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哲学专业论文)海德格尔“此在的时间性”问题研究.pdf_第1页
(外国哲学专业论文)海德格尔“此在的时间性”问题研究.pdf_第2页
(外国哲学专业论文)海德格尔“此在的时间性”问题研究.pdf_第3页
(外国哲学专业论文)海德格尔“此在的时间性”问题研究.pdf_第4页
(外国哲学专业论文)海德格尔“此在的时间性”问题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外国哲学专业论文)海德格尔“此在的时间性”问题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单 位 代 码 10445 学号 2008020022 分类号 b516.54 研 究 生 类 别 全日制硕士 硕士学位论文 论 文 题 目 海德格尔“此在的时间性”问题研究海德格尔“此在的时间性”问题研究 学科专业名称 外国哲学 申 请 人 姓 名 王 奎 导 师 姓 名 宋惠芳 教授 论文提交时间 2011 年 6 月 9 日 1 独独 创创 声声 明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 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 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 (注:如 没有其他需要特别声明的,本栏可空)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使用过的材 料。 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 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王奎 学位论文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 学校学校 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有权保 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 学校学校 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 可 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 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王奎 导师签字:宋惠芳 签字日期: 2011 年 6 月 9 日 签字日期: 2011 年 6 月 9 日 目录目录 中文摘要中文摘要 1 1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3 3 引言 引言 5 5 一、 “此在时间性”的提出方式及其问题结构 8 (一)从“存在”的追问到“此在”的追问 9 1 追问 “存在” 问题的方式 10 2 “此在”问题的提问方式及其优先地位 12 (二) “时间性”的提出 15 1 亚里士多德的时间定义 15 2 海德格尔对亚里士多德时间观的批判 15 (三) “此在时间性”问题结构 18 二、 此在的存在与时间性的到时二、 此在的存在与时间性的到时 20 (一)此在的存在方式在世 21 1 在世界之中的结构分析 21 2常人此在的在世方式 22 3在世的展开方式 23 (二)时间对此在在世存在的构建 25 三、此在存在的整体性与时间性三、此在存在的整体性与时间性 28 (一)此在存在的整体性 29 1 此在存在的整体性忧 (sorge) 29 2死亡对此在整体存在的组建 30 3 此在整体存在的样式 32 (二)此在整体性存在的时间性 33 1 此在的存在就是时间性的到时或展开 33 2本真存在的整体性时间性 34 3非本真存在的整体时间性 35 (三)时间对此在存在的整体性构建 36 四、 海德格尔此在时间性的哲学意义四、 海德格尔此在时间性的哲学意义 3838 (一)海德格尔的时间观对传统时间观的超越 39 (二) 海德格尔此在的时间性对传统形而上学的超越 40 结语结语 42 注释注释 44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47 致谢致谢 50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51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中文摘要 海德格尔是现代西方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 他对此在存在的揭示及其时间观 在哲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海德格尔对此在的存在进行揭示的关键就在其时间 观,时间观既是海德格尔揭示此在存在的重要线索,也是对此在存在整体性构建 的根本。