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音乐学专业论文)中国古代祭孔雅乐的发展概况及对近现代音乐的影响.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容摘要 雅乐泛指我国古代宫廷音乐、祭祀音乐和仪礼音乐,始于周代的“制 礼作乐”制度。中国自古以礼治国,数千年来一直影响中国人的人生哲 学,祭祀先师孔子的释奠礼,源自中国古代的祭祀礼仪。祭孔雅乐继承了 上古时代原始乐舞,歌、舞、乐三位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以及八音乐器、 摆设、诗词、演奏乐律一直被沿用下来,现在还有踪迹可寻的祭孑l 乐舞是 雅乐舞蹈的孑遗,也是目前唯一经过几千年的历史依然存在的古代雅乐。 本文主要介绍祭孔雅乐的渊源,主要有祭祀孔子的空间起源、祭孔音乐和 祭孔舞蹈的起源;祭孔典礼的类型、规模及其命运;以清代祭孔典礼为例 介绍祭孔雅乐的基本形态;孔子思想被利用来维护专制王朝统治的意志和 愿望,有着教化子民的作用,也受到民国时期政客的推崇;在新文化运动 的浪潮中,有一批热爱传统文化的音乐家极力倡导国乐,创作了一些以祭 孔雅乐为题材的音乐作品;孔庙文化在历史长河逐渐演变成为一种广泛被 百姓所接受的文化,相应的祭孔音乐也传播到少数民族和海外。 硕士研究生尹君( 音乐史学) 指导教师陶亚兵教授 关键词:祭孔雅乐;孔子思想;宫廷雅乐;祭奠礼仪 a b s t r a c t g e n e r a l l ys p e a k i n g ,r e f i n e dm u s i ci si n v o l v e dt or o y a lm u s i c m u s i cf o r s a c r i f i c i n ga n dr i m a lm u s i co f o l dt i m e si no u rc o u n t y t h e yw e r eo r i g i n a t e di n z h o ud ) 1 a a s t yt o “s t a n d a r d i z et h er i t u a la n dm u s i c ”1 1 1 ef e u d a lc o d eh a sb e e n u s e df o rr u l i n gs i n c et h ea n c i e n tt i m e s i th a sh a di n f l u e n c eu p o nc h i n e s el i f e p h i l o s o p h yf o ra b o u tt h o u s a n d so fy e m - s t h er i t u a if o rt h es a c r i f i c i n gf o r c o n f u c i u sw a so r i g i n a t e di nt h es a c r i f i c i n gr i t u a lo fa n c i e n tt i m e si nc h i n a f h er e f i n e dm u s i cf o rs a c r i f i c i n gf o rc o n f u c i u si n h e r i t e dt h ep r i m e v a ld a n c e s w i t hm u s i co ft h er e m o t ea g e si nw h i c h 出es o n g s m u s i ca n dd a n c e sw e r e s y n t h e s i z e d t h eb a y i ni n s t r u m e n t ,a c c e s s o r i e s ,p o e m sa n dt e m p e r a m e n th a s a d o p t e di nn o w a d a y s 1 1 1 ed a n c ea n dm u s i cf o rs a c r i f i c i n gf o rc o n f u c i u st h a t s t i l lc a nb et r a c e da r et h er e m a i n so ft h er e f i n e dm u s i ca n dd a n c e s i ta l s oi s t h eo n l ya n c i e n tr e f i n e dm u s i ct h a th a sb e e nk e p ta f t e rt h o u s a n d so fy e a r s t h i se s s a yi sm a i n l ya b o u tt h eo r i g i n so ft h er e f i n e dm u s i cf o rs a c r i f i c i n gf o r c o n f u c i u sw h i c hi n v o l v e st ot h eo r i g i n so fs p a c e ,m u s i ca n dd a n c e sf o rt h e s a c r i f i c i n gf o rc o n f u c f u s i ti s a b o u tt h et y p e t 1 1 es c a l ea n dt h ef a t eo ft h e c e r e m o n yo fs a c r i f i c i n gf o rc o d f u c i u s t h ec e r e m o n yo fs a c r