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哲学专业论文)论技术价值的最大化.pdf_第1页
(科学技术哲学专业论文)论技术价值的最大化.pdf_第2页
(科学技术哲学专业论文)论技术价值的最大化.pdf_第3页
(科学技术哲学专业论文)论技术价值的最大化.pdf_第4页
(科学技术哲学专业论文)论技术价值的最大化.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容提要 从技术的价德研究出发,发现技术存在着异化现篆,针对这种异 化,本文旨在重点探讨如何党服技术的负面影响,实现技术价傻最大 纯的途径。历史蕊系统地考察技术,得潞麴结论是:在技术自搿发展 的客观规律和人的主观能动的相互作用下,技术烧始于简单披术工 具,并在发震过程中壹各霸;鬃索复合纛簸麓一个活动饔麓力体蓉,技 术因而表现为生产力的本质特征。如果这种理解成立的话,那么,技 寒裁楚负载 鑫毯麓,技术熬价值不仅包疆内在价值,两嚣包括诸如政 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丽的外在价值。 然焉,技术也会异化。技术价值的发挥并 如人们所期望的那样 最大化,相反,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技术价值的负面效应,如自然环境 的破坏,人的晃化以及社会的畸形发展。这一切主要源于人类对技术 认知的有限,人类私利、私欲的膨胀以及入类非理性的无限扩张。 人类的目的是要实现技术价值最大化。为此,人类要克服私利、 私欲的澎涨,继续发挥理性瀚 乍爱。既爱发震和完薷技术,提升技术 的正价值,又要减少和控制技术的负面作用。使技术负价值最小化, 姨瑟达到技术葸钵徐蓬懿最大纯。这是人类懿重要饺禽之一。 关键词:技术、价值、技术异纯、技术徐值瓣缀大纯 a b s t r a c t w h e ns t u d y i n gt h ev a l u eo ft e c h n o l o g y , if i n do u tt h ea l i e n a t i o np h e n o m e n o n o f t e c h n o l o g y i nv i e wo ft h ep h e n o m e n o n ,t h i sp a p e re m p h a t i c a l l ya n a l y s e s t h em a i n c a u s e so fa l i e n a t i o n ,a n di l l u s t r a t e st h es o l u t i o n st om a x i m i z a t i o no ft h ev a l u eo f t e c h n o l o g y s t u d y i n gt e c h n o l o g yi na h i s t o r i c a la n ds y s t e m a t i c a lw a y , ic o m et oac o n c l u s i o n t h a t t e c h n o l o g y i saw h o l es y s t e mo fa c t i v i t ya n da b i l i t y , a n dt e c h n o l o g y i s e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p r o d u c t i v ef o r c ei ne s s e n c e i nt h i ss e n s e ,t e c h n o l o g ym u s tb e l o a d e db yv a l u e ,a n di ti n c l u d e sn o to n l yt h ei n t e r n a iv a l u e ,b u ta l s ot h ee x t e r n a lv a l u e h o w e v e r , b e c a u s eo fa l i e n a t i o no ft e c h n o l o g y , i t sv a l u eh a sn o tb e e nm a x i m i z e da s e x p e c t e d 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t e c h n o l o g yh a sc a u s e dm a n yn e g a t i v ee f f e c t ss u c ha s t h ed a m a g et ot h en a t u r a le n v i r o n m e n t ,h u m a n s a l i e n a t i o na n dt h e u n b a l a n c e d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s o c i e t y t h r e em a i nc a u s e sw h i c hh a v el e dt oa l i e n a t i o no ft e c h n o l o g y h a v eb e e nd i s c u s s e di nt h i sp a p e r i no r d e rt or e a l i z et h ep u r p o s eo fm a x i m i z a t i o no ft h ev a l u eo ft e c h n o l o g y , m a n s h o u l do v e r c o m eh i so w ns e l f i s hd e s i r ea n dm a k ef u l lu s eo fr a t i o n a l i t y o n ( t h e ) o n e h a n d w es h o u l di m p r o v ea n dp e r f e c tt e c h n o l o g yt or a i s ei t sp o s i t i v ev a l u e ;o nt h e o t h e rh a n d ,w es h o u l dr e d u c ea n dc o n t r o lt h en e g a t i v ee f f e c t so ft e c h n o l o g yt o m i n i m i z ei t sn e g a t i v ev a l u e 。