文的 注疏类作品中,研究目的也非常单纯,仅为人们更好地读懂经书服务,所以有关省 略现象的研究停留在形式上的观察描写,且大多是只言片语,并未形成独立的研 究领域。以马氏文通为作为分水岭,此后国内语言学者由于大多受国外不同 语言理论流派的影响,对省略现象各持不同观点看法,其中包括省略现象的有无、 称说、所属语言层面及范畴等方面均各执己见、自成一家,形成了百花齐放的学 术盛况。根据省略研究的自身发展过程可分为以下三个时期: 1 1 1 1 省略研究的萌芽时期( 前4 7 5 年1 8 9 7 年) 对省略现象最早有觉醒意识始见于春秋时期。春秋桓公七年:“夏,谷伯 绥来朝,邓侯吾离来朝。”隐公十一年:“春,滕侯、薛侯来朝。 谷梁传 注解:“循言,同时也,累数,皆至也。 “循言”即分叙谷伯绥、邓侯吾离来朝, 强调的是同时来;“累数”即总叙滕侯、薛侯来朝,强调的是一起来。由此看来, 。吕叔湘从主语、宾语的分别谈国语句子的分析【m 】北京:商务印书馆,1 9 8 4 ,第4 4 5 页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已经有人开始注意到谓语“来朝 省与不省的异同,但研究的出发点仅着眼于行 文的修辞效果而已。 省略现象的研究确切来说应该发端于汉代的小学家,他们在为经籍训释注疏 的过程中就开始注意到句子语义时有省去之嫌,为方便他人参透古书,他们会在 按注中将省去语义填补完整,这其中多带主观色彩。东汉郑玄最早提出“省文 一词来注解经书中的省略现象。礼记中庸注:“郊社之礼,所以事上帝也;宗 庙之礼,所以祀乎其先也。郑玄注:“社,祭地神,不言后土者,省文。”“郊 和“社”在古代均属于祭祀方面的词汇,冬至祭天称郊,夏至祭地称社。郑玄认 为“郊社之礼 为先祭天后祭地之礼,后句中仅出现“事上帝 而“不言后土 , 故此处称为“省文 现象。由此可见,这种对省文的分析多出现在注疏类书籍中, “省文”这一术语也属于训诂学方面的概念,仍未从附属之学中跳脱出来进行独 立研究。 到唐宋时期,虽然有关省略现象的研究没有重大突破,但在研究的广度和深 度上都有了一定的发展,开始在一些文史理论著作中出现,走出了完全附庸之狭 域。唐代刘知几所著史通中,两次指出省略现象,同时对省略现象的认识在 句法单位上也扩大为句子的省略,将叙事类文章中的省略分为“省句”和“省字 两种,并将两种省略类型进行举证比较。例如,内篇叙事第二十二( 卷六) : “又叙事之省,其流有二焉,一日省句,二日省字。如 宋华耦来盟,称其 先人得罪于宋,鲁人以为敏。夫以钝者称敏,则明贤达所嗤,此为省句也。 日:陨石于宋五。夫闻之陨,视之石,数之五。加以一字太详,减其一 字太略,求诸折中,简要合理,此为省字也。 又如,内篇模拟第二十八( 卷 八) :“且 、 每于列传首书人名字,至传内有呼字处,则于传首不详。如 ,称陇西任立政,( 至匈奴召陵) ,陵字立政日,少公,归易耳。 夫上不言立政之字,而辄言字立政日少公者,此省文,从可知也。 此外,在宋人的一些散文体笔记中也可常见对省略现象的例举分析,但仍然 局限于修辞方面的零散片语。例如,宋人王懋在野客丛谈中说:“史记卫 青传:封青子伉为宜春侯,青子不疑为阴安侯,青子登为发干侯。叠用三青 字不以为赘。汉书则一用青字而其余则日子而己,日:封青子伉为 宜春侯,子不疑为阴安侯,子登为发干侯。 两相比照,一目了然地指出了行文重 复之累赘。 从明清开始,随着小学的复兴,一些学者对经文重新进行读解注释,在这一 过程中就有人对省略现象进行了系统地论述和总结。例如,清人俞樾在古书疑 2 硕士学住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义举例五种第二卷中举出了七种与省略相关的语言现象: 1 古人行文不嫌疏略例。例如,论语有云:“沽酒市脯不食。”俞樾认为此 处有省略,“必一一为之辞:日沽酒不饮,市脯不食。