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明朝中后期福建海外移民原因探析 学位论文完成同期: 指导教师签字: 答辩委员会成员签字: x i o 、6t f 嬲嬲料 独创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 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 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未获得 ( 洼;麴遗直墓他盂噩壁星虚盟的:奎拦亘窒2 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使 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 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石量绵签字嗍扣年h cr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有权保留并 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 授权学校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 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 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石怠砩导师签字: t i n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屉越,一撕导师签字: 签字日期:7 - - 。f o 年石月夕f i签字同期:叫d 年多月,厂同 学位论文作者毕业后去向: 工作单位: 通讯地址: 4 电话: 邮编: 明朝中后期福建海外移民原因探析 摘要 福建背山面海,自古有“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说法,勤劳的福建人民利用大 海创造着自己独特的生活,形成了有代表性的海洋文化传统。本文以福建海外移 民为考察对象,以明朝中后期这一特定时期为切入点,运用文献和相关研究资料 为依据,着重探讨明朝中后期这一特定时期福建人民大量海外移民的原因,主要 从明朝中后期大的时代背景,福建的自然地理环境,福建人民自古以来的文化传 统以及当时世界兴起大航海贸易等方面进行探讨福建移民海外的主要原因。试图 通过对福建移民海外及其他们精神层面的研究,给明朝中后期的福建海外移民对 当时福建和东南亚地区人们的生产生活所做的贡献以充分肯定,同时展示了我国 自古以来的海洋文化传统。 论文追溯了福建悠久的海洋文化传统,福建自古就有“闽在海中”的说法, 福建人民根据当地的实际条件和自古形成的一些独特传统为我国的海洋事业做 出了应有的贡献,但是在明朝时期由于政府考虑海洋安全而对福建的海洋贸易事 业进行严格限制,包括对海外移民的严厉打击。然而在当时海洋发展潮流不可遏 止的情形下,福建人民冲破政府的种种限制和打击依然选择了海洋贸易来寻求生 存,并给福建当地和移入地( 特别是东南亚地区) 带来了生产生活的便利和物质 生活的富裕,成为了中外文化交流的媒介。但是由于受到明朝政府的阻挠,在当 时海洋大发展的机遇中夭折了,福建这一时期的移民也因而或被忽略,或被笼统 的归类到明清海外移民中去,他们虽然代表了民间海洋力量,代表着弱势群体, 但他们的发展趋势和贡献应该得到社会应有的关注。 关键词:海外移民福建移民明朝中后期 4 a n aiy s et h ec a u s eo ff u jia no v e r s e a s im mig r a n tinm ;d f u j i a nb a c kt ot h e s o o na sm o r em o u n t a in a n dl a t emin gd y n a s t y a b s t r a c t m o u n t a i na n df a c e st h es e a ,ith a dt h ev i e wa s “a s a n dl i t t ew a t e ra n df i e l d ,t h ei n d u s t r i o u sf u j i a n p e o p l e w e r e c r e a t i n gt h eu n i q u e1i f eb yt h es e a ,a n d f o r m i n g t h e r e p r e s e n t a t i v eo c e a nc u l t u r et r a d i t i o n t h i sa r t i c l et a k e st h ef uj i a n o v e r s e a si m m i g r a n ta st h ei n s p e c t i o no b j e c t ,a n dt a k e sm i n gd y n a s t ym i d a n dl a t ep a r tt h i st h es p e c i f i ct i m ea st h eb r e a k t h r o u g h p o i n t ,d i s c u s s i n g t h em i n gd y n a s t ym i da n dl a t e p a r tt h i ss p e c i f i ct i m em a s s i v ef u j i a n o v e r s e a si m m i g r a n t sr e a s o