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曹植诗歌研究.pdf_第1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曹植诗歌研究.pdf_第2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曹植诗歌研究.pdf_第3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曹植诗歌研究.pdf_第4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曹植诗歌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曹植诗歌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曹植诗歌研究 李曙光 摘要:曹植作为六朝时期最为重要的诗人之一,在诗运转关时期发挥了重要作 用。六朝诗歌对后世的影响,主要有两点,一是十分注重个体情感的抒发,二是 形成了绮丽华美的诗风。而钟嵘对曹植诗歌的崇高评价“骨气奇高,词采华茂”, 正好说明曹植在这两个方面做到了完美的结合:既内容充实,情感激昂;又诗风 流美,语言华丽。本文在吸纳前贤成果的基础上,对曹植诗歌进行了细致梳理, 力图在广阔无垠的海边,拾得一枚珠贝。 本文共分四部分: 第一章:曹植的生平思想与文学创作。本章对曹植的天赋、经历、志向、性 格与其诗歌创作的关系进行了探讨。曹植天赋异禀,聪明博学,故其诗歌辞采华 赡,挥洒自如。曹植前期境遇顺畅,后期遭遇坎坷,故其诗歌前期多具慷慨之气, 后期时杂幽怨之音。曹植具有强烈的建功立业的思想,加以性格热烈奔放,豪纵 不羁,故其诗歌情意深长,志气豪迈。 第二章:曹诗的思想内容。本章分别论述了曹植的功业诗、怨妇诗、游仙诗、 议论诗。曹植的功业诗,最鲜明地体现了他的人生理想,是一曲豪放的青春之歌 曹植的怨妇诗和游仙诗是他后期生活境遇的曲折反映,然而在凄怨之中时有峭拔 之气,这是在平静的水面之下暗涌着的诗人感情的激流。曹植的议论诗前人关注 不多,但它们自有其存在的道理,它们拓展了诗歌的表现功能,扩大了诗歌的表 现手法。 第三章:曹诗的艺术手法。本章从结构、颜色、意境、表现手法等方面深入 细致地研究了曹诗的艺术成就。曹诗结构多样,或一脉贯注,或万流同源,或层 波逆澜,或虚实相生,或联章体,无不因势立体,各尽其妙。曹诗五彩斑斓,声 色大开,以红、白、绿三色为主色调,又能将之纳入意境创造的整体艺术构思之 列,营构了一个清新明丽的艺术世界。曹诗意境类型多样,既有景中藏情式,也 有情中见景式,但更多的是情景并茂式。曹诗的意境创造中,写景成分增多,这 在古典诗歌意境的演变发展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曹诗对传统的赋、比、 兴等手法既有继承,也有发展。 第四章:曹植和曹操的诗歌比较。本章从题材、风格、意象、结构、手法, 诗体等方面对曹操、曹植的诗歌进行了比较。从题材讲,曹操多取材于政治、军 事等重大社会问题,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倾向;曹植多取材于日常生活,侧重于 抒发个体内心的情感。从风格讲,曹操诗歌质朴苍凉,沉郁雄浑;曹植诗歌华美 俊逸,豪迈奔放。从意象讲,曹操诗歌主拙大,重力量;曹植诗歌主轻骏,重气 势。从机构讲,曹操诗歌比较松散,跳跃性强;曹植诗歌比较紧凑,连贯性强。 从手法讲,曹操诗歌长于叙事,多用白描;曹植诗歌长于抒情,多用工描。从诗 体讲,二人均为乐府诗的革新做出了重要贡献。此外,曹操长于四言:曹植长于 五言,并在诗体探索上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关键词:曹植诗歌;思想内容:艺术特色 as t u d y0 1 1p o e m so fc a oz h i l i s h u g u a n g a b s t r a c t :c a oz h i ,o n eo ft h ei m p o r t a n tp o e t si nt h es i xd y n a s t i e s ,p l a y e dav i t a l r o l ei nt h ec h a n 舀n gt i m eo ft h ep o e t r yr e v o l u t i o n t h ei n f l u e n c eo ft h es i xd y n a s t i e s p o e t r yt ot h el a t e rg e n e r a t i o n sm a i n l yh a st w op o i n t s :o n ei st h a ti te x t r e m e l yp a i d g r e a ta t t e n t i o nt ot h ee x p r e s s i n go fi n d i v i d u a le m o t i o n ,t h eo t h e ri st h a ti tf o r m e da b e a u t i f u la n de l e g a n ts t y l eo fp o e t r y z h o n gr o n gh a sg i v e nt h ep o e t r yo fc a ot h e l o f t ya p p r a i s a l - “t l l es t r e n g t ho fi t ss p i r i ti sm a g u i f i c e n t t h es t y l