此文之所以日繁也。” 2 语急例。俞樾在此部分列举了两种情况:一种是“有以敢为不敢 者 。例如,左传蕊公二十二年:“敢辱高位。 此句中的“敢”实为“不敢 的省略。另一种是古人语急而省也。例如,论语先造篇:“由也瞻。 此句是 对子路性格的评价,“嘧”是“畔嚷”的省略,“畔噻”即刚猛粗率貌义。 3 两人之辞而省日字例。俞樾先列出“一人之辞而加日字例 ,随后对举出“两 人之辞而省日字例”。俞樾认为:“一人之辞自为问答,则用日字;乃有两人 问答,因语气相承,诵之易晓,而日字从省不书者。”例如,论语阳货篇: “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 对日:未也。居,吾语女! “居,吾 语女! ”一句是孔子所说,句前省略了“子日 。 4 文具于前而略于后例。例如,诗大叔于田篇:“叔善射忌,又良御忌。 紧接着下文又云:“抑磬控忌,抑纵送忌。这一句是承接“良御 而言的,即前 旬中的“御 蒙后省略了“磬、控、纵、送 四技。 5 文没于前而见于后例。例如,书微子篇:“我祖底遂陈于上,我用沉酗 于酒,用乱败阙德于下。”俞樾认为“底遂陈于上 指的是后文的“德”字,“见 于后而没于前”。 6 蒙上文而省例。例如,左传定公四年:“楚人为食,吴人及之。奔,食 而从之。”“奔”承前省动作发出者“楚人 ,“食 则承前省“吴人”。 7 探下文而省例。俞樾认为“夫两文相承,蒙上而省,此行文之恒也。乃有 逆探下文丽预省上字,此则为例更变。 例如,舜典:“舜生三十徵庸,三十在 位,五十载。 因为后句中有“载”字,前句中的“三十 均蒙后省去了。 俞樾的古书疑义举例五种是采用辩证的方法,对省略的原因、条件、范 围、方式等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其研究方法也为后来者所借鉴。 总而言之,这一时期的省略现象研究只是停留在表象的认识上,并未能深入 到问题的内部。存在的不足之处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研究未能从省略本 位出发,而是立足于服务经书的目的,因而多属于训诂学范畴。第二,对省略的 认识存在误区,将辞章行文简要、修辞文法等现象也归入省略。第三,对省略的 研究仅停留在形式上,多从逻辑语义的角度来论证省略。但总体来说,这一阶段 的省略研究为今后奠定了基础并指明了方向。 1 1 1 2 省略研究的独立时期( 1 8 9 8 年1 9 4 9 年)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1 1 1 2 1 中位省略。这种现象常见于叙述体中,尤其是自述体。例 如: ( 5 9 ) 但是林大娘不回答。她一路打呃走到床前拣出那件驼绒旗袍来,就替女 儿技在身上,。:又拍拍床,。,要她坐下小花又挨到林小姐脚边,。昂起了头,。,眯细 着眼睛看看林大娘,又看看林小姐;然后它懒懒地靠到林小姐的脚背上,拍就林小姐 的鞋底来磨擦它的肚皮。林小姐脚踢开了小花,。,就势身子一歪,。躺在床上,把 脸藏在她母亲的身后。 一一茅盾:林家铺子 省略的1 3 处,都省略了主语“林大娘”,4 8 处则省略了主语“小花 。同时, 凭借成分所在句与省略成分所在句一前一后,且是靠近在一起的。 3 1 2 2 多承前省 汉语篇章中基本的结构单位是话题链,它是实际篇章中的一个片段。话题链 通常在一个话题的引导统领下,由多个小句构成。话题链之间的关系一般表现为 一个话题链承接另一个话题链,也可以是母场话题链包含子场话题链。语篇正是 由若干个相互联系的话题链,围绕一个语义中心组织起来的结构。所以一个语篇 至少有一个话题或一个语义中心,而话题或语义中心也往往放在篇首或靠近篇首 的地方,是篇章中的组织核心。引出话题之后,其后的内容都会围绕这个话题展 开。