ne m p h a t i c a l l yb yt h eb a s i so ft h eu t i l i z a t i o n li t e r a t u r ea n dt h er e l a t e dr e s e a r c hm a t e r i a l t h i sa r t i c l em a i n l yf r o mt h e m i n gd y n a s t ym i d a n d l a t e p a r tg r e a tt i m eb a c k g r o u n d ,f u j i a n s e n v i r o n m e n t ,f u j i a np e o p l e sc u l t u r et r a d i t i o ns i n c et h ea n c i e n tt i m e s a n dt h ew o r l d b i gn a v i g a t i o nt r a d et oc a r r yo nd i s c u s s i n gt h ef u j i a n i m m i g r a n t sp r i m a r yc a u s e a t t e m p t i n gt h r o u g ht h ef u j i a no v e r s e a s i m m i g r a n ta n dt h e i re n e r g e t i cs t r a t i f i c a t i o np a i n er e s e a r c h ,a n dt h em i n g d y n a s t ym i da n dl a t ep a r tf u j i a no v e r s e a si m m i g r a n tt ot h ec o n t r i b u t i o n w h i c ht h e yd i da tt h a tt i m eb yt h ef u l la f f i r m a t i o n ,s i m u l t a n e o u s l yh a s d e m o n s t r a t e do u rc o u n t y so c e a nc u l t u r et r a d i t i o ns i n c et h ea n c i e n t t i m e t h i sa r t i c l et r a c e dt h ef u j i a ng l o r i o u so c e a nc u l t u r et r a d i t i o n f u j i a n h a dt h ev i e wo f “f u j i a ni nt h es e as i n c et h eo l dt i m e ”。t h ef uj i a n p e o p l e su n i q u eo c e a nt r a d i t i o nw h i c hf o r m e ds i n c et h eo l dt i m ea n d a c c o r d i n gt ot h el o c a la c t u a lc o n d i t i o nh a dm a d et h ep r o p e rc o n t r i b u t i o n f o ro u rc o u n t r ye n t e r p r is e ,b u tb e c a u s et h eg o v e r n m e n tc o n sid e r e dt h a tt h e s e as e c u r i t ya n dc a r r i e do nt h es t r i c t 1 i m i tt of u j i a ns e at r a d e e n t e r p r i s e ,i n c l u d i n gt oo v e r s e a si m m i g r a n t ss e v e ra t t a c ki nt h em i n g d y n a s t yt i m e h o w e v e ru n d e rt h es i t u a t i o n w h i c ht h a t t i m et h es e a d e v e l o p m e n tt i d a lc u r r e n tm i g h tn o ts u p p r e s s ,t h ef u j i a np e o p l eb r o k e t h r o u g ha llg o v e r n m e n t sli m it sa n dt h ea t t a c ks tillc h o o s et h es e at r a d e t os e e kt h es u r v iv a l ,a n dt h el o c a lit y a n dw h e r et h e ym o v e di nf r o mf u j i a n ( s p e c i l l yt h es o u t h e a s ta s i a ) ,t h ei m m i g r a n t sh a sb r o u g h tt h ep r o d u c t i o n 5 o ft h e i rl i f ec o n v e n i e n c ea n dt h em a t e r i a lli f ew e a l t h ,a n dh a sb e c o m et h e c h i n e s ea n df o r e i g nc u l t u r a le x c h a n g em e d i u m b u tt h e yr