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语言文学专业论文)从社会环境看日本青少年问题.pdf_第1页
(日语语言文学专业论文)从社会环境看日本青少年问题.pdf_第2页
(日语语言文学专业论文)从社会环境看日本青少年问题.pdf_第3页
(日语语言文学专业论文)从社会环境看日本青少年问题.pdf_第4页
(日语语言文学专业论文)从社会环境看日本青少年问题.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提 要 近年来日本青少年问题日益突出成为日本社会背负的一个沉重问题那么日本 青少年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本文将对此进行探讨希望能为日本青少年问题的缓解 提供参考并为我国的青少年教育所借鉴 本文主要从家庭学校和地区社会对青少年产生的影响来进行分析在家庭方面 本文首先从现代日本家庭的特点着手主要对现代日本家庭的小型化父母与子女的关 系和夫妇关系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其次从日本现代家庭的变化进行探讨主要包括 双职工家庭的增加离婚率的提高现代父母价值观的多样化这三个方面再其次从 少子化和家庭功能的外部化来分析现代日本家庭社会化功能的减退最后对日本家庭 教育方面的欠缺和不足进行分析在学校方面本文着重从知识偏重型学校教育的弊端 公式化的师生关系以及学校中普遍存在的强行管制学生现象来探讨现代学校教育对青少 年的影响在地区社会方面则主要从地区社会中的有害环境对青少年的不良影响以及 青少年流氓团伙两方面来分析 通过以上三方面的分析可以发现日本的家庭学校和地区社会都存在着不同程度 的缺陷并且相互关联相互糅合从不同的方面影响着青少年所以可以说日本青 少年问题的产生并不是由某一个单一的因素带来的它是家庭学校和地区社会对其的 影响以及以电视广播报纸和杂志为代表的公众媒体所表现出的社会文化背景相互渗 透结合的结果 要旨 日本青少年問題長年日本社会悩日本青少年問 題発生本文分析日本青少年問題解決緩和手 提供国青少年教育 本文主家庭学校及地域社会三方面分析家庭 代日本家庭特徴代日本家庭核家族化親子関係及 夫婦関係方面分析次日本家庭変化関共稼家庭増加 離婚率上昇及代親価値観多様化三角度検討少子 化深刻化家庭機能外部転嫁代日本家庭社会化機能衰退分析最後 日本家庭教育不足分析学校本文主学校教育知育偏 重傾向公式化師弟関係及管理主義教育学校青少年与影響検討 地域社会主地域社会中有害境青少年非行集団 二角度分析 以上分析日本家庭学校及地域社会欠陥 互関連各方面青少年影響 青少年問題単一原因家庭学校地域社会 青少年与様影響新聞 雑誌代表文化的背景相互浸透結果 1 引 言 近年来日本社会中一个突出现象就是由青少年引发的社会问题日益突出日本青 少年犯罪率迅速攀升青少年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为了应对这一问题日本不 得不对已实施半个多世纪的少年法加以修改把刑事处罚的适用年龄由 16 岁降至 14 岁 青少年问题已成为日本社会背负的一个沉重的社会问题那么日本为什么会出现各种 各样的青少年问题其原因在哪里本文将就此问题进行探讨希望能为日本青少年问 题的缓解提供参考并为我国的青少年教育提供一些借鉴 关于日本青少年问题日本国内学者对此进行了诸多研究并且着重从青少年问题 的某个具体表现着手进行分析尤其是关于日本青少年中较为严重的拒绝上学虐待同 学校内暴力不良行为等问题的研究甚多人们在研究这些问题的原因时首先对教 育制度和学校本身作了研究由于升学考试过于激烈致使学校偏重基础教育阻碍了 青少年的创造性思维和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外学校对学生的限制过于严格和 细致过多地介入了学生的日常生活从而引发了学生的反抗心理同时一些研究还 发现青少年在家庭中没有得到适当的教育也是引发青少年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研究认 为日本家庭的解体或者说家庭的弱化都对家庭教育产生了消极影响另外青少年周边 的有害环境对青少年的恶劣影响已是众所周知的由此可以看出关于日本青少年问题产 生的原因大致可以归结为家庭学校和地区社会三个方面 那么在家庭学校和地区社会1中除了上述因素之外还有没有其他方面的因素为 什么会出现这些因素这些因素是怎样对青少年产生影响的另外家庭学校和地区 社会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本文将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带着这些问题对日本的家庭学 校和地区社会进行进一步分析从中发掘日本青少年问题产生的根源 2 第一章 日本青少年问题概况 第一节 日本社会的变化 众所周知以经济大国著称的日本在经历了 50 年代中期到 70 年代初期的经济高速 增长期和 70 年代以后的经济稳定增长期之后因八十年代末泡沫经济的破灭而进入战 后持续时间最长最为严重的经济不景气时期与此同时日本社会也悄然酝酿着一场 深刻的社会结构变革90 年代之后日本社会以少子高龄化2”为特征的人口结构变化 进一步加剧信息化全球化消费社会化3成为日本社会一系列发展动向中最为基本的 内容并且日趋显著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全妇女的高学历化和就业女性的增加等因素导 致人口出生率进一步降低同时人口高龄化倾向也愈加突出现代信息通信产业飞速发 展互联网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大媒体现代信息技术克服了地理距离 