本文通过对海德格尔的此在存在方式与其时间性的论述,分析两者之间 的内在联系,这种内在联系就是海德格尔的时间观对此在存在的构建。而海德格 尔正是通过对此在存在及其存在时机的揭示来显现存在如何存在的, 即由此来揭 示存在问题。通过对此在时间性的深入分析,即对此在的存在和此在存在的时间 性的讨论,我们可以发现:这两个论点事实上就是海德格尔存在论哲学的关键, 两者密不可分, 同样也就意味着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是理解海德格尔存在哲学的 根本所在。本文主要由三个方面组成,包括“此在时间性”问题本身的特性和结 构; “此在时间性”的整体构建; “此在时间性”的哲学意义。这三个方面论述总 的来说包括了海德格尔存在问题提出的原因、此在的存在方式、此在存在的整体 性、此在的时间性存在、时间对此在存在的构建方式和海德格尔的时间性存在对 传统形而上学在存在论方面的超越, 通过时间线索分析就能发现这几个方面之间 的内在联系和思想进程。 要梳理清楚海德格尔“此在的时间性”问题本身的构建,还须要分析清楚以 下两个方面: 第一,海德格尔的存在哲学在存在与时间中是以重提存在问题开始的, 且是通过问题的提问方式来论述重提存在问题的重要性的, 那么以问题的提问方 式这个角度来探求重提存在问题的原因以及问题本身的构成, 就成为理解海德格 尔“此在的时间性”问题的前提条件。事实上,以问题提问方式角度探求“此在 存在及其时机”问题,这本身就是对“此在的时间性”问题构成和解答的一种显 现方式。 第二, “此在的时间性”问题包括此在的存在及其时机,那么就必须对这两 个放方面做详尽的分析。海德格尔是通过对此在的存在方式来显现存在的,所以 详尽的分析此在的存在方式是理解“此在的时间性”问题的前提。此在的存在方 式包括此在的在世、死亡和此在存在的整体性。 “此在的时间性”问题还包含存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在的时机,所以对存在的时机的介绍也是必不可少的,这就包含此在的本真时间 和非本真时间以及时间三种样式的统一性。 梳理清楚以上两个方面,我们就会发现:事实上存在问题的解答就是通过对 此在存在及其时间性的分析来完成的。 即此在的时间性不仅构建了此在的存在方 式,而且还构建了此在存在的整体性。海德格尔是通过对此在的存在的揭示来显 现存在问题的,那么也可以说是此在的时间性构建了存在问题。 由此, 联系到海德格尔以提问方式角度来重提存在问题的原因, 并且通过 “此 在的时间性”问题来揭示存在问题,我们就会得出海德格尔的存在哲学是对传统 形而上学在存在论意义上的超越,而这个超越的线索和关键就在于此在的时间 性。 关键词:海德格尔关键词:海德格尔 ;此在;在世;时间;此在;在世;时间 分类号:分类号:b516b516.54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abstract heidegger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hilosophers in mordern west world, and his reveal the being of question through his description of being of dasein has improtant status in the philosophy history. the key that the being of dasein revealed by heidegger is his view of time, heideggerview of time is not only reveals an important clue to being of dasein , but also the key that construct the integrity of being of dasein. the purpose of this article is analys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being of dasein and the