e c e i v e dm i n g g o v e r n m e n t so b s t r u c t i o n ,s ot h e yh a dd i e da tt h a tt i m ew h i c hi nt h es e a d e v e l o p m e n t so p p o r t u n i t y ,f u j i a ni m m i g r a n t sa l s o i sn e g l e c t e d ,o rb y g e n e r a l 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t ot h em i n ga n dq i n gd y n a s t i e so v e r s e a s i m m i g r a n t a l t h o u g ht h e yh a sr e p r e s e n t e dt h ef o l k s e as t r e n g t ha n dt h e m i n o r i t yg r o u p s ,t h e i rt r e n do fd e v e l o p m e n ta n dt h ec o n t r i b u t i o ns h o u l d o b t a i nt h es o c i a lp r o p e ra t t e n t i o n k e y w o r d s :o v e r s e a si m m i g r a n t :f u ji a ni m m i g r a n t :m i da n di a t em i n gd y n a s t y 6 目录 o 引言 o 1 研究对象及研究意义o ooooo 1 o 2 学术史回顾2 0 3 研究方法及论文框架5 1 地理环境原因 1 1 山多地少的压力 000000 6 1 2 面临海洋的便利8 1 3 利于海外贸易的经济作物”“0 00000 9 2 政治腐败和天灾人祸 2 1 腐朽的政治1 1 2 2 海禁政策1 2 2 3 自然灾害频发一”o o o ooo 1 6 2 4 人祸频发1 9 3 福建地区固有的海洋发展传统 3 1 以海为田的发展传统2 0 3 2 福建人民的冒险精神2 1 3 3 商品经济对安土重迁观念的冲击2 3 4 世界大航海时代的影响 4 1 世界航海贸易趋势的驱动o oq oooo 2 4 4 2 殖民贸易的刺激2 5 5 福建海外移民的历史影响 5 1 福建海外移民的大体组成2 8 5 2 福建海外移民的贡献一”一一一”o o oooo 2 9 结论3 1 参考文献3 4 7 明朝中后期福建海外移民原因探析 ,。 0 引言 o 1 研究对象及研究意义 本文以明朝中后期福建大量移民海外的原因为研究对象,考察当时福建移民 各方面的情况,力求还原移民的生活状况。在明朝中后期福建的大量移民移居现 在的东南亚、日本等地,其中以移居东南亚为主,在移民组成中,以商业移民为 主,即移居海外是为了经商,本文着重以商业移民为研究主题。 中国不仅是个大陆国家,同时也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海洋国家。中国的海洋文 化传统自古以来就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发展着,永未停息过,而在海外移民当中, 其海外商业移民最能体现我国海洋发展传统。尤其是明朝中后期,作为官方的朝 贡贸易结束,意味着官方海洋力量的退缩,因此这一时期中国海洋力量的体现者 是活跃于福建与东南亚之间的福建移民,其中商业移民作为中国海外移民的重要 组成部分,也是其中最活跃的组成部分,他们充分体现了中国的海洋力量的存在 与发展,同时福建的海外移民也是中国海洋历史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福建的移民在明朝中后期出现了不同于其他时代的原因,在这一时期,中国 的海洋发展出现了以民间海洋力量为主力的发展模式。因为在明朝正统年间以 后,朝贡贸易几乎停止,而且政府严格海禁。如英宗正统实录卷一七九所载, “正统十四年六月,福建巡海按察司监事董应轸言,旧例濒海居民,私通外国, 货易番货,漏泄军情,及引海贼劫掠边地者,正犯极刑,家人戍边,知情故纵者 罪同。比年民往往嗜利忘禁,上命刑部申明禁之。 这正说明在明朝中后期,明 朝政府严格海禁,终止海外贸易,此时福建民间海洋力量的发展虽然可以忽略不 计,但是它代表了海洋发展的趋势和要求,代表了海洋发展的时代。此外,福建 自古以来就是以发展海洋著称,海洋对福建移民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正如顾炎武 在 :天下郡国利病书中所说的“海者,闽人之田也。这就是福建移民在明朝 中后期大量出现的独特形势。 明朝中后期福建的移民以移居东南亚为主,东南亚华侨以闽人最多,广东人 次之。菲律宾的华侨几乎都是福建人,在西班牙到来之前,福建和菲律宾之间的 贸易和交流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当时到菲律宾贸易的商人绝大多数是福建人,正 如明史吕宋传所记:“先是闽人以其地近且饶富,商贩者至数万人,往往 明朝中后期福建海外移民原因探析 久居不返,至长子孙。 巴城和北大年的华侨也以闽人为主。据估计,明末南洋 华侨总数约为1 0 万人,闽人则约占7 0 一8 0 。从职业上说,以商贩为主, 其中闽人约占6 0 以上,其次是各类工匠。1 大多数福建人从家乡随船来到东南 亚,在当地经商生活,如“明天启五年( 1 6 2 5 年) ,从泉州港开来巴城的商船, 带来3 6 0 名小商贩,肩挑着中国的瓷器到处叫卖。