话题刚刚出现时在读者脑海中已经留下了痕迹,而为了缓解读者重复处理信 息的压力,往往会承前省略掉旧信息,这种情况尤其表现在在论证体的篇章结构 中。见下例: ( 6 0 ) 惠州人杰地灵,。发展迅速,。:是广东经济社会发展重要增长极。惠州 位于广东省东南部、珠江三角洲东北端,。,南临南海大亚湾,。毗邻广州、东莞、 深圳、香港,。,现辖两区三县、两个国家级开发区,。常住人口3 8 7 万。 一一摘自人民日报2 0 0 8 年8 月8 日 这段话是围绕“惠州 这个话题展开的,全段共有6 处省略,但并不影响读 者对全段的理解。 硕士学位论文 l a s t e r st h e s i s 此外,在篇章结构的省略使用上,有时还取决于个人风格、习惯、作品人物 性格特征等主观选择上。就比如本文所选语料中,老舍先生的作品一般具有老北 京的口语特色,但我这一辈子这部作品在省略的选择上缺少主动性,较少使 用省略,而钱钟书、宁财神的作品在省略的使用上明显有差异,通过2 3 部分的 定量分析我们就可以发现。这除了与作者个人风格有关,同时也与作品人物性格 有一定的联系。围城塑造的是一群病弱的知识分子形象,他们的话语表达讽刺 委婉、含蓄曲折、含而不露;武林外传剧本表现出的是喜剧风格,常常利用省 略而造成的信息量不足来达到搞笑幽默的效果。 3 1 3 复句省略 复句省略从宏观上讲,包含在篇章省略之中。但由于复句是由相互联系的几 个分句构成,因此形成了一个相对狭小而又独立的语义范畴。复句有主从旬之分。 从句子的定义及性质上来讲,主句和从句是相互独立的。但是从句子的深层语义 关联来讲,主句和从句又是相互依存的。因此,主从句之间可以凭借这种语义关 联而省略一些句法成分,而省略得最多的句法成分主要是主语。从语料统计结果 来看,复旬句法成分省略共计6 2 例,其中9 6 以上均是主语省略。因此将从主 语来观察复句的省略方式,主要可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3 1 3 1 承前省 承前省是后分句中的主语承接前分句中的主语省略,这种情况比较常见。承 前省主要有:承前主语省、承前定语省、承前宾语省等。例如: ( 6 1 ) 他由于公务繁忙,未能及时到场,所以托我向组委会致以由衷的歉意, 并在这里预祝每一位 ( 6 2 ) 方老先生也觉得在这种时局里,儿子该快出去找机会,所以让鸿渐走了。 ( 6 3 ) 我既没混到必须拉车去的地步,又没有作高官的舅舅或姐丈,巡警正 好不高不低,只要我肯,就能穿上一身铜钮子的制服。 ( 6 4 ) 我们既然允许谈判,就要准备在谈判成功以后许多麻烦事情的到来, 就要准备一副清醒的头脑去对付对方采用孙行者钻进铁扇公主肚子里兴妖作怪的 政策。( 毛泽东选集) ( 6 5 ) 投降派的投降阴谋和分裂阴谋即使一时得势,最后也必被人民揭穿而 受到制裁。( 毛泽东选集) ( 6 6 ) 他只要一进这家的大门,骚动的心立即变得安宁而平和。( 方方风景) 例( 6 1 ) 中,表结果分句中的主语承接表原因分句中的主语“他”而省,例 硕士学位论文 h a s t e r st h e s i s ( 6 2 ) 承前省略了主语“方老先生 ,例( 6 3 ) 也是承前省略了主语“我 ,例( 6 4 ) 中,后面两个分句都承前省去了主语“我们”,例( 6 5 ) 中,后分句中的主语,承 前分句中的定语“投降派 省略,例( 6 6 ) 后分句承前省去了主语“他 。 如果我们将复句放到篇章结构的大语境中,主语承前省中还有一种特殊的情 况,先行语并不在复句之内,即省略的主语要在复句之外的范围中才能找回。这 与复句本身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语义范畴有关。例如: ( 6 7 ) ( 晚饭花就是野茉莉。) 因为是在黄昏时开花,晚饭前后开得最为闹哄, 故又名晚饭花。