view of time ,and from this relationgship we can know that the view of time constructed the integrity of being of dasein . heidegger reveals the question of being by revealling being of dasein . and also from this discussion of relationship,we may discover:the being of dasein and the view of time is the key of understanding of heidegger s existentialists. this article mainly by three part constitutions,separetely discusses his reason of restarting beings question ,the way of being of dasein,the integrity of being of dasein,temporality of dasein,and attempts to comb the inner link and the thought among them .clearly to sort out the problems that temporality of dasein, we must analyze clearly the following two aspects: firstly, heideggers existential philosophy of being and time is beginning with the being of problem . and the way to explore the problem is the key to understand the constitutions of the being of time. secondly, the being of problems including the existence and timing, then it must be done to put this probems into a detailed analysis. heidegger revealed existence of dasein to show the existence of being, so detailed analysis of this revealling is the key to understand the problem. the existence of dasein including dasein in the world, death, and integrity of existence of dasein. the problem of dasein also contains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 the time, so the introduction of timing is essential, which contains the origin quality of time of dasein , non-origin quality of time of dasein and the three styles of unity of time. after making the above two aspects clearly, we will find: the analysis to being and time is the answer to the problem of being.that means, the timing was constructed the way of existence of dasein, and build the integrity of existence of dasein . heidegger wanted to show the problems of existence of being by revealing the existence of dasein, and then it also can be said the timing of dasein built the problem of being. key words: key words: heidegger; dasein; being-in-the-world;time category number:category number:b516.54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 引言引言 自海德格尔的一书出版以来,海德格尔的存在学说已经成 为哲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他的“存在论” 、 “世界” 、 “此在” 、 “死亡”等论点 都成为哲学理论界关注的焦点。