eo fi t sl a n g u a g ei s e l e g a n t , a n dt h i sj u s tc e r t i f i e dt h a t c a oa c h i e v e dt h ep e r f e c tu n i o ni nt h i st w o a s p e c t s t h a t i st o s a y , t h ep o e m so fc a oa r eb o t hs u b s t a n t i a l i nc o n t e n t , s t r o n gi n e m o t i o na n de l e g a n ti ns t y l e ,b e a u t i f u li nl a n g u a g e b a s e do nt h ep a s ta c h i v e m e n t s ,t h i s a r t i c l eg a v eac a r e f u l l yr e s e a r c ho nc a n sp o e m sa n dt i i c dh a r dt op i c ku pa p e a r li n b o u n d l e s ss e a s h o r eo ft h ec l a s s c i a lp o e t r y t h ef i r s t p a r t :c a o sl i f e ,t h o u g h t sa n dl i t e r a t u r ew o r k s t h i sp a r td i s c u s s e dt h e r e l a t i o n sb e t w e e nc a o sd i s p o s i t i o n ,h i st a l e n t ,e x p e r i e n c e ,a m b i t i o na n dh i sp o e t i c r w o r k s c a ow a sg i f t e d ,i n t e l l i g e n ta n de r u d i t e ,a n dh i sp o e t r yw o r er e f i n e d :t h el a n g u a g e w a sg r a c e f u l , w i t he a s ea n ds m o o t h c a o s e a r l y l i f ew a si n af a v o r a b l e c i r c u m s t a n c e , h o w e v e r , h ee x p e r i e n c e db i t t e r n i s si nh i sl a t e rl i f e ,t h a t sw h yh i se a r l i e r p o e m sw e r em o r ef e r v e n ta n dv e h e m e n tw h i l el a t e ro n e sw e r em i x e dw i t hh i s r e s e n t m e n ta n ds a d n e s s c a o , w h ow a sa m b i t i o u s ,b o l da n du n c o s t r a i n e d ,a l w a y s w a n t e dt oe s t a b l i s hg r e a te n t e r p r i s e s ,s oh i sp o e m sw e r ef i l l e dw i t hs t r o n ge m o t i o n a n dg e n e r o u sa n dh e r i o ca s p i r a t i o n t h es e c o n dp a r t :t h ei d e o l o g i c a lc o n t e n to fc a o sp o e t r y t h i sp a r ts e p e r a t e l y d i c u s s e dc a o sh e r o i c p o e m s ,s e n t i m e n t a lp o e m s ,l y r i cp o e m sa n dd i c u s s i n g p o e m s h i sh e r o i cp o e m sd i s t i n c t i v e l ym a n i f e s t i e dh i sp e r s o n a li d e a la n da l lo ft h e s e p o e m sw a s as o n go fb o l dy o u t h h i sl y r i cp o e m sa n ds e n t i m e n t a lp o e m sr e f l e c t e dt h e f r u s t r a t i o n si nh i sl a t e rl i f e n e v e r t h e l e s s ,d u a n t l e s sa n df o r t i t u d ew e r en o tv e i l e db y t h ef r u s t r a t i o n s , j u s tl i k et h et u r b u l e n tc u r r e n to fh i se m o t i o n sw e r ef l o w i n gu n d e rt h e t r a n g u i lw a t e r t h et h i r dp a r t :c a