i f i c i n gf o r c o n f u c i u si nq i n gd y n a s t yw i l ib ec i t e df o ri n t r o d u c i n gt h eb a s i cf o r n l so f r e 丘n e dm u s i c t h et h o u g h to fc o n f u c i u sh a db e e na d o p t e dt oh e l ps a f e g u a r d t h ew i l l i n go f t h ea u t o c r a t i cr u l i n g a n dt oh e l pe d u c a t et h em a s s s oi tw a sh e l d i ne s t e e mb yt h ep o l i t i c i a n so fr e p u b l i co fc h i n a i n 血et i d e so ft h en e w c u l t u r em o v e m e n ts o m em u s i c i a n sw h o1 i k e dt h et r a d i t i o n a lc u l t u r ed i dt h e i r u t m o s tt op r o p o s et h et r a d i t i o n a lc h i n e s em u s i c a n dt h e yc o m p o s e di t i a n v d a d e r sa b o u tt h er e f i n e dm u s i cf o rt h es a c r i f i c i n gf o rc o n f u c i u s c o n f u c i a n c u l t a r ea f t e rh a se v o l v e dt oac u l t u r ea d o p t e db vt 1 1 em a s sa f t e ral o n gh i s t o r y a c c o r d i n g l yt h em u s i cf o rs a c r i f i c i n gf o rc o n f u c i u sh a ss p r e a dt ot h em i n o r i t y n a t i o n a l i t i e sa n do v e r s e a s , p o s t g r a d u a t es t u d e n t :j u ny i n ( h i s t o r yo fm u s i c ) d i r e c t e db yp r o f y a b i n gt a o k e y w o r d s :t h er e f i n e dm u s i c f o rt h es a c r i f i c i n gf o rc o n f u c i u s c o n f u c i a nt h o u g h t r o y a lr e f i n e dm u s i cs a c r i f i c i n gr i t u a l 童墅查兰堡主兰垡堡奎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系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研究成果。文 中依法引用他人的成果,均已做出明确标注或得到许可。论文内容未包含法律意 义上已属于他人的任何形式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本人已用于其他学位申请的论 文或成果。 本人如违反上述声明,愿意承担由此引发的一切责任和后果。 论文作者签名:甲届 日期:伽7 年占月9 日 学位论文知识产权权属声明 本人在导师指导下所完成的学位论文及相关的职务作品,知识产权归属学 校。学校享有以任何方式发表、复制、公开阅览、借阅以及申请专利等权利。本 人离校后发表或使用学位论文或与该论文直接相关的学术论文或成果时,署名单 位仍然为青岛大学。 本学位论文属于: 保密口,在年解密后适用于本声明。 i 不保密囤。 ( 请在以上方框内打“”) 论文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中 f 鼍蔑 日期:和印年,月雾日 日期:肿占月骨日 瞻 令 引言 引言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音乐家。儒家学派的创始 人。孔子及其思想深受封建帝王的推崇。尊孔必重祀孔,祭孔活动可以追溯到鲁哀 公十七年( 公元前4 7 8 年) 农历二月十一日即孔子卒后第一个周年,鲁哀公为孔子 举行祭祀仪式,开创了历史上释典孔子的先例。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以来,孔子逐渐被封建统治者奉若神明,祭祀孔子被作为祭祀天地、日月、山川、 鬼神、岁时之外的又一项最隆重的祭祀仪式。虽然政治风云变幻,改朝换代,但祭 祀孔子的仪式却一直是每朝每室自觉相袭的制度。宋代以后直至清末,尊孔、崇孔、 祭孔、拜孔形成风气,各地纷纷兴建孔庙、设立殿堂。同时,孔子的礼乐文化对少 数民族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促进了少数民族的汉化进程和各民族的文化渗透。从 民国初期到2 0 世纪3 0 年代中叶,祭孔活动一直坚持在每年仲春和仲秋依时举行祀 典。1 9 3 7 年日本发动对华的全面进攻后,大型乐舞形式的祭祀活动则基本处于衰废 的状况。