使现代人的时间和空间得以无限扩展改变了人们的行动环境和人际关系经济发展带 来的国际地位的提高有力地推动了日本的全球化发展80 年代中期以后的泡沫经济时 期由于日本经济规模扩大和日元升值东京和地方中心城市的跨国企业和外国人的流 入显著增加给日本注入了新的文化元素使单一民族的日本社会走入了国际社会与 此同时日本对外贸易的发展更推动了日本的全球化进程另一方面从 60 年代到 80 年代发达国家的消费出现了新的趋势消费文化论成为消费社会的基本原理而日本 的消费在经历了3 种神器4和3c 时代5这两次耐用消费品的普及浪潮之后从 70 年代后半期开始了文字处理机摄像机和个人电脑的文化消费热潮初显消费社会趋势 再加上人们工作时间大大缩短闲暇时间相应延长使得基本耐用消费品普及率接近饱 和日本的消费结构开始了从物品消费到服务消费的转变人们开始追求服务业消费带 来的精神享受这些经济社会领域的变化改变了日本经济的运转模式并带来了社会生 活的种种变化这些变化具体来说就是家庭地区社会和国家等基础社会组织的解体 并且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可以确认日本社会正在发生着深层的变化作 为整个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活在这个社会环境中的青少年必然受到这些社会变化 的影响也就是在这个社会变革中日本青少年的社会问题日益突出青少年的突发性 犯罪事件使他们的行为成为全社会关注的对象 第二节 日本青少年问题现状 1997 年日本神户市发生的神户连续杀伤儿童事件又称酒鬼蔷薇圣斗事件 或少年 a事件震惊全国1997年 5月 27 日数日前在前往祖父家途中突然下落不 明的小学 6 年级男孩的头颅被摆放在神户市须磨区某中学大门口这一事件在日本全国 引起轩然大波调查结果发现凶手竟然是该中学不足 14 岁的在校生更加令人惊愕的 3 是该少年在两个月前还曾经用刀刺伤路上的小学女童其中一个小学四年级女童被送往 医院后医治无效死亡另一个身受重伤此少年之后还曾殴打过正在和猫玩耍的小学女 童另外2000 年爱知县发生了高中三年级学生杀死某家庭主妇事件佐贺市一少年制 造了劫持西铁巴士事件这一系列的恶性事件使人们开始认识到青少年的不良行 为特别是如杀人事件这样的恶性事件急增这种不良行为正在恶化日本全国对青少 年问题的关注急剧高涨 对于日本青少年问题日本内阁府在每年发行的介绍本国青少年现状的青少年白 皮书中有详细的调查统计在青少年白皮书2004 年版中有对过去数年来的日 本青少年问题的调查统计表 1 为日本从 1994 年至 2003 年的被警察拘捕的青少年人数 的推移情况从此表可以看出其中少年刑事犯人数在 1998 年达到顶峰后虽有一定回 落但从 2002 年开始又有回升趋势从整体来看少年刑事犯总人数虽有浮动但总 人数却一直居高不下 图 1 为少年刑事犯人数和其所占的人口比的推移情况从此表可以看出从上个世 纪 80年代初至 90年代末少年刑事犯人数陡然猛增整体上要远远高于 80年代之前 而人口比也表现出相同的变化 表 1 被警察拘捕的少年人数的推移1994-2003 10 (人) 从以上两个统计结果我们大致可以了解日本青少年问题的整体情况然而具体 的来说青少年问题到底指的是什么它都有哪些具体的表现呢从 80 年代后期开始 围绕日本青少年就已出现了一系列新名词虐待同学援助交际因厌恶学校中的师 生关系同学关系等而拒绝上学班级瘫痪等发生在学校的这些问题构成了日本社 会的不稳定因素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随着时代的发展近年来日本青少年问题又 出现了新的动向和新的表现青少年白皮书(2004年版)把数年来日本青少年问题的具 体表现不良行为概括为以下几类: 1 滥用麻醉品嗑药如滥服兴奋剂吸涂料稀释剂的挥发气体吸食大麻其 中吸涂料稀释剂挥发气体等行为占半数以上 2 恶性暴力行为其中恶性犯罪行为从犯罪种类上看以抢劫最多其次为杀人和 强奸暴力犯罪行为多为伤害行为 3暴走族11等流氓少年团伙从犯罪种类上来说流氓少年团伙的盗窃伤害行为 年份 类别 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 少年刑事犯6131,268126,249133,581152,825157,385141,721132,336138,654141,775144,404 少年特别刑事犯712,27010,4369,3699,1309,3688,3407,4817,0256,4496,771 犯法少年8 (刑法)23,81122,88823,24226,12526,90522,50320,47720,06720,47721,539 犯法少年(特别法)233261245254294282285214280355 虞犯少年91,6301,5671,6521,6761,8881,5571,8871,8111,8441,627 4 图 1 少年刑事犯12人口比13的推移(19492003 年) 2004 年版14 占高比例另外青少年抢劫事件中伙同他人共同抢劫事件集体抢劫事件比重 有增加趋势 3 虐待同学日本文部省把其概念具体定义为1单方面地以相对于自己处于弱 势的一方为对象2连续对其进行身体上心理上的攻击3使对方感到非常 痛苦的行为并且这种行为的发生地点没有学校内外的限制青少年白皮书 (2004 年版)中的调查结果显示2002 年平成 14 年的欺侮虐待同学事件发 生率发生率=发生学校数/公立学校总数100%分别为:小学 11.4%中学 37.1%高中 24.9%盲聋福利学校 4.6%以上四者总合的发生率为 0.6即每 一个学校里就发生 0.6 件虐待同学事件另外从年级差别来看欺侮虐待同学 事件发生件数从小学开始随着年级升高逐渐增加中学一年级最多之后随着年 