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论文)关于鲁迅的文学与美术之关系的跨学科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鲁迅的一生都和美术结下了不解之缘,其“文学”与“美术”有 着互容互惠的亲密关系。他通晓中外美术史,并具有高超的独特的美 术鉴赏力:他一生的美术活动,无疑对他的文学创作和美学风格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广泛而深刻的艺术修养以及“拿来主义 的作风,使 他从各种绘画中汲取营养,并与自己独特的文学审美风格互相惠泽, 水乳交融,呈难分难解之势。这就使他的文学作品呈现出强烈的视觉 审美特质,即造型感和色彩感。在他的作品中不仅可以看到中国传统 绘画的浸染,也可以看到西方现代主义美术风格对其的影响;而他对 诸如木刻版画、连环画、漫画的推崇和提倡,更使他的文学作品表现 出多样的丰富性。往往在同一个意象中,我们可以看到多种绘画形式 的印痕。本文拟从文学与美术的关系着眼,运用跨学科的视角从中国 传统绘画与西方现代美术两方面探讨鲁迅文学作品中呈现的绘画造 型感、色彩感以及鲜明的视觉艺术特征,以期从另一视阈挖掘鲁迅文 学创作中的美学特质。 本文共分为导言与文献综述,鲁迅毕生的美术情结,鲁迅的文学 与中国传统绘画,鲁迅的文学与西方现代美术,鲁迅的文学与美术之 关系的几点思考,结语等六个部分。通过对鲁迅作品中的文学一语言 艺术与绘画一视觉艺术的共相分析,为比较文学跨学科研究视阈中的 鲁迅研究作,一种探紊| 生的尝试。 关键词:鲁迅;文学;美术 a b s t r a c t l ux u nh a st h ei n d i s s o l u b l eb o u n dw i t ha r ti na l l h i sl i f e ,h i s l i t e r a t u r e a n d a r t h a v em u t u a l l yb e n e f i c i a li n t i m a t er e l a t i o n sw i t h e a c ho t h e r h eu n d e r s t a n d st h o r o u g h l yt h ec h i n e s ea n df o r e i g nh i s t o r yo f a r t ,h a ss u p e r bu n i q u ea b i l i t yt oa p p r e c i a t ea r t ;h i sa r ta c t i v i t i e si na l lh i s l i f e ,u n d o u b t e d l yh a v et h ep r o f o u n di n f l u e n c eo nh i sl i t e r a t u r ec r e a t i o n a n de s t h e t i c ss t y l e w i d e s p r e a da n dd e e pa r t i s t i ca c c o m p l i s h m e n ta sw e l l a st h ea t t i t u d eo f b r i n g i n gt h ep r i n c i p l e ”,m a k eh i md e r i v en u t r i t i o n f r o mv a r i o u sp a i n t i n g s ,a n df a v o u rp o o l i n ge a c ho t h e rw i t ho w nu n i q u e a e s t h e t i cs t y l eo fl i t e r a t u r e t h i sm a k e sh i sl i t e r a r yw o r k sd e m o n s t r a t et h e s t r o n gv i s u a l a e s t h e t i cs p e c i a l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n a m e l ym o d e ls e n s ea n d c o l o rs e n s e n o to n l ym a ys e et h ec h i n e s et r a d i t i o n a lp a i n t i n gi nh i s w o r k sb e i n gc o n t a m i n a t e d ,a l s om a ys e et h ei m p a c to ni to fa r t ss t y l eo f w e s t e r nm o d e r n i s m ;a n dh er e c o m m e n d st h eh i g hp r a i s es u c ha sw o o d c u t p r i n t ,p i c t u r e s t o r yb o o k ,c a r i c a t u r e ,f u r t h e r m o r em a k e h i sl i t e r a r yw o r k s d e m o n s t r a t et h ev a r i o u so n ei sa b u n d a n t o f t e ni nt h es a m ei m a g e ,w ec a n t h e 。 