o n l yi nt h i sw a yc a nm a l lm a x i m i z et h eo v e r a l lv a l u eo f t e c h n o l o g y a n dt h a ti so n e o f t h ei m p o r t a n tm i s s i o n sf o rh u m a n st oa c c o m p l i s h p o s t g r a d u a t es t u d e n t :j h n gc o n g y i n ( p h i l o s o p h yo f s c i c n c e t e c h n o l o g y ) d i r e c t e db y :p r o f z h a n gz h i y o n g k e yw o r d s :t e c h n o l o g y , v a l u e ,a l i e n a t i o no f t e c h n o l o g y , m a x i m i z a t i o no ft h ev a l u e o ft e c h n o l o g y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南昌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 规定,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 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南昌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 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 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乃蓥萏 签字日期:o 卵多年厂月z 学位论文作者毕业后去向: 工作单位: 通讯地址: 导师签名 日签字日期 电话: 邮编: 月膨日 引言 随赣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现代技术的运朋越来越深入到人们生活、生产的 各个领域。高科技的发展和运用正越来越受到人i f 的关注和煎视,对技术价值的 疆究鲤惩磊春笋簸纷纷窭褒在鬓海豁学者豹著俸中。鑫觚1 8 7 7 年德国学豢卡营 出版了技术哲学艨理一书以来。对技术的探讨成为继科学之后的一个新兴而 又热门的话题,人们对技术的定义、本质、价傻、伦理等方丽的关注越来越多, 纷纷趱赛了各盎不麓懿凳解,这黧骚究已海痰 零系,著搜缮披术蜇学豹涎蹩三或为 可能。人们发现:技术不同于科学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技术的价值较之科学有 更多的避一步探讨的空间。有人甚至认为,技术对人类的社会生活产生的影响是 最壹羧瓣,技术赘馀壤意义远苞季喜学之上。 技术的确和人们的生活息息桐关,技术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有着不可忽 视的作用,对技术价值的研究已- 缀成为历史的必然,因为技术与实践有着密切的 关系,技零正是逶避实黢寒产生佟惩,蒡影瞧入翻豹生活秘囊产嚣袭,瑟技术豹 价值也是通过实践求实现的。然丽,当现代人陶醉于科技文明成就的同时,也发 现自己身处技术异化的四面楚歌之中。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三大关系 翡危掇捷久类重薮憨褰装拳静逮步绘灭类若采瓣一甥。骂瓷器说:“瓿器其务疆 少人类劳动和使劳动更有成效的神奇力量,然而却引起了饥缓和过度的疲劳。新 发现的财富的源泉,由于某种奇怪的、不可思议的魔力而变成贫困的根源。技术 豹麓琴g 娃乎是班道德瓣欢挥为芪後羧亲夔。涎鏊人类愈菱蔽鞭鑫然,令久帮叛乎 愈益成为别人的奴求成自身的卑劣行为的奴隶。我们的一切发现和进步,似乎结 果是使物质力量具有理智生命,丽人的生命则成为愚钝的物质力量。”。技术的异 诧弓| 超了一部分入对疆拳匏冀瑟瑟法,有些久旗至对援本产生了恐摸,簧墩箨止 技术的发展。技术的价值逐渐受到质疑,技术的避一步发展由此也遭到强烈反对。 面对这种危机,人类腿渐清醒和增强的忧患意识开始反思历史的进步和未来的生 存方式:瑷代技术秘去鹰疑? 对于现代技术的走向有人表示悲观,也有人表示乐观。从以海德格尔为代表 的“人本主义”思潮到法兰克福学派,从罗马俱乐部到后现代主义,都先质流露 。马毙思恩格斯全集,第1 2 卷,人民出版社,1 9 8 0 ,第4 页。 1 出对现代技术反作用于人类的悲观主义情绪。然而,技术并没宵因此而停止不前, 反丽受撩速地向蘸飞舞,乐鼹主义卷懂摄着技术鸵美好未来,姆尼尔贝尔在后 工业社会的来稿中描述了“焉工娃社会”的祭象:在后工渡社会里,涮造业让 位于服务业,专家与白领的作用日益突出,知识及信息的价值越来越大。阿尔 湿托夫勒在第三次浪灞中也大书科学技术的决定 乍熙;将农韭革念、工业 革命和信息革命及其所诱发的静种巨变形象地嗡之为“浪潮”。 