然而海德格尔存在哲学中的“此在的时间性”问 题却并没有受到其应有关注,大多只是作为在论述“此在” 、 “在世”或“死亡” 等问题时被提及,或者只是把“此在的时间性”作为解释“此在存在” , “先行到 死中去” , “畏”等这一类专题问题的一个小环节,这就大大降低了“此在的时间 性”在海德格尔存在哲学中的地位。事实上, “此在的时间性”既包含了此在的 存在及其时机,同时还应包括此在的时间性对此在存在的构建,只有这两者皆分 析清楚了,才能对此在的存在有全面的理解,才能对海德格尔存在论有清楚的理 解, “此在的时间性”不仅是海德格尔存在哲学的重要论点,而且还是其哲学中 诸多相关论点和问题得以开展的必要条件, 这些论点和问题及其之间的关系只有 通过“此在的时间性”的明晰阐明才能得以显现,它们通过“此在的时间性”结 合为一个有机整体。质言之,只有从“此在的时间性”线索来寻找“此在如何显 现” ,其他诸如“在世界之中” 、 “在场” 、 “畏” 、 “死亡”等观点才能得以全面而 合理的揭示。从一定意义上来说, “此在”就是“时间” , “时间”问题的系统展 开是“此在存在”问题得以解决的必要条件,海德格尔存在哲学中的诸如“此在 存在” , “先行到死中去” , “畏”等问题都是依据“此在的时间性”来展开的。所 以,从“此在的时间性”角度重新审视“此在存在” 、 “存在如何存在”等问题将 有助于深层次地、系统地理解海德格尔的存在哲学。 从海德格尔那托普手稿的“历史科学中的时间概念”章节和存在与 时间中来看, “时间”在海德格尔存在哲学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对其后期思 想中“人的异化”思想影响更甚。后世的存在主义哲学家也深受海德格尔哲学中 的“时间性”思想影响。近年来,随着对“工具理性主义”的批判,海德格尔的 存在主义哲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进而“时间性”问题也得到同样重视。其 表现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首先是通过海德格尔对“工具理性主义”的批判来了 解“此在时间性”的重要性;其次是从“此在时间性”中展现的“人的异化”角 度重新审视“此在时间性”问题。 近年来,随着国内海德格尔著作翻译的增多,海德格尔哲学研究也一度出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6 现热潮。理论界从技术,文艺,美学等角度来研究其存在哲学,并取得了长足发 展,获得了辉煌的成果。总观国内研究,理论界大都集中在海德格尔的历史观、 技术观、存在论、世界论等重要的问题上,对其哲学中的“此在的时间性”问题 没有给予应有重视。如前所述, “此在的时间性”不仅是海德格尔存在哲学的重 要问题,而且还是其哲学中诸多相关论点和问题得以开展的必要条件,这些论点 和问题及其之间的关系只有通过“此在的时间性”的明晰阐明才能得以显现,它 们通过“此在的时间性”才能结合为一个有机整体。目前,理论界对海德格尔存 在哲学中的“此在的时间性”问题关注较少,国内出版的少量著作,如黄裕生的 时间与永恒论海德格尔哲学中的时间问题 ,柯小刚的海德格尔与黑格 尔时间思想比较研究等著作提及“时间”问题;同时,在叶秀山,靳西平,孙 周兴,张祥龙的相关著作中对“时间”问题有所论及;另外,近年来部分高校一 些外国哲学专业的博士论文关于“时间”也有所论述。然而这些论述大都集中于 对“此在的时间性”的描述性介绍,或与其他理论观点的比较,而对“此在时间 性”问题本身的构成及其整体结构并未作专门的探讨,但只有在对“此在的时间 性”问题本身及其整体结构的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才能明白“此在的时间性”作 为海德格尔存在论哲学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序言部分一开始就以存在问题的提问方式着手, 来探求存在问题自身的特点与提问方式本身之间的关系, 这就可以看出海德格尔 对待存在问题的角度与方式, 即问题提问方式本身就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规定了问 题解答的角度与特点, “如果这个问题是一个基本问题或者说唯有它才是基本问 题,我们就必须对这一问题的发问本身做一番适当的透视。 ” 1即从现象学的角 度分析,并且同时随着对根据追问方式的批判及其可能引发的问题来看待:存在 的显现。而海德格尔对存在问题的揭示是通过对“此在的时间性”的展开来显现 的,那么就对“此在的时间性”问题本身的追问特性及其结构作深入分析就有必 要了。 单从问题的提出来看,“此在的时间性” 问题的进一步深入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此在的时间性”问题的提出。包括重提存在问题的必要性和 其重要的哲学意义,这也是对传统形而上学在存在问题上给出的责难;存在与存 在者的混淆的问题的提出, 此问题又以问题追问方式的展开进一步论述现象学对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7 存在问题解决的思路, 并在此基础上对传统形而上学的追问根据的方式作出批判 且引出存在与存在者区分所必须面临的问题, 即从现象学角度对存在进行揭示的 前提对“此在的时间性”问题特性与结构的分析。 第二阶段是对“此在的时间性”的整体构建的分析。包括此在存在的基本 情态,此在的存在结构及其展开方式、此在的时间性到时、此在的时间性对此在 存在的构建。这一阶段实际上可将“此在的时间性”看做是解读海德格尔存在哲 学的线索,因为正是在“此在的时间性”的展开中,海德格尔的存在论的重要哲 学论点(如“在世” 、 “死亡” 、 “沉沦” 、 “常人” 、 “烦” )才能融合为一个整体。 第三个阶段是“此在的时间性”在哲学史上的重要意义。 以下我们将以“此在的时间性”问题本身提出的特性和结构为起点,以“此 在的时间性”整体构建和解答为线索,详尽探讨“此在的时间性”本身的全面整 体性,并在最后简单的概括“此在的时间性”在哲学史上的作用与地位。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8 一、 “此在时间性”的提一、 “此在时间性”的提出出方式及其问题结构方式及其问题结构 “此在的时间性”问题源于海德格尔对“存在”问题及其提问方式的分析。 在存在与时间中,海德格尔以问题的提问方式角度重新分析了“存在”在哲 学史上的优先地位,并且从问题的提问方式角度揭示出传统形而上学对“存在” 问题的误解正是在于这种提问方式所导致的 “存在” 与 “存在者” 的混淆。 对 “存 在”的揭示应该是用现象学的方法来“让存在显现存在” , “存在”不“是什么” 且不可定义,所以这就决定了对“存在”问题提问的特殊性。海德格尔对“存在” 问题的揭示是通过对 “此在的存在及其时机” 的揭示来完成的, 而如同对 “存在” 问题的提问方式依靠现象学的方法做指导一样, “此在的存在及其时机”也有这 样的要求。若说现象学所要求的提问方式实际上是一种与“存在”问题相配套的 方法,是为了让“存在”显现自身,而不是寻求所谓的存在现象后的本质,那么 对“此在的存在及其时机”问题的提问方式及其问题结构的分析,也就应该是对 “此在的存在及其时机”问题本身的一种显现或揭示。且只有对“此在的存在及 其时机”问题的提问方式和结构本身有所分析,才有可能正确的理解“此在的存 在及其时机” ,因为问题的提问方式本身和结构本身就是对问题解答的一种限定 或说是对回答角度的规定,还因为对“此在的存在及其时机”而言,对其问题提 问方式和结构的分析本身也可看做一种显现或揭示,一种对“此在的存在及其时 机”的显现或揭示。所以,相比通常论文中谈论的“问题的提出”仅是简单的对 所谈问题背景的介绍而言,我们这里所要求的用现象学方式对问题进行揭示的 “问题的提出”就有了更多更重要的意义。 海德格尔之所以对问题的提问方式有所探讨,是因为在对“存在”的提问 方式而言,提问方式的差异决定了对“存在”的理解与解释上的不同,在海德格 尔看来,传统形而上学对“存在”的提问,实际上是一种概念性的追问,其结果 肯定是以“存在者”来进行解答,将“存在”与“存在者”混淆,就掩盖了对“存 在”的追问,而对“存在”的追问,应采取现象学的方法,使得“存在”显现自 身,理解“存在如何存在” ,而不是用“存在者”来进行硬性规定性的回答。那 么,这里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即,凭什么说在对“存在”的追问上,传统形而上 学的追问方式就会掩盖对 “存在” 的理解, 而现象学的让 “存在自身显现其存在” 就是对“存在”的正确揭示,或者这个问题也可以这样表述,即,在对“存在”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9 的追问上,难道“存在”本身就能规定一种属于它的追问方式,除此之外就别无 它解,那么也就是说,凭什么说传统形而上学对“存在”的追问就不属于这种追 问方式,而现象学的追问就属于这种方式呢?