o sa r t i s t i cs k i l l si nw r i t i n g t h i sp a r tc a r e f u l l ys t u d i e dt h ea r t i s t i c a c h i e v e m e n to fc a o sp o e m sb a s e do nt h e i rs t r u c t u r e c o l o r , c o n c e p ta n dt h c i r e x p r e s s i o nm e a n s d i v e r s i t yf o u n df u l l ye x p r e s s i o ni n c a o sp o e m s s o m ew e r e e m o t i o nc e n t e r - o r i e n t e d ,s o m ew e r el e db yam a i n1 0 9 i c a ll i n e w ec o u l da l s os e et h e p a r e l l a ls t r u c t u r e dp o e m sa n do n e l i n e ds t r u c t u r e dp o e m si nh i sw o r k s a l lo ft h e s e d i f f e r e n ts t r u c t u r e sh a ds e r v e dp r o p e r l ya n dm a r v e l o u s l yi nh i sp o e m s c a o sp o e m sw e r ea l s or i c h i nc o l o r d o m i n a t e db y r e d , w h i t ea n dg r e e n ,h i s p o e m sc r e a t e d ab r i l l i a n ta n db e a u t i f u lw o n d e r l a n do fa r t m o s to fh i sp o e m s e x p r e s s e dh i sf e e l i n gb yd e s c r i b i n gt h ep i c t u r e s q u es c e n c eo re u l o g i z et h eb e a u t i f u l s c e n c ew h i l ee x p r e s s i n gh i sf e e l i n g t h ed e s c r i p t i o no fl a n d s c a p ei n c r e a s e do b v i o u s l y i nh i sp o e m s t h i sk i n do fc h a n g ef o u n df u l l ye x p r e s s i o ni n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t h e c l a s s i c a lp o e t r y i ti sc l e a rt h a th i sp o e m si n h e r i t e da n dd e v e l o p e dt h et r a d i t i o n a ls k i l l s o fd e s c r i p t i o n ,m e a t a p h o ra n ds i m i l e 。 t h ef o u r t hp a r t :t h ec o m p a r i s o nb e t w e e nc a oz h ia n dc a oc a o sp o e t r y t h i s c h a p t e rc o m p a r e sc a oc a o sp o e t r yt oc a oz h i sf r o mt h e m e ,s t y l e ,i m a g e ,s t r u c t u r e , t e c h n i q u e ,p o e mb o d ya n de t c f r o mt h et h e m e ,c a oc a os e l e c t sm a t e r i a lm o s t l yf r o m p o l i t i c s ,t h em i l i t a r ya n dt h es i g n i f i c a n ts o c i a lp r o b l e m s h i sp o e t r yh a st h eb r i g h t r e a l i s mt e n d e n c y ;w h i l ec a nz h is e l e c t sm a t e r i a lm o s t l yf r o mt h e d a i l yl i f ea n d e m p h a s i z e st h ee x p r e s s i o no ft h ei n d i v i d u a li n n e r m o s te m o t i o n f r o mt h es t y l e ,c a o c a o sp o e t r yi sp l a i n ,d e s o l a t e , f r a g r a n ta n dv i g o r o u s ;c a oz h i sp o e t r yi sm a i n l y g o r g e o u s l ya n dh e r o i c f r o mt h ei m a g e ,c a oc a o