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南京艺术学院研究生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书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研究工作取得的研究成果本 人声明: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入已经发表的或撰 写过研究成果,也不包含其他人为获得南京艺术学院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 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 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储始锄匙签字吼叩8 年牛月2 日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南京艺术学院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南京艺 术学院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本院博士、硕士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 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南京艺术学院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 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储张拼亿 签字日期:2 0 0 5 年l 月2 日 学位论文作者毕业后去向: 工作单位: 通讯地址: 电话: 邮编: 喜丕 年 他 喑 班眄 各 蝴 彩 阳 燃 跸 黔 签 南京艺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五音令人耳聋 否 浅析道家美学对器乐演奏的启示 摘要:老子道德经第十二章:“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 骋畋猎令人心发狂。其中的美学思想,对于当代在器乐演奏中所出现的过度强调形式、 过分追求刺激和过多的功利之心等现象,具有较为重要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道家美学器乐演奏启示 道德经第十二章写道:“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 畋猎令人心发狂。”其中的美学思想,对器乐演奏实践活动有着一些较为重要的启迪:其 一,在演奏中,过度地突出形式,有可能制约音乐自身的审美。其次,器乐演奏是纯朴 自然的,而不是寻求过分的刺激。最后,演奏者应摒弃人为的功利标准,切勿沾染浮躁 之心。 中国自上古夏、商、西周三代的发展,进入“东周列国”时代,社会发生了重大的 危机,出现了所谓“礼崩乐坏”的局面。对待这种危机,春秋末年有儒、道两家不同的 态度t 一种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的态度。孔子站在继承与发扬殷周尤其是两周礼乐文 化的立场上,认为西周的礼文明,是世上最完美的,“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 吾从 周! 。 l i j 并极力主张维护礼乐制度,提出“克己复礼”、“立于礼”、“以礼让为国 等思想。 儒家思想站在统治阶级的立场上,将音乐作为一种政治工具使用,认定人天生就有贵贱 之分。强调“乐”必须配合于“礼”,“乐与“礼”被紧紧捆绑,并提出“乐则韶、 舞,放郑声 1 2 】,认为治理国家必须用韶、武等一类的雅乐,而禁绝郑声,强 调“德 和“位的音乐标准。另一种态度是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的态度。老子站在否 定礼乐文明的立场上,极力地抨击了这种文明的异化现象。在这样一个背景之下,老子 写下“五音令人耳聋”这个否定礼乐文明的论断。这个论断揭示了礼乐为追求等级制度 而过度强调形式的弊端;提出了“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3 】的审美内涵,以及表明 了美在于超功利的自然无为。 一、过度强调形式 礼乐制度主要用以维护宗法制度和君权、族权、夫权、神权等。礼、乐、刑、政四 术是奴隶主阶级统治的重要手段。其中礼、乐是在统治阶级内部所设立的一种等级制度。 如祀天神“奏黄钟、歌大吕、舞大夏;祭地示“奏太簇、歌应钟、舞咸池 。举 行大飨时“两君相见,楫让而入门,入门而县兴。楫让而升堂,升堂而乐阕。下管象 武,夏龠序兴客出以雍,彻以振羽。 