( 汪曾祺晚饭花) 从上例可以看出,后面三个小旬的主语都是“野茉莉 ,而它所辖的领域并不 在因果复句之内。例子中复旬省略的主语要联系上文才能找回。 3 1 1 2 蒙后省 蒙后省主要是指前分句的主语承蒙后分句而省略。主要分为蒙后主语省、蒙 后宾语省、蒙后定语省。例如: ( 6 8 ) 虽然是这么猜想,我可是手脚没闲着,连拉带扯,我很快的拉出许多 人来。 ( 6 9 ) 即使要面对层层残酷的选拔考验,也首先不能让这些吓倒我。 ( 7 0 ) 因为长时间的詈骂和吼叫,他的喉咙已经沙哑( 莫言檀香刑) 例( 6 8 ) 中前分句的主语承蒙后分句省略的主语“我”而省略,例( 6 9 ) 中 前分句的主语承蒙后分句的宾语“我”而省略,例( 7 0 ) 中前分句的主语承蒙后 分旬的定语“他 而省略。 3 2 对话中的省略 3 2 1 对话 3 2 1 1 对话界定 ( 7 1 ) 小观众:您2 0 0 1 年的愿望是什么? 柳传志:我也想要一个小孙子。 主持人:柳爷爷已经回答你的问题了,你怎么办呢? 小观众:我给他唱首歌。 主持人:唱什么歌呢? 小观众:同一首歌。 : 硕士学位论丈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上例是c c t v 经典谈话类节目对话采访联想董事局主席柳传志时的一段 对话,节目过程中一直伴有受访人与底下观众的互动环节,在节目即将结束之时, 主持人将时间交给了现场观众中年纪最小的一位小朋友,节目最后也是在小朋友 的动人的歌声中完结的。 就这段对话来看,当时的语境是受访人与观众的互动情景,对话过程由小观 众、受采访人柳传志、主持人三位交际者之间的一问一答的形式构成,其中小观 众既充当了发话人又充当了回话人,充当的角色不是固定的,有时是有变化的。 结合对这个例子的分析,我们可以观察出对话的一些基本特征: 第一,对话是一种言语行为的产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交际者轮流说话,交 替扮演发话人和回话人的角色,传达信息,交流思想感情。 第二,对话的基本言语单位是由刺激话语和反应话语构成的相邻对,刺激话 语由一个或多个语句构成,多数情况下以提问的方式出现。反应话语多承接刺激 话语而来,或回答或回应等。 第三,对话总是在一定的语境中进行的,语境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对话语句。 可见,对话的三个必要成分:发话人、回话人、语境,其中主要因素是发话 人和回话人。在一定的时空语境中,一个人说话,另一个或几个人听说话人讲话 并进行回话,以此方式轮流交替,持续到交际过程告一段落。充当发话人角色的 并不是同一个人,而依据交际需求的变化,由不同的对话参与人来扮演。因此, 我们不妨可以给对话下一个这样的定义:对话是两个或多个交际者在一定语境下 进行言语交际的过程,在形式上表现为刺激话语和反应话语的轮流交替。自言自 语可看做是一种特殊的对话,但该形式不在本文的考察范围之内。 3 2 1 2 区分“对话”与“会话刀、“口语” “对话”“会话 “口语 这三个词语在概念定义的使用上经常容易混淆不清, 三者有相近似之处,但又有着明显的不同。因此要研究对话中的省略现象,首先 就必须给对话一个明确的“身份 ,排除一些容易造成干扰、影响结论纯洁性的因 素。查阅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词典( 第五版) ,三者的区别显然易见:对话: 两个或更多的人之间的谈话( 多指小说或戏剧里的人物之间的) 。两方或几方 之间的接触或谈判。会话:对话( 多用于学习别种语言或方言时) 。口语:谈 话时所使用的语言( 区别于“书面语 ) 。 毁谤的话。 由上可看出,对话与会话都可以用来指两个或多个人之间的谈话,此时使用 的侧重点各不相同,对话偏重于书面语言中人物之间的谈话,而当学习标准语之 外的语言时则更多使用会话的说法。