级升高开始减少 4 校内暴力它根据对象不同主要分为以下四种情况对教师的暴力学生之间 的暴力对其他人的暴力和损坏器物 5 违背常理的性行为其最主要表现为援助交际15而且中学生高中生占绝大多 数 6 家庭内暴力它指的是青少年在家庭中对家庭成员家庭器物等实施的暴力 其中针对母亲的暴力事件最多 7 不良行为主要指深夜在外徘徊抽烟喝酒驾车横冲直撞结交不正经朋 友等不包括失足少年 8 拒绝上学多因厌恶学校中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等而拒绝上学 10离家出走在中学生中比较多见而且女生比重大于男生 11自杀以高中生所占比率最高而且男生比重大于女生 为什么日本青少年会有这样的问题其根本原因在哪里我们应该如何缓解和解决 这些问题成为当务之急 5 第二章 家庭生活环境对青少年的影响 第一节 现代日本家庭的特点 1家庭的小型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日本的家庭构造也在发生着变化战后日本家庭形态最基本的 变化趋势是向核心家庭的发展或者说家庭的小型化所谓核心家庭即由夫妻和未婚 子女组成的家庭是相对于传统的日本大家庭制度而言的核心家庭是其他家庭类型的 基本形式是一个核其他家庭类型都是由此裂变而成的 日本的家庭结构在历史上经过两次大的变化第一次是在从室町时代到战国时代的 社会大动乱期间完成了从旁系家庭扩大家庭16到直系家庭17的变化第二次是经过战 后改革从直系家庭向以夫妻为核心的现代小家庭的转变在战后的经济恢复时期经 济复兴使城市对劳动力的需求迅猛增加于是日本大量农村青年纷纷涌向城市尤其是 进入经济高速发展期之后从 60 年代到 70 年代日本出现了被称为民族大移动的人口流 动10 年之间东京圈大阪圈和名古屋圈三大城市圈增加了 1000 多万人口形成了大 城市与农村的二元社会日本的传统大家庭结构受到严重冲击核心家庭开始产生 我们可以通过日本的几次人口普查资料来把握日本家庭规模的小型化变化趋势表 2-1是 2000年日本的国势调查报告的户数推移统计从此表可以看出从 1920年到 1955 年间户均人口基本上都保持在 5 人左右但是从 1960 年开始户均人口迅速下降 到 2000年降至 2.88人与 1960年相比减少了 1.89 人由此可以看出日本的家庭规模从 60 年代开始迅速缩小核心家庭迅速发展另外从不同家庭类型的户数占所有家庭总 户数的比例来看也可以得出同样的结论1960 年核心家庭所占比例最高达到 53.0% 1970 年增加至 56.7%1980 年又增加到 60.3%虽然以后略有下降但是 1995 年仍保 持在 58.7%现在日本全国有 70%的家庭是核心家庭在城市里核心家庭比例占到 80% 大家庭中成员的多样化可以促进青少年对不同年龄层的人们的想法和行动方式的 了解从各个方面加强自身的社会适应能力青少年年龄越低在各个方面的可塑性愈 强更容易改变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可塑性就逐渐减弱因此青少年在家庭生 活中受到的影响对青少年的一生具有重大影响而核心家庭化使得祖父祖母父母 兄弟姐妹等共同生活在一个家庭中的生活形态成为过去与大家庭相比核心家庭没有 了众多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互助关系核心家庭中的父母在养育孩子时缺乏经验又没 有长辈的帮助这就直接导致了家庭教育出现各种问题进而引发各种青少年问题 2父母与子女的关系 家庭的小型化使家庭成员数量减少相对于大家庭来讲各个家庭成员之间的接触 应 6 该更为频繁然而对此的调查结果却恰恰相反而且家庭成员互相很少交流或者不交 流父母对子女的教育不到位家庭中缺乏沟通交流等不理想的家庭现状普遍被认为是 青少年犯罪增加的最大原因 1994年日本对日美韩三国的父母与子女相处的时间长短作了调查调查以与 0 15 岁子女同住的父母为对象以时间为指标揭示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交流情况结果显 示日本的父亲接触时间在 30 分钟以内的占 36.3%人数最多1 小时的占 21.7%也 就是说 58%的父亲与子女的接触时间在 1 小时以内几乎没有接触的占 18.8%母亲与 孩子的相处时间显然要长的多2 小时以上的占 50.7%6 小时以上的占 12.3%而韩国 的父亲接触时间在一小时以下的占 45.4%几乎没有接触的占 8.6%接触时间在 2 小时 以上的占 45.7%母亲与子女共处的时间也明显多于日本再来看美国的情况美国的 父亲中基本上没有接触的不到 1%接触时间最长的为 35 小时占 47.4%平均每天 接触两小时以上的高达 82%约为日本的 4 倍美国母亲的接触时间在 6 小时以上的为 40.3%远远高于日本的 12.3%和韩国的 29% 表 2 2000 年平成年国势调查报告第一次基本总计结果18 户数推移 单位人 与前次统计结果比较 调查年份总数 增减数增减率 户均人 口 1920大正 9.10.1114,6865.09 192514.10.1118,3603,6743.25.07 1930昭和 5.10.1122,0223,6623.15.17 193510.10.1124,0992,0771.75.21 194015.10.1124,5554560.45.32 194722.10.1155,18930,63424.65.20 195025.10.1152,965?2,224?1.45.30 195530.10.1155,5612,5961.75.19 196035.10.1163,9198,3585.44.77 196540.10.1175,81111,8927.34.34 197045.10.1191,44715,6368.93.98 