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上个世纪8 0 年代以来,我国举行了多次祭孔活动, 由地方政府、文化部门主管承办。现在唯有祀孔仪式仍保存有“八音齐鸣、乐舞合 奏、三献”完整的古礼仪制,包括专属的祭孔音乐、定编制的乐舞。现代祭祀孔 子的释典典礼除了纪念先师孔子、表达尊师重道的传统美德外,它也是系古今为 线的珍贵的文化遗产。 古代的综合类文献都有关于祭孔仪式的记载,主要来自四库全书史部、集 部,还有“四库”以外的部分典籍、地方志书以及孔府档案、刻碑等可靠史料。专 门类文献研究祭孔问题的专著,与综合类文献互为补充,主要有:明代吕元善的圣 门志、陈镐的阙里志、刘民悦和王焕如的文庙礼乐全书、武位中的文庙 全书,清代孔衍泽的圣门礼志、孔传铎的圣门乐志、阎兴邦的文庙礼乐 志、张行言的圣门礼乐统、金之植和宋弘的文庙礼乐考、孔尚任的圣门 乐志、孔继汾的阙里文献考、蓝钟瑞等人编纂的文庙丁祭谱等。 现、当代著作方面,综合类著作帮助我较为全面地了解相关信息,为我的研究 工作提供了线索。这些著作主要是:孔繁银的衍圣功府见闻、孟继新的天 下第一家跚、叶涛、陈学英主编的孔子与曲阜。3 等。 音乐学著作方面,1 9 5 7 年,中国舞蹈艺术研究会在曲阜组织了祭孔乐舞表演活 动,编辑了曲阜祭孔乐舞一书,其中,吴晓邦先生的关于整理和研究曲阜孔 庙乐舞的情况一文对1 9 5 7 年恢复传统祭孔乐舞的情况作了详细的描述。1 9 5 8 年,杨荫浏先生在音乐研究上发表孔庙丁祭音乐的初步研究一文嗍,该文 根据1 9 5 6 年对湖南浏阳祭孔雅乐的实地采访,对湖南浏阳祭孔雅乐的历史沿革及 其律、谱、器、曲、人等诸多方面进行了详尽的研究,进而提出祭孔雅乐的价值问 青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题。孔庙丁祭音乐的初步研究文是当时祭孔音乐研究之代表作,即使在今天 看束,杨先生的这篇文章仍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有关祭孔乐舞的主要著作和文章有:江帆、艾春华 的中园历代祭孔雅乐,文启明的祭孔乐舞历史价值的再认识”和祭孔 乐舞的形成和对外传播,自学光中国第二大文庙祭孔与建水洞经音乐。3 , 王明星的祭孔乐舞“等。 前人的辛勤工作为我的课题研究铺平了道路,本文的研究目的,即是希望能够 了解祭孑l 雅乐的各个方面的基本形态,民国政治背景下祭孔雅乐的发展、专业音乐 家以祭孔为题材的创作,祭孔雅乐在少数民族及海外的传播及影响。 2 第一章中国祭孔雅乐形成发展的概况 第一章中国祭孔雅乐形成发展的概况 自鲁哀公十七年( 公元前4 7 8 年) 农历二月二十日( 即孔子卒后第一个周年) 的祭祀仪式以来,虽然政治风雨变幻,改朝换代,但祭祀孔子的仪式一直是每朝每 室自觉相袭的制度。每年春季“仲月”( 即农历二月) 和秋季( 农历八月) 的第一个 丁日( 俗称“上丁”) 均要在孔子庙堂举行祭祀大典。祭祀孔子典礼中的音乐被称为 “丁祭音乐”、“祭孔雅乐”或“孔庙乐舞”。 1 1 祭孔雅乐的渊源 1 1 1 祭祀孔子空间的起源 孔庙是以纪念孔子为主要功能的建筑空间。孔子生于公元前5 5 1 年( 周灵王二 十一年八月二十七日) ,公元前4 7 9 年去世后,葬于鲁城城北泗上,弟子以砖瓦砌祠 坛守丧。第二年( 公元前4 7 8 年、鲁哀公十七年) ,鲁哀公将孔子生前居住的房子改 建为庙,里面陈设孔子生前用过的衣、冠、琴、车、书册等物,每年举行一次祭祀 活动,以表对孔子的怀念,这是世界上第一座孔子庙,也是祭祀孔子的开始。按照 周礼的规定,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平民百姓不得立庙。孔子 去世时仅是一介布衣,鲁哀公为其立庙,可以看出他对孔子的尊崇之情。此时的祭 祀规模仅属于孔子的家祭。历经战国时期,七国争雄、社会纷乱、秦朝焚书坑儒, 各国均无暇关心祭孔事宜。一直到公元前1 9 5 年( 汉高祖十二年) ,刘邦战胜项羽以 后,社会安定,刘邦亲驾阙里( 孔子故里) ,以太牢“”祭祀孔子。自此以后,中国历 代帝王乃至民国元首建文庙、令释典或亲致祭,以表敬重,开始孔庙官祭的发展。 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因为建设强盛封建帝国的需要,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 家、独尊儒术,自此儒学成为学术的正统,也成为政权稳定和社会运作的工具。孔 庙的建设因此也受到重视,各朝代的统治者对孔庙进行不断的重修和扩建。 汉朝后,对孔子的尊崇逐渐提升,西汉时孔子的祭祀虽尚未走出阙里,但由于 帝王亲自祀孔、对孔子及其后代的封宫加爵、帝王的遣使致祭、祭祀元素的增加、 置官管理孔庙、对曲阜孔庙建筑拨款修缮等,逐步扩大了曲阜孔庙的祀礼规模,也 使孔庙成为国家重要官制祭礼空间。曲阜孔庙历经两千多年十五次大修、三十一次 中修、数百次小修,当年孔子的三间故宅,最终成为今天庞大的建筑群体。整个建 筑群包括:三殿、两庑、一阁、一坛、三祠、两堂、两斋、十五亭,共四百六十六 间,另有五十四座门坊,历代碑石两千多块,占地二十一万八千平方米,南北长达 一公里多。庙的四周以高墙配以门坊、角楼、黄瓦红垣,通过孔庙建筑的整体皇宫 式的布局,展现孔庙享用最高建筑的规格,烘托出孔子的丰功伟绩和儒学的博大精 青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深。