sp o e t r yi sm a i n l yc l u m s ya n d s t r e s s e ss t r e n g t h ;c a oz h i sp o e t r yi sl i g h t n e s sa n de m p h a s i z e st h ev i g o r f r o mt h e o r g a n i z a t i o n , c a oc a o sp o e t r yi sr e l a t i v e l yl o o s e ,a n dh a ss t r o n gu n e v e n n e s s ;c a o z m sp o e t r yi sr e l a t i v e l yc o m p a c ta n dh a ss t r o n gc o n t i n u i t y f r o mt h es l e i g h t ,c a o c a o sp o e t r yi sg o o da tn a r r a t i o na n dm o s t l yu s e sl i n ed r a w i n g ;c a oz h i sp o e t r yi s 9 0 0 da te x p r e s s i n ge m o t i o na n du s e sl a b o rt r a c e s f r o mt h ep o e mb o d y ,t h e yb o t h m a k ea ni m p o r t a n tc o n t r i b u t i o nt ot h ei n n o v a t i o no fr u e f up o e m i n a d d i t i o n , c a oc a o i s9 0 0 da tt h ep o e mw h i c hc o n t a i n sf o u rc h a r a c t e r si nal i n e ;c a oz h ii sg o o da th e p o e mw h i c hc o n t a i n sf i v ec h a r a c t e r si nal i n e ,a n dh a sm a d et h eb e n e f i c i a la t t e m p t i n n i nt h ep o e mb e d ye x # o r a t i o n k e yw o r d s :p o e t r yo fc a oz h i ;i d e o l o g i c a lc o n t e n t ;a r t i s t i cs k i l l s i v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 究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个人已经 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陕西师范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 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 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谢意 储繇扭刍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同意研究生在校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工作的知识产权单位属陕西师范大 学本人保证毕业离校后,发表本论文或使用本论文成果时署名单位仍为陕西师 范大学学校有权保留学位论文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它指定机构送交论文的电 子版和纸质版;有权将学位论文用于非赢利目的的少量复制并允许论文进入学校 图书馆、院系资料室被查阅;有权将学位论文的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 有权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和摘要汇编出版 作者签名: 弘九 日期:之= i ! l 3 i 引言 六朝是我国诗歌发展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时期:一方面,它上承先秦两汉诗 歌的优良传统;另一方面,它下启有唐一代的诗歌新风唐朝是我国诗歌发展史 上的黄金时期,群星闪耀,高峰并峙,他们几乎无一例外地受到了六朝诗歌的浸 润和滋养。六朝对于后世诗歌的影响,最主要的有两点,一是它更注重个体感情 的抒发,二是它创造了华美的语言风格。但是要把二者完美地结合起来,并非一 件易事。建安时期,诗歌颇多慷慨磊落之气,风格刚健,内容充实,然而语言或 有粗鄙之失;南朝时期,诗歌于辞采上尤为着力,蓊若春华,灿若朝霞,然而雕 琢过甚,易流于轻靡。 曹植作为六朝时期成就最大、影响最深的诗人之一,在情感和语言上恰恰做 到了完美的结合此外,他的天才诗思、传奇人生、豪放性情,都富有迷人的魅 力,所有这一切使他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富盛名的诗人之一因此,在六朝文学研 究中,曹植历来是个重点无论建国前后,学界对此都用功颇勤。这些研究,大 致集中在几个方面: 一是曹植的生平与思想研究。