这里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若说 “存在”本身就能规定一种属于它的追问方式,那么显而易见的是,这种追问方 式也必定属于对“存在”的理解与解释之中,可以说是正确和全面理解“存在” 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所以对“存在”的追问方式的探求就是必不可少的了。对存 在问题的追问实际上包含两个方面,即“存在及其时机” ,海德格尔对这两个方 面的揭示是通过对此在的揭示来完成的,即此在的存在及其时机,而对此在及其 时机的研究其实就是对“此在的时间性”的揭示。 (一)从“存在”的追问到“此在”的追问从“存在”的追问到“此在”的追问 从古希腊哲学对自然“根据”的追问(万物的始基“是什么” ) ,到经院哲 学对上帝的追问与思考, 从近代哲学对认识的追问到现代哲学反形而上学的转变 等, 哲学问题的提出不论是表现在人的精神寄托上, 还是表现在对人认识和实践 的指导方面, 都需一种哲学理论在思想上的可操作性, 或者说在理解上的必然的 可操作性, 这种可操作性将哲学思想或理论内化到人的生存中来, 或指导认识和 实践,或寄托于精神的需求,但只有这种内化的可能性存在,哲学问题的提出才 具有其存在价值, 因为任何哲学问题的提出不可能是无缘无故的被提出, 而正是 这种人类生存所需要的可操作性所引发的, 而且这种可操作性本身就隐含着对哲 学思想或理论有:准确,精确等逻辑性的要求,而这种要求一定程度上又与工具 性相关,哲学问题大都具有抽象性、普遍性的特点,所以构成哲学问题和哲学理 论所需的概念就必须准确、 精确, 有明显的界限, 概念由下定义的提问方式得出, 如“a 是什么?” ,而“是什么”这种提问方式有明显的特点:它要求将普遍的 东西抽象成为一个界限明确的, 可以在哲学问题或理论中准确的、 方便使用的东 西,至于这种东西是否是实在的, “是什么”的提问方式并不以之为前提,事实 上“是什么”的提问方式的特点也正好符合理解的可操作性的要求,因为哲学问 题和理论毕竟也需要用语言来表达, 而语言本身具有符号工具性的特点, 这使理 论表达一定程度上变得更准确,且使用方便。 “是什么”的提问方式使得从普遍 抽象而得到的概念不仅具有在哲学理论中使用工具性, 还具有伴随其产生的自在 性,因为“是什么”的提问方式并不以实在性为前提,所以我们甚至可以用此方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0 式定义“人马” ,如“人马是人头马身的神话中的生物” ,一但这个“人马”得到 定义,那么它就已经是自在自明的,不会变动的了。 我们回到古希腊哲学问题:“自然的根据是什么?” ,“万物的始基是什么?” 实际上在这种“是什么”的提问方式中, “是什么”的提问方式本身已经规定了 问题的解答方式,即可用一个抽象的概念来做回答,也就是说我们可以用下定义 的方式抽象出一个具有普遍性的,且定义好后就自在不变的概念名称,将这种概 念名称带入问题之中,因为概念无论是对具体事务的指称,还是对抽象事物或想 象的描述, 一旦概念形成并在哲学理论中应用, 那么这个概念具有一定的自在性, 是已经规定好了的,不会变动的,所以“是什么”这种提问方式本身就对其回答 形式有所限定,无论这种东西单指事物的性质,形式,还是某一类或种的范围。 传统形而上学理论中用“是什么”的方式进行追问,或下定义,可看做是一种对 根据、 对现象本后本质的探求, 是属于对根据的追问, 如 “万物的始基是什么?” 是对万物背后的本质或根据的追问,而对根据的追问的解答如果是以“是什么” 的概念式的方式进行的,那么其解答就可限定在概念的现成自在性,不变动,既 成的工具性等方面。如毕达哥拉斯派的“数”就有此特性。 1.追问“存在”问题的方式 以上文所述,假如我们对“存在”给以“是什么”的提问方式,那么也就 是说我们在对“存在”提问之前已经对“存在”领会的一些“性质”做了肯定的 回答,即在这个假设里“存在”成了现成自在的,既定不变的,具有工具性意味 的概念性的东西,所以,若对“存在”以概念式的追问,我们就会发现我们最终 得到的只是一个概念, 而传统形而上学对 “存在” 的追问大体上就是这样进行的, “这个词最终只是一个空洞的词,它的含义是一种非现实的迷雾。 ” 2 “存 在和上帝这两个词源构成了整个西方文化的根基, 是整个西方历史在此获取生存 力量的源泉,然而尼采在宣告上帝死亡的同时,也发现了作为哲学最高概念的存 在也只不过是实在性蒸发后的最后一缕烟雾。 ” 3这样的“存在”没有一丝生机, 是死的,这样的“很难令人满意” ,那么如何才能真正的追问出“存在”?