1 9 6 1 年3 月4 日,中共国务院公布曲阜孔庙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 9 9 8 年它与孔府、孔林一起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为“世界文化遗产”,成为全 世界第一座被指定保存的孔庙。 今曲单孔庙主要是经明清两代重修和扩建后完成的,建筑仿照皇宫样式,共分 为九进庭院,总平面配置呈长方形,东西长约1 5 0 米,南北长约6 3 0 米。主要建筑 贯穿在一条南北中轴线上,左右附属建筑物基本上是对称式排列。整体建筑格局, 旨在展示孔子崇高的地位,并反映在各建筑的名称与功能上,用来烘托并传达孔子 的思想。 孔唐主要是用来举行孔子祭祀典礼的地方,曲阜孔庙九进院落可分为三大区: 前引区、祭典前准备区和祭祀主体区。( 一) 前引区:由棂星门、圣时门、弘道门、 与大中门所构成的前三进院落为曲阜孔庙祭祀典礼的前引区,属过院性质,无明显 实用功能,总长度达二百八十公尺,旨在营造入孔庙的庄严气氛,并烘托主体建筑。 - - ) 祭典| i 备区:包括大中门以北至奎文阁间的二重庭院。此区左设斋宿所及驻 跸厅,为祭莳举行戒誓仪式、各种祭仪的彩排、及进行斋宿、休息的场所。旧时, 皂帝亲至曲阜孔庙行释奠礼,由中门入,至奎文阁前下辇,在驻跸厅内小憩更衣后, 步行至大成殿行礼,而文武官员则由左右掖门入。若为遣官告祭,其主祭则由棂星 门步入,随祭文居中而行,陪祭官则由左右掖门入“。( 三) 祭祀主体区:奎文阁以 北的土维庭院,是曲阜孔庙的祭祀主体区。这五组庭院以大成殿庭院为核心,前、 后、皇、右各护以四座单独的庭院。大成殿庭院核心区包围大成殿的南面为大成门, 左右两侧为供奉孔门弟子及历代贤儒神位的东庑和西庑,后侧为孔子夫人神位所在 的寝殿,组成完整的合院。北侧后院,为以圣迹殿为主体的庭院,位大成殿寝殿后。 圣迹殿为五开间,殿内陈列宣扬孔子一生的石刻。圣迹殿再后之左右,复设有祭前 准备牛羊等牺牲和祭品的神庖( 位东) 及神厨( 位西) 、迎送神灵的出入口瘗所及燎 所和祭祀土地神的后土祠。南侧为大成门与奎文阁所组的庭院,此处为祀孔仪式开 始前的过渡空间,皇帝亲至曲阜孔庙行释奠礼时,乘坐的辇舆即于奎文阁前下,亦 为祀孔典礼开始前的揖位。左侧殿庭东院,由大成门东侧的承圣门而入,以奉祀孔 子五代祖先的崇圣祠为本院主体。崇圣祠前并有祭孔前演习礼仪和准备祭器的诗礼 堂与礼器库:其后则为祭拜孔子之子孙的孔族家庙。右侧殿庭西院,以启圣门为南 侧入口,以奉祀孔子父母的祠堂启圣殿为本院的主体,前有祭孔前演习乐舞和准备 乐器的金丝堂与乐器库,后则有寝殿。为了表达对孔子的崇敬,祭孔有一整套烦琐 的礼仪,每个祭祀步骤都设置了相应的准备的建筑空间,如:斋戒用的斋宿、存放 乐器的乐器库、存放礼器的礼器库、制作祭品的神庖、神厨、奉祀孔子的大成殿等 等,祭前二日,衍圣公持斋于斋宿所,礼生洗涤礼器于诗礼堂,乐舞生拂拭乐器于 金丝掌。祭前一日,衍圣公率分献官,至快睹门迎粢归于神厨,至仰高门迎牺牲归 4 兰二兰主里堡塾堡堡兰堕垄垦堕壁翌 于神庖。祭典除了神位空间外,均为配合祭典所需的准备空间。 图1 1 注a :图取自于曲阜孔庙建筑,3 1 5 页,图中黄色框内的为前引区,绿色框内的为祭典前准备区、咖啡色框 内的为祭祀主体区 5 青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图i 2 注b :图为北京孔庙示意图 1 1 2 祭孔雅乐的艺术渊源 中国祭孔雅乐是中国音乐史上最具东方文明的传统乐舞。如同其它艺术形式一 弹,祭孔雅乐在源远的历史长河中,具有历史的传统性和继承性。“六代之乐”是我 圈古代最早的成套的大型古典乐舞,其形式和内容深深影响着中国祭孔雅乐的制作 和发展。“血帝”“3 后期,乐正夔协助帝舜整理和发展传统乐舞,以东夷乐舞为主体 而综合创立韶乐,遂成为后世王宫乐舞的总源头。春秋战国之际,东夷故地的 鲁国和齐国仍然完整地保存着韶乐。论语述而篇载:“子在齐闻韶,三 月不知肉味,日: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论语八佾篇又载:“子谓韶 尽荚矣,又尽善也”。史料是这样记载祭孔乐舞的形成的“乐源韶,舞因夏, 涛绪牛禁”。其意为,祭孔乐舞源于虞舜时期的大韶之乐,袭于夏禹时期的大 夏之舞,歌词为隋朝吏部尚书牛弘、礼部侍郎蔡征所作。祭孔乐舞采用韶乐, 6 第一章中国祭孔雅乐形成发展的概况 一则是韶乐传入鲁地之久远,在鲁地传播之广泛;再则是孔子生前喜爱韶 乐。取韶于祭孔音乐中颇有对孔子尊崇怀念之情。祭孔专用舞蹈使用舞具与大 夏相同,左手“执篱”右手“秉羽”象征“和顺积中”,这与孔子生前提倡的“中 和”之乐的美学思想和“德治行政”的政治主张是一致的“。秦汉以后,韶乐 等古曲渐次失落,但祭孔乐舞仍保留着原初韶乐舞基本模式的痕迹。 1 1 3 祭孔雅乐的舞蹈渊源 拥有东方文明古国之冠的中国,在原始社会时期,以劳动为文化之源创造出与 集体劳动、宗教崇拜相结合的原始舞蹈。它不仅是广大人民集体劳动和集体智慧的 结晶,同时也是中华民族文明历史的象征。从遗存的史料来看,原始乐舞与氏族部 落生活中的农耕狩猎、图腾崇拜、祭祀典礼、部落战争、生息繁衍等社会生活皆有 密切联系“。 、 恩格斯在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中说,“劳动创造了人类本身” “。劳动的进行、语言的产生、人脑的发达,为音乐艺术的产生准备了条件。劳动 实践本身给予音乐以内容,劳动的姿态、劳动的节奏、劳动的呼声为音乐和舞蹈的 产生提供了音调、韵律和姿容等素材之源。图腾崇拜的信仰为原始舞蹈筑起了一种 非现实性想象或幻想的精神支柱,因而也刺激了原始文明和原始乐舞的发展。古代 的各种仪式大多伴有歌舞,尤其是祭祀仪式,合乐伴舞以感格神灵,接人神之欢。 