o f yk i n d so fp a i n t i n gf o r m s t h i st e x tp l a n stosee t h ei m p r e s s i o no tm a n yk l n c l so ip a i n t i n gi o r m s 1h i st e x tp l a n si o h a v er e l a t i o nb e t w e e nl i t e r a t u r ea n da r ti nm i n d ,u s et h ei n t e r d i s c i p l i n a r y v i s u a la n g l et od i s c u s st h ep a i n t i n gm o d e ls e n s e ,c o l o rs e n s ea n dd i s t i n c t v i s u a la r t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a p p e a r i n gi nl ux u n sl i t e r a r yw o r k s ,w i t ht w o r e s p e c t so fc h i n e s et r a d i t i o n a lp a i n t i n ga n dw e s t e mm o d e m a r t e x p e c tt o e x c a v a t et h e a e s t h e t i cs p e c i a l i t yi nl ux u n sl i t e r a r yc r e a t i o nf r o m a n o t h e rv i s u a lt h r e s h o l d t h i sa r t i c l ei sd i v i d e di n t oa ni n t r o d u c t i o na n dl i t e r a t u r es u r v e y , l u x u n sa r t c o m p l e xo fal i f e t i m ea l t o g e t h e r , l ux u n s l i t e r a t u r ea n d c h i n e s et r a d i t i o n a lp a i n t i n g ,l ux u n sl i t e r a t u r ea n dw e s t e r nm o d e ma r t , s o m et h i n k i n go ft h er e l a t i o nb e t w e e nl ux u n sl i t e r a t u r ea n da r t , c o n c l u s i o na n ds oo n t h r o u g ha n a l y z i n ga l t o g e t h e ra b o u tl ux u n s l i t e r a t u r e - - l a n g u a g ea r ta n dp a i n t i n g - v i s u a la r t ,s t u d ya n dd o ak i n do f e x p l o r a t o r ya t t e m p tf o ri n t e r d i s c i p l i n a r y l ux u nw h os t u d i e so f c o m p a r a t i v el i t e r a t u r ei nv i s u a lt h r e s h o l d k e y w o r d :l ux u n ;l i t e r a t u r e ;a r t 湖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 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 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 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 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闻 二 矽p 矿年易月 弓日 湖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 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湖南师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 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 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 l 、保密口,在年解密后使用本授权书。 2 、不保密回。 ( 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 ) 作者签名:向j 日期:少护矿年厂月鸩日 导师签名:院豢巧修日期:勿卿汐年6 月易了日 天丁鲁迅的文学与美术之关系的跨学科研究 导言与文献综述 鲁迅研究一直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热门课题。鲁迅以其自身的复杂 性和深邃性,使后来的无数学者在鲁迅研究中展开多侧面,全方位的 探讨成为可能。 