197550.10.1210,52419,07710.03.72 198055.10.1227,92817,4048.33.53 198560.10.1244,80416,8767.43.40 1990平成 2.10.1263,55318,7497.75.24 19957.10.1292,33628,78310.93.02 200012.10.1308,72416,3885.62.88 日本原总务厅青少年对策本部1987 19关于父子的接触对日德美三国进行了比较 调查结果显示平时几乎和孩子没有接触” 的父亲中日本远远高出其他两国 休息 日凭自己的兴趣爱好外出的父亲中日本仍占最大比例而休息日和家人一起度 过的比例最低从孩子的方面来看日本孩子和父亲交流很少不指望父亲成为 7 一起商量事情的对象不认为父亲理解自己 的比率与德国和美国相比要高的多 另外日本原总务厅青少年对策本部以 1523 岁的青年为对象对是否和父母对话 交流进行了各人对面调查总务厅青少年对策本部 198620调查结果显示和父亲经常 对话 12% 有对话 45% 合计有 57%的 而和母亲经常对话 27% 有对话 57% 合计 84% 比父亲高出近 30%其中的经常和母亲对话的比例达到父亲的 2倍以上 由以上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日本的父母与子女的接触时间相比其他国家而言短的 多而且母亲与孩子相处的时间明显长于父亲这种现象造成了日本家庭中父子关系淡 薄母子关系过度紧密的家庭病理 大多数人在青少年时期都会以自己的父亲为偶像处处以父亲为榜样因而父亲的 言行看待事物的态度方法在无形之中影响着孩子孩子多以父亲为基础来为自己定位 然而由于父子接触的不足父子关系的淡薄日本青少年在心理上普遍感受不到父亲的 真实存在父亲的形象很模糊有的父亲每天由于工作早出晚归每天在孩子起床之前 就离家上班晚上下班回来时孩子已经睡着了以至于自己年幼的孩子不认识自己这 样的事情在日本应不奇怪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由于缺少与父亲的接触因而缺乏本应 该通过与父亲的接触来培养的自律性能动性实现自我价值的能力接受和批判现实 的能力体会不到现实社会和权威与自己的相互关系因此容易形成经不起挫折容易 受伤的性格从而会走向极端根据日本 nhk 的舆论调查1992 21发现 不和父亲交 流的孩子与经常和父亲交流的孩子相比遇到困难容易畏缩倒退容易感到疲惫不喜 欢上学另一方面青少年往往在这个时期会与父亲产生对抗心理进而通过这一过程 来完成自我形成并以此为契机脱离家庭成为一个行动主体而父亲这一角色在青少 年心理上的缺失使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缺乏这一过程从而给青少年脱离家庭成为 单个主体造成困难导致青少年对家庭的过度依赖 日本的母亲与孩子相处的时间要大大超过父亲对这一点我们很容易理解女主 内男主外是日本典型的日本家庭角色分工方式丈夫在外工作妻子在家料理家务 照顾孩子维持家庭运转因此必然与孩子接触的时间长而这种家庭角色分工使母 亲可以在各方面给予孩子照顾和教育的同时也容易导致对孩子生活的过度干涉教 育型妈妈等的出现所有的母亲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期待孩子能够出人头 地把自己未实现的愿望寄托在孩子身上于是往往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想法教育孩子 使其向着自己认为正确的方向发展事事替孩子考虑在先尽力为孩子创造自认为对孩 子有利的环境而这很容易走入对孩子过度溺爱的误区不知不觉中剥夺了孩子经历挫 折和锻炼的机会而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往往在自我概念形成过程中处于被动 地位依赖性强不适应社会人际交往不顺利遇到困难无法自己解决因而产生闭 锁心理把自己封闭起来拒绝与外界接触从而出现拒绝上学整日闭门不出等问题 有的甚至性格严重扭曲做出一些反常举动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父母对孩子的养育 态度也应随之发生变化然而由于母亲长期与孩子相处反而产生了对孩子的依附心 理即使知道孩子长大了应该自立但却希望子女永远依附自己努力把孩子强留在自 8 己身边使得青少年感觉受到束缚于是便会产生逆反心理从而出现家庭内暴力等行 为而母亲则成为首当其冲的对象 3夫妇关系的特点 由于日本的女主内男主外型家庭角色分工大多数丈夫把对孩子的教育全权 交给妻子这就决定了妻子在家庭生活中以及在孩子教育问题上的支配性地位或者说强 势地位有关调查发现在日本家庭教育中大多数丈夫不能够及时指出或阻止妻子对 孩子的不适当培养教育方式虽然有不少丈夫并不认可妻子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但是由 于妻子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处于主导地位所以并不指出有的即使提出来也会遭到妻 子的反对这就更进一步加强了妻子的主导地位另外有关拒绝上学的家庭研究指出 妻子在家庭中的指导地位不仅限于对孩子还逐渐扩展到丈夫妻子支配型的家庭中 妻子处于中心地位支配其他家庭成员掌握家庭事务的决定权要求其他家庭成员服 从自己的安排所以丈夫的意见得不到尊重三轮弘道1978 22对夫妇势力关系对孩 子行为的影响的有关调查发现妻子强势型家庭与其他家庭类型相比在夫妇对孩子的 教育方针的一致度上相当不同所占的比例最高另外与其他家庭相比这样的 家庭中父?子的关系和母?