在原始社会,祭祀典礼活动作为维系社会群体的社会活动,反映着氏族共同体的基 本社会结构,社会关系以及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的各种观念和法则。在以尊崇、祭祀 祖先为核心的礼仪活动中,原始乐舞活动从中发展起来。 在周代礼乐教化观念的催化下,原始社会的图腾崇拜或祭祀祖先的宗教色彩的 歌舞,组合为一定程序的乐舞,以适应社会教化的需要。祭孔乐舞作为中国古代雅 乐的一个分支,漫长的古代音乐文化历史赋予其远古崇拜歌舞的图腾意蕴和与众不 同的风格特征“”。 1 2 祭祀孔子典礼的类型 孔子公元前4 7 9 年去世,翌年鲁哀公为其立庙于故宅,仅属家祭性质。公元前 1 9 5 年,汉高祖经过鲁地时以太牢祭祀孔子,从而祭祀孔子的礼仪演变为国家的祭 典。孔子的祭礼依其祭祀缘由、时间的不同,有不同的祭祀类型,包括:释奠礼、 释菜礼、上香礼、释褐礼、因事告祗礼等。7 ( 一) 释奠典礼 自汉初起每年春秋二季举行的释奠礼属于释奠礼的常祭。常祭的时间,最初为 7 青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春秋两季;隋朝改为每年春夏秋冬四季仲月上丁,一年四祭;唐后,为春秋仲月上 丁f 1 两祭,因此释奠礼常称为“丁祭”。此后,除了中央太学外,地方直府州县学皆 于春秋仲月上丁举行释奠常祭。民国以后,部分地方改于孔子阴历的诞辰同8 月2 7 日举行孔子祭。建国后政府举行释奠典礼定为孔子的阳历诞辰纪念日9 月2 8 日。 因举行祭祀的时间及原因不同,除常祭外,还有皇帝或太子通读经典、天子视 学、出征返等特祭。 ( 二) 月朔祭菜礼 从后齐( 4 8 3 5 0 2 年) 起,除了举行春秋仲月的常祭外,每月太学“”的学生都要 祭拜孔子,为后世“朔望行礼”的开始。 清朝月朔( 每月初一) 举行释菜礼。所谓的“释菜礼”,即不用荤腥的祭品,以 节藻之属祭拜先师。 ( 三) 望日上香礼 清朝望同r 每月的十五) 举行上香礼。设香盘于殿内及两庑各案,由司业担任 先师位及四配位之上香人,助教二人为两序十二哲位上香人,学政二人为两庑先贤 先儒位之上香人。全部上香后复位,祭酒、司业以下行三跪九叩礼毕各退后结束。 t 注:祭洒、司业、助教等都是古代庙学职务名称。祭酒一人总领监务,司业二人 主管教务,相当于现在的校长和教务长。其下设有主管训导的监丞,主管授课的博 士,管理六堂事务的助教、学政、学录,以及管理总务的典簿,管理图书的典籍, 管伙食的掌馔等若干名。) ( 四) 释褐礼 所璃释褐,就是指脱去布衣,换上官服。科举殿试确定进士名次后,礼部确定 好释褐同期,状元率领新科进士骑马前往国子监孔子庙举行释褐礼。在国子监集贤 门外下马,由圈子监彖侧的持敬门进入孔子庙,先到致斋所,然后由大成门东侧的 掖门到大成殿殿阶下排队,在通赞号令下行谒见礼,三跪九叩后行释菜礼。释菜礼 由状元主祭孔子和四配,榜眼和探花分别祭祀东哲和西哲,第二甲第一名和第三甲 第一名分别祭祀东西两庑。行礼结束,由大成门西掖门出,到致斋所更衣。祭祀时, 因为第一甲的状元、榜眼、探花已经授予了官职,所以各自按照自己的官位穿朝服, 戴朝冠,挂朝珠,其它进士没有授官,一律戴朝冠,镀金三枝九叶顶,不穿补服。 在致斋所,未授职进士一律改戴吉冠,素金顶,换补服,然后去国子监祭拜。 ( 五) 因事告祗礼 第一章中国祭孔雅乐形成发展的概况 因事祗告之礼,遣官一人将事暨执事官均致斋一日。上香读祝文、行三献礼。 在以上的五种祭祀礼仪中只有释奠典礼配有大型的祭祀乐舞。 1 3 古代宫廷雅乐的发展历程与祭孔乐舞的命运 从原始社会歌舞的雏形到“六代之乐”的形成再到周代礼乐制度的制定,中国 雅乐进入兴盛时期。这时的宫廷音乐主要包括:六代之乐、颂乐、雅乐、房中乐以 及乡乐和四夷之乐几种。大约自春秋以来,随着奴隶制的瓦解,周室衰微,礼乐制 度崩溃,加上典礼音乐本身的僵化,一些新兴地主阶级都不喜欢旧乐而喜欢以“郑 卫之音”为代表的民间俗乐。当时以孔子为首的一批儒家曾多方维护旧的礼乐,但 未起到多大效果。因此自战国以来,礼乐便相继失传。据杜佑通典等记载,秦 始皇统一中国后,除房中乐外,“六代之乐”仅存韶、武。 秦汉以后,所谓宫廷雅乐主要包括祭祀音乐和朝会、宴飨等场合中所用带有典 礼性的音乐。秦朝时将韶改称为文始,武改称为五行“”,同时也逐 渐新作了一些雅乐曲调。秦汉后的雅乐创作出自取媚统治者的官僚之手,内容都是 对当时统治者的歌功颂德,目的主要是为了巩固统治、强调皇帝的尊严。同时统治 者为了夸耀自己的统治地位,雅乐的规模不断壮大,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统治者 大肆制作乐器,在雅乐编制中仅建鼓、镑钟、编钟、编磬就已有5 2 0 件之多1 。从 公元前4 8 1 年祭孔仪式出现直至梁朝史料的祭祀乐章中,唯独不见祭孔歌章,因此 在这一漫长的历史时期内,祭孔仪式上表演的所谓“轩悬之乐”及“六佾之舞”,无 非是借用历代郊庙音乐来祭祀孔子。虽然是这样,但歌、舞、乐三位一体的综合艺 术形式一直被沿用下来,为祭孔乐舞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和必要的物质基 础。 隋朝时,以隋高祖、牛弘为代表反对少数民族音乐,反对“新变”,主张“宜奏 正声” z 1 o 这里的“正声”指的便是“雅乐”。牛弘根据南朝梁、陈两代的雅乐制 定了隋代的雅乐。1 。宫廷雅乐得到重视,成为祭孔乐舞形成的客观环境。祭祀孔夫 子的专用乐舞在此时诞生了。在庞大的宫廷雅乐中,祭孔乐舞以举足轻重的地位被 纳入史册。这是孔子卒后千余年来首次推出歌颂孔子功绩为题材的音乐作品,为后 世创制祭孔雅乐奠定了非常重要的基础。 宋代的统治者非常重视宫廷音乐。因此其宫廷雅乐在我国的雅乐发展中不仅有 转折地位,而且在整个雅乐体系中比较富有代表性。