难道 让“存在”自己告诉我们?即让“存在自己将自身显现出来” ,那么问题就出现 了, “存在如何存在?”即“存在如何显现自身” ,在这里“如何”显现提出了一 种提问方式,而这种“如何”的提问方式显然没有在对“存在”追问之前就给予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1 其答案进行既定的,不变的限定, “如何”也恰好包含有变动的意思,相对于上 文所提到的哲学问题和理论的可操作性本身也包含着 “如何将哲学理论内化到人 精神寄托或认识与实践的指导上”这种相同形式的提问方式而言,可说是这种思 想上、理解上所必须的可操作性的要求。从上可见,对“存在”提出“是什么” 的追问方式结果得到了缺乏实在性的,不变的,死的概念性的回答,这显然不符 合我们对“存在”追问的哲学意义,这样的概念性的东西也属于“实在性蒸发后 的最后一缕烟雾。 ”也不符合可操作性的要求。而“如何”这种提问方式显然没 有这样的顾虑,并且对“如何让存在自身显现自己”这类提问方式就是现象学所 提倡的,海德格尔正是看到了传统形而上学对“存在”以“是什么”的概念式方 式进行追问的失败,才重提“存在”问题,并在存在与时间中一开始就针对 “存在”的提问展开了分析,来对“存在”的正确追问做出铺垫。 “存在如何存 在?” , “存在如何显现自身?” ,这就是为何“海德格尔认为,现象学乃是存在 论的方法论,这种现象学的方法有三个基本环节:现象学的还原,现象学的构建 和现象学的解构” 4这些方法能使海德格尔在存在问题上,直接面对事物自身, 即存在自身,可用来构建其存在哲学并且同时可用来解构传统形而上学的存在。 “存在”作为不可定义的、自明的、最高普遍的特点在存在与时间一开始的 重提存在问题的必要性中就有论述,而哲学问题本身就具有对(最高)普遍的东 西的追问和探求,而这种普遍的东西往往是作为第一根据、第一开始或第一推动 力等的前提来处于各种哲学理论的核心基础部分, 或称之为万物的始基的一种存 在;或属于上帝的位置。在古希腊哲学中“自然”被解释为“从自身涌现出来的 东西或在自身涌现出来的存在及这种存在的持续。 ” 5然后出现“为什么涌现者 会涌现?”这其实就是“为什么存在者会存在?”的问题。这其中就隐含着存在 者或涌现者的存在是不证自明的,这就忽略了对“涌现者如何涌现” , “存在者如 何存在”的追问。到这里,我们不难看出“为什么”是一种包含对“根据”追问 的提出方式,(即使这种提问方式导致不得不假设出作为第一根据之类的存在者) 而在哲学理论中要提出“为什么”的提问方式,前提便是在这个哲学理论中已经 有了 “是什么” 这种定义式的概念规定, 然后才能对这种自明的概念规定进行 “为 什么”的追问,然而“为什么”这种又隐含着对“根据”的追问,且不论存在者 之后是否真的有这种“根据” , “为什么”这种追问的前提“是什么”已经对其回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2 答形式做了限定的规定,即上文所提及的关于概念的普遍抽象及其不变的,既定 的,自在自明的性质。那么也就不难得出对“根据”的追问定然不能逃脱以上所 提性质的联系,而一般哲学史上的作为“根据”的始基,理念,上帝等对“存在 如何存在”的掩盖就不难理解了,因为“存在如何存在”是对“存在”自身的追 问,而这些作为“根据”的上帝或始基之类是以存在者作为回答的,又因为这些 存在者的概念必然会具有以上所提与概念相关的性质,肯定不适合“存在如何存 在”这种“如何”所要求的变动的时机性。而在海德格尔那里概念性的存在的根 本特征是无时机, 无机缘, 现成自在的, 所以海德格尔才一直强调 “存在” 不 “是 什么” ,而只能对“存在如何存在”以现象学的方式来进行追问和分析。 2.“此在”问题的提问方式及其优先地位 依上述分析,我们对“存在”提问方式的特性已经有所了解,然而存在又 总是存在者的存在,海德格尔对“存在”问题的揭示是通过对“此在的存在及其 时机”的揭示来进行的,那么也就是说,我们要对“此在的存在和时机”的追问 也要采取相同的策略来进行,对“此在的存在和时机”进行揭示的问题追问结构 与对“存在”进行追问的问题结构等同。对海德格尔而言,这种等同不仅体现在 问题的追问结构上(对此在的追问结构参看上文对“存在”的追问,此处不再赘 述) ,还体现在“此在”本身相对其他存在者而言在存在论上所具有的优先地位, 毕竟就像我们上文对“存在”追问方式的分析所显现的那样,问题追问方式规定 了追问对象及其所显现的方式,具体对应到“此在”上,就表现出:对此在追问 与对存在追问在问题提问方式上的等同性; 此在相对其他存在者而言在存在论上 的优先地位(同样的,存在问题在存在论和存在者层次上所具有的优先地位) 。 