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到2 0 世纪8 0 年代以前,鲁迅研究基本上都在 “思想家 、“革命家 、“文学家”所框范的视阈中展开;2 0 世纪8 0 年代以后,研究视野逐渐多维化,诚如有学者指出:“在史料发掘和 文本分析,在启蒙文化剖析和作家精神结构透视,在哲学方式和文体 学阐释,在地域文化因缘和学术史脉络等起码八个方面都取得了长足 的进展和可观的深入。 甚至还出现了试图在“真实化 的名义下对 “崇高化”的鲁迅形象加以解构和颠覆,从而引发众多争议的“另类 声音。 随着近年来比较文学的兴起和不断发展,很多学者开始注意到鲁 迅研究与比较文学的联系,出现了许多以自觉、明确的比较文学研究 思路去研究鲁迅的文章。或者从影响研究的角度,或者从平行研究的 角度去关注鲁迅与外国文学、文化的关系;尤其是“跨学科”的研究 领域受到越来越多学人的重视。很多学者也作了尝试性的探索,比如 “鲁迅与宗教”、“鲁迅与哲学一美学”、“鲁迅与历史 、“鲁迅与美术 、 “鲁迅与民俗学 、“鲁迅与自然科学”等,以期对鲁迅展开多方面、 。杨义,鲁迅与中国文化的现代启示,( 文学评论,2 0 0 6 年第5 期 硕十学何论文 多侧面的研究。比如多维视野中的鲁迅便作了开拓性的尝试。 就本课题“鲁迅的文学与美术”之关系而言,无疑是鲁迅研 究中比较文学跨学科研究中一个重要而又不可或缺的一维。鲁迅的一 生既是文学的,也是美术的。他作为中国现代美术事业的开路先锋, 深谙美术与文学的密切关系,这就为研究鲁迅的文学与美术的关系提 供了契机。然而,在将近一个世纪的鲁迅研究中,相对而言这块的 研究是比较薄弱的。诚如有评论者指出的:“几十年来,虽然谈论鲁 迅与美术研究的文章林林总总,但绝大多数停留在对事实的追忆、 对现象的描述和对资料整理汇编的平面上。一些专门的研究著述也往 往局限于对鲁迅美术思想、美术活动的分类和介绍,难以见到有深度 和力度的分析。”这种现象直到“文革以后的新时期,才略有改观。 纵观新时期以来“鲁迅与美术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到:鲁迅与 版画( 木刻) 的关系很受到研究者的重视,大部分的文章还是集中在 这一课题上。比如,1 9 8 1 年内山嘉吉与鲁迅研究者奈良和夫和写了 鲁迅与木刻 。它是海外研究“鲁迅与美术”的第一部专著。它 以翔实的资料第一次完整而系统地介绍了鲁迅与中国现代版画运动 的联系,并深入研究了鲁迅的版画思想,从而提出许多富有建设性意 义的观点,有力的地激发了国内研究者的兴趣。诸如马蹄疾、李允经 等很多学者都编写和撰述了鲁迅与木刻之关系的专著和文章,这些研 究使得鲁迅与版画( 木刻) 关系这一专题在“鲁迅与美术”研究中仍 。冯光廉,刘增人、谭桂林主编,多维视野中的鲁迅) )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 0 0 2 年1 月。 口王颖,美术视野中的鲁迅一一鲁迅美术活动研究述评,鲁迅研究月刊,1 9 9 3 年第1 期 【| l 】内山嘉吉,奈良和夫著,韩宗琦译,周燕丽校,鲁迅与木刻,人民美术出版社,1 9 8 5 年1 0 月 大r 】:鲁迅的文学与美术之关系的跨学科研究 然处于领先地位。在此基础上,一些研究者开始向纵深挖掘鲁迅美术 世界的其他丰富而宝贵的遗产,如鲁迅在书籍装帧、风俗画、汉画像 石、民间美术( 包括年画) 、连环画、漫画、书画、篆刻、儿童美术、 插图艺术、西方美术、美术史等方面都受到了重视。此外,鲁迅与外 国美术的联系和比较研究较以往的就事论事,简单介绍和陈述现象水 平,更显出一种更为宏阔的背景。开始注意二者的内在联系,并由此 分析鲁迅美术思想的渊源和特征。其中最突出的是葛红兵的殉道者 伟人狂人关于鲁迅与梵高的一种主观阐释( 鲁迅研究月刊, 1 9 9 4 年,第5 期) 和魏韶华的抑郁的艺术精灵鲁迅与爱德华蒙 克( 东方论坛,1 9 9 6 年第4 期) 、鲁迅的“呐喊”与蒙克的“呼 嚎 纪念鲁迅先生诞辰1 2 0 周年( 兰州大学学报社科版,2 0 0 1 年第5 期) 均注意到了鲁迅与西方现代主义美术大家梵高和蒙克 的关系。九十年代至今也出现了一些综合透视研究的尝试之作,如美 国学者李欧梵的鲁迅与现代艺术意识,他从鲁迅在上海故居中客 厅和卧室所悬挂的美术作品的差异来分析鲁迅现代艺术意识的二元 性,涉及鲁迅的美术活动、文学创作、审美情趣、文化心理结构等等。 还有魏韶华的鲁迅与表现主义( 兰州大学学报社科版,1 9 9 5 年 第2 期) 则发掘到了鲁迅艺术精神的深层,致力于探究鲁迅同西方表 现主义大家之间的精神联系,指出了鲁迅的创作和个性,受表现主义 影响很大,二者在思想上有颇多共鸣,在创作上有相通之脉。这一批 论文堪称近年来“鲁迅与美术研究中的有力之作。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其中出现了从美术的角度切入对鲁迅的文学 硕十学何论文 作品进行分析的明确思路,不失为“文学与美术”跨学科研究的一种 新的初步的探索。如安危的论( 野草) 的色彩美( 鲁迅研究动态, 1 9 8 9 年,第4 期) ,潘宝泉、尹成君的论绘画精神对鲁迅小说的影 响和渗透( 吉林大学学报社科版,1 9 9 8 年,第4 期) ,顾晓梅的 仿佛是木刻似的鲁迅小说艺术形象的造型特色及其成因( 山 东师大学报社科版,1 9 9 9 年,第4 期) ,郑家健的论( 故事新编) 的绘画感( 现代文学丛刊,2 0 0 0 年,第1 期) ,江弱水的论( 野 草) 的视觉艺术及其渊源( 浙江学刊,2 0 0 2 年,第6 期) 等都是 颇有见解的文章。此外还有笔者所见到的两篇优秀的硕士研究生毕业 论文,一篇是吉林大学硕士研究生曹新发2 0 0 4 年的黑白红:鲁 迅作品色彩运用及其意蕴,此文主要从色彩学的角度,通过对鲁迅 作品色彩运用及其意蕴的解析,试从另一个方面挖掘鲁迅特有的个性 世界;一篇是青岛大学硕士研究生崔云伟2 0 0 3 年的学位论文论鲁 迅文本中的表现主义绘画感,此文主要从西方表现主义绘画对鲁迅 的影响着眼,通过文本分析,揭示鲁迅与表现主义绘画在精神上的共 通之处,探讨鲁迅文本的视觉审美特性和他所独有的精神特质。 