宋代宫廷祭祀仪式有很多,有 祗谷、雩祀、祀五帝、祀感生帝、朝日、夕月、祀九富贵神、封禅、祭九鼎、祀岳 镇海滨、祀大火、祭风雨灵师、祭先农先香、腊祭、祭宣文庙( 孔子庙) 等等,其 雅乐歌词,记载于宋史卷一三二至卷一三七。祭孔乐章作为宋代宫廷雅乐的一 9 青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部分应用于孔子的释奠中。以下对宋代的雅乐形态作表1 1 的列述: 宋史乐志中所见雅乐的形态 表1 1 时代体裁场所 乐器与舞器用法 登歌 堂上 具备所有八音类乐器。登歌 孔庙、宗庙所用的 以弦乐为主,轩架乐则以打祭祀乐、朝会中所 轩架堂下 击乐为主。用的宴飨乐 宋朝用轩架乐( 乐悬) 的文武二 舞,各6 4 人的队舞。文舞左 八佾庭上 祭祀乐、宴飨乐 手拿龠右手拿翟;武舞左手 拿干右手拿戚。 元史记载元代的宫廷雅乐共分五类,“郊庙乐章”、“宗庙乐章”、“社稷乐章”、 “先农乐章”、“宣圣乐章”等。 明代的宫廷音乐在承袭前朝的基础上为统治阶级政治活动而设郊庙、朝贵和宴 飨等。”。 清代帝王把祭祀乐礼定为最高等的礼乐,极力推崇中和韶乐,并御制律吕 【f 踅乐书,下令全国实行。由于统治者的维护祭孔乐舞在清代发展到了鼎盛时期。 1 4 释奠乐舞的演进与规模 公元前1 9 5 年汉高祖以太牢祭孔子成为官祭的开端,但尚未配用乐舞。祭孔乐 舞始从汉代,以后诸朝互相沿承。 1 4 1 释奠用乐的演进 ( 1 ) 祭孔用乐六代之乐:始于公元8 5 年春( 东汉章帝元和二年) 祭孑l 用乐,直至东汉章帝才有记载。后汉书孔僖传:“元和二年春,。帝东巡 狩过鲁,幸阙里,以太牢祀孔子及七十二弟子,作六代之乐”,此为曲阜阙里孔庙祭 祀孔子用乐有文献记载的开始。六代之乐是指黄帝时期的云门大卷、唐尧时期的 大成、虞舜时期的大韶、夏禹时期的大夏、商汤时期的大湮、以及周 朝的大武等六个不同时期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 ( 2 ) 乐舞并用轩悬之乐和六佾舞:公元4 8 5 年( 南朝齐武帝永明三年) 4 8 5 年( 南朝齐武帝永明三年) ,诏立学,有司奏:“元嘉( 南朝宋文帝年号) 立学、裴松之议、应舞六佾,以郊乐未具,故从权奏登歌。今金石己备,宜设轩悬 之乐,六佾之舞,牲劳器用,悉依上公” 2 4 o 轩悬乃古代诸侯用乐的规格,其乐队 1 0 第一章中国祭孔雅乐形成发展的概况 所用乐器排列成东、北、西三面。六佾则是古代诸侯用舞的规格,其舞队的排列是 六行、六列,共计三十六人。 这是祭孔释奠用六佾、轩悬乐的开始;也是历史上祭孔礼仪采用乐舞并用的开 始。此时的祭孔乐舞仍使用旧乐,承袭六代之乐,但尚未有专属颂扬孔子、祭祀 孔子的专业乐章及舞谱。 ( 3 ) 三献礼始自公元4 9 2 年( 北孝文帝太和十六年) 4 9 2 年( 北魏孝文帝太和1 6 年) 令御用礼乐官吏,制备祭孔祀典,钦定诸侯 的享乐规格,用“轩悬之乐、六佾之舞”,并行“三献礼”( 初献、亚献、终献) ,而 舞蹈是置在“三献礼”的仪式中表演。孝文帝对于释奠孔子的“三献礼”,以及“舞 蹈编制”、“奏乐规格”都有明确的规定,使祭孔礼乐在前代的基础上,继承了符合 礼制、礼乐谐和、娱神悦人的古制;同时也充分体现了北魏时期的祭孔祀典已达到 了礼明乐和的历史规格。 ( 4 ) 始自隋代的释奠专用乐章: 5 8 9 年( 隋开皇九年) ,文帝平定南朝陈国,获得了南朝宋国及齐国所保存的汉 族传统古乐,当时的太常卿牛弘等人奏请整修所获宋、齐雅乐遗存,获得皇帝的支 持,展开了宫廷雅乐内容的研究、创作、扩展与实施。6 0 1 年( 隋文帝仁寿元年) , 由牛弘( 太常卿) 、许善心( 太常少乡) 、虞世基( 内史舍人) 、蔡征( 礼部侍郎) 等 所组成的研究小组,创制了一个庞大的雅乐系列,包括:祠圜丘之乐、五郊祭祀之 乐、感帝乐章、雩祭乐章、朝日和夕月乐章、方丘之乐、神州乐章、社稷之乐、先 农之乐、先圣先师之乐、太庙之乐、食举之乐、还有上寿、宴飨群臣、文舞、武舞、 大射、祝凯旋、以及皇后内乐等,近二十种场合的五十六首歌诗。该宫廷雅乐也包 括了祭祀先圣先, j i l i ;l 子的乐章。从此,祭祀孔子有了专用乐章,也成了富廷雅乐的 重要组成部分。 隋代祭祀孔子的乐章,制定于6 0 9 年( 仁寿九年) ,取名为馘夏登歌之乐。 迎神奏昭夏、皇帝升坛奏皇夏、初献奏馘夏、饮福酒奏需夏、送神奏 昭夏等,以“夏”为乐名,其用意在于继承华夏之声。 释奠乐章至宋代发展更为成熟与繁复。初于宋仁宗景佑元年作祭文宣王庙凝 安之乐六首。l 1 0 5 年( 宋崇宁四年) ,徽宗下令所设立专管宫廷音乐的机构大晟 乐府,由该乐府于大观三年及四年分别制作了两套不同的祭孔乐章,乐章由原来的 六首,增加到十四首。本朝代的特色为:( 1 ) 每个乐章曲名,都以“安”为最后一 个字。( 2 ) 为乐章均承袭过去四言、八句的格式。 金定都汴州后,得北宋之乐而用之。世宗大定十四年,取大乐与天地同和之义, 名日太和之乐,而定乐曲以宁名。释奠乐章有:来宁、静宁、肃宁、和宁、安宁、 辑宁、泰宁、咸宁等乐章,礼行三献。 青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元代释奠乐章皆沿用宋之旧曲。元末虽曾拟定文明、昭明、景明、诚明、灵明 及庆明等乐章,但未使用。 明初用宋之大晟登歌旧乐;1 3 7 3 年( 明洪武六年) 冬1 1 月,颁先师孔子乐章, 取宋代大晟乐府撰写的十四个乐章中的六章,改以“和”为曲名之末字,化繁为简, 采用六章六奏的形式,为大成释奠乐谱。所取宋乐章之内容为:将其中迎神所用乐 章更名为成和之曲;奠帛乐章更名为宁和之曲;“文宣王酌献”之乐章用于“初 献”更名为安和之曲;亚、终献用乐章更名为景和之曲;将其彻馔用乐更名 为成和之曲;而送神更名为咸和之曲。 