总的说来,约有以下几点:一是认为“戮力上 国,流惠下民” 是曹植理想的核心。二是认为曹植政治上有理想,但疏阔少实 干才能。 二是曹植的文学创作研究。有的认为曹植的诗歌在形式上有四个特点:其一 铸词精炼;其二工于发端;其三对偶的运用;其四声韵的协调。有的认为曹植的 创作风格可以归纳为两点:一是雅好慷慨;二是辞采华茂。 应该说,这些都是比较中肯的意见。不过循着老路走下去,或许很难再有大 的发现了。能不能将曹植的生平思想和诗歌创作结合起来趟出一条新路呢? 虽然 中国古代就有。知人论世”的批评方法,但是要想把握一个“全人”却是十分困 难的。纵览历来的批评著作,大多能把曹植的生平遭遇和他的诗歌创作结合起来, 可是生平遭遇就等于一个“全人”吗? 本文认为,对人的创作产生影响的心理因 素至少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性情气质;二是人格修养;三是临文时的精神状态。 人的遭际对创作的影响,只是转化为临文时的精神状态,并不涉及其他两个方面 那两个方面,是比较固定的心理因素,通常会稳定地发挥作用。本文从天分、经 历、志向、性格、思想各个方面对曹植的诗风形成的原因进行了探讨,力求作出 较为完整的解释。 除了采用顾及“全人”的批评方法外,本文还十分注重纵向的比较分析,努 【魏】曹植著赵幼文校注曹植集校注【m 1 北京t 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8 4 :1 5 4 力将曹诗放到文学发展的长河中去观察,去把握,力图对曹诗的承继发展和在文 学史上的地位做出准确的描述和判断。 2 第一章曹植的生平思想与文学创作 曹植( 1 9 2 2 3 2 ) ,字子建,曹操卞氏所生第三子,曹丕同胞弟。曹植是建 安时代最为杰出的诗人,锺蝾对于他的诗作给予了高度评价:“骨气奇高,词采 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古今,卓尔不群。嗟乎! 陈思之于文章也,譬 人伦之有周孔,鳞羽之有龙风,音乐之有琴笙,女工之有黼黻。”9 曹植的文学成就和他的天资有着密切的关系。他天赋异禀,聪明绝伦,这 从三国志魏书陈王传的一段记载可以看出来:。年十岁余,诵读诗、论 及词赋数十万言,善属文。时邺铜雀台新成,太祖悉将诸子登台,使各为赋。 植援笔立成,可观,太祖甚异之。”o 同侪及后人对此亦多有赞誉,陈琳曾经说道: “君侯体高世之才,秉青薪、于将之器,拂锺无声,应机立断,此乃天然异禀, 非钻仰者所庶几也。音义既远,清词妙句,焱绝焕炳,譬犹飞兔流星,超山越海, 龙骥所不敢追,况于驽马,可得齐足! ”o 谢灵运更是赞道:“天下才有一石,曹 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回子建既然天才流丽,诗思敏捷,则 其扬葩振藻,若有神助;雕龙绣虎,视若游戏。下笔为文,必当洋洋酒洒,不能 自休。他的诗风华美,语言富赡,与此恐怕有着密切的关系曹植的白马篇、 名都篇状驰射游猎之状,美女篇绘女子美艳形容,吁嗟篇写飘蓬辗转 之苦,皆音义流转,一气呵成,最能体现曹植的才华性情。 曹植的文学成就和他的生活经历也有着密切的关系。曹操在建安八年( 2 0 3 ) 攻下邺城,次年家属迁居于邺,这时曹植十三岁。从此直到建安二十五年( 2 2 0 ) 曹丕继位魏王为止,曹植在这里度过了十六年的时光,这是他一生中最快乐、最 得意的岁月。他在这里和王粲、刘桢等人结成邺下文人集团,过着斗鸡走马,驰 猎宴饮的贵游生活,自然在游乐之时,他们也少不了要吟诗作赋,以助碾兴。对 此,曹氏兄弟和建安诸子在他们大量的咏物、纪游诗赋和书扎中均有反映。曹丕 就曾动情地回忆: 每念昔日南皮之游,诚不可忘既妙思六经,逍遥百氏,弹棋闲设, 终以博弈,高谈娱心,哀筝顺耳驰骛北场,旅食南馆,浮甘瓜于清泉,沉 来李于寒水皎日既没,继以朗月,同象并载,以游后因。 深】钟嵘著曹旭集注诗品集注【嗍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9 4 9 7 - 9 8 【晋】陈寿撰【宋】裴松之注- - 1 黏 h q 北京:中华书局,2 0 0 5 :4 1 6 河北师范学院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组三曹资科汇编f g l 北京:中华书局1 9 8 0 , 9 2 河北师范学院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组三曹资料汇编【g 1 北京:中华书局l 粥o :j 9 5 【晋】陈寿撰i 宋】裴松之注三国志【明北京:中华书局,2 0 0 5 :4 5 3 3 曹植的斗鸡诗、名都篇、公宴诗、赠丁虞诗、夜田黄雀行、侍 太子坐诗等也是此种生活的反映。这种生活虽然助长了曹植追求奢华的习气, 但是另一方面,却对曹植的文学创作产生了积极的作用。诸子间的谈诗论道、切 磋琢磨就不用说了,即使贵游生活本身,对于丰富人的审美心灵,提高人的审美 能力,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锺嵘谓其诗歌“词采华茂”,历来论曹诗者也多指 出其诗色彩丰富,属对精工,这种华美的诗风和他的贵游生活是有着必然的联系 的 在这期间,他曾多次随父出征,有过体验战争的经历:“臣昔从先武皇帝, 南极赤岸,东临沧海,西望玉门,北出玄塞,伏见所以行师用兵之势,可谓神妙 也。”( 求自试表) o “臣生乎乱,长乎军,又数承教于武皇帝,伏见行师用兵 之要,不必取孙吴而暗与之合。( 陈审举表) 不过并没有诗文或史料证明其有 带兵打仗冲锋陷阵的经历。只有一次,建安二十四年( 2 1 9 ) ,“曹仁为关羽所围。 太祖以植为南中郎将行征虏将军,欲遣救仁,呼有所敕戒。