诚然,技术悲观主义和乐观主义思想有种种局限性,但同时也应该着剁其中 的思想其有的扁发撼军蛭合理性。对待技术乐理主义和技术悲残主义帮不能一眯地 加以否定,要客观、疆性地认识技术具有的两颟性,摆脱这两种社会思潮鹩束缚, 努力从中汲取有益的东西,以便更好地利用技术和发挥技术的社会功能。乐观主 义的态度是:“一个蠢强烈谯患意识蛉乐双的撬实主义者拷熬基本态度惑:遥当 地悲观,以便发现问题,增强使命感;适当地乐观,以便增强信心来解决阐题。” 。我认为,对待技术价值,既要看到其正面效应,同时也不要回避或夸大麒负面 效应。从慈体上番,技术的正徐绶要大于它的受价蠖;人类豹睡酶是要发攘技本 的正价值,减少和消际技术的负价德,以实现技术价值的最大化。带着这霸的, 我希望通过剖析技术的本质、价值和异化现象及蕻产生的根源,结合西方学者对 毙涟题兹硬究,提出合理可行戆鼹策采避免或酒除技术冥他瑷蒙,姨两傻技术教 负面影响最小纯,以提升技术的避两价值,实蕊技术总价值的最大化,这就是本 文的宗酸。 关予“技术徐傻豹最大讫”这一论题,天们硬宠不多,一些嚣方学考虫爨马尔 库塞、喻贝马斯、海德格尔、芒福德、埃吕尔、雅斯贝尔斯、芬伯格、舒尔曼等 都对技术异化的问题作过思考,也提出了一些解决技术异化问题的看法。可是, 在国逡乡 懿学者中,我发璜,足乎还没毒久撬氍过实瑰技术玲傻豹最大纯阔题。 我认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必须依靠技术,必须黧视技术的发展,因此,必须研究 技术发展中的价值。 按零徐毽最大键弱涤题磅究弯极大静理论秘瑷实意义: 第一,研究技术价值的最大化是社会发震的需要。近、现代以来,由于科学 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也快速地发展,人类逐步迈入高科技时代,技术渗透在人 。吴文新:科技与人性,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 0 0 3 ,第3 页。 2 们的生活和工作的各个领域技术无时不在,技术无处不在。时代的发展要求人 人掌握技术。自动化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技术、新能源 材料技术、航空航天技术等给人们展示了一幅新的社会图景,技术也改变着人们 的思维方式、世界观和行为方式,并影响了人们的社会关系。因此,研究技术价 值及技术价值最大化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第二,研究技术价值的最大化是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21 世纪是科技大发 展的时代,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技术、新能源材料技术、航空 航天技术等领域将有更深入的发展。一方面,在今天的信息社会,信息的来源多、 传播快,处于系统中的人作为技术的主体,要有创新能力,对技术要有积极的应 对能力;另一方面,由于科技的发展,人们感受到世界的空间缩小了;世界政治、 经济全球化及一体化步伐的加快,人们面临的关于技术与经济、技术与生态等全 球性问题增多,人们对技术价值开始抱怀疑的眼光,甚至要求停止技术的发展。 因此,探讨技术价值最大化是科技发展的需要。 第三,技术价值最大化的研究为人和自然的协调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 传统技术的发展过分强调和追求技术经济效益最大化,而忽视自然资源的保护和 污染治理。我们发展技术的同时应当注重优化利用资源,保护环境,提倡在自然 生态环境承载能力下的经济可持续性增长,力求达到人文、生态等综合效益的最 大化。这对于一个国家乃至全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四,技术价值最大化的研究为科技工作者进行技术发明和创造提供重要的 思想依据。技术创造和技术发明是科技工作者的神圣职责,可是他们创造出来的 技术成果会不会对社会、对人类造成危害,他们在道义上有无责任去避免技术给 社会和人类造成危害,科学家和工程师要不要承担伦理责任? 探讨技术价值最大 化有利于科技工作者们树立技术伦理责任,有了这种责任,他们就会在做好本职 工作的同时,对自己工作的社会后果作认真的思考和慎重的选择。这对于技术的 创新和技术的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总之,在“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现代社会,在提倡“科学发展观”的今天, 研究技术价值及最大化不仅对于当代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 现实意义,而且对于当今世界的经济全球化趋势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为了便于 研究,关于论文题目,下面有两点需作说明: 其一,论文题目中的“技术”指区别于传统的农业社会中手工技术的现代技 术。1 8 7 9 年爱迪生成功地进行了电照明试验标志着现代技术的诞生,现代技术 不仅与工具、机器及其使用方法和过程相联系,而且与科学、发明、自然、社会、 人和历史紧密相连。现代技术具有两大特点:一是规模宏大,形成体系和制度; 二是以现代科学为基础,技术更像现代科学的应用部门。比如生产技术、运输和 通讯技术、科学研究技术、军事技术、训练过程技术、文化和日用技术、医疗技 术、管理和控制机械的技术等等。与传统的农业技术相比,现代技术给人类带来 了更大的自由和解放;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产量;极大地提高了生活质 量;使人们的医疗、卫生条件大为改观,提高了健康水平;大大地促进了社会文 化事业的发展。 