子的关系不好的比率以及家庭氛围冷淡”的比率均 为最高姬冈 1974 23从社会性方面来看 妻子强势型家庭中的男孩子往往社会性性格 倾向最低非社会性性格倾向最高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妻子强势型家庭容易由于没 有良好的家庭内部关系而缺乏家庭温暖特别是对男孩子来说是阻碍其社会化的重要 原因 另一方面关于日本家庭夫妇关系有一种说法叫做家庭内离婚即从表象来看 是一个完整的家庭但实质上夫妇之间有着很深的隔阂夫妇关系淡薄基本上处于离 婚状态这样的家庭在日本并不少见虽然夫妇间有严重的纠纷不满但一旦表面化就 会引发夫妻吵架分居甚至离婚为了避免这些夫妻双方都在表面上维持的夫妇关系 然而由于夫妻关系不和睦所以很容易把孩子当作发泄情绪的对象于是孩子便会缺乏 安全感情绪不稳定而与此相反有的夫妇则把对对方的不满转为对孩子的加倍疼爱 努力想把孩子拉拢到自己身边从而造成对孩子的溺爱以上两种情况对孩子来说都 不是安全温暖的家庭缺乏吸引力因而往往致使孩子脱离家庭加入朋友组成的集团 成为集体犯罪的诱因 夫妇之间父子之间缺乏情感上的交流母子之间虽然不乏交流但多为单面的母 子交流缺乏相互性这使得孩子没有了感情上可以依附信赖的对象与家庭成员缺 乏心灵上的交流因而不得不压抑自己进而形成压抑的性格在家庭中缺乏心灵上 感情上的交流的孩子在青年前期往往难以和同性朋友建立起亲密关系不善于发泄表达 愤怒不满和攻击情绪在人际关系上容易感到精神疲劳当青少年在家庭学校中遇到 的挫折和不满等蓄积到一定程度而且没有可以发泄的地方平时被压抑的攻击情绪就 会突然爆发并常常通过暴力这种极端的形式发泄出来而在家庭中母亲往往成为其暴 9 力的实施对象 4失足少年的亲子关系 日本的松元泰仪德重笃史平松千枝子曾经在 1973 年组成临床队伍以东京家 庭裁判所正在审理的青少年为对象对失足少年的亲子关系进行了研究在此研究的的基 础上松元泰仪(1981)24把现代青少年的不良行为分为两大类别一不适应社会型不 良行为这种不良行为多见于性情温和软弱性格内向的青少年这种性格的青少年大 多感情纤细倾向于压抑自己的感情害怕受到伤害在对他人的关系上多采取消极的 回避态度不善于和他人建立感情上的相互关系往往认为自己懦弱无能常常空想自 己可以万能但空想的自己和现实的自己却有着极大的差距因此总处在烦恼和不安之 中从而产生扭曲心理为了平衡这种心理上的不安 最终走向独自进行不良行为的 歧途单独进行盗窃性变态行为偷窃女性内衣偷窥猥亵幼女等嗑药家庭 内暴力等都属于其表现二依赖集体型不良行为比如集体到商店扒窃打群架 集体开车在路上横冲直撞集体嗑药学校内暴力等有这种行为的少年并不独自一人 为某事烦恼而是把对现实的不安等转化为对集体集体行动药物车情节较轻的 不良行为的依赖并且缺乏自我反省意识容易凭感觉冲动行事虽然感到不安认 为自己比别人差有无力感但并不因此消沉烦恼而是采取加入某个集体与其他 成员一起行动的方式加以排解通过以上的研究发现不适应社会型不良行为多发的青 少年所处的家庭大多父子关系淡薄母子关系过度紧密并且母亲处于强势地位在孩 子抚养教育问题上多以母亲为中心母亲对孩子过度干涉或者溺爱片面地追求把孩子 培养成为自己心目中理想的好孩子忽视对孩子自立性的培养此外这些家庭中的夫 妇关系表面上没有什么问题然而夫妻之间父子之间缺乏沟通交流而依赖集体型 不良行为多发的青少年所处的家庭与前者共同具有一个共同点即父亲在家庭中没有充 分发挥其机能而与前者不同的是母亲对孩子的控制力比较薄弱甚至可以说是对孩 子处于放任不关心状态这些家庭中夫妻之间的不和表面化家庭一体感淡薄家 庭成员之间缺乏交流沟通 近年来青少年制造的杀伤事件等恶性犯罪事件逐年增加从 1991 年开始出现增 加倾向1997 年以后一直保持在 2000 人以上其中集体实施的犯罪占多数但令人吃 惊的是个人实施的恶性杀伤事件中有半数以上是由以前从来没有过出格举动的不引人 注意的老实孩子制造的这些青少年大多心中长期积累和压抑了大量的不满和纠葛往 往以某个偶然的事情为契机突然爆发出来 东京都家庭裁判所调查官研修所监修的重 大少年事件的实证性研究2001中关于这些青少年的亲子关系的调查报告发现不 适应社会型不良行为表现之一的家庭内暴力与重大少年事件有许多共同之处但最为显 著的共同点则为父母之间缺乏感情的沟通交流夫妻之间虽然有纠葛互有不满但双 方都掩饰起来并不表现出来努力维持着没有交流没有温暖的表面上的安定父母的 这种关系最造成孩子压抑感情在表面上顺应隐藏攻击性的结果 10 第二节 现代日本家庭的变化 1双职工家庭的增加 在日本最近被称为dewks”double employed with kids的家庭即有孩子的 双职工家庭出现增加倾向在这种家庭中洗衣做饭打扫卫生购物等家务由夫妻 共同分担女性可以不需一心料理家务在孩子的抚养和教育问题上夫妻双方共同承 担责任根据日本的传统女性在结婚之后就会辞职回归家庭而近年来结婚之后仍 继续工作的女性逐渐增加家庭事业兼顾这种家庭关系的变化必然会影响到对孩子 的抚养教育因此对孩子的教育不只是妻子的责任而是夫妻双方共同的责任这种看 法逐渐普遍起来原日本总务厅青少年对策本部1996年的有关孩子与家人的国际 比较调查以日本美国和韩国的有 015 岁的孩子的父母为对象对夫妇双方都工作 对孩子的影响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各国父母在认同了夫妻可以共同分担家务抚 养教育孩子可以培养孩子的自立性提高孩子的社会性等积极作用的同时也 提出了与孩子相处交流时间减少孩子感到寂寞不满等消极影响 心理学上的交流分析理论中有对接触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的阐述交流 分析理论认为人类在成长过程中作为心灵营养之源泉”的人与人的接触即爱 抚stroke是必不可少的这里所说的爱抚大体上分为三个方面第一轻轻抚 摸头部搂抱轻拍肩头等身体上的爱抚第二笑颜对人附和他人意见微笑等心 理上的爱抚第三鼓励赞美等言语上的爱抚而双职工家庭中一家人聚在一起吃 