1 4 2 历代祭孑l 规模 自汉唐直至明清,各朝的释奠仪程及配用之器具、颂词、乐舞等都不尽相同, 其制度皆源于周朝,相差不远。唯规模之大小,由于历代尊孔程度的不同,所以各 朝对祭孔的规模有“中祀”或“大祀”等级的不同。该规模之大小即大祀、中祀之 不同反应在所用的祭品数量( 容器笾、豆等数量) 、佾舞规模( 佾舞人数之多寡) 及献酬( 参与主祭身份之高低) 等。 自4 8 5 年( 南朝齐武帝永明三年) ,释奠在文献上正式记载乐舞皆备后,一千五 百年来,祀孔规模各朝均有不同: ( 一)南朝采中祀:4 8 5 年( 南朝齐武帝永明三年) ,释奠用六佾舞、轩悬之乐。 ( 二)唐有大祀、后改为中祀: 1 6 2 8 年( 唐太宗贞观二年) ,定称孔子为先圣,颜回为先师。6 3 0 年( 贞观四年) 诏州县学皆作孔子庙。6 5 8 年( 高宗显庆三年) 诏先圣庙用宣和之舞。 2 7 3 9 年( 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 ,诏夫子谥日“文宣王”:二十八年诏春秋二仲仲 丁祭孔时采用六十四人“八佾之舞”的大祀,国子监,天下州县学,孔子庙夫子始 皆南向。 3 唐宁宗庆元元年,定文宣为中祀。 ( 三) 宋依中央及地方列:大祀中祀、或中祀小祀: 宋代吉礼,春秋二仲上丁( 注:即伸月上丁日) 释奠文宣王以中祀;卅i 县祭社稷、 奠文宣王、祀风雨,用小祀规格,但诸帝常有增益与调整。1 1 4 0 年( 宋高宗绍兴十 年) ,再次释奠文宣王为大祀,其礼如社稷,州县为中祀。 ( 四) 明代除明成化期间外,大部份为中祀: 1 1 3 6 8 年( 明太祖洪武元年) ,以太牢祀先f ) i v i l 子于国学,乐六奏,文舞六佾。 1 3 7 1 年( 洪武四年) ,释奠孔子改初制笾豆之n j l 为十,乐生六十,舞生四十八。 为中祀之规模。 2 1 4 7 6 年( 明宪宗成化十二年) ,增乐舞为八佾,笾豆各为十二;孝宗弘治9 年, 第一章中国祭孔雅乐形成发展的概况 增乐舞为七十二人如天子之制大祀。 3 1 5 3 0 年( 明世宗嘉靖九年) ,改孔子大成文宣王之王号,为孔子神位题至圣先 师孔子,祭孔为中祀。春秋祭祀天下各学八笾八豆,乐舞六佾。 ( 五) 1 9 0 6 年( 清光绪三十二年) 冬1 2 月,升孔子为大祀 清光绪三十二年之前,祭天及祭太庙为大祀,曲阜及国子监孔庙的祭孔为中祀, 地方孔庙的祭孔为小祀。 由以上可知,除各代祭祀孔子的规模,有大、中、小祀的变化外;地方州县学 的释奠规模往往较低于国学。 1 4 3 释奠佾舞的演进 祭孔所用之舞承袭宗庙宫廷雅乐舞,古时宫廷乐舞有武舞与文舞二种,舞生又 称佾生。“佾”本指队伍的行列。按古礼,祭天子用八佾、公候六佾、大夫四佾、士 二佾。二佾就是纵横各二人四人,八佾就是纵横各八人六十四人,以此类 推。 舞文舞时,右手执羽( 雉尾,又称翟) ,左手执筲( 短笛形的竹管) ,迸退疾缓、 变态离合、周旋中规、折旋中矩、整齐严肃、动应节奏,皆各有其不同之姿态,各 代表不同的含意,每个舞蹈造型代表一字,歌声唱完一句,乐曲奏完一节,舞生正 好完成一组动作。传说舜时已有“韶乐羽舞”,至周代对礼乐尤为重视,故在宗庙宫 廷之礼仪方面,制定了许多乐舞。从唐、虞、夏、商、周、五代直到清末,各朝之 祭祀乐舞虽不尽相同,但均维持雅乐舞的体制。而依照周代的遗规,祭祀之舞有文 舞、武舞;武舞亦名干舞,舞时执朱干玉戚;文舞亦名羽舞、筲舞,舞时执夏翟苇 筲。南朝齐武帝永明三年( 北魏孝文帝太和九年,公元4 8 5 年) ,诏立学,有司奏: “元嘉( 南朝宋文帝年号) 立学、裴松之议、应舞六佾,以郊乐未具,故从权奏登 歌。今金石( 指乐器) 已备,宣设轩县( 同悬) 之乐,六佾之舞,牲牢( 祭品) 器 用,悉依上公( 公爵之礼) ”。其冬,皇太子讲孝经,帝亲临释奠,车驾幸。其为祭 孔释奠用六佾、轩悬之乐的开始。 唐贞观中祭孔时文舞、武舞并用,迎神用文舞一成,亚终献用武舞二成。6 5 8 年( 高宗显庆三年) 先圣庙乐用宣和之舞,国子监博士( 国子监庙学主管授课的人) 范颓撰乐章。唐玄宗开元曾用八佾。至宋时则仅采用文舞、取消武舞,取谦逊揖让 之义,并配以咏唱朝廷所颁定颂扬孔子祝文之歌词。明代,初用宋之大晟登歌旧乐, 至洪武6 年颁五音阶乐章,但歌词仍沿宋朝。登歌乐有6 2 人,文舞武舞1 3 0 人,但 祭孔仍用六佾,执三羽之翟。释奠所用佾舞,均用三成,搭配三首乐章,每首乐章 均由四言八句( 3 2 个字) 的诗词组成,三成乐舞合计9 6 个动作。今三成乐舞用于 初献、亚献、终献礼。现存有关佾舞舞谱,留有文献可查者,仅有明、清二代。明 青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代舞谱又分为前、后二期两种不同舞谱,初期所用者,收录于明嘉靖年间( 公元1 5 4 4 年) 黄佐编纂南雍志一书;后期所用者,引自明万历年闻( 约公元1 6 1 5 - - 1 6 3 0 年间) 李之藻著叛宫礼乐疏一书。前期三成佾舞用于奠帛、初献、亚献、终献, 后期三成佾舞,则分别用于初献、亚献、终献。清初沿用明初期舞谱,至康熙年间 彳。新作另一释奠佾舞谱。 第二章祭孔雅乐的基本形态 清代帝王把祭祀乐礼定为最高等的礼乐,祭孔雅乐到清代达到一个鼎盛时期。 下面f 以清代的雅乐为例介绍祭孑l 雅乐的基本形态。 2 1 清代祭孑l 雅乐的第一套乐章 清朝初期,统治者集聚精力,统一全国,在其朝政未得安定,江山尚且不稳的 :g 情中无陵治理雅乐,所以各省孔庙祭祀只能沿用明代的大晟乐。世祖顺治元年 ( 1 6 4 4 年) ,清朝政府进入北京后,皇宫才开始遣官在国学孔庙致祭先n y l 子,所 演奏的乐章是在斟酌了宋、明两代的孔庙歌诗,继承前代的基础上,改编成具有清 代新意的六个乐章“清代第一代祭孔乐章”。六个乐章分别为“: 迎神奏成平之章: 大哉至圣,峻德宏功。