其二,论题的“最大化”并非从数量上来计算价值的总和,也非仅指经济价 值的总量,“最大化”在本论文中是一个非量化的概念,它指技术涵盖的政治、 经济、军事、文化、生态等各方面的社会总价值的体现,并在其负面价值达到最 小时所表现出来的最大的正面价值。如果某一技术的负面价值太大,势必影响其 正面价值的发挥,从而影响该技术的进一步向前发展。比如,用于战争中的核武 器对人类造成的灾难性力量远远大于其作为一种有利的核技术所带来的正面影 响,因此,要禁止和反对战争核武器的进一步研制生产。可是,人类可以和平地 利用核能,建造核电站发电来实现核能价值的最大化。 一、对技术的认识 0 技术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起了极大的作用。从古到今,技术经历了由简单到 复杂,从木器到石器,从青铜器到铁器,从器械到机器的漫长的历史阶段,不同 的社会阶段出现不同的技术形式。技术,起初作为一种人们使用并制造生活和生 产工具的能力,伴随着人类的发展而不断得到改进和提高。原始社会的人们在劳 作中逐渐学会如何制作木器、石器、骨器,后来,火的发现则使人类告别了愚昧 和野蛮:到近代,1 8 世纪6 0 年代以蒸汽机的出现为标志的笫一次技术革命开始 了,并带动了棉纺织、钢铁等工业产业的发展:1 9 世纪7 0 年代又爆发了以电气 化为标志的第二次技术革命,由此引发了电力、化学、石油开采和加工、汽车与 飞机制造等工业的发展;再到2 0 世纪5 0 年代,第三次技术革命的诞生主要的技 术标志是原子能、微电子、电子计算机、遗传工程技术等,促使了电子工业、核 工业、航天工业、激光工业、高分子合成工业等新兴产业的兴起。技术有着重要 价值,技术的发展使人类由原始人走向现代人,技术的发展史也是人类的发展史。 技术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重要特征。 1 、技术的概念 研究技术的价值,要对技术有一个全面的认识。首先必须了解什么是技术? 技术是个宽泛的发展着的概念。国内外学术界关于“技术”的定义远未达成共识, 人们对于它的含义,在不同的社会阶段有不同的诠释,因为不同历史时期的人们 对技术的认识并非一致,技术的定义呈现“百家争鸣”的局面。 对技术论述最早的,可能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他首先把科学与技术 区分开来,认为科学是知识,而技术则与人的实际活动相联系,所以把技术定义 为人类活动的技能。这种定义在当时很具有代表性。随着机器工业应用占据统治 地位,技能逐渐演变为制造和利用机器的过程,以至人们认为技术的定义就是工 具、机器和设备。它是没有生命的装置,或者具有特殊生命的、有组织的、以代 替人来完成并由人确定的操作装置。1 8 世纪末法国哲学家狄德罗对技术下了这 样的定义:所谓技术就是为了完成某种特定目标而协调动作的方法、手段和规则 的完整体系。 技术哲学的创始人e 卡普着重于研究工具、机器在技术活动中的重要性。 他认为,技术是人与自然的一种联系,是一种类似于人体器官的客体,是人体器官 的一种投射。一切工具和机械都是人体器官的外化,是人体器官的形状和功能的 延伸与强化。当代美国技术哲学家米切姆说:“精神创造的一种财富从而是由手、 臂和牙产生的。弯曲的手指成为镰刀,手的凹陷成为钵,在剑、矛、橹、铲、耙、 犁和锹中,人们可以看到臂、手和指的各种部位,对适用于狩猎、捕鱼、园艺和 田闻的工具,这点是很明显的。”。在这里,技术被赋予了两层含义:技术是人的 生产活动方式f 技能) 和人类活动的工具或装置。 在机器大工业蓬勃发展的时代,人们又逐渐认识到,技术是社会活动的工具 和技能的系统,是经过一定的历史过程而发展着的劳动技能、技巧、经验和知识, 是认识和利用自然力及其规律的手段。德国人贝克曼于1 7 7 7 年最早将技术定义 为“指导物质生产过程的科学或工艺知识,这种知识清楚明白地解释了全部操作 及其原因和结果。”。他的这一理论概括影响至今。如辛格认为,技术是用来制造 或生产物质的知识和装置;拉普认为,技术就是技能、工程科学、生产过程和手 段:米切姆除了提出作为对象的技术( 装置、工具和机器) 、作为知识的技术( 技能、 规则和理论) 、作为观念的技术( 发明、设计、制造和使用) 以外,还提出了作为意 志的技术( 意志、动机、需要和打算) 。 2 0 世纪3 0 年代技术哲学传到日本,以户坂润为代表的一方强调从生产力的 角度看待技术,认为技术是劳动手段的体系;以武谷三男为代表的一方则提出了 技术“应用说”,认为技术就是在人类实践( 生产实践) 中客观规律性的有意识的 应用;而星野芳郎则强调需要综合地理解技术,“它不是简单地把各种各样的技 术汇集到一起,而是要逻辑地、历史地理解技术的全部体系”。 马克思把技术当作人和自然的中介。在1 8 4 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 思指出:“全部人的活动迄今都是劳动,也就是工业”,“自然科学通过工业日益 在实践上进入人的生活,改造人的生活工业是自然界同人之间,因而也是自 然科学同人之间的现实的历史关系。”o 马克思在这里说的工业其实就是指技术。 受马克思技术思想的影响,苏联学者主张技术手段说,在大百科全书中把技 。c a r lm i t c h a m t h i n k i n gt h r o u g ht e c h n o l o g y t h eu n i v e r s i t yo fc h i c a g op r e s s 1 9 9 4 。黄顺基,黄天授,刘大椿:科学技术哲学引论一科技革命时代的自然辩证法,中国人民 大学出社,1 9 9 1 ,第2 5 4 页。 。同上,第2 5 5 页。 o 马克思:1 8 4 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1 9 7 9 年版,第8 0 页。 