饭享受全家团圆之乐的时间非常有限母子相处时间与传统的家庭相比要少得多因 此这样的家庭中的孩子更容易缺乏父母的爱抚而父母由于觉得日常生活中对孩子的关 爱不足对孩子感到愧疚为了弥补这方面的缺憾就会对孩子百依百顺形成溺爱 有的父母会转向物质上的弥补对孩子的物质要求一概满足这些会导致孩子形成唯我 独尊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并成为引发各种问题的隐患另一方面由于孩子在家庭中 得不到爱抚进而就会转向从学校中寻求满足比如把父母买给自己的东西拿到学校送 给同学等以此获取周围同学的注意和关心其结果就很容易引发各种问题搅乱和 破坏学校的秩序再加上双职工家庭由于夫妻都忙于工作没有太多的精力来教育孩子 往往会导致对孩子的教育不足不能及时发现孩子的异常表现并在问题初露端倪时加以 阻止和解决以至于造成严重后果要防止这样的问题的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父母不 仅要保持在量上即在一定时间上和孩子接触交流还要保证其质量而不是像上面所提 到的对孩子的支配型过度保护或过度干涉 2. 离婚率的提高 日本的离婚率在 1980年以后逐渐增加1994年的离婚件数达到 195106 件离婚率 1.56随着离婚的增加学校中父母离异的学生数量也逐渐增加在传统的日本家庭中 11 说到夫妇关系孩子有着重大意义夫妇关系建立在以孩子为中心的基础上父母重视 孩子的立场和感受胜过自己当夫妇关系逐渐淡薄恶化夫妇双方面临是否选择离婚这 条道路时如果是以往的日本夫妇必然会首先想到孩子考虑孩子的感受如果选择 离婚将会给孩子带来怎样的痛苦和伤害这种优先考虑孩子处境的思维方式在很大 程度上遏制了离婚的产生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观念也在发生着变化日本 传统的以孩子为主父母为从的孩子本位家庭观念也开始动摇逐渐开始改变 这就导致离婚率提高家庭的不健全往往成为青少年犯罪或走入歧途的重要原因 3. 现代父母价值观的多样化 日本最初发生班级解体现象时的高中生的家长正是当年参加 60年代末期学生运动 反对官僚主义的管理社会追求自由的一代人当他们成为家长后更加尊重孩子的自 主选择而不再像过去那样把出人头地望子成龙作为对子女的期待同时他们 也放松了对子女的严格教育而当今又出现了被称为新人类的父母想得到的东西 全部都想弄到手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的这种奔放被称为是新人类的特征新人类 父母中有不少人总认为自己的孩子是正确的即使孩子犯了错误也归咎为学校教育的问 题不正视现实体会不到受害者的痛苦缺乏主动向受害者道歉的意识这样的父母 与孩子的关系在某种意义上更接近于朋友关系而这样的父母大多自身就没有经过严格 的家庭教育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可以获得更多的自由身心成长不会受到严 格的拘束没有来自父母的沉重的压力与一般家庭中的孩子相比可以更加自由的成 长然而这也存在着一定的隐患即家庭教育的不足 第三节 现代日本家庭社会化功能的减退 1. 少子化 现代的日本这正处在少子化时代所谓少子化顾名思义即生育率降低新生儿 数量减少日本在很早以前就开始表现出少子化倾向尤其是在第二次生育高潮期结束 后这种趋势日益明朗化日本 1997 年的出生人数为 100 万人而与此相对应的在同年 达到 20岁的人数却有 200万由此可以看出在二十年间儿童数量减少了 100万人虽然 日本整体上处于少子化倾向但并不表示日本家庭独生子的增加在一项对日本神奈川 县的中小学生的兄弟姐妹数量的调查中发现 1952 年出生的人当中兄弟姐妹四人的 比重最高占 36%独生子仅占 5%1962年的出生者当中兄弟姐妹两人的占绝大多数 达到 60%独生子女占 10%而兄弟姐妹四人以上的仅为 5%平均兄弟姐妹人数为 2.3 人此后一直到 1982年的出生者其兄弟姐妹数量基本上没有变化 近代少子化问题出现的原因主要在于女性的高学历化晚婚化独身倾向等女性 的高学历化和就业女性的增加促使女性将主要精力投入到工作和社会活动中从而减 少了生育时间再加上女性在工作中找到了经济自立的途径男女收入差距也逐渐减小 12 放弃工作就意味着生活水准的降低这种意识在女性中间逐渐扩大因此更进一步促进了 女性的晚婚化和独身倾向另外由于日本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传统的依靠子女 养老的观念已经大大改变所以有相当多的家庭不生育子女而且在当今家庭意识衰退 个人化倾向逐渐增强的背景下社会舆论对晚婚不结婚和不生育子女的态度也越来越 宽容这一外部环境的变化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少子化的加剧自然会影响到青少年的生活以前总能看到一群小学低年级学生 以中年级学生为中心组成一个小集体一起玩耍嬉戏并由此产生了徒党时代25徒 党即拉帮结派这一说法然而这一说法现在已经销声匿迹在少子化时代由于学 生数量减少日本的学校的规模和数量都被迫不断缩小和减少有的学校则因招收不到 学生而不得不关闭另一方面即使在儿童数量相对集中的住宅社区中大多数孩子在放 学后都被送往各种补习班等很少能有户外活动的机会因此几乎看不到在外面玩耍嬉 戏的儿童在这种情况下现代的孩子很少有机会组成由不同年龄层成员构成的集团 在年龄稍大者的指挥下和与自己年龄不同的人一起活动对青少年来说在徒党时代 可以通过服从年长者照顾年少者等活动培养自己的协调性责任感正义感和为他人 着想的意识进而学会如何与他人相处如何结识朋友此外即使在家庭中没有受到 足够的社会性教育在集体活动中也会认识到在家庭中的任性执拗在这里是行不通的 进而明白社会活动的规范与此相反如果青少年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没有经历过这一 阶段的洗礼社会性还没有形成则一旦接触到不健康的集团就会迅速融入其中并为 了在集团中引起注意做出一些惊人的举动给家人及周围意想不到的打击另一方面 由于孩子较少父母往往更加精心的照顾呵护孩子于是容易导致父母对孩子的过度保 护和过度干涉从而使孩子丧失自我锻炼和自立的机会 2. 