植醉不能受命,于是 悔而罢之。”o 次年曹操就病逝了,曹植永远失去了实现人生理想的机会,这不能 不说是一个巨大的遗憾。但是这种从征的经历,却极大地激发了他的功名心和自 信心,对他的一生产生了深刻持久的影响,直到后期,他仍然怀念着这种经历, 正如苍鹰永念着长空,猛虎永念着山林一样。此外,这种经历开阔了他的视野, 激荡了他的胸怀,因而使他的诗歌感情更加激越,气势更加充沛,对于形成慷慨 磊落、“骨气奇高”的诗风无疑起到了重要作用。及至之国之后,由于备受曹丕 父子猜忌,流离迁徙,居无定所,“十一年中而三徙都。”( 三国志魏书陈王 传) 国所以他的诗歌又于慷慨磊落之外,多了一层郁勃不平之气。 曹植的文学成就和其政治理想也有着密切的关系。曹植给人印象最为深刻的 一点,就是他有强烈的功业思想,因此表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和青春精神就成为他 诗歌最动人的旋律。白马篇和名都篇以其无与伦比的精神力量而永放异 彩。下文在谈到他的功业诗时会有详细分析,这里就其形成原因展开一下论述。 当然,这个原因是很复杂的。要而言之,约有以下几点: 首先是时代的因素东汉桓灵之时,君主骄奢淫逸,昏庸无能,亲小人,远 贤臣,遂致奸党误国,佞臣横行,外戚宦官,相继擅权至黄巾之众出,四方 百姓,雷响云集,转瞬之间,竟至百万当时许多民歌民谣就反映了这一政治黑 暗、动荡不安的现实 【魏】曹植著赵幼文校注曹植集校注【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8 4 :3 7 0 【魏】曹植著赵幼文校注曹植集校注【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8 4 :4 4 5 【晋1 陈寿撰1 宋】裴松之注三国志【h q 北京:中华书局,2 0 0 5 :4 1 7 【晋】陈寿捷【束】裴松之注三国志【m 】北京:中华书局,2 0 0 5 :4 3 0 4 在这样一个大变革、大动荡的时代里,人们的思想不可能不受到某种程度的 冲击和震撼,特别是作为时代精英和社会良心的知识分子,他们敏感多思的性格 促使他们不得不去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路在何方? 世事沧桑,恍如走马,一切 都在变化之中,没有什么成为永恒。就连儒家思想自从汉武帝“废黜百家, 独尊儒术”以来就被奉若天条律令的思想也受到了某种程度的冲击,地位开 始动摇,因为儒家所提倡的“王道仁政”、“礼义廉耻”、“温良恭俭让”都已 经失去了它们赖以生存的社会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是只适合治世,不适合 乱世的思想。现在,大大小小的统治者们都已经不行王道仁政,不讲礼义廉耻了, 你如果还要将之奉若瑰宝,那就只有死路一条君不见“直如弦,死路边曲和 钩,反封候”吗? ( 顺帝末京都童谣) o 在此背景下,儒学地位大降,原先 注经讲经的人比肩接踵,其中如叔孙通等人甚至仗着精通一经而封侯拜相,现在 则家抛章句,人弃儒术与此同时,在贤良士大夫中开始兴起一股清议之风,他 们指摘时政,臧否人物,意图光大儒学,恢复名教,一时蔚为风气,影响甚大。 这实际上是他们给行将朽木、病入膏肓的东汉王朝开出的一剂救命药方虽然在 当时的形势下,这剂药方是收效甚微,甚至是不合时宜的,但是由于这些人大多 是学问渊博、品行淑懿之人,他们洁身自好,高自标持,不肯随波逐流,与世浮 沉,所以在天下人特别是士入学子当中有着崇高的声望,士人皆以受其延引为荣。 这种清议的风气,实际上反映了士人参政精神的高扬。他们已经从繁琐的 解经注经的桎梏中解放出来,正在昂首阔步,迈向广阔的社会生活。他们再也不 是穷首皓经的“两脚书橱”、“冬烘先生”了,而是洋溢着生命活力的血肉丰满的 人。他们正鼓荡着信念的风帆,在波诡云谲的宦海之中,驶向自己心仪的政治港 湾。而两次党锢之争,就是他们在航行之中遇到的两次政治风暴 桓帝延熹元年( 1 5 8 ) 五月,太史令陈授谓:日食乃由于大将军梁冀所致 梁冀将之逮捕入狱,拷死桓帝因此痛恨梁冀。延熹二年( 1 5 9 ) 八月,中常侍 单超、徐璜、具瑗、左倌、唐御助桓帝杀梁冀,桓帝封单超等五人为列侯。十月, 以单超为车骑将军,宦官由此专政。李膺等人与之抗争,乃遭宦官忌恨。延熹九 年( 1 6 6 ) ,宦官叫人上书告司隶校尉李膺等交结太学生,共为部党,膺被捕下狱, 牵连二百余人,史称“党锢之祸”。灵帝建宁元年( 1 6 8 ) 九月,陈蕃、窦武谋杀 宦官,事泄,为中常侍曹节、王甫等所杀。窦太后被幽禁,宦官权势更盛。建宁 二年( 1 6 9 ) 十月,中常侍曹节等上告李膺、杜密等为钩党,下令州郡审问,李 膺、杜密均被拷死。又下令州郡大捕党人,死数百余人。是为第二次“党锢之祸” 李、杜死时,天下士人为之恸绝,不远千里亲临送葬者络绎不绝。可以这么说, 运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m 1 北京:中华书局,1 9 粘:2 1 8 5 他们在政治斗争中虽然失败了,但是在精神、人格上,他们却胜利了。他们以自 己的英勇抗争,谱写了一曲浩然正歌,感天地,泣鬼神,极大地鼓舞了天下士人 的奋斗与抗争 曹植生活的时代,距陈、李不远,清议之风犹存,曹植本人就热衷于清议。 史载他初见邯郸淳之时,就“与淳解说混元造化之端,品物区别之意,然后论羲 皇以来贤圣名臣烈士优劣之差,次诵古今文章赋诔及当官政事宜所先后,又论用 武行兵倚伏之势”o 既然如此,党人那种仗义执言、激浊扬清、不惧权贵、永不 退缩的精神必定给了他极大的影响。 其次有家世的因素。