对话也不同于口语,书面语言中的交际过程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可以采用对话的形式,口语性质的言语活动也可以使用对话的形式。由此可见, 对话时一种交际活动,而口语更强调的是语言的体式风格特征。从日常实际来看, 对话和口语密切联系,对话是口语的基本形式。由此,我们可以将对话区分为口 语对话和书面语对话,而本文重点探讨的对象主要是口语对话。 从日常交际的实际来看,口语对话大多情况下是发话人和回话人面对面地直 接进行谈话,因此口语对话的直接性就是它最明显的特点。从口语对话的手段形 式来看,交际者除了使用言语之外,有时还会借助面部表情、身体动作、手势等 副语言,通过视觉和听觉等感官来进行言语理解、传达信息,从而达到预期的交 际目的。口语对话的过程大多是在无准备的情况下进行的,交际者互相交替说话, 一般讲求言语的交际效率,说话速度也很快,出现需要思考的时候也只会做短暂 的停顿,之后又会接着往下说。因此当对话发生在非正式、有语境可凭借时,交 际者都是尽可能地最大限度地省略,以求语言的简明和经济。 3 2 2 对话省略方式 从语体上讲,对话体是以语音为载体的语言形式,其表达风格是灵活、通俗、 简明、松散。就交际者来说,尽可能的结合语境将话说得省力一点、简短一点, 能听懂就可以。所以,对话体中的省略现象较多,省略方式也相对灵活。例如: ( 7 2 ) 陈白露:( 望着窗子,惊喜地) 喂,你看! 你快来看! 方迭生:( 连忙走到她面前) 。,什么? 陈白露:( 用手在窗上的玻璃划一下) 你看,霜! 霜! 怎么,春天来了,还有霜 呢! 方达生:( 没奈何地) 嗯,奇怪。 陈白露:( 兴高采烈) 我项喜欢霜啦! 你记得我小的时候就喜欢霜。你看霜多美, 多好看! ( 忽然指着窗,孩子似地) 你看,你看,这个像我么? 方达生:。:什么? 哪个。,? 陈白露:( 指指点点) 我说的是这窗户上的霜,这一块m ( 达生偏看错了地方) 不! 这一块e s ,你看,这不是一对眼睛! 这高的是鼻子,凹的是嘴,这一片是头发。 ( 拍着手) 你看,这头发,这头发简直就是我! 方达生:我看不出来。“ 陈白露:( 败兴地) 你这个人! 还是跟从前一样地别扭,。7 简直是没有办法。 方达生:是么? ( 微笑) 今天我看了你一夜晚,就刚才这一点还象从前的你。 陈白露:怎么? 3 0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方达生:( 露出愉快的颜色) 鸪还有从前那点孩子气。 ( 曹禺日出) 这段对话中有八处省略,省略位置灵活多变,承前省如e l 、e 2 、e :3 、e 6 、e 7 、 e 8 ,交错省如e 4 、e 5 。省略的成分也错综复杂,主语省略如e 7 、e 8 ,谓语省略如 e l 、e 2 、e 3 ,其他成分省略如e 4 、e 5 。所以,对话体中的省略缺乏规则性,我们多 数情况下能依凭就只有上下文语境。 3 3 篇章省略与对话省略比较 3 3 1 篇章省略与对话省略相同点 篇章省略与对话省略的共性特征是均属于省略,两者之间的相同点表现在以 下四点:第一,篇章省略与对话省略都能起到化繁为简、语言经济、表达精炼的 功能。第二,篇章省略与对话省略省去的是旧信息,从而能突出焦点信息。第三, 篇章省略与对话省略所省对象都能够有效还原,从而实现上下文、前言后语在形 式上衔接、在语义上连贯。第四,篇章省略与对话省略在省略成分上多省主语, 在省略方式上多承前省。例如: ( 7 3 ) 鸿渐听风声水声,望着海天一片昏黑,想起去年回国船上好多跟今夜仿 佛一胎孪生的景色,感慨无穷。 ( 7 4 ) 邢捕头:收拾啥呀? 燕小六:收拾点儿衣服被子啥的,准备长途奔袭崆峒派! 