由此我们可以欣慰的看到,“鲁迅文学与美术的跨学科研究正 在渐渐兴起,也取得了一些突破性的进展。但是,也必须看到,这方 面的研究基本上是零散的和局部的探讨,较之鲁迅其他领域的研究, 仍是一块比较宁静的原野。笔者试图在前人的研究成果基础上,进一 步拓展与深化鲁迅的文学与美术的亲缘关系,运用“跨学科研究 视 阈对鲁迅文学与美术研究进行多方位的,多层次的探讨。鲁迅熟谙中 大丁鲁迅的文学与美术之关系的跨节科研究 外美术史,对绘画艺术的鉴赏有相当高的造诣,他一生的美术活动, 无疑都对他的文学创作和美学风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笔者以为由于 鲁迅受到各种绘画形式的影响,使得他的文学作品具有很强的视觉审 美特质,文学一语言艺术之美与绘画视觉艺术特质交相辉映,呈现 出五彩斑斓的复杂性、交叉性与丰富性,这既提供了多角度研究的视 野,也增加了研究的难度。笔者试图从美术与文学相结合的角度出发, 更迸一步全面分析鲁迅文本创作的视觉审美特征,以期从另一侧面揭 示鲁迅的美学性格。笔者以为在这方面是有空间的,也是有可为的。 为了便于后文的阐述与讨论,我们有必要对“美术 一词的概念, 以及它与文学的关系作一简要的说明。 美术是以物质材料为媒介,塑造可观的,静止的,占据一定平面 或立体空间的艺术形象的艺术,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社会意识形 态,同时也是一种生产形态。从广义上讲,美术指绘画、雕塑、工艺 美术、建筑美术等在空间开展的,表态的,诉之于人们视觉的一种艺 术,在东方还包括书法和篆刻。十七世纪欧洲开始用这一名称时,泛 指美学意义的绘画、雕塑、文学、音乐等。我国在“五四”前后开始 普遍应用这一名词时,也具有相当于整个艺术的涵义。鲁迅先生在 1 9 1 3 年解释“美术”一词时就写到:“美术为词,中国古所不道,此 之所用,译自英之爱忒。爱忒云者,原出希腊,其谊为艺,是有九 神。”随后不久,我国另以“艺术一词翻译“a r t ”,“美术一词 ”k r t 的音译一引者注。 辔鲁迅,( ( 集外集拾遗补编能播布美术意见书,鲁迅全集,第8 卷,北京:人民文学出 版社,2 0 0 5 年,p 5 0 本文凡出自鲁迅著作的引文,均据此版, 硕十。学1 矗论文 便成为专指绘画等视觉艺术的名称了。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查找“美 术一词的定义,解释很简单:“造型艺术;绘画。 实际上, 通常狭义的美术就是指绘画。因为绘画是美术诸品种的基础性品种, 也是最主要,最重要的品种。就本文而言,美术主要是指绘画,笔者 将探讨多种绘画形式与流派对鲁迅文学创作的影响及其作品所呈现 出的视觉审美效果。 文学与美术作为不同的艺术种类,二者的差异性是显然的。首先 是造型手段上,文学是以语言或文字为物质媒介来创造艺术形象,借 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的时间艺术;而美术是以点、线、面、 色等基本原素为媒介来塑造艺术形象的空间艺术。其次,在表现形式 上,与美术所塑造的能使人直接观摩,直接感受的形象不同,文学是 用语言塑造艺术的形象,它具有表现的间接性特征,需要读者用想象 体味和重塑艺术形象,而不像美术那样直接诉诸于感官,具有直观性、 确定性和可视性的特点。再者,在表现对象的范围上,“绘画在它的 空间中并列的结构是只能运用动作中某一顷刻,所以就要选择最富于 生动性的顷刻,使得前前后后都可以从这一顷刻中了解得最透彻 。 而文学则不仅可以描绘“瞬间的”情景,也可以描绘情节的起始、 发展、变化、人物心理活动和情感变化的具体表现,这种延续性和过 程性是美术很难企及的,因而文学有着反映生活的无限广阔性。 文学与美术的差异性,是不言自明的。然而同为艺术,它们之间 “现代汉语词典( 修订本) ,北京:商务印书馆,1 9 9 6 年 。莱辛,拉奥孔,伍蠡甫主编,西方文论选上卷,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 9 7 9 年6 月,p 4 2 0 火丁+ 鲁迅的文学与美术之关系的跨学科研究 存在着天然的姻缘联系和必然的相通性。第一,都是以形象思维为主 的形象艺术。文学与美术虽然表现的方式和媒介都有所不同,但有一 点是无疑的,那就是形象的描绘和表现,这也决定了二者的思维方式 主要是形象思维。第二,都需要培养和具有敏锐、细致、深入的观察 能力。观察力对于艺术家具有重要的意义,一切艺术形象都来源于生 活,以生活现象作基础,作为艺术家就必须捕捉生活现象中具有特征 的东西,以便把它转化成艺术形象。因此,不论是进行文学创作,还 是美术创作,这种能力都是所必备的心理素质。第三,都需要独特的 审美力。创作过程中的审美力,是指创作主体对于现实生活的审美感 受能力。大凡艺术家都具有敏感的神经,一接触到热点,便产生强烈 的感应,主客体相搏,这才能进行创作。艺术创作是创作主体为着美 的目的而进行的审美创造,在这一审美创造中,艺术家的审美意识会 不断起作用,不断对生活中的个别进行分析、综合、概括、集中,进 行典型化,最后创造出一个体现着一般的个别的审美意象。所以,除 了观察力外,作家美术家还必须具有审美力。第四,都必须要有丰富 的想象力。黑格尔曾经说过:“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艺术 创作必然要借助于想象,才能完成它的形象创作,想象力是否丰富, 直接影响到艺术家的创造力。