家庭功能的外部化 家庭是一个人出生以后最先接触的环境家庭对人的塑造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家 庭有着许多重要功能然而在日本社会里家庭的功能却逐渐在向外部转移其中最 明显的变化就是家庭教育功能的外部化孩子在幼年时期本应该在家庭中通过与父母等 家庭成员的接触掌握基本的生活习惯和生活能力培养关心照顾他人的体恤意识形 成判断善恶等的基本伦理观以及社会礼仪自制力和自立心等生存能力但是由于 父母对孩子的过高期待双职工家庭的增加现代父母价值观的多样化和家庭观念的淡 化家庭教育这一重要环节在家庭中逐渐被淡化忽视更多的是被推向学校在过去 不仅是知识教育交通安全教育性教育甚至包括抽烟喝酒等不良行为的防止教育都 是在家庭教育中完成的而现在这些教育在家庭中已很难完成甚至已经到了学校不 得不对这些方面以专门知识的形式进行集中教育的地步也就是说本来应该在家庭中 完成的教育几乎完全被转嫁给了学校而学校在现代日本社会升学至上观念的重压下 单是进行知识教育已经是力不从心除此之外还要负责学生的全部生活教育则更是难上 加难这必然导致对每个学生的指导不足或者只是停留在表面成为各种青少年问题产 13 生的潜在因素 第四节 家庭教育的欠缺 1道德情操教育的忽视 1997年日本神户市发生的神户连续杀伤儿童事件又称少年 a事件中值得 注意的是少年 a 在此事件之前曾经多次虐杀解剖猫鸠等小动物并向其同伴炫耀等 一系列异常表现在对少年 a 的房间进行搜查时还发现了装着晒干了的猫舌头的玻璃 瓶更令人吃惊的是少年 a 的人命蔬菜观他认为除了自己以外的人全都可以像蔬 菜一样切碎谁也不必同情还曾经说人的生命就像蚂蚁和蟑螂一样并且在因为 殴打同学而被学校勒令停学时说道那家伙只不过是蔬菜而已杀了他也无妨少年 a 的这种生命轻视思想从何而来这与他的家庭生活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呢? 对于能力或 体力不如自己的弱者要主动给于帮助和保护这是社会美德社会义务也是一个 基本常识这一基本常识教育与学校教育相比更依赖于家庭教育不仅是人类一切有 生命的东西都有生存的权利除了自己之外人当然不用说了一切万物的生存权利都 应该得到最大限度的尊重能够认识到这一点并倾力于此才能感觉到自己在这个世界上 生存的意义这就是家庭情操教育的意义所在在家中饲养宠物栽花种草照顾病人 帮助身体有残疾的人等这些事情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应该在家庭生活中通过亲身体 验自然而然的学会的家庭中的情操教育的出发点就在于通过与有生命生物的接触而学 会保护弱者明白生命的意义少年 a 也曾经经历过死亡在 1993 年 4 月少年 a 最亲爱的奶奶去世上中学时家里饲养的宠物狗死了这些都令少年 a 难过万分本 来这些都可以成为很好的教育机会使少年 a明白生命的珍贵但是少年 a的父母并没 有把握这些机会并且对少年 a 对小动物特别是对猫的解剖怪僻丝毫没有察觉更谈不 上对少年 a 进行生命意义教育以至于发生了后来震惊全国的神户连续杀伤儿童事 件不仅是此事件青少年中最近有意识地故意攻击弱者的行为逐渐增加反映出的 青少年的轻视生命倾向逐渐严重起来 2. 家庭经济机能的问题 作为父母在考虑经济情况之前总是优先考虑孩子的要求无论家庭经济情况怎 样总要给孩子一个单独的房间可以说是其典型代表现代的日本青少年基本上毫无例 外都希望有一个父母管不到的自己的房间而实际上大多也都有自己的房间而父母即 使经济条件有困难也尽力实现孩子的这一愿望为的是能让孩子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 境给孩子一个单独的房间固然可以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自由的个人空 间但另一方面却更进一步减少了父母与子女的接触机会减弱了父母对孩子应有的管 理和监督现在大多数的日本青少年一回到家没有更多的时间同父母谈话而是回 到自己的房间关上门开启计算机上网同网上的朋友交流虽然与父母同住在一个 14 大房子里但是与父母的谈话却很少上面提到的少年 a也拥有自己的房间对少年 a 喜欢读恐怖小说并且沉溺于恐怖电影这一倾向其父母丝毫没有察觉少年 a 把从商店 偷来的刀具等物品和受害者的头颅带回家并暂时藏匿于自己房间的天花板顶上而其父 母竟然不知道天花板顶的存在少年 a 是把死者的头颅拿回家在浴室里冲洗后藏匿于房 间的天花板顶上的家里所有的人竟然都没有注意到这一行为由此可以看出父母对少 年 a 的生活管理是多么疏忽由此也引发了社会对给孩子一个单独的房间这一举措的忧 虑 3. 