仅1 6 2 5 年到1 6 2 7 年的三年间, 就有1 2 8 0 人到巴城贸易,其中回国的不到三分之一。 2 其中移居菲律宾的福建 人占大多数,“福建华侨移居菲律宾已有近千年的历史,1 5 7 1 年5 月,西班牙占 领吕宋岛时,吕宋岛约有1 5 0 名华侨,随着马尼拉大帆船贸易的兴起,赴菲的商 船不断增多,随商船而去的漳州和厦门商人逐渐定居菲律宾,至1 6 0 2 年已近三 万人。刀3 尤其是福建沿海地区人们移民菲律宾的人数占绝大多数,正如顾炎武所 说的“漳泉民贩吕宋者,或折关破产及犯压各境不得归,流寓土夷,筑庐舍,操 佣贾杂作为生活,或娶妇长子孙者有之,人口以数万计。 由此可以看出,福建 这一时期的海外移民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 在历史上,福建这一时期的海外移民得不到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反而遭到种种 限制,虽然在这些移民当中有少数不法之徒,对中外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但 是其主要的组成部分是为了生计和发展而移民海外的。他们的移民海外给移入地 和福建本地带来了较大积极影响,因此不论是当时还是现在都应该给以相应的关 注。本文把目光对准这一时期的福建移民,从地理环境、时代背景、思想观念等 各方面来探讨这一群体的真实面貌,肯定他们的贡献,这就是本文的研究意义所 在。 0 2 学术史回顾 对海外移民的研究,大多数学者的论著是将其与海外交流与贸易,以及文化 民俗的传播如妈祖文化在东南亚的传播联系起来。李长傅的南洋史地与华侨华 人研究李长傅先生论文选集,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2 0 0 1 年5 月版,其中 的华人华侨篇大多收录的是中国的海外华侨,对中国的海外华侨在东南亚各国的 发展进行了论述,为我们做华侨研究有较大学术价值。杨国桢、郑甫弘、孙谦合 著的明清中国沿海社会与海外移民,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1 9 9 7 年5 月版, 1 林国平:福建移民史 ,北京,方志出版社,2 0 0 5 年1 月,第2 2 0 、2 2 1 页 2 转引科尔哈斯( c o l l i h a s ) 编:官方文件,1 6 2 8 年2 月2 0 日信,卷一,第9 2 页 3 福建省志华侨志 ,第8 0 页。 2 明朝中后期福建海外移民原因探析 对明清时期中国沿海移民,主要是福建广东两地的海外移民做了论述,介绍了这 些移民在当地的生产生活等活动,及在移入地形成的社会组织和这些移民对两地 的影响做了相应论述,从中得出中国海洋社会经济史是与中国从传统向现代转型 的历史相联系,从海洋社会经济层面审视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艰难历程,因而具有 较大的学术和现实意义。杨国桢先生主编的海洋与中国丛书( 8 本) 和海 洋中国与世界丛书( 1 2 本) 中的闽在海中追寻福建海洋发展史( 杨国 桢著) ,此书从经济、航路、移民、社会等方面对福建人民开发利用海洋进行了 回忆,充分体现了福建海洋传统的浓厚氛围,从不同侧面挖掘了一些淹没沉睡的 史料资源,丰富了人民对福建海洋传统的认识。东洋航路移民明清海洋移 民台湾与菲律宾的比较研究( 曾少聪著) ,此书从移民的文化背景、移民的经济 活动、移民的历史过程、移民的社会结构和文化接触等方面较为全面的对海洋移 民进行了论述,从中体现出中国自古以来的海洋性传统,为我们了解海洋移民提 供了借鉴。海洋迷思中国海洋观的传统与变迁( 黄顺力著) ,这本书主要, 从思想意识层面分析出了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长期实行“以农立国 为主导的基 本国策下,使得中国古代海洋观逐步形成有限开放性、边缘从属性和守土防卫性 三大特点,明清以后,东南沿海地区的民间海洋力量迅速兴起和发展,带来海洋 观的极大变革时期,但是最终受到封建政府的严厉阻碍而使得整个中国失去发展 海洋的伟大时机。西洋航路移民明清闽粤移民荷属东印度与海峡殖民地的 研究( 林德荣著) ,本书以荷属东印度与海峡殖民地的闽粤海洋移民的社会、经 济活动及其与侨乡的互动关系为主线,从历史学、社会学和人类学的视角,考察 了明清时期闽粤移民在这两地的起始动因及特点,论述了移民在侨居地的经济活 动和移民的婚姻、家庭及社会组织所存在的历史特征及其功能,指出了闽粤移民 对侨居地与侨乡所产生的历史作用。海国孤生明代首辅叶向高与海洋社会 ( 催来廷著) ,本书对明朝时期民建海洋走私贸易做了较为深刻的论述,从中看 出封建政府在当时对海洋政策的关注。东溟水土东南中国的海洋环境与经 济开发( 杨国桢著) ,此书对东南沿海尤其是福建的地理环境与移民做了一些相 应的探讨。此外,2 0 0 1 年9 月福建省龙岩市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的闽西 文史资料第三辑闽西侨港澳台人物史料选编中对闽西地区的著名移民做了叙 述。还有杨国桢先生写的祖国丛书陈嘉庚,人民出版社出版,1 9 8 7 年版,对 3 一一 一一 一 一 一明朝中后期福建海外移民原因探析 出生于1 8 7 4 年海洋移民陈嘉庚做了较为详细的介绍。 有关海外移民的论文李金明的早期福建的海外移民与妈祖信仰,莆田学 院学报,第1 5 卷4 期,论述了妈祖信仰在海外移民中的作用及其传播情况。李 金明的明代后期的海外贸易与海外移民,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 0 0 2 年第四 期,文章论述了在1 5 6 7 年明朝政府下令开放月港进行对外贸易后,福建地区的 私人贸易与移民迅速发展,同时将其放在了世晃海洋大移民的范围内考察,中国 沿海的海外移民是世界海洋移民潮流的一支。