因为艺术作品是以形象来反映生活的, 而艺术形象则需要虚构,所以想象就在艺术思维中起了决定性的作 用,这与形象思维是相通的。因此,所谓形象思维,在实质上就是充 满情感、合乎逻辑的、创造性的想象。 【德】黑格尔著,朱光潜译,美学第一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 9 7 9 年1 月第2 版,p 3 5 7 硕十学位论文 差异性使它们相互激荡生发,共通性则使之相互渗透包容。文学 与美术是最古老的艺术类型,也是最活跃、最具有先锋意识和创新精 神的艺术类型,正是这种差异与共同使得二者能够互相借鉴,互相印 证,互相启发,互相孕育,互相影响。这为二者的相互阐发提供了契 合点,也是进行鲁迅文学与美术之关系的跨学科研究的理论基点。 大r 鲁迅的文学与荚术之关系的跨学科研究 第一章鲁迅毕生的美术情结 1 1 少年时代的爱好 从童年时代起,鲁迅就十分热爱民间美术和书籍插图。几乎可以 说是:少年时代的鲁迅,对于绘画艺术的爱好,超过了他对文学的爱 好。这不仅培养了他对艺术的浓厚兴趣,也为他日后走上文学道路及 其文学创作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而这艺术启蒙的滥觞,就是幼年 鲁迅在远房叔祖玉田公处见到毛诗鸟兽草木虫鱼疏、花镜以及 绘图的山海经、玉历钞传、文昌帝君隋文图说等等,这无疑 最早开启了鲁迅“幼稚的爱美的天性 ,更加激发了他对美术的兴 趣。十二岁( 1 8 9 2 年) 鲁迅入三味书屋念书时,当书会背或趁老师 不注意时,常偷着看野史笔记和西游记等绣像小说之类的“闲书 , 但更多的时候,是用来描画。他用一种薄而透明的g - ! i ) w l 纸,蒙在图画 书上或者古典小说的绣像上,好像习字一样,一个个影描下来。读的 书多起来,描的画儿也多起来,单是影描绣像,就有西游记、荡 寇志、东周列国志等好大几本。 搜集画谱也是少年鲁迅最热心的工作之。他把过年分得的压岁 钱,都用在购买画谱上,诸如海仙画谱、百将图、板桥全集、 金石存、点石斋丛画、诗画舫、古今名人画谱、海上名人 画谱、梅岭百鸟画谱等等。此外,他自己也搞一点“创作”:“鲁 迅小时候喜欢画画,在故家前院灰色矮墙上曾画着尖嘴鸡脚的一个雷 鲁迅,朝花夕拾二十四孝图,第2 卷,p 2 5 9 9 硕十学位论文 公,又在小本上画过漫画射死八斤,树下地上仰卧一人,胸前插 着一枝箭,这八斤原是比鲁迅年长的一个孩子,是门内邻居李姓寄居 的亲戚,因为在小孩中间作威作福,所以恨他。如果说这只算孩童 淘气时的涂鸦活动,那么鲁迅曾给三弟周建入画的一副扇面,应该算 真正意义上的创作了。画面上是一块石头,旁生天荷叶( 俗称虎耳草) , 有一只蜗牛在石头上旁,并有些杂草,是用纯墨画的。然而这种习 惯持续了很久,在初抵北京时还未曾放弃。如日记1 9 1 2 年6 月6 日 记着:“夜绘于越王不朽图阙叶三枚。同年1 2 月2 1 日记着:“又觅 得晚笑堂画传一部,甚恶劣,亦以七角银购致之,以供临习。 如前所论,文学与美术虽属不同的门类,但它们都属于艺术这个 大的范畴,艺术规律的相通性,使这二者可以相互惠泽,相互引渡, 相互借重。综观鲁迅的人生经历和创作道路,少年时的美术兴趣和绘 画活动,对他日后走上文学道路奠定了多方面的心理基础。正是反复 的影描和绘画,必然使主体的以视觉为主的有关感官于无形中在初级 水平上“艺术化,即“审美化 ,同时使主体的画技通过不断摸索 有所提高。一方面,是一批批影描绣像和自己的习作被生产出来:另 一方面,是主体的心理功能在无形中向着简单的艺术化方向生成着。 对外部世界的各种事物的细致观察,形象记忆,对事物的表象以及绘 画过程本身的表象的把握,与绘画相联系的一系列故事的积累,对绘 画“美 的朦胧的体会等等,这一切都为鲁迅日后走上文学创作 1 周作人,周建人,年少沧桑一一兄弟忆鲁迅( 一) ,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 0 0 2 年 5 月,p 18 3 。 2 同,p 2 5 4 。 天丁:鲁迅的文学与荚术之关系的跨f 科b j f 究 道路准备了最起码的心理条件。 首先,是训练和增强了形象的记忆能力。形象记忆是从事各种文 艺创作必备的一项心理素质。绘画作为造型艺术的一种形式,它以线 条,色彩等直接作用于视觉的物质为手段来反映生活,因此它要求画 者必须牢牢记住对象本身的形象特点。只有这样,他才能在绘画时有 客观的依据。 鲁迅童年时代观赏了许多书籍上的图画,包括绣像小说上的人 物,而处于抱有浓厚的兴趣,专心临摹、影描过程中的他,不能不集 中注意力去记忆图画中人物的形状、动作、神情、以及线条、笔法的 运用。心理学实验证明,对于事物的兴趣及较长时间的注意力,是增 强记忆力的重要条件。 小时候,鲁迅还十分喜爱阅读各种花谱,而且还实地细致观察、 分辨各种植物的形状、颜色等特点,这一习惯持续的时间很长。这种 活动同样练习了他视觉形象记忆的能力。鲁迅不管是影描绣像,还是 自己“创作”,都是全神贯注,沉醉其中的。这种精神状态,使他得 以更好地记忆形象的东西。众所周知,形象记忆力的相对发达,是敏 锐、细致的艺术感受力的一个重要基础。这使得鲁迅在他以后的文学 创作中能够回忆起他幼年和青年时代所经历的家庭、家族乃至社会变 迁的情境及细节,当构思沿着一定方向运行时,他能够迅速的翻阅“索 引,根据需要摘取当年所储存的形象信息。形象记忆力的发达,不 仅为创作提供了生活材料和事物的表现特征,而且还会丰富创作中的 艺术想象。 硕十学位论文 其次,是培养了敏锐、细致、深入的观察力。此种能力,如前文 所述,亦是进行文学与美术创作所必备的心理素质。在影描时,鲁迅 有时为了画得更好,更清楚,不免揭开上面所蒙的很薄的“荆川纸 , 仔细“看画本上的原图形象或笔道”,尤其是影写一些画谱,比如马 镜江的两卷诗中画,“不是小说的绣像,而是纯粹的绘画了,他描 写诗词中的景物,是山水画而带点小人物,描起来要难得多了。