例( 7 3 ) 属于篇章省略,是围城主人公回国时在船上的感慨,句子承前 省略了主语“鸿渐”,从而更加突出了主人公的内心感受的描写,同时也使句子表 达简练,也起到了连贯上下文的作用。例( 7 4 ) 属于对话省略,发话人和回话人 凭借面对面说话的语境,所以双方话语都省去了主语,使对话更加经济高效。 3 3 2 篇章省略与对话省略不同点 篇章省略与对话省略尽管有以上共性,但两者仍属于不同的省略类型,从根 本上来讲,是由于篇章和对话属于两种不同的范畴。一方面,宏观环境不同,篇 章省略以一个语义群为考察环境,而对话则以一个话轮单位作为考察环境。另一 方面,篇章和对话的语言性质前者比后者要正式,风格活泼、轻快一些,因而省 略也相对要灵活、频率要高一些。从本文所搜集的语料事实来看,在所标注的1 4 2 8 处省略中,对话省略共计8 1 7 处,而篇章省略共计6 1 1 ,从统计结果可看出,对 3 l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话中的省略频率要高于篇章。具体来说,两者之间的区别可以扼要地归为:省略 所凭借的方式不同,篇章多依据上下文省略,所以省略回指方向在篇章结构范畴 之内,即言语环境。对话省略以话轮为单位,除了依据发话人言语,大多时候还 要结合现场情景场合、共知经验,如时间、地点、场合、交际参与者的身份、职 业、思想、教养、心态等等,所以对话省略回指较多依据非言语环境。例如:两 个人来到一个他们都喜欢的、风景优美的地方,他们有这样的对话: ( 7 5 ) 一一真美啊! 一一是啊! 例中对话属于情景语境中的省略,由于两人处在共知的环境中,发话人即使 不说具体是指哪处风景美,回话人也能明白说话人说的“真美”是哪里美,并且 感同身受地相呼应。所以该例省略不是以有形的词语来作为凭借成分,而是以双 方共知的情景作为理解信息的语境依据。 3 2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第四章现代汉语省略现象的解释性条件 本文前两章从静态的角度分析了省略的成分及其类型,但是要系统地分析省 略的内在成因,就必须将省略放到动态的言语使用中,挖掘人们如何在说话写文 章中自动惯性地使用省略。为更好地阐释省略现象的内在动因,下面结合静态和 动态两方面来进行探究。 4 1 深层结构支撑条件 句法成分构成的是句子的表层结构,而句子的深层结构是由语义结构成分, 即语义逻辑成分构成的,主要包括有:施事、动作、受事、与事、性状、数量、 地点、时间、方式、工具、原因、结果等。能够产生省略的常见语义框架有:施 事受事、施事动作、动作受事、施事结果、时间受事、时间结果、处所施事、 施事时间、施事目的、施事工具等。当语言符号选择以这些句子深层的语义框 架作为依据,句法成分的省略才能够实现,即省略在本质上只是省去句法成分这 个载体,而语义没有省略。 乔姆斯基将句子结构分为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本文使用前文己提及的句子 完整模型a ,即一种抽象的深层句法结构形式。模型a 要保证句子结构中的成分 是完整齐全的,可表示为:a = n p + v p = n p + v + n p 。句子成分之间按照一定的语义 和语音规则、借助词汇形式,最后得到了句子的表层结构形式。模型是一种假设 的完整性格式,实际中的句子并不一定都是如此,大多数情况下表现为以下几种 情况: ( a ) a 。= n p + v p ;a = v p + n p ;a = n p + n p ( b ) a t _ n p ;a t _ v p ;a = o ( 其他单一句法成分) 如( a ) 、( b ) 中所示,是参照完整模型a 所描写出来的省略形式a 。例如: ( 7 6 ) 祥子喝了一气凉水。