家庭劳动的忽视 青少年在家庭中虽然是孩子但是毫无疑问是家庭中的一员所以让其分担家庭运 营 中不可缺少的家庭劳动是理所应当的通过家务劳动可以使青少年感受到自己是家庭中 的一份子要承担一部分家庭责任认识到自己是家庭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从而加强 与家人的情感联系提高对家庭的依恋感和忠诚心在以前日本家庭中小孩子总会被 分派一些简单的家务劳动比如烧洗澡水打扫卫生买东西等虽然是孩子但是如 果没有完成家务劳动会给家里的生活带来不便而现在让孩子分担一部分家务劳动 的习惯几乎已经销声匿迹当今的日本社会升学主义至上各种各样的培训班私塾流 行父母尽量避免给孩子分派家务劳动闲暇时间不是让孩子做家务劳动而是让孩子 专心学习以求在升学竞争中胜出或者让孩子参加各种培训班培养各种技能再加上 家务劳动的简单化青少年参与家务劳动的机会少之又少这使得现代青少年对家庭和 家人的认识大为改变日本青少年中竟然出现了所谓家庭就是吃饭睡觉的地方这种认 识青少年的家庭一体感逐渐淡薄由此可以看出这种对家务劳动的轻视在无形之中 不知不觉地扭曲了现代日本青少年的价值观和家庭观 15 第三章 学校教育环境对青少年的影响 第一节 校园内的青少年问题表现 学校是每个人第一次置身于其中的集体和公共场所在日本义务教育九年并且 有 90%的学生继续读高中这长达 12 年的时间如何度过对每个人的人格形成有着多 么大的作用不难想象 但是令人担忧的是在上个世纪 70 年代中期日本的学校中出现了代表校内暴力 的代名词暴乱学校之后又发现了欺侮同学扰乱课堂秩序等新的问题而现在的 日本学校中除了校内暴力欺侮同学现象还存在着拒绝上学等一系列严重问题一些 学校因为这些问题学校运营陷入困境很多老师抱怨现在的学生不好管教以前老师 们都把注意力放在如何更好的教学使用什么样的教材更合适等这些问题上而现在老 师们的主要精力则不得不放在对学生的指导教育上因而无法专注于教学学校中的这 些问题在社会学上被称为不适应学校现象所谓不适应学校即学生在学校生活中出现 的各种不适应状态而这些状态多伴随着某些行为或通过某些行为表现出来这些行为 在狭义上指脱离法律或社会习惯等社会规范的行为多数为不正当不道德行为这 里指的是情节较轻的学校内的各种不适应状态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种行为学校内的不适 应现象大致可以分为非社会性和反社会性两大类非社会性不良行为主要指厌学逃学 不学习不上学闭门不出终日无所事事无精打采等面对某种状况背向而逃的行 为反社会性不良行为指频繁违反校规校则扰乱课堂秩序抽烟强行推销勒索 校内暴力对教师的暴力破环学校公共器物欺侮同学等违反学校规则秩序的行为 在被送交到家庭裁判所的中学生当中有大半缺乏学习能力或学习兴趣即所谓的学校生 活的掉队者让被家庭裁判所传唤的中学生和高中生做数学计算连小学水平的分数计 算都不会的人并不少见有的学生由于听不懂老师的讲课内容学习跟不上倍感无聊 于是便常常扰乱课堂秩序让老师为难比如在课堂上互掷纸飞机或橡皮故意给老师 找茬挑错大叫或怪叫把录音机拿到教室大声播放等日本的每日新闻报曾报道 过 1997 年春天发生在日本首都圈的某个公立小学中的课堂崩溃的具体事件这是在新 入学的一年级小学生入学 4 天后发生的 音乐教室事件七名男同学偷偷潜入音乐教 室并互掷粉笔这七名学生带头破坏课堂秩序在课堂上站起来并排队走出教室同是 这个年级又在数月后的七夕前发生了另外的大事件学校在七夕前从农家买来了竹片 同学们都在竹片上写上自己的愿望并装饰起来这一活动刚刚结束那七名同学中的一 人便用铅笔芯扎伤了五位同学的手指另外不在课堂上捣乱而是在上课期间在校园里 徘徊的学生也不在少数除此之外学生破坏学校器物行为更为常见比如在学校所到 之处乱涂乱画打碎学校窗户玻璃损坏消防栓火灾报警器广播喇叭等这种行为 几乎是不胜枚数学校这种秩序混乱的状态不但没有得到改善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 通过对到家庭裁判所出庭的中学生和高中生的调查发现讲课内容一点都听不懂” 16 对老师感到反感的不满占多数都是总觉得学校没意思的学生然而最近一段 时期却出现了新的变化扰乱课堂秩序的不良行为逐渐减少相反只是茫然坐在教室里 无精打采不学习的学生逐渐增加这些学生对老师和周围同学把自己封闭起来融入不 到集团生活中可以说是陷入一种死气沉沉没有朝气的状态 现在的日本学校中存在的最为普遍同时也是最严重的问题是校内暴力和拒绝上学 所谓校内暴力即以学校为舞台由学生制造引发的暴力事件校内暴力并非是没有任何 先兆突然发生的它往往是经由以下几个阶段发展而成的即违反校规乱涂乱画 破坏器物学生之间的暴力比如恐吓勒索强行推销当然也包括和校内暴力拒 绝上学一并成为一大社会问题的欺负同学对教师的暴力比如以受到老师斥责为借口 进行反抗并逐渐发展为对老师施加暴力1998年日本的报纸电视画面上充斥着刀 子这个词也就是在 1998 年的一月日本栃木县黑矶市的一名中学生在学校里持刀 杀死了一名女教师同年 4 月在日本埼玉县的某个中学内一名学生在教室里用刀杀 死了另外一名同学 和校内暴力并列成为严重问题现象之一的是拒绝上学或者说不上学问题日本把因 不想上学而不上学的学生有上学的意愿但因故不能上学的学生以及自己选择不上学的 学生统称为不上学或者拒绝上学学生日本文部科学省把非因疾病原因而一年长期缺席 达 30 天以上的儿童定义为拒绝上学儿童最近不上学的学生有着一些共同之处即 大多数起因于受到同学欺侮或者学业不顺利有的学生还有家庭内暴力行为等日本家 庭裁判所处理的青少年事件中经常遇到拒绝上学的青少年但是他们中的多数因为学习 能力低学习成绩不好而结交一些与其情况相似或者品质不好的朋友其结果便开始逃 学进而发展为拒绝上学除此之外现在的日本学校中还有这样一些学生他们虽然每 天按时到校但却并不听讲或参加学校的学校活动而是整日泡在学校的保健室里根 本没有学习的兴趣这种现象近来逐渐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目前日本中小学中处于 不上学状态的学生人数已达十万人之多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日本文部省 2000 年的学校基本调查结果显示1999 年拒绝上学且不上学时间达到 30 天以上的小学生和 中学生比 1998年增加了约 2000人达到 130000人从比例上看在 288 位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