存在总是存在者的存在,依存在问题本身的要求看,只有向来已经置身于 存在的展开状态及存在的引导中的存在者, 且通过这种存在者自身的展开及其状 态才能廓清存在问题,由此则这种存在者本身就有了其特殊性,此存在者可提出 存在问题而对其进行追问,而追问本身就表明了其置身于对存在的领会之中,也 就置身于存在的展开状态,此存在者被海德格尔称之为此在,那么对此在的存在 方式及其展开状态的揭示就是对存在问题的揭示。现在问题就出现了,此在是如 何展开其存在的?而在这个问题必须搞清楚的前提就是对此在的理解。 此在对存在问题的追问表明其置身于存在的领会中,置身于存在的展开状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3 态,此在是根据自己的存在去领会、去筹划和解释自身的存在,也就是说此在总 是在其存在中对其存在有所作为和关切,所以可以说,此在的本质是“去存在” , 即“生存” 。而“生存”作为现象学的意义指可能性存在,不是现成的,不局限 于现成规定性,所以一切“是什么”的,现成规定的方式不能用于此在,此在存 在着,但不是“什么” ,而这里的关于此在的现象学性质也不是一种对此在的规 定,而是此在“去存在”或“生存”的可能性方式。另外,此在向来是我的存在, 此在作为其存在中关切自身的存在者就表明此在总是以各种方式把其存在作为 最本己的可能性来有所作为, 此在由此可能获得本己的自身而在生存中具有本真 状态或失去本己的自身而获非本真状态。 在此, 对此在进行追问, 此在如何存在? 这个问题其实也就等于问:此在如何生存或此在如何展开其生存。 “去存在”或 “生存”既是把握此在的关键之一,也是“此在”问题本身展开的关键。 此在在存在者层次上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它在存在论层次上存在。它的 存在随着它的存在并通过它的存在而对它本身开展出来, 它所包含的存在向来就 是它有待去是的那个存在,在生存论意义上就是“去存在” ,此在总是从它的生 存来领会自己本身,即从它的可能性本身来领会自己本身。此在与其他存在者相 比较的优先地位体现在存在者层次上和存在论层次上,且“使一切存在在存在者 层次上及存在论上得以可能的条件” 。 6 “要阐明存在问题在存在者层次上及存在论上与众不同之处,对此 在的存在论分析工作本身就构成基础存在论, 因而此在所充任的就是原则上首须 问及其存在的存在者” 7 “如果任务是阐述存在的意义,所以,追问存在问题无他,只不过 是对此在本身所包含的存在倾向刨根问底,对先于存在论的存在领会刨根问底 了” 8 上面两段引用其实就表明了“此在”问题提出的优先地位,且还同时是一 种“此在”问题同“存在”问题在提问方式的特性上的等同性。 然而对“此在”进行追问,不仅涉及到对此在的追问如何得以可能,即对 “此在”进行追问的问题本身所具有的特性和结构,还涉及到此在存在的时机。 那么如何对此在存在的时机在问题追问角度给于显现呢?这实际上就涉及到了 从现象学角度对“时间”追问的显现了。那么如何从现象学角度对“时间”进行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4 显现,我们需要对比上文所提的概念时间来理解此问题。 “存在如何存在”或“涌现如何涌现” ,对于这两个问题中的“如何”包含 有一个变化的“过程” ,既可以也需要对这个“如何存在”或“如何涌现”的“过 程”给以描述或解释,那么这个“过程”如何描述或解释呢?这当然又涉及到了 对这类问题的追问方式了,以上文所述,若对这类问题给于概念式的追问(事实 上,传统形而上学大体就是用这种追问方式,对此上文已作论述)就会毫无疑问 的对此做概念式的领会,其结果就是这个“如何涌现”或“如何存在”可领会成 为一个无时机, 无机缘具有现成自在性的概念式的抽象 “过程” , 而这种抽象 “过 程”一旦被规定好,也就丧失了对于这类问题而言“过程”之为“过程”的变化 性,成为一个死的,纯粹现成“过程” 。而这个现成的“过程”可以在理性思维 下对其进行“理性拆解”而用于解释和描述,所以这好像就决定了对这个“变化 过程”可以“理所应当”的采取一种概念性的,无时机无机缘的描述或解释,而 传统形而上学的“时间”就是在这种描述或解释“变化过程”中出现了,现在这 里的“时间”也是一种无时机无机缘的概念性东西,那么用其描述或解释“变化 过程”或更确切的说是“运动过程”也就“合理”了,体现在这里的“时间”已 经一定程度上的表现出工具性的意义,即为了方便的解释和描述“运动过程” 。 也正是这种工具性意义使得概念式追问或解答变得“合理了” ,合理性就表现了 概念式追问和解答在描述或解释“变化过程”中的实用方便性。然而,这种概念 式追问或解答又有一个致命的难点,即存在者在“如何存在”之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