【4 1 诸侯宴使臣时,可用小雅 l i 涂志刚论语通译人民文学出版杜1 9 9 7 年版p 3 0 1 2 1 涂志刚论语通译人民文学出版礼1 9 9 7 年版p2 2 1 1 3 1 ( 战国) 庄周庄子全译张耿光译注贵州人民出版社1 9 9 1 年版p 2 2 0 1 4 1 杨天宇礼记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 0 0 4 年版p6 6 5 1 南京艺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鹿鸣、四牡、争皇者华【5 】。关于乐队、舞队的编制,周礼大司乐中载有: “王宫县,诸侯轩县,卿大夫判县,士特县”的规定,可见其等级的森严。这些规定, 一方面体现于祭祀、宴享等同常的雅乐活动之中,另一方面贯彻在由大司乐进行的教育 中。由此可见,西周的礼乐制度就是等级制度。而后儒家不断地在“礼”的外在形式上 大做文章,从而在周礼、仪礼、u :l 记等著作中为我们留下了一套举世罕见的繁 文缛节,使人们在冠、婚、丧、祭、燕、享、朝、聘等一切社交活动中的举手投足都必 须经受严格训练,受其影响,“乐 的形式也由简到繁,成堆砌雕琢之势。这种制度可 以说是对音乐社会作用的重视。但由于这种制度规定的太死,使这种奴隶主阶级视为理 想的“雅乐趋于呆板、僵化,成为道家对其否定的一个重要原因。 儒家的礼乐在追求等级制度的过程当中,过度突出形式的做法让我们瞠目结舌,因 为他们似乎忘记了“礼乐礼乐”,有“礼”也应有“乐。然在目前的器乐演奏中,演奏 者们演奏的一些作品,有着“不同反响的“形式 ,但也同样让人不明白“乐之何 以存在。尽管礼乐的形式是一成不变,而现在器乐演奏的形式是千变万化,然而它们皆 忽视了“乐 的内涵,“形式 不同,结果却殊途同归。 诚然,人们在欣赏音乐时,首先感知到的通常是它的形式,而音乐中的形式,是为 了表现“乐而存在的。比如“在肖邦的马祖卡舞曲中,我们感到它们的主题具有一种 舞蹈性、波兰性,甚至可以感到一种乡村性。”1 6 1 这种“形式”和“音乐”的和 谐,使人感受到音乐的美。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感情的艺术,假如在欣赏音乐时 只注意到它的结构形式,而在感情上却无动于衷,那么就不能完整地感受与领会音乐的 美。一位有经验的英国音乐教育家曾告诫说:“不要允许你的批评性的敏捷聪明窒息你 的情绪反应。”【7j 他还说:“除非你也重新抓住了激动过贝多芬写这作品的同样感觉, 或是认为你也有这种情感,你才有权利说你欣赏他。 【8 】 然而当形式被过分强调,使之出现不和时,欣赏者更多地会将注意力放到某种形式 上,而非完整全面地去欣赏音乐。比如将注意力放在以炫技为作品主要形式的技巧上( 音 乐作品不是练习曲) :比如将注意力放在以发出特殊声音或模仿某种声音为作品主要形 式的音色上( 器乐的音色有限,并且它也不是录音机) ;更甚者,在“演”字上做足了 形式上的文章,使人眼花缭乱却无心从“乐的角度来完整地欣赏一首乐曲。 无论是形式的不变或过于善变,器乐演奏者们始终应该将“音乐是听觉的艺术”这 一点放在首位。因此我们可以说,道家对礼乐的这种否定具有历史的意义和当前的意义。 二过分追求刺激 老子所说的“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 , 意指作为艺术鉴赏对象的“五色”、“五音”, 如果变成了过分的感官享受和毫无节制的 满足,就会失去鉴赏艺术美的初衷,甚至会失去其审美价值,而成为一种事与愿违、伤 害身心的精神负担和审美灾害。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对礼文的过分追求,使得钟鼓之乐、 缤纷艳丽的色彩、浓浓的五味、驰骋畋猎等源于礼的生活式样都成了统治者纵情声色犬 马的工具,这也就是老子所以憎恶礼乐的缘由。在老子看来,真正的美不在声色、富贵 等外在的东西,而只能是自然本身,从“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9 】才能体现。老子的这 些见解,接触到审美的境界问题,揭示出审美活动中一种对艺术的简单感知和审美体验, 1 5 1 韩席筹左传分国集注江苏人民出版社1 9 6 3 年版p 7 7 1 6 1 卓菲娅莉萨音乐荚学译着新编丁二润洋译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 0 0 3 年版p7 5 1 7 1 帕西布克音乐家心理学金十铭译人民音乐出版社1 9 8 2 年版p1 3 5 s l 同上第1 0 4 页 1 9 1 朱谦之老子校释龙门联合书局1 9 5 8 年版第4 8 页 2 雨京艺术掌院坝七学位论文 开创了中国古代美学追求“自然”、“真美”、“全声之美 等理论的先声,奠定了道家美 学的基础。 “澹然无极,而众美从之”【lo j 为道家所推崇,他们反对一切人为的束缚、刻意的雕 琢、虚伪的华饰。未经雕饰的原木是朴,没有染色的白帛为素。朴素是事物的天然本色、 原始状态。