曹操一生戎马倥偬,镇黄巾,讨董卓,伐袁绍,战赤壁, 既品尝过成功的喜悦,也品尝过失败的辛酸,但其始终矢志不渝,愈挫愈奋,正 所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短歌行) ,最终成就了一 番伟业,成为当时北方的实际统治者。曹植生于这样的家庭,耳濡目染之下,对 于他的功业思想的形成无疑有着重要的影响。 最后,曹植个人的才学、经历、思想对其功业心的形成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曹植天资聪颖,博学多识,兼以曾有从军经历,对其军事才干亦颇为自信,这些 已如上论;此外,从其所著诗文来看,他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十分深刻。儒家讲究 经世致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比较积极。所有这些,决定了他必定是 一个具有强烈功业心的人。 曹植的文学成就和其性格也有着密切的关系。曹植是一个十分活泼、张扬的 人,感情丰富,体验深刻,而又率真质朴,绝少掩饰,嬉笑怒骂,易形于色,喜 欢饮酒、游乐,行则结舆,醉则同卧上引曹植见邯郸淳一事已经充分显示了他 喜欢自炫的性格,他是一个单纯的人,并不觉得这样有什么不妥,所以在他父亲 面前也从不掩饰自己史载:“魏王尝出征,世子及临茁侯植并送路侧。植称颂 功德,发言有章,左右属目,王亦悦焉。世子怅然自失,吴质耳日;王当行, 流涕可也。及辞,世子泣而拜,王及左右咸嘘唏。于是皆以植辞多华而诚心不 及也。”( ( ,此诗对于白马篇的影响可能会更大些。这是因为:首 先,诗经中的征戍之作大多采用心理描写的方式,很少直写征战杀伐的场面, 而国殇中对战争场面的描写却是极其生动细致的。白马篇中对幽并游侠 高超武艺及英勇杀敌场面的描写显然是受了国殇影响的其次,从结构上来 讲,国殇于激烈悲壮的战争场面之后,用心理描写点出了楚国将士们舍身报 国的高尚情操,成为诗中的传神之笔,而白马篇则因袭了这种写法。所谓“弃 身”云云不就是“首身离兮心不惩”、。子魂魄兮为鬼雄”之义吗? 但是,无论诗经也好,还是国殇也好,白马篇又都和它们有着 明显的不同。诗经中的征戍诗和国殇塑造的几乎都是群体形象;有些篇 章,像前面提到的小雅出车 、小雅六月,即使赞扬了某个人,而这些 个体形象也是很不突出的。白马篇则不同,它是一曲个人英雄主义的颂歌 它塑造了幽并游侠这个光辉的形象,为中国文学史的画卷长廊增添了浓墨重彩的 一笔。为什么会有如此的差别呢? 这自然是曹植个人强烈的的功业思想的体现, 可是透过这,我们却可以看到魏晋时期人的个体意识的觉醒。建安时代,四海沸 腾,士人多欲自效,故其诗多慷慨磊落之气。曹诗中个体形象的鲜明正是这种积 极进取时代风潮的反映。 到了唐朝,边塞诗大盛,那种昂扬豪迈的基调,舍生忘死的精神,正是白 马篇的远音,请听:“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从军行)“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 王翰凉州词) 二、怨妇诗 怨妇诗是古已有之的,早在诗经中就有不少名篇佳作,如卫风氓、 鄣风谷风等等,中经汉乐府的传承演变,至古诗十九首而大光其体,曹植 的怨妇诗既继承上述诸作的优良传统,又参之以楚辞的比兴寄托手法,以男女之 情,喻君臣之义,向我们展示了他的内心世界的另一侧面:寄心君王、期冀见用 的渴望及怀才不遇、无端获罪的幽怨。可以说,无论思想内容上,还是艺术手法 上,曹植的怨妇诗都达到了相当的高度,在其诗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曹植的怨妇诗,按其内容,可分三类:弃妇、思妇及盛年难嫁之作。其中除 弃妇篇写于建安之中外,余皆作于黄初太和年间,这是一个十分耐人寻味的 现象,它促使我们思考:为什么曹植后期的怨妇诗明显多于前期呢? 答案似乎只 能是,由于曹植本人后期的身世遭遇,使他对怨妇诗这一题材有了特殊的偏好, 他借着怨妇,写出自己心中的哀怨悲痛。我们不妨先看一下弃妇篇: 石榴植前庭,绿叶摇缥青。丹华灼烈烈,璀彩有光荣光荣晔流离,可 以戏淑灵有鸟飞来集,拊翼以悲呜悲呜夫何为? 丹华实不成拊心长叹 息,无子当归宁有子月经天,无子若流星天月相终始,流星没无精栖 迟失所宜,下与瓦石拜忧怀从中来,叹息通鸡呜反侧不能寐,逍遥于前 庭踟珊还入房,肃肃帷幕声搴帷更摄带,抚节弹鸣筝慷慨有余音,要 妙悲且清收泪长叹息,何以负神灵! 招摇待霜露,何必春夏成? 晚获为良 实,愿君且安宁 弃妇篇写的是一女子因为无子而被丈夫抛弃的悲惨遭遇。赵幼文于此诗 后所加按语云:“考玉台新咏:王宋者,平虏将军刘勋妻也。入1 3 - - 十余 年,后勋悦山阳司马氏女,以宋无子出之。曹植此篇,盖讽刘勋藉无子出妻而 作,故诗有晚获为良食,愿君安且宁以劝慰之。刘勋于建安五年为孙策所败, 遂降曹操。曹操封魏公,勋列名劝进,后伏诛,则此诗之作,或在建安十六年也, 故列于此。”。此诗是否为讽刘勋所作,因史实所限,尚难确指,但有一点可以 肯定:此诗当非自喻之作诗中言女子被弃原因为“无子”,若曹植以女子自比 己之失意,那么这“无子”又当做何解释呢? 难道是说自己没有才华,没有建树 吗? “招摇待霜露,何必春夏成。晚获为良食,愿君安且宁”难道又是说自己终 【魏1 曹植著赵幼文校注曹植集校注【m 1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8 4 :3 5 1 4 会大器晚成,希望皇帝不要心焦吗? 以曹植之天资绝伦、才华过人,恐怕他是不 会说出此类自贬之语的,所以此诗即使不是为刘勋妻作,必定也有所本,绝非自 喻遭遇之作。但是黄初、太和年问,因为曹植深受曹丕、曹睿父子的猜忌、打击, 生活困顿,政治失意,而且常有性命之虞,所以将自己的失意,苦闷、期冀、希 望,以曲笔的形式写入怨妇诗中,怨妇诗便多了起来。