6 术定义为:为实现生产过程和为社会的非生产需要服务而创造的人类活动手段的 总和,生产技术为技术手段的主要部分,而生产技术中最积极的部分是机器。 建构论者比克认为:“技术具有以下三种含义:一是物理实体或人工制品, 如自行车、电灯;二是行为或过程,如炼钢:三是人类所知道的以及所做的”。 埃吕尔在技术社会中把技术定义为:“合理的、有效活动的总和,是秩 序、模式和机制的总和。技术是在一切人类活动领域中通过理性得到的、具 有绝对有效性的各种方法的整体。”。 以上列举的关于技术的定义,大致可以归纳为:工具装置说、技能技巧说、 手段体系说、知识经验说、能力应用说和工艺方法说等六种。我认为,这些定义 只是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技术的构成要素,比如把技术看成是工具、机器和设备, 看成是知识、经验和技能,或看成是工艺、方法等,虽然这些定义有的从不同的 侧面反映了技术的某一本质特征,如技术的工具性、知识性、目的性、有形性、 无形性,但它们是以偏概全的,不能算是完整的技术定义:有的揭示了技术的一 些本质内涵,如手段体系说、能力应用说等,可手段体系说在理论上只强调技术 仅是一种手段,而把技术的其它内容( 主体、客体、目的等) 给忽略了:与手段 体系说相比,能力应用说突出了主体的实践作用,技术不是纯粹的应用过程,技 术更重要的是变革,是创造性的活动和能力。 由于技术的广泛发展以及人们对技术认识的不断提高,才出现了对“技术” 定义的不同表述。拉普说过:“技术的多重性因素决定了给它下一个定义是困难 的,因为没有公认的理论基础和方法”,比克也说“给出一个精确的技术定义难以 做到,也无必要”,然而,给技术下定义对于深刻理解技术的本质又是必不可少 的。 那么,技术究竟是什么? “技术”一词实际源于希腊文t 6 c l l i l e ,原意是技能、 技巧和能力。到了近代,技术由t e c h e 转变为t e c h n o l o g y ,其后缀o l o g y 有“学问”、 “学说”之意,技术在一定意义上指工艺学。1 8 世纪6 0 年代第一次技术革命在 英国爆发后,技术才涉及工具、机器及其使用方法和过程。 历史而系统地考察技术,我发现:人类在生产实践过程中为了控制、掌握并 改造世界,探求弥补自身官能条件的不足,从而制造出能够代替自身器官的生活 。许良:技术哲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 0 0 4 ,第5 0 页。 。e l l u l t h et e c h n o l o g i c a l s o c i e t y n e wy o r k 1 9 6 4 p 1 8 3 7 和生产工具,使自身在体能、智能等方面不断获得能力的延伸。技术由此诞生, 而且由此延伸出去形成了一个活动和能力体系。在技术的发展过程中,人类根据 技术的发展特点和规律不断改善着自己在自然界中的生存状态,同时也实现自身 体力与智力等方面的自由和解放。刘大椿在科学技术哲学导论中强调:“研 究技术有两点必须明确:一是技术的范畴;米切姆说,技术的基本范畴是活动过 程,而人类的活动一般分为两类:制造活动和行为活动,技术过程只能指前者。 二是技术的目的:波普尔认为,技术的目的是控制和掌握世界,技术过程是人类 的意志向世界转移的过程。”。我认为,技术还有第三点也必须明确,即技术自身 的发展规律。这些都是考察技术的前提。 首先,在早期社会,人类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制造的工具主要作用于“延长” 人体的器官。在人类技术劳动的最初阶段,最早创造出来的是以天然工具和手工 工具为主要的物化特征,以人的体力劳动为主要动力基础的技术形式。这一时期 的工具,无论是功能单一的石器、金属工具,或是复合的手工工具,甚至简单的机 械装置,充其量只是人的肢体延长。而这种“延长型”工具一直存在于人类整个 漫长的技术活动过程中,只不过形式越来越复杂,功用也愈高级,除了体力,还 实现了脑力或智力方面的“延伸”。除了在“剑、矛、撸、铲、耙、犁和锹中, 人们可以看到臂、手和指的各种部位”,我们还看到:眼镜“延伸”了人的眼睛, 汽车、火车、轮船“延伸”了人的腿脚,而飞机“延伸”了人类想象中的翅膀; 连复杂的现代技术也没有脱离这种“延仲”,我们称之为电脑的电子计算机“延 伸”了人脑,我们正走向“智能技术”时代。因此,可以说技术从两个方面“延 长”了人的器官:体力和脑力( 智力) ,而且这种“延伸”活动将永不停止。 其次,技术的“延伸”、发展是合乎主体目的性的发展,使人的体能尤其是 心能和智能不断提升,人性得到充分的张扬。随着技术目的的深入,即人类进一 步对世界的掌握、控制和改造,技术工具也不断向深度和广度“延伸”并发展, 以蒸汽机和电力作为动力源与传动机、工作机组成的大机器生产系统,已经不单 是人的肢体延长,而是综合了人体各种肢体器官的功能,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 能取代人的肢体动作的整体机械;再比如,“网络”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结 合的现代技术的最新产物,结合了人的神经器官和大脑的功能;现代信息技术( i t ) 。刘大椿:科学技术哲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 0 0 0 年1 月,第2 2 8 页。 8 被称为“电子推土机”,实现了体力、脑力两方面延伸的结合,因为推土机原是 人的体力的延伸,而i t 又大大增强了脑力。所以,技术的发展实际上是人的生 理器官的全面延伸,人类因为拥有不断扩张的技术手段,从而获得广阔的生存空 间,享受着丰富多彩的生活内容。技木的发展逐渐使人类实现掌握、控制和改造 世界的目的,使人类的意志逐渐向世界转移。 再次,技术本身的发展是一个有着客观规律的系统。