“夫鹄不同浴而白,乌不同黔而黑,黑白之朴,不足以为辩 【1 1 1 ,天鹅自来 白,不是因为日日洗澡,乌鸦天生黑,也不是天天同晒的结果,两者都是出于本然,这 就是朴,这才是美。因此庄子反对“饰羽而画”i l2 。,在天然美丽的羽毛上再涂以华彩, 只会破坏朴素的美。“素也者,谓其无所与杂也。,【1 3 j 素是不受外界熏陶濡染,保持天然 本色,犹如没有染色的白帛。 从艺术方面加以考察,“朴素”的美学要求就是平淡自然,简单真切,抛弃一切不 必要的铺陈、藻饰、雕琢,老、庄都对矫情做作的语言进行了批评。老子第八十一 章有言:“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质朴的语言往往可传达简洁而准确的内容。庄子也认 为:“道隐于小成,言隐于荣华。 1 1 4 j 华丽繁缛的语言只会遮蔽言说的真面目,无足取 法。陶渊明的诗平淡自然,但并不是单调乏味和平淡无奇。 在音乐领域,何为“朴素自然”、“全声之美”,何为“毫无节制 饰羽而画”? 西 方社会于2 0 世纪八九十年代出现了一种电子舞曲- t e c h n o ,它的诞生使一种动作狂 乱、奔放不羁的新舞蹈“锐舞”( r a v e ) 变成人们发泄焦虑不安的管道。“t e c h n o 音乐、 昼夜不停的r a v e 舞蹈以及舞场上广泛使用的毒品,给人带来的后果,被一些英国作家 称为集体脑休克和借助化学手段对黑夜无感知。”【l5 j 在器乐表演中,无克制地发泄情 绪,或用刺激的音色和夸张的音乐处理来吸引欣赏者,甚至从服装、灯光、舞美,。各种 音效、各色组合等方方面面来追求感官的冲击种种这些,都可以说是违背了“自然” “真美”的理论。 由此看见,过度地追求感官的刺激不是健康的正常的表达“美的方式。艺术是一 种“人类与世界调解的工具”【l6 1 ,音乐是解放心灵,使身心压力得以缓减的有效手段。 器乐演奏并不是玩心跳、求刺激、声色犬马似的娱乐。在进行演奏时,是使其对人的感 官产生刺激,还是释放出音乐本身所包涵的自然的情感、使人在精神上获得满足、感到 舒适呢? 答案不言而喻。 。_ 在器乐演奏中只有坚持音乐自然的意境,“去甚、去奢、去泰”【1 7 】才能做到“乘物 以游心” 1 8 1 , 既遵循自然的规律和法则,最大限度地顺应音乐的自然发展。 。 三过多的功利之心 孔子认为,“乐”这类文化符号是“仁 和“礼”的价值观念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 直接表现,因此,作为特殊的“情感符号”,艺术所遵循的创作法则完全是以其“过犹 不及的行为标准和“中庸之道”的思维模式来决定的。孔子一向是主张以理节情,用 颜渊的话来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1 9 】。以这样的法则来对 n o 】( 战国) 庄周庄子全译张耿光译注贵州人民出版杜1 9 9 1 年版p 2 6 2 e 1 1 ( 战国) 庄周庄子全译张耿光译注贵州人民出版社1 9 9 1 年版p2 5 4 z j ( 战国) 庄周庄子全译张耿光译注贵州人民出版社1 9 9 1 年版p5 8 6 剐( 战国) 庄周庄子全译张耿光译注贵州人民出版社1 9 9 1 年版p2 6 6 4 j ( 战国) 庄周庄子全译张耿光译注贵州人民出版社1 9 9 1 年版p 2 5 【l 纠金元浦、王军、邢建昌美学与艺术鉴赏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 0 0 4 年版p5 2 0 i l6 j ( 美) 约翰拉塞尔现代艺术的意义常宁生等译江苏美术出版社1 9 9 6 年版p4 0 0 唧朱谦之老子校释龙门联合书局1 9 5 8 年版p7 6 1 8 1 ( 战国) 庄周庄子全译张耿光译注贵州人民出版社1 9 9 1 年版p6 6 1 9 1 涂志刚论语通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9 7 年版p1 1 9 雨京艺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待艺术,才能够创造出关雌之类“乐而不淫,哀而不伤”【2 0 】的符合伦理道德标准的 佳作,并起到“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 1 2 l j 之类的警示 作用。 然而在道家看来,儒家所遵循的这套伦理标准本身就值得怀疑,那么用这套标准来 规定艺术的功利价值,则更是不得要领。老子认为,不应该以艺术为手段来限制和扭曲 人的自然情感,而应让人的生活和艺术遵循自然的法则和规律,以进入一种“人法地, 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2 2 】的境界。在这个境界里,艺术是非功利的,以此为前提, 人们的艺术活动才能够实现自由的想象和不断的创造,即所谓“天之道,不争而善胜, 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然而善谋。”【2 3 】这种“无目的的合目的性”,比之儒家“发 乎情,止乎礼义 的观点更加符合了艺术创造的规律。 