俞云平的福建移民与中华文化在 泰国的传播,文章论述了自古以来福建移民对泰国的影响,中国文化在泰国的 传播情况。曾少聪的闽南的海外移民与海洋文化,广西民族学院学报,第2 3 卷第5 期,2 0 0 1 年9 月,该文重点论述了明清以后,随着闽南人移居海外,在 闽南形成了一些海洋性习俗,使得闽南文化具有农耕文化的性格,也兼具海洋文 化的特征,厘清闽南的海外移民与海洋文化的关系以及闽南海洋文化的表现和特 征。史伟的海内移民与海外移民,海洋世界,对海内移民和海外移民的发展 历程做了简单介绍,并重点将明代以后的海外移民分成四个不同时期:明朝前期 ( 1 4 世纪末到1 5 世纪) ;明朝中期至清朝初期( 1 6 、1 7 世纪) ;清朝前期( 1 8 世纪到1 9 世纪上半叶) ;清朝后期( 1 9 世纪中叶到2 0 世纪初) 这四个不同时期 进行了介绍。庄国土的论中国人移民东南亚的四次高潮,南洋问题研究,2 0 0 8 年第l 期,总第1 3 3 期,该文分移民与贸易互动( 1 7 世纪初到1 9 世纪中叶) 为 第一次浪潮;契约华工( 1 9 世纪中叶到2 0 世纪初) 为第二次浪潮;自主移民( 2 0 世纪初到2 0 世纪5 0 年代初) 为第三次浪潮;新移民( 2 0 世纪8 0 年代迄今) 为 第四次浪潮,共4 次不同移民浪潮,并分析每次移民浪潮产生的不同动因。王绵 长的华侨出国原因初探,文章论述了自古以来我国移民海外的不同原因。黄 滋生的十六世纪七十年代以前的中菲关系,暨南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 ,1 9 8 4 年第2 期,文章论述了历史上中国与菲律宾的交流与贸易以及中国移民在菲律宾 的作用等情况。仲微的东南亚华侨汇款与近代福建地区侨乡建设研究,2 0 0 7 年东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介绍了近代以来福建侨民对福建地区的发展的一些作 用。大多数学者对海外移民的研究只是停留在某个侧面或是依附其他的一些研究 内容进行研究探讨,缺乏对其全面而深刻的研究,这也正是以后研究者研究的方 向和重点,以期还原某个时期的较为真实的海外移民概况。 4 明朝中后期福建海外移民原因探析 自上个世纪3 0 年代谭其骧先生发表了湖南人由来考和晋永嘉丧乱后 的民族迁徙等论文后,开创了人口迁移史的先河,8 0 年代后,随着人口问题 的重要,历史时期的人口和人口迁移史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广泛关注,然而大多 数学者关注的是国内人口的流动迁移,对海外移民关注较少。近年来,由于海外 移民在国内外影响越来越大,以及福建地区的华侨经济的发展,使得一些学者将 目光开始不同程度的转向海外移民,但仅仅处于起步阶段,而且由于资料等原因, 大多学者研究的是清代的海外移民,或是明清长时段的海洋移民,虽然也有些论 文关注特定时段的海外移民,但是总体来说是相对薄弱的一个领域。本文就福建 在明朝中后期移民海外的原因进行深入探讨,力求让大家对当时移民海外的真实 情况进行全面深刻了解。 o 3 研究方法及论文框架 本文主要运用历史学和历史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并将其作为解决本选题的关、。: 、; 7 键方法,其次利用比较法,归纳法和列举法等进行研究,在论文具体的论述过程 中运用史论结合的方式,力求论述的全面透彻,同时阐明自己的观点。 : 本文共分七章内容,第一章为引言。第二章概述福建的自然地理环境,从福 建现实的自然地理环境看出,福建海洋文化传统的浓厚氛围,福建海外移民也正 是利用他们有利的自然环境,出海贸易和移民来改善自己的生活条件,加上明朝一 中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贸易需要的扩大,从而使得大量人民移居海外谋求美好 生活。第三章分析明朝中后期的时代背景,从当时封建没落的腐朽时代和保守闭 关的海洋政策论述当时福建人民的生活状态。第四章论述福建自古以来形成的海 洋文化传统,从历史上分析福建人民自有的一些传统观念,在意识层面剖析福建 人民愿意移居海外的某些因素。第五章从世界发展的趋势论述当时福建人民受到 世界潮流的刺激,即当时世界大航海时代,各国积极向海外发展贸易,西方国家 开始通过海外贸易和殖民进行资本的原始积累,而福建海外移民在当时多少受到 其刺激和影响。第六章探讨明朝中后期福建地区的自然灾害,多灾多难的明朝中 后期,从不同程度上促使福建移民海外以求得生存和发展。第七章介绍了福建海 外移民的历史影响。结论部分,对全文做出总结并提出思考。 5 明朝中后期福建海外移民原因探析 1 1 山多地少的压力 1地理环境原因 福建地处中国东南沿海,是个多山的省份。其三面环山,西有武夷山与江西 分开,北有雁荡山山脉与浙江相临,南面也有错综的小山脉与广东分界,而且福 建省内也是山脉交错,将福建分割成几个小单元,只有几条河流的下游有小块平 原。东部与台湾省隔台湾海峡相望,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以山地丘陵为主,西 北为武夷山脉,沿海一带为狭窄平原,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 7 - 2 2 ,年降水量为1 0 0 0 1 9 0 0 毫米。其中还有一个有利于福建利用海洋 的便利条件就是福建处在中国东海和南海的要冲,是中国距离东南亚、南亚、东 非和大洋洲最近的省份之一,这给福建人民出海谋生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在古代,福建就有“八闽 的说法,就是由于山脉相隔将闽人分成了8 个不 同的部落,故称“八闽 。