现代技术已经发展成为 一个复杂而庞大的体系,技术系统的进化有着自身的客观规律和自我否定、自我 发展、自我完善等特点,作为人类改造世界的力量,技术系统不仅包括与主体有 关的一切要素,如人类的活动手段、技术的知识水平和人对技术过程的控制程度 等,而且还包括技术发展过程中复杂技术代替简单技术、先进技术取代落后技术 的客观必然趋势,这是不以个人的目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进程。当然,这种客 观进程始终脱离不了人的决定性和主体能动性。从“愚公移山”的梦想到“核弹 炸山”这一梦想的实现,从技术的发展史来看,核弹的发明是技术发展规律的必 然产物,但是用核弹炸山却是人的主观行为。 最后,现代技术是始于简单技术工具,并在发展过程中由各种要素复合而成 的一个活动和能力体系。技术具有的整体性早被中外学者注意到,如远德玉先生 将技术理解为一个动态过程:“技术是无形技术与有形技术、潜在技术与现实技 术在动态过程中的统一,技术是软件与硬件在动态过程中的统一,技术是经验、 知识、能力、与物质手段在动态过程中的统一”。“技术还是目的与手段在动态过 程中的统一。”。这里“动态的统一”其实就是一个体系。技术不再仅限于有形的 工具、装备、机器、工艺品等物质手段和物质实体,还包括无形的技能、经验、 知识、方法等精神手段;技术是一种创造活动,技术还是一种生产力;技术是人 类智慧的结晶,技术是历史的反映;技术是为人的,技术也是人为的;技术不仅 是一个纵向的过程,技术还是一个纵横交错的大体系。 简言之,在技术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和人的主观能动的相互作用下,所有的 现代技术都不仅仅是一种手段,也不仅仅是一种能力应用,而是始于简单技术工 具,并在发展过程中由各种要素复合而成的一个活动和能力体系。技术具有系统 性、客观性、人工性、规范性、创造性、目的性和发展性等特点。 。远德玉:技术过程的再思考【j 】,东北大学学报,2 0 0 3 ,1 1 9 2 、技术的本质 e 技术的定义反映了技术的本质属性。可是,技术的定义并不等同于技术的本 质,光谈定义不谈水质是不行的,因为本质是深藏在定义之后的更深层的东西, 挖掘技术本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技术的内涵。有人认为,弄清技术的本质 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应“知难而绕”。可是,对于研究技术价值最大化这一问题, 理解技术的本质问题是不能“绕”过去的,因为对技术本质的不同理解直接影响 着不同的技术价值观念。 技术的本质电是一个历史性的范畴,在技术由简单到复杂、由手工生产到机 器化大生产再到现代自动化大生产的发展演变过程中,人们对技术本质的理解有 几种代表性的观点: 马克思把技术的本质看作是人的本质的外化,特别强调哲学家要打开工业这 本关于人的本质力量的书。马克思指出:“理论的对立本身的解决,只有通过实 践的方式,只有借助于人的实践力量,才是可能的”,“工业的历史和工业已经产 生的对象性的存在,是一本打开了的关于人的本质力量的书,是感性地摆在我们 丽前的人的心理学”。在马克思看来,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 物,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同样,马克思也不把技术肤浅地看作游离于社会 之外的抽象的某物,而是某种深层关系的体现,技术作为人的创造物,它的本质 不过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技术在本质上“揭示了人对自然的能动关系,人 的生活的直接生产过程,以及人的社会生活条件和由此产生的精神观念的直接生 产过程。”o 技术是人类社会生活关系的形成、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力量和度量尺度。 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对技术的本质作过思考,提出了“座架论”。海德格尔 认为,技术不仅是手段,技术就是一种非自然展现方式,现代技术也是一种非自 然的展现,一种“座架”。“座架”意为把存在者人为地限定为具有单一功能的非 自然活动,现代技术展示为“座架”的现身方式。比如,在农耕时期,耕作意味 着关心和照料,农夫把种子交给大地,让大地守护着它们自然地发育长大,但以 “座架”为展示方式的农业耕作已经成为机械化的食物工业,耕作成为在人为地 摆弄自然。空气被人为地摆弄为氮气,土地被人为地摆弄为可通过化学分析的营 。马克思:1 8 4 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1 9 7 9 年版,第8 0 页。 。马克思:资本论马恩全集,第2 3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 9 7 2 ,第4 1 0 页。 养提供者,现代农业让大地和空气缩减为单一的营养功能。海德格尔总结说:“座 架就是这样一种限定的集合,这种限定人,亦即挑战人,使他以命令的形式将自 * 然展现成持存物。座架就是这样一种展现方式,它支配着现代技术的本质,但它 本身又不是技术的东西。”。因此,技术的本质实际上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这种关 系要求一方面人遭受挑战去从事活动,另一方面,人又在技术活动中去挑战自然, 将自然展现为持存物。在技术世界中,人不再属于自身,而是由技术所支配。 远德玉和陈昌曙先生提出了“过程论”,认为技术是一个动态的活动过程。 f a l f 认为:“技术作为人类改造自然的手段,是由实体、智能等要素构成,但它 并不是可以拿过来就用的既成工具,不是一旦创造出来就随用随有的静态体系, 技术的本质的固有的特征是它的过程性、动态性。