浮萍篇和种葛篇 也是两首弃妇诗,这两首中的弃妇是因为丈夫有了“新人”,怀了“异心”而遭 抛弃的: 恪勤在朝夕,无端获罪尤( 浮萍篇) 行年晚将暮,佳人怀异心( 种葛篇) 她们也曾寄希望于丈夫的回心转意: 行云有返期,君恩倘中还( 浮萍篇) 但是她们看不到任何希望,只好强自宽慰: 发箧造裳衣,裁缝纨与素( 浮萍篇) 弃置委天命,悠悠安可任( 种葛篇) 除了弃妇诗外,曹植尚有一类思妇诗。七哀诗、闺情( 其一) 、杂诗 ( 西北有织妇) 等等均属此类。其中最著名的要数t - l z 哀诗: 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借问叹者谁? 言 是宕子妻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独栖君若清路尘,妻若浊水泥浮沉各异 势,会合何时谐? 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君怀良不开,贱妻当何依! 此诗以其优美的意境、流畅的音节、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比喻而千百年来享 有盛誉。“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一句何其生动精警! “尘”、“泥”本是一物, 而今“浮沉异势”,正如曹氏兄弟,本是一母同胞,而今地位迥异,情势悬殊。 “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则传达出了子建希望兄弟同心的心声,惟其想象天 真,愈觉其情真挚 除了思妇诗外,曹植还有一类诗作,专写盛年难嫁的悲怨,如美女篇、 杂诗( 南国有佳人) 等。美女篇云: 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桑条纷冉冉,叶落何翩翩攘袖见素手,皓 腕约金环。头上金爵钗,腰佩翠琅歼明珠交玉体,珊瑚间木难罗衣何飘 飘,轻裾随风还顾盼遗光彩,长啸气若兰行徒用息驾,休者以忘餐借 问女安居,乃在城南端青楼临大路,高门结重关客华耀朝日,谁不希令 颜? 媒氏何所营? 玉帛不时安佳人慕高义,求贤良独难众人徒嗷嗷,安 知彼所观盛年处房室,中夜起长叹 此诗开头极力铺陈渲染女子容貌之美,接着写其出身之高贵( “青楼”二句 可证) ,这些都是曹植才华横溢、身份显赫的隐喻形式。但就是这样一位楚楚动 人的佳人,却盛年难嫁,独出闺中。作者在此不敢直斥最高统治者的用人之道, 转而批评“媒氏何所营? 玉帛不时安”,其之深婉用心,读者自明。 以上是对曹植怨妇诗内容上的一个简单勾画,可以这样说,盛年难嫁之作寄 托了他怀才不遇的感慨,思妇之作隐含了他渴望见用的期盼,而弃妇之作则蕴藏 着他无端获罪、连遭贬斥的哀怨。 这些怨妇诗,从整体上说,呈现出一种温柔敦厚的艺术风貌,。哀而不怒, 怨而不伤,”表明了作者以中和为美的审美情趣。曹植笔下的那些怨妇,无论 面对多么痛苦的不幸遭遇,没有愤怒,没有痛斥,有的只是流泪、叹息,以弃 妇诗为例,在此一首诗歌中,“叹息”先后凡三见: 拊心长叹息,无子当归宁 忧怀从中来,叹息通鸡呜 收泪长叹息,何以负神灵 真可谓“一唱而三叹”了。其他还有: 慊慊仰天叹, 上有愁思妇, 攀裁长叹怠, 盛年处房室, 太息终长夜, 愁心将何诉( 浮萍篇) 悲叹有余哀( 七哀诗) 泪下沾罗襟。( 种葛篇) 中夜起长叹( 美女篇) 悲啸入青云( 杂诗西北有高楼) 这些女子,是那样的痴情与执着,他们一心盼望丈夫的归来,无论分别有多 久,丈夫是否有外心; 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 强七衰诗) 愿为南流景,驰光见我君( 杂诗西北有高楼) 即使那些被丈夫抛弃的女子,他们也盼着丈夫能够回心转意: 行云有返期,君恩倘中还( 鬈浮萍篇) 晚获为良食,愿君且安宁( 畿弃妇篇” 这些女子,又多居于高楼之上,深院之中,环境的孤高封闭实是象征着心灵 的孤独寂寞,愈添了诗歌的凄婉之情。如七哀诗起首云:。明月照商楼,流 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作者将女主人公置于高楼明月之中,而 高楼明月都是富于言外之义的意象。古诗十九首中有西北有高楼一首: 。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交疏结琦窗,阿阁三重阶。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 悲l 谁能为此曲? 无乃杞梁妻。”呸于明月意象,更是数不胜数,如明月何皎 皎:“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纬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客行虽云乐,不如 早旋归。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o 所以读曹植的 七哀诗,我们总能想起古诗中的那些凄楚哀怨的恩妇形象来。无疑这会丰富 曹诗的内涵,增强读者的审美体验。 又如美女篇云:“借问女安居,乃在城南端。青楼临大路,高门结重关。” 作者将盛年难嫁的美女置于青楼高耸、重关紧闭的环境之中,那一道一道的门锁 住的难道只是院落,而没有美女那颗孤寂的心吗? 宋词睹此奥秘,遂借而为创作 的不二法门 曹植的怨妇诗呈现出温柔敦厚的艺术风貌,远没有诗经中的怨妇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