在明朝前期,福建的行政区划沿用宋代的,据明一 统志记“闽中八郡,建、剑、汀、邵号上四州,其地多溪山之险。福、泉、漳、 兴号下四州,其地坦夷。”4 但是明初隶属福州府的福宁县在明朝“成化九年三 月升为州,直隶布政司 5 ,福建总体上就是山区多,可耕种的河谷平原少,这 样的地理环境是不利于大量人口耕种的,然而到明朝中后期福建人口日益增多, 耕地不足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汪志伊说:“闽省负山环海,地狭人稠,延、建、 汀、邵四府,地据上游,山多田少。福、兴、宁、泉、漳五府,地当海滨,土瘠 民贫,漳、泉尤盛。 6 福建的地理环境促使福建人民自古以来就有“以海为田 的传统。如明朝万历二十一年( 1 5 9 3 年) 七月,巡按福建陈子贞题:“闽省土窄 人稠,五谷稀少,故边海之民皆以船为家,以海为田,以贩番为命。向年未通番 而地方多事,迩来既通番而内外皆安。一7 还有清朝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卷 九十三福建三洋税中记载“闽地斥卤饶确,田不供食,以海为生,以洋舶 为家者,十而九也。 同时,福建沿海一带的季风给人民海洋贸易运输带来方便, 这也有利于商业移民的活动,大多福建移民在秋冬季节利用北风顺风顺水移民南 4 明一统志,卷七十四,形胜。 5 明史卷四十五,地理六福建) 。 6 转引自汪志伊:议海口情形疏 ,贺长龄辑,皇朝经世文编,卷八十五。 7 明神宗实录 卷二六二,万历二十一年七月已亥,中研院史语所校勘本 6 明朝中后期福建海外移民原因探析 洋。 福建向来就有“八山一水一分田 的说法,福建总体地貌特征是山多地少, 尤其是福建西部、北部山区,耕地面积更少。耕地面积只占全省总面积的5 , 且分布于沿海。福建有三条主要河流,三条河流沿线是福建较大的平原耕地区, 闽江流域、晋江流域和九龙江流域,其中位于九龙江流域的漳州平原是福建最大 的平原。就整体而言,适合开辟耕地的就是零星分布着的沿海平原和河谷盆地。 这样耕地的分布就影响着人口的分布,福建8 0 的人口分布在沿海平原和河谷盆 地,在明朝中后期人口的过剩导致福建部分居民通过海洋移居海外求的生存和发 展。福建地区山多地少,而且在明朝时期人口是增长的,据何炳棣认为“尽管明 代官方的人口数据显示出人口停滞,实际上从洪武元年( 1 3 6 8 年) 至万历二十 八年( 1 6 0 0 年) 前后,中国的人口始终是或多或少的直线上升的 8 因此,耕地 不足和生产生活条件的恶劣迫使福建居民向外移民,在明朝中后期出现了“江、 浙、闽三处,人稠地狭,总之不足以当中原之一省。故身不有技,则口不湖,足 不出外,则技不售一9 的现象,由于此时期地理环境的阻碍以及社会群体之间的 互动挤压,国内陆地人口迁移的幅度受到极大限制,而海洋经济特别是航海贸易 叨淖刀甚o 凼此j 儿,明中叮以屑冯少r 矽氏从刀移民削土赞趋劈,儿共足仕伯 建东南沿海一带的农村受到人口和土地矛盾的压力去往海外的人数不断增多,参 见下表: 明中叶以后闽南海外移民 侨居地区南洋菲印尼马拉印度暹罗缅甸其他合计 出国人数律 西亚 支那 出国时期 宾( 包 新加 坡) 成化年问 ll 弘治年间ll 何炳棣:1 3 6 8 1 9 5 3 年中国人口研究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第2 3 页。 9 王世性:广志译 ,卷四 7 明朝中后期福建海外移民原因探析 正德年间l l 嘉靖年间 4 7l l1 3 隆庆年间5 5 万历年间54 8 l3l 5 8 天启年间 l2l4 崇祯年间2 7 l ll l 资料来源:苏鑫鸿:明清时期闽南人口的海路外流,( 衷三、表四)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 究,1 9 8 7 年,第4 期。 总之,在明朝中后期,福建地区人多地少的现实自然环境,迫使许多从事海 上贸易而致富的商人,无法在故乡购置大量的土地,把商业利润转化为土地财产, 过田舍翁式的如意生活。其次,当明代私人海上贸易兴起之时,封建政府反倒实 行了严厉的海禁政策,政府对民间的贩海者,不但不像欧洲中世纪末期那样给与 海外冒险者以坚决的支持,反而多方刁难,严加镇压,这就不能不使众多的违禁 贸易者,谋求向外地发展,向海外发展。于是,伴随着明代私人海上贸易的兴起, 沿海居民掀起了一股移民海外的热潮,并且一浪高过一浪。 1 2 面临海洋的便利 “闽在海中”就是山海经对福建地区的记载,福建三面环山,一面临海, 海岸线曲折绵长,总长3 3 2 4 千米,仅次于广东,位居全国第二。曲折的海岸线 构成了大小港湾1 2 5 个,深水港湾2 2 处,岛屿众多,星罗棋布的分布于福建沿 海,福建海域位于东海和南海的过渡区域,面积有1 3 6 万平方公里,大于福建 的陆地面积,福建这种优越的沿海环境,正如张士楷诗中所说的“闽天不长闽海 长 1 0 。自古以来,福建人民就学会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利用海洋开发海洋的传 统,海洋对于福建人民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此外海岸线的绵长产生了很多优良的 港湾,这对福建人民利用此优良港湾出海贸易提供了便利,如明代中叶以后,随 着私人海上贸易的发展,出现了一批新兴的私人海上贸易商港,如“漳之诏安有 梅岭、龙溪、海沧、月港,泉之晋江有安海,福鼎有桐山 1 1 等,在当时给私人 海上贸易提供了极大便利,且福建自古就有利用东临海洋的优势,谋求通过海上 陈镁修、叶廷雄纂:乾隆海澄县志 ,卷一,舆地志 1 1 乾隆福建通志 ,卷七十四,艺文 8 明朝中后期福建海外移民原因探析 加强与外地的经济联系,从唐朝末年,陆上“丝绸之路”逐渐被海上“丝绸之路 所取代,南方地区的海上贸易得到了应有发展,泉州和广州成为当时海上“丝绸 之路 的起点,对福建海上贸易发展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而且福建的地理位置 距离东南亚较近,尤其是距离菲律宾较近,如闽书中这样记载:“其海水号 澎湖沟,其水分东西流,一过此沟,水即东流达于吕宋;吕宋回日,过此沟,水 即西流达于泉漳。 