只有把技术作为过程来理解, 才能把握技术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他们还指出,以往的技术论者未能分清技 术与组成技术的某种要素的区别,以至将技术中的某些要素当作了技术本身,而 没有把技术看作是一个动态的系统或一个系统的过程。“过程论”不单纯地把技 术当成是主体的行为、能力,或客观的物质实体的概念,因为这种静态的分析都 不能揭示出技术的本质。因此,他们将技术作了如下的概括:技术是按人所需要 的目的,运用人所掌握的知识和能力,借助人可能利用的物质手段而使自然界人 工化的动态系统或过程,并且是实现自然界人工化的手段。 分析以上三种技术本质观,可以看出,马克思认为技术的本质与人的本质存 在内在的一致性,技术作为人的创造物,它的本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技 术寓于劳动之中,所以技术体现了人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活动。从这个 意义上讲,一方面,技术反映了人与自然界之间的一种客观的物质、能量和信息 的交换;另一方面,反映了技术形态中人与人及人与社会的关系。所以,技术的 本质可以从人的本质之中得到反映,技术的本质体现了人与社会的一种关系。海 德格尔则从人和自然的关系来认识技术的本质,人和自然的关系在“座架”中得 以体现,技术的本质成了先验的、一成不变的强制性活动,表现为对自然的破坏 性和掠夺性的征服关系,其中不免流露出悲观主义的情调。“技术过程论”从技 术的构成角度把技术看成一个动态的有机系统,技术不仅仅是各要素的总和,技 。高亮华:论海德格尔的技术哲学,自然辩证法通讯【j 】,1 9 9 2 ( 4 ) 。 。远德玉,陈昌曙:论技术【m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 9 8 6 ,第1 5 页。 。同上,第2 0 页。 术更强调它的人工性、目的性和发展性,这种动态的技术本质观打破了那种传统 的静止的技术本质观在思想上是前进的。我们不能仅f l j 正确或错误与否来评判 这些技术的本质观点,而是要吸取上述观点的合理性,并从中得到有益的启发。 从我对技术概念的界定始于简单技术工具,并在发展过程中由各种要素 复合而成的一个活动和能力体系出发,必然得出技术是生产力的本质理解。 首先,技术的属性同生产力的属性是一致的。( 1 ) 两者都具有自然属性,具 有客观自然规律的内在属性,并要符合自然规律,按照自然规律进行自身的活动; ( 2 ) 都反映了人类同自然界对象的认识和被认识、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 3 ) 都有着社会目的性,为人类造福,促进人类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4 ) 都具有 发展的社会条件的制约性;( 5 ) 都没有阶级性,都作为人类的共同财富,直接为 人类所利用和共享。 其次,技术的功能和生产力的功能一致。技术是变革客体的方式和机制的能 力体系,生产力是获取物质资料的能力体系,把它们放在生产过程中去考察,都 显示出以下功能:自然力功能,创造财富的功能和科学的功能。技术和生产力在 生产过程中部是人本身的自然力大自然的进化赋予人的智力和体力的总和, 表现出利用、改造、控制和变革自然的能力:技术和生产力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 创造物质财富,满足人类的需要,解决人类同自然界的矛盾。在马克思看来,技 术是科学的应用和创造,而生产力也体现和折射出科学的力量,因为“社会劳动 生产力,首先是科学的力量”。技术作为一个能力体系,特别在现代社会,技术 科学化,技术的状况和水平更是映射出科学的力量。 再次,技术是生产力,而且是生产力中的决定性力量。马克思指出,技术是 “物化的智力”,“机器上实现了的科学”,“创造出来的生产力”,“直接的生产力”。 x l j d , 平更进一步指出,技术不仅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技术从根本上决 定了生产力诸要素的组合方式和整合方式,导致生产过程自动化、社会生产体系 结构性调整和功能性转变,从根本上改变了社会经济结构的人流、物流、信息流、 资金流的通道和载体,从而促进社会经济环境的优化,促进社会生产和社会经济 的全面增长。 最后,技术是生产力的本质特征还体现在技术是获得生产力的知识体系,是 获得生产力的实践活动,是获取生产力的重要的社会建制,是获取生产力的重要 方法;技术还是高级文化,是获取生产力的无声对话。 二、技术价值观 我们讨论了技术概念及其本质。那么,这样的技术对人类来说有无价值? 有 无意义? 要回答这样的问题,就必然要研究技术的价值。英国学者哈里科林斯 和特雷弗平奇曾讲过:“技术要么十全十美,要么一无是处。对一些人来说, 技术给我们带来农业的丰收;治愈残疾人士,使他们可以与常人一样交友:对于 另外一些人来说,技术给我们带来了用于战争的武器,由于航天飞机的爆炸而导 致一位学校老师的悲壮死亡,还有那安详、隐蔽的,却给人类带来强烈核辐射的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他在这段话中谈论的其实就是技术的价值问题。 1 两种对立的技术价值观 技术对人类来说有无价值? 基于对技术不同的理解,人们对技术的价值提出 了几种有争议的观点。 ( 1 ) 技术工具论 技术工具论者把技术价值看作是中性的,把技术看作不过是一种达到目的的 手段或工具体系。比如,麻醉剂可以用来医治病人也可用来谋财害命。对于这种 现象,技术工具论者并不否认技术的应用和技术的应用后果是有善恶之分的,或 存在价值判断的,但在他们看来,技术本身( 技术工具、手段) 却是价值中立的, 作为中立的技术工具只有效率高低之分,不应从善恶等价值尺度出发去衡量它, 应该把技术本身同技术的应用区别开来,技术同运用技术的后果没有必然的联 系。