但鲁 迅却耐心的全部写好,照样订成两册,那时看过的印象觉得与原本所 差无几,只是墨描与印刷的不同罢了。 从这里看出,年幼的鲁迅已 不满足于粗疏的,囫囵的影描,而是用幼小的心灵观照原作的一些特 征,或者是关于人物的,或者是关于构图、线条的,正是这种仔细深 入的观察使得鲁迅的画谱达到了临摹的水平。当时鲁迅不但爱看有图 画的书,而且也爱看刻书铺子里刻字工人刻画书籍插图。“在三味书 屋读书期间,鲁迅还经常到绍兴城里的木雕作坊、印纸坊看雕木作和 木羽j e n n 书画,给他的印象是很深的,直到晚年与木刻青年通信时, 还曾提起这些事并记得雕工所用的雕刀的形状后来,他还回 忆说:“我幼小时常走过许广记门前,也闲看他们刻图画”。 正 是这种观摩,不自觉地增强了鲁迅的视觉分析,及对刀法进行视觉分 析的能力,这也为他后来提倡、指导我国新兴木刻的发展积累了经验 和见识。 根据心理学原理,儿童可藉由“文一图”之间的对照和互相诠释 “周作人,周建人,年少沧桑一一兄弟忆鲁迅( 一) ,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 0 0 2 年 5 月,p 1 6 6 。 。王观泉,鲁迅美术系年,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 9 7 9 年,p 2 5 6 。鲁迅,( ( 朝花夕拾后记,第2 卷,p 3 4 4 大丁鲁迅的文学与美术之关系的跨学科研究 的关系,一方面提高欣赏的兴趣,一方面获得更丰富的美感体验。幼 年鲁迅通过绘画的作用,不仅提高了视觉的艺术感受能力,而且综合 地提高了包括视觉在内的其他多方面的艺术感受能力,为他日后的审 美心理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对他日后走上文学道路,有着不 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再者,是增强了第一信号系统与第二信号系统的相互联系与协 同。绘画心理学表明:“绘画的发展从开始起就与思维的发展携手并 进,而思维又是与儿童语言的发展一起发展起来。绘画作为反映 外界的一种形式与作为反映外界的一种形式的语言有机地联系着。绘 画过程与言语紧密联系着。可见应当把绘画过程看作是第一和第二信 号系统相互作用的复杂的系统的结果。 到目前为止,我们所了解人 类的大脑可区分为左、右两部分,且各自具备某些特征和功能:左半 脑是语言与说话能力的中枢,控制逻辑思考、分析思考与连续思考等 能力,右半脑是辨识面、形、色彩、质感和曲调的中枢,控制对空间 的方向感等能力。传统的教育,较注重左脑所发挥的功能,诸如语言、 逻辑思考,分析思考等,也因此容易忽略了右脑的发展。而童年时代 侣同杰著,透过童诗赏析导入儿童绘画创作教学之行动研究一一以桃园县龟山国小一个高 年级班级为例,国立新竹师范学院进修暨推广部教师在职进修,国民教育研究所美劳教学 硕士班硕士论文,中华民国九十二年一月,p 3 2 第一信号系统与第二信号系统是巴甫洛夫学派生理学专门术语。巴甫洛夫认为,大脑皮质 最基本的活动是信号活动,从本质上可将条件刺激区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现实的具体的刺激, 如声,光、电、味等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称为第一信号;另一类是现实的抽象刺激,即 语言文字,称为第二信号。对第一信号发生反应的皮质机能系统,叫第一信号系统,是动物 和人共有的。对第二信号发生反应的皮质机能系统,叫第二信号系统,是人类所特有的。第 二信号系统的活动,是和人类的语言机能密切联系的神经活动,是在婴儿个体发育过程中逐 渐形成,是在第一信号系统或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但又反过来影响和支配了第 一信号系统。它将第一信号系统的单纯刺激变为具有抽象意义的语词的信号,通过第二信号 系统的活动,产生对现实的概括化,出现了抽象思维,并形成概念,进行推理,不断扩大认 识能力,从而更深刻地认识自然,认识世界,发现并掌握它们的规律。 【苏】e n 伊格纳契也夫等著,孙晔等译,绘画心理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 9 5 9 年,p 1 4 1 3 顾十学侮论文 的鲁迅,接触最多的是文学书籍中的绣像、插图,这些阅读与练习就 补偿了这一缺憾,使他左右脑相互协调。比如绘画本山海经中的 图画及与之相联系的神话故事;西游记、荡寇志、东周列国志 等作品的绣像,亦系小说中人物的图像。这些绣像和插图在儿童的阅 读中起着使人物故事直观化,从而帮助理解作品的作用;同时,也起 着偏重培养儿童依照绣像、插图进行“再造想象”能力的作用。然而, 在这里,主体的感受、理解及想象,莫不是以语言“词”为编码、 译码的符号性工具。在文学作品中,人物性格的刻画、故事情节的展 现,本身就是以语言形式表达的;反过来,作为文学作品中的绣像、 插图,它们里面便压缩进去了与“词 相关联的丰富信息。天长日久, 少年鲁迅对绣像的影描和观赏,势必使他的左右脑协调发展,使他的 第一信号系统与第二信号系统协同发展,密切联系。 故事型的绘画使鲁迅的第一信号系统与第二信号系统同步发展, 相互引发,而其中第一信号系统更多地受到第二信号系统的控制。绘 画对象的生动直观性及其所包含的“关系,刺激着主体第二信号系 统的编码和概括,而第二信号系统又强化着、加深着、修改着主体对 事物表象的感受与记忆。