,然后拿着三十五块很亮的现洋:,两个棒子面饼 子,穿着将护到胸际的一件破白小褂,要一步迈到城里去,! ( 老舍骆驼祥子) 例( 7 6 ) 可码化为:s = a l + a 2 + a t 3 + a 4 + a 5 ,其中a l = n p l + v p l ,a 2 - n p l + v p 2 , a 3 = n p i + v p 3 ,a t 4 州p l + v p 4 ,i 5 = n p l + v p 5 。例中后面四个小分句凭借第一分句中 主语而省略,所表现出来的句子是缺省主语的省略小句,即a = n p + v p 格式,但 深层语义是完整自足的。 3 3 硕士学位论丈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据此,省略形式a 有两点需要说明:第一,a 省略形式不包括“被 字句、 “把”字句、连动句、双宾句、兼语句、紧缩句等固定格式。第二,a 省略形式 也是一种逻辑语义式,即a 惰邑满足句子自足性,这里的句子自足即表义完整,是 指一个句子不需要完整的句法成分,我们就能听得懂、看得明白,并且这些成分 本来就不一定要补出来。当我们说一个句子省略了什么成分时,那正是将省略形 式与完整形式进行了对比,我们可以列式为e = a - a ,e 即我们所说的被省略了的 成分。例如: ( 7 7 ) 李大麦闲散在家,李大麦闷得难受,李大麦对潘秀兰嚷嚷说妥写回忆录。 ( 7 7 ) 7 李大麦闲散在家,闷得难受,对潘秀兰嚷嚷说要写回忆录。( 小说月报 2 0 1 1 年增刊) ( 7 7 ) - ( 7 7 ) k e ,e 即主语“李大麦”。现实中我们也不会像例( 5 4 ) q b j j l j 样说话写 文章,省略成分也不会按照( 7 7 ) 一( 7 7 ) 如此机械地生成,可见省略是一种内发的 机制。 我们不会说别人昕不懂的话,不会写别人看不懂的文章。省略不会造成交际、 表达的阻碍,即使句法形式是不完整的。因此,可以进一步强调,形式省略不能 代表句义不足,旬义不足也并不能说是句子一定省略了成分。我们可以由此得出 一个定论:句子深层语义性质决定了省略形式的句义具有自足性,否则我们不会 使用简化的句子形式,这是省略现象存在的支撑条件。 4 2 语境共知辅助条件 4 2 1 语境分类 “语境”( c o n t e x to fs i t u a t i o n ) 概念首先是由波兰人类语言学家马里诺斯基所 提出来的,他认为话语与环境的关系密切相联,语言环境对语言的理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农职大的新质生产力
- 建筑设计中的新质生产力
- 初中学校庆祝教师节主题班会方案年
- 圆轴扭转横截面上的内力
- 2025年康复医学康复方案设计验收答案及解析
- 2025年感染性疾病防控院内感染防治模拟考试卷答案及解析
- 2025年肿瘤放疗后护理指导案例分析试卷答案及解析
- 2025年放射治疗技术操作规范模拟考试卷答案及解析
- 2025年全科医生每日一题模拟考试答案及解析
- 2025年影像学磁共振成像基本原理考核答案及解析
- 全国中学生(高中)物理竞赛初赛试题(含答案)
- 《英语国家概况》课件
- 水彩课件教学课件
- 机动车驾驶培训理论科目一考试题库500题(含标准答案)
- 河北美术版小学六年级上册书法练习指导教案
- 生物-湖湘名校教育联合体2024年下学期高二10月大联考试题和答案
- 动车组应急救援体系研究
- 墨菲定律课件教学课件
- 04S519小型排水构筑物(含隔油池)图集
-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高频考点精讲精练(新高考专用)第11讲拓展四:导数中的隐零点问题(高频精讲)(原卷版+解析)
- 高校军事理论教育课教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