1 2 以上这些都说明福建人民充分利用面临广阔海洋的优势发 展自己,为以后的移民海外奠定了基础。 福建沿海地区年平均风速较大,由于海陆粗糙程度不同,年平均风速由海上 向陆上急剧减小,近海岛屿,大陆突出部分就是风速最大的地方,于是福建沿海 港口和岛屿人民可以借风顺利在海上航行。其中,风速的年变化十分明显,冬季 风盛行期间,平均风速大而且稳定,相比之下,夏季风盛行时,其风速要小的多。 据史料记载大多数福建移民都是在冬季扬帆起航去南洋谋生,到次年夏天在顺夏 季风返回家乡,这正是季风带给福建移民的便利。而且在明朝中叶以后受到国际 国内发展的需要,移民海外进行海上贸易获利颇丰,使得福建人民充分利用海洋 的便利进行海洋贸易的发展,如时人云:“华夷之货,往来相易,其有无之间, x 贵贱顿异。行者逾旬,而操倍蓰之赢。居者倚门,而获牙侩之利 1 3 “福建边海 贫民,依海为生,捕鱼贩盐乃其业也。然其利甚微,愚弱之人,方恃乎此。其间 智巧强梁,自上番舶,以取外国之利,利重十倍故也。川4 因此,福建当时很多人 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而贸易海上或是直接移民海外。 1 3 利于海外贸易的经济作物 福建多丘陵的地理环境且处在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在明朝时期,随着整个社 会农产品商品化,很多农民开始种植经济作物。福建在这一时期,大量种植棉花、 茶叶、蔗糖等经济作物,为海上贸易提供了材料。如王世懋在闽部疏中这样 记载“过泉至同安龙溪间,扶摇道旁,状若榛荆,迫而视之,即棉花也川5 此外, “福建种蔗皆漳南人,遍山谷1 6 明朝时期由于种植甘蔗比种植水稻获利大,很 多稻田被蔗田所代替,如福建南部“其地为稻利薄,蔗利甚厚,往往有改稻田种 1 2 何乔远:闽书,卷七。 1 3 郑晓:今言卷之三二百三十九 ,北京,中华书局,1 9 8 4 年 筹海图编卷四福建事宜 廿王世懋:闽部疏。 m 万历闽大纪,卷1 1 9 明朝中后期福建海外移民原因探析 蔗者 还有福建的武夷山茶在当时也是非常出名,福建土壤适合茶树生长,并 能生产优质的武夷山茶,在海外贸易中,福建茶叶占有较大比例。福建人民此时 期由单一的农作物生产到经营经济作物和小手工业,如福建通志中记载:“泉 州枕山负海,有荔枝、龙眼之利,鱼虾螺蛤多于羹稻,悬岛绝屿以网苦为耕耘。 附山之民,垦辟饶确,植蔗煮糖。地狭人稠,仰粟於外。百工技艺,敏而善仿, 北土缇缣,西番髦履,莫不能成,妇人芒履负担,与男子杂作墙。 福建还有一些经济果树在明朝时期发展较快,生产大量亚热带水果远销海内 外,由于当时在中国东南沿海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农产品商品化程度较为严重, 而且在明朝中后期,海外贸易趋势的发展和地理大发现的影响,也从不同程度上 刺激了福建人民大力种植经济作物来进行贸易而获利,这就为福建海外移民发展 提供了物质载体。从而使得福建一些地区种植作物的多元化趋势加强,各地开始 根据当地实际开展适应商品需求的规模化经营,如漳州府志记载:“漳州俗 种蔗,蔗可糖,各省资之,利较田倍。又种橘,煮糖为饼,利数倍,人多营焉。 烟草者,相思草也,甲于天下,货于吴、于越广、于楚汉,其利亦较田数倍。川。 还有当时的手工业的发展也为海外贸易提供了便利,如闽部疏这样记载:“凡 福之轴丝,漳之纱绢,泉之蓝,福延之铁,福漳之橘,福兴之荔枝,漳泉之糖, 顺昌之纸其航大海而去者尤不可计,皆衣被天下2 0 在明代有三大丝织中心: 三吴、福建、广东,福建居其一,福建的丝织业又以漳州泉州地区为盛,两地生 产大量优质丝绸和绢纱远销国内外。1 5 世纪后,大航海时代到来后,海外市场 尤其是东南亚市场的极大需求,这些都刺激着福建海外贸易商人,为了躲避关卡 他们大都移民海外。 此外明朝福建造船技术的发达也为福建人民进行海上贸易提供了客观的技 术保障。福建多山的地理环境生产多种多样适合造船的木材和其他材料,如造船 所需的铁、松、杉、藤、棕、生漆、桐油、蛎灰诸类物料,在福建地区得之甚易。 如“闽山多材,桅木处处不乏 ;“如棕、如铁,闽省皆有,精粗美恶不等 2 1 这 些构成了明代福建地区造船业发达的良好物质基础,为福建人海上贸易和移民提 1 7 陈懋仁:泉南杂志 卷上。 n 转引陈寿祺等撰:福建通志 ,卷五十六,风俗,华文书局股份有限公司,1 9 6 8 年版,第1 1 3 7 页。 伸引自厦门大学历史研究所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室编著:福建经济发展简史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1 9 8 9 年版,第2 6 页 王世懋:闽部疏,第1 2 页 2 1 夏子阳:使琉球录 ,卷上,造船 1 0 明朝中后期福建海外移民原因探析 供了技术支撑。 2 政治腐败和天灾人祸 2 1 腐朽的政治 明朝中后期处在整个中国封建社会的末期,同时也是明朝时代的末期,在一 个朝代的中后期,其自身的各种弊端暴露无疑。官场上政治腐朽不堪,财政上农 民赋役沉重不堪,在地方上,土地兼并现象严重,大部分土地集中在少数大官僚 手中,土地的兼并导致福建居民“迫于贪酷,苦于役赋,困于饥寒 2 2 的现象严 重,加上明朝中后期人口的急剧增加,从而使得人民生活极端困苦。 