再者,“词”的刺激非常容易引发他生动的 表象,也就是说,语言形式在他能够迅速地、通畅恰当地转化为头脑 中想象的和纸上直观的图画。从童年到老年,鲁迅的这一习惯一直保 持下来,并被不断强化。这种习惯的延续和强化,使鲁迅对“词的 刺激非常敏感,非常突出地发展了同“词”的刺激相联系的内视力即 视觉想象力。这为他在第一信号系统与第二信号系统之间的往复流 芙r 鲁迅的文学与关术之关系的跨学科研究 动、相互联结,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使他的这两个信号系统之间的转 换与渗透有了更强的灵活性和可逆性。这样,就使他一方面能够以精 确的语言鉴赏、评介中外美术作品;另一方面,又使他的文学作品具 有浓厚的绘画色彩。这一切,表明鲁迅的一生,在心理机制上将作为 语言艺术的文学与作为视觉艺术的绘画自然而然的浑成一体,他的第 一信号系统与第二信号系统确实是非常紧密地联系着。在这方面,少 年时代的美术活动,无疑起了奠基的作用。 1 2 金石造像的搜集 鲁迅历来很重视对中国古代美术遗产的研究和继承,这主要表现 他对我国古代金石造像的广泛搜集和整理上。从日本留学回国后,受 蔡元培的邀请,鲁迅到北京教育部任职,主管图书馆、博物馆和美术 馆等事宜。在1 9 1 2 1 9 2 6 年寓居北京的十余年里,鲁迅几乎是三 天两头地到琉璃厂,观音寺等旧书画荟萃之地搜集书画,教育部同事 如有人出差外地,也一定恳托代为搜集。搜集范围之广,数量之多, 几乎可以建立一个相当大的美术书籍图书馆。他曾写出了全山东碑刻 所在的地址,并且收存了一本碑的目录。他收集的拓片有汉代石刻画 像,汉魏六朝隋唐的碑刻和墓志,以及造像。所谓造像大多仍是造像 铭之类的文字,但其中必定也有部分的图像。据鲁迅日记后所附的书 帐约略统计,1 9 1 5 年- 1 9 2 4 年间所收拓片当在1 5 0 0 种左右。其中有 一定数量的图像的拓本,这些图像的拓片中包括了当时所可能见到, ”阎庆生,论美术活动对鲁迅的影响,陕西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1 9 9 6 年 9 月,第25 卷,第3 期。 1 5 硕十学何论文 而到今天仍然非常重要的一些古代美术史的研究材料,例如武氏祠、 孝堂山,及嘉祥等地的汉代画像,朱鲔祠画像,曹望禧造像及其他北 朝造像和西安碑林的若干唐碑碑侧图案花纹。他再度进行搜集是在 1 9 3 4 1 9 3 5 年间,这一次搜集的完全是汉画像,而特别注意到当时新 出土的河南南阳的画像。他还编辑了六朝造像目录、汉画像目录、 唐造像目录等。鲁迅所以如此重视汉画,显然着眼于汉画像艺术 中的现实主义精神,以及汉画艺术所具有的那种蓬勃向上,沉雄有力 的风格,简炼、生动又夸张得当的技巧。他曾指出:“汉人石刻,气 魄深沉雄大,唐人线画,流动如生,倘取入木刻,或可另辟一境界也。” 同时,鲁迅对民族绘画国画也有莫大的兴趣。1 9 1 2 这一年 他特别钟情于国画,搜集了当时有正书局和神州国光社等处用珂罗版 影印画册3 0 余种。鲁迅购买影印画册的范围很广,不限于某家某派, 但由于当时影印画册是适应着国画界的流行风气,所以以明清画家为 多。后来鲁迅还购买过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图及顾恺之的女史箴 图。有正书局和神州国光社陆续出版的中国名画集和神卅i 大 观,后二者是当时出版商专为满足古典美术,特别是民族绘画爱好 者要求的两种图集,鲁迅逐册购买,未曾间断。一直到1 9 1 9 年在鲁 迅日记上还见有记载。1 9 3 1 - 1 9 3 2 年,鲁迅又在搜集外国画册的时候, 也购买了一部分中国画册和若干有关美术考古的书籍,如安阳发掘报 告,日本出版的乐浪等。除此之外,鲁迅的善画友人也经常赠之 鲁迅,书信:l9 3 5 年9 月9 日寄李桦信,第13 卷,p 5 3 9 。 1 6 关r 鲁迅的文学与关术之关系的跨学科研究 以画,鲁迅还曾向很多画家求画,如日记中记“托俞小姐乞画于袁匐 盒先生,得绢地山水四帧。”而尤其是鲁迅与画家陈师曾的交谊特别 引人注目。 陈师曾是民国时期卓有成就、名气很大的花鸟山水画家。且擅长 书法和篆刻,鲁迅对陈师曾的评价很高: “及中华民国立,义宁陈君师曾入北京,初为镌铜者作墨盒、镇 纸画稿,俾其雕镂;既成拓墨,雅趣盎然。不久复廓其技于笺纸,才 华蓬勃,笔简意饶,且又顾及刻工省其奏刀之困,而诗笺乃开一新境。 盖至是而画师梓人,神志暗会,同力合作,遂越前修矣。 1 9 2 8 年鲁迅编印朝花夕拾时还曾经想用陈师曾画的信笺作 封面,由于鲁迅当时已住在上海,写信托李霁野代寻,后因没有找到 而作罢。 鲁迅毕生保持对于民族绘画和其它古代美术作品的爱好,从中汲 取营养,滋养自己的文学创作,比如在他的文学创作中的“线描”手 法,“画眼睛”的特技,以及对色彩的大胆运用等,都无疑显示了中 国传统绘画技巧对鲁迅创作的影响。在后文中,笔者将详细探讨。 1 3 木刻版画的推介 鲁迅被奉为“中国新兴木刻艺术之父 。1 9 3 0 年前后,在鲁迅 的领导和提倡下,中国兴起了现代版画运动,成为中国人民反帝反封 西鲁迅,e li c :1 9 2 4 年5 月l3 日,第1 5 卷,p s l 卜5 12 。 6 鲁迅,( ( 集外集拾遗 ,第7 卷,p 4 2 7 - 4 2 8 。 。鲁迅,书信:1 9 2 8 年1 月3 1 日,2 月2 6 日寄李霁野两信,第1 2 卷,p 1 0 1 ,p 1 0 5 。田敬宝,开拓者和建设者一一鲁迅与木刻艺术,鲁迅研究( 4 )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 出版社,1 9 8 1 年,p 2 8 1 硕十学位论文 建革命斗争中的一支新生力量。