收当前的器乐演奏中,演奏者以“市场认同”为标准的现象,比之春秋时期儒家思 想者以追逐“合乎情理”为音乐标准的情形,有过之而无不及。尽管合乎的标准不尽相 同,但其目的皆是以追求功利为目的。过分强调市场认同的功利形态,符合艺术创造的 规律吗? 音乐评论家储望华先生曾提出这样的观点:“衡量一个艺术作品的好坏,不能以他是 否拥有尽可能广泛的欣赏者为依据能够做到雅俗共赏的作品,很好;有的 作品雅,知音者少,未尝不是好作品;有的作品俗,更具有成千上万的听众,也 好。但后者不易作为目标来提倡。”【2 4 1 总之,作品的优劣很难通过欣赏人群的多寡 来判断。 老子说:“故至誉无誉。是故不欲碌碌如玉,珞珞如石。”【2 5 】“对喋喋不休的美誉老 子是打心眼旱看不起的,因为美誉是无须夸耀的;同样,本身若没有美誉,夸耀也只能 夸出泡沫式的美誉,人生所具有的种种德性是无须于华光如玉的,还是珞珞如石那样质 朴的为好。【2 6 】如果说器乐作品本身就是一块见素抱朴、浑然天成的石头,那么根本毋 需刻意打磨雕琢,或是用华丽的包装将其包裹。为了得到美誉、市场认同等这些音乐之 外的功利之物,刻意地迎合只会使演奏者忘却自己身为艺术工作者的天职,而成为讨好 人的“哈巴狗”。 器乐演奏是应追求音乐自身的美感体验,而非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当作品成为商品 的时候,它也就已经失去了其作为音乐而存在的价值了。甚至从某种角度来说,它只能 算是市场经济中商品工业大机器上的一个毫无情感色彩的零件而已。 老子所提出的,应摒弃浮躁的功利心态的艺术法则,无论是在当时,还是在当今都 具有其独到的见解和启迪。 结论 对于当前器乐演奏中出现的种种端倪和弊端,比如过度强调形式,过分追求刺激, 以及过多的功利之心,在此指出,皆为防微杜渐,而无矫枉过正之意,并非对创新形式、 寻求更高的感官体验以及“对审美评价中共同性的追求”【2 7 】表示反对,j 下如与儒家的逻 辑化、秩序化、符号化的美学世界不同,道家寻求的是一个非逻辑、非秩序、非符号的 【2 0 j 涂志刚论语通详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9 7 年版p3 2 2 ”涂志刚论语通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9 7 年版p 2 5 5 1 2 2 j 朱谦之老子校释龙门联合书局1 9 5 8 年版p6 6 1 2 3 1 朱谦之老子校释龙门联合书局1 9 5 8 年版p1 8 4 弘l 储望华目标:多元化关于交响音乐创作问题的另一种思考载人民音乐1 9 8 9 第一期 2 5 1 朱谦之老子校释龙门联合书局1 9 5 8 年版p1 0 5 p o j 詹剑峰老子其人其书及其道论湖北人民出版社2 0 0 6 年版p1 7 7 瞄q 张前、王次炯音乐美学基础人民音乐出版社1 9 9 6 年版p3 4 5 4 雨京艺术学院砍士学位论文 审美天地。如果说,儒家的努力是一种从无到有、由简而繁的过程,其追求的是“充实 之谓美 【2 8 1 、“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2 明的境界;那么道家的努力则是一种删繁就简、 去蔽澄明的过程,其追求的是“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3 0 】的境界。道家的反文化倾 向具有特殊的背景和前提。换言之,道家的“无是针对儒家的“有”而言的,道家的 “解构”是针对儒家的“建构”而言的,因此,对道家的理解都必须是以对儒家的评判 为前提的。 此篇论文,也正是以对近些年在器乐演奏中出现的一些过度强调形式,过分追求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农业物联网设备的创新与应用-洞察及研究
- 游戏化营销策略分析-洞察及研究
- 稳定靶向纳米胶束构建-洞察及研究
- 手指画培训课件
- 科技部合同范本D007-技术咨询合同6篇
-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学期第1单元大数的认识综合素养评价卷(含答案)
- 湖南省娄底市涟源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含答案)
- 混沌态热力学分析-洞察及研究
- 手卫生指征培训课件
- 学生法制安全教育培训课件
- 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常规项目自查记录表
- 膝关节病中医护理查房讲课件
- 粪污清运服务管理制度
- 医疗机构动火管理制度
- 孵化基地制度管理制度
- 中枢整合康复技术课件
- DB31/T 936-2015车载终端与手机互联应用规范第1部分:通用技术规范
- 软件委托开发合同样本(合同范本)10篇
- 兽医检验科工作流程手册
- 道路清扫保洁服务人员配置计划
- 垃圾消纳费合同协议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