每一种技术都被用来解决特殊的问题或服务于人类特定的目的,那些创造和 使用技术的人赋予技术一种善或恶的力量,因此,技术是中性的。 技术中性论的价值观,常常是和科学中性论的价值观联系在一起,人们谈论 科学价值中立时,常把技术包含在内。美国学者贝利说:“科学家,以其科学家 的身份,在道德或伦理问题上不偏不倚,作为一个科学家,他的兴趣不在于 是对是错,是善是恶,而仅在于是真是假。”罗素认为:“科学是不讲价值的, 它不能证实爱比恨好或仁慈比残忍更值得向往诸如此类的命题。科学能 。肯尼思d 贝利:现代社会研究方法【m 】,上海人民出版社,1 9 8 6 ,p 3 8 告诉我们许多实现欲望的方法,但它不能断定一个欲望比另一个欲望更可取。”。 科学价值中立说认为科学与价值无关,科学关心事实,而价值涉及目的。技术中 性论者同样认为技术不涉及人的价值观念,无所谓对人类是善是恶,所以我们不 应当对技术及其后果进行评价。拉普指出:“尽管科学和技术之间有一定的区别, 但二者也有共同之处:一,技术功效是以科学原理为基础,二,自然科学和技术 原理都是以实验为基础和以数学表达为特征,并服从严格的因果率,只不过技术 原理表征的是合目的的因果性”。圆因此,技术中性论者认为技术原理和自然科学 一样也表现为价值中立,而技术发明是建立在技术原理基础上的,因此技术发明 在价值判断上也应该是中立的,技术工具、手段又源于技术发明,因此技术工具、 手段当然也属于价值中立。 ( 2 ) 技术价值论 与技术中性论相对立的观点是“技术价值论”。技术价值论认为技术是负载 价值的,并强调技术的价值独立性。技术价值论主要源于社会建构论和技术决定 论者的观点。 社会建构论者认为,技术的发展产生于特定的社会情境,技术被群体利益、 文化选择、价值取向和权力格局等社会因素所决定。“技术就像一块磨刀石,社 会对技术的整合犹如对刀刃进行打磨,最终使之更加锋利,使技术更好地发挥作 用。” 邢怀滨先生认为,社会建构论对技术本质的理解是“技术是一种社会文化 实践。首先,技术作为社会文化实践同样意味着对技术中包含人类行动的强调; 其次,技术应被理解为一个社会过程,社会因素全面渗入技术中,从而打破了技 术与社会的边界,形成了技术与社会的无缝之网。技术本身由此成为社会的, 即成了社会技术集合”。o 他的这种理解涵盖了其他社会建构论者的观点,即 技术是社会的技术,技术的价值表现在技术与社会的“无缝之网”之中,体现在 其社会应用之中,因而技术是负载价值的。 技术决定论者认为,技术有一种自律的力量,按其自身的逻辑演进,技术支 配着社会和文化的发展,技术是社会变迁的主导力量。乐观主义的技术决定论者 认为,科学是对自然实体逐步逼真的描述,技术作为科学的应用,体现了效率和 。姜静楠、刘宗坤:后现代的生存【m 】,北京:作家出版社,1 9 9 8 ,第2 0 4 页。 。f 拉普:技术哲学导论( m ) ,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 9 8 6 ,第4 6 页。 。陈凡,张明国:解析技术( m )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 0 0 2 ,第7 8 页。 。邢怀滨:社会建构论的技术观( d 】,沈阳:东北大学学位论文,2 0 0 2 年。 1 4 技术合理性的不断提升,技术进步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和更高的效率,因此,技 术进步应该是人性进化的标志,一切因技术进步而出现的负面影响,将被新的技 术进步所弥补。悲观主义的技术决定论者则认为,现代技术在本质上有一种非人 道的价值取向,他们对技术进行了浪漫主义和意识形态式的批判,呼吁人们反思 技术的本质,认识技术对人和事物的绝对控制,以寻找对现代技术的超越。与乐 观论者相反,悲观论者只看到现代技术价值的负面取向。 总之,社会建构论者和技术决定论者从更宽的视角对技术本质进行了反思, 带来了另一种技术价值观,即技术是负载价值的。 如何看待技术价值的这两利,观点? 这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 2 我的技术价值观 ( 1 ) 价值与技术的价值 谈到技术有无价值,需要解决一个问题:关于价值的概念。价值是哲学研究 的重要课题,什么是价值? 李德顺在价值论中对价值的概念作了这样的描述: “价值是反映价值关系实质的哲学概念。在主客体关系中,客体是否按照主体的 尺度满足主体的需要,是否对主体的发展具有肯定的作用,这种作用或关系的表 现就成为价值。”。王玉榇在当代中国价值哲学中对价值也作了一番界定:“我 们说主客体价值关系是价值产生的基础。主客体关系,就是主客体相互联系、相 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 马克思关于价值的论述对我们理解价值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马克思说:“价 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q j x , j 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从上 述思想出发,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价值是客体对主体需要的满足关系及满 足程度。这种理解有三层涵义:一,价值是主体的价值;二,价值是客体的价值; 三,价值是主客体之间的关系。价值是客体对象与人之间的一种关系范畴,指客 体可满足主体的某种需要。人作为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主体,他与客体的属性 之间就存在着需要与满足的关系,由于某种客体的存在、作用以及它们的变化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