敷文衍化,百王是祟。 典则有常,昭兹辟雍。有虔簋簋,有严鼓钟。 奠币、初献奏宁平之章: 觉我生民,陶铸前圣。巍巍泰山,实予景行。 礼备乐和,豆笾惟静。既述六经,爰斟三正。 亚献奏安平之章: 至哉圣师,天授明德。木铎万世,式是摹辟。 清酒维醑,言观秉翟。太和常流,英材斯植。 终献奏景平之章: 猗欤素王,示予物轨。瞻之在前,神其宁止。 酌彼金基,惟清且旨。登献既终,弗遐有喜。 彻馔奏成平之章: 璧水渊渊,崇牙岌囊。既歆宣圣,亦仪十哲。 声会振玉,告兹将彻。黢假有成,羹墙靡偈。 送神奏成平之章: 惶惶学官,四方来宗。甄陶胄子,暨予微躬。 1 4 第二章祭孔雅乐的基本形态 思皇多士,肤奏厥功。佐予永清,三五是隆。 清朝为了统一全国,付出了半个世纪的代价,谋求天下太平,因此,顺治六年 立“成平”、“宁平”等曲名,寓意在于力图天下之太平。 康熙年间,康熙皇帝亲自考究乐律,治理雅乐。把雅乐分为祭祀、朝会、宴飨 和巡幸四类,并作了详细的规定如下: 表2 1 活动祭祀乐朝会乐宴乐巡幸乐 中和韶乐中和韶乐 中和韶乐 清乐 用庆隆乐 笳吹 番部合奏 高丽国俳 乐瓦尔喀部乐舞 卤薄乐卤薄乐回部乐 丹陛乐丹陛乐 铙歌乐铙歌乐铙歌乐 圣门乐志中收录有康熙早期所用“丹陛乐”祭祀孔子的乐悬舞佾图( 见 附图一) 。从图中可以看出用乐阵容包括:乐悬编制四十四人( 歌工八、古琴八、 瑟二、搏拊二、祝一、敌、鼓( 应鼓) 二分左右陈列,镱钟虞、编钟一虞、特 磬一虞、编磬一虞,笙四、洞箫二、凤箫二、龙笛二、篪二、陶埙二、乐麾二) ; 文舞和武舞引舞者各二、举节旌者各二、文武二舞各三十六人,舞佾共八十人;大 鼓二、方响二、云锣二( 每架十面) 、箫二、管四、笛四、笙四、杖鼓一、拍板一、 戏竹二,总编制为一百四十八人。 康熙五十八年( 1 7 1 9 年) 圣祖皇帝钦颁曲阜“中和韶乐”及乐器。编钟一虞、 编磬一虞、琴六、瑟四,笙四、笛六、洞箫六、排箫二、篪四、埙二、乐麾二、搏 拊二、枧一、敌一、歌工者六、铸钟一虞、特磬一虞、应鼓者一,乐队五十三人, 再加文、武二舞者各三十六人,引舞者各二、举节旌者各二,乐舞总编制为一百三 十三人哺1 。这次颁定的乐舞编制中,箫、笛、篪等竹类乐器共十件,丝类乐器增加 了两件,匏类乐器增加了两件。由此可见,康熙治理雅乐大造乐器壮大了清代典制 的庄严阵容。 清初奏乐位次图: 青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图2 1 随着祭孔祀典的历史沿革,祭孔舞蹈也在不断的艺术实践中形成了一套严谨的 结构和丰富的组合动作。清代初期沿用明代的舞谱,清中后期文舞的姿容更加丰富 趋向完善。康熙年间的祭孔舞蹈也基本承袭明代,由“八大舞容”( 立之容、舞之 容、酋之容、身之容、手之容、步之容、足之容、腰之容) 共“三十九节”、“十一 种动势”以及“九十六字”组成。 2 2 清代祭子l 雅乐的第二套乐章 高宗乾隆七年( 1 7 4 2 年) ,将顺治元年乐章之辞进行了修改,沿用六章六奏的 结构和中和韶乐的名称。 迎神奏昭平之章1 : 大哉至圣,德盛道隆。生民未有,百王是崇。 典则昭垂,式兹辟雍。载虔簋簋,载严鼓钟。 奠币、初献奏宣平之章: 觉我生民,陶铸贤圣。巍巍泰山,实予景行。 礼备乐和,豆笾嘉静。既述六经,爱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共享自习室项目实施方案
- 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含解析
- 2025年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实施方案 (3份)
- 江西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院《纳米材料表征方法》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广西英华国际职业学院《篮球四》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安徽理工大学《电工电子综合实践》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濮阳石油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工业催化》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甘肃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应用综合性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广东海洋大学《大数据技术开源架构》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武汉科技大学《环境生态学俄》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四年级英语下unit5sport课件
- 重大活动公共卫生安全监督保障课件
- 监控施工报价单
- 电解质溶液导电性影响因素的探究
- 餐饮油烟污染防治承诺书
- 民法典物权编解读课件
- GB∕T 13554-2020 高效空气过滤器
- 2021年北京市海淀区八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及答案
- 6se70手册制动单元
- 幼儿园环境创设评分表
- 单位换算练习题 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