为了中国新兴木刻运动的扎根、发芽, 为了推动它不断向前发展,鲁迅开展了紧张的、多方面的工作,为倡 导新兴木刻运动呕心沥血,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首先,是搜集和编印中外木刻画册,给青年木刻艺徒提供学习和 借鉴的范本。 鲁迅曾经把“绍介欧美的新作和“复印中国的古刻 比做“中 国新木刻的羽翼 。他的这一见解无疑是非常正确的,这是因为任何 一种新的艺术形式,都要对古人和外国人已有的成果加以继承。又因 为创作木刻是直接取法于欧洲的,所以介绍欧洲的版画成就,就显得 十分必要与紧迫。 从鲁迅日记的记载中,我们可以看n - 1 9 2 7 年1 1 月3 0 日,他 从内山书店购得日本永濑义部所著给学版画的人以后,便大量搜 集外国版画书刊、画集和名作的原拓。他先后函托在德国留学的徐诗 荃,法国留学的季志仁、陈学昭,在前苏联工作的曹靖华、萧三、杨 之华,日本友人内山完造、内山嘉吉、山本初枝、长尾景和、山口久 吉,美国朋友史沫特莱,前苏联的乐芬和寓居前苏联的德国人艾丁格 尔等广为搜购。另外,还通过日本的丸善书店、版画之家、古以士帖 店和我国的商务印书馆,大量购买木刻版画书籍。其搜求之勤、花费 之巨、所得之富都是相当地惊人。他给曹靖华写信百封以上,给徐诗 荃汇款千元之多,都主要是为了搜求版画书刊和木刻原拓。 从1 9 2 9 年起,在搜购的同时,鲁迅还开始不断地编e ;p ;, t - 国木刻 画集。先后印出的计有近代木刻选集两本、新俄画选、士敏 天j 鲁迅的文学与美术之关系的跨学科研究 土之图、一个人的受难、引玉集、死魂灵一百图、凯绥珂 勒惠支版画选集、苏联版画集等9 种,印行数千册。中国的古刻, 虽然并不是创作木刻,但为了保存艺术史料和供给木刻青年参考,鲁 迅同郑振铎合资编印了北平笺谱,翻刻了十竹斋笺谱。为了更 具体地指导青年从事木刻创作,鲁迅还鼓励白危编译了木刻创作法 一书,并亲自校阅,亲笔作序。此外,为纪念我国新兴木刻在其萌芽 期所走过的艰难而战斗的历程,促进青年们技艺的交流和观摩,他又 亲自动手编印了木刻纪程。 + 鲁迅所编印的木刻画册,都尽力做到开本大、纸张好、印工精、 装帧美、定价廉。编选、序跋自然是非他动手不可,就连配页、编号、 撰写广告,也常常是事必躬亲,直到把一本本精美的画册交到读者的 手中,方肯罢休。正是这些画集,成为哺育我国木刻青年的精神食粮, 在我国新兴木刻史上,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其次,是不断举办木刻展览,扩大艺术青年的视野,提高他们的 鉴赏水平和艺术技巧,有力地推动了木刻运动向前发展。 木刻青年们因为没有师资,缺少指引,创作起来每每急于求成, 不重技巧。针对这种粗浮的作风,鲁迅一再告诫:“要技艺进步,看 本国人的作品是不行的,因为他们自己还很有缺点;必须看外国名家 之作。 又想方设法,筹办了多次外国木刻展览。他先后举办的有“西 洋木刻展览会”( 1 9 3 0 年1 0 月) “法俄书籍插画展览会”( 1 9 3 3 年1 2 月) 等,并每每自带一批画册,到会场为青年们讲解。为了使年轻的 。鲁迅,( ( 书信:1 9 3 4 年l2 月1 8 日致金肇野信,第13 卷,p 3 0 5 1 9 硕十学何论文 木刻艺术走向世界,进行国际文化交流,听取外国朋友的意见,鲁迅 还曾征集和选择了一批中国木刻作品,参加了在巴黎举行的“革命的 中国之新艺术展览会”,且注意搜集反映,鼓励创作。 鲁迅重视外国作品的展览,同时也努力支持本国作品的展出。当 “全国木刻联合展览会”在北京开幕的前夕,他从自己历年收藏的中 国木刻作品中,精选出3 2 幅,寄送展出。现代版画会主持的“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试题库带答案详解
- 2025年食品安全知识考试试题库及解析答案
- 2025年辽宁省鞍山市事业单位工勤技能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国家宪法日知识竞赛试题库(含答案)
- 2025年《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测考试练习题(附答案)
- 2025年基本公共卫生知识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 2025年贵州省六盘水市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真题含答案
- 2025年安全生产考试题库(消防安全设施维护)应急演练试题
- 易拉罐包装制作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坚果废弃物利用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GB/T 45345-2025金属及其他无机覆盖层工程用直流磁控溅射银镀层镀层附着力的测量
- 无人机教员聘用协议书
- 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
- 脑科生理病理图谱解读
- 全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专业水平认证笔试考题
- (行业)常用表面处理工艺详解(行业讲座教学培训课件)
- 《STEMI再灌注治疗策略》课件
- 配电网安健环设施标准
- 2025年物产中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家校合作下的学生心理问题预防与干预
- 2024年学校安全教育讲稿范文(2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