土地高度集中在全国是个普遍现象,福建也不例外,福建本来适合耕种的土 地就少,在明朝中后期土地兼并盛行之时,福建人民的生活更加困苦,负担更加 。t 沉重。嘉靖龙溪县志载:“富者骄溢而日奢,官府催科而日蔽,一穷佃而田 主二、三蚕食之,焉得不为逃徒盗贼也。许多贫苦农民捐产覃妻,背井离乡, 使沿海地区出现“倾家倾产,十室九空2 3 ,因此导致福建地区田野荒芜,城郭 萧条,人民生活民不聊生,如福州府“吏索丁钱,急于星火,此所以贫者益贫, 富者益富也。又自倭寇以来,军储征求催督,旁午皆出田,瘠土之供竭矣2 4 皂, 由此看出,在当时福建人民的生活状况是极端困苦的,他们有的为了求得生存和 发展利用便利的船只不得不移民海外。 由于明朝前期农业的大发展,政府的开垦土地的政策,降低农民负担的政策 在明初得到推行,使得明初的农业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大量农产品剩余转而流 入集市,开始出现农产品商品化趋势。农业的发展必然带动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 展,促使封建商品经济得到一定成发展,尤其是在中国江南一带出现了以商品经 济为标志的资本主义萌芽,受资本主义萌芽的影响,福建地区的经济作物和手工 业较为发达,为海外贸易提供了物资来源。然而这一新兴的经济发展模式与封建 政权格格不入,得到了封建腐朽政权的种种阻挠,严格限制了福建地区的海外贸 易,为了求的生存发展,有些人不顾限制贸易海外,为了逃避政府的惩罚而定居 2 2 转引郑晓:与彰草亭都宪,明经世文编卷二百一十七 丛光绪漳州县志,卷1 4 ,赋役。 纠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 ,卷9 ,福建一 。 l l 一一 一 明朝中后期福建海外移民原因探析 海外。在贸易获利的刺激下,福建人民敢于冲破政府的种种限制,明朝中后期, 随着政治腐败,中央控制力下降,社会经济向商品经济倾斜发展,朝贡贸易衰落, 民间海上走私贸易猖獗,海洋经济和海洋社会组织才在传统体制的空隙中孕育兴 起。如重纂福建通志记载:“民本艰食,自非肩挑步担,逾山渡岭,则虽斗 石之储亦不可得。福、兴、漳、泉四郡皆滨于海,海船运米可以仰给。衢尤其是 在福建沿海地区民间海洋力量经过唐宋元时期的积累发展已经具备一定实力,因 此明朝政府即使如此严厉也阻挡不住民间海洋发展的传统。正如顾炎武在天下 郡国利病书中所说:“海者,闲人之田也一,因而在朱元璋为肃清东南沿海的张 士诚、方国珍等反明残余势力而厉行“海禁 时,冒死出海经商者仍为数不少, 正如时人所说的“有禁洋之明,未能尽禁洋之实。这也说明了当时的落后制度 与现实生产力发展的极不适应性。 2 2 海禁政策 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初,为了政治稳定,肃清东南沿海的张士诚、方国珍等反 明残余势力,于是在“洪武二年( 1 6 3 9 年) ,明朝廷就罢太仓黄渡市舶司,改设 于浙江、福建、广东 舶而且不长时间,朱元璋又下令罢除市舶司,实行严厉的 海禁政策,规定“片板不许下海2 7 严禁私人出海贸易,只允许以“朝贡名义 与外国发生贸易交往。明成祖朱棣即位后,社会经济经过洪武、建文两朝的恢复 和发展,逐渐出现了繁荣景象,从而从客观上需要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和交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内蒙古恒正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招聘10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详解1套
- 2025贵州瓮安县“雁归兴瓮”人才引进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新)
- 3.2家乡的歌(教案)四年级上册信息技术川教版
- 4.4植物的茎与物质运输之植物的茎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
- 1 感受生活中的法律 第2课时(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
- 新生儿出门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4.1 夯实法治基础 说课稿-2023-2024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 2025年科技知识竞赛试题含答案
- 《点击双休日 》 教学设计-三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学制)
- Unit 9 Section B 1a-1d 说课稿2025-2026学年八年级英语下册同步教学(人教版)
- 搅拌车司机安全培训课件
- 2025年易制毒试题(含答案)
- 2025年医院药事管理自查报告及整改措施
- 公司周会议管理制度
- 工程地质学 第3版 课件 第3章 地质构造
- 2025标准建设银行贷款合同范本
- 2025年沥青搅拌站试题库(含答案)
- 2024版高中同步学案优化设计思想政治必修4人教版-第二单元测评
- 2024北京一零一中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 机关文件借阅管理制度
- 2025年微波通信设备市场前景分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